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背景下的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评价.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020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背景下的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和谐背景下的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谐背景下的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背景下的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评价.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和谐背景下的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评价 摘要传统风水理论是朦知状态下产生的一套学术理论,是对世界主动探知的经验积累集合,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以城市规划学科基础知识为基线,审视风水理论中的意境表达,是对现代与传统共荣共生的尊重,是和谐规划的一种内在体现。 关键词规划设计 风水理论 和谐 关系评价 一、风水的渊源及其主要流派 1.风水的定义 风水学渊源于占卜,以推测事物前途的凶吉为主要内容。商周的帝王和上层社会中广为认可的典籍周易,即是一部卜笙辞书。至西晋,郭璞在葬经中将土、水与风联系在一起,阐述了风水学的基本要点,即“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2.风

2、水的派别类型 应该承认,经过几千年的渐进演化,风水学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角度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各个层面,用以量化表达的指标各类丰富多样。但从宏观角度来看,风水研究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形势派、理气派、命理派。 形势派,就是指山川、树木、建筑等具体的地理地貌,也就是外在的环境或者人文环境,其注重峦头方位组合上的信息。表达方式上直观明确、根据居者的实际经验感受隐晦、引申的表达出其思想理念。 理气派,坚持时运生克基本原理,关注“气”、“场”等抽象的研究对象对居第及人员的影响。 命理派,更多的是基于周易“人天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八卦阴阳五行体系相克相生的理念对人生、事业等做出预测和

3、指教。此派强调以个人命理为准,推出命主喜忌神。 二、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的和谐统一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包括社会学、规划学、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环境学、美学等多种学科。在追求多元文化共生的今天,城市规划学科也要与时具进,不断发展、更新、充实和完善,其中也包括对风水理论的分析包容。 1.规划建设史上,风水理论的实践应用 第一,商代风水学处在朦胧状态,假以占卜作为为城池选址明确理论依据。 第二,周代原始风水学开始运用在规划学科之中。 第三,秦汉风水学大量吸收天文观测和天体探索成果,同时,受天人感应哲理影响,迷信成分大大增加。 第四,汉代,各种文艺作品和史籍,对天体日月星座皆表现出浓厚的

4、兴趣,特别是大里的墓葬出土的画象石,都有描述天体与动物的图案。 第五,三国、晋、南北朝风水学渗进环境形胜观念,宗教意识进一步强化。 第六,隋唐宋元风水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广泛发展。这时期风水学主要用于住宅的相地,庙宇宗祠规划时的风水规念的塑造。主要是发展了一种环境风水观念。特别是南宋都城临安,讲究湖光山色,使风水理念中的环境协调观念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完善,加之文学渲染,对明清时代的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第七,明清风水学的规划实践不断完善、深化、成熟,迷信成分大增。明清两代是风水理论在规划建设中实践化的又一个发展高潮。例如,南京城开始的规划建设,气势宏大,山、水、城相连,蜿蜒曲折,与历史上中原地区的传统都城大相径庭。是朱元璋听取朱升、徐达等人的建筑主张,追求对天地的敬仰与折服。清代君主,原本对中原文化组成部分的风水理论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不相信风水。但是,从御民和管理的角度,清廷皇室又设立专门勘舆官员,专门从事帝后陵墓的选址和规划。特别是在民间,清代是风水勘舆学说最盛行的时代,“风水先生游走民间乡村宅户”,将风水学普及到最广泛的民居规划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