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8500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XX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XX县XX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XX县XX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XX县XX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XX县XX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XX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XX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XX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咨询公司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2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11.3研究结果概要4第二章 镇域概况72.1社会条件72.2自然条件72.3镇区发展规模8第三章 给水现状及工程建设必要性93.1给水现状分析9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0第四章 需水量预测及设计规模的确定124.1镇区用水量预测124.2水量需求计算144.3供水工程规模确定15第五章 工程方案165.1设计原则165.2设计流量165.3配水管网布置195.4配水管网管材195.5管道敷设235.6管材附件235.7配水管道接口及基础24第六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

2、影响评价256.1水土保持256.2环境现状266.3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66.4保护措施266.5环境影响评价27第七章 劳动安全287.1危害因素287.2防范措施287.3一般劳动保护28第八章 节 能308.1节能必要性308.2节能原则308.3节能措施30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劳动定员319.1项目组织319.2劳动定员329.3人员培训329.4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32第十章 实施进度计划3410.1基本要求3410.2项目实施计划34第十一章 招投标方案3611.1招标原则3611.2招标范围3611.3招投标程序36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012.1估算范围4012.2

3、估算依据4012.3编制原则4012.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112.5投资构成4212.6资金筹措42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4313.1工程概况4313.2编制依据4313.3成本费用估算4313.4盈利能力分析4413.5不确定性分析4513.6评价结论47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及风险分析4814.1社会效益4814.2风险分析49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5115.1结论5115.2建议5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B县C乡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B县C乡镇自来水公司。1.1.3建设地点B县C乡镇镇区。1.2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1.2.1编制

4、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文件;2、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建村20001 9 1号);3、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XX政1 99993号);4、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XX发20039号;5、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XX政200633号);6、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XX政200672号);7、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l 5号)

5、;8、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325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0、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11、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一93);1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一2002);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l386);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487);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16、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7、A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8、A市浙河区C乡镇总体规划(20062020);19、国家、省、市关于小城镇建设政策法规;20

6、、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资料和数据;1.2.2编制原则1、按照C乡镇总体规划,对C乡镇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从全局利益出发,合理开采利用水资源,确保人民生活用水安全。2、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结合镇区用水需求,合理确定供水管网改扩建规模。3、充分利用原有供水设施,确保水质水量,优选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工艺方案。4、采用适合当地特点,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降低运行成本。5、项目建设目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行业规定和行业标准,工程设计严格执行各种国家标准和规范。1.2.3编制范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咨询设计委托书,确保

7、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主要如下:1、根据镇区用水需求,合理确定近期建设的工程规模。2、分析论证管材比选方案。3、分析论证施工方案。4、对工程总体布置和各工艺环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佳方案。5、进行推荐方案的技术设计。6、提出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以及项目实施计划。7、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1.3研究结果概要1.3.1研究年限以A市B县C乡镇总体规划(20052020)为研究依据,本工程研究年限确定为2020年。1.3.2需水量预测及设计规模根据规划,C乡镇区2010年需水量为5000m3/d。结合镇区现状,确定该项目服务范围覆盖镇区建成区及2020年规划区,建设规模为改扩建供水管网28公

8、里,其中:主干管9.6公里,支干管18.4公里。1.3.3水源选择根据规划,C乡镇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由于C乡镇所处位置,经初步论证,位于C乡镇白露河上游库容50000吨,可净处理后作为饮用水水源。1.3.4净水厂位置根据规划,该镇镇区东南部,近期将原有净水厂逐步完善设施,改扩建供水管道,可增加供水能力,扩大覆盖面。1.3.5水质根据水质抽检化验报告,原水水质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厂水水质指标经加氯处理符合上述标准。1.3.6环境保护镇区及水源地、净水厂厂址环境现状质量良好,能够满足该工程生产运行对环境质量要求。该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可能产生的污染

9、因素均可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1.3.7劳动定员该项目新增劳动定员为5人。1.3.8建设进度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期,各阶段工作可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交叉。1.3.9工程投资本工总投资为51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9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5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1.3.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I技术数据1建设规模公里18II经济数据1总投资万元510其中:建设期利息万元02资金筹措万元510其中:自有资金万元5103经营收入万元150年平均4总成本费用万元102.4年

10、平均5利润总额万元42年平均6税金及附加万元5.4年平均7所得税万元10.5年平均8净利润(税后利润)万元28年平均III财务评价指标1投资利润率%8.3%2投资利税率%9.3%3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10.2%所得税前4全部投资投资回收期年12.08所得税前5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221.2所得税前6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7.9%所得税后7全部投资回收期年12.1所得税后8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67所得税后9盈亏平衡点(BET)%65.44%第二章 镇域概况2.1社会条件C乡镇位于A市B县东南部,距离县城区38公里。全镇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为B县第一大镇。辖33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5

11、45个村民组,人口6.2万人(镇区人口1.8万人)。2.2自然条件l、地形与地貌XX镇地处山陵向山区过度地带,属浅山区,全镇东南部多为高山,北部属丘陵地区,南部海拔高度为345米,北部平均海拔为65米,全镇域平均海拔为205米,镇域地势南高北低。2、气候气象XX镇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镇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为偏南风,平均气温15.3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8摄氏度,最高气温40摄氏度。平均风俗2.58米/秒,最大风速18米/秒。最大积雪厚度25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100.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41.3小时,累计年平均无霜期227天。3、地震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2001年发布的中国地

12、震动参数区划图,项目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4、水文、地质镇区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补给,地下水均埋藏在石渣土、砂层土中,属冲积层潜藏水,一般埋深5至10米,因自备井增多,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镇区东南部多为黄沙壤土、粗砾砂土,西北部多为沙土、粘壤土。镇区内一般地基承载力在1020吨之间。2.3镇区发展规模根据规划,C乡镇镇区近期规划至2010年,期末人口为1.8万人,集镇建设用地2.6平方公里,人均占地144平方米。新增人口0.5万人,新增用地0.6平方公里。第三章 给水现状及工程建设必要性3.1给水现状分析3.1.1给水现状C乡镇水厂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现有机井一座,蓄水池一个,蓄水

13、量约为100吨,主管道1500m,现供200多户用水,日供水约220吨。3.1.2存在问题1、供水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工业发展迅速,镇区建设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C乡镇现有供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生活和企事业生产用水的需要。2、供水设施和管网老化,水利用率低。现有水厂设施老化,超负荷生产情况较为突出,影响供水水量。镇区配水管网为树状管网,没有形成环状管网,因管网建设时间早,存在线路分散、管径偏小、管材落后、管网布局不合理等缺陷,无法满足城镇供水安全、稳定的要求。3、对水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水资源浪费严重。镇区自备井数目较多,自来水所占供水比重偏低

14、。自备井开采盲目无度,采水量无法控制,使得镇区范围内地下水位下降较大。地下水无计划、无组织的过度开采,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国家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其中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城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为前提。根据国家和XX省城镇化发展规划,城镇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定标准的供水工程和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质量,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城镇供水基础设施的水

15、平是城镇功能的重要体现,为了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城镇供水工程势在必行。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在关于编报2006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中,将“重点镇供水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国债投资建议计划,对重点镇供水设施给以国债资金支持。对于加快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C乡镇不断加大镇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镇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供水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C乡镇供水总量不足、地下水过

16、度开采等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活和工业生产,制约着镇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对城镇供水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A市C乡镇总体规划,预计近期到2015年镇区人口规模达2.5万人左右。C乡镇目前的供水状况已难以满足现状需求,更难以适应C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要求,急需进行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的建设。综上所述,为了全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C乡镇建设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合理利用水资源,扩建供水工程已刻不容缓。本工程对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

17、的。第四章 需水量预测及设计规模的确定4.1镇区用水量预测4.1.1预测方法的选择城镇需水量预测,是城镇供水工程建设的基础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依据,因此需水量预测应力求符合城镇用水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应建立在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经合理分析当地水资源、水环境质量和用水习惯、工业结构,参照其邻近地区供水发展经验,采用适当方法,确定合适的用水指标,进行需水量预测。需水量主要由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两大部分组成。需水量的预测涉及的因素很多,基于城镇的性质和工业基础不同,很难有一定规律可循,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七种:1、分项预测法,根据总体规划提供的数据,按生活、工业用水分项预测,结合工业用水重复利

18、用率的提高,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增加等因素,加以综合确定;2、供水量递增预测法,根据收集到的历年城市供水递增率,结合工业及人口增加比率,确定今后的供水增长率,从而确定城市需水量;3、数理统计法,即用量最小二乘法的数学原理,对收集到的历年城市供水量数据,经分项整理后,拟出一条适当曲线(或斜线),使实际值与趋势值离差平方和为最小,据此来预测今后需水量;4、历年供水量拟合曲线数字模型法;5、用地指标法;6、比例法;7、类比法。在上述方法中,供水量递增预测法、数理统计法及历年供水量拟合曲线数字模型法适用于有丰富基础资料的大中型城市,C乡镇由于缺少多年供水量基础资料加上供水设施严重短缺,积累的资料不能真实反

19、映供水情况。因此不适用以上三种方法。用地指标法、比例法及类比法主要针对新建城市,其指标波动性较大,对预测的准确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C乡镇这种新区、老区并存的城镇,上述方法显然不合适。经过综合分析,本工程采用分项预测法预测镇区的需水量。4.1.2基本参数需水量预测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产业结构、节约用水水平、地理位置、气候、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等;但是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仍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尽可能使预测值接近实际值。1、预测年限本研究报告确定预测年限近期为2020年。2、人口规模目前A市C乡镇镇区现有人口1.8万,到2020年镇区规划人口为2.5万人。3、居民

20、用水条件及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考虑到镇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测2020年居民用水户用水条件:集中供水点取水或水龙头入户但无洗涤池和其他卫生设施大约占10;水龙头入户,有洗涤池但无其他卫生设施大约占30;全日供水,户内有洗涤池和部分卫生设施大约占40;全日供水,户内有给水、排水设施且卫生设施较齐全大约占20。根据上述四种居民用水户用水条件所占百分比,参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确定居民生活用水指标分别为40l/d,65l/d,90l/d,110l/d。4、工业用水量指标根据C乡镇的实际情况,村以下工业产值占比例较高,但其用水量无法统计,按生活用水量的20考虑。4.2水量需

21、求计算利用分项预测法计算年需水量1、生活需水量由下表可知,2010年生活需水量为1245m3/d。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表序号用水形式人口(万人)用水指标(升/人日)用水量(t/d)1集中供水点0.1540602水龙头入户0.4565292.53部分卫生设施0.6905404齐全污水设施0.31103305其他22.56合计1.512452、总需水量预测由下表可知,2010年总需水量为2002 m3/d。用水量预测表序号项目用水量(t/d)备注1居民生活用水量12232工业用水量2450按综合生活用水量的200计算3公共建筑用水183按综合生活用水量的15计算4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失330按前三项之

22、和的20计算5合计41864.3供水工程规模确定根据前述分项预测法计算出的近期C乡镇居民生活需水量为1223m3/d,工业需水量为2450吨,需水量为4186吨,考虑小城镇发展,确定该镇供水规模为5000吨/日。根据需水量预测,结合C乡镇人力物力情况及水源情况,考虑需水量预测存在一些难以预见的因素,确定本配水管网工程规模为改扩建供水管网28公里,其中主干管9.6公里,支干管18.4公里。第五章 工程方案5.1设计原则5.1.1管网布置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设施;2、优先按照环状管网布置;3、严禁与其他自备水源供水系统连接;4、应当兼顾城市消防;5、 遵循城市规划、遵循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23、GB50289)的规定;6、管材选用与施工严格遵循生活饮用输配水设置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5.1.2输水干管设计原则 1、尽量缩短管线的长度;2、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地质断层、滑坡等)处; 3、减少拆迁,少占良田,少毁植被,保护环境; 4、施工、维护方便,节省造价,运行安全可靠。5.2设计流量5.2.1输水干管设计流量输水干管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高时水量设计。水厂平均日流量为2000m3/d,日变化系数为1.4,时变化系数为1.6。设计时流量为133m3/h,当输水干管其中一根发生故障时,供水保证率按70计,故障时流量为90m3/h,管内流速2.02.5m/s

24、,数量2根。依据以上数据,供水干管管径为D500。5.2.2配水管网平差5.2.2.1管网分区城镇配水管网宜设计成环状,该项目该项目新增用户与老用户属于两个区域,而且原有用户集中在水厂周围,当地地势平坦,原有管网设计压力比较低,新增用户距离水厂比较远,管网设计压力大,如果将新老管网连成环状,压力增加引起原有管网接口破裂,控制设备损坏。为了不保护原有管网正常运行,该方案采用分区供水方式。但是为了兼顾两个区域的连接,输水干管在厂区内连通,厂区外在国道G311上新敷设的管道向西延伸与老管网对接。连同管和新老管道对接处增设控制阀门,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5.2.2.2管网计算基础数据配水管网按照平均日

25、最高时流量设计。水厂平均日流量为2000m3/d,时变化系数为1.6。设计时流量为133m3/h。管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为24米。消防流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流量按照供水区域内同一时间发生2处火灾,一次火灾用水量为45L/s计。消防用水时流量为145L/s5.2.2.3管网计算公式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1、塑料管(聚乙烯管、聚氯乙烯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式中:hy沿程水头损失(m);沿程阻力系数;斑方案按照台塑华亚产品样本提供的数据计算。l管段长度(m);dj管道计算内径(m);管道断面水流平均流速(m/s);g重力加速度(m/s2).2、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按下式计

26、算:(7.2.3)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钢管、球墨铸铁管采用射维列夫公式计算:当V1.2m/s时,i0.000912V2(10.867/V)0.3/dj1.3当V1.2m/s时,i0.00107 V2/ dj1.35.2.2.4管网计算结果最高时管网配水厂端自由水头为32m(见管网平差图);消防时管网配水厂端自由水头为24m。送水泵房水泵设计扬程为35m,根据管网水力计算,可以满足各种工况需求。5.3配水管网布置根据C乡镇总体规划和供水管网现状,配水主干管布置在公路两侧,支干管布置在街区公路两侧,埋深不小于1米。5.4配水管网管材近年来随着工程技术,新型材料的发展,加上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27、,为供水工程管道材质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余地。目前用于供水的管材有球墨铸铁管、预应力混凝土管、钢套筒混凝土管、夹砂玻璃钢管、UPVC管和PE管等。对于供水管道管材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管材的安全可靠性施工费和施工条件管道的运行维修管理费以及寿命5.4.1管材的性能特点1、混凝土管用于承压输水的混凝土管道,目前国内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一种是钢套筒预应力混凝土管(简称PCCP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已在国内供水工程中广泛使用,生产工艺大多采用震动挤压成型,它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久性,施工安装方便,内壁不结垢,供水能力保持不变等优点。但该管材质地较脆,施工安装过程中要求较高,

28、有些管道管体中存在的空鼓或出现裂缝,容易引起渗漏。在已建的管道中出现过爆管事故,漏水现象时有发生。近年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钢套筒预应力混凝土管,管道管身中夹有12mm的钢板,钢板卷成管状,经过打压试验,可保证其不渗漏。接口采用钢环承插口,钢环与管身钢管焊接。钢环承插口的加工精度较高。承插口嵌入橡胶圈,可防止渗漏。多用于大口径管道。2、球墨铸铁管球墨铸铁管内衬水泥砂浆,输水符合卫生要求。球墨铸铁管承受内力压力2.0Mpa以上,可以满足供水管道输送压力水的要求。球墨铸铁管具有较大的延伸率、刚度、抗拉强度,具有较强的承受土壤荷载及地面动荷载的能力。球墨铸铁管的管件规格齐全,能适应安装的需要。球墨铸铁管

29、系柔性接口,拆装方便,承受局部沉陷能力好。球墨铸铁管耐腐蚀性好。球墨铸铁管使用寿命长。3、钢管钢管具有强度高,管材及管件易加工的特点,特别适应地形复杂的地段,但钢管的刚度小,易变形,衬里及外防腐要求严格,必要时需作阴极保护,施工过程中组合焊接工作量大,与其它管材相比,造价较高。4、UPVC管和PE管该类管材系新型塑料管材,PVC管是聚乙烯管,PE管是高密度聚乙烯管,或称高联乙烯管。以上两种管材,经过近年来的科技进步,去除了生产工艺中的有毒助剂,其卫生指标可以满足饮用水的标准要求,在工程实践中显示出了化学建材旺盛的生命力。其内壁光滑,不结垢,不滋生细菌,耐腐蚀性能好,重量轻,使用寿命长,施工安装

30、方便,连接安全可靠,已广泛地应用到给水工程领域。5.4.2管材比较1、安全可靠性钢管:根据实践经验,钢管的安全性(抗震、承内外压)较好,但内外防腐质量影响使用寿命,故在施工时对防腐质量要求十分严格。预应力钢筋砼管:管材基本上不需要防腐,但在施工时需保证接口质量。其安全可靠性取决于管材质量及施工质量。球墨铸铁管:球墨铸铁管安全性较好,国外使用较普遍,国内已逐步广泛使用。UPVC管和PE管:内壁光滑,不结垢,耐腐蚀,重量轻,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连接方式安全可靠,节约能源,无污染。2、施工条件各种管材的现场土方量相差不多;现场运输、吊装费用,砼管工作量最大,钢管、球墨铸铁管次之, UPVC及PE管

31、最低。钢管现场的内、外壁防腐工作量较大,其它管材防腐工作量较少。3、管道运行、维护费用由于UPVC、PE管内壁光滑,粗糙系数较其它管材低,同管径比较单位长度动力消耗少。因此上述管材的运行费用最低。钢管的日常维护费较高,包括防腐层的定期修补、加强等费用,其它管材的维护费则较少。4、管材综合性能比较管材比较详见表5-1。表5-1 管材比较表管道项目预应力钢筋管钢管球墨铸铁管UPVC和PE管承压能力较低高高高重量重较轻较重轻市场供应附近可生产本地可生产外地采购本地,外地防腐成品不需防腐内外壁均需防腐成品不需防腐不需防腐施工条件安装,起吊,运输困难安装,起吊,运输较方便安装,起吊,运输较方便方便接口型

32、式柔性焊接(刚性)柔性柔性使用经验丰富丰富较丰富较丰富综合费用低高较低较低5.4.3管材选定综上所述,参照目前行业内的通行选择方案和本工程业主单位的资金状况,最终选定如下管材:配水管网DN300以下采用UPVC给水管,大于DN300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橡胶圈连接;输水管道中大于D400采用预应力钢砼管,承插橡胶圈接口。5.5管道敷设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冻土深度为0.3m,考虑路面动荷载影响,管道埋设深度为1m,局部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管道与建(构)筑物、铁路和其它工程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参照下表确定。序号建(构)筑物或管线名称与给水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m)D200mmD200mm1建筑物1.

33、03.02污水、雨水排水管1.01.53燃气管中低压P0.4MPa0.5高压0.4MPaP0.8MPa1.00.8MPaP1.6MPa1.54热力管1.55电力电缆0.56电信电缆1.07乔木(中心)1.58灌木9地上杆柱通信照明及10kV0.5高压铁塔基础边3.010道路侧石边缘1.511铁路钢轨(或坡脚)5.05.6管材附件为降低能耗、漏耗,改善用水水质,配水管网管材大于DN400mm可采用球墨铸铁管,DN300mm可采用UPVC管,过河渠、铁路等障碍物采用钢管。配水管网附件主要包括阀门、消火栓及泄水阀、排气阀等,阀门采用管网蝶阀,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泄水阀,以便冲洗管

34、道及检修。5.7配水管道接口及基础球墨铸铁管采用T型胶圈柔性接口,UPVC管采用承插接口。管道基础一般采用天然地基,特殊地段采用混凝土基础。 第六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6.1水土保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该项目水土保持的指导思想是以防治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为前提,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目的,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合理布置水土保持措施,使项目区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工程建设时序、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及项目主体工程布局,结合分区治理的规划原则,该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管道施工防护区、水厂防护区、临

35、时占地防护区。1、管道施工区防治工程从水源地到本工程供水终点,管道采用直埋式敷设,沿线经过了农田、菜地、旱地、荒坡、河塘等。在原为耕地的地段采取土地整治措施,覆土复耕;在管道两侧种植垂柳。2、临时占地区防治工程本工程临时占地主要是施工便道、施工临时工厂和施工生活区等。在建设期间,采取土地平整,绿化和临时排水措施。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清理、土地整治,根据当地建设需要进行地面硬化或覆土绿化。6.2环境现状项目址环境质量较好,环境现状能够满足项目运行环境质量要求。6.3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3.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该项目水质要求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质环境没有影响,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6.

36、3.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输配水管线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C乡镇区的用水状况,促进该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项目影响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工业生产用水需要。施工时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噪声以及建筑工地和施工人员驻地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由于施工管线过长,不可避免的会将一些生产道路截断,给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6.3.3对生态环境影响施工期对植被、土壤等的影响是可逆的,可随着管线建设完成而消失。本工程的建设对原有水资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应严格封闭浅层地下水,保证对浅层地下水不会造成影响。6.4保护措施水源的卫生防护直接关系到水厂的安全生产及居民的饮水质

37、量,因此应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做好水源地的防护工作。1、供水主管部门应会同水资源管理、环保及卫生防疫部门,根据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水源地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内,严禁堆放废渣废料,严禁使用具有持久性或剧毒性农药,严禁从事破坏深层土的活动,以及可能对水资源造成危害的其它活动。2、城镇规划部门应严禁在保护区范围内修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3、城镇水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实行凿井审批制度,严禁无证开采,确保水源地安全。4、对于人工回灌水水质,应以不使地下水水质恶化或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为限,有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排入渗坑或者渗井。5、建立水质水位监测制度

38、,观测水源地开采对环境的影响。6.5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总体上是一项改善环境的工程,工程自身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从环境角度来看,不存在影响工程建设制约的环境因素,发生在施工期的不利影响,多为暂时性的,将会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通过注意采取环保措施和严格按设计进行实施,将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城镇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更趋合理,将有力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七章 劳动安全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针对工程日后运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劳动安全,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7.1危害因素该项目在

39、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主要是建设过程中电机噪音,声强90分贝以上,工人在此条件下工作,心情烦燥,听力下降,身心易受损害。7.2防范措施设备选型优先选用低转速电机或装有隔声罩的电机。泵房值班室采用隔声间的作法,隔声间对墙体和门窗加强密封,室内进行吸声处理。泵房要与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此距离布置绿化带。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有利于噪声的降低,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3一般劳动保护 1、防火在重要建筑旁设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为120m以内,并留有消防车进出通道,在配电房内备有砂箱和化学灭火器材。2、防雷接地在重要构筑物上,如泵房、高低压配电房、控制室等设置防雷接地装置。

40、3、事故防护主要设备的运行,有自动跳闸装置、事故信号和报警信号系统,以提示值班人员及时处理。4、防触电高压及电线裸露处应设置围护设施和警示装置,防止人员触电。第八章 节 能8.1节能必要性能源和水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现在我国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很低,消耗指标很高,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极其必要,并且潜力很大。它不仅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该项目建设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以达到最低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8.2节能原则能源消耗于生产过程的每道工序,它涉及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配用的变压器、电机、水泵等设备的

41、运行,在工程设计中制定各专业设计方案时,应遵守以下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节能规范,做到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能源。2、引进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3、设置能源检测仪表,加强企业对能源的计量和管理。8.3节能措施输水管线的管径选择均通过管道水力计算并按照经济流速而决定,并合理布置给水管线,完善现有城镇管网布局。制定出给水工程的合理规划。购置先进的测漏设备,加强管网监测,减少漏耗。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劳动定员9.1项目组织9.1.1项目建设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该项目由C乡镇自来水公司主要领导负责该项目组织协调工作。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对参建单位

42、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格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以降低成本。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计划、审计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9.1.2项目运营该项目建成后,实行独立核算,为使企业具有较好的收益,在企业管理和人员设置方面力求精简、高效,应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该项目实行厂长负责制,企业以生产、经营、管理为工作重点,以服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的组织原则,实行分工负责,目标承包。9.2

43、劳动定员净水厂、水源地和输水管网的劳动组织与劳动定员的确定,应以保证安全供水、确保供水水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生产经营为原则,做到分工合理、职责分明、精简高效。该项目人员编制根据建设部(85)城劳字第5号关于城镇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及城镇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项目建成后需新增定员为5人,其中直接生产人员1人,辅助生产人员1人,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1人,营业人员1人,管道维修人员1人。劳动力来源由社会招聘解决。9.3人员培训该项目实施后,由于生产安全性要求高,管理要求严格,试车以前所有人员必须接受劳动技能、劳动纪律、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并经考核后方能上岗。9.4经营管

44、理制度和措施为使整个水厂运行正常和充分发挥其功能,保证各处理工序的正常运转,达到预计效果,应制定出相应的经营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2、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3、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定期专业技术再培训;4、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厂内的技术管理;5、建立健全包括岗位负责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内的工厂管理制度;6、不断提高水厂操作工人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水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与分析检验工作,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第十章 实施进度计划10.1基本要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要从供水安全与卫生的要求出发,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及项目资金情况,在工程的建设上严抓质量,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和各协作单位的优势,节省投资,加快进度,争取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10.2项目实施计划该项目批准后,承建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对各项工程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积极开展工作。项目实施包括:1、前期工作:编报项目可研及批复、准备设计资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