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132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国 安 徽 黄 山 生 态 农 业 科 技 园 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中国安徽黄山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设 计 说 明 中国黄山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 录 第一章 基地概况第二章 规划依据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原则第四章 总体规划布局第五章 建筑控制要求第六章 交通道路规划第七章 项目开发规划第八章 专项规划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分期建设2006年2月第一章 基地概况本次规划的基地占地约650亩,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今后也是黄山市新城区重要地块。1.1休宁县概况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地带,距黄山风景名胜区仅43公里,全县总面

2、积2151平方公里,辖9镇24乡、259个行政村,总人口27.4万,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县。休宁县前身为休阳县,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休宁县县名为隋文帝钦定,含“吉庆平宁”之意。境内有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有新安江源头的六股尖瀑布胜景,还有星罗棋布的徽派建筑群及名胜古迹。自古以来,休宁便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名闻遐迩,被誉为“东南邹鲁”。千百年来,钟灵毓秀的休宁山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名儒朱升、数学家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众多的当代名人,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

3、起孟、原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吴象等,都曾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休宁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齐云山。齐云山距县城15公里,因“一石插天,直入云霄”而得名。站在山上,俯视远方,那一望无垠的山川秀色尽收眼底,还不时被飞云流烟淹没,如幕如障,峰峦朦胧,若浮若沉,美不胜收。齐云山上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珠泉碧潭,天桥石柱,方山幽洞,奇峰丹崖之美景将她编织成一幅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为齐云山留下许多佳句墨宝。齐云山的人文景观虽历经

4、浩劫,现仍然尚存摩崖碑刻577处。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赞誉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1993年齐云山登山索道开通后,至今已有上百万国内外游客登山揽胜。休宁县还有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有三江源头的六股尖瀑布和龙井潭。在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即便是普通的村庄、田园也无处不迷人。1.2 区位交通条件 基地南临交通国道慈张线(今后黄山新城区的百米景观大道),位于休宁入口处,是去黄山的必经之路,具有十分便捷交通条件。同时该基地也是今后黄山新城区的门户,具有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1.3自然地理条件 黄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

5、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药材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油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黄山市具有优越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自然分布着七百多种树木,加上引种培育的树种,共有1000多种之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约有10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省定保护木种有金钱松,南方铁彬,三尖杉,银杏,掌楸,黄山木兰,樟树,天目木姜子、连香权、领春木、天女花、青钱杉和中华猕猴桃等15种;还有黄山松、华东黄杉、红

6、豆杉、光皮桦和青檀等树种、都很名贵,属于优良建筑用材的树种,约有一百余种,主要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杉木多分布在休宁流口和溪口,松树多分布于祁门、黟县和黄山区,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宁、黄山区和祁门,其它杂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凉峰,以及祁门、黟县、歙县和黄山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3%,木材蓄积量为2400万立方米,毛竹约5000万根,年产茶叶2.5万吨左右,是华东木材的重要产地和著名的茶叶产区 。1.4生态景观条件基地东北面被山林包围。山林植被覆盖条件较好,具有很好的绿色景观资源。基地内农田,菜地分布较广,且生长良好,具有很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背面山体,和东面山体都有自然水体具备了很好的自

7、然水资源。基地内部也有渠水贯穿,因此为水景提供了很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山,水,林基地周遍和内部具备了自然生态景观的基本元素,以此依托可以营造具有生态特色的休闲观光园区。第二章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J5028998)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设计规范(GB5028292)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第三章

8、 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原则3.1规划指导思想 依据黄山作为旅游型中等城市,以山、人文为特色的旅游基地城市性质,以黄山旅游休闲市场和浙沪旅游网络为市场依托,利用国家大力扶持农业经济项目,安徽省大力发展旅游特色经济的契机,利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机,发挥基地优越自然生态资源条件,结合黄山市新城区的开发,建设黄山市高科技型的农业休闲观光园,使其成为城市新区的热点、亮点和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的加速实现;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型的模式,为农业经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3.2规划目标3.2.1黄山市生态农业科技园将围绕农业为主题展开,以园区原有路网为基础,综合周边道路、景观、山体建筑、村落

9、,布局自然; 在“新黄山、古徽州”理念下,以乡村和生态为特色,以农业为龙头,集观光、休闲、度假和其它特种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崇尚自然、人地和谐、天人合一按照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3.2.2设计成为具有国家级水平的以农业科技为主导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农业教育、农业科研教学、农业文化传播、自然保护、农林业生产等功能,成为面向省内外、市内外、区内外的度假休闲聚居环境。3.2.3发挥黄山市生态农业科技园将发挥整个黄山市,休宁县的生态、景观、经济等各方面的作用,使黄山市生态农业科技园优美的现

10、代的景观为整个黄山市增色;使黄山市生态农业科技园的生态环境不满足其自身的生态平衡,而且辐射更大的范围,服务更多民众;使休闲观光园项目休宁县乃至黄山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开发。3.3规划原则3.3.1农业开发与园区建设相结合 整个园区建设在现有农业资源,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在不改变现有农业用地性质的基础上,以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为龙头,依托高科技农业形成的技术力量,结合生产性农业项目,真正形成:观光科技生产观光的园区产业链,充分挖掘农业的观光性,技术性,经济性,使三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发展。3.3.2城市建设与园区建设相结合随着黄山市新城区的开发建设,黄山将大力发挥旅游为主

11、导的第三产业,作为新城区的门户,农业休闲观光园的重要性随之增加,开发建设黄山市农业休闲观光园,将成为带动新城区发展的催化剂。因此观光园的建设必须在政策、规划、建设、开发等多方面与黄山市新城区的建设有机结合,真正做好门户的作用。3.3.3项目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休闲观光开发的项目、容量要根据山体体量、朝向、坡度、水体性质、用地条件等特点相应确定,努力使开发活动受控于环境容量范围之内,使之服从于自然生态环境。3.3.4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目前全国地区各类休闲观光园区纷纷兴起,要使本区脱颖而出,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靠基地的自然条件和优美风光,充分利用现有基地内农业资源,开发以农业项目为主的以休

12、闲观光为主导功能的相关项目,突出鲜明的农业特色。3.3.5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考虑规划方案科学合理的同时,必须考虑规划的实施可行性,有利于分期建设、分步实施,并使方案具有兼容性,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第四章 总体规划布局4.1 规划结构布局根据中国黄山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资源分布特点和地形格局,将园区规划为六个功能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保健休闲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森林游憩区、旅游房产区和生态保护区。4.2 项目规划布局项目规划依据:符合农业观光性质,符合农业休闲性质,符合高科技农业要求,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符合当地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条件。 高科技

13、农业示范区 1、功能与定位生产经营,科技示范;突出以农为本,体现生态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和传播职能。2、项目策划科技大楼、优质种苗繁育中心、连栋塑料大蓬、电动收张式育苗荫棚、现代化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示范园、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四季特色蔬菜种植基地、观赏动物养殖基地、优新品种展示中心、生态农业科普馆。保健休闲区1、功能与定位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以生态、休闲和保健为主题,开发保健、休闲和度假旅游产品。2、项目策划旅游接待中心、SPA水疗休闲保健中心、八卦中药园、养生餐馆静心品茶轩、垂钓中心、跑马场。生态农业观光区1、功能与定位农业为龙头,集观光、休闲、度假和其它特种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2、项目

14、策划 自助采摘果园、珍奇瓜果观赏园、农事活动体验园、农产品展销中心、耕作参与。森林游憩区1、功能与定位 森林旅游、康体休闲;充分利用森林环境中的生态保健因子如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开发森林生态保健旅游产品。2、项目策划森林负氧离子浴场、平衡神经锻炼场、康健步道、五禽戏苑、静养房森林木屋度假村。旅游商业区1、功能与定位充分利用商业用地建设以山景、湖景为依托的度假住宅,建设集居家自住(Home)、商务办公(Office)、酒店式管理(Hotel)三位一体的复合型酒店式公寓体现徽派建筑风格特点,体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项目策划HOH国际公寓、景观度假休闲区生态保护区1、功能与定位充分利用基地内部植被

15、,以生态为原则建立生态防护林、景观林形成保护区。2、项目策划生态防护林,景观林第五章 建筑控制要求5.1建筑规模根据园区基地海拔高度、山体坡度、朝向分析,以及现有农业用地,和现有建设用地,扣除山林水域,建筑商业用地的面积约为60亩,其中科研教育用地30亩,旅游建设配套用地30亩。根据观光园区的性质及周边山体水面的尺度关系,建筑宜低不宜高,宜小不宜大,宜隐不宜显,宜雅不宜俗,宜疏不宜密。5.2建筑高度按近山低远山高的布局原则安置设施用地。建筑高度总体上控制在20米以下。5.3建筑风格 根据安徽现有有关规划法规,以及园区当地建筑风格,园区所有建筑要体现徽派建筑的特色,同时也要结合山水地理环境,建筑

16、风格应简洁、大方、清新、雅致,体现江南风情。 第六章 交通道路规划7.1交通规划总图布局 整个园区交通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户外停车场组成。交通道路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规划纵横主干道,围绕不同地块又形成园区次干道,各地块内部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又形成园区支路。7.2园区对外交通 园区对外交通主要是通过外围的慈张线,徽光路。7.3园区主干道 园区内部主干道实行人车分流的设计,车道为8米宽双车道,人行道宽2米。主干道按景观大道大标准设计,整个主干道绿树成荫,形成很好的景观视觉轴线。7.4园区次干道 园区次干道考虑到较多地块生产功能,实行人车混行的设计,宽4米。次干道以功能性交通为主,因此设计以实用,

17、经济为前提。7.5园区支路 园区内部各地块内部根据不同功能需要设置3.5支路,部分路段实行景观节点设计,形成路景结合的田野风光。第七章 项目开发规划8.1 休闲观光市场分析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活观念的变化,用与休闲观光度假的支出将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双休日制度的实行以来,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导致休闲观光度假市场的扩大和旅游方式的变化,这些都将有利与开拓和扩大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市场。特别是居住城市的人们,越来越渴望接触自然,远离喧嚣,因此集观光、休闲、度假、农业、科技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人们接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品位农家生活的胜地。8.2 项目的开发规划8.2.1开

18、发原则(1) 农业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园区原有农业项目的资源,充分挖掘农业观光的潜力,突出园区休闲观光的农业特色。(2) 自然生态原则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创造自然,以农业为核心特色开展休闲观光项目。(3) 高品位原则1) 充分发挥园区原有的国家级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品牌资源。2) 创造特色休闲观光项目。比如高科技农业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农业服务。3) 拓展项目深度。(4) 效益兼顾原则项目开发要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兼顾,生态、景观、功能三位一体。(5) 循序渐进,分期开发原则 项目开发要按一定的时间次序进行,做到合理的分期开发每一期都要有自身的特色,同时也要保证开发的连贯性。第

19、八章 专项规划 9.1给、排水规划 9.1.1给水规划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的供水系统分两部分:生活用水及喷泉等硬质景观用水纳入城市管网中;绿化用水依靠周遍水源供给参照其他风景旅游区给水估算指标,确定餐馆用水标准为30L/(餐位日),淋浴用水标准为2000L(位日),管理服务用水标准为1L/M建筑面积),加30%不可预计量进行预测。 9.1.2排水规划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按给水量的90%标准计算字高日污水量。生产区与度假区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排水系统统一处理,其余各区的生活污水考虑到其污染程度较低,进期内可经一般性化粪池及过滤处理达标后排放。 9.2雨水及防洪工程 园区雨水排

20、放要因地制宜,修筑少量明沟,明渠,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采取雨污分流,雨水就近排入河道的原则。 区块内多山体,为防止山水对区块内建筑的冲刷,沿山建截洪沟,雨水排除以管、渠相结合。渠道与管道连接处应设置沉砂池,以防严重冲刷管道和造成堵塞。 园区地势易于积水,园区内原有排水渠道,应及时翻新加固。 9.3电力、电讯规划 9.3.1电力规划 园区内原有线路实行天改地原则,园区用电的实际情况为:供电点分散且用电强度差异很大,故考虑除在管理服务中心设一10kv变电站外,用电大户如生产住区,培训研发区、度假区等单独设置10kv变电站。9.3.2电讯规划 在园区内设置必要的公用电话,分别位于人流较集中的地

21、段,如广场区等,对于酒店、科研培训基地应做好配备电话的电讯服务。除电话通讯外园内的管理人员可配备一定数量的对讲机,以确保信息通畅,并对不可预测的时间的发生作出迅速反应。9.4环境保护规划9.4.1水体环境保护措施 水源应予绝对保护,附近林木不得随意砍伐,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质。在保证水文景观的前提下,按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程度,限度观光区环境容量,适时适量截留蓄水调节景观,避免对水资源掠夺性利用。9.4.2野生动植物保育 做好生态区的界定与标示围栏工作,严禁砍伐和狩猎。着“防重于治”的方针,以“筑巢引鸟”、“放养”等措施,增加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品种与数量,积极开展树木病虫害的生态

22、防治。9.4.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规划区内普及电力、太阳能等无污染能源,消灭碳煤,燃木等低级污染型能源利用现象。9.4.4土壤保护措施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园区内管理,对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加强绿化并对林木砍伐加强管理。特别重视保护林间、路边植被植物。9.4.5垃圾收集处理 特别重视保护林间、路边植被植物。95防灾规划园区生态区林地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应该防患于未然,在规划和管理中作好保护和放火措施。1、 注意放火植被的规划种植,各景区,重要景点周围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配置不容易燃烧的植被为主的防火隔离带。2、 极培养游客安全意识,严格管理,主要建筑应按防火规范设消防水池,并按25

23、0m服务半径设消火栓,确保消防用水。3、 各游览区域应设专职火警观察人员。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分期建设10.1规划实施措施10.1政府支持,成立机构 园区建设是黄山旅游发展的重大举措,需要政府从资金、政策上加以扶持,各部门应加强沟通,通力协作,共同促进园区建设。建议政府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来具体推进和落实这项工作。10.2重视规划,完善配套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编制区块详细规划、景区设计等,指导具体建设。对山地、坡地建设应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防止灾害发生。加快道路、污水、给水管网的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区域环境。 10.3加强宣传,严格管理 加强规划的宣传工作,提高规划意识和公众参与性,严格依据规划进行管理。 加强管理和引导开发商的开发行为,加强管理旅游企业的行为,加强旅游地的营销。10.2规划分期建设黄山市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基础设施先行、道路先行,地块开发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以滚动开发的方式,来缓解资金的压力分为三期,总共建设时间为三年。一期建设以道路,市政管网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建设则以园区建筑为主的,园区各区块主体部分,主体休闲观光设施建设;三期则以配套休闲观光设施建设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