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0044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第一章 提升发展新起点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着力加快物流业调整优化步伐,与制造业、商贸业的联动发展成效显著。虽然受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业务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一系列国家调控政策的出台和地方配套政策的响应和落实,全市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步进入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新一轮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规模效率明显提升。全市物流业总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近15%,2010年达到39081亿元,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三分之一,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达到26239亿元,年均增长16.6%(图1)。“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增加

2、值年均增长34%(图2),2010年达286.51亿元,占GDP比重为3.1%,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7.5%。物流运作效率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6年的16.4%下降到2010年的15.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图1 “十一五”期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变化趋势图2 “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变化趋势集聚效应持续增强。依托港口、交通枢纽、开发区、制造业集聚区和商贸集中区,全市建设了一批投资多元、功能集成、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截至2010年,全市累计在建、拟建的物流园区(含中心、基地)32家,总投资超过560亿元,其中省级物流业集聚区7家,市级物流业集聚区6

3、家。物流园区累计入驻企业6000余家,年吞吐能力超过1.55亿吨,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依托四个综合保税(港)区建设,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增势强劲。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昆山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陆续通过国家验收,其中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信息化围网”技术来进行监管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张家港保税港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和华东地区纺织品重要的分拨中心。优良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配套服务,物流园区的集聚效应加速显现。专栏一 苏州市物流业集聚区建设苏州全市物流业已有7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6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太仓物流园、苏州工业

4、园区现代物流园、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张家港扬子江冶金物流中心、吴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昆山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张家港市金港物流中心、张家港保税区纺织品原料市场、望亭国际物流园、常熟国际物流园、华东国际塑化城、传化公路港苏州物流基地。图3 苏州市物流业集聚区分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为689.02亿元,为“十一五”计划的1.4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基础、铁路与航空为远程辐射、港口海运为重要补充的综合运输体系。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2754公里,较“十五”末增长82.4%,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35公里,密度达6.12公

5、里/10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铁路建设向高速度、高标准、网络化迈进。沪宁城际高铁苏州段和京沪高铁苏州段建成通车,苏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加快推进。实施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初步形成“通江入湖、连城达港”的水路运输网络。港口吞吐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苏州港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新增港口货物通过能力2.04亿吨,新增集装箱通过能力265万TEU。积极推动开通苏州至深圳集装箱物流专线,苏州的太仓港区、张家港区和常熟港区成为我国首批对台直航港口。全社会货运量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完成货运量13418万吨,货物周转量123.7亿吨公里,分别是“十五”末1.3倍,1.87倍(图4)。物流装备稳步提

6、升。全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GPS安装率保持100%。至2010年底,苏州市拥有道路货运车辆89925辆,货运船舶285艘,专业化车辆占比达40%,专业化船舶比例达到25.6%。图4“十一五”期间全社会货运量变化运营主体成长迅速。“十一五”以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已经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快发展。DHL、UPS、Schenker、中外运、中远、大田、锦海捷亚、普洛斯、传化、一力等国内外知名快递企业、物流巨头及物流投资商落户苏州。本土物流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涌现出得尔达等营

7、业额达数亿元的物流企业。全市累计拥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73家,其中3A级以上物流企业55家,省重点物流企业(基地)43家。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能力显著提高,开展运输、仓储、配送、加工、代理中两项业务以上的综合型物流企业较“十五”末成倍增长,初步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运作高效、竞争充分的市场主体。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十一五”时期,苏州市制定出台物流业跨越发展计划及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各地也制定出台了一批相应的配套政策,切实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通过政府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BOT、ABS、PPP等融资方式,支持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和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供应链金

8、融服务,积极实施仓单质押、融通仓等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来改造提升传统物流运作模式,探索实现海港-无水港、空港-虚拟港、陆港-公路港等物流一体化集成,发展供应链管理、工贸结合、物商互动等综合服务型物流新模式,不断涌现VMI和DC等先进物流业态。在全国率先推出虚拟口岸直通放行新模式,实行“一区多点”、“预报即放”新模式,成为海关总署水陆两路快速通关试点城市。建立苏州海关和工业园区海关同区域内企业的联网监管,实现网上无纸化报关。苏州海关实行“5+2”24小时全天候通关,通关速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

9、苏州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与传化物流基地、白杨湾物流中心等企业级信息平台、苏州市运政GPS综合管理系统、GIS系统进行了成功对接,实现了对5000余辆运输车辆的实时跟踪和3000多家运输企业的GIS定位。继续开展“苏州现代信息物流交易平台”项目的各项工作,已开通400-180-5656服务热线,实现替货找车、帮车配货、信息服务等功能服务。苏州市物流商会与上海集时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集时通”物流精准信息沟通平台,被授予了“2010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优秀创新成果奖”。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10、。从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苏州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与苏州市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发展目标,与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尚未形成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部分已建成物流园区功能交叉,同质化竞争较多;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物流供应链现代化服务水平不高;制造业物流剥离外包进程缓慢,物流业和制造业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的格局;高端物流人才紧缺,物流管理体制和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环境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仍是苏州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

11、险和挑战。从国际环境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趋势为苏州市发展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推动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但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财政金融风险明显上升,西方发达国家增长动力减弱所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保护措施和技术壁垒增多。原有发展模式及物流企业同生产企业建立起来的联系发生了变化,苏州面临着既要恢复巩固原有老关系,更要开拓建立新客源,国际物流发展将面临更大的难度。从国内环境看,国家已经把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

12、要大力发展物流业。2009年,国务院制定并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大了中央投资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11年,国务院多次研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8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提出了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等九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苏州物流业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延长,将对苏州物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从区域环境看,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将推动物流发展形成新格局。2011年,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

13、划正式出台并明确把苏锡常地区定位为面向国内、服务全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西翼次中心、制造业国际分拨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提出苏州应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整合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提升国际物流发展水平,壮大第三方物流,提高全球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 (图4)。这些都为加快发展苏州物流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较高的发展平台。但另一方面,国务院赋予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优惠政策,形成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也使得苏州与周边城市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争夺经济腹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苏州:提升国际物流发展水平,壮大第三方物流,提高全球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保税物流、IT物流、钢铁物流南京:

14、区域性国际分拨中心长江国际航运中心连云港: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徐州:东陇海线上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苏锡常:面向国内、服务全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西翼次中心、制造业国际分拨中心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图4 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从苏州实际看,经过多年发展,物流业规模显著扩大,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这些为苏州市建设长三角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十二五”时期苏州市经济发展仍将保持12%左右的高速增长,尤其是重点提升服务业占比,必将推动物流业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发展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当服务经济超过工业经济时,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出现下降,且

15、在工业化完成后表现十分明显。例如,美国从1984年至1999年的20年间,GDP从2.03万亿美元增加到9.30万亿美元,增长4.5倍,而社会物流总费用只增长1倍,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从16.5%明显下降到9.9%,主要原因在于服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苏州市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能否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需要,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实现突破发展,优化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总体上,“十二五”时期苏州市物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以赴推进物

16、流业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专栏二 国家、江苏省、苏州市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国家层面:中国的现代物流业经过近20年的准备与起步,从“九五”开始,特别是进入“十五”后,有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物流业的发展逐渐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过去几年相关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2006年3月,大力发展物流业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里程碑。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物流业成为列入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中唯一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国物流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代。2011年6月8号,国务院

17、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国八条”,2011年8月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江苏省层面: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国家颁布物流发展规划后,也随之出台了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并制定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江苏省物流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评定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物流统计报表制度、江苏省物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法,2011年出台了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在制定江苏省“十二五”物流园区规划,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扶持平台,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加快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

18、,在财税、土地、价格、通关、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动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加快发展。苏州市层面: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发展物流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列入苏州市服务业“十五”发展计划中;2002年编制苏州市现代物流规划,也是江苏省首个编制物流规划的城市;2008年编制苏州市现代物流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2009-2012);苏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升发展现代物流,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推进物流业发展,苏州市认真研究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2009年、2010年相继关于促进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

19、的实施细则,从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强用地保障、加强金融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切实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三、发展趋势为了确定苏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分析物流市场发展趋势和制定物流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分别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苏州市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规模进行预测。(一)苏州物流业发展方向预测根据苏州市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苏州市“十二五”有关专项发展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趋势,随着制造业和商贸业的加快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十二五”期间苏州市保税物流、港口物流、IT物流、钢铁物流、粮食和农产品物流等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保税物流。江苏省的3个综合保税区、1个保税港区

20、均在苏州,苏州的保税物流在全省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也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太仓港正在积极申报保税港区,常熟国际物流产业园、吴江保税物流中心、吴中出口加工区也将全力争取叠加进口商品展销、展示、集散等功能,升级成为综合保税区。根据苏州市开放型经济“十二五”规划,苏州市“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10%左右,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保税物流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将会明显上升。在国内有较大市场空间的进口中高档消费品(如进口红酒)、生产原料和备品配件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港口物流。随着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太仓港发展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太仓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三期的全面投运、四

21、期的开工建设和航线航班开辟力度的加大,到“十二五”期末,太仓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600万TEU,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5000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净增近380万TEU和7000万吨。同时,随着张家港市、常熟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港口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到“十二五”期末,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的货物吞吐量预计将分别增加1亿吨和3000万吨。IT物流。2010年苏州市规模以上通讯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已达8348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门类齐全,总量规模名列全国前茅。苏州IT物流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将得益于三星半导体、快捷半导体等家跨国公司在苏州建立的分拨中心,这类面向全球或亚

22、洲地区分拨中心的年营业额可达数百亿元。如三星半导体苏州分拨中心2012年进出口总额将达200亿美元左右。另一方面,苏州本土为电子信息产业服务的IT物流企业也在迅速成长,如江苏新宁物流、江苏飞力达物流、昆山世远物流、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苏州天天物流、中外运苏高新物流等等。部分物流企业的经营服务范围已经从苏州扩展江苏全省,乃至重庆、成都等电子信息产业新兴地区。预计,“十二五”期间,苏州全市的IT物流将向产供销一体化全方位物流服务方向发展。钢铁物流。根据苏州市“十二五”投资和重大项目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预计将达26000亿左右,总规模比“十一五”期间增长90%,年均增长

23、13%左右,如此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对建筑用钢材产生强劲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一期工程、张家港南港冶金物流中心、常熟苏南钢贸城、中国五矿黑色金属华东物流中心(常熟)、苏州钢铁服务中心(太仓)将陆续建成。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东港钢材城、苏州白洋湾一力钢材交易中心、苏州高新区钢材市场等将进入市场成熟期,钢材交易量正在逐步扩大。所有这些都将推动苏州钢铁物流规模再上新台阶。粮食和农产品物流。根据“六普”公布的苏州市人口总量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登记到的总人口为1176.9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1046.60万人,比“五普”时增加了354.92万人,增长51.31%,年均增

24、长率4.23%。按照“六普”常住人口计算,苏州成为长三角第二个人口超千万城市,也居全国常住人口超千万城市的第9位。2010年,苏州全市粮食产量114.43万吨,蔬菜播种面积80.61千公顷,常年蔬菜地仅24.9千公顷,苏州农产品自给率仅能维持在40%左右。“十二五”期间,苏州正在推进新一轮地方粮食储备库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伴随着大批的粮食、蔬菜、肉类从外地调入,粮食供应物流、农产品物流将迅速发展。同时,一批冷链物流项目也将建设、投运,冷链项目一方面为苏州常住人口服务,另一方面也为上海等长三角其他城市服务。(二)物流相关指标预测采用多种方法分别对反映物流业发展的物流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

25、总额、货运量、社会物流总额等指标进行预测。物流业增加值。关于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的计算,目前国家还没有公布统一的法定标准,且苏州市没有系统的历史统计数据。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25号)中的全国性指导计算方法,规划采用采用GM(1,1)灰色预测、ARMA平均预测和平均增长率预测三种方法组合预测苏州市2011-2015年物流增加值,见表1。表1 2011-2015年苏州市物流增加值预测表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物流增加值(亿元)20112012201320142015GM(1,1)灰色预测345412486570664ARMA平均预测3363964675

26、70672平均增长率预测,取值14%326372424484551组合预测333388450527610组合预测增长率(%)16.416.516.017.115.7注:此表由模型预测所得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苏州市的物流业将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600亿元左右。城市配送市场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物资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城市配送需求。目前城市物流配送量还缺乏资料进行科学预测,项目组通过预测社

27、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反映城市配送需求的发展趋势。本规划采用GM(1,1)灰色预测、ARMA平均预测和趋势外推预测三种方法进行组合预测,预测结果见表2。表2 2010-2015年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表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0112012201320142015GM(1,1)灰色预测2780 3203 3811 4420 5271 ARMA平均预测2864 3372 3974 4685 5523 趋势外推预测2787 3275 3847 4520 5311 组合预测2800 3265 3858 4513 5337 组合预测增长率(%)16.3 16.6 18.1 17.

28、0 17.3 根据预测结果,到2015年苏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5337亿元,是2010年的近2倍,年均递增17%以上。如此巨大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产生的城市物流配送需求量是巨大的,因此对苏州市的城市/城际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货运量。在苏州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苏州市货运量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项目组采用GM(1,1)灰色预测、ARMA平均预测和回归预测模型组合预测“十二五”期间苏州市货运量发展趋势,预测结果见表3。表3 2011-2015年苏州市货运量预测预测方法预测模型货运量(万吨)20112012201320142015GM(1,1)灰色预测14415 153

29、34 16312 17352 18459 ARMA平均预测14550 15192 15834 16476 17118 回归预测(G为GDP,P为户籍人口)14745 15647 16616 17680 18845 组合预测14570 15391 16254 17169 18141 组合预测增长率(%)4.5 5.6 5.6 5.6 5.7 注:表中“户籍人口”、GDP采用组合预测法预测,具体预测过程此处略去。根据该预测结果,到2015年苏州市货运量将达18141万吨,年均增长5.7%。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货运量增速缓慢,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多批次、重量轻,高附加值货物比重上升,对货运运输实效

30、、可靠性要求程度提高,外向型、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需求增大,这些都为苏州货运市场提出更高要求。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物流产业活动的规模,它的增长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物流需求的增长变化。本项目组采用GM(1,1)灰色预测、二次移动平滑预测、回归预测三种方法组合预测苏州市2011-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的发展趋势,见表4。表4 2011-2015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预测表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社会物流总额(亿元)20112012201320142015GM(1,1)灰色预测42185 46911 52168 58013 64514 二次移动平滑预测42354 45626 48899

31、 52171 55444 回归预测(C:社会零售总额,I:工业总产值)47471 55750 65778 77946 92693 组合预测44003 49429 55615 62710 70884 组合预测增长率(%)12.6 12.3 12.5 12.8 12.6 注:表中“工业总产值”采用组合预测法预测,具体预测过程此处略去。根据该预测结果,到2015年苏州市的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0884亿元,年均递增12.6%,比2010年增长近1倍。物流产业规模继续快速增长,对苏州市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新的要求。第二章 科学发展新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苏州市国民

32、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苏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十二五”期间,苏州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物流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整合、改造、提升、创新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现有业务优势,以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商贸配送物流等为发展重点,抓好物流集聚区建设,突出体制政策创新,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的联动发展,加快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充分挖掘物流资源和市场,打造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服务亚太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内外贸产品集散分拨中心,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益,促进苏州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基本原则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率先发展

33、。把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设施等瓶颈,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整合物流存量资源,坚持统筹发展。整合物流园区、物流通道、运输装备等存量资源,统筹港口与城市、城区与乡村、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的物流发展。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联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对接国内国外市场,坚持开放发展。以供应链融合为纽带,推动产业联动,对接国内外市场,吸收国际先进的物流业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提升物流发展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国际高端物流产业体系。完善多种运输方式,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多式联运,重点发展海港-无水港、空港-虚拟

34、港、陆港-公路港等物流一体化新模式,协调发展公、铁、水、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坚持创新发展。推广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物流业,促进物流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型物流业态,提高物流效率,倡导绿色物流,积极发展低碳物流促进节能减排。强化政府规划引导,坚持自主发展。强化政府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规划、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政府规划引导与企业主体共同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三、发展目标根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苏州市现代物流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的要求

35、,立足“面向国内、服务全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西翼次中心、制造业国际分拨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定位,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以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规模持续扩大,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成本明显下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服务亚太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地位。物流业规模跨越增长。进一步扩大物流业总体规模,物流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达600亿元左右。物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以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为龙头,IT物流、商贸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等为重点,其他专业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至

36、2015年,苏州港货物通过能力达到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00万TEU。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重点物流企业培育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力争新增A级物流企业50家,营业收入过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到50家,有35家物流企业成功上市。物流集聚化程度持续强化。重点优化提升沿江、沿沪宁、沿苏嘉杭三大物流产业带,建设一批物流园区(中心、基地)。“十二五”期间,新增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集聚区10家。物流整体水平运行效率显著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物流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持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在“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下

37、降23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第三章 空间优化新布局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布局、货物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等众多因素,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的空间布局将重点提升优化三沿物流产业带,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形成“三带、多节点”的物流发展格局。一、沿江港口物流带依托长江、沿江高速公路和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大港区等交通基础设施,发挥连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和临港产业集聚优势,培育和发展临港特色产业,突出集装箱、大宗物资两大特色和国际国内采购、分拨、配送等主营业态,打造以国际航运物流为依托,区域物流为基础的水陆江海转换物流中心。张家港保税物流园规划面积153公顷。依托张家港口岸良好的

38、基础设施和快速发展的临港产业集群,积极实施与大上海对接战略,打通制约保税港区发展的各类瓶颈,加快实施孚宝内港池码头、化学工业园区内LPG码头等26个码头泊位,及普洛斯物流园、孚宝物流仓储、中远物流基地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提升粮油、液体化工品、羊毛、棉花等各类专业市场,大力发展进口高端消费品市场,建成集国际航运、国际港口、国际贸易以及高新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扬子江冶金物流中心规划面积240.8公顷。依托以沙钢集团为核心的钢铁生产基地和板材生产基地,按照“现代仓储、加工配送、市场批发、园区贸易”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加快沙钢玖隆钢铁物流园、冶金物流园码头及商务中心建设项目,将其建设成为华东地区

39、重要的集现货和期货交易、剪切加工、运输配送、进出口保税、电子商务及金融担保质押为一体的钢铁、冶金物流园。常熟国际物流产业园规划面积926公顷,包括港口码头、仓储物流及商贸市场。依托常熟经济开发区现有产业优势和物流资源,不断提升载体功能配套,加快常熟港公共码头和化工码头泊位、安达洲配载中心、千红石化仓储、滨江国贸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扩大钢材、化工品、汽车等特色货种集散中心,将其建设成为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港口基础设施为平台,以特色临江货种交易为联结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2015年前园区力争建成省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 太仓物流园规划面积2000公顷,由国际集装箱码头、太仓港保税物流中心、耐克体育(中

40、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华东塑化城和国际物流城二大物流市场、钢材剪切配送物流产业群以及数十家重点物流企业组成的。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建设以太仓港为核心枢纽的多式联运网络,积极拓展中转物流、近洋物流、保税物流和产品交易、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业态,努力把太仓港建成为集装箱干线港和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力争到2015年底形成港口码头货物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600万标箱。二、沿沪宁物流带依托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苏南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雄厚的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望亭国际物流园、金阊新城物流园、苏州高新区综保区、苏州工业园现代物流园、昆山综保区等现代物流业集聚载体建设,完善制造业的创新功能和现代

41、服务业的引领作用,重点打造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流发展带和商贸物流发展带。 望亭国际物流园一期启动面积830公顷。加快园区道路、桥梁、水电、通讯、管网、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一批知名商贸销售型、供应链一体化型、总部基地型、电子商务型物流企业逐步向园区集聚,将其建成为辐射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集区域物流、专线运输、多式联运和城市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中心。2012年前园区力争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阊新城物流园规划面积135.6公顷。充分利用苏州西站专线、运河、苏南机场、312国道等交通优势,进一步完善内外交通体系,加快实施传化物流基地二期、公共物流枢纽、高端物流仓储、粮食储备库

42、、物流大厦等物流项目,突出发展物流总部和物流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城市配送和交通物流、稳妥发展粮食物流和冷链物流、提档升级市场物流,将其建设成为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形成城区西部货运集散中心和城市配送和中心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351公顷,由原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合并形成。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特殊监管优势,强化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积极拓展进出口贸易、研发制造、检测维修、分销配送、展示展览等功能,引进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物流企业、跨国公司区域分拨中心,加快推动保税物流贸易从服务于本土加工贸易向服务全市乃至长三角加工贸易转变,从服务加工贸

43、易为主向发展转口贸易并重转变。至“十二五”末,保税物流贸易总体规模超过100亿美元。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规划面积818公顷,由综合保税区和非保税区组成。完善虚拟空港、虚拟海港运作模式,建设高时效、高附加值的多式联运系统,大力发展口岸物流,重点打造制造业物流,积极培育以高档消费品、汽车零配件、医药医疗产品、电子产品为特色的商贸物流,将其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物流平台,其中将综合保税区建成“中国离岸服务第一区”,将综保区外建成“华东区重要的特色进口商品展销基地”。昆山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586公顷。以打造“三个基地和三个平台”为目标,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展览展示、

44、研发、维修、检测、口岸服务等九大业态,把昆山综合保税区建成服务昆山辐射华东的保税物流基地、全球IT产业的重要研发、生产、分拨和营销中心、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现代物流业的样板区。昆山白杨湾物流中心规划面积22.2公顷。依托区域内民生用品产业群、汽车零配件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群,加快实施白杨湾二期、三期、四期建设项目,打造以公路运输为主,专线运输为特点的,服务于昆山及周边地区的国内零担、专线运输集散中心。至2015年,物流中心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三、沿苏嘉杭物流带充分发挥苏嘉杭高速公路的要素流通功能,加快推进常熟梦兰物流园及富通物流基地、吴中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基地

45、、盛泽物流基地、中鲈物流基地、震泽物流基地、汾湖厍南物流基地建设,拓展专业市场的服务内涵与辐射范围,重点打造以专业化仓储物流和生产生活资料集散地为特征的区域性物流走廊。常熟梦兰物流园及富通物流基地规划面积19.8公顷,包括梦兰物流园和常熟招商城江苏富通物流基地。依托常熟市服装城和梦兰大市场平台,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进一步引进优质、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打造成以家纺、服装物流为特色的集仓储、配送、电子商务、停车、联托运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中心。吴中出口加工区物流园规划面积14.7公顷。发挥吴中出口加工区的基础、区位以及政策优势,以服务现代生产为出发点,依托苏嘉杭高速、京杭运河、吴中港等运输条件,

46、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入驻,形成具有内陆口岸、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等功能的现代物流集聚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基地规划面积53.3公顷,包括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中心、吴江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吴江商贸分销中心。重点发展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口岸物流,加快电子产品国内物流和大型超市仓储配送中心建设,拓展电子产品进口原料的采购、分销、配送的范围和品种,实现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有效对接,形成具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直通式监管点、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商贸分销中心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辐射周边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吴江盛泽物流基地规划面积46.7公顷,包括盛泽物流中心和坛南仓储中心。依

47、托盛泽镇及其周边区域纺织产业集聚优势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纺织品集散和辐射优势,以纺织品国内物流业务为主,打造纺织物流的全国示范区。盛泽物流中心主要承担盛泽镇区及平望、黎里等镇区纺织品仓储、运输、配载和远途物流配送服务。为更好满足东方丝绸市场需求,盛泽物流中心将在“十二五”期间在规划面积内建设占地8公顷的仓储区域,包括保税仓库和内贸仓库,仓储总面积14公顷。坛南仓储中心主要为坛丘、南麻社区及桃源等周边镇纺织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图5 苏州物流业空间布局第四章 产业提升新任务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内外衔接、通江达海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体系,推广物流专业车辆和应用先进物流设备,深化物流载体平台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通道网络。整合各类交通资源,优化功能,重点加强与周边机场(上海浦东和虹桥、南京禄口、苏南国际机场)和江海港口(苏州港、上海洋山港、宁波北仑港)的通道建设,初步建成以沿江港口为龙头,空运、水路、铁路、公路相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总体定位,积极推进沿江港口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