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082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字体:小 大】 工程编号:A2002102005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四年三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恩施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活动的准则。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2条 恩施市城市规划区内,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本规划期内各专项规划的部门或单位,均以本规划作为依据。 第3条 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执行。 第4条 恩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北起龙凤,南至大沙坝长约24公里,宽为6公里的

2、地域,由中心城区和龙凤坝、高桥坝、七里坪、大沙坝等四大组团组成,规划区范围总面积139平方公里。 第5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 4、恩施州、市“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规划 5、恩施州、市统计年鉴 6、恩施州、市主要部门的“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7、宜万铁路的建设及实施计划 8、恩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9、国家及省其它相关的规定及技术规范 10、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年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6条 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立足武陵山区自然环境和特色,结合恩施市城

3、市化进程,本着适应市场经济和节约土地的原则,加强城市综合载体的功能,合理布局,完善恩施市区域中心职能,营造高质量城市综合环境,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1、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快市域城镇化进程,以高起点的城市规划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发挥。 2、从区域经济体系、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的角度出发,合理定位城市的空间发展形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等要素,完善加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与辐射能力。 3、紧抓中国加入WT0、市场经济环境进一步活跃带来的机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以经济规律优化配置城市空间。 4、树立现代化城市的观念,坚持可

4、持续发展的原则,考虑长远,超前安排城市基础设施,保护城市自然和生态环境,逐步建立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 5、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贯彻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配套完善的公用服务设施体系,创造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最终实现城市生产与生活、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协调发展。 6、发掘地方自然与历史人文资源,注重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第7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3至2005年 远期:2006至2020年 远景:2021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8条 州域城镇空间结构 以恩施城区为中心,以209国道为经济发展纵轴,318国道为经济发

5、展横轴,形成一个中心、一纵一横的十字型城镇空间网络布局。 第9条 州域城镇等级结构 州域城镇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为恩施,二级为利川、建始、巴东,三级为宣恩、咸丰、来凤、鹤峰等重点建制镇。 第10条 州域城镇职能 恩施是全州的中心,职能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同时是湖北省鄂西南经济区副中心,武陵山区物流中心之一。 二级城镇为州域次中心,职能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同时是各县、市域的交通、物流中心。 三级城镇为各县、市域的中心及重点城镇,职能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为主。 第11条 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1、功能定位将恩施市建设成为湖北省西部的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中心,力争成为湖北省连接西部市场的枢纽

6、,实现同湖北省其它城市合作与协调发展,为湖北省西部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2、经济发展策略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绿色富硒食品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农业产业规模化的现代产业体系。3、社会发展策略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建设科技强市和教育强市,培育现代城市文化,依法治市,创造良好的城市经济环境。4、环境发展策略严格控制全市各类污染源,全面整治水土流失,有效控制新的土地开发,切实加强大气、水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有代表性古迹的保护,把恩施市建设成为湖北省及至全国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示范城市,最终建设成为具山水园林特色的中等城市。5、区域协调发展策略充分利用恩施的地

7、理位置优势及湖北省唯一被纳入西部大开发地区这一优势,合理配置恩施的城市空间要素,加强与周边县市在城市功能上的协调关系;建设发达的对外交通体系,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与周边县市协调,共同保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第12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社会发展目标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2、经济发展目标恩施市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单位:亿元第13条 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目标,规划确定各时期一、二、三产业结构为:近期:23:37:40中期:18:39:43远期:15:40:45第14条 市域总人口近期:82万人中期:86

8、万人远期:92万人第15条 市域城镇人口近期:28万人中期:35万人远期:47万人第16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经济发展轴,建制镇为城镇发展依托的市域空间网络布局。第17条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第18条 城镇职能 恩施市主要城镇职能规模一览表第19条 市域交通网络规划1、根据相关资料,沪蓉高速公路“宜恩”段将于近期实施。规划以城区为中心,209和318国道为轴线,镇乡公路为骨干,形成市域内外联系便捷的公路网。规划国道达二级公路标准,城区及联系主要城镇的公路均达到三级公路标准。2、现状恩施机场位于城区许家坪,现已开通武汉、重庆、宜昌的民航客机,年发

9、送旅客6万人次。规划将其等级扩建至4C级,且逐步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的航线,使其成为川、鄂、湘、黔边区的空中门户。3、随着国家重点项目水布垭工程的立项建设,清江下游将成为主级航道,通航里程达127公里,可通航300吨级船只,可连接市域七里、三岔、沙地、新塘、红土等乡镇。4、据铁四院相关资料,规划宜万铁路途经恩施东接焦柳线宜都市,西接重庆市。此方案的实施可带动沿线乡镇的经济发展和物资交流。第20条 市域电力网络1、站点规划:规划设置新塘、官坡、高桥、大庙等四座110KV变电站。设置板桥、三岔、红土、崔坝等四座35KV变电站。 2、电力网规划:由110KV官变向东幅射到110KV新塘变

10、,形成东部供电网络;110KV高桥变向西辐射至110KV大庙变,形成西部供电网络,以龙凤坎110KV变为幅射点,形成北部供电网络。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第21条 规划目标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商品型的现代化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型和劳动密集型并存的多层次加工工业为龙头,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形成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旅游服务、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发达的产业结构体系。 2、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以清江文化为地域传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高效能基础设施、高质量生态环境、高标准生活环境的现代化中等城市。3、环境发展目标以独特的低山丘陵山水特色为基础,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绿化建设,形成系统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使

11、城市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第22条 城市性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武陵山区物流中心之一,以发展富硒食品及旅游为主的生态城市。第四章 城市规模第23条 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1万人 中期:25万人 远期:32万人第24条 城市用地规模 近期:15.47平方公里 远期:30.47平方公里第五章 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第25条 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方向为:重点建设金子坝、红庙、旗峰、枫香坪片,充实完善旧城区,形成中心城区;有效发展高桥坝、大沙坝、龙凤坝、七里坪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第26条 空间发展分区控制通过城区发展用地量化分析和发展趋势分析,最终确定恩施城区用地序列为:优先

12、发展:枫香坪规划中心区、红庙及金子坝。引导发展:枫香坪、金子坝、旗峰坝及高桥坝暂缓发展:方家坝、松树坝、大沙坝、七里坪限制发展:五峰山更新改造:舞阳坝、小渡船、六角亭、土桥坝老城区第27条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根据恩施市区及周边地形地貌特点和用地评价结果,结合区域基础设施条件,规划总体布局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城两区四组团”,即以清江为生态轴线的旧城区和新城区组成中心城,周边龙凤坝、大沙坝、七里坪、高桥坝四个社区构成中心城外围组团。城市功能上以带状组团式城市布局协调各功能分区,立足于山水生态城市的特点,保证城市对外交通体系畅通便捷。第28条 综合区功能和规模1、老城区中心

13、片:以舞阳坝、小渡船、六角亭等街区组成。是城市的行政、商贸、文化、科技、信息、居住为主的综合中心,人口规模12.0万人(其中:舞阳坝5.0万人,小渡船4.0万,六角亭3.0万)。2、土桥片:教育科研区,人口规模1.0万。3、金子坝:新技术产业园及居住区,人口规模3.0万。4、旗峰坝、红庙片:布置有全市的大型交通设施(机场),以行政商业、金融、房地产为主的开发区。人口规模5.0万人(其中:红庙3.0万、旗峰坝2.0万)。5、枫香坪片:以对外交通、物流、一类工业及居住为主的新城区。人口规模3.0万。6、高桥坝片:城市工业区适合安排二、三类工业,配套生活居住区,人口规模1.5万。7、七里坪片:城市远

14、景工业区,适合安排用水量小的二类工业,相应配表单身职工公寓,人口规模0.5万。8、龙凤坝片:城市物流、工业混合区,以城镇自身发展用地为主,人口规模3.0万人。第29条 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1、发展目标把恩施市区建设成为城市空间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发展;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共生共处;旅游产业与古今文明相互依托的山水园林城市。2、城市规模概念规划确定市区远景人口规模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42平方公里。3、远期发展市区发展重点应从中心城区向外围组团延伸,与中心城区构成的组团式城市布局形态,许家坪机场远景考虑搬迁。第六章 城区土地利用总体布局第30条 居住用地规划布局1、住宅建设目标规划至2005

15、年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20平方米;规划到2020年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2、居住用地原则规划居住用地要坚持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高标准、高起点,为城市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现代化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体现山水城市特色,居住用地应与其它功能的用地同时合理布局,尽可能按综合区的原则使生产、生活用地平衡。坚持居住区的成片综合开发、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杜绝单位办社会建设模式,把住宅小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居住环境。 3、居住用地布局规划以社区理念组织居住用地,规划十个居住社区,其构成包含一个服务体系和六大功能分区。服务体系指的是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六大功能

16、分区包括:住宅区、生态绿化区、文教休闲区、综合经济区、市政公用区和道路交通区。老城区的改造要充实基础设施,调整用地结构,降低建筑密度,提高容积率,增加小区绿地,把人口从中心区向外逐步疏散,腾出一些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以达到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目的。新建居住区应成片成规模地开发,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对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整体的居住环境进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分期分批进行实施。第31条 工业用地规划布局规划城市工业用地主要由金子坝高新技术开发区,龙凤坝三类工业区和大沙坝、高桥坝工业区三部分组成,分布于城市的东北和南部,地处城市对外交通轴线上,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1、金子坝

17、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该区位于城市的上风向、临宜万铁路站场及沪蓉高速公路、对外交通条件良好,所以该区工业发展宜在结合原有大专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以高新技术、污染少的,外向型加工工业区,沿现状的国道两侧可适当发展商贸等三产设施。2、大沙坝工业区该组团远离城市中心,位于城市下风向,向西联系209国道,向北联系高速公路,交通方便,可集中布置化工、冶炼、建材等企业。3、龙凤坝三类工业区该区对外交通联系便利,集中分布有磷肥厂、建材等三类污染企业,且处于城市水体上游,规划严格控制污染企业的安排,现状污染企业应有步骤地迁移至城市三类工业区集中布局。第32条 仓储用地规划布局本次规划中保留原有的仓储用地,主

18、要增加服务于铁路站场等对外交通设施的仓储用地,金子坝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供工业物资存放的仓储用地。城市仓储用地除在各工业区(小区)内有布置外,城市大型仓储用地主要布置在城市的对外交通枢纽地区。1、枫香坪物流中心:主要为货物的储存、配送及转运。2、六角亭生活供应仓库区。3、红庙石油仓库区。第33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1、规划原则城市公共设施要体现城市的功能,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足够的空间,中心城区应相对集中文教、商贸、信息中心等用地。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配套城市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公共设施的布局和规模应与发展的时序相协调,预留发展用地。2、城市中心

19、区规划结合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公共设施配置分三个层次:市级公建,集中布置于城市中心地段,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科研教育、文化信息、邮电等设施为主,规模较大、职能较高,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区级公建,主要布置于社区中心,侧重于布置教育、文化、体育、邮电支局、医疗卫生站及农贸市场的设施,服务于居民的生活。组团级公建,安排在居住区内和工业区内的必要的公共设施。3、公共设施规划行政用地:规划州行政中心用地布局于黄泥坝,现施州大道北段以西。将行政办公用地相对集中布局,以行政中心的建设来带动新城区其他相关设施的发展。体育中心用地:规划以建立市、组团和社区三级体育设施为原则布置体育设施用地,红庙组团

20、和枫香坪新城区各布置综合体育运动馆一处。文化中心用地:建立健全市级、区级、组团级三级文化设施,形成分布均匀、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市级文化娱乐中心结合航空路及枫香坪城市新区商业金融中心布置,设施以文化中心、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为重点,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区级文化娱乐设施结合社区的商业中心布置,设施重点为青少年宫、图书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组团级文化设施主要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站、图书馆等。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规划建设以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专业医院为辅助、防疫保健站为基础的市级、区级、组团级三级医疗卫生系统。 根据人口发展的需求,新增医疗卫生用地5处,其中2处为综

21、合医院,3处为专业医院。市场用地:在现有市场网络的基础上,规划新增三处大型市场用地。农特产品专业市场布置于龙凤坝;工业品批发展销市场布置于枫香坪;物流市场布置于铁路货运站南侧。 2020年规划用地平衡表 注:1、近期20032005年,远期20062020年2、近期规划人口为21.0万人,远期规划人口为32.0万人。第七章 城区景观系统规划第34条 规划原则1、合理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创造人城市自然相融的山水城市特色。2、合理安排城市公共活动场所,在丰富城市居民生活的同时,形成有序的城市开敞空间。3、从宏观角度构建城市景观系统,创造城市特色。4、以人为本,创造优美、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5、延

22、续传统历史文脉和建筑风格,注重丘陵山区山水城市特色与地方风貌的体现。第35条 景观规划布局1、景观特色分区城区景观特色分区:划分三个重要景观控制区,即恩施老城人文景观区、新城公建景观区和五峰山自然山体景观区:四条绿色生态轴线,其中清江绿色轴线为未来城市中心生态轴;两条城市空间发展控制景观轴线,即旧城区以解放路、施州大道为中心的人文景观轴、龙洞河水体控制轴和新城区的公建景观轴。2、景观轴线规划(1)空间发展控制景观轴“武圣宫解放路摩天崖硒都广场施州大道民族大观园”形成城市一条南北轴线,沿途串联恩施市新旧街区,该轴线建筑物高低错落,绿色空间间或插入其中,洋溢现代文明和历史文脉气息,使古今文化在现代

23、城市景观中交相辉映,建议该轴线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加强空间的协调与控制。公建景观轴枫香坪新城沿金桂大道南北公建形成一条南北空间景观轴,该轴线公建集中,现代气息浓烈,为展示新城风貌的重要空间。规划要求该轴线公建设计注意街道空间的韵律变化和建筑景观界面的连续性。(2)景观区恩施老城景观区以现状武圣宫、文昌祠为核心,该地段空间丰富多姿,气势较大的遗址建筑结合大面积的绿化构成旧城区人文活动景观区,为城市主要视觉焦点之一,该地段除拆除现有有碍视线通透的建筑外,新建建筑物外部空间必须进行城市设计统一协调,并重视土家族风格传统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扬。新城公建景观区位于枫香坪新城区金桂大道以南,土桥坝路北段,以新城

24、车站商业区和金融中心为主,该地段布置大量公共建筑,构筑新城南北轴线,建议用城市设计的手段控制好建筑轮廓线的变化,注意建筑物外部空间的绿化和竖向绿化,形成高低变化,造型优美的现代化建筑景观区。五峰山自然山体景观区该区由于五峰山自然地势较高,相对独立,四周被绿色包围,因此易于和其它组团形成呼应关系,加上连珠塔和周边文教区建筑清新明快的特点,构成城市又一重要景观地段,该区文教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变化,注意建筑物和周围绿色背景的配合关系。(3)绿色生态轴线沿清江、龙洞河、凤凰山隧道和车站环路控制四条绿色生态轴线,使城市各个组团被周围的绿色回廊环绕,结合城市周边的五峰山和清江形成未来“一点四轴”

25、的扇形空间形态。其中龙洞河绿色生态轴为城市重要绿轴,其两岸建筑要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4)道路景观视线主要道路控制道路视线走廊,使游人在动态的景观线上购物,欣赏道路和两侧的建筑景观,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5)雕塑和标志物主要城市景观地段设计不同含义的雕塑,形成完整系统的城市雕塑体系;城市出入口等城市门户地段,构建特色建筑物或构筑物,体现恩施市的城市个性。建议雕塑和标志物的造型设计由城市设计师、建筑师参与设计论证,形成城市统一协调的标志体系。第八章 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36条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则1、结合城市自然山水的骨架特征,充分利用城市有山、有水、有绿化基础的优越条件,扩展园林绿地的规模,

26、创造绿色生态城市。 2、据总体布局的结构特点,构建点、线、面相结合、城市内外景观相互渗透的城市绿化系统。3、保护现有自然山体沟壑,加强沿江绿化建设。4、强调城市绿地与城市景观的结合,利用沿街的街头绿地、广场及自然地貌特征加强景观视廊的沟通,增加绿视率。第37条 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公园绿地分为三类:综合公园、社区(居住区)公园和专类公园。1、综合公园枫香坪公园位于机场北部枫香坪,规划面积36.8公顷,为机场北部新区的综合性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位于老城东部凤凰山,为自然风景公园,种植大量植物,建少量的娱乐设施。2、专类公园土桥坝生态观赏园位于机场南端,为进行植物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和开展科

27、普活动的专题性公园。民俗公园位于广兴路,为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和民俗的专题公园,注重游览的参与性。五峰山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南五峰山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烈士陵园及各风景点组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大型绿地。挂榜岩历史文化遗迹及丹霞地貌公园位于恩施老城,包括摩天岭和挂榜岩,以文物古迹、丹霞地质景观及生态休闲为主的综合公园。3、社区(居住区)公园规划有桂花树公园(12.73)、金子坝公园(4.2公顷)、土桥坝公园(7.8公顷)、龙凤坝公园(1.98)、后山湾公园(4.91)。以儿童和老年活动设施的布置为特点,以植物造景为主,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环境良好的休憩空间。4、街旁绿地规划街头绿地尽量利

28、用自然地形条件及建筑后退红线留出的空间,主要分布于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市民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附近,服务半径为300米左右。5、滨河绿化滨河绿化带主要沿清江河、龙洞河岸两侧布置。第38条 防护绿地规划1、城市生态隔离防护区规划于枫香坪北部片区与中部金子坝、红庙片区间以及中部与南部小渡船、舞阳坝片区间形成的河流、山体林地及防护绿地(宽50-100米)组成的生态隔离区。2、公路防护绿带规划沿沪蓉高速公路控制100米的防护绿带,209国道两侧控制50米的防护绿带,西区城市快速路两侧控制30米的防护绿带。3、铁路防护绿带规划宜万铁路两侧控制30米的防护绿带,避免对城市的干扰。4、隔离防护绿带在城市主

29、要工业区与相邻的生活用地之间,除道路红线外,规划20 50米的防护隔离带,避免工业用地对生活用地的污染和干扰。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设3050米的防护隔离绿带。5、高压走廊防护绿带现状与规划110KV以上的电力线路,规划高压走廊防护绿带每侧30米。第39条 生产绿地规划规划于机场西侧隧道出入口处安排65.33公顷的苗圃生产用地,为城市绿化提供植物材料。第40条 附属绿地规划居住及公共设施等单位均应重视内部用地的绿化,绿化率规划控制要求如下:居住用地不低于30,旧区改造不低于25;公共设施如宾馆、医院用地不低于50;科研、学校用地不低于40%;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用地不低于35;供水厂绿地率不低

30、于45;工业用地不低于20。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第41条 绿地规划技术指标1、公园绿地近期184.0公顷,人均11.5m2远期422.72公顷,人均13.9m22、绿地率近期30远期40绿化覆盖率近期35;远期45第九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42条 保护对象土家族苗族文化之源清江风光、文昌祠、连珠塔名人遗址叶挺将军纪念馆陵园墓地武圣宫、五峰山列士陵园、向协堂墓风貌建筑西、南门城楼城墙、沙土天主教堂、白衣庵、九间桥艺术文化柳州城遗址及西瓜碑、通天洞石刻、天桥石刻第43条 保护规划1、调整

31、用地结构,寻求新的城市发展空间本次规划中除为城市未来发展选择正确合理的发展方向之外,在城市结构功能划分上确定沿清江依托五峰山为历史文物及自然风景保护区,使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熠熠生辉。 2、建立保护框架保护框架结构为“一带三点”,一带指沿清江自然风景带的旅游观光带,三点指武圣宫遗址、文昌祠遗址和五峰山连珠塔建筑物。3、划分三级保护区文物古迹本身所在地确定为绝对保护区,对绝对保护区内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等设施实施绝对保护政策,不允许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和环境,必要的修缮活动需在专家指导下按严格的审批手续进行。文物古迹周围价值稍差于绝对保护对象的地段确定为重点保护区,该区域

32、的空间设施造型、体量、高度及色彩应与绝对保护区向协调。一般保护区为环境协调区,是文物古迹与周边环境空间和景观的过渡区,使文物古迹处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第44条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第45条 各级保护区的保护要求1、绝对保护区不能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的指导下按原样进行修复,做到修旧如旧。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保证满足消防要求,预留4米以上的防火通道和适当的防护地带。文物保护单位绝对保护区的活动应以不破坏文物古迹的原有风貌为基本原则。2、重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内控制为绿化带或民居形式的建筑,文物单位重点保护区限制建筑总高度为4

33、10米。该区凡可保留的传统建筑应加强维修,不需保留的建筑逐步拆除,新建建筑的材质、形式、装修应与文物古迹的主体气氛相协调,满足消防要求。该区凡新建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均应满足保护对象的要求,所有建设活动,包括地上、地下建设活动均需经城市规划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各种设施的性质和内容不能与保护对象有冲突,在外观、造型、体量、高度和色彩上都要与保护对象相协调。3、一般保护区该范围的各种修缮性活动应在城市规划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并同意下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进行。对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保护区内建筑物高度控制为24米。该区范围内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灰白、土黄及暗红为主色

34、调,以取得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建筑功能以居住和公共建筑为主。对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旧建筑,除必须搬迁和拆除的建筑外,近期都应改造其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以达到环境的统一,远期搬迁和拆除。第十章 城区道路交通规划第46条 现状恩施市对外交通形式共分为公路和航空,公路除209国道及318国道为二级公路外,其余均为三、四级公路。现状恩施机场位于城区许家评,年发送旅客6万人次。第47条 根据相关资料,沪蓉高速公路“宜恩”段将于近期实施,拟从城区东侧通过,规划城区与沪蓉高速公路共有两个接口,分别位于核桃坝及大沙坝。规划209国道沿城区西侧通过,以减轻过境车辆对城区交通的压力。第48条 规划

35、拟征地400亩,将现状机场予以扩建,且将其等级提高至4C级,力争规划期末达到年运送旅客30万人次。第49条 规划宜万铁路途经恩施东接焦柳线宜都市,西接重庆市。铁路恩施站位于城区北部旗峰坝和龙凤坝之间,站房与货场均设在枫香坪。第50条 随着国家重点项目水布垭工程的立项建设,城区清江水位可达405米,通航等级为五级航道。规划拟在清江桥上下各设旅游码头一处,使其通航里程达到127公里,达到300吨级运输能力。第51条 现状城区共有干道15条,干道长度30.8公里,干道网密度为2.8km/km2。第52条 结合恩施城区山区地形特点,规划路网采用自由式与方格网结合的布局形式。道路性质共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

36、两类,道路等级共分为:主干道红线宽30-50米,次干道红线宽20-25米,支路红线宽12-18米。 第53条 规划路网大致为“四纵三横二环”的布局形式。规划沿城区东侧、西侧分别打通38#、17#路,贯穿城区南北,这两条道路与凤凰山路,航空路一并作为城区四条南北向交通性主干道,谓之“四纵”。第54条 规划在机场处及凤凰山分别打通机场隧道及凤凰山隧道,这两路道路与规划24#路作为城区东西向交通性主干道,谓之“三横”。第55条 规划通过38#路、37#路、24#路及77#路形成城区封闭外环,另通过凤凰山隧道及规划51#路、68#路形成城区内环,谓之“两环”。第56条 规划在枫香坪、大沙坝各增设一处公

37、交站场,便于组团间联系,规划保留小渡船公交公司的中心站场。第57条 规划在城区共设广场12处,占地为25.62公顷;规划在城区的出入口及城区中心共布置10处社会停车场,总用地22.8公顷;规划保留现状加油站,且进行扩建与改造,另增加4处加油站,每处用地0.1-0.2公顷;规划在旗峰坝、龙凤坝、枫香坪、土桥坝、老机场等地共设置货运站8处,占地分别控制为1-2公顷。第58条 规划城区道路网总长度为182.7公里,道路广场总用地428.9公顷,道路网密度 6.00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为14.09%,人均道路广场用地12.25平方米。 第十一章 城区给水排水规划第59条 水量预测规划近期取人均综

38、合生活用水指标250升/人日,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530升/人日,远期取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320升/人日,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680升/人日,总需水量近期10.92,远期21.76万吨/日。第60条 水厂规划保留现二水厂供水规模4.0万吨/日,一水厂改造为中心城区中途加压站,三水厂供水规模近期提高到6.0万吨/日,远期供水规模在到18万吨/日。第61条 供水结构二水厂供水范围为:小渡船、土桥坝,服务人口约5.9万三水厂供水规范为:龙凤坝、金子坝、红庙、枫香坪、七里坪、旗峰坝,服务人口约14.6万;另三水厂通过舞阳坝加压站转输供水,范围主要是舞阳坝、大沙坝、六角亭,供水服务人口约1

39、1.5万第62条 给水附属设施规划共建四座给水加压站,占地及规模如下:第63条 给水管网城区范围形成二水厂、三水厂、舞阳加压站三个供水点联合供水,供水干管以环状为主,枝状为辅,以提高供水安全性。第64条 水源保护区洪江桥上游清江段和整个大龙潭水库区均为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二水厂及三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和下游100米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由于城区清江段地表水体功能为类,一级保护区内严禁设置排污口,二级保护区内应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排放。第65条 排水体制舞阳坝、土桥坝、六角亭、小渡船、黄泥坝等建成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金子坝、七里坪、枫香坪、红庙等新建区域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第66条 水量计

40、算污水:综合生活排放标准近期180升/人日,远期220升/人日,工业废水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0%计,近期城市污水量7.02万吨/日,远期城市污水量14.03万吨/日。雨水:雨水管渠计算所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分流制:Q=qF Q=1108(1+0.73lgp)/t0.626 t=t1+mt2 t1=8分钟, m1=1.2(明渠) m=2.0(暗渠) p=1 合流制:Q=(n+1)Qf+Q雨+Q污 其中n=1 Qf上游旱流量 Q雨本段雨水量 Q污本段污水量 第67条 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依地形适当集中,分片处理排放。规划在红庙、七里坪、大沙坝新建三座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厂规模,占地及工艺情况见下表:

41、第68条 污水收集系统依地形将污水集中至各片区污水处理厂。龙凤坝、金子坝、高桥坝污水需由泵站堤升至大沙坝污水处理厂。第69条 污水提升泵站规划在城区新建三座污水中途提升泵站,规模及占地见下表:第70条 污水排放标准各工厂企业生产废水及医疗废水应自行处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后进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清江两岸的排水口均按一级排放标准执行,龙洞河两岸排水口均按二级排放标准执行。第71条 雨水排放系统雨水分散就近排入清江或龙洞河;若远期清江流域的防洪措施为“中防”,则应将雨水口适当集中,汛期抽排,并配套修建闸门和排渍系统。第72条 山洪排放系统城区范围内有五峰山、凤凰山等山体,规划沿山脚平行于等高线或沿山洪

42、过程线修建排洪渠,高水高排,将山洪直接撇入地表水体,当汇水面积大于1Km2时,采用小流域汇水公式计算确定沟渠断面尺寸,当汇水面积较小时,采用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确定,排洪渠采用浆砌块石,排水出口应注意消能措施。第十二章 城区电力电讯规划第73条 2003年城区总用量2.2亿度,最大负荷5.1万KW。第74条 预测2005年城区总用电量5.5亿度,最大计算负荷9.16万KW;至2015年城区总用电量6.5亿度,最大计算负荷11.2万KW;至2020年城区总用电量8.75亿度,最大计算负14.3万KW。第75条 规划设置龙凤坝220KV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3150MVA;黄泥坝110KV变电站增容至3

43、1.5MVA;将龙凤坝35KV变电站升压为110KV变电站,主变增容至225MVA;规划新增城东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31.5MVA;规划新增官坡110KV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50MVA;在金子坝、城西两地各规划一处35KV变电站。第76条 110KV、35KV城网做相应调整。第77条 预测至2005年市话容量可达到4.2万门;至2010年市话容量可达到6.25万门;至2020年市话容量可达到11.2万门。第78条 将龙凤坝模块局升级为电信支局;将人民路支局程控交换机容量进行增容。规划设置城东电信局、金子坝电信支局、老机场电信支局。第79条 规划设置城东新区邮政支局一座;大沙坝红庙、机

44、场东侧邮政所3处。第80条 在东门规划设置一座广电制作中心。处长城区主干、支干电缆长度,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第十三章 城区环境保护规划第81条 环境空气质量规划五峰山风景区、大龙潭风景区、高桥河休闲区、土桥坝文教区、龙洞河风景区、许家坪机场区、龙凤部分地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类标准。规划高桥坝、七里坪、大沙坝地区达环境空气质量三类标准。规划其它地区达环境空气质量二类标准。第82条 水体环境质量规划清江、高桥河、带河均达到地表水类水体标准。规划龙洞河三孔桥以上达类水体标准,三孔桥至凤凰山隧道达类水体标准,下游至官坡达地表水类水体标准。第83条 环境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土桥坝片达区域环境噪

45、声生类标准,大沙坝及高桥坝片达区域环境噪声三类标准,其它片区按二类标准执行。交通噪声:城区交通性干道两侧各15米范围噪声等效声级值达4类标准,并应设绿化隔离带降低对街坊内影响。规划枫香坪火车站及宜万线沿线两侧各30米范围噪声等效声级值达4类标准,两侧应设绿化隔离带。城区生活性道路应设为禁鸣区,并禁止过境交通穿越城区内部,对209和318两条穿越城区的国道进行改造。施工及工业噪声:新建项目在用地布局中,噪声较大的适当集中布置,并与居民生活区隔离开;现有的噪声较大扰民企业,应对其整改。施工噪声应采用登记申报制度,禁止高噪声机械在夜间作业。 第84条 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医疗废物应集中焚烧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