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20).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083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20).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22020年)贾汪区人民政府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二一二年六月委托单位:贾汪区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指导:汪光焘 教授 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任建设部部长专家组:周干峙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 曾任建设部副部长王静霞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务院参事 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龙桂 研究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资源经济室主任甄 峰 教授 南京大学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沈正平 教授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编制组组长:郭惠平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院长编制人员:穆京祥、于

2、金辉、刘 锋、单云凤、李红星、王俊君、曾庆国、杭春燕、顾 京、韩业斌、钱庆亮目 录一、背景和转型条件1(一)基本情况1(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2(三)转型优势条件3(四)面临的主要问题5(五)转型的机遇和挑战6二、规划总纲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战略定位10(四)转型目标11三、接续替代产业发展14(一)加快发展三大先导产业14(二)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20(三)优化产业发展空间25四、社会问题解决34(一)努力解决就业问题34(二)加快棚户区改造35(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8(四)努力解决涉矿企业历史遗留问题38五、生态环境整治40(一)生态修复先行,塑造自然生态新环境4

3、0(二)加大环境治理,探索生态治理新理念41(三)打造绿色廊道,构建生态宜居新格局44(四)加强环境监管,展现生态环保新面貌44六、支撑保障能力建设45(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45(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7(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50(四)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53七、政策措施和实施机制55(一)强化组织,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55(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55(三)加强政策保障,推动转型升级56(四)加强科技创新,吸引和用好人才56(五)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57(六)保障土地供给,支持转型发展57(七)完善制度建设,保障规划实施57附图附图一、徐州市贾汪区区位关系图附图二、徐州市贾汪区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2-2020)附图三、徐州市贾汪区水系图附图四、徐州市贾汪区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图(2012-2020)附图五、徐州市贾汪区新型城镇化结构图(2012-2020)附图六、徐州市贾汪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图(2012-2020)附图七、徐州市贾汪区综合交通规划图(2012-2020)附图八、徐州市贾汪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2012-2020)前 言徐州市贾汪区是一座因煤而建的资源型城市,自工业化开采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因煤而兴”,煤矿一度成为贾汪的支柱产业,支撑了贾汪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为江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尤其是能源生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002年开始,随着煤

5、炭资源的枯竭,以采煤为主的经济结构暴露出许多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201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东北2011 2420号)确定了贾汪区为我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发改办东北2009 2173号)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贾汪行政辖区,包括7个镇、3个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30万。规划期近期到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规划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 38

6、号);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发改办东北2009 2173号);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及参照执行政策县(市、区、旗)转型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东北2011 2952号);4、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东北2011 2420号);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 46号);6、国家有关“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涉及有关产业或行业领域);7、徐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及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8、贾汪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及贾汪区

7、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9、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0、贾汪区政府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数据;11、国家、江苏省有关法规和标准规范。一、 背景和转型条件(一) 基本情况贾汪区地处东经1171711742,北纬34173432之间,西距“五省通衢”徐州主城区38公里,下辖7个镇、3个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30万。北依齐鲁大地,西临豫东,南连淮北平原,徐贾铁路支线与京沪线、陇海线等铁路相接,徐贾快速通道与主城区紧密相连,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区。区位关系见附图一。辖区总面积834平方公里,境内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7公里,地貌特征为低山

8、丘陵和山前平原及冲击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主城区居于一马蹄形谷地中心。南部系黄泛冲积平原,分布有大吴、紫庄、塔山三个镇和耿集办事处,西、北部为丘陵山区,分布有青山泉、江庄、汴塘、贾汪四个镇,境内有大小山峰350余座,其中大洞山主峰海拔361米,为徐州市境内第一高峰。贾汪“因矿而立”,“因煤而兴”,原煤总储量4.68亿吨,工业化开采始于1882年,自建国以来,累计开采量2.1亿吨,鼎盛时期拥有煤矿500对、年开采量达1400万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煤矿一度成为贾汪的支柱产业,支撑了贾汪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为江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尤其是能源生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01

9、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2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954.337.8,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350元、10009元。(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1、 土地可利用潜力大贾汪区土地资源丰富,耕地3159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9%;园地184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63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1%;交通用地112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水域656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未利用土地320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

10、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可利用土地潜力较大,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见附图二。2、 非煤矿产储量丰富贾汪区矿产资源较丰富,已勘查和发现矿产18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1种,探明矿床23个。其中石灰岩、白云岩、高岭土、水泥配料用砂页岩储量居全省前列,大理石、钛铁矿、砂矿、耐火粘土、硫铁矿储量居全市前列。3、 水资源不均衡贾汪区属沂沭泗流域,流域性河道有京杭大运河,水量充足稳定。全区水域面积6566.6公顷,主要引排河道包括不老河、屯头河、临城河、引龙河、淤泥河、二八河等;主要的水库包括督公湖、大进口、雷古山。根据各种水量统计情况,至2020年,地表水保证率75%的情况下,水资源量7800万立方米/年

11、;南水北调工程贾汪有保证水资源量4541万立方米/年,浅层地下水8185万立方米/年,深层地下水4615万立方米/年(除重复利用量3054万立方米/年)。贾汪水资源总量22087万立方米。北部丘林地区缺水。水系分布见附图三。4、 自然生态基底较好2011年,全区林地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22.2%,动植物物种300种以上,境内山水兼备,自然生态系统良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大洞山、督公湖生态公园等自然风光和十里花溪、万亩石榴园形成的“城市山林”,塑造了“山水城市、绿色贾汪”的生态基础。5、 煤炭资源濒临枯竭贾汪因煤而衰,因煤而困,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

12、型城市。煤田面积202平方公里,占行政区域面积的29.3%,除去“三下”压煤、关闭煤矿压煤和不具备开采价值的边角残煤,现剩余可采储量约2000万吨。目前,只有一座大型煤矿旗山煤矿正常生产,年产量约50万吨,已接近采掘极限,煤矿资源日益枯竭。6、污染物排放量偏高贾汪区现有钢铁、焦化、电力、造纸等资源型、能源型企业较多,经过多年治理,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偏高。2011年,全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9670吨和23782吨,基本完成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治理,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稳步提高。(三) 转型优势条件1、 区位独特徐州是江苏省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之一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同时又是淮海

13、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国家主要枢纽城市。贾汪区是徐州市五个辖区之一,位于苏鲁交界,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交汇位置,是淮海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城区,是我国沿海的“经济低谷地带”,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二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2、 交通便利中心城区距徐州主城区38公里,距京沪高铁客运站22公里。境内水陆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全年可通航2000吨位船只,港口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是京杭大运河徐州亿吨大港六大作业区之一。大型民用观音机场距贾汪仅30公里,航空班机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台湾、香港等地。206国道、310国道从境内穿过,京福高速公路从贾汪区西部穿过,并在江庄镇

14、设有互通式立交,徐连高速公路在区域南侧通过,徐贾快速通道将贾汪与徐州新老城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场、高铁枢纽等重要集散点紧密连接。3、 能源保障充足全区现有火力发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共有35千伏以上变电所19座,供电总容量达到980MVA,其中220千伏以上变电所3座,110千伏以上变电所5座,35千伏变电所11个。天然气可采用西气东输供应,城区内供气配套设施齐全。太阳能资源在华东地区较为丰富,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350小时,已建成20MWp光伏发电站,具有开发光伏发电的巨大潜力。4、 产业转型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贾汪区已成功实现了产业由“地下”向“地上”转移,初步形成了能源、新型建材

15、、冶金、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同时水、电、气、热供应充足,配套完善,水路、陆路运输便捷,从原料开采、运输、生产及销售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 面临的主要问题1、 体制制约发展贾汪区虽然从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享受和行使县级经济管理职能和权限,但没能纳入省重点财政转移支付地区的扶持范围,相对于其他省脱贫攻坚重点县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较少,受主城区辐射和带动较小。面临“非县非区”的尴尬处境,而区级财政不仅要承担市辖区的各项职能,还要承担县级的三农投入、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职责和压力,财力基础、条件、平台与其它县(市)相比存在明显不平衡性,加之要承担化解徐矿集团办社会职

16、能移交等众多遗留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这种被边缘化的体制严重制约了贾汪的发展。2、 塌陷区修复任务艰巨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造成煤矿上方的地表深陷,现有塌陷地面积13.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地表的沉陷致使良田变成荒地和常年积水的坑塘,加之煤矸石压占了大量的良田、人口增长及建设用地减少等原因,塌陷地区人均耕地已由1951年的2.98亩降至目前的0.46亩。目前,已经复垦治理塌陷地2万亩,剩余的11万亩还未复垦治理,按照每亩3万元治理费概算,预计约需投入资金33亿元。其中包括未征的已经塌陷积水的耕地近5万亩和除潘安湖以外的近6万亩严重塌陷区域,已经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亟需生态恢复重

17、建。3、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954.337.8,第一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占比偏小。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过分依赖重工业的产业格局依旧存在,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4、 社会民生问题有待改善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导致直接失业人数3万,间接失业人数5万,棚户区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欠账多。区级财政不但需要承担三农投入、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职能,还要解决徐矿集团等资源型企业社会职能移交带来的众多遗留问题,导致财政资金缺口大,区级财政不堪重负。(五) 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合

18、作不断深化,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虽然贾汪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体制、环境、产业等问题,但总体来说,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1、 五大机遇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有利于贾汪在重大产业布局、土地使用、投融资、财政税收、科技人才、生态修复、环境整治与保护、棚户区改造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获得更多扶持,为顺利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江苏省关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中明确提出,努力把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商贸物流旅游中心,建成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加快

19、发展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和商贸物流旅游业。战略的实施为徐州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贾汪的发展带来机遇。徐州都市圈的快速发展。以徐州市发展重心东移为契机,依托徐贾快速通道、轨道交通等快速交通设施,贾汪纳入徐州主城区“二十分钟经济圈”,有利于加强与主城区的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利用主城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发展。区域战略深入实施。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与进一步加快实施苏北振兴、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的实施,江苏省进一步加大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力度,充分发挥苏南向苏北的梯度辐射效应,助推

20、贾汪快速发展。经济合作不断深化。随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逐步接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向小城市及乡镇的产业转移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贾汪便利的交通环境、广袤的地域空间、较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为吸纳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条件。2、 四大挑战发展模式有待创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科技、人才、资源的集聚能力较弱,对贾汪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节能减排

21、压力较大。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短期内较难转变,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面临更多考验。体制机制有待创新。资源枯竭的现状对贾汪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借助国家资源枯竭城市政策破解发展难题,在行政管理、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土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二、 规划总纲(一)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创新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着力加快生态转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加快产业转型,推动产业聚集和升级带动;着力加快城市转型,推动区域协调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促进

22、社会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 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努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使人“住得下,留得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 坚持生态先行。把修复采煤塌陷地作为首要任务,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严格控制污染大的产业,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3、 坚持科技创新。强化科技驱动,实施人才战略,通过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

23、理创新转变,按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4、 坚持城乡统筹。通过转型规划,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棚户区改造、城乡建设统筹考虑,合理布局,逐步形成集聚发展的空间开发新格局,建设徐州市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三) 战略定位立足资源、区位、交通优势,依托徐州,面向苏北、鲁南,加快融入主城区、建设徐州副中心,打造区域重要产业支撑区、生态宜居地、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1、 徐州生态修复先行区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优势,因地制宜,探索自然生态与采煤塌陷地

24、修复利用新途径;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把治理水系污染与改善水环境相结合;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程,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加强污染防治与荒山绿化建设,实现城乡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2、 徐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以产业集聚发展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贾汪区位特点,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做大第三产业,加快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做优第一产业,努力打造“资源枯竭城市新能源应用示范区”、“现代装备制造配套基地”、“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环保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为主体,现代农业为

25、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3、 徐州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实现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同步优化,体现空间的高效、集约、可持续利用,在空间地域上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区集中,城镇居民点集中布置,农业用地与生态保护用地相对集中,达到中心城市空间集聚发展,市域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建设分工明确、有机联系、质量趋优的市域空间系统。4、 徐州城市副中心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加快建设以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资源聚集为基点,以产业聚集为核心,以人口聚集为途径,以资金聚集为支撑,以空间聚集为终端,主动承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以徐州主城区为中心的大都市区,为徐州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环境

26、,为提高徐州的整体实力提供有利条件。(四) 转型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贾汪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的徐州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第一阶段:到2015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接续替代产业雏形基本形成,核心企业和重点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到2015年,贾汪GDP突破250亿元,年均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突

27、破50亿元,年均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751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率3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城镇化率水平突破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三大保险覆盖率达到9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表2-1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指标类型指 标 名 称单 位2011年2015年经济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70.2625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39674580003全

2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150.141000(累计)4全口径财政收入亿元18.855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11.0225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7.9170经济结构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7.9:54.3:37.87: 51: 4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0.46309城镇化率%49.960人民生活10人口自然增长率611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8350270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00091440012恩格尔系数%36.235公共服务13社会保障城镇三大保险覆盖率%96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514城镇登记失业率%2.64科技创新15R&D经费支出占GDP的

29、比重%0.95216科技进步贡献率%456017百亿元GDP发明专利授权数件8518绿化水平城市绿化覆盖率%40.846森林覆盖率%22.232第二阶段:到2020年。全面实现城市转型的各项预期目标,形成适度多元的完整支柱产业链,建成特色产业群。传统产业通过资本嫁接、技术改造、产业链条延伸,突破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接续产业形成明显科技优势,产业集群之间互补共赢,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支撑。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城市品位得到全面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三、 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坚持扩大开放,在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上,积极

30、与徐州装备制造、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商贸物流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对接,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农业三大先导产业,以先导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环保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稳步提升精细化工和冶金铸造两大传统产业。图3-1 贾汪区接续替代产业构架图到2020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方式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确立,转型发展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一) 加快发展三大先导产业1、 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以现代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商贸服务业为核心的商贸物流体系,形成前者带动后者发展

31、、后者推进前者发展的良好局面。(1)现代物流服务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能力、效率和现代化水平为重点,着力优化物流空间布局,着力创新物流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有序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重点打造以煤炭、建材、金属、农副产品等为主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础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着力打造一个物流基地、四大物流园区、多个物流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结构,逐步建立与贾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按照货物主要流向及物流发展的需

32、要,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路、铁路、水路等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和快递等企业资源整合与服务延伸,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物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培育本土物流企业,加快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提高。(2)现代商贸服务业以建设集聚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发展活力足的商贸服务中心为目标,以打造中央商贸区为重点,以提升专业市场为抓手,创新商贸业态、拓展核心商圈、完善商贸网络,将贾汪发展成为苏鲁交界重要的商贸中心。充分发挥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自然生态基础好、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以新城商务服务功能区的建设为突破口,以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以会议会展、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

33、调查、职业中介服务等为发展重点,努力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使现代商务服务业成为贾汪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极,将贾汪打造成为徐州新兴商务服务中心。专栏3-1 现代商贸物流业重点项目徐州双楼物流园区位于京杭运河大吴段,206国道西侧。建设B型保税物流中心、大宗物资交易市场、铁路集装箱专办站、通用码头岸线利用等,总投资15亿元。徐州中通物流位于大吴镇运河两侧。建设货运集散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综合服务办公楼、交易中心、配套停车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总投资10亿元。贾汪区冷链物流园位于紫庄镇和汴塘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建设现代物流、产品批发、加工、冷运、仓储、包装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集聚区,总投资5亿元。徐州

34、工业园物流园位于徐州工业园区。建设信息交易、运输、装载、仓储、包装、物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依托型的物流服务中心,总投资4亿元。宝丰物流园该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计划总投资18亿元,主要建设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码头,仓储面积900亩及相关配套设施。该项目建成后主要为徐州东部循环经济区配套,基本上能满足该循环经济区正常生产所需原料的购进及产品的运出需求。科技博览中心建设集多功能展示、会议、宾馆、商务办公、休闲购物为一体的会展中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现代商务中心建设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信息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2、 旅游业加强统筹

35、协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功能,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贾汪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围绕“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的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区位、生态、文化等优势,重点依托潘安湖生态湿地公园、大洞山旅游风景区、小南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积极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工业旅游、养生休闲、越野体验、户外体验、商务度假和民俗文化旅游等,开发适应旅游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构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旅游消费满意度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依托区位、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健康养生文化,围绕老年修身养性、按需护理,积极建设以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

36、及适合老年生活的基础设施为主体、60分钟养老护理的综合社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特色风味餐饮、特色设施旅游、特色植药生态园及特色养生休闲度假园建设。加强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做好旅游市场营销,着力打造“山水城市、绿色贾汪”。专栏3-2 旅游业重点项目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山泉镇、大吴镇。对现有湖面整理,整合分散湖面,形成湖岛、绿堤、花巷、水上森林,配套建设餐饮、酒店、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建筑,形成丰富的湿地生态公园,总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对景区一期工程的节点、小品及景点设施进行完善,增加休闲广场、大风车、四合院、导示、座椅等设施;建设潘安

37、古镇,在潘安古村岛内建设仿古建筑及景观设施,建筑面积2.48万m2;建设乡村俱乐部一期,占地约1700亩;建设民俗园、水神庙、安置房7.2万m2;对潘安湖南湖进行景观进行绿化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占地5.7平方公里(二期工程3.9平方公里,三期1.8平方公里)。总投资18亿元。大洞山风景区二期位于大洞山风景区内。建设1.8万平方米丹若别院,2400平方米游客中心,山体公园,鸣凤漙,洞山仙境,影视基地,自驾游,越野体验,户外体验。1.4万平方米圣水湖药师养生中心,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1万亩荒山绿化及1200亩茱萸寺周围山体绿化提升工程,总投资12.7亿元。东方鲁尔文化生态产业园位于大吴镇。利用已关

38、闭的权台煤矿,以德国鲁尔园区为样本,在采煤塌陷地上进行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再造,规划发展文化创意和养老养生等产业,打造国家4A级旅游度假景区,总投资22亿元。督公湖度假区位于贾汪镇东北部。建设金瓶山庄、督公古镇、观光生态园、影视基地、九海文化观赏区、桃园公寓度假区等,总投资10.8亿。老年社区建设具有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及适合老年活动的基础设施的综合老年社区,总投资20亿。3、 现代农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充分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注重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和项目主题创新。同时,在确保农业

39、的生产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突出打造“绿色”、“生态”品牌,提高服务意识和品质,内联外引,优势互补,着力把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贾汪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把贾汪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改造农业发展过程,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经济林果、优质稻麦、大蒜、食用菌、畜禽养殖、水产等主导产业,促进农村发展、提升农业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突出优势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形成种养规模成片、产供销一体化,有效整合农业、科技、人才、市场等各方面资源,逐步形成以精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旅游节日礼品为主的农产品。重点建设贾汪蔬菜物流中心、贾汪农业产

40、品综合物流中心和贾汪水产品综合物流中心。积极推动新的区域发展,将占据贾汪区三分之一面积的丘陵山区作为新空间,大力实施高亢山区土地整理、水利配套工程,加快改造中低产田,积极发展山地果林、林下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资源,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开展丘陵生态特色农业观光和采摘体验性活动,提升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传统乡村产品,大力促进休闲农庄、养老基地、有机农庄的发展。专栏3-3 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紫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园位于贾耿公路两侧。西起紫庄镇徐台村,东至塔山镇张场村,涉及16个村庄,示范园辐射发展设施农业50000亩,带动农户5000余户。建设高科技农业研发中心、设施

41、农业展示区、育苗中心、生态农庄、开心农场、贾汪蔬菜物流中心等,占地3000亩,总投资2亿元。江庄食用菌标准化设施生产产业园位于贾汪区江庄镇,京沪高速连接线与206国道北部,凤尾河南,蒋庄村以东。近期规划食用菌种植面积5000亩,远期种植面积10000亩,带动农户5000户。引龙河南为示范区,以北为生产区。建设优质食用菌示范基地、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加工物流区等,总投资1.5亿元。耿集设施草莓产业园位于贾汪区耿集办事处。该园沿贾耿公路,耿集办事处以西,耿北河以南,二八河以东。近期园区草莓种植面积10000亩,带动农户5000户;远期带动草莓种植面积20000亩,带动10000农户。优质设施草莓区

42、、设施草莓良种繁育基地、设施草莓观光采摘体验园、草莓加工服务区等,总投资1亿元。汴塘设施葡萄产业园汴塘镇镇西部,贾汴公路两侧,远期辐射发展日光温室1500栋,带动500户农户发展温室葡萄生产,建设育苗中心、质量可追溯平台、生态农庄等,形成集生产、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日光温室葡萄示范园,规划占地10000亩,总投资1.5亿元。(二) 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1、 电子信息产业紧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和支撑条件,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以物联网、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光伏、电子材料、关键电子元器件等作为战略新兴领域,以大工程为带动,主动承接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为

43、引导,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丰富水体资源,结合水源、地源热泵技术,打造低能耗区域数据中心群。优先发展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等,形成产业新增长点。以融合发展为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推动产品制造与软件和信息服务融合、制造业与运营业融合,大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鼓励引导商业模式创新。专栏3-4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电子政务综合信息化用于政府各级职能部门信息化管理,电子政务建设立足不断深化各类应用,重点围绕税务、财政、产业、社保、劳务等方面,以满足全区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对电子政务的需要。主要内容实现对网络设备、业务系统、

44、主机及基础架构的建立,相关应用系统、业务流程、综合运维平台的建立,总投资4亿。汽车整流桥位于大吴锦程工业园。设计生产电气设备、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主要为模块式、一体式、二极管压接式汽车整流桥、汽车整流二极管150万件套。规划扩建汽车点火模块生产线,年产50万套。总投资1亿元。数据中心围绕企业,建立区域性或异地备份的数据中心。主要内容包括ETL、主体数据库、数据仓库、商业智能、全局数据等多方面关键技术,总投资3亿。物联网研发和应用平台以现代物流为基础,重点开发物流网技术应用。总投资1.2 亿。光电产业集群以现有的光伏发电工程为载体,引进上游芯片和下游终端产品生产企业,打造LED封装与半导体照

45、明器、SMD贴片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总投资12亿。LED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集研发、技术、产品等核心优势为一体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总投资10亿元。2、 环保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有效发展丘陵区域风力发电项目,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及智能微电网技术应用;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的利用;探索使用新型的发输配供电运营模式,通过合理的调度运行策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打造“资源枯竭城市新能源应用示范区”。优先发展热电联供机组以及煤矸石、低质高灰煤、污泥等低热值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鼓励生产过程余热回收发电;推进绿色高效、

46、大机组煤电建设;探索地下遗弃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以多种资源形式、多种发电方式的清洁、环保能源产业格局,建成区域重要的环保能源基地。着力调整优化环保能源产业结构,做优环保能源产业,做出产业特色。以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为支撑,全力推进传统能源产业升级改造,增进节能减排,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有序稳步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能源产业多元清洁发展,构建安全、经济、清洁的环保能源产业体系。专栏3-5 环保能源产业重点项目环保电力建设装机容量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85.0亿元。风力发电位于贾汪镇闫村、龙门等村荒山领域。规划建设100MW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8亿元。地源热力秸秆环保热电位于大吴镇。建设规模为2台15MW次高压抽凝汽轮发电机组及辅助设施,安装2台50排式秸秆锅炉,并预留1台75t/h排式秸秆锅炉的条件。投产后预计年消耗秸秆17万吨,年供电量1.42亿kWh、供热220万GJ。总投资5亿元。太阳能工程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太阳能取暖系统工程、太阳能技术建筑应用、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10亿元。结合棚户区改造的30MW光伏分布式发电及微网示范工程,总投资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