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图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2617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图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图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图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图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图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图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图文.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前 言1上篇 战略纲要1.回顾与展望31.1成就与问题31.2机遇与挑战52.目标与战略82.1总体目标(2030年)82.2近期目标(2020年)152.3战略任务163.交通政策183.1坚持公交优先发展183.2坚持交通需求管理193.3坚持绿色交通发展213.4坚持交通市场化导向22下篇 近期行动纲领(2020年)4.加快建设枢纽都市224.1构建广域辐射、高度发达的对外交通体系224.2构建快速便捷、高度综合的货运物流体系245.示范创建公交都市255.1加强公交导向城市形态和土地开发255.2构建公交体系多元模式和综合换乘255.3提升公交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275.4促进出

2、租车辆规范运营和健康发展286.完善巩固畅达都市296.1强化长效管理机制296.2强化道路网络建设296.3强化交通设施标准306.4强化交通需求管理316.5强化停车综合改善316.6强化交通安全措施337.积极推动绿色交通357.1构建绿色交通模式357.2提升慢行交通品质357.3强化交通节能减排368.大力发展智慧交通388.1加强智能交通整体规划388.2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388.3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388.4规范“互联网+”交通模式399.强化建设法治交通419.1改进交通决策协调机制419.2加强交通法制体系建设4210.宣传推广文明交通4310.1加强交通文明管理体系建设

3、4310.2加强交通文明宣传普及教育43前 言2004年,我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启动编制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交通白皮书)。2007年,交通白皮书经市委和市人大审议通过,由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它是一部对南京交通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综合性、纲领性政策文件。在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交通白皮书以构筑“畅达、绿色、和谐”交通为愿景,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主线,通过实施四大战略任务、五项重大政策和十二大建设工程,有效指导了南京近十年的交通建设发展,保证了十运会、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的成功举办,为支撑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南京城市与交通建设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突

4、破。对外交通方面,五条高铁和城际铁路开通,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南京南站高铁枢纽、南京火车站北广场枢纽、龙潭港四期工程等客货运综合枢纽竣工。城市交通方面,轨道交通6条线开通运营,线路长度居全国第四;6条道路过江、1条铁路过江、2条地铁过江通道全面建成,跨江交通瓶颈基本消除;公交都市、路网体系、交通综合整治均取得重大进展。在“十三五”到来之际,南京交通发展需要在新时期、新台阶上谋划新战略、新发展。面对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等重大国家、区域战略,南京交通发展既迎来新的重大机遇,又肩负新的重大使命;南京“四个城市”、“五型经济”新战略实施,自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常住人口突破800万大关

5、,江北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00万大关,交通拥堵、空气质量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南京交通发展既面临新的发展需求,又面临重大挑战。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将是南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塑造公交主导、步行、自行车友好的绿色交通模式,引导城市与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上一轮交通白皮书已难以适应南京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为统筹新阶段南京综合交通运输发展,2015年,南京市正式启动新一轮交通白皮书的修编工作,组建了由市长挂帅、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加的修编委员会。按照法定招投标程序,择优选取了国际、国内和本地多家综合交通专业研究机

6、构承担白皮书总编咨询、国际、国内咨询、综合交通大调查和9个专题研究的编制工作。新一轮交通白皮书修编着眼于南京市面对的新问题、发展的新阶段,旨在进一步明确南京市交通发展目标、优化交通发展战略、深化交通政策、落实近期行动,努力成为加快构建与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相匹配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行动纲领。作为统领和指导南京未来5-15年综合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次交通白皮书经批准后全市上下需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变更,相关各部门需以交通白皮书为总纲,开展后续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保证交通白皮书确定的发展目标、战略任务、重大政策和行动纲领得到有效贯彻与充分落实。上篇 战略纲要1. 回顾

7、与展望1.1 成就与问题1. 交通出行总量大幅增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南京内外交通需求增长迅速,对外年旅客运输总量超过1.5亿人次,主城区常住人口日出行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城市活力的提升,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2015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9720.8亿元,达2007年的近3倍。2. 对外交通取得重大进展,枢纽地位显著提升。目前,南京5条高铁和城际铁路建成,公路网络完全覆盖,已实现区区通高速,所有乡镇通干线公路;南京站、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等综合枢纽全面运营;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辐射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15年,南京被评为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3

8、. 公交都市建设快速推进,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以轨道交通为骨架、路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元公交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轨道交通6条线开通运营,线路长度达225公里,居全国第四,公交专用道加快成网,公交车辆有序扩容和更新,新能源车辆比例不断提高;2012年,南京获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创建城市,2015年荣获全球城市交通领袖奖。4. 城市干路系统基本成网,引领城市空间拓展。“井字三环”快速路网、“经六纬十”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六条道路跨江通道建成通车。交通设施的完善推动了“一城三区”(河西新城、东山、江北、仙林)城市框架拉开,支撑了大江南北的一体化发展。5. 交通需求调控初见成效,管理水平国内领先。南京通

9、过实施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新政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措施,缓解了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采用全覆盖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和出行者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交通设施运行效率。6. 在看到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南京交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综合运输系统尚不完善,主城交通拥堵日益凸显,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公共交通换乘无缝对接凸显不足,多样化高品质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城市紧凑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引导尚需强化,交通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有待加强,交通文明意识有待提高和普及,智慧交通投入不足,路网设施仍需完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亟需改善等。上述交通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

10、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观念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与协作、协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综合运输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的人性化道路交通设计制度、政策、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依法治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交通环境尚未完全建立等。专栏一:现状(2015年)与2007年主要交通数据对比情况2007年2015年南京市常住人口741.3万人823.5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83.7亿元9720.77亿元主城区居民出行次数660万人次1022万人次(2014年)道路里程4522.8公里7424.2公里(2014年)轨道线网长度22公里225公里公交专用道长度51.

11、1公里229公里(2014年)公交运营车辆5312辆9613辆主城区公交占机动化分担率21.5%27.1%(2014年)数据来源:南京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1.2 机遇与挑战7. 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国际航线直联欧、美、澳等洲,高铁时代到来,铁路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开通;12.5m深水航道即将通达南京,加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南京开放合作的发展机遇凸显;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加之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南京都市圈一体化步伐加快,将为南京带来足够的发展动力与腹地支持;红花机场搬迁,过江通道建成,加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五个统筹*

12、“五个统筹”指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工作要求,南京城市与交通协调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要求南京发挥综合运输枢纽作用,全面增强涵盖水路、铁路、航空、公路、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的国际化、现代化综合运输能力;要求南京充分利用江北新区新发展支点,构建沿江通道与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一体化南京都市圈交通;要求南京抓住城市更新、江南江北协同的发展条件,针对“城市病”,进一

13、步完善城市交通系统。8. 南京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个城市、五型经济* “四个城市”指“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五型经济”指: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战略全面实施,城市产业、空间形态进一步优化,要求南京交通政策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精准化方向转变;由交通、产业、空间相互独立向协同发展转变;由主要关注交通设施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由解决中心城问题向区域一体与城乡统筹转变;由重建设速度向适时、适度、重效率、重品质转变。9. 小汽车快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路网扩容可能逐步缩小,道路交通供求结构性矛盾必将更加突出,土地、能源、环

14、境矛盾日益凸显。这要求南京以公交引领土地高效、集约利用;以公交、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为主体,优化出行结构,提升出行服务;不断强化科学化、常态化的交通需求管理保证小汽车有序增长与合理使用。10.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要求南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 (ICT)技术提升交通决策管理与服务水平;运用“互联网+”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运输效率;对“互联网+”下的新交通模式进行规范,引导交通运输服务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借物联网、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面提升智慧交通水平,推进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11. 市场化、法治化导向日益明确。交通融资

15、压力不断增加,市场在交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交通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决策与管理更为科学、民主和规范。要求南京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法治化手段改善城市交通。2. 目标与战略2.1 总体目标(2030年)12. 按照总书记对江苏和南京发展提出的“强、富、美、高” * 强、富、美、高: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发展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四个城市、五型经济”战略思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南京市交通发展总体目标为:构筑多元、开放的枢纽都市,方便、绿色的公交都市,安全、文明的畅达都市;形成与现代化、国际

16、性人文绿都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3. 多元、开放的枢纽都市。形成方式多元、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协同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合一”的综合枢纽体系,以交通与产业、空间的协同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力。14. 方便、绿色的公交都市。构建多层次、多模式、一体化,高效率、高品质、高智能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公共交通支撑“一带五轴* 一带五轴:“一带”指江北沿江城镇发展带;“五轴”是指江南以主城为核心形成的五个放射性的城镇发展轴,即由仙林副城和龙潭新城形成的沿江东部发展轴;仙林副城和汤山新城形成的沪宁城镇发展轴;东山副城、淳化、湖熟新市镇形成的宁杭城镇发展轴;东山副城

17、、禄口新城形成的宁高城镇发展轴;板桥新城和滨江新城形成的沿江南部发展轴。”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引导空间紧凑开敞、土地集聚节约、出行绿色低碳,保护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15. 安全、文明的畅达都市。打造沟通内外、连接城乡的便捷交通网络,构建路径连续、路权充分、舒适宜人的步行、自行车系统,提供布局合理、科学规范的停车设施,营造智慧高效、安全安心、高度文明的出行环境。专栏二:国内外城市交通白皮书交通发展目标经验l 新加坡经验新加坡交通发展历程包括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前,新加坡交通发展重点关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建设空间的利用率;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新加坡

18、交通发展目标转为重点提高综合交通系统效率;第三阶段:21世纪后,新加坡交通发展转为让公共交通成为出行选择,管理道路使用,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从而打造出一个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体系。新时期,新加坡为适应新的挑战,其陆路交通管理局在2013年发布陆路交通总体规划2013,规划总目标为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系统,这个系统将更通达,服务质量更高。具体的规划目标为:更多的联系:市民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工作、生活和娱乐;更好的服务:提高交通的可靠性、舒适性和方便性;宜居及包容性的社区:建设与良好社区匹配的交通系统,更加重视通过交通来提升生活环境质量。l 香港经验香港交通发展历程同样包括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交通发展重点目标是缓解中心地区交通拥堵,解决城市间服务欠缺及部分地区不方便的问题;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交通发展目标转为保证客流和物流的合理机动性,以支撑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香港交通发展目标进一步调整,要求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满足市民在经济、社会和康乐活动方面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的挑战,贯彻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2007年,香港政府发布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提出香港未来的愿景是“香港不仅是中国主要城市之一,更要成为亚州国际都会,享有类似北美洲的纽约和欧洲的伦敦那样重要的地位”。与交通

20、相关的规划方面的具体目标为:加强香港作为国际及区内贸易、运输及物流中心的地位;发展一个安全、高效率、合乎经济效益及符合环境原则的运输系统。l 上海经验上海已编制了两轮交通发展白皮书,第一轮发布于2002年,明确提出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以优质、高效、整合的巨型交通体系,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2013年10月第二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相比2002版白皮书,新版白皮书研究范围由以中心城为主扩展至全市域并着眼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研究对象由以城市客运交通为主拓展至对外交通、货运交通等综合交通,研究重心由关注设施规划建设转向更加强

21、调政策导向和管理导向,更加突出了交通与城市、交通与环境、交通安全与文明、交通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白皮书明确提出,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加快建成国际海空枢纽城市,着力打造绿色交通都市。具体包括安全、畅达、高效、绿色、文明五大指标。16. 按照交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南京到2030年交通发展具体指标为:(1)多元、开放的枢纽都市:机场国际航线逐步增加,通达欧美、澳地区和东南亚等主要城市,铁路国际货运初步实现班列化,已开行的中亚班列(宁新亚)通达中亚地区五国;通过航空、高铁实现与国内省会城市半日通达;通过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构筑泛长三角两小时城市群和南京一小时都

22、市圈;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各领域、各环节充分融合,交通运行实时信息可查率超过95%。(2)方便、绿色的公交都市:早晚高峰时段中心城区道路公交* 此处的中心城区公交不包括支线公交。平均运行速度20km/h,轨道站点600米半径覆盖65%以上人口与岗位,居民步行5分钟可达轨道或公交车站点,5分钟实现换乘,公共交通准点率大于95%,中心城区公交占机动化分担率大于6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大于90%,单位客货运输量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30%。(3)安全、文明的畅达都市:万车交通事故率低于10起/年,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2人/年;交通执法更加严格规范,居民交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实现市域

23、90%以上的通勤出行时耗不超过1小时,中心城区90%以上的通勤出行时耗不超过45分钟,中心城区两点间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机动车出行时间的1.5倍。专栏三:主要区域范围说明l 南京市域(全市)即南京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公里。l 都市区包括玄武、秦淮、建邺、鼓楼、浦口、栖霞、雨花台、江宁区全部和六合区大部,以及溧水区柘塘地区,总面积约4388平方公里。l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组成,总面积约846平方公里。l 主城区以长江、秦淮河及绕城公路围绕的区域,总面积约281平方公里。南京主要区域范围源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专栏四 主要指标公交占机动化分担率公

24、交占机动化分担率=公交方式日出行量/城市每日机动化出行总量l 现状与目标值2014年,南京主城公交占机动化分担率67.6%,中心城区范围这一比例更低。为了应对机动车拥有量继续快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挑战,南京交通发展的目标导向是通过公交都市的构建,尽可能吸引小汽车出行向公交出行转移。借鉴国际公交都市发展经验,综合分析提出提升南京市整体公交水平,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公交占机动化分担率超过68%的目标。公交平均运行速度公交平均运行速度=线路总长度/公交车总行程时间l 现状与目标值受整体道路运行环境的影响,公交高峰小时车辆运行速度慢、准点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公交路权优先缺乏保障,即使在设置了公交专用道的龙蟠路

25、等道路,受交叉口的影响,公交车运行速度也仅为19.6km/h。为了应对机动车拥有量继续快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挑战,加速构建公交都市,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公交都市发展经验,综合分析提出南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公交(不包括支线公交)平均运行速度20km/h的目标。2.2 近期目标(2020年)17. 与枢纽都市、公交都市、畅达都市发展进程要求相适应,持续发展空港、海港、高铁港及其经济区,持续完善多层级、高效率、高品质的一体化公交系统,持续提高交通畅达性。力争到2020年,南京区域交通地位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出行更为便捷、舒适、安全;交通拥堵与污染问题进一步缓解。枢纽都市 提升铁

26、路运输占旅客运输量比例至30%左右,提升航空运输占旅客运输量比例至10%左右* 铁路运输占旅客运输量比例:年铁路旅客运输量/年旅客运输总量,2015年现状值为25.96%;航空运输占旅客运输量比例:年航空旅客运输量/年旅客运输总量,2015年现状值为5.53%。;铁水联运占港口总货运量比例提升至5%* 铁水联运占港口总货运量比例:年铁水联运货运量/港口年货运总量,2015年上半年现状值约为3.6%。; 对外客运枢纽内最长换乘时间不大于10分钟; 交通运行实时信息可查率超过90%* 交通运行实时信息可查率:交通运行实时信息通过情报板、网络等各种方式可查询的比例。; 南京都市圈内主要城市1小时可达

27、禄口国际机场、铁路南京南站等区域性交通设施。公交都市 早晚高峰时段中心城区道路公交平均运行速度不低于18km/h; 居民步行8分钟可达轨道或公交车站点,5分钟实现换乘; 高峰期间城市轨道与路面公交发车频率不大于5分钟; 公共交通准点率超过92%; 中心城区公交占机动化分担率不低于63%; 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使用比例超过80%; 重点营运车船单位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0%。畅达都市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2.2人/年; 中心城区85%通勤出行时耗不超过45分钟; 新建人行道、自行车道、行人过街安全岛、无障碍设施达标率* 达标率:指满足国家及地方对人行道、自行车道、行人安全岛

28、、无障碍设施等建设相关标准的设施比例。100%; 轨道交通和公交枢纽站点的自备自行车停车设施配置达100%,公共自行车配置达80%。2.3 战略任务18. 推进枢纽都市建设,促进交通与产业、空间协同发展。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北国家级新区”等战略机遇,巩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综合运输协同效能,提供综合协调、吸引力强、衔接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方式。打造江海联运大型海港枢纽群,建设长江流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打造中国大型国际门户机场与航空枢纽,建设中国航空货物与快件集散中心;打造国家级大型高铁铁路枢纽和公路主枢纽,建设高度发达、国内领先、广域辐射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打造

29、空港、海港以及高铁港三大枢纽经济区,建立交通、产业、空间三位一体的枢纽经济发展新格局。 19. 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提高公交服务品质。建立公交与城市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发展模式;提供居民有尊严、高品质、多元化,相比小汽车更有竞争力的公交出行服务。强化公交对城市空间形态、产业形态的支撑与引导,结合公交系统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引领城市发展;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公交体系构建,继续完善轨道交通系统建设,通过打造路权优先更有保障、线网层次更为丰富、设施规模更为充足、运营服务更加可靠、行业管理更为先进的公交系统,全面提升公交出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确立公共交通在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20. 推进畅达都市建设,

30、优化交通出行环境。建立以人为本、绿色和谐的道路时空资源分配理念和原则,合理分配公交、步行、自行车、小汽车等路权。进一步完善既有道路网络,强化步行、自行车和公交路权分配与保障,以“完整街道”* 完整街道:美国“全国完整道路联盟”给出的定义是:“完整道路的设计和运行应为全部使用者提供安全的通道。各个年龄段的行人、骑车人、机动车驾驶员和公交乘客,以及所有残疾人都能够安全出行和安全过街。建设完整道路意味着交通部门必须改变过去优先考虑小汽车的做法,确保所有人出行的安全”。理念建立人性化的道路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体系,提供可步行、可骑行、以人为本、安全舒适的道路出行服务;建立长效化的交通决策协调委员会制

31、度,加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推进智慧交通进程,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3. 交通政策3.1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21. 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通过机构、政策、资金、用地、监管等环节的系统化升级改善,构建多元、一体、畅达、品质、智慧和绿色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22. 政策要点:(1)规划引领。结合城市空间形态、产业形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指引城市总规、控规、修规以及城市设计工作;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走廊、线路、场站、衔接设施等用地空间的规划预留预控;形成完整的公共交通规划体系,确保规划成果落地。(2)设施优化。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

32、、其他多种公交服务方式(含“定制公交”等)为补充的多元一体公交体系;继续优化公交车型结构,提高公交车辆档次,加大新能源公交汽车的投放;完善车站设置,提升智能公交系统,进一步推广公交信号优先系统。(3)路权优先。以保证路面公交车辆目标运行速度和到站准点率为约束,在城市道路资源分配和路口通行权分配上给予公共交通充分优先,完善路权优先的保障设施建设,优化线路设置与发车间隔。(4)用地保障。建立和健全公交用地储备和控制政策,不得随意挤占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或变更用地性质;开展公交首末站配建制度研究,保障公交首末站用地;建立轨道公交用地资源市场化开发机制,公交与沿线土地利用紧密结合。(5)财务支持。保持公共

33、交通投入的合理需求,增加对公交优先、智能化的资金投入,完善公共交通财政支持和运营补贴政策,研究轨道交通、路面公交、出租车等票价的合理比价关系;发挥市场在公交资金保障中的作用,提供多渠道、多样化的公交财税政策支持。3.2 坚持交通需求管理23. 按照平衡交通需求和供给的原则,贯彻“职居平衡”、“供需统筹”、“区域差别”和“以静制动”等理念,建立常态化的科学需求管理体系。按照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的优先次序,审时度势采用多种调控手段引导和调节机动车合理拥有和使用,保障城市居民安全、可靠、公平、有序的交通出行。24. 政策要点:(1)通过功能疏解和布局优化实现交通需求减量和时空分布均衡。坚

34、持老城区城市交通有机疏解,加强外围新区待建地区交通设施与土地功能的合理配置,减少跨区交通出行;大型会议、活动避免在老城区召开、举办;利用轨道交通建设机遇,推动轨道站点及周边区域土地混合集约利用和一体化交通衔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小汽车出行。(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交无缝换乘,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根据地区特征,合理优化公交网络,提升公交覆盖;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换乘服务体系,加强公交系统自身无缝换乘,改善步行、自行车与公交衔接条件,建设“P+R”停车场,提高机动车与公交的换乘便利性,发挥协同作用,实现以公交为主体的全出行链出行品质提升。 (3)推进步行、自行车交通发展。不断优化步行、自行

35、车交通网络,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设施与路权,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加强步行、自行车与公交的一体化,促使小汽车交通向绿色交通转移。(4)以静制动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坚持并强化实施分区、分时的差别化供应与停车收费政策,优化停车收费核心与一级区范围;以公交优先和差别化停车调控为导向,按照先技术、市场、后行政的优先顺序控制老城和中心区停车供给;以优先保障公交路权为前提,制定并执行路内停车设置标准与设计导则;对次支路路内停车开展后评估和设置优化工作。(5)研究推广绿色出行积分制等奖惩机制,引导居民改变出行习惯。推广绿色出行积分活动,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绿色出行记录与个人信息充分关联,通过建立奖惩机制

36、,引导居民更多利用公交、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鼓励企事业单位采用交通补贴等各种形式对员工绿色出行和拼车出行实行激励。(6)采取必要和合适的居民出行、车辆拥有与使用调控政策。进一步扩大货车、黄标车等限行范围;做好拥堵收费、限牌、限号、尾号限行等调控政策的可行性与预案研究。3.3 坚持绿色交通发展25. 坚持绿色交通发展政策,打造绿色交通系统,鼓励低碳出行,推广新能源和新技术,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改善交通环境质量。26. 政策要点:(1)营造绿色交通出行模式与使用习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绿色出行,改善交通环境;贯彻“完整街道”理念,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

37、各阶段为步行、自行车提供充分的空间、环境保障,提高绿色交通出行品质;制定城市步行和自行车设施规划设计标准,与城市地下管廊、“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发展要求相协调,统筹道路以及沿线市政管线、地块建筑、公共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采用销售、牌照管理等多种方式,引导电动自行车安全与合理使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交通宣传活动,树立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 (2)严格管控交通污染。加强对在用

38、车辆的检测和监管,减少船舶等各类运输方式的废气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等高污染汽车;通过机动车差别化上牌优化机动车组成结构;建立绿色交通低排放区,开展智能交通控制技术下的低排放区建设;提升燃油标准,加强燃油质量监控;完善交通噪声监控网络,推广降噪减振新技术,加强交通噪声和振动的污染防治。(3)鼓励新能源交通工具发展。研究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适应性,提供新能源交通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扶持等鼓励政策。加大天然气、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环卫、旅游等行业和政府机关的投放力度,优化调整运营车辆能源结构。(4)优化污染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建立交通污染物排放监测监控体系,落实并优化

39、空气重污染交通管理应急预案,有效减少此类恶劣环境所产生的损失及影响,保障市民健康生活、工作、学习环境。3.4 坚持交通市场化导向27. 加强合理界定交通项目政府与市场属性的研究,发挥政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鼓励按照市场化的思维,采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手段进行交通设施建设与经营服务,保证交通资金的持续性,交通模式与土地开发模式的协调性以及交通供需的平衡性。28. 政策要点:(1)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保持交通发展资金可持续。推进建立交通发展专项基金;完善和规范市、区(园区)政府各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以及相应土地出让权力;加大交通设施维护资金投入,建立与设施量和实际维护需求相匹配的投入增长机制;可

40、尝试多样化社会资本合作,逐步研究建立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土地溢价回收机制和实施办法,完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2)鼓励市场化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供需调节和服务营销。研究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用地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导客运服务市场化采购与市场化营销,规范公交等交通项目收费和价格机制,制定公交服务要求与考核机制,重点引导面向个性化出行的公交服务市场化;通过完善用地、定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条例,支持停车产业化发展;制定收费政策调整预案,进一步研究收费路桥经营管理体系。下篇 近期行动纲领(2020年)4. 加快建设枢纽都市4.1 构建广域辐射、高度发达的对外交通体系4.1.1

41、 建设功能完善的国际门户机场与航空枢纽29. 加快航空枢纽建设,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功能提升,建设中国大型国际门户和枢纽机场,中国航空货物与快件集散中心。增加基地航空公司,积极推进引入主基地航空公司,增加国际、国内航线与航班,发展低成本航空业务,扩大市场需求,发展中转业务,实施T1航站楼改造工程,适时实现双楼联运。实现国际客运24小时通关和国际货运24小时预约通关。30. 完善空港集疏运体系,积极推进扬马城际铁路江苏段工程,利用扬马城际铁路进空港实现空铁联运;加快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航空综合枢纽建设,形成与航站楼无缝衔接,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公路运输、城市公交、航空巴士、出租车和私家车等为一体的

42、大型空港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126省道(机场二通道)工程、340省道(南京段)、246省道(南京至溧水段)、宁宣二通道(宣城方向)。31.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结合客流与相关规划,积极拓展通用航空业务,统筹规划,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相互补充、协调发展。4.1.2 打造通江达海的长江流域性航运物流中心32. 加快推进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增加等级航道里程;加快推进港口码头建设,续建龙潭、西坝、七坝三大公用新港区,建设龙潭国际综合物流集聚区和西坝、七坝、滨江三大航运物流枢纽,打造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提升港口运输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南京至东南亚的近洋航线;加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统筹

43、宁镇扬综合交通资源;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江河湖水系建设布局,优化相关航道规划,实施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开展驷马山干渠航道等级提升的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水运的运输能力和航运物流发展的综合竞争力。33. 加强港口集疏运系统支撑,强化公、铁、水无缝对接,加强技术、经济、社会、政策等各方面的协调,保证多式联运实施可行性;建设龙潭、西坝港区铁路专用线,突破铁水联运瓶颈;继续加强水水联运;推进海港枢纽疏港公路建设,建设龙潭港疏港公路、356省道、338省道、501省道、508省道、002省道等港口集疏运公路,强化公水联运。4.1.3巩固和提升国家级铁路枢纽地位34. 积极推进北沿江城际、宁合客专、宁淮

44、城际、南沿江城际、连镇铁路南延等干线铁路建设,加快宁芜铁路外迁,规划建设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及尧化门综合货场(含配套铁路口岸)、江宁镇综合货场及永宁镇三大门户型铁路货场。加强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建成宁和线一期、宁溧线、宁高线二期、宁天线南延,做好宁句线、宁仪扬线的建设前期工作。建设完善南京北、南京南站、南京站高铁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系统,建设完善铁路货运枢纽集疏运系统,推动综合客运枢纽标准化。4.1.4 完善便捷畅达的对外公路网络35. 扩建省际通道,完善市域南部路网布局,完成宁合、宁马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建成溧阳至高淳、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优化完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布局,加快推进谷里互通立交、淳化

45、互通立交等互通立交增设及改造,积极研究绕越高速高新园互通立交、石杨路互通立交等项目;重点完善江北新区路网结构,提升干线网络服务水平,建设104国道北段、235国道、341省道、360省道等项目。4.2 构建快速便捷、高度综合的货运物流体系36. 大力推进航运物流发展,推进城市共同配送、保税物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继续强化航空物流的发展,推动航空物流服务品牌化和国际化,加快提升快递物流中枢地位;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拓展城市物流腹地空间,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完善城市配送站点和农村物流点布局;培育龙头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促进物流产业升级;科学制订物流车辆的通行及

46、停靠便利化措施;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提高物流经营效率及效益;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37.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现代物流服务中心和平台建设;建设航空保税物流园、空港综合保税区等物流园区,完成龙潭苏南保税物流项目、普洛斯综合物流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完善物流体制机制及政策法规,营造促进物流发展的良好交通环境。5. 示范创建公交都市5.1 加强公交导向城市形态和土地开发38. 以轨道交通引领,营造“一带五轴”、顺应“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都市区空间格局。39. 严格执行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贯彻“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城市设计成果应当包含城市功能的发展策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空间形态

47、设计、道路交通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的TOD城市设计理念,继续推进并加强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可开发土地政府收储和综合开发、联合开发。5.2 构建公交体系多元模式和综合换乘40. 优化轨道交通线网,满足不同出行目的目标要求。完善轨道线网层级,强化市域、都市区轨道快线,加强轨道交通对重点发展地区的服务和支撑。通过快线延伸加强外围新城与主城联系,培育公交出行习惯。有序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2号线西延、3号线三期、5号线、6号线、7号线、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建设工作。41. 结合南京各区域实际,以需求导向为核心,兼顾道路供给条件,有序建设快速公交(BRT)为主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42. 完善“快线-干线-支线”三层级常规公交线网,扩大公交服务范围。分区域、差异化、定期优化公交线路,增加连接龙潭、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