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121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前 言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地处福建省中心地带,居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往海峡西岸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是三明市核心发展区,也是产业最集聚、发展最有潜力、生态环境最优越的区域。加快推进生态工贸区建设对于把三明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构建联结沿海口岸、辐射中西部广阔经济腹地的海峡西岸中部枢纽,建设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和战略通道,拓展闽台交流合作,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有力、有序、有效地促进三明生态工贸区的发展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

2、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和文件为编制依据。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2011-2015年为加快发展期,2016-2020年为全面提升期,2021-2030年为远景展望期。本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三明生态工贸区开发建设及制定其他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实施过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变化进行调整。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发展基础1第一节 区域概况1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6第三节 存在问题7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空间架构8第一节

3、指导思想8第二节 基本原则8第三节 战略定位9第四节 发展阶段与目标10第五节 总体布局结构12第六节 总体空间区划16第三章 中心城市发展19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职能19第二节 城市发展格局19第三节 功能分区与发展重点20第四章 产业发展24第一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24第二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26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8第五章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33第一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3第二节 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34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35第四节 加强区域互动联动36第六章 重点园区发展38第一节 三明经济开发区38第二节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1第三节 埔岭汽车工业园44第四节 三

4、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45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46第一节 综合交通46第二节 电力通信53第三节 供排水59第八章 资源开发与保护63第一节 土地资源63第二节 水资源64第三节 矿产资源66第四节 森林资源67第九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体系69第一节 生态建设69第二节 沙溪流域综合治理72第三节 环境保护73第四节 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74第五节 防灾减灾75第十章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78第一节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78第二节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78第三节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79第四节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79第五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80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82第一节 创新体制机制8

5、2第二节 坚持规划先行83第三节 完善要素保障83第四节 落实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政策86 附件: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十二五”重点产业暨社会事业项目表(共50项)图纸目录1.规划范围示意图32.总体布局结构图153.总体空间区划图184.产业发展布局示意图325.三明经济开发区吉口新兴产业园示意图396.三明经济开发区贡川产业园示意图407.三明经济开发区城南产业园示意图418.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示意图429.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尼葛园示意图4310.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示意图4411.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示意图4512.重点交通干线走向示意图5213.电力设施布局示意图5814.

6、供排水设施布局示意图6215.规划区生态格局图70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区域范围三明生态工贸区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中部,范围包括:梅列区、三元区全辖区,沙县、永安市、明溪县的6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镇,规划总面积3157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约77万人。其中,核心区包括三明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核心功能区、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规划区,面积为258.9平方公里。表1-1 三明生态工贸区乡镇(街道)面积、人口情况表(2010年)县(市、区)乡镇(街道)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梅列区列东街道办事处8416.14列西街道办事处徐碧街道办事处陈大镇1960.86洋溪镇720.58

7、三元区城关街道办事处814.26荆西街道办事处3富兴堡街道办事处8白砂街道办事处21岩前镇2651.84莘口镇2301.72城东乡671.09中村乡2011.18沙县虬江街道办事处114.110.85凤岗街道办事处235.9高砂镇160.91.18富口镇233.10.91大洛镇1170.69南霞乡1240.65永安市燕东街道办事处1118.00燕西街道办事处78燕北街道办事处64.8燕南街道办事处64.3贡川镇1350.86大湖镇1721.72曹远镇1932.95上坪乡1580.53明溪县沙溪乡1410.67合计28个乡镇(街道)315776.68二、区域资源概况(一)区位条件。生态工贸区地处

8、福建省中心地带,是我省沿海通往中西部地区的战略通道。近年来,生态工贸区内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主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陆续形成,将逐步成为东进西出、南联北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枢纽,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二)土地资源。生态工贸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均拥有量大,现状土地利用类型中以农业用地为主,建设用地仅占5.52%,区内适宜成片建设用地约259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2%,目前土地开发强度不高,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还有较大的用地潜力。(三)水资源。生态工贸区水资源丰沛,总量69. 8亿立方米,人均8146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平的近2.5倍。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沙溪

9、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区,可利用入境水资源量达2.4亿立方米/年,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充足用水保障。(四)矿产资源。生态工贸区矿产资源种类有40多种,以无烟煤、石灰岩、重晶石、粘土、铁矿为优势矿种,储量大、品质优良,开采条件好,为矿产加工业及其下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五)旅游资源。生态工贸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火成岩地貌在区域内均有分布,沙溪景观优美宜人,三明正顺庙、三元万寿岩、永安安贞堡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县小吃文化、永安抗战文化和笋竹文化独具内涵。(六)林业资源。生态

10、工贸区所在的三明4县(市、区)林地面积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5.7%,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毛竹重点产区,林竹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为林竹加工业、生物医药与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经济总体概况。生态工贸区主体所在的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沙县四个县(市、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514.56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2.53亿元,分别占三明全市的52.8%和65.5%,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二)产业发展现状。生态工贸区已形成冶金、农林产品加工、机械及汽车制造、矿产加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化工、建材、纺织八大产业集群。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旅游等服务业快速成

11、长。农业稳步发展,已形成林竹、水果、蔬菜、食用菌、烟叶、畜禽等特色产业。(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生态工贸区所在的4县(市、区)有普通高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11所,普通中学54所,三明市区及永安市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基本建成市、县二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四、基础设施现状(一)交通设施。生态工贸区有福银、泉三、永武3条高速公路通过,通车里程达178.86公里,区内现有1条国道、3条省道,鹰厦铁路贯穿生态工贸区中部。永宁高速公路、向莆铁路、南三龙铁路、沙县机场已在规划建设中。(二)供水、供电、通信。区内已建自来水厂10座,总供水能力达40万立方米/日,现有污水处理

12、厂4座,污水处理规模9万立方米/日,污水配套管网共计81.11公里。华电永安火电厂扩建项目、220千伏永安西坑、梅列碧湖输变电工程等一批供电工程基本建成。长途及本地传输网全面实现光缆化、数字化,3G网络基本覆盖,城区、行政村的无线网覆盖率达100%。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大发展的战略机遇。随着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中央决策和国家发展战略,为生态工贸区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二)闽台合作纵深拓展的发展机遇。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全面实施,闽台两地经贸往来更加频繁

13、,生态工贸区依托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三明台商投资区等两岸合作平台,将不断深化与台湾产业的纵深对接。(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市场机遇。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今后将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生态工贸区开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面临挑战(一)高铁时代的来临加大了“虹吸效应”。随着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资金、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将加速向产业优势突出、发展环境优越的区域聚集,生态工贸区产业转型升级面

14、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在全省10个新增长区域中,三明生态工贸区与沿海新增长区相比,缺少港口支撑。各地加快发展势头强盛,竞争更加激烈。(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压力大。区内工业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同时,由于地处闽江上游沙溪流域和海西绿色腹地,更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第三节 存在问题一、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目前生态工贸区经济总量仍较小,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中第一产业偏高,第三产业明显偏低。工业以传统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低,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二、工业园区布局分散,产出效益较低受地形地貌影响,生态工贸区内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数量较多

15、,有6个省级开发区和投资区,20个工业园区。“小而散”的园区开发模式导致缺乏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三、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2010年三明市区建成区面积25.8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34.5万人。由于城市规模小、服务水平低,导致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力弱,未形成较强的中心带动作用。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空间架构第一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坚持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并进,提高创新集聚发展水平,统筹生态工贸区城乡、区域

16、、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把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成为海西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海西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福建中部宜业宜居中心城市、福建生态低碳发展示范区,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第二节 基本原则注重科学定位。立足三明实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构建生态工贸区产业群、城镇群、交通网、生态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互动并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兼顾。优化发展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功能空间框架,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内外合理分工和互动联动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生态工贸区同城化步伐,构建区域

17、互动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突出产业差异化布局和专业园区建设,推动集聚、集约发展。突出产业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承接港澳台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整合提升汽车和机械装备、冶金及金属深加工、林产加工、纺织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构建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生态市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将生态工贸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区域。第三节 战略定位依托独特生态优势、现代交通体系、扎实产业基础,建设生态环境美、发展空间大、产业实力强、科技含量

18、高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增长区域。海西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全面实施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战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产业集群,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推动生态工贸区跨越发展。海西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陆地港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对接沿海、辐射内陆、联系南北”的海西中部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服务周边地区发展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建设更广阔区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打造海西中部现代物流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服务中

19、心;加快商贸、金融和其他服务业发展,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福建中部宜业宜居中心城市。加快三明中心城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步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城市与园区的分工协作,加快人居环境建设,完善山、水、城相融合的景观体系,构建宜业宜居中心城市。福建生态低碳发展示范区。突出生态工贸特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最新的生态环保安全标准,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生态绿地。第四节 发展阶段与目标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年)。加快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功能区域开发,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为大规模

20、区域开发和城市建设奠定基础。通过5年的发展,交通枢纽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加集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各项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初具雏形,区域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成为海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面提升阶段(20162020年)。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和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基本形成,区域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整合基本完成,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拓展,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山水相间的宜业宜居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态工贸区进入良性自主发展

21、阶段。远景展望(2021-2030年)。生态工贸区的功能定位全面实现,形成设施完善、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区域和谐、城乡协调的发展局面,建成发达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地,形成人口规模100-150万的宜业宜居中心城市。表2-1 三明生态工贸区分阶段发展目标值指 标 名 称单位2010年实际值2015年目标值2020年目标值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14.561000以上2000以上占三明市域比重52.855以上6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9.4:54.7:35.96:54:403:55:42总人口万人771121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526629万以上16万以上城镇化率%70.87986固定资产投资率84

22、.28580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7585以上90以上园区工业产值产出密度亿元/Km23.7315以上30以上受保护地区占区域土地面积比例%121314万元GDP能耗吨标煤1.751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市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市下达任务森林覆盖率%75.775.775.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44.5以上50以上城市(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738085城市空气质量符合2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三明市区90.1%;永安99.7%、沙县100%市区90%以上、永安、沙县95%以上三明市区93%以上,永安、沙县95%以上注:表中经济和人口指标、

23、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为三明生态工贸区主体所在的梅列、三元、沙县、永安4县(市、区)之值。第五节 总体布局结构按照以重点带全局的发展思路,打破以现有行政区划为界的发展格局,实施“三城整合、多点联动、中心提升、特色支撑”战略,统筹生态工贸区城镇与产业布局,以城市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区域内部主要通道为骨架,以产业园区发展为重点,推动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空间整合,构筑“一带、双城、四片、四园区”总体空间格局。一、一带打造永安-三明市区-沙县城镇和产业发展主轴带。沿沙溪河两岸区域,依托长深高速、南三龙铁路、鹰厦铁路和国道205线,整合三明市区、沙县和永安空间资源,形成三明

24、市域城镇和产业发展主轴带,大力推进形成一体化中心城市。注重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对沙溪河沿线的景观生态保护,加快形成宜业宜居的中心城市主轴带。二、双城发展壮大中心城市,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向北推动三明市区与沙县同城化,打造三明市区与沙县的联合中心城区,加快推进三明市区与沙县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的同城化,着力整合城市资源,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实力。向南推进三明市区与永安一体化发展,重点建设三明台商投资区、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优化产业体系,通过组织生产服务体系、交通引导等措施实现一体化发展格局。三、四片统筹三明城区与沙县、永安产业和城市功能布局

25、,依托中心城市快速通道,以三明市区为中心,实施北扩、南延、东连、西拓,形成“四片”产业布局。(一)中部现代服务业核心片区。以市区为中心,实施“退二进三”,加快工业企业外移,积极发展物流、旅游、商贸、金融、信息、服务外包、中介会展、科技、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信息化、网络化、职能化的知识资本密集型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成中部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二)北部工贸产业集聚片区。以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为平台,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林产加工、生物与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配套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构建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北部工贸产业集聚区。(三)西部新兴产业集聚片区。以三明台商投资区吉口新兴

26、产业园和城南产业园为平台,大力发展生物与新医药、金属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硅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西部新兴产业集聚区。(四)南部先进制造业集聚片区。以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尼葛园、台商投资区贡川产业园、埔岭汽车工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载货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林产加工、机械加工、纺织等主导和新兴产业,建设南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四、四园区整合城市与产业发展用地,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建设三明台商投资区(包括吉口新兴产业园、贡川产业园和城南产业园)、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金沙园和尼葛园)、埔岭汽车工业园、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4大产业园区,形成规模化、差别化发展

27、的产业空间格局。第六节 总体空间区划一、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城市发展用地和工业发展用地。规划期控制面积为258.9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2%。重点开发区域是城市化与产业化布局核心区域,应着力提升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增强创新力、竞争力、集聚力,带动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增强集聚辐射能力。二、农业适度开发区域规划区中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适宜多样化生产的农林产品主产区划为农业适度开发区域,包括农地和经济林、商品林用地等。规划期控制面积为2105.46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6.7%,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林业为主体功能。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规划区中的生态公益林用地和森林公园划为

28、重点生态功能区域,规划期控制面积为518.29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6.42%,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要功能。重点发展生态林业,恢复和重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治理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森林景观的观赏和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四、禁止开发区域规划区中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用地等划为禁止开发区域,规划期控制面积为274.35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69%,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禁止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 表2-2 空间区划用地汇总表 单位:平方公里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发展用地258.9产业(四大园

29、区)发展用地农业适度开发区域耕地和经济林、商品林用地等2105.46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生态公益林用地414.38森林公园103.91小计518.29禁止开发区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27.70风景名胜区(核心区)59.42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187.23小计274.35合计3157第三章 中心城市发展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职能坚持高标准、立足高起点、体现前瞻性,塑造绿色之城、服务之城、创意之城、文明之城的城市品牌,将三明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海西中部品位高端、特色鲜明、生态优美、宜业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一、城市性质海西中部重要的生态工贸和宜业宜居中心城市。二、城市职能强化三明在福建中部

30、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生态宜居的地域环境特征,巩固其作为福建省重要工业城市的优势地位,提升区域交通枢纽作用,凸显中心城市在大区域发展格局中的职能: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城、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海西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闽中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大通关保税物流中心。第二节 城市发展格局以三明市区为中心,通过东部快速通道,拓展中心城市发展框架,引导三明市区、沙县城区和永安城区融合发展。推动市区向北与沙县同城化,强调社会事业高度共享,形成三明市区与沙县县城联合中心城区(以下简称“三沙”中心城区);向南与永安市加强产业协作,重点强化三明市区与永安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三明市区与永安一体化发展格局。强化“三

31、沙”中心城区与永安城区差异化发展定位,以“一主一副”双城发展格局引领中心城市空间拓展和优化整合。一、一主“三沙”中心城区定位为承担福建省内陆的区域服务职能,逐步建成辐射带动闽中、闽西北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生态宜居城区。(一)三明城区重点建设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形成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二)沙县城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工贸产业集聚区。二、一副永安城区定位为重要的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闽中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森林型山水旅游城区、生态宜居城区。第三节 功能分区与发展重点在“一主一副”双城总体发展格局下,以“三沙”中心城区和永安城区为载体,根据

32、各自发展定位和空间特征,实施相应的发展策略,选择各自的发展重点,通过对城市各项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推动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一、“三沙”中心城区(一)功能分区。实施“服务北跨、产业西扩”发展策略,全面整合“三沙”中心城区空间资源,强化分片组团式集中建设,构建“双核心、五组团”城市空间布局。三明城区(双核之一)强化列东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建设,培育台江、贵溪洋副中心分别服务南北片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沙县城区(双核之一)围绕三明新区建设,重点培育区域性服务中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外围富口、荆西、岩前组团以产业发展为主,洋溪、莘口组团以特色居住为主。其中富口组团发展机械零部件和食品加工产业;

33、荆西组团发展高教、生物医药和旅游文化产业;岩前组团发展矿产、林产加工和建材产业;洋溪组团发展研发孵化、休闲服务、高端居住职能;莘口组团发展特色居住等职能。(二)发展重点1、加快打造城市新区。依托沙县陆地港、机场、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优势,重点打造三明新区,培育金融、商务办公、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职能及保税物流产业,促进“三沙”中心城区双核心布局结构形成,整体提升三明的综合服务职能,形成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2、整合提升产业园区。重点将梅列经济开发区和三元经济开发区整合为三明经济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城南园,配套建设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提升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的建设水平,培育

34、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陆地港和航空港配套服务区定位培育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发展专业物流基地和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推进三明经济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吉口新兴产业园建设,促进工业“退城入园”。3、拓展开发居住片区。加快三明城区贵溪洋新区、徐碧新城、下洋中区、台江片区开发,依托贵溪洋、台江,重点建设南北两大居住新区。沙县城区近期重点实施“三旧”改造,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开发城北居住片区,形成现代化、生态型居住社区。4、推进城市景观改造。重点推进“一河两岸”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改造,对滨水公共空间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结合旧城改造推进沙溪两岸公建带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二、永安城区(一)功能分区。实施“工业北接、

35、服务南拓”空间发展策略,按“一城两组团”进行功能布局,远景将北侧的大湖组团纳入形成“一城三组团”。中心市区(一城)在功能上构成城市行政、金融、商贸、会展、文体、科教中心,发挥地方性中心城市的效应;同时加强区内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交通枢纽的形成。曹远组团建设以建材、化纤为主的工业园区。文龙组团发展集城市文化创意、科教、旅游服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物流与生态型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区。(二)发展重点1、全力打造海西新兴工业基地。重点建设尼葛园、埔岭汽车工业园。完善和提升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的尼葛纺织科技产业园,推进纺织现代物流中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海西重要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以埔岭

36、汽车工业园为依托,导入中国重汽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建设年产20万台各类汽车生产项目以及园区内汽车配套的零部件、专用车和汽车物流城项目,打造海西汽车城,建成海西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2、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建设4大功能中心。大榕树中心为市级商贸、旅游、文娱休闲中心;巴溪湾中心为行政、商业综合发展的市级副中心;北大桥中心为林竹、纺织、建材等会展、特色专业市场中心;茅坪中心为市级体育中心。3、着力美化城市景观。打造燕江路、巴溪湾大道、永安大道三条城市景观轴线和大榕树商业中心区、巴溪湾新公共中心区和燕江南岸滨江风貌区三大景观区;沿组团间、河流、道路构建生态绿廊,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建设森林山水生态

37、旅游城市。第四章 产业发展第一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围绕龙头企业、骨干项目和品牌产品,提升技术、培育品牌,做大总量、促进集聚,完善配套、提高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一、汽车和机械装备产业扎实推进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商用车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商用汽车制造,带动发动机、变速箱、液压系统、刹车系统、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打造三明商用车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电动公交、电瓶车、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延伸开发电动车配套电池;做大埔岭汽贸城和汽车文化主题园,完善产业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

38、务业相融合。以橡胶机械、路面机械、产业机械、机床制造、环保设备为重点,以华橡自控、厦工三重、三明机床等企业为龙头,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加快机械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整合,拓展大型装备制造,促进机械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大力开发新型橡胶机械,做强高等级路面机械、工程机械,积极发展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推进新型纺织机械、食品机械、木工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开发;加快发展垃圾压实机、废水治理、噪声与振动治理等环保装备制造,建成海西机械装备产业基地。二、冶金及金属深加工产业以三钢、闽光冶炼、通海镍业、天尊不锈钢、新越金属材料等企业为龙头,实施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低品位铁矿冶炼等技术创

39、新工程,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彩涂板、镀锌板、特殊钢、低碳钢、不锈钢复合材、冷轧不锈钢薄板、冷轧硅钢片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提高板管等高附加值短缺钢材的生产能力,带动铜、铝、钨、镍合金及其制品发展,打造冶金压延及金属制品深加工产业链,建设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通过电子商务,将冶金压延及金属深加工产业与金属材料制品市场有机结合,建设海西金属材料交易市场,形成“研发-制造-加工-销售”完整的工商链。三、林产加工业推进林产工业由板材向家具产业延伸,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发展林产工业深加工系列产品:依托大亚木业等企业,重点开发无甲醛、阻燃性等新型环保人造板,并向家具家居产业延伸;依托永林竹业等企业,重点开发

40、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木塑(矿)复合等木竹新材料,生产木竹地板、门、窗、线条、墙板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化学木材、阻燃木材、增强木材、彩色木材、复合木材等改性木材及其应用项目等新型木材产业;依托美维克(沙县)林产化工等企业,重点推进油墨树脂、胶粘剂、药用等特殊活性炭、香精香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依托三和食品等企业,发展竹笋、食用菌、茶籽油等森林食品。四、纺织产业以化纤、棉纺、印染、产业用纺织品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宝华林实业、金德纺织、三明纺织、福维纺织、新立丰印染、田龙纺织染整等企业为龙头,调整纺织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水平,做大做强棉纺织、印染产业,发

41、展家用与产业用纺织制品,加快开发新型纤维、高性能无纺布、功能革基布等产品,积极推进纺织产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染整、涂层等关键产业链环节,推进下游服装产业链延伸,加快建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纺织产业基地。第二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突出三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成长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一、新材料产业集约利用稀土资源,建设稀土深加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稀土基础产业和功能材料及其深加工制品,拓展稀土储氢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中重稀土合金等稀土功能材料,逐步建立“稀土分离-稀土

42、功能材料-稀土应用品-稀土应用产品配套装备”产业链。发挥萤石资源优势,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工等产品,并向聚四氟乙烯、聚氟乙烯丙烯、氟橡胶、聚偏氟乙烯等高附加值、无污染的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延伸。以天尊不锈钢年产3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项目为龙头,建立金属新材料生产基地。发展高强复合板、防水阻燃复合板、防水密封材料、全生物可降解环保新材料等低碳环保建材,矿渣建筑材料、粉煤灰轻质墙体材料等资源节约和节能建材。充分发挥竹资源优势,加快竹纤维产业化,并与化纤、棉等纤维合成,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新型纤维材料。二、新能源产业依托三明工业硅产业基础,引进低能耗的综

43、合冶金法多晶硅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建设“工业硅多晶硅晶体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太阳能发电”光伏产业链,打造多晶硅光伏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以多晶硅原料、高纯多晶硅、晶体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太阳能发电系统等产品,打造海西光伏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无患子等植物原料资源,以生物质能源项目为龙头,配套建设油类植物种植基地,发展生物质能源加工业。三、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依托生物多样性优势,建设红豆杉、草珊瑚、雷公藤、黄精、虎杖、银杏、金线莲、金银花、铁皮石斛等中草药材基地;壮大汇天药业、森发生物、华灿生物、麦丹生物等龙头企业,以原料药开发为切入点,以药用植物提纯提取为主攻方向,以

44、药物中间体、生物酶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中药、中成药、植物原料药、氨基酸、抗生素、酶制剂等生物技术、生物制造、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并向生物检测诊断试剂、生物材料等延伸,形成“原料基地培育-有效成份提取-生物制品加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链。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医药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合作,特别是与台湾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形成“政府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业投资机构”的产业对外合作模式,逐步形成生物医药及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拓展消费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知识性服务业,加快提高生态工贸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一、现代物流业

45、依托南三龙铁路、向莆铁路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吸引一批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到园区落户,引导企业走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工商企业加快主辅分离步伐,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依托大型生产制造企业产业基地的发展,培育原材料和成品分拨物流市场以及生活消费品配送物流市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二、旅游业立足三明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依托旅游景区、历史人文资源、山水生态环境,培育知名旅游品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推进

46、旅游资源整合,促进大金湖旅游品牌与武夷山、永定土楼、古田会议旧址等知名旅游品牌融合发展,拓展旅游精品线路,将生态工贸区旅游业融入海西旅游业发展全局。加快建设格氏栲生态旅游度假区、瑞云山旅游休闲区、三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三明林业博览园、桃源洞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综合提升、沙县小吃文化城-淘金山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沙溪滨河城市休闲旅游区、城市公园等一批精品景区和支撑性旅游项目,着力打造集各类观光度假、会务休闲、户外运动、主题娱乐等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海西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国内著名山水安养乐园。三、商贸服务业大力提升中心城市商业服务功能,以农贸市场为基础,发展一批大型综合超市,建设一批

47、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酒店、餐饮、连锁超市、便利店、仓储式超市等现代商贸服务业。合理调整大型零售网点布局,科学配置零售业态,引导传统百货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大力扶持“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发展和提升城市特色商业街区,重点打造阳光城商圈、徐碧新城商圈、下洋会展商圈、列西商圈等特色商圈。完善社区商贸服务网络,改造完善现有商业、服务业网点和设施,提升商贸服务水平。四、金融服务业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信贷规模。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生态工贸区,鼓励设立地区性总部、分支机构和营业部。加快培育各类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引导和用好民间资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明台金融合作,吸引台资金融机构来明发展。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及其他各类保险。探索设立三明生态工贸区产业投资专项基金,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和集合债券。大力培育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