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加气站专题报批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8842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加气站专题报批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加气站专题报批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加气站专题报批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加气站专题报批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加气站专题报批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加气站专题报批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加气站专题报批环评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荣县解店镇CNG、LNG混合加气站项目环境影响专项评价二零一四年四月1.1环境风险评价内容1.1.1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即: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1.1.2环境风险评价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1.1.3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

2、和重点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的重点。环境风险评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安全评价数据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区别是: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1.1.4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

3、围的确定1.1.4.1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依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本项目位于万荣县解店镇运稷路西,经营产品为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属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但无毒,环境风险评价定为二级评价。1.1.4.2评价范围的确定根据主要化学品伤害阈和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敏感区位置,确定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定为以站址为中心,东西南北各3公里的区域。1.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它是通过定性分析及经验判断,识别评价系统的危险源、危险类型和可能的危险程度及确定其主要危险源。1.2.1主要物料的性质本装置运营过程

4、中的涉及到的易燃易爆物料性质见表1-1。表1-1 主要物料燃烧性质与火灾危险性介质名称爆炸极限闪点自燃点火灾危险类别甲烷51566645甲A乙烯3.0528.666540甲A丙烷2.379.566510甲A丁烷1.868.4160490甲A甲烷(methane,CH4)为无色、无臭、易燃气体。分子量16.04,沸点-161.49,蒸气密度0.55g/L,饱和空气浓度100%,爆炸极限4.9%16%,水中溶解度极小为0.0024g%(20)。闪点:-188,熔点 -182.5,沸点:-161.5,溶解性难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密度相对密度(水=1)0.42(-164);相对密度(空气=1)0.

5、55,稳定性稳定。甲烷对人基本无毒,只有在极高浓度时成为单纯性窒息剂。甲烷浓度增加能置换空气而致缺氧。87%的浓度使小鼠窒息,90%使致呼吸停止。80%甲烷和20%氧的混合气体可引起人头痛。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人出现窒息前症状,头晕、呼吸增快、脉速、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精细动作障碍,甚至窒息。煤矿的“瓦斯爆炸”是甲烷的最大危害。有人报告58名甲烷中毒患者均有中毒性脑病,以全身电流计和心电图测定脑循环容量,发现容量减少26.1%。皮肤接触液化气可引起冻伤。1.2.2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生产的危险因素及事故预测分析由于天然气具有易挥发以及易燃易爆性,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相关

6、设施、管线存在以下危险。1.2.2.1非火灾危险和对人体的危害天然气可能使人窒息,在生产过程中,压缩机、输送泵等机械设备及管线、阀门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人员长期处于噪音环境,可危及耳膜及人身健康。1.2.2.2火灾和爆炸危险气站燃烧应有两个条件,一是气体外泄,二是有火源。气体外泄可能发生的地点很多,管道、阀门、气瓶、压缩机、干燥器、回收罐等处都有可能发生泄漏,二是防火源。气站产生火源的可能性有电器设备产生火花(含电线接头松动,电机封闭不严)、金属碰撞产生火花、静电产生火花(设备静电如加气枪、天然气管道、工人穿化纤衣服、普通于电简等)、操作失误、加热设备故障等及其他火源。爆炸或泄漏。气站爆炸

7、主要是管道、设备,当压力超过了管道、设备能够承受的强度时发生。通常由两个方而构成,一是系统压力超过规定压力,最终超过设备及配件的强度极限而爆炸或局部炸裂。二是设备、管道及配件等在运行时由于腐蚀、疲劳损伤等因素,降低了强度和承受能力而发生炸裂和管道接头松脱产生泄漏。1.3后果计算事故的后果计算考虑两个因素,其一对经确定的最大可信灾害事故源项条件进行计算;其二考虑事故发生后对环境最不利的影响。1.3.1典型泄漏确定最大可信灾害事故类型各异,评价通常只考虑并选择典型的情况作为代表。对于该加气站项目,典型的泄漏为管道或贮罐泄漏。天然气是以气态在各种设备内流动,一旦泄漏,该气体则可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云

8、。当该气云达到燃爆极限时,如遇火源就会发生燃爆。可燃云团发生燃烧后可能出现以下一些不同的燃烧状态:形成喷射性的扩散火焰或火球;形成大规模的气云燃烧,甚至导致爆轰;稳定燃烧,即气云的爆燃或爆轰起点火源作用,使不断从裂口泄漏出天然气在设备泄漏口形成定常扩散燃烧,并形成稳态火球。其中后两种燃烧状态所造成对人员和建筑物的危害最大,因此,评价对从高压管道中泄漏出天然气所形成可燃气云的燃烧和连续稳态燃烧进行研究。1.3.2定量计算1.3.2.1基本假设与初始条件高压输送管道的参数为:内部绝对压力为2.6MPa,外界大气的压力为0.1MPa,管道内径600 mm。计算时,为了处理方便作如下假设:(1)管道发

9、生开裂导致天然气的泄漏,泄漏的裂口为狭窄的长方形裂口,裂口尺寸根据经验取管径的20100,这里取中值60,宽为2mm;(2)高压CNG管道内部压力在泄漏时保持不变;(3)泄漏时风速为5m/s,大气稳定条件是中性;(4)天然气一空气预混气的TNT收率为10;(5)混合燃烧区的燃烧火焰阵面为球形,即燃烧时形成火球。1.3.2.2泄漏流量和扩散范围的计算要计算天然气泄漏后,可燃气云形成的火球热辐射和气云爆轰以及连续泄漏的稳态燃烧危害,首先应算出其泄漏流量并根据天然气的燃烧下限浓度用高斯扩散模型算出其扩散范围,从而确定发生危害的可燃气云的体积。对于天然气从高压管道的泄漏,可以通过气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

10、计算出泄漏质量流量,其公式如下:Q-流量,kg/s;Cd-气体的泄露系数,取1.0;p-管道内压力,Pa-天然气的绝热指数M-CNG的分子量,0.016kg/molR-气体常数,8.31J/(mol.K)T-气体温度,取298.15KA-泄露面积,m2天然气从管道中泄漏时,可以当作零高度连续地面点源气体扩散。根据高斯扩散模型设泄漏点为坐标原点,取平均风速的顺风方向为X轴正方向,Y轴为侧风方向,垂直向上方向为Z轴正方向。则有浓度分布公式已知甲烷的燃烧下限浓度为5(V/V ),可由式(1)和式(2)算出天然气的泄漏流量和其在大气中3个方向上的扩散距离,再通过积分便可求出该混合气云的体积,计算结果如

11、表1-2所示。表1-2 气云的泄漏与扩散质量流量(kg/m3)X方向扩散距离(m)X方向扩散距离(m)X方向扩散距离(m)气云体积(m3)2.9632.642.811.70122.501.3.2泄漏后果分析由此可见,一旦天然气高压管道发生泄漏,形成的天然气一空气混合气云的体积将是很大的,其危害性不容轻视。在高压管道泄漏缝隙长度为管径的60、缝隙宽度为2mm、大气风速为5.0 m/s的条件下,天然气的泄漏流量为2.96kg/s,在下风向天然气的最大扩散距离是32.65m,天然气一空气预混云团的体积为12250m3。天然气泄漏后容易引起爆炸,爆炸是突发性的能量释放,是可燃气团燃烧的两种后果之一,造

12、成大气中破坏性的冲击波,爆炸碎片等形成抛射物,造成危害。1.4事故防范措施防范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时,有充分的应付能力,以遏制和控制事故扩大,减少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防范措施是围绕建设项目本身而采取的。为确保安全生产,防止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和蔓延,在项目建设中,充分设置各种足够的、必须的安全和消防措施。1.4.1安全防范措施施工单位应该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6)施工。选择优质的设备、材料,保证工程质量,确保生产安全、正常。杜绝不正常的泄漏。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

13、及设备符合防火防爆要求。设备、管道、建构筑物之间保持足够的防火距离,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和管道上设置安全阀、爆破片、水封、阻火器等防爆阻火设施。设置火炬,使排放的可燃气体和液体通过火炬经过燃烧后排放。设置可燃气体监测及火灾报警系统,可及时准确地探测可能发生的气体泄漏及火情。配备计算机检测、控制系统,设置事故连锁、报警和紧急切断措施。便于处理突发事件,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在防爆区内的所有金属设备、管道、储罐等设有静电接地。对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工作场所,配置个人防静电防护用品。按介质的组分及泄漏源的实际情况严格划分防爆区域。尽量将电气设备或容易产生火花的其它设

14、备安装在远离防爆区域的地方。必须设在防爆区域内的电气设备,严格按规范规定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爆电气设备,并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根据工作环境特点配备各种必需的防护用具和用品。包括洗眼器、淋浴器、面防护用具、眼防护用具、工业安全帽、工作帽、防护手套、防护鞋靴、防毒面具、耳塞及护肤用品。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便于检测和处理突发事件,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进站天然气管道上设置有自动紧急气动切断阀,采用气电联动方式,在站内出现天然气泄露等紧急情况时可自动切断天然气进气,保证安全。1.4.2消防防范措施消防用水量按最大一处火灾用水量考虑,所需消防水储量须按照专业安全评价所设计大小设置,消防水池的补充水由新鲜水管

15、供给。消防水池设置液位指示高、低液位报警等控制仪表。消防水泵房内设置电动消防水泵,水泵为一用一备。在消防水总出水管上设置消防水回流管道及超压排流阀,防止泵出水管道超压。高倍数泡沫系统对减少未点燃的泄漏CNG气体、控制CNG流淌火灾比较有效。在装置区重点危险部位设置有小型干粉灭火器,快速扑灭初起火苗。沿装置消防道路敷设环状的消防水管网,管道上设置地上式消火栓,并在CNG、LNG装置及装车等重点保护部位设置固定式消防水炮提供消防冷却水,水炮的喷嘴应为直流水雾两用喷嘴,CNG储气井及LNG储罐上设置有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1.5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应根据全厂布局、系统关联、岗位工序、污染物对

16、象等要素,结合周边环境及特定条件,对潜在事故发生确定对策措施。因此,应急预案只有在项目设计、施工、运行中不断加以确定和完善,才能做到行之有效。预案在原则上应做到工程应急和社会救援二个方面 。(1)项目设计、施工、运行必须科学规划、严格规范和标准,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和事故应急方案。包括区域消防、环保安全监察、区域报警、组织调查和医疗救护等。(2)制定事故类型、等级和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确定救援组织、队伍和联络方式。(3)配备必要的救灾防护器具及防护用品。(4)对生产系统制定应急状态切断终止或剂量控制以及启动报警联锁保护程序。(5)岗位培训和演习,设置事故应急学习手册及报告、记录和评估。为了加强对

17、危险化学品特大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并预先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可能发生事故的途径、危险程度及可能涉及的范围等因素进行分析,确保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险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本项目单位应当制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管理部门备案,现详叙如下:1.5.1应急计划区本项目站区内主要危险区域为CNG储气井区、LNG储罐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包括站区内所有人员及周围其他人员,这些均作为应急计划的主要保护目标。1.5.2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强安全管理是预防所有事故的核心内容。公司应建立以主管经理为主任的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司安全防火委员会、公司劳动保护监督委

18、员会、公司环境保护委员会。厂级安全、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为安全环保科,作为委员会的长设办事机构。按照原化工部的要求,百人以上的大车间或危险性大的车间需配备懂业务知识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其它车间、班组则应设置兼职的安全员。安全员的职责是:贯彻国家有关劳动职责保护、安全生产、工业卫生方面的法令、法规;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定期组织危险物品生产、贮存情况的安全检查;经常性地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易燃易爆物质的特性和救护知识的教育;负责全厂劳动卫生和各类生产事故、工伤事故的综合管理等。应急管理机构为应急指挥部,主管经理为主任,常设机构在安全环保科,由科长担任常务副主任,下设九个组为事

19、件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按其工作职能划分为9个小组: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一般由事故单位人员组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准备好专用的防护用品、用具及专业工具等。参与危险源的控制一般由专业防护队伍和消防队伍组成。该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配备专业的防护和急救器材。伤员抢救组: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和紧急处理,并护送伤员到医疗点救治。医疗救护组: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由地方急救中心或指定的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组成。该医院应根据伤害特点制定抢救预案。消防组:负责现

20、场灭火、设备空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由企业消防人员和当地消防队伍组成。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疏散人员、现场周围物资的转移。一般由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和当地政府人员组成。安全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辑。此工作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物资供应组:负责组织抢救物资和工、器具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由公司和当地政府部门共同负责。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份及浓度,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正确的评估,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消除事故污染

21、提供依据。负责对事故现场危险物质的处置。专家咨询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现场指导教授工作,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由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各方面的专家。1.5.3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一般包括报警与接警、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救援后备队的预备、实施应急救援(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救援和火灾控制几个方面。事故报警发生危险化学品特大事故或有可能发展成为特大事故和可能危及周边区域安全的事故时,应及时向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或向119报警。报告或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企业名称、交通路线、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危

22、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事故类型(火灾、爆炸、天然气物质的大量泄漏等)、周边情况、需要支援的人员、设备、器材等。接到报告或报警后,迅速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指派应急总指挥,调集车辆和各专业队伍、设施迅速赶赴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救援现场;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伍任务。专家咨询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参与事故调查及提出防范措施;各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采取必须的个人防护,按各自的分工展开处置和救援工作;事故得到控制后,由专家组成员和环保部门指导进行现场洗消工作。事故得到控制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应妥善保护的区域,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对事故开展调查和救援工作。1.5.4事故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灾害性化学事故,需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组织群众撤离扩散,周围无防护设施的人员应立即向上风向安全地带撤离。应急人员应立即采在现场指挥下,立即开展抢救伤员,灭火工作。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