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7699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章 水利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638座,总库容57.9亿立方米;建成大中型灌区177处,配套机电井9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11万亩,实灌面积1713万亩;累计解决和改善了182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227万亩;全省总供水能力达到75亿立方米;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5万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49.2%;建成小水电站168处,装机容量17.3万千瓦;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17万吨。第一节 水利发展“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为寻求解决山西水资源短缺的治本之策,省委、省政府做出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重

2、大决定,集中力量实施了应急水源、农田灌溉、水保淤地坝、农村饮水安全、城乡节水、地下水及水源地保护等六大工程建设。“十一五”末,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实现,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80亿元,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五年规划之最。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奋力拼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5项应急水源工程基本完工,新增供水能力11亿立方米。农田灌溉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夹马口北扩、北赵引黄两处大型灌区相继建成,十大灌区续建配套和六大泵站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出台了灌溉电价水价补贴政策,引黄灌溉用水量由2005年的1.2亿立方米增加到5.8亿立方米,

3、2010年实灌面积达到1713万亩,较“十五”末净增513万亩。水保淤地坝工程扎实推进。重点开展了黄土高原淤地坝、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等重点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万平方公里,新增生态修复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2086座。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解决了1188万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水利部核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1092万人指标,并在全国率先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城乡节水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大力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创新节约用水体制机制。全省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7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7,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地下水保护与汾河清水

4、复流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实行地下水关井压采等措施,全省地下水位止降回升,2010年比2005年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0.56米。实施了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实现了汾河全河段不断流,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第二节 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按照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总揽,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

5、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进一步加强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改善城乡人民的饮用水安全状况和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增长,对供水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产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对抗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防洪、供水、排涝和水资源保护任务将更加繁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也

6、都需要水资源提供支撑和保障。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地表水利用不足,水资源配置能力偏低“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大了水利建设投资,35项应急水源工程基本完工,加上已除险加固的百座病险水库和岩溶大泉引水工程,全省境内地表水供水能力达到37亿立方米,但由于水资源区域间调配能力不足,未能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总体安全保证程度和应急保障程度较低,目前全省境内地表水的利用量仅20亿立方米左右。二、黄河水资源利用不足,开发力度亟需提高国务院分配山西年可耗用黄河水量43.1亿立方米,2010年我省在黄河干流年提水量仅为8亿立方米,而其他沿黄各省都已达到或超过分配指标。这导致了我省沿黄地区发展面临“水瓶颈”

7、制约,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分配给山西的指标长期未能充分利用,将直接影响我省今后在黄河水量分配中的水权占有。三、地下水超采依然严重,供水结构有待优化地下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一般年份应充分涵养,干旱年份保障应急。多年来我省用水结构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超采严重,2010年超采量仍达5亿立方米。这种用水结构如得不到根本扭转,一旦出现类似光绪年间连年特大干旱,河流干涸,地下无水可抽,将失去以地下水资源保障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最后手段。四、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不强主要河流的防洪标准偏低,平川地区河道一般仅能防御5年一遇至20年一遇的洪水。

8、河道人为设障,挤占河道,泥沙淤积,导致河道行洪和洼地蓄洪能力普遍下降。尚有近400座小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水闸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山洪等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能力严重不足。非工程防洪措施未得到普遍重视。五、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及水污染加剧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保护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全省目前还有5.5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有待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水污染加剧,导致河道断流,河流纳污、自净能力基本丧失,部分河段水体已失去使用功能,浅层地下水遭受大面积污染,深层地下水已出现水质变差的现象。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201

9、1年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1号文件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紧抓住国家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以山西大水网建设为龙头,以农田灌溉、饮水安全、河流整治、病险库加固、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防治为重点,开源节流并举、建设管理并重,加快实施水利富民工程,全面落实水利惠民政策,认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促进山西水利跨越式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实现共建共享,着力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

10、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促进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区域、城市、农村水利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

11、,给洪水留有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既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又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五是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着力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

12、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六是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着力增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规范水事行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水管理的透明度、公信力和执行力,及时化解水事纠纷,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第三节 主要目标水资源开发利用。建成覆盖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区的十大供水体系,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供应,丰枯调剂、结构合理,稳

13、定可靠、配置高效”的山西大水网,到“十二五”末,全省供水能力提高到91亿立方米。民生水利。解决508.6万农村人口58万学校人口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完成中央规划内144座小(1)型病险水库、240座小(2)型病险水库和3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中央规划内6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农田实灌面积达到2300万亩。防洪抗旱减灾。全省堤防长度达到7000公里,达标率达到60%,其中级堤防长度达到200公里,级堤防长度达到500公里;完成列入全国规划的6条重要河流和90条重点中小河流的治理任务。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度达到60%;林草覆

14、盖率达到28.5%。重点地区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汾河实现常年全河段不断流。水资源节约保护。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53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6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00万亩;全省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基本满足供水水质要求,地下水位实现止降回升,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规定标准。第三章 水利发展和改革主要任务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一、建设山西大水网工程结合我省水源条件、河流水系分布特点及已建、在建水利工程布局,按照河湖连通、科学调度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思路,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龙头,以天然河道和输水工程为通道,

15、以地表水、地下水、岩溶泉水优化配置为中心,以正常年份、一般干旱年、严重干旱年和特大干旱年不同水源调度为手段,构建覆盖全省重点保障区域的供水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六大主要河流和区域性供水体系为主骨架,通过继续完善或完成已建、在建工程,新建水源及水系连通工程,构建以黄河干流为取水水源、汾河干流为输水通道、大中型蓄水工程及泉水为水源节点、桑干河等天然河流及提调水输水线路为水道的水网框架,形成覆盖我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的山西大水网。第一纵为黄河北干流线,北起偏关县老牛湾,经已建的万家寨水利枢纽,规划的碛口、古贤水利枢纽,南至风陵渡,全长763公里。第二纵为汾河

16、涑水河线,以汾河为主干,通过已建成的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将黄河与汾河连通,远期通过黄河古贤供水工程将汾河与涑水河连通,全长约800公里。第一横为朔州大同线,自万家寨引黄北干线连通黄河、桑干河、册田水库,向大同和朔州供水。第二横为忻州阳泉线,自万家寨引黄南干线连通滹沱河,经王家庄水库引水至龙华口水电站,通过龙华口调水工程向盂县供水,并可作为阳泉市应急供水水源。第三横为晋中北线,自潇河上游通过已建的松塔水电站调节向西连通汾河,向东通过已建的昔阳西水东调工程连通滹沱河支流松溪河,向晋中北部供水。第四横为吕梁山线,北起黄河天桥水电站,南至昕水河,东达汾河,通过中部引黄工程向吕梁山区4市的16个县(市、

17、区)供水。第五横为晋中长治线,通过晋中东山供水工程、吴家庄水库、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工程等将清漳河、浊漳河与汾河连通,满足晋中南部与长治盆地区需水要求。第六横为黄河古贤临汾运城线,通过拟建的黄河古贤供水工程将黄河古贤水利枢纽与汾河、涑水河连通,满足临汾盆地区和涑水河区需水要求。第七横为临汾晋城线,通过引沁入汾工程和张峰水库供水工程连通汾河、沁河、丹河,满足临汾盆地和晋城市需水要求。第八横为黄河禹门口翼城线,西起黄河禹门口,经禹门口东扩工程,东至汾河流域翼城县,可以满足汾河下游谷地区需水要求。第九横为黄河运城线,通过浪店提黄工程与小浪底引黄工程将黄河和涑水河连通,向运城盆地供水。第十横为黄河三门峡小

18、浪底线,包括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库区河段,以黄河水源为依托,可满足芮城、平陆两县需水要求。山西大水网主要包括10大骨干工程:(一)中部引黄工程。从忻州保德县已建的黄河天桥水电站库区取水,自北向南依次经过吕梁市西部的兴县、临县、离石、中阳、石楼到临汾市隰县,供水区范围辐射到吕梁市柳林、交口、汾阳、孝义,临汾市蒲县、大宁、汾西和晋中市介休、灵石16个县(市、区)。输水工程包括总干、东干、西干及4条支线,输水线路总长384.5公里。设计扬程200米,提水流量23.55立方米/秒,年引水能力6亿立方米。(二)晋中东山供水工程。以漳河为水源,向晋中南部太谷、祁县、平遥、介休和灵石5县(市)供水

19、。分两期实施,一期从石匣水库和关河水库取水,经云竹水库,西至平遥县源神庙水库,南到灵石县,在满足调出区用水的前提下,向晋中南部汾河流域的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5县(市)供水,设计年供水量0.6亿立方米;二期建设西安泽城调水工程,设计年供水量0.5亿立方米。输水线路总长255公里。(三)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工程。地处山西省长治市,为长治城区、郊区、潞城、屯留、黎城、平顺、壶关和长治8个县(市、区)供水。工程从淜头水电站取水,输水工程总长156公里。设计引水流量5立方米/秒,年引水能力1.58亿立方米。(四)小浪底引黄工程。位于运城市东部,从垣曲县境内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取水,穿越中条山,将黄河水

20、送到涑水河流域。一是解决垣曲、绛县、闻喜、夏县、盐湖5县(区)工业用水和涑水河以东63万亩灌区的用水问题,二是为涑水河上游提供生态用水,三是必要时可为运城城区生活和工业用水补充水源。供水线路总长59.2公里,调蓄工程包括已建的吕庄水库和新建的板涧河水库。设计引水流量20立方米/秒,年引水能力2.47亿立方米。(五)滹沱河连通工程。通过建设万家寨引黄南干线周家堡支洞口至滹沱河支流阳武河连通工程,将滹沱河与黄河连通,以解决忻定盆地供水区特大干旱年供水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将黄河水的供水范围扩大至阳泉市。(六)龙华口调水工程。通过建设滹沱河干流王家庄水库及输水工程,将滹沱河水调入龙华口水电站,从龙华口

21、水电站提水至盂县县城,再通过管线工程至阳泉市区。设计调水能力0.5亿立方米,可提高盂县的供水能力,并可作为阳泉市应急供水水源。(七)吴家庄水库。坝址位于黎城县浊漳河干流上,设计总库容3.6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43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0.4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通过多水源联合调度,可基本满足长治盆地用水需求。(八)西范灌区东扩工程。位于运城市西北部,从禹门口一级站扩建工程提引黄河水,经北赵连接工程引水到西范灌区一级站。解决万荣县东部、闻喜北垣、稷山汾南灌区南部、新绛阳王等地干旱缺水问题,并兼顾改善原西范灌区及汾南灌区灌溉。总灌溉面积61.8万亩,其中新增23.33万亩,改善西范灌区26.87

22、万亩、汾南灌区11.6万亩。(九)油篓山拦河闸。工程位于忻州市原平城区东2.5公里的滹沱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5360公里,是一座以城乡供水、农业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总库容3289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十)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和山西古贤供水工程。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是一座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灌溉的大型综合利用工程,总库容146亿立方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年发电量72亿度,是水利部“十二五”重点工程。山西古贤供水工程以黄河古贤水利枢纽为供水水源,供水范围包括临汾和运城盆地的19个县(市、区),设计引水流量161立方米/秒。“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积极配合水利部和黄委

23、会做好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审批立项工作,并做好山西古贤供水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山西大水网建成后,全省供水结构将实现由地下水为主到地表水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包括引黄水在内的地表水供水能力增加到6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由35亿立方米减少到30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到91亿立方米。二、配套建设大水网县域供水工程(小水网工程)为确保大水网工程建成后如期发挥效益,大水网受水区各县的配套供水工程要与大水网工程同步建成、同期发挥效益。重点做好大水网万家寨引黄、东山供水、中部引黄、小浪底引黄、辛安泉供水、禹门口东扩等六大骨干工程涉及的6个市、44个县(市、区)配套供水工程建设。三、继续实

24、施沿黄灌溉工程(一)西山沿黄灌溉工程。涉及忻州、吕梁、临汾三市11县,建设提黄泵站145处,受益乡镇59个,行政村590个,直接受益人口46万人,新增灌溉面积122万亩。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业人口人均水浇地由现状0.16亩达到0.8亩。(二)平陆提黄灌溉工程。建设部官、长乐、张村、西张峪、西延、黄堆、席家坪、郭原、太寨、上堡等引黄灌溉工程10处,新增灌溉面积12.36万亩。四、建好万家寨引黄续建配套工程扩大南干线用水市场,向太原新区、阳曲县及南干线沿线忻州市偏关、神池、五寨、宁武、静乐和吕梁市岚县供水,继续向汾河流域补充生态用水。北干线重点建设朔州市塞上灌区、大同市雁同灌区和左云供水工程。(一

25、)朔州市塞上灌区。通过新建西山引黄灌溉工程,并整合现有的桑干河灌区、民生灌区和薛家营灌区,在朔州市山阴、应县、怀仁、朔城区建设塞上灌区。灌区设计总灌溉面积96万亩,其中西山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主要水源为引黄水;桑干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6万亩,主要水源为引黄水和神头泉水。(二)大同市雁同灌区。该灌区地处大同市南郊区、新荣区、阳高县和大同县,由现有的十里河灌区、御河灌区、册田灌区整合而成,设计灌溉面积77.2万亩。灌溉水源包括册田水库、赵家窑水库、孤山水库地表水和引黄北干黄河水。(三)左云供水工程。列入山西大水网规划,该工程主要向左云大型煤化工等项目供水,年供水能力3600万立方米。五、

26、更新建设一批小型水库在有报废水库河流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河流上,规划更新建设148座小(1)型水库,作为山西大水网的补充,有效增加供水、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增加总库容5.62亿立方米,增加水资源配置能力3.08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将根据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和资金筹措情况,建设100座左右小(1)型水库。六、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扩大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量,科学合理利用雨洪水及煤矿矿井水,充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第二节 民生水利一、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508.6万农村人口和58万学校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一批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有效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应急供水问题。对“千吨万人”规模以

27、上饮水工程,都要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同时以乡镇为单元,每个乡镇建设1-2处应急备用水源。全省新建应急备用水源2000处。全面提高全省农村饮用水水质标准。为水质不达标的村庄配套相应的水处理设备,解决少数村镇找不出好水及运距远、调水成本过高等问题。对取用河水的饮水工程配套灭菌装置,解决部分地区水体菌群超标问题。在各县设立水质监测中心,并依托集中供水工程建成一批水质监测分中心,将水质检测工作常态化,确保供水安全。适时启动农村排水工程。二、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在全面完成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列入全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1

28、44座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并完成240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新出现的晋阳湖水库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完成列入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汾河一坝、汾河二坝等34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三、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推进中央规划内汾河灌区等1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改造配套渠首工程,对干、支渠进行全面防渗衬砌和配套改建,对未完成的灌区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完善斗渠以下各级渠道的配套建设及田面工程整治,建设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基本完成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节水配套改造,启动其它15万亩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四、加快实

29、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按照全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总体要求,对列入规划的尊村、夹马口、禹门口、大禹渡、汾南、西范6处大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提高泵站运行可靠性和效率。五、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继续实施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重点推广膜下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在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大中型灌区,重点开展灌溉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完成5万公里渠道建设。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力争完成50个县的建设任务。建设200处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六、实施“五小”天雨利用富民工程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在公路沿线及家户庭院利用屋面、路面集雨,新建和改造30万眼(处)旱井,配套管灌、滴

30、灌等节水设施,增加30万亩果菜种植面积。在平原区恢复和改造村级水池、塘坝2万处,配套管灌等节水设施,利用硬化后街面集水,发展果菜种植和渔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改造后的水池既要有蓄水、供水功能,又要有景观和美化功能。在有条件的山区中小河流上建设1000处人字闸、翻板闸等调蓄工程。七、实施晋西北山区“一村一井”富民工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末实现全省农民收入翻番的重大战略决策,结合水土资源条件,着力改善农村水利条件,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民生活和收入水平。在晋西北地区忻州市偏关、河曲、保德、神池、五寨、岢岚和吕梁市兴县、石楼等8个国家级贫困县,依托天桥泉域岩溶水和

31、裂隙水、孔隙水,对没有灌溉设施且具备打井条件的村庄实施“一村一井”工程,规划打井1734眼,并配套提水设施、输水管网和田面灌溉设施,发展灌溉面积36.2万亩,受益乡镇94个,行政村1490个,受益农业人口59.6万人。八、加大农村水电建设力度按照“十二五”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加强农村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泽州三姑泉二级水电站等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项目和交城旮旯水电站等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搞好平顺等6个农村水电自供区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实施31座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全省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万千瓦。九、大力发展水产事

32、业继续巩固和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深水产健康养殖,强化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和渔政、渔船管理力度,重点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双万工程”、水产苗种补贴和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珍稀物种繁育保护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水库增养殖渔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名优特色生态水产养殖,加强应对渔业突发事件能力建设。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9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第三节 防洪抗旱减灾一、加强重要河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浊漳河、沁河及涑

33、水河6条重要河流的重点段河道治理任务,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和加高加固堤防、护岸和控导工程,以及河道疏浚和生物防护等措施。对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规划的90条中小河流采用堤防工程、护岸工程、河道疏浚清淤等工程措施,重点河段防洪能力由现状5年一遇提高到10-20年一遇,保护河道沿岸城镇、乡村和农田等的防洪安全。此外,开展已除险加固改造水库下游河道及其它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二、继续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主要安排太原、运城、晋城、大同、阳泉和长治等重点防洪城市和部分重点防洪县城的防洪建设,以河道疏浚、修建改建堤防、水库加固、排涝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三、着力抓好山洪灾害防治优先安排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危

34、害严重的34条山洪沟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护岸和堤防工程、排洪渠、沟道疏浚等。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以县为单位,建设以雨量、水位、水文报汛自动化、撤避场地和线路明确化、报汛和撤避组织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山洪灾害预警体系,实现山洪治理及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全覆盖。四、加快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建设逐步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主动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灾害,最大可能地减轻旱灾损失,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我省旱情、旱灾特点,建设农村饮用水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主要是深层岩溶深井工程和小微型蓄水工程。规划建设机井5744眼,小型蓄水池1588座,小水井6312眼,水窖55081口

35、等。这批抗旱设施仅在特殊干旱年份启封,通过运水车等其他方式满足各乡村的人畜吃水要求。五、完善非工程防洪设施建设完成各市与所辖县及重要防洪设施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完成大中型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以及重点河流水情测报系统,建设省及各市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异地会商和决策,在防汛期间高效、准确地发挥指挥作用。建设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雨水情监测站点,为县乡村配备必要的预警设施,建立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编制县级及防治区内的基层乡村预案,建立群测群防体系。第四节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一、加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项

36、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坝滩联合整治工程、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水利配套工程、沟坝地治理项目等国家和省级重点水土保持项目,积极开展汾河上游第三期水土保持治理、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新建淤地坝1500座,水土保持监测点36个,水保教育示范基地6个。二、加强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积极争取中央对我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支持,实施以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五大河流为主的河流廊道水生态修复工程,对湖库型水源保护区的湖库周边湿地、环库岸生态和植被进行修复和保护

37、,营造水源地良性生态系统。汾河流域重点实施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及风峪河、南沙河、北沙河等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续建入汾排污口水质监测工程。桑干河流域主要通过万家寨引黄北干线生态补水,逐步改善水生态环境。滹沱河、漳河、沁河流域主要实施源头治理、水源涵养林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湿地生态修复、城镇废污水处理等修复和保护工程。三、开展区域水系生态建设在全省11个市开展区域水系生态建设工程,单一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治河与治污相结合,建设健康河流、生态河流。结合当地实际,采取疏浚、沟通现有河道,恢复被侵占和填埋的沟渠,新建或扩建人工湖库,构建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区域性水系。第五

38、节 水资源节约保护一、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完成全省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加快推进国家及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二、加强水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大地下水超采区关井压采力度,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在地表水供水覆盖区,除城乡饮水外,严禁开采地下水。按照全国城市饮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调配和水源建设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泥沙和

39、面污染控制工程、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建设。加强岩溶大泉全面保护,实行水量指标分配,建立岩溶泉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泉水流量、水质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一批人工补充地下水工程。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对全省主要河流重点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进行全面监测;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实行河流水功能区达标考核制度;建立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第六节 水利行业能力一、建立基层水利发展新机制制定加强基层水利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单位管理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施基层水利人才专业素质提升工

40、程;吸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加强基层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专业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完善专业防汛抗旱队伍、民防队伍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四位一体的防汛抗旱减灾机制。二、全面提升水文监测能力优化水文、雨量、地下水、水环境监测站网,完善水文水资源数据库和预测预报预警系统,加强洪水预报系统以及水文水资源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自动化水平。三、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完善水利人才规划,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和用人机制;深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层水利文化和

41、专业素质提升三大重点工程。四、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健全水利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水利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水利行业技术标准和计量、质量认证等体系;完善水利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水利重大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加大公益性成果推广与转化扶持力度;引进国际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开展水利国际合作。五、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和互信互通;加强信息采集、通信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扩充现有信息化机构,建立省、市两级水利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服务网络以及大水网工程信息化系统;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协调机制建设。六、加强水库水工程移民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

42、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精神,加强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力度,建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政策管理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七、加大水利宣传力度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提高国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山西大水网建设宣传作为重点,形成全社会加快推进大水网建设的浓厚氛围,确保大水网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第七节 水利管理和改革一、水利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控制制度,建立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初步形成保护有效、安全可靠、配置合理、高效利用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和运行机制

43、;完善水旱灾害、重大水污染事件、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等应急预案。二、水利改革进一步理顺涉水部门的管理职能。积极推行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基建+农建”模式,完善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格形成机制与体制改革,深化、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完善和落实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收费制度,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三、水利法制建设推进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山西省农村饮用水管理保护条例等地方性配套法规的立法工作;深入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完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和预防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第

44、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后,可有效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和水资源合理配置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新增供水能力,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工程体系,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二是民生水利项目建设可提高城乡居民的防洪、供水安全保障;三是防洪减灾建设可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重点区域的防洪标准;四是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建设,可改善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河湖的环境质量,逐步恢复生态环境;五是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建设可进一步提高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同时,规划实施也可能对局部带来一些不利环境影响。疏浚与整治河道、加固堤防、筑坝建库和引水等水利工

45、程建设可能改变河流上下游的水文情势,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时还会对物种多样性、下游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带来不利影响。大型水利工程一般具有淹没及占地多、移民数量大的特点,库区人地矛盾突出,移民安置难度大,由此也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规划实施和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统筹做好水利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依法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要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严格按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切实做好工程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

46、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加强对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问题,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应急管理措施。第五章 投资匡算和资金筹措我省“十二五”期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为1000亿元。其中,大水网工程400亿元;国家投资为主,我省按规定配套的民生水利项目300亿元;我省强力推进的民生水利项目180亿元;常规性水利项目120亿元。从资金来源分,争取中央投资229亿元,省级投资445亿元,市县投资160亿元,银行贷款86亿元,社会融资与投劳折资80亿元。(一)大水

47、网工程。总投资400亿元,除去需随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同步建设的山西古贤供水工程,大水网的其它工程总投资310亿元。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资金29亿元,省投资175亿元,社会融资20亿元,银行贷款86亿元。(二)国家投资为主,我省按规定配套的民生水利项目。总投资300亿元。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资金140亿元,省内配套资金160亿元,其中省级配套75亿元。(三)我省强力推进的民生水利项目。总投资180亿元,重点包括大水网配套的县域供水工程、晋西北“一村一井”等工程。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资金60亿元,省级投资80亿元,市县配套30亿元,社会融资及投劳折资10亿元。(四)常规性水利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致为120亿元。资金来源为省级投资25亿元,市县配套65亿元,社会融资及投劳折资30亿元。 另外,按照财政部关于调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标准的复函,提高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标准增加的基金收入,用于解决引黄入晋及配套工程建设。万家寨引黄续建配套及相关工程投资依据基本建设规定和行业管理办法,由该部分资金解决。第六章 保障措施(一)突出法律保障,强化依法管理。逐步完善水法规体系,修订颁布现有实施办法和条例,制定地方性法规,并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