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000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之思考和谐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摘要:长期以来,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下,城市社会基层管理体制是一种在城市街区范围内以单位制度为主体,以社会控制为目标,以管理的单一性、行政导向性为主要特征,以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能性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制,因此,社区的真正概念,是在这种单位制社区逐渐被打破后,才被我们熟知的。而城市社区的治理问题,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 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演进,分析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社区规划现状,并根据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我们对和谐社会下现代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构想和建议。现代城市社区

2、的规划建设,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关键字:和谐社会 城市社区 生态社区 绿色社区 开放社区 主题社区 和谐性社区一、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的概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根据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现阶段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

3、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基本表现为社会主义民主能得到充分发扬;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

4、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主要活动区域。它是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细胞”单元,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也和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城市社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是经济运营的主要平台,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城市社区的良好建设,城市社区的发展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进行。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树木砍伐、耕地占用、空气污染、垃圾成堆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致命伤。因此,消除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城市

5、社区就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样,在和谐的城市社区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才能得以和谐发展。因此,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的建设随之成为规划师关注的问题。因为从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社区建设从以社区服务为主发展到以文明小区建设为主的社区组织体制建设阶段。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推动下,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和谐社区建设活动。从我国社区建设实践出发,和谐社会下的城市社区可看作是使社区人、自然、社会三者得到均衡、永续发展的生活共同体。二、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特点和现状分析通过对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居民对城市社区建设的看法以及对社区建设的

6、满意度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现代城市社区的建设既要满足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要求,又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开放性需求。因此,中国 21世纪议程提出“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体民众参加,建成规划合理,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因此,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的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为原则进行建设的。城市社区建设,作为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应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目标管理体系,使社区建设的各项目标达到聚合、协调、有序,推动社区建设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短视行为和管理上的疏漏、脱节,人为加大了改革的成本,产生了

7、大量的“边缘地带”、“城中村”等现象及其问题。又由于社区建设尚处起始阶段,发展与规划建设不同步,社区建设的配套硬件匮乏等,客观上为社区建设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就以当前比较典型的生态社区来说,生态社区的建设不仅包括绿化、美化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内容,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社区的理论基础社区(community)最早于1871年由英国学者 HS梅因提出。1887 年德国社会学家 F滕尼斯在他的著作社会与社区中,第一次从社会学范畴阐述了社区的概念,认为社区是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共同体。20世纪 20 年代巴洛斯和波尔克等人提出“人类生态学”,把生态学思想运用于人类聚落研究,是生态社区思想的雏形

8、。1987 年出版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随后“可持续社区”(sustain able community)的概念逐步被学者接受。可持续社区强调现在和未来、生活和工作、安全性和包容性、生活品质和环境保护等统筹协调,规划合理,建设和运营良好,为社区居民提供平等的机遇和优质的服务。我国学者于1990 年代末提出并逐步认可了生态社区的概念,生态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生态关系的整合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强调城市社区中居民家庭、建筑、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社区社会服务等要素的有机融合,注重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设计者、房地产开发商、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物业管理部门和居委会等多主体

9、的参与和协调。 但是,很多人对于生态社区的认识是不足的,对和谐社会下生态社区的建设是片面的。刘彦声说“除城市层面外,社区也在比较简单化地进行着生态建设,基本体现在绿化环境上,被统称为生态住区,一般认为,有绿色就是生态了,所以大力推进绿化。应该说,这种看法过于肤浅片面,但这样的做法也是对推进生态化的一个积极响应,而且全面城市生态化的具体做法尚没有定论,在各有各的看法和做法的时期里,力所能及地做些工作,是很值得鼓励的。” 因此,我们在坚持做到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同时,也要找寻适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社区建设的方法和道路。三、关于现代中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构想根据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我们提出以下

10、关于现代中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构想。(一)绿色社区德国建筑师格鲁夫于1985 年最早提出了“绿色社区(green community)”,而我们现在所提出的绿色社区的建设,必须是规划+科技+政策+教育的结合体,这一结合体又体现出六个方面:绿化元素极大量和多元化;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协调性;道路格局的生态性;社区生态的环境平台的建设;善用生态能源与重视再生能源;环境管理。可谓缺一不可。江苏省无锡市的山水城(雪浪街道)大浮村社区是绿色社区建设的案例之一。大浮村社区位于太湖风景区内,中视三国水浒景区就坐落在该社区。全社区总面积8.5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3000亩,园地面积4000亩,绿地12万平

11、方米,绿化率达81%,人口2860人,社区注重生态保护、太湖治理、示范社区、绿色社区的建设。2010年1月启动“创建绿色社区,建设旅游家园”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努力打造太湖新城西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社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大浮村社区围绕政府提出的一流的旅游度假区、生态休闲区、富裕和谐宜居区的目标,以打造美丽大浮、优美人居环境为宗旨,以营造绿色文化为手段,在进一步加强大浮社区整洁的基础上,力争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例如开展资源再生工作。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噪声污染,让社区远离噪声。商业网点的噪声和社区车辆的噪声污染

12、已成为一种公害,为使广大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居住休息环境,噪声污染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着力做好大浮地区污水接管工作,同时大力开展山水西路环境整治一期工程。经过合理规划建设,该社区实现了持续发展、和谐幸福、生态文明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建设大浮一方山水营造了氛围。在合理规划的同时,健全环境管理体系。根据和谐社会的建设需求,创建绿色社区不单单是栽花种树,而最本质的工作是教育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因此社区大力宣传创建绿色社区的有关内容和环保生活常识,在社区教育和带动下,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得到了增强,从而使广大居民由被动的转到主动参与,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社区的良好氛围,绿

13、色社区、绿色消费的观念逐渐在该社区形成。这就是我们绿色社区“规划+科技+政策+教育”规划建设原则的具体体现。(二)开放社区 开放社区,是指社区的公共空间适度开放,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开放公共空间,引进城市交通、环境景观通透、居民出行自由,于城市、于自身都有利。开放不等于没有管理,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区安全防范问题。三十年前我们的国门都打开了,国家都改革开放了,城市住区的开放还能有什么疑虑和担心呢?从这些年我们建设的大量城市社区看,生态文明程序还是有待提高的。其一,集合住宅疏远了人与人的关系,邻里间的友情、关爱、帮助,不如老的四合院。当然,建集合住宅是迫于地少人

14、多的无奈,这有望通过细致的环境建设加以改善。其二,就是一些单一居住对象的住区。比如专为有钱人建的大片的别墅区,为困难群体建的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小区,专为老年人建的老年公寓等。这种单一人群独居的城市住区实际是有不少问题的。 例如,20世纪70年代,在社区周边建立线性绿带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导致一些街道景观变得乏味,并且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给临近的居住区带来安全。而今天,街道应该是作为社区交流的充满趣味的地方,在开放的公共空间内,朋友和家庭可以尽情享受而超脱于过路人的目光之外。过去和现在的社区规划,依靠的是再分区和土地使用功能上的变化,在各种景观规划中用遮盖和缓冲的方法去分割和区别社区。

15、和它不同,新的开放社区的规划允许在连续的街道网格脉络中,有多种住宅形式和商业结构存在。在逐步向某一种越来越纯粹的土地使用功能过渡的理性的、有组织的过程中,另一种土地使用功能可以和它合而为一。这就是开放社区在功能布局开放性的体现。(三)主题社区主题社区,是对于社区内城市建筑、商业结构、居住住宅文脉的新的尊重。作为社区规划者,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的话,就必须更加遵守规则,这个规则就是:社区包含了所有出现在它的边界之内的结构,如果它们都拥有某种主题或者是某种建筑形式占据主导地位的话,这个社区将是生动而多样的。无法抵抗的、放在不合适位置的怪异建筑只会撕裂社区而不是加强它。例如,主题社区可以以一个大型文化

16、生态主题公园为核心,辅以主题房地产开发、主题商业开发、主题文化产业开发,形成一个极具特色的都市文化旅游主题社区。北京世纪华侨城旅游主题社区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主题社区,它有83 万建筑面积的主题居住区,结合深圳华侨城现代大型居住示范城区的成功开发经验,采用先进的系统开发模式,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崇尚绿色、环保与人文关怀,创造人居环境的理想国。 该主题社区的规划结合地形特点,充分利用绿化资源,总体走势东高西低,中部保持一个贯通的集中绿化带,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社区单体建筑富有特色,整体建筑和谐统一,南北通透小高层和多层板式公寓为主,形成半围合式小组团,与大社区共享相融,又控制组团住户数量,尊

17、重私密独立,户型以三居舒适型为主,宽阔楼间距,疏松通透,异域情怀与品质生活体验。 社区一条百米宽、长一公里绿色轴线,和意大利风情商业街主题商业街步行相连,再进入大型旅游主题公园欢乐谷,串联形成完整的参与性步行系统,主题公园与主题居住区互为依托,景观上互为借用,在绿化隔离带的都市森林中,形成一个最适宜的人居生态系统。“居民社区就是主题公园,社区公园就是旅游产品”,一种新型的旅游主题社区在北京出现。四、结语要建设和谐社会下的现代城市社区,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解决大自然被“人工化”的问题。一定要从规划设计入手,力求城市社区人工设施的“自然化”。包括社区内高楼大厦的合理造型和布局,室内通风采光的改善,渗水

18、路面、硬草坪等的采用,用增加树木和水面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态等,使人工设施最大限度地“自然化”,保证生态城市的顺利实现。一个健康的、成熟的和谐社会下的城市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生态、社区与群众处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区。本文中提出的三种现代新型社区的构想,是以和谐社会的发展特色为基础的,因此带有和谐的特性。和谐性的社区是指社区各要素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社区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人与环境、人与人乃至人的自我达到协调统一、互动良好的现代新型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下,城市和谐的社区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创造优美、舒适的生

19、活环境,使社区成为一个“生活共同体”;二是形成祥和、团结、合作的社会环境,使社区成为一个“社会共同体”;三是强化公民道德意识,提倡诚信友爱和奉献精神,使社区成为一个“精神共同体”;四是强化社区团结意识和法律意识,构建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使社区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参考文献:【1】李京文.城市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发展研究,2006,(2):4-5.【2】郑时龄.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上、下).上海城市规划,2006,(5、6):1-7【3】顾文选,孙玉文.构建和谐城市是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城市发展研究,2005(3):19-21【4】吴铎.城市社区工作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5】黄卫湘.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考.传承,2008,(10).【6】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杰拉尔德A波特菲尔德 肯尼斯B霍尔Jr. 社区规划简明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赵民 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