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248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5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1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综合说明1.1 概述XX镇位于浙江省西部、XX水库上游库尾,是XX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杭州西部重要的工贸城市和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旅游城市。距省会杭州43km。全镇总面积131.72km2,规划城区面积15.12km2。城区北依保锦山,南临功臣山,西接玲珑山,东抵XX水库,四周群山环抱,属苕溪河谷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共辖44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51.49万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2.73亿元。是国内电线电缆、螺钉、医用玻璃拉瓶等工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规划城区范围内有锦溪、南苕溪和马溪穿城而过,南苕溪的现有防洪能力基本接近20年一遇,

2、锦溪、马溪的现有防洪能力则低于5年一遇,且河道弯曲、狭窄,阻水桥梁多,河道淤积严重。城东面临XX水库,洪水期受其回水顶托影响,城东区常遭受洪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840613”、“960630”等洪水,造成城区厂矿、居民房屋和交通道路大面积受淹,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商店停业、交通中断,社会经济损失重大。2000年3月,XX市水利局编制完成了XX市XX镇城市防洪规划并经XX市政府批准。XX镇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包括:南苕溪、锦溪、马溪、XX水库回水堤防洪工程及北南排洪干渠等五部分。省水利厅浙水计200055号和省计委浙计投资2001235号文分别对XX市XX镇城市防

3、洪规划及项目建议书作了批复。同意XX镇城市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分阶段实施。批文中同意锦溪防洪工程、XX水库回水防洪工程为一期工程,马溪、南苕溪防洪工程等为二期工程。项建书中XX水库回水防洪堤工程沿老环城东路适当加高,现状城东低于31.5m(1985国家高程基准,余同)高程的已建城区500多亩的防洪问题未解决,且未考虑结合库区涉迁移民安置问题;锦溪、南苕溪等防洪堤工程未考虑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未计入管理带的征地和拆迁部分的投资;设计的防洪墙也仅考虑在老干砌石挡墙外贴加一保护层,未根除老挡墙基础浅、易淘空等存在的隐患;锦溪下游未考虑沿功臣山脚开辟一条新开河。2001年8月,XX市水利水电局完成XX

4、市锦溪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审查。2001年12月,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了XX市XX镇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报告中对项建书阶段考虑不足之处作了调整:XX水库回水防洪堤堤线布置时考虑一并解决库区遗留的涉迁移民安置问题,将现状城东区低于31.5m高程的已建城区纳入保护范围;锦溪、南苕溪等的老干砌石防洪墙拆除重建;锦溪下游自功臣山脚后新开约1km河道入XX水库,其左岸新建防洪堤与回水防洪堤相接;按规范要求计入管理带征地及拆迁。可研报告初稿完成之后,水利厅有关领导、专家进行了实地查看并多次开会研讨。根据讨论意见,并与XX市政府及水利局、城防公司有关领导

5、协商后,对初稿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2002年5月完成XX市XX镇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2002年6月8日,在杭州召开了由水利厅城防办组织的XX市XX镇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参加会议的单位有省计委、水利厅、杭州市林水局、XX水库管理局、XX市政府及水电局、省水电设计院等。根据会议审查意见,又对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完成报批稿。省水利厅以浙水计200288号文对可研报告提出了审查意见并上报省计委。2002年8月23日,省计委以浙计投资2002736号文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了批复。(审查意见及批文详见后面附件)2002年9月,由XX市城防公司先后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6、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等单位进行XX市XX镇XX水库回水防洪堤、南苕溪、马溪及南北干渠等分项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2002年8月,XX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已先期完成了XX市锦溪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2年12月,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先后完成了XX市XX镇南苕溪段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和XX市马溪治理及南北干渠排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2年12月,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了XX市XX镇XX水库回水防洪堤初步设计报告初稿。2002年12月23日在XX通过由杭州市林业水利局组织的审查。为了营造更好的城区水环境,美化沿江两岸城区景观,提升城市品位,报告中考虑在锦溪出口杭

7、徽大桥下游约75m处修建一座橡胶坝,其锦溪左岸最下游的控制点(A点)在可研报告回水堤起始点QT1的基础上往下游侧移动了约80m。在回水堤初设报告编制前,业主已委托澳大利亚驻杭州市的爱伦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回水防洪堤景观设计。以回水堤占用XX水库库容不变、堤内土地面积不得增加为原则,对可研报告推荐的回水堤轴线作了调整。根据其提供的回水防洪堤堤线坐标,临库段堤线由原来基本为直线改成了“S”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XX水库自然景观相适应,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相和谐。故回水堤初步设计中按“S”型堤线进行设计。2003月1月补充修改完成XX市XX镇XX水库回水防洪堤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2004年11月,我院受

8、XX市城市防洪工程有限公司委托编制XX市XX镇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汇编本。基础资料采用各单位提供的分河段初步设计成果;政策处理实物指标及桥梁部分投资按XX市城市防洪工程有限公司根据实际征用数量、补偿单价及已完成的桥梁招投标额提供成果进行编制。2004年12月编制完成本报告。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南苕溪发源于我省境内XX市与安吉县交界的天目山马尖岗,最高山岭为“东天目山”,海拔1481m。南苕溪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自天目山至XX坝址,河长47.5km,河道平均坡度为6.15,桥东村以上,河道坡降约为10,桥东村至XX河段,河道坡降约为6.7,XX至XX水库段约为2.86。流域内

9、已建主要水库有XX水库和里畈水库。XX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发电和养鱼的综合利用大型水利枢纽。坝址位于东苕溪主流南苕溪的中下游,控制集水面积603km2,总库容2.13亿m3,正常蓄水库容3600万m3。流域面积占余杭通济桥以上集水面积的82.5%,控制了南苕溪主要来水量。汛期水库水位较高时,其回水对XX市城区段干、支流洪水的宣泄影响较大。1984年、1996年、1999年分别出现30.58、32.02、31.57m的较高洪水位。里畈水库坝址位于南苕溪上游杨岭乡溪里村,集水面积83km2。扩建后的里畈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34.16m,相应库容为1603万m3,台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为223

10、.16m,相应库容为1003万m3。1.2.2 气象和基本资料本流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mm。4月16日7月15日为梅汛期,7月16日10月15日为台汛期。流域内有XX气象站,城区多年平均气温15.8,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3.1,多年平均降雨日161天,最大风速18m/s。流域内降水量站较多,分布也较均匀。桥东村水文站处设站时间为1951年,集水面积233km2。1999年迁移至XX站观测。1.2.3 洪水分析桥东村水文站的流量资料用于分析XX城区南苕溪干流的设计洪水。其余分区的设计洪水均由暴雨资料推求。非汛期流域暴雨分布较为均匀,故

11、非汛期施工洪水采用桥东村水文站的实测流量资料推求。(1)设计洪水设计洪水用暴雨资料和流量资料分别进行推求。前者通过设计暴雨,经产、汇流计算而得。后者通过桥东村站的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分析,得到桥东村站的设计洪水成果,然后按面积指数法修正移用至设计断面。产流计算采用蓄满产流的简易扣损法。汇流计算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设计流域各分区年最大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见表1-2-1。表1-2-1 年最大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区 域各频率(%)设计值Qm(m3/s)123.351020XX水库451741613576311724151714里畈水库(相应)11081027869762619428里畈XX区间372

12、132982955257419771427XX余杭区间(相应)759693605527400299锦溪860750660593468352马溪527453393353277203里畈XX区间1464134911641015780563 (2)施工洪水施工洪水采用桥东村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推求。成果见表1-2-2。 表1-2-2 非汛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区 域集水面积(km2)各频率(%)设计值(m3/s)123.35102033.3桥东村233493414357312237165115里畈水库832161811561371047250里畈XX区间520937787679593450314219XX水

13、库6031055886764668507353246锦 溪992492091801571208358马 溪51.1146123106937049341.3 工程地质1.3.1 区域地质XX市XX镇区域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锦溪、南苕溪、马溪城区段以堆积土为主,冲刷深度12m。锦溪、马溪未经治理,河曲发育。地层自新至老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侏罗系上统流纹质凝灰熔岩、奥陶系上统页岩、寒武系泥质灰岩及震旦系白云质灰岩等,岩性次软状次坚硬状。区内的NE向及EW向的断裂构造较发育,物理地质现象以小型土质滑坡为主,无其它不良现象。本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于基本稳定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14、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二者呈互补关系,并向河床排泄,仅在洪水期出现短暂倒补。1.3.2 防洪堤工程地质(1)XX水库回水防洪堤工程地质条件XX水库回水防洪堤轴线位于XXXX镇城东、XX水库末端,地面高程28.029.5m。地基土表层为耕植土,厚度约0.6m;耕植土下覆亚粘土、砂土层,含少量砾石,厚约02.6m,稍密,渗透系数k=(0.40.7)10-2cm/s。再下覆盖砾(卵)石层,中密密实,厚度分布较均匀,约2.26.4m,渗透系数k=(1.01.5)10-2cm/s。基岩主要为侏罗系凝灰岩或寒武系硅质页岩,局部夹砂岩。一般埋深5.28.6m,岩层顶面标高18.0724.35m,强弱透水性

15、。由于基岩埋置较深,建议堤防基础持力层选择砂砾石层或亚砂土层。(2)锦溪防洪堤工程地质条件已建防洪堤堤身填筑土较松散,高度1.92.5m。除堤防改线段及沿山脚段外,其余线路均有分布。表层耕植土松散,厚度约0.30.5m。上覆盖层亚粘土、砂土,含少量砾石,厚约1.0-1.5m,稍密,渗透系数k=(0.20.5)10-2cm/s。下覆卵(砾)石层,中密-密实,厚度不等,渗透系数k=(1.21.5)10-2cm/s。基岩为侏罗系凝灰岩、奥陶系砂岩等。基岩面高程42.123.1m。桩号1+8722+260、3+1323+900、4+2104+500段右岸堤防基岩埋深相对较浅,挡墙基础可埋置于基岩上,持

16、力层可选择在全风化带或强风化带上。其余地段堤防基础置于砂砾石层或亚砂土层。 (3)南苕溪防洪堤工程地质条件堤身填筑土,官塘堰至长桥段,高度3.14.5m,长桥以下高度1.62.9m,松散。覆盖层砂砾(卵)石夹漂石层,透水性较强,渗透系数k=1.510-2cm/s。厚度相对均匀,强度高,可作为堤基持力层。 基岩均为侏罗系下统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局部夹砂岩,灰绿色或紫红色,坚硬。 (4)马溪防洪堤 堤身填筑土,高度2.22.7m,松散。上覆盖层亚粘土、砂土,含少量砾石,厚约1.01.5m,稍密,分布不均,强度一般,可以作为堤基持力层。渗透系数k=(0.50.8)10-2cm/s。下覆卵(砾)石层,

17、中密密实,渗透系数k=(1.51.8)10-2cm/s,厚度相对均匀,强度高,可作为堤基持力层。 基岩均为侏罗系下统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局部夹砂岩。灰绿色或紫红色,坚硬。1.3.3 天然建筑材料(1)砂砾料 结合河道疏浚,城区段砂砾料场选择在南苕溪、锦溪、马溪河床上。各溪流平均疏浚0.75m,锦溪、南苕溪、马溪砂砾料有效储量分别为11.94万m3、28.05万m3、5.72万m3,合计45.70万m3。储量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建议用商品砂砾料替代。(2)石料 石料场位于锦溪右岸石山头,岩性为侏罗系下统熔结凝灰岩。基岩裸露,呈弱-微风化,北侧地形开阔。有乡村级公路与之相通,储量约50万m3。(3)

18、填土料料场位于回水防洪堤堤以外南边地块及苕溪北岸地块,以开挖深度2.53m计,总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各料场均有公路直达,交通便利。1.4 工程任务和规模1.4.1 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XX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邻杭州市,西连安徽省歙县,南接富阳、桐庐、淳安等市县,北界安吉及安徽省宁国、绩溪县,总面积3126.8 km2。XX市政府所在地XX镇地处市域东部,XX水库上游库尾南苕溪两侧,现状城区面积约8.5km2。XX镇南西北三侧为天目山山区,山峦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已建城区地面高程一般4331m。XX市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100强市,2003年全市总人口51.49万,耕地总面积24.4万

19、亩,国内生产总值112.73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18万元。XX是我省重点林业和生态农业县,森林覆盖率74%,茶叶、笋干和山核桃等特产久负盛名。XX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国家自然保护区西天目素有“天目千里秀,林木十里深”之誉,钱王陵园、XX湖、玲珑山、瑞晶溶洞等都是有名的旅游、度假胜地。XX镇是XX市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杭州市西部重要的工贸城市和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旅游城市。杭昱公路、02省道贯穿城市,交通便利。城区现有人口9.96万,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8.9亿元。到2020年,规划城区人口20万,城区范围15.12km2。1.4.2 工程任务和建设的必要性

20、(1)工程任务XX市XX镇城市防洪范围南自锦溪蔡家堰,西起玲珑山南苕溪官塘堰,北始于规划环城北路跨马溪大桥,东至规划XX水库回水防洪堤。防洪工程主要包括XX水库回水防洪堤工程、锦溪防洪堤工程、南苕溪防洪堤工程、马溪防洪堤工程、城区南北排洪渠工程等。上述工程全部完成后,XX镇城市防洪标准可达到50年一遇。(2)建设的必要性XX市城区被南苕溪干流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城区现有防洪能力低于5年一遇,经常遭受洪水侵袭。建国以来,城区发生较大洪灾的有1956年、1984年、1991年、1996年、1999年等年份。1984年“6.13”洪水淹没了县城中心的繁华地段。1991年“7.5”洪水又淹没了城北的工

21、业和文教区,造成部分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商店停业,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1996年“6.30”洪水,南苕溪堤坝决口总长2000m,被淹及受冲农田1.1万亩,冲毁公路550m,倒塌房屋106间、厂房72间,XX水库达到历史最高水位32.02m。淹没城东地区达数日之久,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1999年“6.30”洪水,XX水库最高库水位达到31.57m,XX镇、板桥乡的14个村庄,约1000余人遭洪水围困,50多家企业被洪水淹没,其中板桥乡水深达23m,受淹粮田1600亩,受灾人口2000人,XX镇、板桥乡累计损失达7000万元。南苕溪70年代进行过整治,沿岸建有干砌石堤防,经多年洪水冲刷,两岸

22、堤防局部结构已严重受损,加之挡墙基础埋置浅,屡造洪水掏空。锦溪、马溪现状设防标准低,河道蜿蜒曲折,行洪断面狭小,河床淤积抬高严重,泄洪不畅。三条溪河床中建有多处拦水堰坝及公路桥梁,阻水较严重,也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XXXX镇位于XX水库库尾,其城市防洪和XX水库的防洪调度十分密切。水库建成至今,由于管理界限没有明确划定,给城东地区的建设带来不便。目前,XX城东地面高程31.5m以下已建城区约500余亩,这部分已建城区是受XX水库回水影响最严重的地区。XX水库动建于1958年,竣工于1964年。1961年确定征地高程29.86m,移民水位为31.16m,应动迁1572户6002人。1958年1

23、970年基本完成动迁工作,实际迁移1492户5693人。1987年调查库区尚未迁出415户1544人(其中有334户1275人返迁)。据最近的1999年底调查,库区涉迁达449户,人口1691人,耕地3369亩,房屋22万m2,涉及四个乡、25个行政村,还有36家企事业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库尾移民不彻底,加上部分移民返迁,城东地区赵村、青龙口两个自然村现还有涉迁人口284人。这两个村地势低洼,地面高程约2829m,仅相当于XX水库5年一遇洪水位。除这两个村庄外,库区还有涉迁人口1427人(规划年人口),主要分布在亭子村、新联村和长桥村等。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对水库的防洪日趋重视。XX水库下游右

24、岸是保护杭州市和杭嘉湖平原的西险大塘。一方面,为确保下游安全,XX水库汛期将面临高水位运行,特别是遇到梅雨长历时洪水,水库将长时间处于高水位运行,使得XX镇防洪情势非常严峻。另一方面,库区20年一遇以下有数量较多的返迁居民存在,XX水库的防洪调度及运行受到很大的牵制,影响其防洪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移民问题亟待解决。由于XX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防洪问题历年来较突出,为了使XXXX镇城市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形成若干个防洪闭合圈,除提高锦溪、南苕溪、马溪防洪标准外,在城东XX水库尾部兴建一条回水防洪堤是十分必需的。修建回水防洪堤的同时,既要考虑妥善解决库区涉迁的移民安置,又要更好地发挥XX水库

25、的防洪功能,使XX城市防洪建设、库区遗留的涉迁移民安置和充分发挥XX水库防洪功能三者相互间达到最佳的结合。不但可提高XX镇的整体防洪能力,减少洪灾损失,保障城镇居民安居乐业,还可明确城市与水库之间的管理界限。1.4.3 水利计算方法锦溪、南苕溪、马溪均为山溪性河道,河底纵坡陡,计算采用一维恒定流。计算上边界采用水文提供的洪峰流量,下边界采用XX水库调洪水位,计算中考虑里畈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根据XX水库各频率洪水位及三条溪的洪峰流量,推求锦溪、南苕溪、马溪三条溪的回水曲线,计算中考虑了水库最高洪水位时相应入库流量及最大入库流量时相应水库水位两种组合,取其外包线作为设计水面线。1.4.4 XX水

26、库回水防洪堤工程根据XX市XX镇城市防洪规划及水利厅审批意见,XX水库回水防洪堤是解决城东31.5m高程以下地区防洪问题的主要工程措施.。XX水库坝址距XX市城区约9km,距杭州市约40km,控制南苕溪流域面积603km2。该水库为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发电和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为23.16m,相应库容为3600万m3;设计洪水位32.56m(P=1%)校核洪水位(P=0.01%)35.03m,总库容2.13亿m3。1987年进行了XX水库安全加固工程修正初步设计,新增5孔泄洪闸,校核洪水位维持不变。从XXXX镇城东防洪需要出发,必须修建一条回水防洪堤。配合解决库区遗留的涉

27、迁移民问题,按人均安置0.5亩土地及一定的建房用地考虑。经实地查看,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环东路相协调,考虑城标附近进城公路建设,预留必要的交通和绿化用地,确定回水堤轴线自城标偏东约110m改道后的锦溪喇叭型出口左岸,沿机动车培训学校外墙,正北方向将赵村全部、青龙口村主要部分纳入保护区,再往西北向与南苕溪右岸退堤后的堤防相交,回水堤长1836.89m。回水防洪堤占用了XX水库50年一遇水位以下库容175万m3,占XX水库防洪库容的1.6%。若不进行占挖补偿,XX水库在减少了175万m3后,20年、50年一遇水位将分别抬高0.05m、0.08m。考虑到XX水库所承担防洪任务的重要性,以不减少XX水库现

28、有防洪有效库容(库水位23.1631.56m间的库容)为前堤,采取“占挖补偿”,对建回水防洪堤所占用的175万m3库容进行挖库补偿,控制挖土后增加的库容必须大于所占库容。设计按挖土增加库容200万m3考虑。这样不但不减少XX水库原有的防洪库容,反而略有增加。要求从回水堤外XX水库正常蓄水位23.16m土地征用高程29.86m之间挖土。挖出的土方回填至堤内或其他高于XX水库校核洪水位以上可堆置的区块。根据地形特点,结合XXXX镇土地规划要求,本次对挖土区及堆置地进行了初步选择,并对挖土区可挖土方及堆置地可堆土方量进行了平衡计算。南苕溪长桥堰以下河道疏浚20万m3,其余挖土区位于回水防洪堤东侧。根

29、据地形,经计算,23.5m以上可挖土方量180万m3,两者合计库区挖土200万m3。设计将其中的157.4万m3回填至堤内,回填高程至31.5m;其余42.6万m3弃置于长桥北集贤里村公路南侧山凹。经占挖补偿后,基本不影响XX水库20年、50年一遇洪水位;相反,有利于发挥XX水库的防洪功能,提高了调度运行的灵活性、可靠性。1.4.5 锦溪河道整治工程锦溪现状河道蜿蜒曲折,断面宽窄不一,河面宽约2855m左右。根据XX城市防洪规划及XX市锦溪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已审批)中的内容,锦溪自蔡家堰,经石山桥至功臣山脚改道段进口,河底宽为30m40m45m,两岸防洪堤采用直立墙形式,出口段采用

30、梯形断面,边坡1:2。锦溪出口段50年一遇洪峰流量按750m3/s设计;畔湖桥按735m3/s设计;石山头641m3/s设计;蔡家头520m3/s设计。两岸堤防加高加固,河底坡度采用2疏浚整治。沿河阻水桥梁拆除重建,拆除原阻水堰坝改建为橡胶坝。设计洪水位成果见表1-4-3。表1-4-3 锦溪设计洪水位表断面位置桩号(m)河底高程(m)P=2%设计洪水位(m)城 标6+06526.8432.07老锦桥4+88029.8433.63新锦桥4+65030.4234.28畔湖桥3+76432.2036.09兰锦桥2+64034.6638.58下卦畈入口1+72036.7040.63群利桥1+55037

31、.0740.97石山桥0+00040.4844.38蔡家堰0-80042.5348.151.4.6 南苕溪河道整治工程南苕溪已经过初步的整治,两岸已建堤防超过10年一遇标准。河道基本定型,堤距90100m。防洪堤两岸是已建城区,拓宽余地不大。本工程以堤防加高为主,并对河道进行局部整治,阻水桥梁扩孔。经里畈水库调节后,50年一遇南苕溪XX镇段洪峰流量按1830m3/s设计,河底坡度采用4疏浚整治。临水桥因阻水比较严重,考虑扩一孔21m。为了调减河道纵坡,防止冲刷,结合城市景观需要,在临天桥上下游各增设1座橡胶坝,其中一座正在兴建。计洪水位成果见表1-4-4。表1-4-4 南苕溪设计洪水位表断面位

32、置桩号(m)P=2%洪水水位(m)XX库尾4+50031.53长桥下4+25031.53长桥上4+25031.53Ntx114+06331.76Ntx103+50033.40Ntx93+10035.12Ntx82+70037.23Ntx72+30038.67Ntx61+90040.23Ntx51+50041.43Ntx41+10043.47Ntx30+70045.39Ntx20+30047.72Ntx10-20050.211.4.7 马溪河道整治工程马溪现状河道弯弯曲曲,断面宽窄不一,面宽约2155m,两岸基本无堤防,防洪能力低。根据XX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到马溪城区段河道两岸现状村庄和民房少,

33、河道采用梯形断面,底宽30m,边坡1:2。结合在建的竹林大道跨马溪桥,对局部河段作裁弯取直处理。马溪出口50年一遇洪峰流量按453m3/s设计,底坡2.2。阻水桥梁拆除重建,拆除阻水堰坝改建为橡胶坝。设计洪水位成果见表1-4-5。表1-4-5 马溪设计洪水位表断面位置河底高程(m)距出口距离(m)洪水位(m)P=2%P=5%X127.30032.4531.63X227.3225932.6731.87X328.5085033.0132.25X429.30116633.0632.30X530.36147534.1233.66X631.31184934.9334.44X732.602329.236.

34、1835.701.5 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本工程属等工程。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见表1-5-1。 表1-5-1 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建 筑 物级别洪水标准(重现期:年)主要回水防洪堤及锦溪、南苕溪、马溪防洪堤350次要北、南排洪干渠410临时围堰53 1.5.2 工程总布置据据XX市XX镇城市防洪规划及XX市锦溪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从XXXX镇城市防洪需要出发,城东必须修建一条回水防洪堤,加上锦溪、南苕溪和马溪河道防洪堤的加高加固及河道拓浚等,形成防洪闭合圈,这样才能达到省政府规定的县级以上城市50年一遇设防

35、标准的要求。(1)XX水库回水防洪堤为了减免XX城东区的洪涝灾害,从城市整体防洪角度出发,修建回水防洪堤是必须的。防洪堤南端与锦溪出口左岸相接,北端与南苕溪出口右岸衔接方能形成闭合圈。回水防洪堤堤线布置时考虑到以下因素:其一:妥善解决库区遗留的涉迁移民安置问题、充分发挥XX水库的防洪功能。回水堤堤线位置根据库区现有涉迁移民人口,保证必要的土地安置和建房用地数量,同时又要尽可能少占XX水库的防洪库容;其二:对必须占用的库容进行占挖补偿,并保证挖土部分增加的库容大于所占用的库容。据1999年底调查,库区涉迁移民人口1691人,考虑人口递增率,规划水平年需迁移1711人,人均按0.5亩土地安置及一定

36、的建房用地考虑回水防洪堤内土地面积。根据锦溪防洪需要及城市总体规划,锦溪下游功臣山脚出口段需改道沿功臣山脚至XX水库。经实地查看,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环东路相协调,考虑城标附近进城公路建设,预留必要的交通和绿化用地,确定回水堤轴线自城标偏东约110m改道后的锦溪喇叭型出口左岸,沿机动车培训学校外墙,正北方向将赵村全部、青龙口村主要部分纳入保护区,再往西北向与南苕溪右岸退堤后的堤防相交,回水堤长1836.89m。经量算,回堤占用XX水库库容175万m3。回堤内扣除已建房面积后约956亩(含锦溪老河道在内)。 (2)锦溪防洪堤据防洪水利计算,锦溪河宽从上至下由30m渐变为45m,功臣山上游视地形情况分

37、别向两岸拓宽进行整治,力求平顺河道;功臣山下游结合新建回水防洪堤,锦溪自此沿山脚改道经城标、榧子山脚至污水水处理厂。蔡家堰以下左岸防洪堤长6255m;右岸防洪堤长6140m(至杭徽公路桥),右岸出口段(杭徽公路桥至污水处理厂)长971.4m。(3)南苕溪防洪堤现状南苕溪河道相应较规整、顺直,堤距约90100m。经防洪水利计算,现有防洪能力基本已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结合沿江两岸地形,除局部加高堤防外不拓宽河道。本阶段防洪堤线沿老堤布置,起自玲珑山脚官塘堰,经临西桥、临天桥、临水桥、长桥至XX水库回水防洪堤。官塘堰以下左岸防洪堤长5502m,桩号为南左-1-5500+0003+952、右岸防洪

38、堤长5795m(其中780m已建),桩号为南右-1-5500+0004+244.77。(4)马溪防洪堤根据XX市总体规划,马溪堤线布置自环城北路起,沿老河道至竹林大桥,在通过竹林大桥以后,河道向东穿过马溪村边缘后再转入老河道,再沿老河道延伸与南苕溪堤防衔接。左岸防洪堤桩号为马右MY0+000至马右MY2+322.9,长2.32km,右岸防洪堤桩号为马左MZ0+000至马左MZ2+333.8,长2.34km,堤距为47m。根据城市景观要求,在河道中心线桩号0+879.2、1+479.2、2+079.2处布置三座橡胶坝。(5)北、南排洪干渠北干渠首与大塘溢洪道口衔接,渠线呈西南向东北布置,出口与马

39、溪右岸衔接,长1327.1m。由于地面坡度远大于渠道设计纵坡1,则在桩号0+000、0+034、0+120、0+210、0+300、0+390、0+478、0+628、0+778、0+882、1+032分别修建跌水或陡坡共11座。为便于石基塘水库洪水汇入大塘,则需自石基塘水库溢洪道出口下游至大塘间建引水渠长约350m。穿越西长公路处(桩号0+799)布设涵洞1座。南干渠(一)渠首与横潭水电站尾水渠衔接,渠线沿现有苕溪水电站引水渠布置,于临天桥上游约386m处排入南苕溪。全长2370m。南干渠(二)渠首与玲珑山脚附近池塘衔接,渠线沿现有排水渠布置,穿越钱王街、杭昱公路涵洞排入锦溪,全长1231.

40、3m。1.5.3 主要建筑物 本工程由XX水库回水防洪堤、锦溪、南苕溪、马溪防洪堤及北、南排洪干渠等组成。除北南排洪干渠外,其余工程均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分步实施。 (1)XX水库回水防洪堤XX水库回水防洪堤堤身设计除了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安全以外,更主要的是结合城市建设考虑美化环境需要。采用复式断面,迎水面坡度取1:3,高程24.0m以下采用M7.5浆砌石挡墙,墙高2m,基础高程为22.5m。迎水侧挖土高程控制在23.0m。挡墙顶面设5m宽的平台,高程27.5m处设一宽5m的马道,马道以下采用M7.5浆砌石护坡,厚40cm,下垫碎石垫层,厚15cm,马道以上采用三维植皮网进行草皮护坡。考虑

41、到回水堤超标准洪水时需淹溢,以确保XX水库防洪安全,故确定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回水壅高值,不再加风浪爬高及安全加高值。根据计算,结合“960630”洪水库尾实地调查洪水壅高0.130.15m,确定回水堤堤顶高程31.7m,堤顶宽度结合城市交通建设确定。 (2)锦溪防洪堤锦溪自起点蔡家堰锦左0-800至石山桥桩号0+000段现状无堤,两岸需新建防洪堤。两岸防洪堤采用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墙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加超高0.7m确定。锦左0+0005+406.78段大多已砌有块石驳坎,断面不能满足防洪及结构稳定要求,须重建。经计算,超高为0.7m。墙顶高程48.8633.46m。挡墙基础坐落于砂砾

42、石层上,底板采用C20砼,厚0.5m。基础迎水侧设齿墙,弯道受冲段齿墙深2m,平顺段深1m。挡墙迎水坡1:0.1,背水坡1:0.4,墙顶宽0.6m。锦左5+406.786+250.46段河道断面按过50年一遇流量要求设计,采用梯形断面,底宽40m,边坡1:2,50年一遇水面宽约60 m,河底高程29.0 26.0m。两岸采用M7.5浆砌石护砌,厚40cm,下垫碎石垫层,厚15cm,顶部设砼防浪墙。经计算,超高为0.8m,则墙顶高程33.4632.33m。锦右0+0004+696.01段因有山体分布,防洪堤共分四段,除山体外,多数已砌有块石驳坎,但断面不能满足结构稳定要求,须重建防洪墙,断面型式

43、、墙顶高程与锦溪左岸对应。锦右4+696.015+911.13段河道改线,河道及防洪堤结构与锦左5+406.786+250.46段同。 (3)南苕溪防洪堤本工程的防洪堤有直立式方案、漫滩式方案、空箱式方案、二级平台式方案四种堤型结构方案可供选择,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根据实际情况,防洪堤官塘堰至临天桥段左岸,推荐直立式方案,临天桥以下至山体段右岸推荐空箱式方案,其余堤段推荐漫滩式方案。南苕溪桩号南左-1-5500+0003+952及桩号南右-1-5500+0004+244.77段现状虽有块石驳坎,但破损较大,已不能满足防洪要求,原有堤防基础渗透坡降为0.4,大于允许坡降J允=0.220.25,

44、达不到渗透稳定要求,故原有堤防必须拆除重建。 (4)马溪防洪堤经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混合式I方案。该段堤防主要达到挡水护岸、美化景观的目的。考虑到亲水性的要求,结合橡胶坝工程,在堤外侧下部设一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墙,挡墙顶高按蓄水常水位加0.50.7m确定。挡墙顶宽80cm,底宽3.76m,外坡坡比为1:0.1,内坡坡比为1:0.4,外坡水上部分用浆砌条石饰面。挡墙底部设50cm厚C20砼底板,底板底高程25.81m。挡墙顶部设2.5m宽平台,上为1:2的框格草皮护坡,堤顶设6m宽路面,路面用彩色砼人行道板铺设,其内侧为9m宽景观带。1.5.4 次要建筑物南北排洪干渠护岸采用重力式M10水泥砂浆砌块

45、石挡墙,外坡直立,内坡坡比1:0.4,墙顶宽40cm,顶部设C20砼压顶,厚20cm,挡墙高度为水深加0.5m安全超高,挡墙基础采用C20砼厚40cm,下设碎石垫层厚15cm。护底采用M10水泥砂浆砌块石厚35cm,下设碎石垫层厚15cm。护底纵向设UPVC DN100排水孔一排,间距2.0m。陡坡两岸护岸挡墙结构与渠道类同。陡坡斜坡采用C20砼灌砌块石厚40cm,下设碎石垫层厚15cm。陡坡末端设C25砼消力池。1.5.5 交叉建筑物根据实地调查和城市综合规划需要:锦溪扩建、重建的桥梁有:兰巾桥、畔湖桥、新锦桥、老锦桥;新建桥梁有:锦溪下游杭徽公路桥。拆除锦溪原河道中的杨家堰、化工厂堰、石锦

46、堰,改建成为阻水小的橡胶坝。南苕溪交叉及附属建筑主要有桥梁4座,临西桥、临天桥、临水桥及规划中新桥一座,临天桥因阻水比较严重,扩孔21m。拦水坝6座,其中1座已完建,另5座需新建。马溪交叉及附属建筑有桥梁8座,其中已建桥梁6座,其余2座另行专题设计。在河道中心线桩号0+879.2、1+479.2、2+079.2处兴建3座橡胶坝,高2.0m,坝长为30.1m。1.6 施工组织设计1.6.1 施工条件本工程位于XX市区,施工交通十分方便。主要建筑材料块石、砂砾料等可就地开采,砂砾料储量不能满足工程要求,不足部分用商品砂砾料替代。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由市场采购供应;施工供水可设泵直接抽溪水解决,施工用电由XX市电网供电。1.6.2 施工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