智能变电站技术解析(1).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6704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变电站技术解析(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智能变电站技术解析(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智能变电站技术解析(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智能变电站技术解析(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智能变电站技术解析(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变电站技术解析(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变电站技术解析(1).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2/21,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易永辉 电 话:03743211919 13937463739E-mail:,www.,一、数字化变电站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三、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五、其它研究热点,目 录,www.,电子式互感器应用,IEC61850标准的颁布和实施,高速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数字化变电站,智能断路器技术发展和应用,变电站业务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的发展,变电站一、二次设备技术的融合,以及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变革,由此产生了“数字化变电站”,一、数字化变电站支撑技术,www.,传统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主要差异:

2、网关/保护管理机电缆/光缆合并单元、智能接口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交换机,一、数字化变电站对比,www.,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数字化信息进行标准化,实现站内外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并以网络数据为基础,实现测量监视、控制保护、信息管理等自动化功能的变电站。互操作问题、工程工期传统电流/电压互感器存在的问题电缆/光缆升级更新容易,一、数字化变电站主要特点,www.,数字化变电站接线组成图,新增加的设备,替换设备,ECVT合并单元智能接口单元交换机同步对时系统网络传输方案,一、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www.,过程层同步系统 与常规互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有所不

3、同,由合并单元输出的数字采样信号中必须含有时间信息。各合并单元输出的电压、电流信号必须严格同步,否则将直接影响保护动作的正确性,甚至在失去同步时要退出相应的保护。因此,同步时钟是全数字化保护系统中的关键元件。过程层的同步含2种情况:(1)全站的合并单元同步,精度1微秒。(2)互感器间的同步采集 互感器间的同步,目前有硬件脉冲同步、差值同步法(软件)两种。合并单元间的同步有三种方式:1.秒脉冲方式的同步 2.IRIG-B码(直流)同步对时 3.IEEE 1588同步对时 其中,IEEE 1588同步目前IEC 61850尚未正式支持,但IEC TC57 WG10工作组在2008年召开几次会议中讨

4、论了IEC61588标准在变电站的应用,倾向于制定一个应用于电力的协议子集,其应用前景得到广泛的看好。,一、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www.,电子互感器分类,电子式互感器,一、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www.,-9-1组网方式,-9-2组网方式,9-1/9-2组网对比,模拟量传输方案,一、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2009年1月23日,(57_990_INF)正式通知各个国家委员会,宣布取消IEC61850-9-1,IEC60044-7/8也将废除,由IEC61869-9-2替代,IEC61869-9-2的数字输出基于IEC61850-9-2 标准(取消FT3传输帧格式格式)。这意味着IEC 6185

5、0-9-2采样值传输方案为唯一的国际标准。,www.,IEC61850-9-1,传输标准60044(FT3)私有协议,61850标准:-9-1/-2,模拟量传输方案,一、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www.,户外机柜技术要求,防护等级达到IP55,起到防尘防水功能。防腐蚀性能户外机柜应满足内部热功耗的散热要求。增加屏蔽处理提升整机的电磁屏蔽效能等级。防止凝露产生。柜体外形美观大方。,一、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www.,实现设备的互操作性不同厂家的IED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并能够利用交换的信息完成各自的功能。注: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十分严格建立系统的功能自由分布IEC61850标准允许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6、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自由分配。注:它的实现基础是互操作性;它面向系统功能,对物理上的实现方式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为提高系统集成度、简化产品配置、节省占地提供了理论依据。保持系统的长期稳定IEC61850标准具有面向未来的特性,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需求(8-1,9-2等SCSM技术,均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IEC 61850标准体系小结,www.,逻辑节点、逻辑设备、智能设备,逻辑节点强调实现的功能,主要是逻辑概念,非物理实物。多个逻辑节点组成逻辑设备。逻辑设备主要是逻辑概念,非物理实物,功能实现可以跨越多个装置。智能设备是一个物理概念,大于装

7、置。是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集合,一、数字化变电站与IEC 61850标准相关的概念,www.,国内外研究、应用情况统计,国网公司系统2009年10月不完全统计,数字化变电站共72座(含在建、规划站)。其中已投运的500kV数字化变电站4座,在建4座,规划中1座;330kV变电站在建2座,无投运变电站;220kV变电站投运8座,在建11座,规划中5座;110kV及以下数字化变电站投运18座,在建17座,规划中2座;数字化变电站主要集中在华东电网(24座)和华北电网(22座),共占总数的63.9%。中国整体推进力度和创新力度居世界前列,一、数字化变电站应用统计,www.,智能变电站涉及多学科、多种

8、产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 至少需要机、电、光三个专业的协同工作,因此从传统上打破了电力系统固有的专业划分。,智能变电站对智能化开关、数字式互感器的应用,要求一、二次系统在技术上融合、在专业上整合。,智能变电站取消了硬接线,不那么直观的网络实现方式,需要一系列完整的配套工具,需要成套的解决方案。建模工具、系统配置工具、IED配置工具、报文仿真分析工具、数字式继电保护测试设备高精度的CT、PT下,保护刻度误差的检测意义不大,网络的可靠性验证则变得十分重要。,一、数字化变电站专业、运行管理的挑战,www.,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智能设备,高压设备是电网的基本单元,高压设备智能化(或称智能设备)是智

9、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传统电网的主要标志之一。IBM电力专家提出的智能电网概念:利用传感器对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埃森哲提出利用传感器、嵌入式处理器、数字化通信和 IT技术,使电网可观测(能够监测电网所有元件的状态)、可控制(能够控制电网所有元件的状态)和自动化(可自适应并实现自愈)。利用传感器对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进而实现电网设备可观测、可控制和自动化是智能设备的核心和目标。我国。在借鉴国外有关智能电网描述,在多年从事高压设备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最近

10、一段时间的集中调研和研究,提出了高压设备智能化或智能设备的概念和技术要求。-摘自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分析报告(征求意见稿),www.,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智能设备,智能设备智能设备=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智能设备由高压设备和智能组件组成。高压设备与智能组件之间通过状态感知元件和指令执行元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可类比为“身体”、“大脑”和“神经”的关系,即高压设备本体是“身体”,智能组件是“大脑”,状态感知元件和指令执行元件是“神经”。三者合为一体就是智能设备,或称高压设备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基本元件。根据高压设备的类别和现场要求,控制单元和智能组件的部分功能可以相互转移,或将控制

11、单元的功能全部集中到智能组件中。,-摘自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分析报告(征求意见稿),www.,二、智能一次设备组成思路,www.,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 系统构成的一种曾经的提法,www.,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智能组件,智能组件简单讲是原来二次设备的统称,为“智能组合件”的意思,其功能由15个功能单元完成,为实物。智能组件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测控装置、保护装置、测控保护装置、状态监测装置、智能终端、MU等,也可以是几个装置的集合,如:GIS汇控柜、屏柜等,www.,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 一体化结构,智能组件,www.,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 一体化结构,智能组件,www.,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

12、念 一体化结构,智能组件,www.,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要求及现状,智能设备提出如下总要求: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信息互动化。这里测量专指那些与控制和保护直接相关的传统检测参量,把状态感知类的检测参量称之为检测。过去,高压设备制造商很少关注设备的自检测功能,大多数检测功能是设备投运之后加装的。安全、最佳位置、美观。对需要内置的传感器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制造时就安装好,且有规范的信号接口,出厂试验时应带着传感器进行 注:设备状态可视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设备状态评价和向相关系统(如调度系统、检修管理系统)广播设备状态。,-摘自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分析报告(征求意见稿

13、),www.,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测、控、检、计、保趋向融合,变压器、断路器、GIS设备等都有测、控要求。随着光电测量技术与变压器、断路器等高压设备的集成,计量也可成为高压设备附属功能的一部分。作为智能高压设备,自然还包括一个自检测部分。在做好物理隔离的前提下,保护也可以集成到智能组件中。,这样,围绕高压一次设备,智能组件涵盖了测、控、检、计、保等多项功能。在这些功能中,有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如电压、电流信息,通过融合设计,从整体上可以简化硬件配置,提升智能组件功能的一体化程度,减少占地、提高可靠性。这样的设计理念需要解决同一组件内其他功能单元故障使保护或控制单元受累,但全隔离设计是可以解

14、决这一问题的。,-摘自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分析报告(征求意见稿),www.,智能组件的概念是灵活的。可以只完成一个功能,比如测控,这时其就是一个测控装置;可以完成保护与测控功能,这时就是一个四合一装置。它可以外置,符合现有设备的状况,也可以内嵌于高压设备,这时就是一个智能一次设备的概念。,二、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 一体化结构的一种方案,www.,电子式互感器应用,IEC61850标准的颁布和实施,高速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智能变电站,智能断路器技术发展和应用,三、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支撑技术,变电站业务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驱动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技术的融合,以及变电站运行方式

15、的变革,由此产生了“智能变电站”。,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www.,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三、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定义,www.,智能电网下变电站功能的重新定位与发展目标,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为智能电网提供标准的、可靠的节点(包含一、二次设备和系统)支撑设备信息和运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实现全面共享互动,实现基于状态的全寿命周期综合优化管理实

16、现全网运行数据的统一采集、实时信息共享以及电网实时控制和智能调节,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各类高级应用枢纽及中心变电站全面建成或改造成为智能变电站,三、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目标,www.,开展智能变电站相关标准研究与制定。开展智能变电站新建和改造试点工程。开展一次设备智能化研制。开展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研究。,继续深入开展变电站技术改造,形成完善成熟的特高压变电建设标准体系继续深化变电运行集约化管理,优化检修管理模式。推广智能变电设备关键技术,提升智能设备的功能。,第一阶段(20092010年),第二阶段(20112015年),在全面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基

17、础上,全面消除影响电网安全、可靠、灵活、经济运行的设备问题,电网设备适应坚强电网的要求。建立面向智能电网和智能化设备的设备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基于企业绩效管理的设备检修模式,公司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枢纽及中心变电站全面建成或更新改造成为智能变电站。实现对变电站内具有相互关联的设备集实现智能化运行,全面实现智能变电站的功能。,第三阶段(20162020年),三、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发展目标,www.,7月16日,启动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编写工作,明确要求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在9月底完成,7月21日,召开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第一次协调会,明确要求导则要全力支撑智能电网建设明确导则要引领智能变电站的

18、发展方向明确导则以描写智能变电站的功能为主制定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详细工作计划表,三、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编写说明,9月27日,形成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报批稿,12月28日,正式发布实施,www.,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适用于110 kV(包括66 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110(66)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在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基础上,规范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设计和工程应用,推动和指导新建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三、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相关导则、规范,www.,智能开关设备技术条件、智能变压器技术条件、智能单元规范、合并单元技术条件、电子式互感器技术

19、规范、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测控装置技术导则、智能高压一次设备技术导则、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基本技术原则及具体实施方案等有待发布。,三、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相关导则、规范,www.,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概述方面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技术原则5:体系结构:三层结构,系统功能要求(7部分)7.1 基本功能要求7.2 高级功能要求,辅助设施功能要求(8部分),变电站设计(9部分),设备功能要求(6 部分)6.1:一次设备6.2 智能组件6.3 信息采集和测量功能6.4 控制功能要求6.5 状态监测功能要求6.6 保护功能要求

20、6.7 计量给要求6.8 通信功能要求,验收、运行管理类10.调试与验收 11.运行维护12.检测评估,其它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编制说明,www.,1.范围,本导则适用于110kV(包括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3.术语,www.,4.技术原则,智能变电站设备具有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等主要技术特征,符合易扩展、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及建设应按照DL/T 1092三道防线要求,满足DL/T 755三级安全稳定标准;满足GB/T 14285继电保护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的要求。智能变电站的测量

21、、控制、保护等装置应满足GB/T 14285、DL/T 769、DL/T 478、GB/T 13729的相关要求,后台监控功能应参考DL/T 5149的相关要求。智能变电站的通信网络与系统应符合DL/T 860标准。,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www.,建立站内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供系统层各子系统统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存取、访问,以及和调度等其它系统进行标准化交互满足变电站集约化管理、顺序控制、状态检修等要求,并可与调度、相邻变电站、电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用户之间的协同互动,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严格遵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和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要求,进行安全

22、分区、通信边界安全防护,确保控制功能安全。,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4.技术原则,www.,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实现面向全站或一个以上一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的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站控层功能应高度集成,可在一台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实现,也可分布在多台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中。智能变电站数据源应统一、标准化,实现网络共享。智能设备之间应实现进一步的互联互通,支持采用系统级的运行控制策略。,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5.体系结构,www.,

23、注:本图中,过程层与间隔层的连接以组网为例,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5.体系结构,www.,6.1 一次设备6.2 智能组件6.2.1 结构要求 a)智能组件是可灵活配置的智能电子装置,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为其基本功能;b)根据实际需要,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智能组件可集成计量、保护等功能;c)智能组件宜就地安置在宿主设备旁;d)智能组件采用双电源供电;e)智能组件内各 IED 凡需要与站控层设备交互的,接入站控层网络;f)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由一个以上智能电子装置实现智能组件的功能。,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www.,6.2.2 通用技术要求a)应

24、适应现场电磁、温度、湿度、沙尘、降雨(雪)、振动等恶劣运行环境;b)相关 IED 应具备异常时钟信息的识别防误功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守时功能;c)应具备就地综合评估、实时状态预报的功能,满足设备状态可视化要求;d)宜有标准化的物理接口及结构,具备即插即用功能;e)应优化网络配置方案,确保实时性、可靠性要求高的 IED 的功能及性能要求;f)应支持顺序控制;g)应支持在线调试功能。,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www.,6.3 信息采集和测量功能要求a)应实现对全站遥测信息和遥信信息(包括刀闸、变压器分接头等信息)的采集;b)对测量精度要求高的模拟量,宜采用高精度数据采集技术;c

25、)对有精确绝对时标和同步要求的电网数据,应实现统一断面实时数据的同步采集;d)宜采用基于三态数据(稳态数据、暂态数据、动态数据)综合测控技术,进行全站数据的统一采集及标准方式输出;e)测量系统应具有良好频谱响应特性;f)宜具备电能质量的数据测量功能。g)应支持在线调试功能。,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www.,6.4 控制功能要求a)应支持全站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功能;b)应支持本间隔顺序控制功能;c)遥控回路宜采用两级开放方式抗干扰措施;d)应支持紧急操作模式功能;e)应支持网络化控制功能。,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www.,6.5 状态监测功能要求宜

26、具备通过传感器自动采集设备状态信息(可采集部分)的能力;宜具备从相关系统自动复制宿主设备其它状态信息的能力;宜将传感器外置,在不影响测量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确需内置的传感器,可将最必要部分内置;应具备综合分析设备状态的功能,具备将分析结果与他相关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应逐步扩展设备的自诊断范围,提高自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应具备远方调阅原始数据的能力。,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www.,6.6 保护功能要求a)应遵循继电保护基本原则,满足 GB/T 14285、DL/T 769 等相关继电保护的标准要求;b)保护装置宜独立分散、就地安装;c)保护应直接采样,对于单间隔的保

27、护应直接跳闸,涉及多间隔的保护(母线保护)宜直接跳闸。对于涉及多间隔的保护(母线保护),如确有必要采用其他跳闸方式,相关设备应满足保护对可靠性和快速性的要求。,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www.,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线路保护应用实例,www.,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合并单元实例,www.,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智能单元实例,www.,6.6 保护功能要求d)保护装置应不依赖于外部对时系统实现其保护功能;e)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其信息输入、输出环节应完全独立;f)当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时,应针对电子式互感器特点

28、优化相关保护算法、提高保护性能;g)纵联保护应支持一端为电子式互感器、另一端为常规互感器或两端均为电子式互感器的配置形式。,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www.,6.7 计量功能要求a)应能准确的计算电能量,计算数据完整、可靠、及时、保密,满足电能量信息的唯一性和可信度的要求;b)应具备分时段、需量电能量自动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等功能,并能可靠的接入网络;c)应根据重要性对某些部件采用冗余配置;d)计量用互感器的选择配置及准确度要求应符合 DL/T 448 的规定;e)计量 IED 应具备可靠的数字量或模拟量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合并单元输出的信号。合并单元应具备参数设置的硬件

29、防护功能,其准确度要求应能满足计量要求;f)宜针对不同计量 IED 特点制定各方认可的检定和溯源规程。,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www.,6.8 通信功能要求宜采用完全自描述的方法实现站内信息与模型的交换。应具备对报文丢包及数据完整性甄别功能。网络上的数据应分级,具备优先传送功能,并计算和控制流量,满足全站设备正常运行的需求。宜按照 IEC 62351 要求,采用信息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满足信息通信安全的,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6.设备功能要求,www.,7.1基本功能要求 7.1.1 顺序控制 7.1.2 站内状态估计 7.1.3 与主站系统通信

30、7.1.4 同步对时 7.1.5 通信系统 7.1.6 电能质量评估与决策 7.1.7 区域集控功能 7.1.8 防误操作 7.1.9 配置工具 7.1.10 源端维护 7.1.11 网络记录分析,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7 系统功能要求,www.,7.2高级功能要求,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介绍,7 系统功能要求,8 辅助设施功能要求,www.,五、其它研究热点,1.几个重要的导则、规范等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110(66)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基本技术原则及具体实施方案智能高压一次设备技术导则2.一次设备智能化3.相关高级应用方案,www.,

31、六、思考题,1.智能变电站的体系分层含哪几层?分别描述各层的功能.。2.智能变电站中具体有哪几种协同互动?3.描述智能设备与高压设备的关系4.智能组件有哪些功能?描述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的关系5.描述导则对过程层采样值及跳闸所提议的解决方案,并以母线保护为例,分析该方案的利弊6.导则提出了哪几种同步对时方案?7.导则所述的“设备状态可视化”,描述其含义,MajpjMVcyzj21HLfrvy96dv02lPPfYgxUS7IYmZkyEmZ0kGeYZS3bpLCkYH1lt4EK7CxmUX3ijoYSOer7ZuaVWYgz4EpZrUirVpMzzvNtf1XZw5oswSXOtF

32、aejnOcmfE1lZgnN1RSXg8wLCG8CVQ3XPJMvodPFWcpiYJgZazNSEPNIaklYSu7qSd1UpaxmZDlpN9zW7kljfsLCLi26Yv109ffbnDH8LbUN1G6ACURQ39eG12KHL9tXsZ1jzgoCK8g1kuNOh5eFvcmVT5ZYVQt9zk3rp3qLnf02FovEXxVRxjCcFRNppiJljNiOuk6fONnyX7fyGg7sXZ49BmCN5oy9VesHpKzdjTKwjrkCEQCFDehVmGax3lrOEbw63VscA3YSijtUKoCyiLzAlVRp7l4QgPNHxvJFFDyjU

33、VN3oHlMah0XBd4uTbkfPIhHtw0evPmYOrdhEDoPwvYhzlGplU1AU9mpyiCXH8gpPCBRYjq77VcnbXumNE1yGfyTsbSj89J63kRTKDkKUg3mdS5sJ4X5cQ8dK7oW9IkScssECQdz2O9UTlpRjAFPChjhLdzopQzwxQf8ozdzOhogwAooXpUF83BX4C3jRgjDJiiXEUDMaNz4vQ4n164vspddHvOIVuBBdMA4xp1YhiHk0vOJ8TL1BxogzVlMpmod6ianYGmksQq6NWCEd56hZF4wfaNyZcrGfNxnPiG6ZAxSkfmhJAKtNmCqbRmppeXp8inz4eq3HkWCMSORyMMX522xpHG6basNr6KQfbZsFbHjzyNlJrruLolKFcC84dqfijBO5Dy2NaBcNEBPgQrT12PgpcKx2or2YChN5DPjs80zzdtdAdTKuW4uVv9bbZu3K2SZ2aEhTlIC1UqrIWibkzwHh6p8gLv26zr01mJybfOzFc4T7kQH1IpPwOzMDnAKPLsLrznXGjFNIA9bSWWms6ibKZwQIKrMzalwbFrQJvOP1rPH8rx2KkyYqrtQk5VRwM1HS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