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031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纲要.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技术报告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交通运输协会二一二年十月目录一、近几年来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3(一)取得的成绩41.城市公交运输能力增强,方便了市民出行42.城市公共交通形式多样化,满足了市民不同的出行需求53.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公交前景光明54.各种公交惠民措施不断推行,公交服务更显人性化6(二)存在的问题61.城市公交服务能力薄弱,公交出行分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62.公交服务质量与不断增长的出行多样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公交出行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73.公交基础设施薄弱,公交枢纽建设不发达,公交车辆进场率有待进一步提高74.公交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补贴机制

2、不完善8二、近期河南省城市公交发展面临的形势8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切实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时代要求92.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要求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93.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决定了城市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104.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成为政府执政的核心目标,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11三、近期河南省城市公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2四、近期河南省城市公交发展的目标13(一)发展目标131.总体目标132.具体目标14(二)主要任务151强化规划调控15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63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164加大

3、政府投入165拓宽投资渠道176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187鼓励智能交通发展18五、保障措施191落实政策法规制度192完善价格补贴机制193健全技术标准体系204推行交通综合管理205健全安全管理制度216规范重大决策程序217建立绩效评价制度218加强职工队伍建设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提出将“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首次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0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第21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优

4、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五点指导性意见。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2012年10月29日在深圳市召开,明确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要进一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公交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和国家部委有关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健康、有序、科学发展,根据国家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框架和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要求,特制定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十二五”后三年)发展规划纲要。一、近几年来河南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近几年来,我省

5、地方财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充足,各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逐步理顺城市公交管理体制,不断加大对城市公交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改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各城市公交发展不平衡,一些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运力尚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的需求,在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缓解人民群众出行难和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一)取得的成绩1.城市公交运输能力增强,方便了市民出行近年来,我省城市公交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客运总量、车辆装备稳步增长,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客运总量平稳增长。2005年我省城市公交客运总量为153775

6、万人次,其中公共汽车完成客运总量为148701万人次,无轨电车完成5074万人次。2010年,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90178万人次,比2005年度有了明显的增长,增长率89%。车辆装备不断改善。到2010年底,全省城市公交运营车辆总量为18912辆(折合为18972标台),比2005年底的12514辆增加了6398辆,增长了51%。此外,城市公交车辆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新能源车(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新型高档车、空调车、软座车不断投入使用,市民乘坐公交出行的舒适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公交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到2010年底,全省38个城市建成区面积188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9413公里,比200

7、5年底城市道路长度5908公里增长了59%。年底道路面积21771万平方米,比2005年底城市道路面积13819万平方米增长了公里增长了58%。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含暂住人口)10.83平方米,比2010年的10.25平方米和2005年的9.72米均有增长。线路、站点布局更趋合理。根据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的标准,主城区内(即三环以内)站位与站位之间的距离为300米到500米,三环以外则为800米到1000米。 各地市不断新设和调整优化公交线网,开辟新的线路,设置新的站点,线网密度逐年提高,公交线路300米、500米半径的覆盖率逐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河南省地级城市公交线路300米半

8、径的覆盖率达49.8%,500米半径覆盖率达71.6%。2.城市公共交通形式多样化,满足了市民不同的出行需求在努力发展常规公交的前提下,部分城市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对公共交通进行梳理和整合,为市民提供速度快、运量大、舒适、运行准点可靠的快速公交系统(BRT),在投资较少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进而缓解市民出行难的困局。各城市按照各自的管理体制和融资渠道,“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客运综合枢纽、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综合城市公交体系,一批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相继开工建设,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系统(BRT)、地铁、轻轨

9、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公交的服务效率有望得到大幅度提升。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经济区内部各地之间的沟通联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城际公交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城市间沟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正能量,是促进人员沟通交流低成本高速运行的重要保障,河南省在这一“便民”措施上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2006年开通的郑开城际公交,是全国开通的首条城际公交,在全国范围内定义了“城际公交”的概念和标准。现在,河南省共有10条城际公交线路,覆盖了9个省辖市,线路里程达到1700公里。未来4年,全省18个市地都将开通城际公交。城际公交已成为交通服务社会、方便居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途径和趋势。3.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

10、用,城市公交前景光明各城市加强了城市公交信息化建设,部分城市逐步建成智能化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系统、GPS公交出行查询系统、智能公共交通调度与信号控制技术系统,推广了线路运营显示、公共交通IC卡应用、应急救援技术等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全方位服务市民出行。此外,新能源、新燃料、高标准的节能环保型车辆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各地纷纷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车辆装备升级换代,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有力提升。4.各种公交惠民措施不断推行,公交服务更显人性化各地政府把公交优先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出台财政贴补公交政策,降低公交票价,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得实惠。扩大老年公交乘车卡享受范围,增加每

11、年办理次数,让更多年满60岁的老年人更早享受免费乘车待遇。公交公司努力在服务上下功夫,创新运营机制,实现公交优先、公交优秀、公交优化,坚持“安全第一、乘客至上、服务为本”的服务宗旨,把“让乘客满意”作为核心服务内涵,不断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全力打造文明公交、安全公交、诚信公交,努力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快捷、经济、舒适”的运营服务。创新了许多新的措施和经营方式,如根据大型企业、大型工程、大学园区等特殊人群出行需求,实施“定制服务”,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为特殊需求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公交服务更显人性化。为了让更多人出门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些城市还采取了更积极的举措。实行常规公交线路与微型

12、公交线路相结合,常规公交线路实行逢站必停,微型公交线路以招手停站为主,努力缩短上车距离,减小换乘时间。(二)存在的问题1.城市公交服务能力薄弱,公交出行分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一些城市公交优先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交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主要表现在城市公交通体系结构单一,公交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偏低,路线不合理, 营运时间过短,公共交通线网覆盖不均衡,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拥堵、建设低碳交通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主渠道作用,公交服务能力不足、高峰期运力紧张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各城市公交发展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小城市,公交线路过少,发车频率过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

13、。中小城市一些城市公交客运总量虽处于上升趋势, 但是公交出行分担率仍然很低,有的还呈下降的趋势。截止2012年,省会郑州的公交出行分担率26%,高于我国内地大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20%的水平,但一些中小城市的分担率还不到3%。2.公交服务质量与不断增长的出行多样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公交出行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我省各城市公交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交通需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城市公交的优先程度、专用道设置、信号灯控制、路权等落实不够,多数城市公共交通运行速度低,候车时间长、准点率差、舒适性不足、换乘不方便,对市民选择出行方式的吸引力不高,直接影响了公交与其他交

14、通方式的竞争力,影响了公共交通服务的普遍性。部分城市公交企业存在重经济指标、轻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制约了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3.公交基础设施薄弱,公交枢纽建设不发达,公交车辆进场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长期以来,我省城市公交发展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枢纽建设不发达。一些城市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部分城市在市区原有的公交换乘站、停车场、保养场等公交设施用地,由于土地增值而被

15、政府收回用于其他开发项目,公交用地被蚕食、挤占的现象普遍。由于缺乏公交场站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城市公交车辆进场率普遍不足,许多公交车辆只能在路边、桥下停靠,在城市街道上掉头,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运营组织。慢行交通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在一些发达城市,行人及骑自行车者路权得不到保障,道路面积比例小,路面质量低,安全设计不足,缺乏完善的安全设施,通行困难。4.公交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补贴机制不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是人人均应享有的重大的民生工程,同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事业一样,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应当给予优先发展的财政扶持。目前我省对城市公交发展的长效机制不确立,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贴补

16、机制没有明确规定,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城市公共交通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车辆配置更新、信息化及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等缺少财政资金支持。二、近期河南省城市公交发展面临的形势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是联系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支撑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交通运输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乘坐更舒适、换乘更方便”,对于保证城市公共交

17、通平稳有序运行,促进城市文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环境、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出行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切实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时代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首次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公共交通稳定高效运转,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考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要求全面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切实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高基本公共

18、服务水平的时代要求,强调应从引领城市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公共交通,把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公交优先、政府主导、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倡导人本、集约、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切实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科学规划、完善政策,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建立安全便捷、经济高效、低碳绿色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2.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要求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新型城镇化将引领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

19、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历史过程。河南省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阶段,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40.6%,2012年城镇化率进一步加速提升,保持1.8%的年增长速度,即每年将增加180万城镇人口。大量的人员从农村转入城市,城市客运需求急剧增加,同时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带来居民出行范围的不断扩大、平均出行距离持续增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加快结构调整,加快提供高效率、多样化、高品质、公平普惠的公共交通服务,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乘坐更舒适、换乘更方便”。3.机动化

20、进程不断加快,决定了城市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2012年8月,我省各种民用车保有量17299583辆,位居全国第三,比2011年底全省各种民用车保有量15350008辆,增加了11.3%,比2010年底全省各种民用车保有量14108582辆,增加了18.5%。近几年,我省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机动车保有量发展迅猛。以郑州市为例,截至8月20日,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其中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郑州机动车保有量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四位,仅次于成都、广州和杭州。2007年年初,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从1949年到2007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到第一个100万辆用了

21、58年;从2007年年初到2012年8月,第二个100万辆的增长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近年来郑州市机动车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机动化程度提高在提升生活质量、增加方便程度的同时,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以及能源消耗等压力也日益严峻。小汽车交通模式一旦在大城市形成,短期内难以改变。城市公共交通具有运力大、节能、环保、经济、安全等优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方式,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加快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降低公众对小汽车的依赖,引导城市交通集约化发展,并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22、,不断优化交通结构,加快转变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资源占用,缓解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4.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成为政府执政的核心目标,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实行“公交优先”就是让“百姓优先”,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就是优先满足人民群众“行有所乘”的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随着对民生问题的普遍关注,以及广大群众“绿色出行”理念的不断提升,“公

23、交优先”战略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都为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城市要抓住机遇,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公共交通这项民生工程的科学化和优质化。三、近期河南省城市公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倡导人本、集约、绿色、高效的城市公交发展模式,遵循优先发展、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节能减排的原则,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

24、、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公交体系。(二)基本原则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城市公交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要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财税金融、土地开发、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在监督考核、质量安全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管理机制,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在投资安排、设施用地、路权分配、财税扶持、换乘衔接等方面实现优先发展,平稳较快地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公共交通保障能力,确立公共交

25、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覆盖面,增强吸引力,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要科学谋划城市公交发展与城市功能布局,推动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以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走廊引领城市的发展。要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确保规划落实到位,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发展公共交通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主导是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公交政策法规和城市公交补贴补偿机制,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和指导整合公共交通运营资源,

26、从设施建设、市场融资、税费扶持等方面加大对公交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市场格局,推进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建设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不断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加快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主导的公共交通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需求特征,建立城市综合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和交通枢纽,对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各交通方式的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差异化管理。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客运服务网络,促进城区、

27、城乡、城际客运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实现城乡客运顺畅衔接。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以建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公共交通系统为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重,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四、近期河南省城市公交发展的目标(一)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强力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

28、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2.具体目标各城市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具体发展目标,包括中心城区站点覆盖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科学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提高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300万人口以上城市。到“十二五”末,努力建设“公交都市”,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城市公共汽电车为

29、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到60%以上,万人公交车辆拥用量达到18标台。公共汽电车平均营运时速达到15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里程达200公里以上,城市建成区实现公共交通全覆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300米覆盖率达90%以上,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70%以上。100-300万人口城市。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适度发展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公交车辆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0公里以上,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城市建成区实现公共交通全覆盖,公交站点5

30、00米覆盖率达90%以上,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0%以上。100万人口以下城市。到“十二五”末,建立完善的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0%以上,公交车辆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5公里以上,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2标台以上。城市建成区实现公共交通全覆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70%以上,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90%以上。(二)主要任务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切实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部署要求,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公交优先、政府主导、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1强化规划调控各地交通运输

31、部门要强化规划编制实施,发挥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都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省、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直辖市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的原则,认真做好河南省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调控,统筹城市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配置和交通发展,倡导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科学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统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交通资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科学规划

32、线网布局,优化重要交通节点设置和方便衔接换乘,落实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加强与个体机动化交通以及步行、自行车出行的协调,促进城市内外交通便利衔接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市要提升公共交通设施和装备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提高公共汽(电)车的进场率;推进换乘枢纽及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公交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大城市要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智能低碳公交系统,引导绿色低碳出行,鼓励

33、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应用,加快老旧车辆更新淘汰,保障公共交通运营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整体运输能力。3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要充分发挥城市公交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引领作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相互衔接,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监管,改变土地用途的由政府收回后重新供应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对现有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支持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且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进行立体开发。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的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4加大政府投入要充分发挥城市人民政府在

34、公交优先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以各地市人民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支持引导的城市公共交通财政保障制度。城市人民政府要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河南省设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省级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对于城市综合换乘枢纽、场站、快速公交系统、智能公交系统、运营调度监控中心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符合节能环保标准公交车辆的购置等支出,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城市公共交通投入作为改善民生工程支出,争取从土地出让金、公用设施配套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建设维护税、车辆购置税以及车辆燃油税等收入中各提取适当比例,设立稳定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年度预算,并确保专

35、款专用,重点增加大容量公共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备购置和更新的投入。要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经济总量的协同机制,各地市人民政府要明确本级财政公共交通专项资金投入额度,确保公共交通资金投入的稳定,并保持稳步增长,并将此作为申请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补助资金的必要条件。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精神:“十二五”期间,免征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新购置的公共汽(电)车的车辆购置税;依法减征或者免征公共交通车船的车船税;落实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实施电价优惠。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公交都市”

36、创建城市,将从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并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补贴补偿机制,从设施建设、市场融资、税费扶持等方面加大对公交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5拓宽投资渠道积极拓展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资金来源,各城市要积极推进公共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公交企业在公交优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公共交通企业利用优质存量资产,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信托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在

37、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公共交通企业可以开展与运输服务主业相关的其他经营业务,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增强市场融资能力。要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质、低成本的融资服务。6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各城市要科学谋划,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逐步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改善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增加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扩大信号优先范围,逐步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集约利用城市道路资源,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增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管理设施投入,加强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的监控和管理,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

38、法力度。7鼓励智能交通发展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首先在各地级市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全省各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五、保障措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必

39、须坚持政府主导,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从政策上推动公交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完善价格补贴机制,落实财税扶持政策,从资金上改善公交发展的外部环境;健全技术标准,建设智能低碳公交系统,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加强交通综合管理,增强公交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安全应急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水平;规范重大决策程序,推进城市公交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加强绩效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发放政府补贴、配置线路资源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1落实政策法规制度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

40、略的指导意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交通运输部正在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台工作。地方人民政府推动配套制订和完善地方性法规,研究出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规规章,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土地开发、路权优先等扶持政策提供法律保障。各地市交通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围绕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交都市创建活动、完善公交扶持政策、发展智能绿色公交、加强安全和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公交吸引力等内容完善本地区法规政策体系,从政策上推动公交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完善价格补贴机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和交通供求状况,完善

41、价格形成机制,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各种公共交通换乘方式等因素,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满足市民出行的不同要求,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合理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对实行低票价、减免票、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经营冷僻线路等方面的投入,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补偿。3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公共交通技术政策,明确技术发展方向。交通部已着手制定城市公共汽电车管理规定、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规定等配套规章,研究修订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还要修订和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建立新能源车辆性能检验等技术标准;制定公共交通运营的服务标准,构建服务质

42、量评价指标体系。4推行交通综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有效调控、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交通需求。在特大城市尝试实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停车场差异化收费和建设驻车换乘系统等需求管理措施,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推广公交“无缝接驳”及智能售票系统、综合交通智能指挥系统等。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加强资质管理,制定安全和服务标准。“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出租汽车电话约车服务,方便群众乘车,减少空驶。大力发展汽车租赁、包车客运等交通服务方式,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满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商务、旅游等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落实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

43、评价制度,并作为项目实施的前置性条件,严格落实公共交通配建标准,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的宣传和引导。5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促进安全发展。要建立城市人民政府负总责,公安、交通、安全监管、建设、质检等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配合主动、齐抓共管的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公共交通的安全监管,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制定应急预案。重大公共交通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和工程标准,保证合理工期,加强验收管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作为安全责任主体,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规范,健全安全

44、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严格实施车辆维修和报废制度,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能力。规范技术和产品标准,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安全,强化风险评估与防控,完善轨道交通工程验收和试运营审核及第三方安全评估制度。6规范重大决策程序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重大决策法制化、民主化、公开化。规范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重大决策程序,实行线网规划编制公示制度和运营价格听证制度。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乘客投诉受理制度,形成公众参与、企业自律、政府考评三位一体的行业综合监管体系。7建立绩

45、效评价制度加强绩效考评,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制度,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定期对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绩效评价。各城市要通过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公共交通企业服务质量和运营安全进行定期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公交企业运营绩效、发放政府补贴、配置线路资源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8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完善体制机制,按照大部制改革要求理顺管理体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公共交通企业职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制定公共交通职工收入管理规定,建立公共交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规范驾驶员、乘务员作息时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让公交职工体面工作、愉快工作,确保行业队伍稳定。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树立行业形象。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监督、指导。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