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8160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高等学校名称:石河子大学建设项目名称: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项目所属一级领域:医药卫生项目所属二级领域:基础医学二九年五月目 录项目基本信息简表1项 目 摘 要2一、项目概况3(一)本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相关学科3(二)本项目是三期新增还是“十五”项目的延续?若为延续项目,请说明该项目在建设目标和任务上与前期的不同之处或特点3二、项目建设目标3(一)建设目标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4(三)

2、国家(行业、区域)需求分析6三、项目建设任务7(一)主要研究方向7(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10(三)本项目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计划和基本措施11(四)本项目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现状分析11(五)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国内外相比的特色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12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13(一)项目建设内容13(二)项目总投资及筹措渠道14五、项目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15(一)项目建设期限15(二)实施进度安排15六、节能节水、污染排放与环境保护16(一)项目能耗水耗与节能节水措施16(二)项目主要污染与环境保护措施16七、招标方案17(一)具体招标方案17(二)填写招标基

3、本情况表并加盖学校公章17八、项目实施组织管理与运行18九、预期建设成效18十、结论和建议19十一、相关附件20附件1 项目建设依托学科师资队伍情况一览表20附件2 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承担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21附件3 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主要获奖项目一览表22附件4 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发表代表性论文一览表23附件5 主干学科领域现有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一览表24附件6 项目建设拟购置设备一览表25附件7 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27附件8 项目建设资金预算表57附件9 项目建设资金年度计划表57项目基本信息简表建设项目名称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建设地点 新疆 省(自治区、直

4、辖市) 石河子 市 区(县)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术团队,全面提高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水平,争取在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治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建设任务围绕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包括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病因、发生机制与流行病学研究、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新疆高发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建立和完善组织形态与细胞功能研究技术平台、染色体分析与分子诊断技术平台、蛋白质研究技术平台

5、、新疆高发性疾病生物样本资源库、整体动物研究技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完善软件图书资料,扩大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严重危害各族人民健康,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项目对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健康需求、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促进新疆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项 目 摘 要新疆自然环境复杂,在十五个不同民族人群中,由于环境和遗传等方面的因素,一些恶性肿瘤如宫颈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有较鲜明的民族聚集高发的特征,包虫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也有独特的地域和人群分布。这些重大疾病不仅严重危害新疆各族人民的健康,而且由此产生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6、已成为影响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项目针对上述重大疾病防治和提高新疆各族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需求,依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及相关学科和“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分子肿瘤学、功能基因组学、功能蛋白组学、分子免疫学等医学领域的学科前沿,围绕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诊断学与防治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争取在宫颈癌、食管癌、胃癌、包虫病和结核病等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本项目预期将依

7、托的主干学科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建立规范化的研究现场与组织资源库和分子诊断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并用于民族高发性肿瘤和肝包虫病、结核病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适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术团队,具有承担国家及国际合作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健康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持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项目概况(一)本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相关学科主干学科:兵团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3个学科均为硕士学位点。相关

8、学科:内科学、外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3个学科均为硕士学位点。(二)本项目是三期新增还是“十五”项目的延续?若为延续项目,请说明该项目在建设目标和任务上与前期的不同之处或特点本项目是三期建设新增项目。二、项目建设目标(一)建设目标本项目针对新疆重大疾病防治和提高各族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需求,依托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及相关学科和“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分子肿瘤学、功能基因组学、功能蛋白组学、分子免疫学等医学领域的学科前沿,围绕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分子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诊断学与防治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争

9、取在宫颈癌、食管癌、胃癌、包虫病和结核病等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1学科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力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学科若干研究方向形成显著特色和优势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将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研究基地。 2队伍建设力争引进和培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2名;引进和培养“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名;培养和引进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人,团队教师博士比例达到60%以上;每年选送3-5名优秀人才赴海外留学或访问,开阔

10、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国际视野。3人才培养充分发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的作用,完善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培养研究生80-90名,获省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4-6篇。4科学研究以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为突破口,争取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1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3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研究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争取三年科研到位经费2000万元左右。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篇左右,其中SCI、EI等收录35篇左右;编写出版学术专著2-3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12项。5基地建设以“新

11、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平台,加强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宫颈癌、食管癌、胃癌和感染性疾病包虫病、结核病现场研究基地和规范化资源库建设,建立和完善组织形态与细胞功能研究技术平台、染色体分析与分子诊断研究与应用技术平台、蛋白质研究技术平台、新疆高发性疾病生物样本资源库、整体动物研究技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力争申报建立一个“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卫生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恶性肿瘤类慢性疾病和包虫病、结核病等传染病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重大疾病。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对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不同程度地研究与临床实践。如美国从70年代开始,每年

12、进行抗癌药物研究,推广早诊早治方案,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试验,对多种预防治疗方案进行验证,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连续下降的国家。恶性肿瘤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共性,但因种族、地区、人群不同,其患病率、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所累及的靶器官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在常见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和防治等方面都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同时在全国许多地区不同人群开展了协作研究,获得了许多可喜的效果。尤其近年来正在推广和开展的常见恶性肿瘤如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的早诊早治等,将为常见恶性肿瘤制定规范化早期防治对策和措施以及今后的防治效

13、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1)缺乏对上述重大疾病系统性、连续性的研究,尤其缺乏以不同民族人群流行病学与分子遗传学等技术结合的系统研究。(2)相关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医学研究水平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限制了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3)有关新疆民族高发性疾病的统计数据不全或较陈旧,缺乏近年的流行病学数据。在研究材料的系统收集与利用以及相关疾病资源库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使得这些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源不能充分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系统地从环境和遗传两个方面开展特定地区民族高发性疾病的研究,尤其是少数民族恶性肿瘤相关基因与机制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肝包

14、虫病是严重危害疫区人群健康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然而,由于肝包虫病的药物治疗及研究并不理想,目前国内外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的内囊摘除术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近几年来,本学科研究人员提出的“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虽极大地降低了肝包虫病术后复发和残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由于肝包虫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运用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根据患病人的个体特点选择适宜的综合治疗方案是目前的临床治疗的研究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的结核病发病率均呈回升趋势,由于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应用,导致了耐多药结核菌的出现,使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我国结核病死亡居死因顺位的第9

15、位,每年死于结核病者相当于各种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两倍。但是,目前,我国的结核病防治研究水平相当落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1)缺乏有效的特异、快速、早期的诊断技术;(2)缺乏有效地病原体监测分析手段;(3)缺乏快速、有效的耐药监测方法;(4)缺乏特异有效的疫苗。新疆是结核病高发区,因此,开展结核病的流行规律、早期诊断、治疗技术、耐药机制与监测和结核病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研究的热点。(三)国家(行业、区域)需求分析1新疆各族群众对健康问题和重大疾病防治的需求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居住着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和饮食习惯、遗传背景各异的十三个世居民族

16、。由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有着较鲜明的地域和民族集聚发生的特征:如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患病率(达590/10万)是我国妇女平均患病率(138/10万)的四倍;新疆北部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病率高达155.9/10万,远高于同地区其它民族(22.3/10万)和全国平均水平;哈萨克族胃癌的死亡率(41.3/10万)位居全国少数民族之首,高于同地区汉族(18.5/10万)和维吾尔族(14.2/10万)。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新疆活动性肺结核病患病率(46410万)、涂阳患病率(16010万)和死亡率(3810万)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17、26倍、1.51倍和3.88倍。而且结核病疫情南疆高于北疆,农村高于城市,少数民族高于汉族;新疆牧区囊性包虫的人群感染率为23.0%,而肝包虫的发病率达4.5%。上述新疆民族高发性疾病在不同地区、民族间的差异,一方面与生活和环境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不同民族遗传背景的差异及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而新疆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探讨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对这些重大疾病的病因解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新疆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新疆各族群众对健康问题的需求始终是新疆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则是新疆全面

18、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和核心任务。上述新疆民族高发性疾病预后差,致死、致残率高,劳动力损失大,卫生消费需求高,并且由此带给社会及家庭的社会、经济负担致使因病致贫的问题很突出,已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和经济原因,新疆医疗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其它地区。因此,开展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不仅可有效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而且对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国家和地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任务需求本项目研究内容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人口与健康领域发

19、展的总目标和发展思路紧密结合,不仅完全符合国家人口与健康领域优先主题“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8)”和“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49)”的需求,而且完全符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重大疾病、高发病、地方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开发”的要求,对满足新疆各族群众的健康需求、全面提高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和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三、项目建设任务(一)主要研究方向1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病因、发生机制与流行病学研究(1)建设内容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病因与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开

20、展人乳头瘤病毒(HPV)、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宫颈癌、食管癌和胃癌关系的研究,明确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病因与发病危险因素,为综合防治奠定基础;同时,跟踪国内外分子肿瘤学的新进展,开展基因多态性(SNP)、表观遗传学和染色体改变等与宫颈癌、食管癌和胃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筛选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易感基因和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组织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研究:建立维吾尔族宫颈癌、哈萨克族食道癌、胃癌的高发区研究现场,系统收集和保存新疆不同民族正常与肿瘤相关人群血液、细胞和组织样本等,建立规范的肿瘤组织资源库;利用这些资源广泛开展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病因学、发病学与综

21、合防治等方面的国内外合作研究。(2)确定该方向的研究依据本方向研究内容符合国家、新疆和兵团中长期科技规划以及提高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防治基础研究水平的重大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已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和哈萨克族食管癌研究现场,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和兵团“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完全有能力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实施对于培养高水平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全面提高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综合防治水平和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3)学术带头人李锋,1962年生,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武汉大学兼职

22、博士生导师。兵团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带头人,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病理学会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和世界肿瘤学杂志”编委、新疆病理质控中心主任等。近5年来,以“肿瘤病理与分子诊断学、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为研究方向,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兵团“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I收录7篇)。获省级科技奖4项,其中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新疆医学科技一等奖各1项。2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早期诊断与

23、治疗的应用研究(1)建设内容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研究:跟踪国内外分子肿瘤学相关研究进展和本项目前期研究成果,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建立宫颈癌、食道癌和胃癌的早期诊断技术方法和分子分型标准,并在肿瘤高发区开展高危人群筛查、肿瘤早期诊断适宜技术的应用研究,为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早期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早期治疗技术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学科临床内窥镜和腔镜等微创技术的优势,开展宫颈癌、食道癌和胃癌的早期治疗技术研究,建立一系列肿瘤早期微创治疗技术方法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在临床上应用推广,切实提高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2)确定

24、该方向的研究依据本方向研究内容符合国家、新疆和兵团中长期科技规划以及提高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水平的重大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有能力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科发展、全面提高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3)学术带头人郑 勇,1956年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学” 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疆医学会消化、内窥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5年来,以“消化道肿瘤、慢性肝病的基础和临床”为研究方向,开

25、展了内窥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治技术、B超导向下经皮肝脏、胰腺疾病穿刺诊断和治疗等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兵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兵团博士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兵团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3新疆高发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1)建设内容肝包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开展肝包虫病新的药物及其治疗方案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复发性肝包虫病的防治研究;建立标准化的包虫病资源库,为包虫病的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研究奠定基础。结核病的病因学与防治适宜技术研究:根据结核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病相关因素,在结核病发病和耐药机制研究基础上,开展快速

26、、有效的结核病早期诊断技术、病原体监测分析手段和耐药监测方法等一系列防治适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确定该方向的研究依据本方向研究内容符合国家、地方和兵团中长期科技规划以及提高新疆感染性疾病防治水平的重大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8余项,有能力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科水平、全面提高新疆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3)学术带头人彭心宇,1959年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普通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包虫病协会委员、WHO包虫病外科治疗中国联络员、中华肝脏外科学组青年委员、

27、新疆普外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腹部外科杂志”编委。近年来,以“肝胆胰疾病的诊治与研究”为研究方向,开展了肝包虫病外科治疗、肝癌个性化综合治疗等工作,其中囊型肝包虫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兵团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2008年获新疆兵团科技突出贡献奖。(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1将项目平台建设与“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相结合,统一管理,优化资源,充分做到资源共享;实验室满足项目研究的同时,全面对外开放,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公共研究平台,发挥实验室的最大效益。2项目负责人和方向带头

28、人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学科的发展要求,围绕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扩展研究领域,带动学科争取获得更多的国家科研经费支持;制定奖励办法,及时总结研究结果,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报科技奖项,以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与地位。3在岗位设置和聘任中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创新人才支撑;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本项目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计划和基本措施1师资队伍建设(1)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引进海内外声誉高、有学术成就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突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地位;引

29、进或培养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2名,“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名,形成以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2)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制定学院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加强现有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具有创新活力的学术团队。(3)每年用于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赴欧美以及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进修。并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发,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2创新人才培养形成新疆地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硕士研究生240-270名,并积极开展与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

30、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探索的学习风尚。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前沿性研究,培育创新能力,加强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展学术视野。(四)本项目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现状分析1本项目实施已具备的工作条件本项目依托的重要研究平台“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已初步建立起包括细胞培养室、RNA室、蛋白分析室、基因克隆室、免疫组化室、分子病理室和资源库等基础实验技术平台,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质谱阵列基因分析系统等大型设备,为在分子水平研究新疆民族高发性疾病的发生与民族遗传易感性和相关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技术平台

31、。同时,建立了新疆北疆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和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两个研究现场,为深入开展民族高发性肿瘤研究奠定了基础。2本项目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师资队伍基础本项目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共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0人,“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具博士学位教师26人,45岁以下教师比例占75%。整个项目的学科队伍的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涵盖范围广,学科领域涉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等学科。(具体情况参见附件1)3本项目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已取得的成果或其他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近5

32、年来,本项目主干学科领域承担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40余项,累计获得经费1000余万元;项目依托主干学科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4篇,国内核心期刊100余篇。(具体情况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五)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国内外相比的特色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在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但在疾病防治的具体过程中,仍缺乏以不同民族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新疆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少数民族居住区偏远,经济落后,生存环境恶劣,各

33、民族文化与习俗不同,遗传背景各异。不仅恶性肿瘤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较鲜明的民族聚集发生的特征,而且包虫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也有独特的地域和人群分布。其原因可能与生活与环境因素、民族遗传背景的差异及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本项目面向分子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医学领域的学科前沿,针对新疆重大疾病防治和各族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需求,围绕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宫颈癌、食管癌、胃癌)与感染性疾病(包虫病和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防治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争取在这些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34、近年来,本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围绕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形成了若干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依托“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研究课题和重点重大攻关项目,在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并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同时,在前期工作中,已初步建立了2个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的研究现场和基地,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很好的基础。本项目完成后可进一步提高学科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水平,在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研究方面形成一批有较高显示度的创新成果。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一)项目

35、建设内容紧密围绕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和研究内容,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研究技术平台,建设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人群现场研究基地和样本资源库,搭建图书信息资料平台,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深入研究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提供研究技术平台支持和信息与学术交流条件支撑。具体建设内容如下:(详细情况参见附件6和附件7) 1. 组织形态与细胞功能研究技术平台在原有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培养技术平台基础上,购置分选型流式细胞仪、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系统、钙荧光成像系统、NBI窄带显像系统等,完善和建立开展高水平组织与细胞水平研究的技术平台。2. 染色体分析与分子诊断研究与应用技术平台在原有染色体

36、与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基础上,购置基因分析仪、高级正置显微镜与细胞图像分析仪等,开展肿瘤遗传易感性、分子诊断和治疗靶标的检测,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技术支持。 3. 蛋白质研究技术平台为开展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相关疾病基因的蛋白功能以及治疗药物的开发研究,购置SELDI生物标签快速发现系统、全波长扫描式多动能读数仪层析系统等,为肿瘤疾病蛋白质研究提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技术支持平台。4. 新疆高发性疾病生物样本资源库(1)信息数据库建设。购置数据存储、管理及信息传输软件和硬件,建立人群健康信息和疾病数据库。(2)生物标本库建设。购置核酸提取仪、超低温冰箱及液氮罐等,建立规范的标本采集、储存和管理系统

37、,完成生物标本库建设。5. 整体动物研究技术平台为有利于相关疾病的研究及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上的推广,购置实验室净化和通风设备,建立整体动物实验平台,为研究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诊断和防治等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技术平台。6. 公共技术平台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购置实验室必需更新和补充的仪器设备,保证“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公共技术平台的正常运转。7.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结合学科研究方向与进展,主办或联合主办国际性或国内相关领域的专业学术会议2-4次;参加相关领域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并进行会议交流或会议报告20-25人次,选派学科学术骨干到国内外协作实验室学习、培训和科研合作

38、,力争获得2-3项国际合作科研课题。8. 软件及图书文献资料加强学科特色图书资料、软件和中外文期刊,尤其是原版外文图书的订购,每年使用2030万元用于软件、学科特色图书和信息资料库建设。(二)项目总投资及筹措渠道本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95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800万元,兵团配套资金4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70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平台建设资金1755万元,国际国内学术交流80万元,购置软件及文献资料115万元。(具体情况参见附件8和附件9)五、项目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一)项目建设期限2009年-2011年(二)实施进度安排12009年进度安排资金投入总计:700万元。其中,国家发改委300万元,兵团配套100万元,学校自筹300万元。(1)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建立组织形态与细胞功能研究技术平台、染色体分析与分子诊断技术平台、新疆高发性疾病生物样本资源库。(2)力争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3)培养和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名,引进和培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或“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培养和引进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选送3-5名优秀人才赴海外留学、访问或合作科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