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交通规划分析与对策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交通规划分析与对策探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城镇交通规划分析与对策探讨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小城镇;规划;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依据对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的调研,分析小城镇的建设和交通布局现状的成因及利弊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提出了小城镇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对策。 1小城镇的交通现状和特征 1.1 小城镇的交通现状 资料表明,我国建制镇90以上是过境公路穿城的布局,这种小城镇穿心式过境公路布局在一定时期对城镇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镇和公路机动化的发展,城镇用地和交通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沿路布局造成外部大大上升,对城镇进一步发展带来的
2、制约作用超过促进作用,其弊端和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 1.2小城镇交通特征 1.2.1城镇交通车辆构成复杂,交通方式多,交通流量呈加速增长趋势。货物运输以卡车、农用车、拖拉机、兽力车为主,同时还有三轮车、板车、手推车及肩挑人背。居良出行,镇区内以摩托车、自行车、步行为主;镇外以客运公交为主,私车较少。不同类型、不同速度的车辆以及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是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因素。 1.2.2道路设施差,技术标准低。小城镇道路大多是自然形成的,或曾规划过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全按规划实施,以致道路缺乏系统性,功能不分、性质不清;甚至过境道路穿越中心区,与城镇干道合二为一。 1.2.3交通流量和流向多变。在
3、小城镇构成中“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有固定工作的人和学生的出行比较有规律。同时还有很多无固定工作的人,加上赶集、购物,使得城镇行人和车辆的流量大小在各个季节甚至一周、一天中均有较大的变化,各类车辆的流向、流量及其比例均不固定,一般常在上下班及上学放学、集市时形成流量的高峰时刻。 1.2.4交通流缺少组织、交通设施不健全。道路照明、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灯等设施缺乏,对道路交通的使用者也非常的不利,致使交通混乱,在交通高峰造成拥堵。 1.2.5交通量增长速度快,交通设施不配套。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道路与停车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机动车交通量。特别是有些经济落后的小城镇,往往只有一
4、两条路况较好的门面性道路,整个道路不成系统,成为车辆出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同时,静态交通设施匮乏,停车场地少,路边停车的弊端越来越不容忽视。 1.2.6道路布局不够合理。由于长期的原因,没有规划的,城镇生长轴和城镇形态的发展一般都依赖于过境公路,沿线两侧展开,过境公路相当于城镇的主干道,穿镇而过,其他道路相对狭窄,在发展过程中,支路间距不均匀,造成道路系统的先天失调。 1.2.7路产路权缺乏,道路资源被侵占现象严重。城镇的原始积累和发展源自过境公路的带动作用,而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兴办、沿路开店。城镇因为过境公路穿城、过往人员杂、管理力度小等原因,因而给管理整治带来难度。摊贩一般占用人行道,
5、导致行人通行的不便,甚至被挤到车行道上去,严重阻碍了交通,并且引发交通事故。 1.2.8城镇公用集聚场地少,把过境公路作为临时广场使用。在小城镇受地方风俗的影响,在民间每年还保持着开庙会、赶集市等传统民俗,沿路设雉,搭台唱戏,造成越境车辆的通行困难。 2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的成因思考 2.1重生产轻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路下,小城镇管理层往往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对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长远的考虑和正确的认识,导致了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2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由于历史原因,小城镇布局大多比较自由,不利于道路的建设,特别是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拆迁改造难
6、度很大。小城镇又大多依托过境道路形成,城镇的主要功能沿过境道路分布,若重新建设城镇中心,资金仍是关键。 2.3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小城镇在人才和技术方面都比较欠缺,难以制定出有远见有实效的城镇建设策略。规划编制固然可以通过外援得到技术支持,但请来的专家大多仅提供规划方案,缺少具体的操作指导以及后期的建设跟进,规划的落实势必大打折扣。 3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的对策探讨 3.1 资金是关键使有限的资金价值最大化、取得最好的效果,需要科学预算、合理布局,以及运用专业的分析,因地制宜,降低成本,提高道路的使用率,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3.2科学规划是保证作为城市发展过渡时期的小城镇,有着当前的交通特征、交通需
7、求,同时也面临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方式的变革,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策略指导城镇规划。城镇功能布局和道路系统的规划需要有远近结合的思想,留有余地,保证城镇功能转型和交通弹性发展的需求,真正地做到可持续发展。 3.3对城镇交通现状深入,引入交通影响分析科学地规划城镇用地布局和路网结构,使功能布局、人口分布、出行需求、物流走向与路网系统相一致,达到道路利用的最大化和交通需求源分布的最优化配置。均衡土地利用开发的强度,缓解因规划功能不合理造成的出行距离总量增大、局部道路负荷过重问题,保证城镇发展、路网系统与交通体系的有机协调。 3.4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城镇的对外交通,不仅仅是
8、城镇内部交通的依托,更是联结城乡乃至区域的纽带。在处理过境交通的问题上要从区域的角度,综合考虑城乡发展,理性而科学地处理城镇和过境道路的关系。 3.5加强城镇的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城镇交通直接影响到城镇在区域中的地位、。同时,对外交通设施.如站场、码头、铁路等在城镇内的位置、布置,对城镇本身的空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不能正确地利用对外交通设施,则会阻碍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3.6在用地规划布局上要尽量避免沿过境干道两侧均衡发展小城镇功能结构较紧凑,镇区人流车流较大,应尽量减少对过境干道的穿越,使其沿过境干道一侧发展,过境干道与城镇内部交通宜分离。 3.7 建立科学的交通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道路
9、交通设施的利用率,增强市民的交通意识。从而提高小城镇交通的效率,建立良好的城镇交通秩序。具体措施如完善交通标志、信号灯控制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制定相应的地方交通法规;进行交通知识的普及;对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进行综合调控。 4结语 规划不尽合理的小城镇道路布局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人民生产生活与小城镇总体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城镇化过程中上升成为热点问题。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过渡时期的城镇存在形态,随着小城镇二元经济并重的经济结构逐渐发展成为以一元经济为主的城市形态,其城镇功能、结构也将向现代城市转化。同时随着大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小城镇逐渐演化为大城市的组团,或成为构成城市带、城市群的众多小城镇,作为城镇骨架的道路系统、作为血脉的交通联系则成为小城镇二次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小城镇交通建设规划指导实施,使交通能始终当好经济建设的先行官,服务于全社会的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