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20青岛市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9977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2020青岛市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022020青岛市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022020青岛市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022020青岛市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022020青岛市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22020青岛市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2020青岛市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2-2020青岛市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规划范围、依据、期限与指导思想 (一)规划范围本规划用地范围为灵山岛岛陆及周边海域。规划的岛陆面积为7.223平方公里。(二)规划依据1、青岛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青岛市政府2、胶南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胶南市政府3、旅游规划通则 征求意见稿 国家旅游局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发200213号6、青岛市市级灵山岛海珍品种质保护区管理规定青岛市政府(三)规划期限根据青岛市以及胶南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灵山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到2020年。根据灵山岛旅游开发建设的可行性,确定分三期完成。近期2

2、0022005年 近期建设阶段中期20062010年 中期调整完善阶段远期20112020年 远期可持续发展阶段(四)规划指导思想1、科学指导、便于操作、适度超前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三者统一,立足现状,着眼长远,适度超前,使该区建设发展与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2、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开创品牌以岛陆及海域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心策划、合理开发,打造灵山岛海洋旅游特色和海岛旅游产品品牌。3、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强调规划目标是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针对海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现实,必须遵

3、照国务院200213号文件规定的“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努力寻找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的结合点,掌握适当的开发强度和合理的游人容量,控制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规模,确保各个分期建设阶段均保持良好的形态、环境、秩序,实现各个阶段效益的最优化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4、相关规划协调一致原则旅游规划当与青岛市、胶南市先期制定的各种规划相衔接,实现规划的有效协调。5、近详远略、突出重点、弹性规划原则影响旅游开发建设的因素较多,包括对未来许多未知因素认识的局限性以及远期开发建设较多的可变因素,因此,建设目标和时间要有一定伸缩性,实现以近、中期为规划重点,近详远略的弹性规划原则,为未来发展留

4、有余地。6、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原则根据规划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客源市场条件以及旅游开发资金投入能力,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现分期有序开发,先中心,后外缘,先构筑合理构架,后补充完善。7、高起点、高品位、高规格规划建设将灵山岛做为青岛市继青岛海滨、崂山之后的第三大旅游景观地,面向2008年奥运旅游大潮,做为青岛海上旅游的重点开发区域,进行精心策划,实现高起点规划和高水平建设。二、区域概况(一)概况灵山岛位于胶南市东南黄海之中,地理座标为北纬354430-354710,东经120910-1201110,距陆最近距离为5.96海里。岛南北长5.l公里,东西宽1.43公里,总面积为7.223平方公里,

5、岸线长14.4公里,岛上最高点歪头顶海拔513.6米,是我国北方第一高岛。 该岛南高北低,东陡西缓,有大小山峰56个。气候由于受海洋影响,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清新。周围水域广阔,无径流注入,水质无污染,水文条件稳定,海底底质为砂砾和泥。(二)地质 岛上地层属于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组,青山组下段为碎屑岩系地层。主要分布在灵山岛的西部、南部和东部,由深灰色、褐灰色中薄层-中厚层的长石砂岩与薄层页岩互层、含砾砂岩和砂砾岩等组成,并含有植物化石残体,主要分布在炭质页岩中。青山组下段地层下部较细,向上逐渐加粗,砂岩砾石成分增多,成为砂砾岩。 青山组中段为火山岩系地层,分布于小灵山-望海

6、楼-歪头顶的东半部,其分布面积占岛面积的1/2强。主要由安山岩、安山斑岩、安山角砾岩、安山集块岩等组成,覆盖于青山组下段地层之上,岩相变化较大,由同一岩浆源间歇式喷发形成。 地层中有脉岩侵入,主要为安山玢岩脉,其次有煌斑岩脉、云煌岩脉和辉绿岩脉,均属于中基性暗色岩脉。安山玢岩脉出露于岛的西部和南部,为顺层侵入,厚度约20米,呈灰白色,具不规则柱状节理,厚层致密块状构造,被断裂切割成多段。 第四纪地层极不发育,一般多为残积和坡积层,其厚度较薄,不足半米,多被人工造成梯田。 灵山岛大地构造位于胶东复背斜的南翼。地质构造较为单一,基本属单斜构造,地层几乎呈南北走向。倾向近东偏南,但由于后期褶皱和断裂

7、影响,使地层产状局部复杂化,一般来说倾向变化在60-180之间,倾角为15- 70,岛东北端的沙岩中小型褶曲发育。灵山岛以张性断裂为主,断裂面倾角均较陡,因而形成一系列奇特地貌景观。 (三)地貌 灵山岛是北方第一高岛。该岛山顶基岩裸露,大部分为火山岩,少数为砂岩。山体形状受构造控制,如南北向的断裂及褶皱控制着山体及部分岸线走向;节理则影响着冲沟的发育;由于节理发育,山顶上的岩石,经风化后,有大量的石块巨砾顺坡滚下,山脚巨砾遍布,重力地貌发育是灵山岛的一大特征。 1、岛陆地貌 (1)高丘陵 将高程在200米以上的部分定为高丘陵。灵山岛高丘陵分布面积较大,大体位于岛屿中央的山顶部分,其分布轮廓与岛

8、形相似,北部宽度小,南部宽度大,山体由串珠状的山丘组成,由北向南,高度逐渐增加,如象鼻山 (287.9米)、上庵后山(327.2米)、离垛子 (405.5米)、望海楼(465.2米)、歪头顶 (513.6米)。由西向东高度则逐渐降低。 (2) 低丘陵 高程在50-20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灵山岛的北部及东西两侧。低丘陵区岩性较为复杂,有火山岩,也有沉积岩类。大体上看,岛的西侧大都为沉积岩类,东侧多为火山岩类。西侧及北部低丘陵地形相对较为平缓,其上多覆盖有残坡积物。 (3)台地 在丘陵周围分布着面积较小、顶面较平坦的岗地,分布不连续。台地可分剥蚀型和洪积类型。剥蚀类型以南辛庄台地、陈家庄台地最典型

9、,均由基岩构成,其上有残积物发育。台地高程在10-25米之间,最高可超过30米。另一类由洪积物组成的台地,主要分布在较大冲沟的出口处。 (4)冲沟 灵山岛上冲沟较发育,冲沟方向除南部外,大都为东西走向。主要冲沟有李家村后山冲沟、沙嘴子冲沟、沟南崖冲沟和大皮羊沟等。 (5)洪积平原分布面积较小,仅在灵山岛金家口子-沙嘴子之间分布。洪积平原上地形平整,多是村庄所在地。(6)倒石堆倒石堆在灵山岛到处可见,因该岛丘陵面积大,坡陡,加之岩性多样,节理发育,加剧了重力发育过程,山坡坡脚滚石很多,堆积而形成倒石堆。重力堆积地貌在灵山岛,无论从规模性、普遍性和典型性上看,都是山东其它海岛所无法比拟的。2、海岸

10、地貌灵山岛岸线较为平直,海湾较少,仅有东岸沟南崖湾等几处小海湾,而岛的西岸洪积物,由于重力堆积物发育,岸滩上分布有大量的砾石,整个西海岸岸滩也较为稳定。 根据海岸结构,物质组成及形态特征、岸滩地貌发育状况,并参考了全国海岸带等调查的结果,将灵山岛海岸按侵蚀与堆积的相对强度划分为三大类九个亚类。 (1)堆积增长岸滩堆积增长岸段:西岸沙嘴子至打鱼口子岸段。岸内侧为洪积平原,砾石滩较发育,有新、老两道沿岸砾石堤,长约300米,宽30-50米,高4-5米,可为海珍品养殖岸区。 微堆积物增长岸段:西段沙子嘴至唐泉岸段。岸滩以盐滩为主,上面多有巨砾分布。 (2)稳定岸段:西岸南段打鱼口子至南辛庄,岸内侧为

11、剥蚀台地。岸滩由砂砾石组成。 较稳定海湾岸段:分布在沟南崖湾,湾内有新、老两道砾石堤。老砾石堤高5米,宽10米左右。新砾石堤受波浪作用,有砾石坝发育。 (3)侵蚀岸滩较稳定的基岩冲蚀岸:从西圈子湾南至沟南崖湾北止。因该地层向海倾斜,故海蚀微弱,地貌类型单一,以海蚀崖为主,在局部区有小海湾,湾内有砾石滩。不稳定的基岩冲蚀岸:唐泉村至积米沟湾西,基岩为沙页岩,岸滩冲蚀后退,海蚀崖发育。滩面上崩塌的巨砾很多,大者直径达6米。极不稳定的崩塌岸:积米沟湾-东西圈子。该段岬湾相间,海蚀崖、海蚀洞发育。不稳定的崩塌岸:沟南崖湾以南至小岛 (洋礁石),该岸段由火山岩组成,节理发育,崩塌严重,岸壁陡峭,滩面上礁

12、石发育。极不稳定的基岩冲蚀岸:老鹰嘴至小岛。该段海岸由砾页岩和沙砾岩组成,海岸冲蚀后退严重。3、海底地貌(1)水下岸坡水下岸坡环灵山岛分布,岛西侧宽于东侧,最宽处可达500米,水深均在20米以内,水下地形较陡,受波浪潮流作用明显。底质多为石块、卵石、砂及贝壳等。 (2)海底堆积平原该地貌类型分布于灵山岛西北,水深在10-18米,底质为砂-粘土质粉砂,含贝壳碎片,堆积物来自沿岸。(3)海底冲蚀平原 分布于灵山岛的南、北两侧,面积较广,底质多为含钙质结核的粘土质砂砾、砾砂及中砂,靠近岛的南、北两端沉积物中含贝壳碎片,属残留沉积。由于水动力条件活跃加之陆源物质来源较少,故该地貌类型没有现代海相沉积,

13、水深范围在20-30米之间。(4)水下侵蚀洼地灵山岛南北各有一个,北部洼地水深为25-32米,表层沉积物为砂和粘土混合沉积。南部水深为27-40米,一般不超过30米,沉积物较粗,多为混合类型沉积(5)潮流脊该地貌类型以灵山岛为依托,分布于东北、西南两侧,宽度可达4公里,潮流脊顶端水深为11.4米,向边缘可延伸到24米深。表层沉积物为海相的粘土质粉砂。据仪器测量结果,全新世海相层厚约10米。该地貌类型的形成明显受灵山岛的地形影响,其分布方向与该区之涨落潮流有关,潮流脊地势平坦,底质细软,适宜渔业拖网作业。(四)水文1、陆地水文(1)降水据胶南市气象局资料,胶南市1968-1988年的年平均降水量

14、为738.8毫米,1989-2001年年平均降水量为741.7毫米。年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但各月分配不均:7月份降水量多,可达179.4毫米;1月份最少,仅8.8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最多年份达1192.5毫米,最少为1981年仅412.5毫米,极端最大降水值出现在1990年8月6日,达到299.9毫米。灵山岛多年平均降水680.1毫米,最多年份最大达1295.6毫米,最少270.9毫米,总体情况与陆上差别不大。(2)地下水灵山岛地下水有两种类型,一为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潜水,二为基岩裂隙潜水。(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含水岩层主要是第四系洪积物,为灰黄、棕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内夹碎石及砾石

15、,厚度一般2-3m,主要分布在砂嘴子-李家村-打渔口子、唐泉-城口子和沟南涯一带,呈小的条带与扇形状,总径流面积3.26平方公里,大气降水是唯一的补给来源。由于补给、径流和排泄区一致,所以,地下水动态变化受气象、水文因素严格控制。 (2)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是青山组砂页岩和安山岩,砂页岩中节理和构造裂隙发育,所以在西坡山脚下地下水较丰富;而东坡以安山岩为主、裂隙、节理不发育,富水性弱。该类型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径流排泄条件和孔隙潜水基本相同。(3)供水灵山岛有32眼水井,除陈家村靠近海岸的两眼井因受潮水影响,硬度大,不能饮用外,其余水井均可作饮用水。通过对9眼水井水质化验结果

16、表明除汞一项为二级标准外,其它测试项目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及省农业区划水资源评价的一级标准,水质良好。 灵山岛地下水中有毒组分化验结果水井的 位置 采样日期 水位 水深 PH COD 总硬 氨 氯化 酚 氰 砷 贡 铬用途 月 日 (m) () 度 氮 物 (六价)国家卫生部省农业区划水资源评价的一级 6.5 2 0.5 1000.0020.020.040.00050.05标准 -0.91饮用 沟南崖 9 10 8.05 202.15 8.3 1.12 3.07 0 18.34 0 0 0.04 0.001 0.01水井 村 西2饮用 毛家沟 9 10 6.3 202.0 7.5 1.12 4.1

17、4 0 16.81 0 0 0.04 0.001 0.01水井 村 中 3饮用 上庵村 9 10 14.9 183.15 8.55 1.53 6.76 0 46.33 0 0 0.04 0.001 0.01水井 村 中 4饮用 唐 泉 9 10 15.5 182.8 8.35 1.57 3.15 0 27.5 0 0 0.04 0.001 0.01水井 村 北 5饮用 城口子 9 10 8.4 182.1 7.2 1.12 9.96 0 17.57 0 0 0.04 0.001 0.01水井 村 中 6饮用 沙嘴子 9 10 4.5 180.5 8.8 1.24 5.24 0 101.58 0

18、 0 0.04 0.001 0.01水井 村 中 7饮用 李家村 9 10 1.8 193.2 8.7 1.49 2.14 0 20.88 0 0 0.04 0.001 0.01水井(路东) 8饮用打鱼口子 9 10 12 186.2 8.4 1.53 5.83 0 18.58 0 0 0.04 0.001 0.01水井(路东) 9饮用南辛庄村 9 10 15.2 183.0 8.4 1.20 2.07 0 23.43 0 0 0.04 0.001 6)高于其它水域,平均水温为5.93。(2)海水盐度分布一年中表、底层基本处于均匀状态;由于外海水的影响,灵山岛东部海域盐度值略高于西部海域。夏季

19、青岛冷水团强时(如1986年)将会出现较显著的盐度垂直梯度。海水盐度夏季日变幅在0.090.11之间;冬季日变幅明显大于夏季,表层为0.37,底层为0.40。春季盐度达到最高值(31.77),秋季由于受来自灵山低盐水的影响,盐度最低 (30.23)。(3)潮汐类型属于 正规半日潮。由于处于浅海,受地形和浅水分潮的影响,涨潮时间短,落潮时间长,两者相差约53分钟,最大潮差385厘米,平均海平面为242厘米(相对黄海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为299厘米(采用BPF法)。 潮流基本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流,浅水分潮流比较显著。M2分潮流基本具有往复形式,潮流的最大可能流速西、南侧强,东侧弱,最大为126.

20、53厘米/秒,最小为29.88厘米/秒。余流则主要由北来的黄海沿岸流和地形影响引起,西侧流向为北偏东,东北侧海域为西北,东南侧为南偏西,最大值为24.3厘米。最小值为8厘米.秒。该海域大部分涨潮流流向为西南,落潮流为东北。海浪以混合浪为主,由于受岛的影响,夏季多东风和东南风,岛东、南侧以风浪为主,西北侧由于绕射作用多呈现混合浪;冬季西、北风占主导地位,浪型与夏季恰相反。岛西侧在夏季波向是因绕射和折射后的结果,东北浪居多,西向次之,冬季以北向浪为主,北西向浪次之。灵山岛西侧,夏季平均波高为3.0米,冬季平均波高为0.55米 ,最大波高为2.55米。灵山岛的海洋水文气候,适于开展海洋游憩活动。(五

21、)气候灵山岛坐落于黄海之中,地处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交界区,且偏重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3,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2(8月),最冷月为-4,极端最低气温-13.5,极端最高气温35.0。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全年平均风速为4.8米.秒,最大风速34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较少,只有46天。冬半年多西北风,夏半年盛行凉爽的东南风。降水适中,年平均降水量为680.1毫米,全年降水量6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的夏季。该区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全年日照时数为247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6%,睛天与旱天日数为265.5天,年平均无霜期251天,最长达27

22、6天。灾害性气候主要是热带气旋造成大风、暴雨。一般是6-9月影响本区,以8月居多,占影响总次数的41%;寒潮除引起急剧降温外,还发生6级以上的大风,寒潮以11月到翌年2月最多;海雾多出现在春、夏季,以平流雾为主,生消较突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雾浓时,能见度只有几十米乃至十几米,另外飓风过境及冰雹等灾害也偶有出现。(六)土壤植被该岛只有一个棕壤土类,三个亚类,即棕壤生土,面积为161.7公顷 (占总面积的22.1%);林地棕壤面积为245.2公顷 (占总面积的 33.2% );典型棕壤,面积为25.4公顷 (占总面积的3.32% )。按照全国土地生产力分级原则和山东省分级标准。灵山岛土壤分为三个

23、级别,即3、4、5级地。3级地25.4公顷,是最好的农田,分布在城口子到唐泉一带,地形坡度稍大,水土流失较重,土体厚度80厘米左右。4级地161.7公顷,分布在中部棕壤性土上,土体厚度小于40厘米,耕层下面出现下垫母岩,适宜种桑园和林地。5级地245.2公顷,分布在中上部,土体厚度小于15厘米,石多土少,由于山高坡陡,农业不能利用,为林业用地。全岛共有植物81科,324种,其中菊科最多,共38种,禾本科29种,豆科28种。自然植被中的针叶林,分布在海拔70 米以上;阔叶林分布在海拔50-200米之间,灌丛、草丛分布在坡度小或较平坦的山脊。人工植被分为木本人本植被和草本人工植被。木本人工植被主要

24、有桑园(86.5公顷),分布在岛的中下部,桑树根系发达,对水土保护起到良好的作用;岛上村庄附近的山谷中种植板栗2800株,占地3公顷。草本人工植被是指农田作物,共有耕地13.9公顷,分布在岛的下部,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和一些常见蔬菜。岛上林业资源丰富,适宜栽植果木、药草、桑槐和养殖观赏动物。岛上古树较少。在李家沟有朴树,树龄数百年。传说使岛上先民从陆地迁入海岛时子女为纪念其父母栽种的,称为“拔母树” ;在毛家沟村中有树龄数百年的古黄杨树一棵,弥足珍贵,以上古树名木应严格保护。(七)历史文化灵山岛是青岛市最大亦最重要的海岛,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位全市诸岛之冠。明代灵山卫志载:“灵山岛在

25、卫城正南海中,方广四十余里。嵌露刻秀,俨如画屏,屹立于巨浸之上。草色山光,翠然夺目;林木茂密,不生毒虫。”类书引名胜记云:“未雨而云,先日而曙,若有灵焉。”故名之为灵山岛,亦称水灵山岛。灵山岛虽处大海巨浸之中,距大陆较远,但其历史文化比较丰富灿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岛上就有人类活动。1973年,在灵山岛李家庄之沙嘴子海滩出土了环纹铜鼎、铜锛、陶片等一批珍贵文物,说明当时岛上的经济、文化已经比较发达。灵山岛之西为中国古代著名海港城市琅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琅琊就名扬天下。而在琅琊东北海中的高山大岛灵山岛亦因其山形巍峨秀美而闻名于世。中国现存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经载有:“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其

26、北有山,一曰在海间”。这座“山”即是灵山岛。可以说,早在战国时期,灵山岛已经同东方名胜琅琊台一起名扬天下了。西汉末年,琅琊郡城、琅琊港和琅琊台因遭地震而毁灭,其周边地区也日渐衰落。唐宋以后,胶州湾地区再度繁荣,成为北方主要口岸。金朝灭北宋后,今胶州湾地区为金朝统治,胶州湾(旧称胶西港)和今唐岛湾成为金朝唯一的港口,与南宋在这一地区开展边境贸易“互市”,灵山岛因此也再度受到关注。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帝完颜亮大举攻宋,遣水师自胶西港(今胶州湾)从海路奔袭南宋首都临安(杭州),其水师屯泊于灵山岛以西之唐岛湾,被南宋将领李宝率水师击败,成为中国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由于这些历史

27、事件的发生,在当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故事传说。在灵山岛第二高峰望海楼存有古文化遗址,传说是金朝大臣金兀术之妹所居。金人在金家口子用沙石筑堤,欲通大陆,未成,由此而留下了望海楼、金家口子等名称,沿用至今。元朝时期,海上漕运发达。灵山岛以西的灵山水道是南粮北运的主航道,带动了该区的经济和航运业发展。明代,倭寇入侵中国沿海,灵山岛一度被倭寇占据。由于战争和社会动乱,灵山岛的先民鲜见于史册。据胶州志载,岛上居民是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从云南迁居灵山岛的,属于灵山卫下的军屯。清代,卫所裁撤,居民田庄并入州县,灵山岛遂属胶州,居民也从世袭军户而变为农渔业户。大陆居民亦向岛上迁居。清代时,灵

28、山岛已因其秀丽景色而被誉为“灵岛浮翠”,被列为胶州八景之一。1897年德国强占胶澳(青岛),强迫清廷签定中德胶澳租界条约,胶州湾海域以及沿岸陆地1000余平方公里的水陆区域划为德国之胶澳租借地,灵山岛遂为德国占据。1914年,灵山岛又沦入日本殖民地统治之下。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灵山岛隶属胶澳商埠海西区,其后改为青岛市海西区。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灵山岛被划入青岛市胶州行政办事处,称薛家岛区第十六保。日寇投降后,仍归属青岛市海西区。1946年,灵山岛划归胶县。1949年以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行政建制曾以乡、人民公社、乡命名。2001年,灵山岛乡被撤消,并入积米崖港区,

29、岛上设管理区。自明代以来,灵山岛即为海防要塞。近代以来,先后为德、日侵略军和国民党军队占据。解放后,灵山岛成为海防前哨和守备要地。灵山岛文化遗迹有望海楼遗址、沙嘴子鱼骨庙遗址、圣母庙(无存)、关帝庙等。另有多处军营、坑道等军事设施。(八)社会经济状况灵山岛现有居民3000余人,分属于12个自然村,主要从事海上捕捞、海珍品养殖和海产品加工等。近年来,旅游业也有一定发展。2001年,全岛人均收入4600元人民币。灵山岛行政建制撤消后,原有“七站八所”大部撤并,仅存灵山岛边防公安派出所、灵山岛卫生分站及中学、小学各一处;原来之邮电局、信用社、粮管所、供销社等部门各留一名职工留岛办理业务。岛上12个自

30、然村,分属3个行政村民委员会(城口子、毛家沟村、李家村),其中城口子村下辖城口子、陈家村、唐泉3个自然村;毛家沟村下辖毛家沟、上庵、沟南崖3个自然村;李家村下辖李家村、沙嘴子、金家口子、打鱼口子、东南沟、南辛庄6个自然村。灵山岛管区驻城口子村。2001年青岛市政府投资对原有码头进行了扩建,可停泊中型船舶。灵山岛对外交通主要靠积米崖至灵山岛的轮渡。岛上的环岛路为硬化路面,略狭窄,可连接码头、各自然村;有登山小路数条,可至主要山头和旅游景区。岛上通讯设施较为发达,电话普及率达到95%以上,并在码头、主要村庄设有IC卡电话;岛上用电靠陆地输电电缆供给;饮用水完全靠岛上水井和蓄水池供给,现有水井32眼

31、,中型蓄水池4处,1999年和2002年,青岛市政府投资修建了2处蓄水量5000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三、旅游资源与开发条件评价(一)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灵山岛山青水秀、海澄天蓝、鸟语花香,“灵岛浮翠”被列为古胶州八景之一,有“水灵山岛”、 “海中画屏”之美誉。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十分突出,不可替代性很强,主要有海(水)、岛、山、密林植被、鸟类、洞穴、象形山石、海蚀崖壁、地质剖面等自然景观和海岛渔家民俗、优良的气候环境、海洋生物资源和奇特的海上天象景观等。综合分析灵山岛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特征:1、孤悬海上,世外桃源,青岛海上第一岛灵山岛远离大陆,孤悬海上,海岛总面积7.223平方公里,包括灵山岛、牙

32、岛(20000平方米)和洋礁(500平方米)三部分构成,为青岛市面积最大的海岛,状若屏风,屹立于大海之上,古人称为“海上画屏”。由于交通、军事等原因,长期处于一种相对独立封闭的状态,给人以“神秘”之感。2、海上仙山、北方最高海岛灵山岛是中国北方最高的海岛,山海合一,浑然一体。海岛南端的老虎嘴是一处高121.7米的临海断崖,垂直于海面,颇为壮观,国内罕有。可成为灵山岛区别于其他海岛的形象特征之一。3、海岛生物资源优良,植被丰茂,鸟类数目繁多海岛植被覆盖度:岛上植被丰茂,覆盖度高达70%,是北方海岛难得的高森林覆盖率区域。植被种类:岛上乔木、灌木、中草药等植物种类较多,并有许多珍稀树种,是海岛生物

33、多样性的集中体现。鸟类: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常见鸟类53种;候鸟迁徙中转站:灵山岛被称为“候鸟驿站”,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和摄食地。4、“岛”“渔”“民”组合成为特有的民俗人文景观灵山岛具有传统淳朴的海岛渔俗和民风,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渔家民俗、渔俗的人文环境,适宜开展民俗旅游。 5、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与气候条件,封闭宁静的海上环境,适合发展休闲度假灵山岛大气质量、海水质量优良,水体为国家一级海水水质,水下能见度最大值8米(也为开展潜水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具有明显外海特征;岛内无污染项目,空气洁净,清新宜人,负氧离子年均含量1.2 * 104 n/m,此外噪声污染甚

34、微,非常安静。 岛上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1.7度,冬暖夏凉,适合开展避暑度假。6、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数量多,是开展生物、水产科普、教学、实习和开展垂钓活动的良好场所灵山岛为自然海珍品生长繁殖场,海岛周围水域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高,有浮游植物109种,浮游动物33种、动物85种,浅海岩礁栖息藻类植物43种,岩礁动物44种,游泳生物76种,有文昌鱼、皱纹盘鲍、刺参等名贵水产资源。灵山岛是青岛地区最著名的钓鱼场之一,当地有一天钓鱼500600斤的记录,对垂钓爱好者有强烈的吸引力。7、海岛最陡的山峰和百米海蚀绝壁构成了极具震撼力的地质地貌景观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得灵山岛地层结构较为复杂,砂

35、岩中小型褶曲发育,裂面倾斜转折强烈,形成了一系列雄奇险峻的地质景观,主要有剥蚀山地、丘陵、台地、洪积台地、冲积平原等地貌类型,东部及南部海岸为侵蚀性海岸,海蚀崖发育,尤以背来石、老虎嘴附近的百米绝壁,令人叹为观止,主峰歪头顶是北方海岛最陡的山峰,是灵山岛的一大奇观。另外,岛上还有火山遗迹、化石、球石、海蚀洞等景观,为开展地质、地理、科普教育、教学实习和探险活动提供了良好场所。8、餐饮以海产品为其主要特色。9、天象景观日出、落日、月光、星空、平流雾、海市蜃楼、海滋等均是良好的旅游吸引物。10、探险资源丰富 主要表现: 1)孤岛孤悬海上2)山崖、峭壁、峰岭、森林、洞穴 3)深海、急流、静湾资源综合

36、评价:灵山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独特,不可替代性很强,岛、山、海、林、民俗、餐饮、地质、气候、天象等组合优良,生态环境上乘,“水灵山岛”是其完整的写照;深海孤岛,海上仙境,具有一定的神秘特质,可组合多种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并适合开展多种旅游活动,对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完全符合目标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但景区生态系统孤立脆弱,环境容量有限,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必须强制性制订并执行游客容量和旅游项目(活动)类型警戒线。(二)SWOT分析1优势1)资源优势明显,区域内其他类似岛屿无法可替代(1)比较优势灵山岛与青岛其他海岛比较表景区开发基础知名度可进入性景观特征面积地景海景生景气景文脉灵山岛+田

37、横岛+竹岔岛+大管岛+小管岛+(2)单项亮点 北方最高岛,中国第三高岛,青岛最大的海岛 北方海岛最陡的山峰 火山岩叠加于沉积岩之上的地质奇观 绵长而陡峻的海蚀崖壁(复合褶曲、地层剖面) 奇特的造型山石景观2)市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客源区位条件较好,独占一个市场空间,青岛、潍坊市民及来青岛的外地游客规模非常庞大,周边居民经济收入高,是灵山岛的主要客源地。同田横岛、竹岔岛、小管岛、大管岛比较,灵山岛的市场区位、交通条件呈现明显比较优势,见下表。灵山岛与青岛其他海岛比较表景区陆地交通条件海上交通条件市场区位灵山岛+田横岛+竹岔岛+大管岛差差小管岛+差+3)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38、基础2002年6月,灵山岛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为岛屿及周边海域,主要保护海域及海洋生物资源、林木资源、鸟类资源和地质地貌景观等,为灵山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劣势1)空间容量小,山前平原和可开发用地少;2)独立的生态系统、环境自我调节能力差;3)淡水是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4)海上交通是近期开展旅游的限制因素;5)季节性强是北方海岛及海滨旅游开发共有的劣势;6)沙滩数量少,质量较差,均为石质沙滩7)旅游开发管理人才缺乏8)军事基地、边防问题将影响部分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3机遇1)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大环境十分优越2001年,全国

39、接待游客总人数8348万人次,比1999年增长20%,旅游总收入4519亿元,增长12.9%;山东省旅游发展形势十分看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培育,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省委七届五次会议确定旅游为主导产业,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硬件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利用、旅游商品市场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青岛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工作思路,近几年旅游业又有了很大的发展,2001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亿元。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一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均把旅游业纳入本地区

40、的长远规划,作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重点扶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确定产业地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本地经济能持续快速发展。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旅游国债资金启动并呈年度递增趋势。山东省旅游大项目资金资助项目启动,成为旅游财政投入全国第一的省份。2)2008年奥运水上项目在青岛举行将给灵山岛的旅游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3)灵山岛已被青岛市政府列入旅游开发重点区域在青岛市旅游201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一线、一区、三岛(灵山岛、竹岔岛、田横岛)”作为开发重点,对2008年青岛奥运旅游规划思路

41、中,又将灵山岛重点提出,使得该岛的旅游开发前途十分广阔。4)主体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产品开发趋势主要包括: 环城市游憩度假(近郊区旅游) 都市户外休闲 假日旅游 生态旅游 大众观光型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转换 文化旅游产品 参与性旅游产品4)周边度假产品开发还不成熟,度假产品的开发空间充足 在灵山岛周边30千米的范围内,有石老人、仰口、薛家岛等国家级、省级度假区,目前均处于始创阶段或具有一定城市化倾向的开发,完整意义上的优良度假区在青岛市周边范围内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为灵山岛的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而30千米半径之内一个国家级度假区、三个省级度假区的现实也将是对灵山岛度假旅游开发的强大挑

42、战。4挑战1)一般性的海岛、海滨、海上旅游活动、探险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渔村民俗产品在目标市场范围内重复较多,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为此必须在产品、活动设计中花大力气突出特色,使得规划、开发建设的难度和风险加大。2)海上交通受气候影响大,对旅游安全的要求高,使得交通设施设备投资巨大,经济效益评估困难,投资方要承担较大的风险。3)灵山岛容量小,环境自我调节能力差,使得灵山岛的旅游开发承担很大的生态环境风险,一旦开发失败,将对灵山岛带来新的破坏。4)旅游开发于旧村改造、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施互动双赢战略,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四、客源市场分析(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1、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1)发展概况自中国国内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兴起以来,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和“五一”、“十一”等集中公共长假的推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