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艺标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9394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艺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艺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艺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艺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艺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艺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艺标准.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施工工艺标准4.1 总则4.1.1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4.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2 术语和符号4.2.1 术语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及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本规

2、范所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此条通用。4.3 基本规定4.3.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用于对智能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达到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的目的。4.3.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为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等各子系统。4.4 施工准备4.4.1 技术准备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4 明确划分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供货商与各子系统供货商之间材料(设备)供应接口。双方

3、所供设备必须满足系统设计要求或双方签订的接口技术协议。4.4.2 材料准备中央站计算机、网关、DDC控制器、各类传感器、变送器、阀门及其执行机构、桥架线槽、各类管材、线缆、型材等。4.4.3 主要机具1电焊机、切割机、砂轮机、对讲机、专用工具等。 2测试器具:数字万用表、示波器、温度计、精密压力表、标准信号发生器、兆欧表、接地电阻测试仪等。4.4.4 作业条件1 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2 预埋管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3 设备机房施工完毕,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安装已完成,具备安装条件。4 空调与通风设备、给排水设备、动力设备、照明控制箱、电梯等设备安装就位,并应预留好设计文件中要求的控

4、制信号接入点。5 各系统的供电及二次线路的方案必须满足系统监测、控制要求,并应有双方协议。4.5 材料和质量控制要点4.5.1 材料控制要点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气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进场验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2各类传感器、变送器、阀门及执行器、现场控制器等的进场验收要求:(1)查验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实行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产品应有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2)外观检查:铭牌、附件齐全,电气接线端子完好,设备表面无缺损。3 BAS系统与变配电系统、空调与通风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的硬件接口、通讯线缆、信息传输及通信方式等必须相互匹

5、配,其软硬件产品的品牌、版本、型号、规格、产地和数量应符合设计、产品技术标准要求及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要求。(1)做好外观检查。外部设备、内部插接件应完好无损,无变形。(2)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随机技术资料应齐全。(3)缆线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应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检验资料。4 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处理机系统、显示设备、操作键盘、打印设备 、存贮设备以及操作台等组成的管理工作站(中央与区域分站)的设备(包括软件、硬件)的品牌、型号规格、产地和数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1)做好外观检查,外壳、漆层应无损伤或变形。(2)内部插接件等紧固螺钉不应有松动现象。(3)附件等技术资料应齐全、完好。

6、(4)包装和密封良好,装箱清单等齐全。(5)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型号、版本、介质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5 网络设备、软件产品的进场验收按本标准信息网络系统工艺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4.5.2 质量控制要点1 通风与空调系统(1)温、湿度传感器 1)安装位置控制: 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 应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 室外型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的防护罩。 应尽可能远离门、窗和出风口位置,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离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l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2)连接线缆的控制要求: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超的误差。镍温度传

7、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1k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3)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安装控制: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地方。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子和蒸汽放空口位置。 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4)水管温度传感器安装控制: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感温段大于管道口直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土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2)流量传感器1

8、)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及热辐射的场所。2)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如无标志,可按下列方向判断流向: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3)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点3.55.5d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的位置(d为管道外径,下同)。4)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5)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d的直管,下游有5d长度的直管。6)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

9、,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7)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DD侧一点接地。(3)压力、压差传感器1)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2)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3)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前安装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4)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5)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安装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安装在管焊缝及其边缘处上开孔及焊接。其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径2/3时,可

10、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流速死角及振动较大的位置。6)除以上要求外,两者的安装还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设计的要求。(4)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1)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高度差不应大于lmm,在同一室内,其高度差不应大于5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2)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3)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4)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5)客房节能系统中风机盘管温控系统应与节能系统连接(5)电动风门驱动器1)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

11、电压、控制输人等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且宜进行模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它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2)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3)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安装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4)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阻现象。2 变配电系统(1)设备接地电量变送柜或开关柜外壳及其有金属管的外接管应有接地跨接线,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2)监测设备安装与调试相应监测设备的CT,PT输出端通过电缆接入电量变送器柜,必

12、须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接线图接线,并检查其量程是否匹配(包括输入阻抗、电压、电流的量程范围),再将其对应的输出端接入DDC相应的监测端并检查量程是否匹配(3)变送器安装要求1)变送器接线时,严禁其电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输入端开路。通电前必须检查其通断否。2)必须检查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端的范围与设计和DDC所要求的信号是否相符。(4)低压配电箱机关试验1)每电路配电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相间和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大于0.5M;3)电气装置的交流工频耐压试验电压为lkv,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M时,可采用2500兆欧表遥测替代,试验持续时间lmin,无击穿闪络现象(5)照

13、明配电箱(盘)安装1)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2)箱(盘)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3)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保护地线(PE)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6)机柜检查1)控制开关及保护装置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2)闭锁装置动作准确、可靠;3)主开关的辅助开关切换动作与主开未动作一致;4)柜、屏、台、箱、盘上的标识器件表明被控设备编号及名称,或操作位置,接线端子有编号。且清晰、

14、工整、不易脱色;5)回路中的电子元件不应参加交流工频耐压试验,48v及以下回路可不做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7)线槽敷线1)电线在线槽内有一定余量,不得有接头。电线按回路编号分段绑扎,绑扎点间距不大于2m。 2)同一回路的相线和零线,敷设于同一金属线槽内。3)同一电源的不同回路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敷设于同线糟内有抗干扰要求的线路用隔板隔离,或采用屏蔽电线且屏蔽护套一端接地。3 公共照明系统(1)配电箱安装配电箱体应安装牢固方正,倾斜度小于1,垂直偏差:体高500mm以下为1.5mm;体高500mm以上为3mm。保证箱门能开启自如。盘盖应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配电箱应有铭牌,回路编

15、号齐全,正确并清晰,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箱体内外清洁,无损伤,施工质量员应严格把关,达不到要求的箱盒不许安装。箱盖板紧贴墙面,开闭灵活,箱体开孔合适,做到一管一孔,应利用敲落孔或用机械开孔,严禁用电焊或气割开孔。施工中,若导线被剪断,应将断线拉掉,重新穿线,总配电箱内应装设接地端子(2)配线管 暗配管应用68mm钢筋将所有金属管与金属箱体焊接连成一体;明配时在各金属管道管壁上焊接、接地螺栓,并用软铜线(如黄绿花线)将管与箱体的接地螺栓连接在一起,保证接地畅通良好(3)插座接线1)单相两孔插座,插座孔噩直排列时,上孔接相线,下孔接零线,水平排列时,右孔接相线,左孔接零线。2)单相三孔插座,上孔

16、接保护线(PE线),右孔接相线,左孔接工作霉线。插座的保护线必须单独敷设,不允许与工作零线混用。3)三相插座,保护线接正上方的上孔上,下孔从左到右分别接A、B、C相线,同样用途的三相插座,相序排列应一致(4)系统防雷 避雷带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镀锌圆钢,并加以调直。若采用普通圆钢,截面应加大一级,且经设计同意。避雷脚应定位合理,以转角对称布置,直线段再按1m左右等分为原则。埋设成排脚头支架时,应弹线确保其直线度,并做到所有脚头端头平齐。引下线截面不得小于避雷带截面,搭接处焊缝应平整、饱满,不得有气孔、咬肉、夹渣等缺陷,且搭接倍数不小于6d(d为圆钢直径)。支持卡应固定牢固,间距均匀。避雷带跨越建

17、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高出屋面的烟囱,透气管及铁爬梯,金属水箱等金属物体,应有防雷装置。(5)系统接地按规定接地体埋深应不小于0.6m,间距不小于5m。焊接面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焊好后,将药皮敲净,刷沥青防腐,重新调直扁钢,补齐接地端子弹簧垫子,断接卡连接应用不小于M8的镀锌螺栓,在变形缝处,利用本身材料做煨弯补偿4 给排水系统(1)管线施工1)管道要按设计标谁坡度进行施工,坡度应均匀,不准倒坡,房屋出口处的管道坡度要适当增大。排水栓、地漏的安装要平整、牢固,并要低于排水表面,没有渗漏现象;排水栓要低于盆,槽的底面2mm,低于地平面5mm;地漏

18、必须低于安装处排水表面5mm。2)管遭安装完毕,要及时做好室内给水,排水管道的通水试验和通球试验不可遗漏任何一副管道。通球实验时,球应从排水立管顶端透气冒处投入,并从顶层注入一定的水量于管内,使球顺利排出为合格。如遇堵塞应查明位置,进行疏通。3)在底层生活污水管不采取单独排出方式的情况下,施工时,应保证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管底的垂直距离符合以下规定:立管联接卫生器具的层数,小于等于4层的,垂直不小于45cm;小于7层大于5层的不小于75cm;高层建筑不小于300cm。4)对埋地管道,埋地管及支座(墩),严禁铺设未经处理的松土上。埋管填土时,一定要按规范施工,回填土要过筛,预防把建筑垃圾等杂物填

19、入沟内,以避免因沉降,重压造成管道破裂,出现跑冒滴漏等事故。当管道在基础下安装时,基础底面与管顶之间至少相距100mm或有相应的沉陷量,在此处要填软土,并在管道上面,基础下面设置过梁或分压拱(2)设备接地1)各类水泵的电气盘制柜箱内地线排宜用软线与盘壳接地端子连接。2)保护地线的截面应符合规定。各保护地线应与接地母线相连,严禁串联(3)管道、阀门、管件密封1)给水铰锌管采用螺纹连接,不允许焊接或使用黑管件。对铸铁排管和焊接钢管,首先要看管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再看单管称重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重量。如果管壁薄,重量轻则说明不合格,不过关。对铰锌管的判断如下:镀锌管有热浸锌和电解法镀锌两种工艺。热浸锌

20、管的管内外壁有均匀的镀锌层:而电解法镀锌管的管内外壁无铰锌层,不仅易锈蚀造成渗漏,而且会使饮用水发黄、恶化。2)承插排水管,承插接口及卫生器具与排水管接口结袖和填料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在安装时,排水管道接口必须密实且有柔性。接口四周宜先填油麻,使管道四月缝隙均匀,打实固定,再用石棉水泥捻口。打口要求灰日密实饱满,平整光滑,填料凹入承口边缘不大于5mm,且无抹口,养护良好。5 热源与热交换系统(1)传感器安装1)水管型压力和压差传感器的取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压段小于管道口径的23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另外,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

21、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高压水管传感器应装在进水管侧,低压水管应装在回水管侧。2)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管道顶部或下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夹角的范围内;位置应选在蒸汽压力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或蒸汽流动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另外,还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2)支架安装明装支架不得有半明半暗,管架、卡子螺栓不允许以小代大,以次充好;支架安装应机械开孔,不准使用电焊扩孔或气焊割孔。木砖、支架和托架要求与器具接触紧密。6 冷冻与冷却系统1)检查冷冻和冷却系统的控制柜的全部电气元器件有无损坏,内部与外部接线

22、是否正确无误,或提供生产出厂合格证。严防强电电源串入DDC,直流弱电地与交流强电地应分开。2)按监控点表要求,检查冷冻和冷却系统的温、湿度传感器,电动阀,风阀,压差开关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是否正确和输出信号类型、量程应和设置相一致。3)手动位置时,确认各单机在非BA系统受控状态下应运行正常。确认DDC控制器和V0模块的地址码设置应正确。4)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应正常。5)按设计和产品投术说明书规定在确认主机、冷水泵、冷却泵、风机、电动蝶阀等相关设备单独运行正常下,检查全部A0,AI,DO,DI点应满足设计和监控点表的要求。然后,确认系统在启动或关闭自动控制

23、两种情况下,各设备按设计和工艺要求顺序投入或退出运行两种方式都应正确。6)增减空调机运行台数,增加其冷热负荷,检验平衡管流量的方向和数值,确认能启动或停止冷热机组的台数,以满足负荷需要。7)模拟一台设备故障停运,或者整个机组停运,检验系统是否自动启动一个预定的机组投入运行。8)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规定,模拟冷却水温度的变化,确认冷却水温度旁通控制和冷却塔高、低返控制的功能,并检查旁通阀动作方向是否正确。4.6 施工工艺4.6.1 空调与通风系统1 工艺流程系统连接、调试校接线管线安装DDC控制器安装现场设备定位与安装2 施工过程控制要点(1)现场设备定位与安装末端设备的定位与安装按设计和产品说

24、明书要求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规定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应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 室外型传感器应有防风雨的防护罩。并列安装的同类传感器,距离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2)温、湿传感器的定位与安装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A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地方。B应安装在风管直管段的下游,还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C安装底座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安装处应用柔性材料及密封剂可靠密封,防止漏风。管道式温度传感器A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悍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B感温段大

25、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C安装位置应在流体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部件附近和介质流动呈死角处和振动较大的位置。D温度取源部件与管道相互垂直安装时,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在管道拐弯处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重合;与管道呈倾斜角度安装时,宣逆着介质流向,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交。3)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压差开关的定位与安装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下游,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管道型、蒸汽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安装:A开孔与焊接工作必

26、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上开孔及焊接。B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C在水平和倾斜管道上安装压力取源部件时,取压点的方位应符合:测量液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测量蒸汽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D蒸汽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蒸汽压力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或蒸汽流动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水流开关的开孔与

27、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焊缝处或在焊缝边缘上开孔安装;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差压传感器应配齐截止闼和平衡三阀组。4)流量传感器类的定位与安装电磁流量计A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B电磁流量计、被测介质及管道连接法兰三者之间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C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下游均应有一定的直管段,当设计文件和设备说明书无规定时,一般上游侧应有长度为10d(d为管径)、下游段应有45d的直管段。D在垂直的管道上安装时,其流体介质应自下向上流动,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流体或不致产生气泡;在水

28、平的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不应在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涡轮流量计A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及热辐射的场所。B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C 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交送器后面应装设止逆闼,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点3.55.5d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的位置。D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曲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

29、。E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流量传感器侧单点接地。5)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定位与安装被探测气体密度比空气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被探测气体密度比空气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6)空气速度传感器的定位与安装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应避开风管内的通风死角,直管段长度应满足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7)风机盘管温控器、风机盘管电动阀的定位与安装。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在同一室内,其高度差不应大于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溢方向一致。风机盘管

30、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享线应为零线。8)电磁阀、电动调节阀的定位与安装 电磁阀、电动调节阀安装前,宜进行仿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磁阀还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 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及阀体强度,阀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电磁阀、电动调节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电磁阀、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2个等级。空调器的电磁阀、电动阀旁一

31、般应装有旁通管路。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电磁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电动阀、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9)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定位与安装 安装前应作如下检查: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且宜进行仿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

32、致。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阻现象。风阀控制器安装后,其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当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有足够的调整范围。(2)管线安装按电源与接地工艺标准中相关内容执行。(3)DDC控制器安装1)安装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2)控制器箱内接线整齐,回路编号齐全,标志正确。3)控制器箱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底边距地面一般为1.4m,同一建筑物内安

33、装高度应一致。4)控制器柜安装应符合电气柜安装要求,按电源与接地工艺标准中相关内容执行。5)检查每台控制器的接口数量,应与被控设备要求相符,并留有10以上的裕量。(4)校接线1)接线前应校线,检查其导通性和绝缘电阻,合格后方可接线,线端应有标号;2)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3)电缆与端子的连接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4)多股线芯端头宜采用接线片,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5剥去外护套的橡皮绝缘芯线及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6)线路两端均应按设计图纸标号,回路标志齐全正确,标号应字迹清晰且不易退色。(5)系统连接、调试1)系统调试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调试,组成调试班子,其中包括负责现场施工的技术质

34、量人员。2)要制定调试计划(大纲),包括各方面的配合,经业主、监理审查通过后进行。3)调试步骤及内容:检查新风机、空气处理机、送排风机、VAV末端装置及风机盘管的电气控制柜,按设计要求与DDC之间的接线正确,严防强电串入DDC。 按监控点表的要求检查装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正确,其安装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确认DDC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应正确。确认DDC允许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组件状态应正常。按产品设备说明书和工程设计要求进行DDC功能测试,一般应进行运行可靠性测试和DDC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试;确认各类受控空调设备在手

35、动控制状态下,运行正常。在DDC 侧或主机侧,检测各AI、A0、DI、D0点,确认其满足设计、监控点和联动联锁的各项要求。各个阶段、步骤应有记录和报告,最后归成文档。另外,由于变频器在通风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在此类通风空调系统的单体设备的检测调试中还应按以下内容进行: 若新风机是变频调速或高、中、低三速控制时,应模拟变化风压测量值或其工艺要求,确认风机转速能相应改变或切换到测量值或稳定在设计值,风机转速这时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高、中、低三速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 变风量空调机,应按控制功能变频或分档变速的要求,确认空气处理机的风量、风压

36、随风机的速度也相应变化。当风压或风量稳定在设计值时,风机速度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变频、调速);还应在分档变速时测量其相应的风压与风量。VAV空调系统。对VAV空调系统纳入BAS系统的控制一般是在其配电回路中设置监控节点,起到按时间程序设定开启系统的功能,以控制不必要的能源浪费。目前,相当多的VRV产品制造商都己相继开发出了基于BAS系统协议专用网关的接口设备,可以将VRV空调系统纳入BAS系统中,VRV末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是通过BACnet接口上传信号至BAS系统,监控中心经该网关接口下传信号(如初始值设定、控制参数

37、设定等)至末端设备,并对整个VRV空调系统实行系统管理。经对这二个系统的集成,在中央控制中心可以对VRV空调系统实现以下功能:a 室温监视;b 温控器状态监视;c 压缩机运转状态监视;d 室内风扇运转状态;e 空调机异常信息;f ON0FF控制和监视;g 温度设定和监视;h 空调机模式设定和监视(制冷制热风扇自动);i 遥控器模式设定和监视;j 滤网信号监视和复位;k 风向设定和监视;1 额定风量设定和监视;m 强迫温控器关机设定和监视;n 能效设定和设定状态监视;o 集中机上控制器操作拒绝和监视;P 系统强迫关闭设定和监视。在BAS系统管理平台上,可以将空调系统与其他弱电系统实现联动控制功能

38、,如利用电子考勤及电子门锁系统实施VRV空调系统的启、停联动,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利用火灾报警信号,实施VRV空调系统的相应联动功能,满足消防要求。基于BACnet协议专用网关的VRV空调系统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可按设备说明书进行,与网络系统网关设备调试方法一致。 变频调速排风机。变频调速排风机启动后,室内风压测量值应跟随风压设定值的改变而变化。当风压设定值固定时,经过一定时间后测量值应能稳定在风压设定值的附近。如果测量值跟踪设定值的速度太慢,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积分作用。如果送风温度在设定值上下明显地作周期性波动,其偏差超过范围,则应先降低或取消微分作用,再降低比例放大作用,直到系统稳定为

39、止。PID参数设置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系统稳定,其次满足其基本的精度要求,各项参数设置不宜过分,应避免系统振荡,并有一定余量。当系统经调试不能稳定时,应考虑有关的机械或电气装置中是否存在妨碍系统稳定的因素,应作仔细检查,排除此类干扰。4.6.2 变配电系统1工艺流程DDC控制器安装线槽敷线、配管穿线电量变送器安装校接线系统调试2 施工工艺(1)电量变送器安装常用的电量变送器有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和有功电量变送器,安装在监测设备(高低压开关柜)内或者设置一个单独的电量变送器柜,将全部的变送器放在该柜内。1)变送器柜安装按电气变配电的安装标准执行。2)变送器柜外壳及其有金属管的外接管

40、应有接地跨接线,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根据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2)线槽敷线、配管穿线按电源与接地工艺标准中相关内容执行(3) DDC控制器安装按本章4.6.1第(3)条执行。(4)校接线按电源与接地工艺标准中相关内容执行内容执行外,尚应注意:1)应检测设备的CT、PT输出端通过电缆接入电量变送器柜,必须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接线图接线,并检查其量程是否匹配(包括输入阻抗、电压、电流的量程范围),再将其对应的输出端接入DDC相应的监测端。2)器接线时,严禁其电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输入端开路。3)检查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端的范围与设计和DDC控制器和各组件状态应正常。(5)系统调试1)确认DDC控制

41、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应正确。2)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组件状态应正常。3)系统监控点的测试:根据设计图纸和系统监控点表的要求,逐点进行测试。模拟量输入信号的精度测试:在变送器输出端测量其输出信号的数值,通过计算与主机CRT上显示数值进行比较,其误差应满足设计和产品的技术要求。4)电量计费测试检查。按系统设计的要求激活电量计费测试程序,检查其输出打印报告的资料,用计算方法或用常规电度计量仪表的资料进行比较,其测试资料应满足设计和计量要求。5)柴油发电机运行工况的测试确认柴油发电机及其相应配电柜单机运行工况正常。确认其输出配电柜处于断开状态,严禁其输出电压接入正

42、常的供配电回路。对柴油发电机进行仿真测试,即仿真激活柴油发电机组的起动控制程序,按设下和监控点表的要求确认相应开关设备动作和运行情况应正常。4.6.3 公共照明系统1 工艺流程系统连接、调试DDC控制器安装线槽敷设、配管穿线2 施工工艺(1)线槽敷线、配管穿线按电源与接地工艺标准中相关内容执行(2)DDC控制器安装按本章4.6.1第(3)条执行。(3)系统连接、调试1)按竣工图纸和通信接口的要求,检查电气柜与DDC通信方式的接线是否正确。2)确认DDC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应正确。3)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组件状态应正常。4)系统监控点的测试检查。根据设计

43、图纸和系统监控点表的要求,按有关规定的方式逐点进行测试。确认受BAS控制的照明配电箱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激活顺序、时间或照度控制程序,按照明系统设计和监控要求,按顺序、时间程序或分区方式进行测试。4.6.4 给排水系统1 工艺流程安装现场设备DDC控制器安装系统连接、调试线槽敷设、配管穿线2 施工工艺(1)线槽敷线、配管穿线按电源与接地工艺标准中相关内容执行(2)安装现场设备(液位计、液位开关、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水流开关等)1)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水流开关等末端设备的安装按电源与接地工艺标准中相关内容执行 2)液位计、液位开关的安装 浮力式液位计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浮筒液位计

44、的安装应使浮筒呈垂直状态,处于浮筒中心正常操作液位或分界液位的高度。 钢带液位计的导管应垂直安装,钢带应处于导管的中心并滑动自如。 用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仪表安装高度不应高于下部取压口。 双法兰式差压变送器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安装浮球式液位仪表的法兰短管必须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围内自由活动。 (3)DDC控制器安装按本章4.6.1第(3)条执行。(4)系统连接、调试 1)按设计监控要求,检查各类水泵的电气控制柜与DDC之间的接线是否正确,严防强电串入DDC。 2)检查各类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或

45、水位开关),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接线应正确。 3)检查各类水泵等受控设备,在手动控制状态下应运行正常。 4)确认DDC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应正确。 5)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组件状态应正常。 6)按规定的要求检测设备A0、AI、DO、DI点,确认其满足设计监控点和联运联锁的要求。 近年来,通过设在水管上的压力传感器、集成在水泵电控箱的变频器、DDC控制器PLC工控机组成闭环控制回路来控制水泵机组运行状态,实现管网的恒压变流量供水的给水系统得以广泛应用。水泵设备运行时,压力传感器不断将管网水压信号变换成标准电信号送入DDC控制器PLC工控机,经DDC控制器

46、PLC工控机运算处理后,获得最佳控制参数,通过变频器和继电控制元件自动调整水泵机组高效率地运行,既保证了良好的供水品质,又最大限度地节能。 恒压变频供水系统试运时,在变频自动运行方式下给水泵电控柜通电,此时DDC控制器PLC工控机通过变频器启动第一台水泵,第一台泵进入变频运行状态,转速逐渐升高;当供水量Q1/nQmax时(Qmax为n台泵全部工频运行时的最大流量),DDC控制器/PLC/工控机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的供水量的变化自动调节第一台泵转速,以保证供水压力稳定。当1/nQmaxQ2/nQmax,第一台泵已不能满足所需水量,此时DDC控制器/PLC工控机将第一台泵转为工频运行状态,启动第二台泵,使第一台泵进入变频运行状态,其转速由所需水量决定;当Q2/nQmax时,DDC控制器PLC工控机将第一台泵、第二台泵置于工频运行状态,启动第三台泵投入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