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岸项目空鼓开裂防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海岸项目空鼓开裂防治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主体阶段裂缝控制与防治措施2.砌体阶段空鼓开裂防治措施 3.内外檐粗装修阶段空鼓开裂防治措施4精装饰阶段中空鼓开裂防治技术措施5.重点质量控制点 项目部严格按万科住宅建筑构造图集(一)10VKJ-101进行施工1. 主体阶段裂缝控制与防治措施 1.1设计及规范要求1.1.1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40目,宽2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线管不得垂直受力钢筋。 1.1.2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现浇板中应设置双层钢筋,钢筋间距不 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
2、筋8 100,长度为梁长的1/3,且不得小于1.5m。1.1.3 在板的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区域应配置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 钢筋。抗温度、抗收缩的放射钢筋宜采用密布的配筋方法,其间距 不宜大于100mm,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 小于0.1%。 1.1.4 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内应配置抗温度收缩钢 筋:1.1.4.1 当房屋平面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1.1.4.2 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1.1.4.3 房屋南面外墙设置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向外墙相邻的楼板; 1.1.4.4 房屋顶层的屋面板;1.1.4.5 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
3、束较强的楼板。 1.1.5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 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 面布置纵横两面个方向的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 附加钢筋。 1.2 材料控制:(采用商品混凝土)1.2.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 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C 3A)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 1.2.2 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 含泥量不得超
4、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拌制混凝土宜采 用中、粗砂,不能采用海砂。1.2.3 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 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 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 泥用量的30%。掺和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1.2.4 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及 实际效果试验。1.2.5 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 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 用。1.2.6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5、JGJ55规定,根据 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 计。1.2.7 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中粗骨料(石子)的用量,对于现浇混凝土楼 板,每立方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1.2.8 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混凝土的砂率,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 内。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用细砂。1.2.9 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合适的混凝土坍落度; 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60-180mm;剪力墙及柱混凝土坍 落度宜为200-220mm。1.2.10 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180kg/m3。1.2.11 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
6、70-450kg/m3,高强混凝土 不宜大于550kg/m3。 1.3 施工工艺 1.3.1 编制混凝土浇筑路线图及与之对应的砼需求量表。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其坍落度损失值,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1.3.2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板宜采用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减缩 剂。 1.3.3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中可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 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1.3.4 预拌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当有离析时应进 二次搅拌,搅拌时间由试验室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 土中任意加水。高层住宅楼板、屋面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
7、0mm, 其它住宅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20mm-150mm。 1.3.5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 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mm的钢筋 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1.3.6 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 凝土现浇板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 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1.3.7 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C 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 间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
8、少于14d。 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 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混凝表面洒水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混凝表面覆盖塑料麻袋洒水养护 1.3.8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 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1.3.9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 求和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 度不宜小于8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至 少60d后进行,混凝土强度等
9、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 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5d。 1.3.10 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 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边支撑 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1200mm。根据工期要 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1.3.11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 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 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2. 砌体阶段空
10、鼓开裂防治措施 2.1 材料控制 2.1.1 严禁使用龄期不足35天的砌块或不足28天的页岩砖,重点检查材料出场合格证及复式报告。 2.1.2 抹灰用砂应选用中砂(河砂),砂子使用前应过筛,不得含有杂物,含泥量控制在不大于3%;2.1.3 抹灰用的水泥宜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42.5; 2.1.4 面层砂浆标号不能低于打底砂浆,而打底砂浆不能高于基层墙体,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基层,产生空鼓、裂缝、脱落等质量问题; 2.1.5 抹灰用的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严禁使用熟化不透的石灰膏,以防爆灰; 2.1.6 拌制水泥
11、砂浆的水应当是清洁干净、不含杂质的淡水; 2.1.7 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上; 2.1.8 不同墙体材料交界处应使用镀锌钢丝网(规格:直径0.9,网格大小10X10)或高强玻纤网格布;2.1.9 配合比:水泥砂浆1:3,混合砂浆1:1:4;不使用砂浆王等石灰膏替代产品。2.2 施工工艺 2.2.1 砌块砌筑排列要求2.2.1.1 墙体砌筑前,应先按砌块的尺寸计算皮数和排数,编制排列图, 并考虑块体上下搭接长度不小于块体长度的1/3; 2.2.2 砌筑要求2.2.2.1 抹灰前的基层须进行处理。砌体及砼表面的污垢均应事前清除干净再涂刷专用界面剂;
12、2.2.2.2 必须控制好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2.2.2.3 砌体灰缝应厚度一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80%,竖向灰缝必须灌注饱满,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2.2.2.4 当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15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并用砌体同级砂浆填满挤实;2.2.2.5 斜屋面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2.2.2.6砌筑之前先预埋线管,后砌墙体。3. 内外檐粗装修阶段空鼓开裂防治措施3.1. 楼地面空鼓开裂防治(水泥砂浆面层) 3.1.1. 材料控制 3.1.1.1. 水泥砂浆面层采用的水泥宜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
13、强度不应小于32.5号,并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3.1.1.2 砂浆中的砂粒采用中砂与细砂级配,但要注意细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干净的水清洗砂粒);3.1.1.3 严格控制按设计配合比调配水泥砂浆,一般地面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2(水泥:砂子);3.1.1.4 水泥砂浆面层(找平层)厚度不应小于20 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且不宜大于混凝土现浇底板的强度。3.1.2施工工艺及防裂措施 3.1.2.1 施工前将垫层或楼层面上的杂物清理干净,用钢丝刷清刷一遍, 如有油污应用火碱溶液清洗,再用清水洗干净。可在水泥 地面施工前1天,先将基层洒水湿透,操作前在基层
14、上刷水泥浆(水泥:水1:0.4),但面积不宜一次过大,应随刷随抹为好。现浇混凝土板面应粗糙、洁净和湿润,并不得有积水现象;当板面过于光滑时,应在板面上凿毛或涂刷界面处理剂。3.1.2.2 当混凝土面层内埋设管线等出现局部厚度减薄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止面层开裂处理后方可施工;3.1.2.3 混凝土应拌和均匀,施工时应随铺随拍实;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压光时禁止任意撒干水泥,若为压光不得罩素浆,必须为原浆收面;3.1.2.4 冬季施工时,砂浆温度不宜低于5;气温低于5时,地面找平抹灰所用砂浆可掺入混凝土防冻剂,其掺量由试验定。可采用加温措施加速干燥,如采用热空气
15、时,应设通风设备排除湿气;3.1.2.5 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时洒水进行养护并苫盖塑料薄膜,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10d为宜。当面层的抗压强度达到5KPa以及板块面层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1.2Kpa时,其面层方可准许人行走;3.1.2.6 水泥砂浆面层与走道邻接的门扇处应设分格缝;大开间楼层的水泥砂浆面层在结构易变形的位置亦应设置分格缝,且分格缝应与混凝土底层的缩缝相应对齐。3.2 墙面防裂措施3.2.1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用设置镀锌钢丝网(规 格:直径0.9,网格大小10X10)或高强玻纤网等防止开裂的措施,钢丝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
16、mm,钢丝网固定牢固;挂网前墙体高低差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填补。墙面抹灰应在墙体砌筑30d后方可进行,外墙抹灰面应设分格缝。3.2.2抹灰前应统一提前由专人在剪力墙、梁、柱、砌筑进行拉毛处理,保证拉毛质量,并且进行不少于7天的养护。抹灰前对剪力墙统一使用滚筒拉毛,保证均匀性,覆盖全面,尤其是梁和柱子,保证拉毛的质量,并保证拉毛的养护到位。3.2.3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每层接缝位置应错开。3.2.4抹灰完成后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以墙面保持湿润为标准。 使用喷雾器或其他喷雾设备养护至少7天 3.2.5粉刷之前必须提前一天浇水,3.3楼地面空鼓开裂防治(水泥
17、混凝土面层) 3.3.1材料控制3.3.1.1 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的材料、施工和质量检查,除参照本技术措施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3.3.1.2 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5 mm;3.3.1.3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水泥混凝土垫层兼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浇筑水泥混凝土面层时,其坍落度不宜大于30 mm,并应振捣密实。 3.3.2施工工艺及防裂措施 3.3.2.1 施工前将垫层或楼层面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将突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现浇混凝土板
18、面应粗糙、平整、洁净和湿润,并不得有积水现象;当板面过于光滑时,应在板面上凿毛或涂刷界面处理剂;3.3.2.2 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宜留置施工缝。当施工间歇超过允许时间规定,在继续浇混凝土时,应对已凝结的混凝土接搓处进行处理;刷一层水泥浆,其水灰比宜为0.40.5,再浇混凝土,并振捣实压平,不显接头搓; 3.3.2.3 水泥混凝土面层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3.3.2.4 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时洒水苫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10d为宜; 3.3.2.5 大面积的地面施工必须分段分块,设伸缩缝以防产生温度裂缝。地面浇筑后洒水并
19、苫盖塑料薄膜养护至少7天3.4天棚及梁底抹灰空鼓开裂防治 天棚及梁底装饰用直接批腻子的工艺, 厚度不超过5mm,如超厚应进 行技术评估并制定防脱落技术措施; 避免采用砂浆批灰做法;因模板控制不到位必须采用砂浆找平的,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提出防脱落技术措施,经监理、项目部审核后报工程管理部审批通过方可实施。3.4.1材料控制3.4.1.1 应选用符合 JG/T3049-1998建筑室内用腻子要求的成品腻子;3.4.1.2 成品腻子存放时应保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贮存温度为540;3.4.1.3 自生产之日起,膏状腻子的贮存期为2个月;双组份腻子液态胶粘剂贮存期为6个月;粉状腻子贮存期为12
20、个月。超过贮存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型式检验,其结果符合要求仍可使用。3.4.2施工工艺及防裂措施3.4.2.1 批腻子前板面的设备管洞应处理完毕,各种穿板孔洞都应抹灰补齐;3.4.2.2 因模板控制不到位必须采用砂浆找平的,施工单位必须先提出防脱落技术措施,经监理、项目部审核后方可实施,并在下道工序前检查砂浆找平层的粘结强度,保证修补砂浆与基体粘结牢固,无脱皮、空鼓和裂缝等缺陷;3.4.2.3 基层应平整、清洁、无浮砂、无起壳。若混凝土基层表面很光滑,或者清除油污后要刷一道粘结剂(界面剂胶水)再刮腻子。混凝土面层的含水率应在10以下;3.4.2.4 每遍刮腻子不易过厚,基层表面孔洞凹陷较
21、大时刮腻子要分层进行,反复刮抹平整。为避免腻子收缩过大,出现开裂和脱落,一次刮涂不要过厚,根据不同腻子的特点,厚度以0.51mm为宜,要求腻子总厚度不超过5mm;3.4.2.5 墙面垂直度、平整度修补,严禁出现“夹心”做法,即腻子、石膏、水泥砂浆多层混合使用。3.1.4.2.6 施工环境温度不易低于+10,相对湿度不大于60。注意不可在冰霜、潮湿、高温的基层上刮腻子。严禁出现“夹心”做法,在腻子墙面外使用石膏、水泥砂浆找平。腻子墙面垂直、平整度偏差过大使用石膏、水泥砂浆修补前,必须使用清水把腻子层清理干净、清理到抹灰层,重新修补。4.精装饰阶段中空鼓开裂防治技术措施4.1墙地砖空鼓、裂缝控制与
22、防治的技术措施4.1.1 设计 根据铺贴材料的特性及规格,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如干挂、湿铺、胶粘等。4.1.2 材料4.1.2.1 尽量选择一次成型的,粘结力较强的砖,如陶质砖比瓷质砖粘性强。瓷砖背纹设计应利于抗剪。4.1.2.2 采用水泥砂浆湿铺法施工时,宜采用非早强型硅酸盐水泥,强度不小于32.5。水泥与砂按1:2.51:3的比例配料。水泥选购时还需注意使用期限及凝结时间。4.1.3 施工4.1.3.1 铺贴瓷砖前,墙面基层必须清理干净各类污物,并提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湿度在30%70%。如基层为新墙时,待水泥沙浆七成干时,就应该进行排砖、弹线、粘贴面砖。4.1.3.2 瓷砖使用前,必须将
23、瓷砖背面浮尘及附着底粉清洗干净,用干净的清水浸泡,直到不冒气泡为止,时间,取出待表面晾干后方可镶贴。必要时在水泥沙浆中掺入水泥重量3%5%的108胶,增加粘结力,并可以减少粘结层的厚度,易于保证镶贴质量。在专用箱内浸泡瓷瓷砖浸泡后的瓷砖放在架子上沥干明水4.1.3.3 垫层水泥沙浆铺设不得太厚或太薄,加水适中。4.1.3.4 假设已经选择了瓷质砖,甚至是切割后的瓷质砖作为墙砖材料,则需调整施工工艺为:墙体水泥沙浆找平拉毛(平整度及垂直度3mm以内),墙砖粘合剂,粘贴瓷砖。考虑粘结牢固度,建议不采用涂膜类材料,采用水泥基渗透型防水材料。但仍须测试所用的防水涂料对所选粘合剂的粘结力度是否产生较大影
24、响。4.1.3.5 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粘贴程序为:基层清扫处理- 抹底子灰-选砖-浸泡-排砖-弹线-粘贴标准点-粘贴瓷砖-勾缝-擦缝-清理。可以用橡皮锤轻轻敲击。4.1.3.6 铺砖一般先铺地砖。地砖铺贴要先铺平地面,由内向外铺,有坡度或地漏应按排水方向找坡。地砖铺完短期内不要踩踏。墙砖应自下向上铺贴,最底层的砖后贴。一面墙不能一次到顶,以防瓷砖自重较大,引起塌落。4.1.3.7 铺贴大面积瓷质砖时,应注意预留足够的收缩膨胀缝,确保收缩所需。4.1.3.8 有热水管暗埋的墙体基层需控制好管道暗埋深度,保证面层以上的粉刷厚度,避免由于温度升高引起此处砖开裂的情况。4.1.3.9 烟道及风道
25、处,建议直接采用粘结剂粘贴。4.2、石膏板吊顶开裂防治措施4.2.1 材料4.2.1.1 石膏板应干燥、平整、面纸完整无损。不得使用受潮、弯曲变形、板断裂、面纸起鼓等石膏板。4.2.1.2 轻钢龙骨应平整、光滑、无锈蚀、无变形。4.2.1.3 选择自身有足够强度和粘结力的嵌缝材料,嵌缝膏应干燥、无受潮、无板结。4.2.1.4 选择干燥、防腐及防火处理过的不易变形的木料(如松木)做基层龙骨4.2.2 施工4.2.2.1 安装吊杆时应充分考虑平顶设备、风口等布置,在楼板上弹出吊杆位置线,遇设备无法布置吊杆时,加固措施应牢固符合规范要求。当吊挂物重量较大时,应采用独立吊杆。4.2.2.2 平顶吊杆及
26、主次龙骨布置时要充分考虑检修口、设备洞口及大型灯具等的布置,尽量避免开洞口时需截断龙骨现象出现,洞口位置应避开承载龙骨,若无法避开则应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开洞位置应用边龙骨收口。4.2.2.3 安装轻钢龙骨架施工时必须严格按图和规范施工,不得随意加大龙骨、吊筋的间距。两根吊杆间距不应超过1200mm,建议采用900mm。安装好的骨架一定要处于无应力状态(自重影响除外),施工完后,必须进行中间验收,对查出的问题认真落实并整改后才能进行安装纸面石膏板的工序。4.2.2.4 吊顶安装时,必须按规定起拱,若设计无要求,应按不小于房间短向跨度的1/200起拱。同时避免吊点受力不均现象。覆面龙骨底边必须处于
27、同一平面,决不能用底面挠曲的材料。需要接长龙骨时,插接部位不能安排在一条直线位置上,要合理错位。遇到建筑三缝处留缝,留缝处用其它材料装饰。4.2.2.5 铺设方向,横向与纵向固定纸面石膏板的强度性能与变形是依方向而定的,板纵向的各项性能要比横向优越,因此吊顶时不允许将石膏板的纵向与覆面龙骨平行,应与覆面龙骨垂直,这是防止变形和接缝开裂的重要措施。4.2.2.6 覆面龙骨垂直承载龙骨布置,通过卡件固定在承载龙骨上。覆面龙骨间距一般为400mm,在潮湿环境下以300mm为宜。覆面龙骨靠墙端可卡入边龙骨。4.2.2.7 板安装和连接固定纸面石膏板必须在无应力状态下进行安装,要防止强行就位。安装吊顶板
28、时用木支撑临时支撑,并使板与骨架压紧,待螺钉固定完才可撤销支撑。安装固定板时,从板中间向四边固定,不得多点同时作业。固定完才可撤销支撑。固定完一张后,再顺序安装固定另一张。板与轻钢龙骨的连接采用高强自攻螺钉固定,不能先钻孔后固定,要采用自攻枪垂直地一次打入紧固,螺钉头表面埋入石膏板纸面约0.5mm。4.2.2.8 纸面石膏板接口处理板接口处需装横撑龙骨,不允许接口处板“悬空”。墙面尽可能选择板长与房间高度相同的规格。如不能避免横向接缝,应错位设缝,隔墙的板横向接缝位置应错开,不能落在同一根龙骨上。吊顶横向接缝同样不能在同一直线上。4.2.2.9 纸面石膏板安装时四周需离缝,板与四周墙边离缝约5
29、mm,面纸包封的板边间距约35mm,切割板边间距约35mm。4.2.2.10 接缝处理纸面石膏板的接缝需用专门的方法进行处理,接缝处理得好,能使整个结构成为一体,板缝不明显。4.2.2.11 板边处理面纸包封的板纵向边是无需处理的,切割的板边应在嵌缝前做割边处理,比如可以在板安装之前,木工将正面纸板上口轻轻倒角,避免油漆工割边操作,留缝宽窄做到一致。4.2.2.12 了解和掌握每种嵌缝腻子的特殊工艺,所有接缝处理工序尽量迟一点进行,让其他工序都完成后再实施。4.2.2.13 在嵌缝施工时要避免穿堂风,采暖宜逐步提高温度,避免冷热温差过大,避免该部位的接缝产生裂缝。嵌缝施工需精心施工,对工人操作
30、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在使用功能上有震动的部位,建议采用铝合金压条明缝处理。4.2.2.14 将石膏板边缘削成倒角,然后用自攻螺丝与龙骨复合,拧紧,石膏板对接留缝宽23mm,用拉法基配套的嵌缝膏、纸带满批直至水平,且拼接缝之间的距离错开大于20cm。确保板面正常起拱及平整度后,分遍进行抹灰,一般不少于两遍,每遍抹灰均要保证前道腻子稳定后,裂缝不发展或无裂缝后方可进行。4.2.2.15 整个施工过程需要有良好的施工环境,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程序进行施工,施工时不得将石膏板堆放在潮湿不通风的地方。相关湿作业未完成前,避免安装纸面石膏板。现场温度应高于5摄氏度,低于35摄氏度,否则禁止施工。4.3、 内墙乳
31、胶漆开裂防治措施4.3.1材料4.3.1.1 腻子:宜用符合JG/T3049建筑室内用腻子要求的成品腻子。批嵌腻子选用柔韧性好,能够适应墙体或砂浆抹灰层温度、干缩变形的并经检验合格的商品腻子。4.3.1.2 面涂料:应符合GB/T 9756-2001标准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的规定。涂料使用前应核对标签,并仔细搅拌均匀,用后须将盖子盖严。4.3.1.3 涂料的储存和施工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气温条件,通常应在5以上。如果涂料在贮运中冻结,应置于较高温度的房间中任其自然解冻,不得用火烤。解冻后的涂料经确认未发生质变方可使用。4.3.1.4 涂刷工具用毕应及时清洗干净并妥善保管。4.3.2 施工4.
32、3.2.1 基层检查验收。保证基层平直、清洁、无浮砂、无起壳。通常新抹的基层在通风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夏季应干燥10天,冬季20天以上。未经检验合格的基层不得进行施工。4.3.2.2 基层处理。首先清除基层表面尘土和其他粘附物,并在不同材料交接处或空鼓开裂修补处加的确良布一道。较大的凹陷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并待其干燥。较小的孔洞、裂缝用腻子修补。墙面泛碱起霜时用硫酸锌溶液或稀盐酸溶液刷洗,油污用洗涤剂清洗,最后再用清水洗净。对基层原有涂层应视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疏松、起壳、脆裂的旧涂层应将其铲除;粘附牢固的旧涂层用砂纸打毛;不耐水的涂层应全部铲除。4.3.2.3 刷底胶。如果墙面较疏松,吸收
33、性强,可以在清理完毕的基层上用辊筒均匀地涂刷一至二遍胶水打底(丙烯酸乳液或水溶性建筑胶水加35倍水稀释即成),不可漏涂,也不能涂刷过多造成流淌或堆积。4.3.2.4 局部补腻子,基层打底干燥。先用腻子找补明显不平之处,干后砂平。成品腻子使用前应搅匀,腻子偏稠时可酌量加清水调节。4.3.2.5 满刮腻子。基层平整度不够、麻面需满刮腻子。用抹子或橡皮刮板进行刮涂23遍腻子,腻子层应贯彻“厚度薄,遍数多”的原则,一次批嵌腻子的普通厚度宜为051mm,并应等前一层腻子凝结后,才可进行后一层腻子作业。腻子干后应及时砂纸打磨,不得磨得波浪形,也不能留下磨痕,打磨完毕后扫去浮灰。4.3.2.6 刷底涂料。将
34、底涂料搅拌均匀,如涂料较稠,可加适量自来水稀释。用辊筒刷或排笔均匀涂刷一遍。注意不要漏刷,也不要刷得过厚。底涂料干后如有必要可局部复补腻子,干后砂平。4.3.2.7 刷面涂料。将面涂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比例用水稀释并搅拌均匀,合理控制施涂间隔时间,确保后一道涂料施涂前,前一道涂料已完全干燥。4.3.2.8 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时不得施涂或采取有效保温措施,确保涂料能连续成膜。面涂施工时保证室内湿度不得过小及通风量不得过大。5.重点质量控制点5.1结构柱、墙体防裂缝措施5.1.1、混凝土塌落度不宜过大,严格控制水灰比。5.1.2、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站原材料配比,砂、石粒径大小搭配合理。5.1.3、泵送混
35、凝土,外加剂不能过量,引起混凝土离析而造成混凝土裂缝。5.1.4、墙体钢筋保护层一定要控制好,更不能外露钢筋,引起裂缝。5.1.5、浇筑好的墙体,拆模时不能过早,另外一定要注意,拆模板时不能碰撞柱、墙体引起裂缝。5.1.6、注意柱、墙体跟部剔毛、清理干净及混凝土浇注完后的养护。5.1.7、混凝土振捣密实,不能漏振、死振。5.2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5.2.1结构施工期间防裂缝措施5.2.1.1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时的水灰比、塌落度、配合比,严格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进行配比。5.2.1.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后,禁止上人、摆材料、或进行强震动,影响混凝土的凝固。5.2.1.3在施工的楼面上,荷载不能集中或
36、超过板能承受的重量。5.2.1.4混凝土浇筑完,适当时进行覆盖,专人进行混凝土的养护。5.2.1.5拆模时,必须有拆模通知单,未达到要求不准私自拆模。5.2.1.6垫好板下钢筋的保护层及专业电管、水管的保护层及钢丝防裂网,浇注混凝土时专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2.1.7施工缝或后浇带处,一定要凿毛、接浆处理好,保证新旧混凝土连接良好。5.2.1.8混凝土振捣密实,不漏振、死振。5.2.1.9泵送混凝土刚开始的砂浆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应分开摊匀,楼面的积水派人清理掉。5.2.1.10混凝土泵送剂、粉煤灰应适量放置,过量会影响混凝土的合易性、离析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引起楼面裂缝。5
37、.3细石混凝土、砂浆地面的裂缝防止措施5.3.1地面工程中需按照地面实际情况设置玻璃或塑料分隔条。面施工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避免地面产生龟裂。5.3.2底层清理干净,浇水充足。5.3.3面层压光应分三次打抹子,混凝土、砂浆初凝前应完成全部工序,以免人在上面踩动。5.3.4面层严禁洒干水泥,适当时洒1:1的水泥砂浆干料。5.3.5细石混凝土、砂浆楼地面浇筑时严禁表面有积水。5.3.6浇筑厚度大于20mm厚的面层,应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不应用砂浆浇筑。5.3.7专人浇水养护,保证足够的养护期。5.3.8混凝土、砂浆的塌落度不宜过大,以免滚压后水分过多而造成裂缝。5.3.9混凝土、水泥地面未达到一定强
38、度,不准放任何材料。5.4二次砌筑与结构墙、柱的连接及抹灰的防治裂缝措施5.4.1 柱、墙模设计时,事先考虑在距填充墙体部位预埋拉接筋。5.4.2 在混凝土墙或柱上抹灰时基层一定要处理好,刷好界面剂。5.4.3 在填充墙体粉刷前铺钉钢板网,混凝土部位用射钉固定,砌体部位1.5寸水泥钢钉300加铁片固定(如下图)。5.4.4分层抹灰,不宜一次性成活。5.4.5浇水养护充足,不得少于3天。5.4.6砂浆配合比打底与罩面灰分开使用,罩面灰不宜过好抹灰砂浆随打随抹,过夜灰或初凝以后的砂浆不能使用。5.4.7砌筑工程中在墙体拉结筋同层灰缝设置与墙体同宽的钢丝网带,砌筑须有技术间隔时间,分三次砌筑完成。5
39、.4.8抹灰过程中不同材料交接处全部挂镀锌钢丝网,宽度不小于300mm,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固定,做到绷紧、牢固。5.4.9 为防止一般顶层墙体的温度裂缝,在墙体灰缝内预埋间距500通常的拉结筋。5.5出现裂缝后的施工处理措施: 5.5.1、 结构板出现裂缝后的施工处理措施:5.5.1.1 首先检查裂缝的宽度和深度以及裂缝是否有规则变化,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和性质。5.5.1.2对于楼面上表面出现裂缝而下表面不出现裂缝的现象,封闭上口裂缝的做法:裂缝处开口灌水泥胶浆或批刮抗裂砂浆、化学锚固胶。5.5.1.3对于楼面上、下表面出现不影响结构质量的贯通裂缝,楼面上口采取防渗漏处理,上、下口开10宽20深的八字口清理干净后用环氧树脂胶泥封堵,板下口刮腻子装修时,在裂缝处设一道抗裂网格布。 5.5.2、抹灰墙出现裂缝后的处理措施:抹灰墙出现裂缝后如属空鼓裂缝,用云石机切开剔凿至基层重新抹灰;如属水泥收缩裂缝,同样用云石机切开分几次批刮聚合物抗裂砂浆,收缩稳定后在裂缝处加一道抗裂网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