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143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5.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设计.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省平顶山市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规划背景湿地是水陆过渡地带的总称。通俗讲是指地表常年或经常覆盖有水的自然或人工区域。在环境领域,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它利用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湿地具有以下功能:a.净化水质;b.储存洪水、暴雨径流和地表径流;c.作为鱼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d.休闲娱乐如观鸟和摄影;e.运动娱乐如打猎;f.教育和研究;g.美学及景观价值。湿地用于处理污水还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以改善水质为重心

2、,以景观建设为支撑,以旅游休闲为主要应用。花山半岛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城市新城区纬一路南,是城市生态保障的重要区域。湿地公园拟规划建设为一个绿色生态地带,成为平顶山市区与白龟山水库之间天然屏障,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供广大市民娱乐和休憩。它将规划建设成为充满文化品位、满足平顶山建设新城区要求、适于白龟山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延伸、环境优美的公众活动中心。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已经开始提高生活质量的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工作之余的生活,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处于良好状态。花山半岛是平顶山市珍贵而独特的城市绿肺,其西侧生态湿地则是平顶山市重要的城市绿肾,如何保护并开发这样的生态空间对于一个城市

3、尤为重要。项目的设计理念在于运用一种生态与景观相辅相成的手法体现湿地的象征性意义;创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在同一个基础环境中和谐共存。一个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健康的自然环境、健康的经济环境以及健康的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本设计理念来源于平顶山市本身强烈的生态特性:城市、居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第一篇规划区现状分析第一章 区位关系一、区域位置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纬3308-3420,东经1124-11345之间。东与漯河市、驻马店市、许昌市交界;西与洛阳市为邻;南与南阳市相连;北与郑州市、许昌市接壤。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490万。

4、市区面积70多平方公里,人口91.2万。新城区位于老城区西部约9公里处,北依香山,南邻白龟山水库,漯宝铁路、洛平漯高速公路、湛河自西而东横贯其北部,西干渠纵贯南北。西部在宝丰县境内有联系郑州、石人山风景区的高速公路以及宝丰铁路客运站,使新城区成为西部进出平顶山市的门户和窗口。本次规划的花山半岛湿地生态园山位于新城区西南片区,北面接纬一路连接新城区西组团,南面、东面紧邻白龟山水库,西面以应河为界。可揽碧波浩淼的白龟山水库之秀姿,可究历史悠久的应国古墓之神秘,可赏如火如荼建设的新城区风貌,可享环境优美的省级湿地保护区之美景。可以这样说,在这里平顶山的历史文化、生态绿意、新城生气、湖光秀景一览无遗。

5、二、区域交通情况平顶山市域范围内焦枝铁路贯穿南北,横贯市区的漯宝铁路连接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众多的铁路专用线遍布市区,境内铁路总长400多公里。还拥有国、省干线公路2600多公里。许平南、漯平洛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郑石、太澳高速公路正在紧张建设,构成“双十字”交通路网,同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周边有新郑、洛阳、南阳3个航空港,有高速公路直达。外界入境非常便捷。 根据平顶山市新城区分区规划,新城区重点发展公共交通,要建立起完善高效的公交网络,形成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大城市交通结构;建立与城市布局和土地使用相适应,由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促进并引导城市有序

6、而合理地发展。由于规划区域地处平顶山新城区,北面纬一路为主干道与宝丰县、市中心区相连,联系鲁平大道、洛平漯公路、漯宝铁路。交通四通八达,联系方便。三、地区旅游资源状况1、总体旅游资源状况平顶山的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位居全省第二位,景点如云,难以尽数。叶县县衙是我国现存古代衙署中唯一的明代县衙建筑,有70多件全国稀世珍宝。平顶山特色旅游线路多达8条:伏牛山风光游,可尽观石人山、画眉谷、十八垛、六羊山美景;寻根谒祖游,刘姓与叶姓、沈姓后裔可到昭平湖、叶县寻根问祖;古建筑文化游,汝州风穴寺、叶县文庙以及郏县三苏园、临沣古寨等会带你回访过去;佛教文化游,风穴寺、香山寺、白雀寺、文殊寺、佛泉寺能让你饱览佛教

7、文化;休闲度假游,舞钢市石漫滩水库、二郎山、灯台架使你流连于山水;都市风光游,新城区、白龟山水库、湛河夜景、山顶公园的时代气息会令人振奋;汝瓷文化游、民俗风情游,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张公巷汝官窑遗址、汝瓷作坊,马街书会、赵庄魔术,各色各类,不一而足。平顶山市传统的旅游开发集中于三种类型:一是以文化旅游产品;二是宗教旅游产品;三是以山岳资源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但是城市滨水休闲产品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2、地区滨水休闲旅游资源状况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5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

8、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市区滨水资源丰富,东面有东湖,西南面有白龟山水库,南面有大沙河环抱,市区内以湿地水景为特色的生态公园和数十个采矿塌陷区形成的坑塘湖池,更为可贵的是风景如画的湛河穿城而过。这样的山水环境和形胜 形胜是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环境优势的概括。在全省18个地市中也是很少有的。而且不少滨水休憩湿地均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3、新城区西南、白龟山水库北岸湿地片区旅游资源状况此片区位于新城区纬一路以南、白龟山水库北岸,一面临水,一面连新城区。包括滨湖公园、休闲公园、体育公园、花山半岛、省级湿地保护区等。片区主要景区:(1)花山生态景观旅游区:以以安静、惬意为特色,可以开展休闲、文化

9、、健身、餐饮等旅游项目,同时起到城市防洪的作用。(2)凤凰山生态景观旅游区:以幽静、休闲为特色,可以开展科普教育教育游、自然生态游、休闲度假等项目。(3)应山生态景观旅游区:规划以生态观光为主,以幽静、休闲为主要特色;可以开展会议培训、修疗、休闲体育、文化娱乐等项目。(4)滨湖旅游观光带:以繁华、喧闹、富有活力为特色,规划以行政中心区为中心,环湖(水库)布置一条滨海旅游观光带,配建有滨湖公园、生态观光区、大型观海广场、滨湖步行道等。(5)白龟山水库湿地省级保护区:以湖泊文化、湿地景观为特色,可以开展鸟类观赏、湿地体验、生态教育等项目另外还有规划中的水湾公园、凤凰山水上乐园、紫金山水湾度假区、水

10、上船文化博物园、中心区湖滨公园、湿地候鸟生态园、鱼米之乡观光园、应国文化园等风景旅游区,还有连接香山寺、城区、平西湖的四条南北向绿化生态廊道及道路景观带。第二章 规划区现状综述一、地理位置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南部,白龟山水库(平西湖)北岸。规划区大致位于东经1130648至1130955,北纬334656至334459之间。规划区北面紧邻平顶山新区西组团,西面以应河为界,南面、东面均临白龟山水库。二、地形地貌规划区是白龟山水库向城市陆地过渡的地带,地势较低,水源充足,地形适当,半岛为高地,西部为大小不一的不规则水面,整个区域为两面环水库。地形变化主要在海拔102112米之间

11、,坡度平缓,东西两端地势比中间高。土地类型主要为池塘、旱地、菜地等农用地,湖岸水坝,应国公墓保护用地和未利用地。三、水文情况平顶山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10毫米,其中45%的降水形成径流。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1.6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为24.6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储量为7.4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32.1亿立方米。规划区紧邻白龟山水库,水量充沛;规划范围内有应河流入,属淮河水系,达到类水质标准,水质较好。白龟山水库水面面积90平方公里,总库容6.49亿立方米,年均供水量3.75亿立方米,监测水质属于类水质标准。四、气候情况平顶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盛

12、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5.0 ,无霜期为 228 天,年平均降水量 745.8 毫米。热量资源丰富。第三章 SWOT分析通过对组织自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组织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提出最合适的战略选择,找准花山半岛的发展定位,确定发展步骤。一、优势(Strength)1、资源环境优势环境优良:项目地区临近水库,两面环水,西连应国公墓保护区,邻近应河,东部为农业种植区,西部为渔业养殖区。文化深厚:平顶山市是古应国国都和楚国

13、旧地,文化资源深厚,以古应国文化和东周文化为代表。湿地生态:半岛地区水源充足,地势平缓,适宜水生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开展湿地游憩活动。2、区位交通优势项目北部为新区城市交通干道。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为半岛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市民游憩、游客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便利。二、劣势(Weaknesses)1、生态环境脆弱项目位于城市与城市备用水源之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同时对城市的防洪意义重大,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开发必然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增加项目建设外部成本。2、资金投入大由于项目的特殊地位,项目建设需首先遵循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规划建设要高起点、高投入,增大开发的难度。为保证项目的科学运营,这需要社会资本的介

14、入与政府的全面协调。三、机会(Opportunities)1、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平顶山市目前正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创优为载体,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城市竞争力增强。平顶山市以创优为载体,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这必然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项目将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休憩空间,填补城市湿地公园的空白,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项目。2、建立白龟山水库湿地的机遇白龟山水库湿地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规划建立的6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项目毗邻白龟山水库,是白龟山水库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龟山水库湿地的建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将为项目发展提供良好的大环境,提升项目地位,

15、实现整个地区湿地保护的普遍化和半岛湿地生态园的精品化。3、政策扶持平顶山市将旅游业发展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项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态平衡,改善新城区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市政府非常重视半岛地区的发展,在项目规划中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和重视,这将为项目的开发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四、威胁(Threats)1、替代效应目前,河南省境内建立了国家、省级湿地保护区14个,其中黄河湿地、豫北黄河故道湿地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十一五”期间还将建立包括白龟山水库湿地在内的六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河南省第一个湿地

16、公园信阳两河口湿地公园已批复同意建立。众多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和河南首个省级湿地公园的建立形成了旅游的替代效应,对半岛湿地生态园的客源市场存在威胁。2、生态威胁项目现状的土地类型以池塘、旱地等农用地为主,区域水系紊乱,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加之生态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带来新的课题,对项目开发建设带来阻力。五、SWOT战略分析基于SWOT分析,半岛湿地生态园发展战略选择是组织自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es),外部环境所包含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二者相互匹配形成的SWOT战略矩阵:提出SO、WO、ST和WT四个战略,参考表

17、51。1、优势机会(SO)战略SO战略是一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而利用组织外部机会的战略。 建立湿地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构建城市生态腹地,建立湿地保护科普教育基地,成为结合湿地保护和市民休闲的生态建设精品(S1,O2); 利用半岛湿地生态园的区域和交通优势,改善生态环境,挖掘地方文化,构建文化气息浓厚、生态景观独特的高质量市民游憩空间,打造城市生态、市民休闲与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性城市空间(S2,O2,O3)。2、劣势机会(WO)分析WO战略目标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 政府有效协调,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缔造城市名片(W1,O1); 引进社会资

18、本,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与环境协调的市民休闲设施与服务设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发展湿地观光和城市休闲(W2,O1,O2)。 3、优势威胁(ST)分析ST战略是利用本组织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 加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改善平顶山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的精品,保护城市生态平衡(S1,T1); 区别于普通的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创造一个湿地景观集聚展示,具有地方文化,融合湿地观光、市民休闲、运动、度假等高端消费的综合性城市游憩空间(S2,S3,T1,T2)。4、劣势威胁(WT)分析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组织内部劣势、同时回避组织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 营造有别于湿地保护区和

19、其他湿地公园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成包括科普教育、游览观光、休憩娱乐、会议度假等功能的城区边缘生态空间(W1,T1)。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接待服务设施,发展旅游项目(W2,W2)。表51 SWOT分析矩阵表内部条件外 部 环境优势(S)弱点(W)S1W1S2W2S3W3机会(O)SO战略WO战略O111O222O333威胁(T)ST战略WT战略T111T222T333第二篇市场分析与旅游开发战略第一章 城市休闲需求分析一、中国休闲时代的到来2015年前后,经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双休日加上“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春节

20、等假期,全年法定假日达114天,城市生活的三分之一时间处于休闲状态。二、多元化的休闲需求黄金周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各大风景名胜区、旅游区都是人满为患,原本寻求放松的假期成为挤人山人海的奔波和劳累,由于旅游服务的质量还良莠不齐,使得不少城市居民出游归来心情不愉快,反而违背了放假的原来意义。于是现在的消费者开始变得理智多了,经营者也精明多了,人们都在寻求绕开外出旅游这个“独木桥”的新思路。一方面,外出旅游的方式在变化,扎堆旅游的情况在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不是赶着去看景点,而是到郊区躲清净或者是在周末找个城市清净地休憩。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人,在长假期间,没有选择外出旅游,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些方式(如睡觉

21、、健身等)方式度过长假。由此可见,与人们消闲相关的体育、健身、文娱、培训等文化享受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由原来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游览、运动等综合的方向发展。丰富多彩的旅游选择为旅游发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三、平顶山城市居民休闲的需求随着平顶山新城区的建设,平顶山市新城区分区规划的实施,选择在新城区居住和工作的居民必然越来越多,都市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于是越来越趋向于在业余闲暇时间,在临近地寻找一个能够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地方或者独自一人或者带上一家人或者结朋伴友消遣,这是一种休闲的需求,而且随着新区建设的推进,这个需求将会越来越明显。四、平顶山市旅游业结构性调整的需求随着人们旅游

22、阅历的增加和旅游品位的提高,出游的目的由早期的“浏览猎奇型”逐渐转向“休闲体验型”,对景点的选择也更多的由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转向生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旅游区。由此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促使平顶山市在传统的文化、宗教旅游产品已经取得辉煌成就后,必须寻找下一个亮点。而靠近城市的新城区湿地景观资源将为这种结构性调整提供可能。五、湿地休闲旅游的兴起休闲旅游是近年来非常被业界看好的旅游项目。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双休日与节假日长假的出现,既提供了巨大的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市场,也为开展休闲旅游活动提供了可能的时间。在湿地保护区外围修建部分度假设施,在湿地保护区的实验区开辟垂钓区、徒步旅游小径、鸟类观赏区等景

23、点,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和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由于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拥有保护不同类型的典型植物群落、保护鸟类栖息繁殖、处理部分生活污水、自然风光优美的特点和作用。因此湿地休闲地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尤其处于城市的湿地休闲区因为距离近,风光优美,在加拿大、美国、国内黄河入海口湿地等城市居民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都会举家前往,近距离享受田园野趣,充分体验与自然交流的乐趣,使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第二章 市场定位与战略计划一、客源市场定位一级客源市场平顶山、鲁山、舞刚、叶县、宝丰等地客源市场。平顶山、宝丰、鲁山、舞刚、叶县等地距离旅游区较近。加之鲁平大道、洛平漯高速公路、漯宝铁路等快速交通的联系,使得

24、平顶山市辖区范围内城镇到达规划区的行车时间在12小时以内。平顶山市总人口近500万,仅市区人口就有近100万人。就业人口多、收入高、节假日多,故出游的人数较多。该区域居民多数有过省内的国内外知名景点、景区,他们希望寻找交通便利、花钱少,既新颖独特、又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的旅游点。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的特点迎合了都市居民的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要求和心理倾向。二级客源市场为周边地区城市客源主要有漯河、许昌、郑州、洛阳、南阳、开封等河南省的各大中城市,以及临近省份皖北、鄂北、鲁西南、晋南、陕南等与河南交界的一些城市。公路与高速公路畅通,这些城市与规划区距离约36个小时路程,含河南省该市场有1亿

25、多人口。花山半岛城市湿地公园对他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是一个逃离喧闹水泥丛林,回归自然、体验原野、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三级客源市场国内其他大中城市。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在国内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仅与省内各大城市有方便的公路、铁路交通,而且与华东、华北、华中、西北等各大城市有通畅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系统。因此沿线城市的游客也将成为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的潜在客源市场。二、战略计划(一)保护和提升湿地生态现状。(二)为市民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资源。(三)营造一个独特的空间感觉。三、城市功能(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项目地区为平顶山市珍贵而独特的生命摇篮,将其开发成湿地生态园,增加了城市生态功能,为市

26、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开放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科普教育基地,丰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吸引力。(二)保护城市生态核心项目地区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交界线,根据生态学的边界效应,这个区域与深水区的水生生态系统或纯陆地生态系统都不一样,是生态系统最复杂,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保护它就是保护了生态多样性最具活力的部分,保护了城市的生态核。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三)创建新城新亮点项目依托城市,反作用于城市。项目开发以平顶山市为依托,依据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城市规划理念,体现城市特色,融汇文化脉与生态脉,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着眼于城市大格局,在细微处下功夫

27、,使其建成为城市新区新亮点,进而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做出贡献。第三章 旅游发展思路一、旅游开发思路(一)总体思路充分利用规划区中特色的水体资源、湿地生态辅以应国文化资源,策划湿地风光观赏、湿地休闲旅游、生态科普教育、体育运动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城市生态休闲空间,向海内外市场推出具有平顶山特色的城市客厅形象。(二)旅游开发指导思想(1)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实施产品体系创新规划区资源、景观和环境组合优势明显,但无垄断优势。本区应从环境优势和旅游消费需求理念来开发新的特色产品,在项目策划的力度和深度上做文章。整合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优势,加大策划力度,活化旅游要素,开发符合现代都市居民群体旅游需

28、求的旅游产品,走产品创新之路,推动新城区旅游发展。(2)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实现产业系统创新优化配置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把六要素中的每个要素都融入旅游产品与活动之中。本区规划将一些平常旅游中涉及的旅游基础设施如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等都加以特色化,使它不仅仅是一种特色接待设施,而且成为特色旅游活动;将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整合融化在一起,基础设施本身也承担了部门旅游活动的功能,在整体上实施旅游产业系统创新。(3)以休闲观光,生态教育为主规划区处于白龟山水库湿地、应国文化保护区、应河入湖口等生态敏感区域,不适应开发大体量建筑,不适宜搞大规模的娱乐项目。整体发展应该以休闲观光,

29、生态教育为主。结合体育公园辅之以少量度假、水上餐饮等项目。(三)旅游开发基本原则(1)依托资源和环境开发产品在开发自然、生物和人文旅游资源本身的同时,又把资源组合转化为本区旅游规划的背景和环境,充分发挥资源和环境优势,突出湿地休闲理念,做好生态科普教育和湿地风光观赏旅游产品,增加产品的实用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积极性。(2)餐饮接待与美食保健结合利用规划区原有的水上餐饮的吸引力和劳动力资源,挖掘平顶山地区特色餐饮工艺,根据养身保健的理念,提取中华民俗美食中的精华,加工特色的豫中美食系列,利用优美的湿地环境。既丰富餐饮美食文化,又符合现代人保健的需求,又可推动湿地休闲旅游产业的延伸。为旅游活动做好配

30、套服务。(3)休闲娱乐与康体旅游结合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中旅游活动参与性、娱乐性无处不在。如花山半岛体育公园的康体运动项目,休闲娱乐性活动结合设计是规划中的创新。游客在参与到休闲娱乐中又获得保健的功效。(4)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因为本区旅游资源中的湿地资源、水体资源具有双重性,既是旅游资源又是环境构成要素。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以及旅游设施建设时,要更加注重保护这些资源。他们是该区旅游发展以及整个地域经济发展增长的支撑,更是平顶山可持续发展的依托。二、旅游开发定位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开发定位:把湿地、水体、半岛、应国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开发城市都市居民需求大的旅游及休闲产品,重点突出湿地生

31、态旅游、滨水休闲、鸟类观赏,整合应国文化人文旅游资源,配套开发应国文化等具历史特征的活动型产品,打“城市湿地”牌,做休闲游憩文章,进而推动休闲观光旅游,带动本区旅游全面发展。三、总体开发框架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旅游产品总体开发框架可以概括为:“四大产品一体开发”。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主打旅游产品为:湿地生态旅游、滨水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应国文化体验旅游。1、“四大产品”是指:以“湿地”为依托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以“水库”为依托的滨水休闲旅游产品、以“半岛”为依托的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和以“应国”为依托的应国文化旅游产品。(1)以“湿地”为依托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规划区内湿地资源丰富,植被覆盖

32、良好,湿地植物种类多,栖息鸟类多,生态污染程度低。依托规划区内现有的众多水塘,进行湿地改造,开展鸟类观赏、清晨观日出、黄昏沐晚霞等高品位、特色突出的湿地旅游、生态旅游。(2)以“水库”为依托的滨水休闲旅游产品白龟山水库为平顶山市区内的人工湖泊,碧波浩渺,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根据人们亲水的心理特点,在濒临湖滨处,紧紧围绕水系、建设滨湖步行道路,花山半岛则建设环岛电瓶车道,营造滨水休闲环境,开展环湖自行车、湖景观赏、滨湖游憩等重点塑造在水文化、放松身心的滨水休闲旅游产品。(3)以“半岛”为依托的体育休闲旅游产品花山半岛是规划区内相对海拔较高的区域,良好的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环境,具有非常丰富的

33、负氧离子,适合人们做简单的健身运动,对市内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结合规划区内体育中心建设的需要,依托半岛适宜的地形地势条件,重点开发高尔夫球训练,武术气功、自行车等体育休闲旅游产品。(4)以“应国”为依托的应国文化旅游产品。应国公墓是规划区内具有排他性的特色旅游资源,是展示平顶山地区悠久历史文化和古老的应国文化的重要支撑点。根据应国公墓保护范围现状,拟在其保护范围外紧邻区域设立应国文化园,重点开发应国文化博物馆等人文特色突出的应国文化旅游产品。2、“一体开发”:一体开发是指,综合考虑规划区内各类旅游资源和要素,整合四大旅游产品作为整体考虑开发,通过有效的交通、游线联系建立一个“城市湿地生态乐园

34、”。第四章 旅游节庆策划一、楹联征集题写半岛湿地生态园,特别是城市文化区,仿古建筑占有较大比例,悬挂楹联,楹联是民众普遍欢迎的大众文化,也是景区极佳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生态园楹联以门联为主,置于水榭楼台。在半岛湿地生态园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等多种方式公开对社会征集楹联,设立评委会对征集楹联进行评选,分级别奖励选中者,邀请湿地专家、知名文化人士、书法家等社会名流题写楹联。对楹联征集题写活动要做好宣传报道,扩大报道的受众。楹联征集题写,一可提高生态园的文化品味,二可起到广告宣传作用,在生态园建设过程中扩大生态园的影响力。二、半岛湿地保护周时间:每年2月2日前后在世界湿地日前后举办半岛湿地

35、保护周活动,根据每年世界湿地的主题,确定半岛湿地生态园的主题,组织青少年参加植树、种草、观鸟、湿地观光等湿地保护活动,邀请生态园专业人士或湿地专家开办讲座,让青少年认识湿地,热爱湿地,保护湿地。扩大“半岛湿地保护周”宣传力度,营造湿地保护氛围,向市民、游客提供湿地日招贴画和湿地保护小册子,开展湿地观光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引导游客参加湿地保护等活动,例如植树活动,生态园提供树苗、工具,开辟一片空地,游客付费或免费植树,游客亲手种植具有象征意义的情侣树、家庭树、友谊树、健康树等,生态园专门制作附有游客姓名和寄语的卡片系于树上。世界湿地保护日即2月2日,举办半岛湿地保护论坛,邀请国内外湿地保护专

36、家、环保人士、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平顶山市领导参加论坛,共同探讨平顶山市的湿地保护问题。第三篇 规划说明第一章 规划总则总则是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的基本规定,包括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及规划区界定。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号)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河南省建设厅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暂行规定8、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9、平顶山市新城区分区规划10、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1、关于加强湿

37、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12、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1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4、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设部2005)二、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在进行规划时,对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并给予高度重视和最起码的尊重。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是本地特色的最基本的体现。自然生态成为维系区域生命功能的最基本和最有活力的基础。2、整体规划原则: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设计目标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湿地生态园区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生命系统,要保证区域各组成元素达到最优的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区

38、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综合研究土地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3、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不论哪一类的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都会对资源本身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注意对资源的保护和资源新建环境的保护,必须明确开发旅游资源是为了利用,而保护资源及其周围环境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因此,在任何资源开发前,都必须认真进行科学研究,制订保护资源的切实方案,防止资源原貌和环境的破坏。4、规模控制原则在湿地旅游资源的利用中,重视区内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分析,确定合理的日游人数量和环境容量,以小规模开发为原则,严格控制游人进入的规模和行为轨迹,最大限度地降低游憩活动可能造成的负面冲击。三、规划范围原规划国土部

39、门划定的花山半岛湿地园红线为花山半岛区域和半岛西边鱼塘湿地部分,西至应国公墓保护范围,规划红线范围面积450公顷。该红线划分存在以下问题:使花山半岛湿地园用地不完整;花山半岛东边湿地公园未纳入规划范围,影响景观的延续性,也破坏了本地区的生物链条的连续性;对本区整体生态资源的保护难以实现,无法实施统一的管理。应国公墓保护区未纳入规划范围,使得保护区周边景观、建筑风貌无法控制,容易对省级保护单位造成破坏。因此,本次规划建议将花山半岛湿地生态园规划红线扩大为规划范围线所涵盖的范围,面积626.31ha。规划四至为东以应河为界,北以纬一路为界(东北角以鲁平大道为界含应国公墓保护区纬一路以北部分),西至

40、湿地公园西端,南以白龟山水库北岸线为界。四、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20072010年;中期:20102020年;远期:20202025年;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规模预测一、定位与目标(一)定位一个开放的城市生态空间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打造成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会议度假、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的大型城市湿地生态公园。(二)目标保护和提升湿地生态和文化环境,建成省级湿地公园,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创建一个有市场发展性的国内及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市民开放休闲空间。二、生态容量与游人容量预测1、生态容量分析生态容量是在园

41、区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正常维持而不至退化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大旅游活动量。其测算的依据是规划用地的功能和本地性质。景点生态容量测算表用地类型面积(km2)计算指标(m2/人)生态容量(人)生态脆弱区5.4200规划区合计2、游人容量测算游人容量是在景点生态容量的范围内,考虑游客心里承受能力和功能技术标准而允许的最多游客数量。从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的实际出发,严格控制游人数量及类型,并提供适度的服务和安全措施。景点内均采用徒步旅游的方式,故采用线路法计算。全区旅游线路面积约为km2,按人均占道路面积20m2/人计,则景区一次性容量为人/次,则日游人容量人次/日。花山半岛每年有 个月适合开展旅游活动,

42、考虑到暴雨、台风等不可控制的因素,每年按200天计算游客容量,则年游人容量万人次/年。第三章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第一节 规划结构第二节 功能分区第三节 总体布局空间布局项目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条主线四大板块”。一条主线以环岛路为主线。四大板块湿地景观区、生态核心区、城市文化区和休闲度假区四大板块,形成以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大型景区空间格局。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结构在花山半岛湿地生态园控制线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现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调整”的特点。水域面积占50.87%,居第一位,这也是规划主区范围突出的生态特色的基本支持,现状主要表现为鱼塘;耕地(16.99)

43、、园地(0.38)等农业用地占17.37%,居第二位,规划区内占用农业用地不多;林地面积占16.51%,主要是花山半岛的山岗林地,比重也较大,居第三位,这些林地使得规划区内颇具山水结合的特色;文物古迹用地占11.57,主要是应国公墓保护范围;零星分布在几个山头上,面积占6.99%;控制范围内零星分布着一些村民住房和农家餐饮接待用房,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建筑和人口,用地面积占3.68%。现状用地统计表序号类别名称用地面积(ha)占用地面积比例()1总用地面积626.311002文物古迹用地C772.4811.573水域和其他用地E553.8388.43其中水域E1318.6150.87耕地E2106

44、.4016.99园地E32.410.38林地E4103.3616.51村镇建设用地E623.053.682、土地利用布局在规划区范围内,现有用地空间布局结构清晰,界限分明,为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用地的布局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具有开发价值的景源景点比较集中;现有的农业用地、居民社会用地和交通工程用地,则分布零散,需要整合调整,这样的用地布局现状,使得规划区规划用地的布局可以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和多样的利用形式。3、土地利用矛盾从用地现状和规划趋势分析,土地利用的矛盾并不突出,主要体现在景区、景点的开发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部分农业用地,这将降低规划区的植被覆盖率,人工设施面积增加。此外,在控制范围内

45、需要进行道路、服务区等的建设,将影响小部分的农业用地。二、土地利用规划从湿地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营造出发,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应当坚持以下三项原则:突出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的特点与重点,扩大生态保护用地;保护生态脆弱区、林地、水源地;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符合生态旅游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规划将花山半岛湿地生态园用地划分为以下四大类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和水域。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是应国文化园、应国墓保护用地、度假村和体育中心用地,绿地主要是公园、街头及防护绿地。在用地布局方面,文化娱乐用地和公园绿地与花山半岛生态园整体空间结构一致,以半岛一路为界,公园绿地主要分布在路

46、南,文化娱乐用地主要分布在路北,形成动静分明的用地布局。明确界定游人的主要活动范围。通过区内沟通主要景点的各条电瓶车道及游步道,把各个景点用地连成一个整体。服务配套设施与广场相结合,位于规划控制区内靠近各出入口处。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a)占规划总用地()1C公共设施用地(C)2商业金融业用地C23C254C3C4C41C7EGG1G11G12G2G22UU2U4第五章 景观绿地系统规划一、景观视线分析生态园的景源是通过景点景群景线景区来组织的,通过广场空间、小品场地、草坪、树木、湖泊、岸线等不同视觉冲激的空间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天景、地景、水景、园景、胜迹等,形成或开阔或幽静,或自然或规则,开合有秩,富于变化、流动的空间,让游人体验不同的空间感觉。二、水系景观分析洼地成湖,高地成岛,叠山理水,形成独特的湿地水系。开挖中部低地池塘,形成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