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第一节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述,一、质量概念 质量(狭义):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质量(广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2000)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和特征总和。,广义质量的含义:“明确需要”指在合同环境中用户明确提出的要求或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合同作出规定;“隐含需要”要指非常合同环境中(市场)用户未提出或未明确提出的但应识别潜在的“要求”。如住宅应满足居住功能等。特性和特征是“需要”的定性和定量的表现,因而也是用户评价产品或服务满足需要程度的参数与指标,包括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
2、、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等。广义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二、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及性能,1、工程项目质量(狭义):就是指建筑工程满足社会或个人需要所具备的自然属性。在质量管理中,这种“自然属性”统称为“质量特性”。2、工程项目质量:指建筑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和具备所需要的特性和特征总和。“规定要求”指符合有关法规、技术标准或合同规定要求;“特性和特征”指建筑工程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五个方面。3、P47页,质量的特征和特性表现:1、性能:指工程项目满足使用要求所具备的各种要求(功能)。具体表现:(1)内在性能:如材料成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防渗、抗冻、耐磨、耐酸碱
3、、强度、硬度、冲击性能)等。(2)外在性能:指外观要求,如外观造型、断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等。2、寿命:指工程项目正常使用期限的长短。3、可靠性:指工程项目在使用时间内的耐用程度,即耐久性。4、安全性:指工程项目和生产设备在使用时对人身和周围环境是否构成危害及危害程度的大小。5、经济性:指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内费用的大小,表现为:工程造价、材料消耗、生产能力、使用或维护费用的高低。对建筑行业来讲,要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优质产品,必须从设计、施工、检验和使用等多方面加以管理,因为这些环节都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三、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4M1E”1、人的因素(Man
4、)2、材料(Material)3、机械设备(Machine)4、方法工艺(Method)5、环境(Environment),四、工程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1、项目管理质量体系: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体现在质量保证手册中,反映企业质量方针、目标、要求、检查、标准等。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反映在合同、项目计划、项目管理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建立项目质量体系的基本要求(1)满足业主、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2)规划好一系列互相关联的过程来实施项目,包括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管理过程。(3)通过严密的全方位的控制保证过程和产品的质量都满足项目的目标。
5、(4)项目经理必须创建良好的质量环境。,四、工程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3、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功能,包括:(1)质量管理人员的实施监测与控制;(2)对质量体系的改进与完善;(3)对质量改进过程的评价、审核;(4)质量体系组织的建立且与企业质量体系融合性。4、质量体系运行的规范化5、质量体系运行的评价,第二节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 一、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内涵(1)制定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2)明确质量目标:包括为达到质量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提供的必要条件、项目参与各方、部门或岗位的质量职责。,(3)质量计划从制定目标开始,对要满足质量要求的活动分别设定目标。如何达
6、到目标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如混凝土拌和时间),另一方面是规定相应的资源。(4)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制定过程是目标设定:包括围绕目标识别和展开必要的规定过程的责任人;明确过程的相互作用、对过程的输出提出要求、确定相关资源、规定监视与测量的方法和记录。,二.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及其内容与编制,1、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 质量方针:对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方向所作出的一个指导 性文件。范围陈述:说明客户要求,是项目质量计划确定的主要 依据。产品描述:可能在范围描述中已强调,但产品描述通常 包含更加详细的技术要求和其它的内容。标准和规则:考虑任何实际应用领域的特殊的标准和规则。,二.质量计划
7、编制的依据及其内容与编制,2、质量计划的内容(1)质量目标。(2)质量管理工作流程。(3)职责、权限和资源的具体分配。(4)书面程序和指导书。(5)试验、检查、检验和评审大纲。(6)测量方法。(7)修改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8)其他措施。,二.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及其内容与编制,3、质量计划的编制(1)质量目标。(2)管理职责。(3)资源提供。(4)施工项目实现过程的策划。(5)材料、机械设备、劳务及试验等采购过程的控制。(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7)施工工艺过程控制。(8)搬运、存储、包装、成品保护和交付过程的控制。(9)检验、试验和测量过程及设备的控制。(10)不合格品的控制。,三.质
8、量管理运行过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通过一系列活动、环节和过程而实现,即: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P48)。项目的质量计划应对这些活动、环节、过程加以识别和明确。,项目质量环 质量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方法,第三节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一、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概述,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测量,并将工程实施结果与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找出存在的偏差,分析偏差形成的原因的一系列活动。(或: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P50)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的:使实施结果满足质量要求。项
9、目质量控制的目标:确保工程项目质量能满足有关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控制的阶段性易产生质量变异易产生判断错误质量检查一般不能解体、拆卸项目质量受费用、工期的制约,三.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步骤,质量控制过程选择控制对象。为控制对象确定标准或目标。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保证措施。按计划执行。跟踪观测、检查。发现、分析偏差。根据偏差采取对策。,(1)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P501)含义:一个企业各部门(一个项目参与者)都要做质量改进与提高的工作,以最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使用户得到最大程度的满意。2)特点:全方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多种
10、多样的质量管理方法。3)全面质量管理应树立的基本观点(1)质量第一的观点(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3)预防为主的观点(4)全面管理的观点(5)用数据说话的观点(6)一切按PDCA循环进行的观点。,2、PDCA循环,1)计划阶段(Plan)包括:查找问题、进行排列、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预计效果(四个步骤)。2)实施阶段(Do)按照计划组织实施。3)检查阶段(Check)检查执行的结果,并与预计效果比较。4)处理阶段(Action)就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总结经验并纳入标准和制度;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2)PDCA循环P49,计划 Plan 实施 Do PDCA循环 处置 A
11、ction 检查 Check,APCD,APCD,APCD,循环,循环,循环,改进,改进,质量在计划控制下上升,改进,(3)PDCA循环特点,四.工程项目质量因素控制,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4M1E”人的控制实行经营资质管理,持证上岗?材料的控制选用合理?合格?检验?保管?使用?机械设备的控制类型适合?性能?操作方便安全?方法工艺的控制方案合理?工艺先进?施工操作正 确?环境的控制加强管理,措施得力?,五.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最终完成阶段自控主体施工承包方、供应方 监控主体业主、监理、设计、项目管理、政府质量监督部门,1、项目决策阶段的
12、质量控制,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决策。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质量控制的任务: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具有符合工程项目建议书或业主的要求。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具有可靠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符合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和定额等指标。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深度和计算指标是否达到标准要求。,2、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是方案优选、价值工程等。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任务:审查设计基础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编制设计招标文件,组织设计方案竞赛。审查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确定最佳设计方案。督促设计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内部专业咨询及专业会
13、签制度。督促设计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内部专业及专业会签制度。进行设计质量跟踪检查,控制设计图纸的质量。,“三阶段控制”原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PDCA循环的具体化)事前控制: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现场准备 事中控制:控制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以保证工程质量 事后控制: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及评定“三全控制”管理:来自于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 全面的质量不限于产品质量,且包括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全过程不限于采购、施工过程,且包括决策、设计以及回访维修服务过程。全员参与不限于管理者和质量管理人员,而是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要参加。,3、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4、项目最终完成阶段的质量控制,
14、具体措施:审核承包商提交的竣工图。组织项目竣工总验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存档。,六、工序质量控制,1、工序质量控制概述(1)工序质量概念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若干个劳动对象连续完成的各项生产活动的总称。工序质量: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包括两方面: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2)工序质量控制的步骤:检测,分析,判断,对策。(3)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1)严格遵守工序作业标准或规程。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3)及时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4)合理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1)质量控制点:为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15、。(2)设置质量控制点应考虑的因素:1)施工工艺;2)施工难度;3)建设标准;4)施工单位(3)选择质量控制点原则:(P57)1)重要的项目和关键的部位。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程有重大影 响的部位。3)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质量问题较多的项目和 部位。,2、工序质量控制点,(4)质量控制点的设置1)人的行为2)物得状态3)材料的质量和特性4)关键操作5)施工顺序6)技术间歇7)技术参数8)常见质量通病9)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10)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11)特殊土地基和特种结构12)施工工法,2、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位置设置表,第四节 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一.质量保证的概念
16、,质量保证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建筑企业向用户保证其提供的建筑产品在规定的期限内能正常使用)。包含:一是保证质量,二是以保证质量为基础,进一步引申到提供“信任”这一基本目的。,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为使企业领导“确信”本企业所完成的项目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即质量保证人员对直接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质量活动实施监控、验证和质量评审活动 外部质量保证:用户为了确信项目实施者所完成的项目达到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要求项目的实施者证明项目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的主要质量活动确实做得很好,且能提供合格项目的证据。,GB/T1
17、9000ISO9000(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47年正式成立。我国从1992年10月起等同采用这套标准。2000版核心标准:ISO9000:2000 基本原理和术语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0 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根据有关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质量体系)进行评定和注册活动。第三方认证机构是指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体系认证委员会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它是一个
18、专职机构。质量保证的具体要求通常是由用户或第三方认证机构提出。,二、质量保证的依据,项目质量管理计划:指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如何执行、实施组织的质量方针。项目实际质量的度量结果:指对项目各项活动质量的测量、测试。项目质量的工作说明:指对于项目质量管理具体工作的说明,以及对项目质量保证与控制方法、基本实现手段的说明。,三、质量保证的方法质量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及各要素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文件。产品质量审核:就是抽取已经验收合格的产品,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查,分析其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程度。过程质量审核:是通过对过程的检查、分析,评价过程质量控制的正确性、有效性的活动。
19、内部质量审核:包括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内部产品质量审核和内部过程质量审核。,四、质量保证的结果质量改进与提高,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是不断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程度。质量持续改进方法(1)建立和实施质量目标,营造一个激励改进氛围和环境。(2)确立质量目标以明确改进方向。(3)通过数据分析、内部审核不断寻求改进机会,并作适当的改进活动安排。(4)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改进。(5)在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的改进目标和改进的决定。,四、质量保证的结果质量改进与提高,质量持续改进的范围和内容范围: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过程、产品本身内容:产品质量、日常工作、
20、企业长远的目标质量持续改进的步骤(其实就是进行PDCA)(1)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2)确定改进目标。(3)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4)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做出选择。(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6)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达到。(7)正式采纳更正(形成正式的规定)。(8)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五.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八项原则已经成为改进组织业绩的框架,目的在于帮助组织达到持续成功。,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A、供应链:供方 组织 顾客 B、产品能否为顾客所满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 条件;产品能否为顾客所钟爱,是企业发展 的前提条
21、件;C、顾客要求:明确要求,隐含要求;D、须识别顾客要求;E、顾客的要求是动态、发展的;F、要有连续识别、跟踪的规章制度与机制;G、必须是持续地满足持续改进的机制。,2)领导作用,A、领导者作用 确定宗旨和方向(经验管理阶段)创造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与机 制(科学管理阶段)B、员工充分参与 C、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建立质量方针、目标;关注顾客要求;有效的体系;必要的资源;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决定有关质量方针的活动和改进活动。,3)全员参与,A、员工应具备基本素质:质量意识、职业 道德、敬业精神、基本职业技能。B、员工基本素质达不到要求,应予培训、教育与督促。C、岗位素
22、质要求: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素质要求是动态的。D、处罚与解聘。,4)过程方法,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质量体系由过程网络组成。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或PDCA模式适于对每一个过程的管理,这是公认的现代管理方法。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主要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输出,输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产品实现,产品,顾客,要求,顾客,满意,5)管理的系统方法,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就是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
23、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方法(ISO9000)P a.确定需求与期望;b.质量方针、目标;c.实现目标的过程与职责;d.必需的资源;e.规定测量过程有效性的方法D、C f.实施、测量确定过程的有效性;A g.纠正与预防措施;h.持续改进。,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原因:顾客要求是动态变化的 目的:不断提高满足要求的能力 改进的内容产品改进:质量 过程改进:效率、有效性 体系改进:效益 组织调整:针对性 改进的方法:P识 别:评价现状,识别改进内容,改进目标与方法;D实施这些方法;C测量、验证、评价改进的有效性;A 进一步改进;将
24、改进方法纳入文件。,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决策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决策条件下,从诸方案中选其中一个的抉择过程。决策的基础: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特别是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第五节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基本工具及方法,有关的几个数理统计问题一、母体和子样1、母体:又称总体、检查批,指研究对象全体元素的集合。分有限母体和无限母体。有限母体有一定数量表现,如一批钢筋、水泥等;无限母体没有一定数
25、量表现,如一道工序,它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某一产品,本身是无限的。2、子样:从母体取出来的部分个体,也叫试样或样本。3、母体和子样的关系经过对子样的检查、试验获得有关某些质量特性的数据,由此进一步推断母体的有关属性,从而对母体的相同质量特性作出正确判断。,有关的几个数理统计问题二、数据概念:对子样做某质量特性的检查、试验、化验所得到的结果。1、数据特征:分散和集中2、数据分类: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3、数据修约规则:采用“四舍六入,五再分析”1)“5”前为偶数,后为零,5舍之;2)“5”前为偶数,后有非零数,5进1到上一位3)“5”前为奇数,5进1到上一位例:把14.1525、14.1562、14.1
26、352、14.1050、14.105001修约到保留2位小数。解:14.1525=14.15;14.1562=14.16;14.1352=14.14;14.1050=14.10;14.105001=14.11,有关的几个数理统计问题三、千分之三原则(3原则)有概率论和正态分布的概念,查正态分布表可知:f(-+)=0.6826;f(-2+2)=0.9544;f(-3+3)=0.9973上面函数的意思就是:对于正态分布曲线,以为中心,为半径范围内,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为0.6826;以为中心,2为半径范围内,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为0.9544;以为中心,3为半径范围内,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为
27、0.9973。即:1)产品质量测定值偏离平均值在一倍标准偏差以上的概率为1-0.6826=0.3174=31.74%2)产品质量测定值偏离平均值在二倍标准偏差以上的概率为1-0.9544=0.0456=4.56%3)产品质量测定值偏离平均值在三倍标准偏差以上的概率为1-0.9973=0.0027=0.27%这就是说,在测试1000件产品质量特征值中,就可能有997件产品的特征值出现在区间(-3+3)内,而在这个区间外的不足三件。这在质量管理中叫做千分之三原则或3原则,这个原则是统计管理中做任何控制的理论依据,也是国际上公认的统计原则。它也可以理解为:在千次判断中,有三次错判是允许的。,一、调查
28、分析法(调查表法)调查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项或修改。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分项工程作业质量分布调查表。(2)不合格项目调查表。(3)不合格原因调查表。(4)施工质量检查评定用调查表等。,混凝土空心板外观质量缺陷调查表,二、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统计分析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分层的结果使数据各层间的差异突出地显示出来,减少了层内数据的差异。分层法的形式和作图方法与排列图基本一样。分层时,一般按以下方法进行划分:(1)按时间分:如按日班、夜班、日期 周、旬、月、季划分。(2)按人员分:如按工种、
29、工龄等划分。(3)按使用工具仪器分:如按不同的施工设备 测量仪器等划分。(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技术作业过程 不同的操作方法等划分。(5)按原材料分:如按不同材料成分 不同进料时间等划分。,二、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例:抽查钢筋焊接50个焊点,其中不合格19个点,不合格率38,为了查明不合格原因,需要对数据分层,已知该批钢筋由三个焊工操作,采用两个厂家焊条,见下表:按操作者分层 按供应焊条厂家分层,1、收集整理数据(抽样检查、检验试验)2、绘制排列图1)确定作排列图的项目(可以是不良品项目、不良品部位、损失金额或操作班组等)。2)用统计调查表的数据,用分层法列出影响质量的因素。3)统
30、计各种因素的频数4)画排列图画横坐标画纵坐标画频数直方图画累积频率曲线 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列,最右端直方图是合并项;始点是0,终点是100的封闭外凸曲线 3、排列图的作用1)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2)评价改善前后的实施效果。3)可使质量管理工作数据化。,三、排列图法(帕累托图),三、排列图法(帕累托图)4、ABC分类分析和应用(1)按排列图曲线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类,一般分A、B、C三类 A类(主要因素):累积频率080%重点管理;B类(次要因素):80%90%次重点管理;C类(一般因素):90%100%(2)确定各类因素的具体项目。在主要因素中,最后只有一两个项目,选择多了就失去了排列的意义,
31、抓不住重点。(3)针对主要因素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加以解决。(4)进一步分析主要因素产生的原因。比如混凝土强度不足是影响混凝土构件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可以进一步按一定标准分类作排列图,分析是何原因引起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三、排列图法(帕累托图)5、排列图的应用(1)某建筑公司对施工完工的152个房间的细石混凝土楼地面不合格项目进行调查,见表1,试用排列图分析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2)对混凝土地坪起砂原因再做分析,发现以下问题,见表2,试用排列图分析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地坪不合格调查表(表)1 地坪起砂原因调查表(表2),提出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确定主要原因处置和管理注意
32、:一个质量特性或质量问题用一张图分析确定影响质量的大原因:4M1E 寻找原因按大-中-小-更小直至采取措施集思广益、层层深入、穷举法确定主要原因(原因具体,以便采取措施),四、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料,混凝土强度不足,机,人,环境,方法,水泥重量不足,水泥过期,水泥含泥多,未筛洗,振捣器常坏,搅拌器失修,场地太乱,气温太低,养护差,配合比不当,水灰比不准,模板跑浆,计量不准,坍落度,未覆盖,振捣差,基础知识差,责任心差,分工不明确,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因果分析图,五、直方图法 又称质量分布图、矩形图、频数分别直方图,它是对从一个母体收集的一组数据用相同的组距分成若干组,画出以组距为宽,以分组区内
33、出现的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直方柱,按组界值的顺序把这些直方柱排列在直角坐标系里而得到的图形。(一)作用:1、能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偏差;2、能判断工序能力(工序是否正常,能力是否满足);3、能推算母体的不合格率。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优点:简单、直观、确切地反映质量数据分布规律;缺点:不能反映动态变化,且收集数据较多(一般50-100个以上)。(二)绘制 1)收集整理数据(50)2)计算极差(数据最大和最小值之差)R=Xmax-Xmin 3)确定组数K。对数据分组(组数、组距、每组上下限)4)确定组距H。H=R/K 5)确定组界值与组中值 6)编制数据频数统计表 7)绘制直方图(三
34、)直方图的观察分析1、正常型直方图,符合正态曲线,2、异常型直方图2、,(a)对称型;(b)孤岛型;(c)双峰型;(d)偏向型;(e)平顶型;(f)绝壁型;(g)锯齿型,a,b,c,d,e,f,g,T 质量标准要求界限;B 实际质量特征分布范围;,质量分布中心;,质量标准中心。,对照标准分析比较:理想型、偏向型、无富余型、富余型、严重偏向型、能力不足型,五、直方图法(四)直方图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例:从某施工工地现浇混凝土中进行随机抽样,取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数据50个(如下表),以判定其质量状态。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表,五、直方图法由上例中我们很容易算出 X=37.76,S=3.1、1、推算母体
35、废品率 例1:资料同上例,若规定C35混凝土其上限不得高于设计强度20%,其下限不得低于设计强度10%,计算其废品率。解:由前述计算结果知:X=37.76,S=3.37由已知条件知:Tu=35*(1+0.2)=42Mpa;Tl=35*(1-0.1)=31.5Mpa则超出上届限的偏移系数Ku=lTu-Xl/s=l42-37.76l/3.37=1.26 超出下届限的偏移系数Kl=lTl-Xl/s=l31.5-37.76l/3.37=1.86 查正态分布表得:超上限废品率Pu=0.1038 超下限废品率Pl=0.0314 固总废品率为P=Pu+Pl=0.1038+0.0314=0.1352=13.5
36、2%应注意,在工程实际中,超上限的废品率是不存在的,只能说这部分强度太高了。若考虑到成本核算,则造成了经济浪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是废品。,2、判断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指工序在稳定状态下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通常用工序能力指数Cp或Cpk表示。工序能力指数是决定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施工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粗活细做”或“细活粗做”的重要手段。(1)当数据实际分布中心与质量的公差标准T的中心重合时 Cp=T/R=T/6S=(Tu-Tl)/6S(2)当数据实际分布中心与质量的公差标准T的中心不重合时 Cpk=Cp(1-K)=(Tu-Tl)/6S(1-K)K=2a/T;a=式中:T-标准公差;Tu
37、、Tl-标准公差的上限、下限;a-偏移量;K-偏移系数 判断原则:当Cp1.67时,工序能力过分充裕;当1.33Cp1.67时,工序能力最好;当1Cp1.33时,工序能力勉强;当0.67Cp1时,工序能力不足;当Cp0.67时,工序能力严重不足。例2:资料同上例,试判断其工序能力。解:已知X=37.76,S=3.37,Tu=42Mpa,Tl=31.5Mpa 计算偏移量a=1.01 计算偏移系数K=2a/T=2*1.01/(42-31.5)=0.192 计算工序能力指数 Cpk=(Tu-Tl)/6S(1-K)=(42-31.5)/6*3.37)*(1-0.192)=0.420.67 说明工序能力
38、严重不足,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六、控制图,CL,UCL,LCL,前面讲的五种方法都是质量在某一时间段里的静止状态,而控制图则是一种动态分析方法。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以某质量特性为轴,在直角坐标系所描的点,依时间为序所连成的折线,加上判定线所画成的图形。控制图上有三条线:控制上限UCL、中心线CL、控制下限LCL,而中心线到上下限的距离为3,在质量实际控制中有八种类型。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1)处于稳定状态的控制图:1)点子没有超出上、下界限;2)点子是按随机分布的。(2)处于非稳定状态的控制图:1)点子超出上、下界限;2)点子排列不随机,一般有以下情况:点子在中心线同侧连续出现7次以上;
39、有连续7个以上点子呈上升或下降趋势;点子在中心线一侧多次出现(如连续11个点有10个出现同一侧);在连续3个点中有2个点出现在危险区(2-3)。,七、相关图 工程质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构成结果与原因的关系。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分三类:(1)质量特性与质量特性的关系(如混凝土强度与水泥标号的关系);(2)质量特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如混凝土强度与养护条件的关系);(3)影响因素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如沥青延伸率与沥青粘结力的关系)。相关图又称散布图,把对应的有相关关系的两类数据,对应于直角坐标系的点,绘制的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图形。相关图就是分析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通过控制容易测定的因素达到控制不容易测定的因素的目的,以对产品或工序进行有效控制。相关图的观察与分析。有六种基本形态:1)强正相关2)弱正相关3)不相关4)强负相关5)弱负相关6)非线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