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工程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409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工程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工程项目建议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工程项目建议书目 录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简介二、项目业主及法人代表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四、编制依据第二章 项目社会经济状况一、鹤峰县县域社会经济概况二、太平乡乡域社会经济概况三、鹤峰县教育发展概况四、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基本情况第三章 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三、投资预算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节能一、编制依据与标准二、环境保护三、环境影响分析四、安全节能第六章 项目设计与招投标一、项目设计二、招投标方案第七章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附件:1、学校平面图;2、学校规划图;3、项目设计方案;4、相关资料。第一章 总 论一、项

2、目简介1.项目名称: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2.项目地点: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校院内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方案:(1)学校危房拆出后,在原址新建科技楼一栋,框架四层,面积1600平方米。(2)建设工期:2008年10月2009年8月。二、项目业主及法人代表1.项目业主: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2.法人代表:李先云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鹤峰县太平民族初级中学科技楼建设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项目资金100万元,县内筹措60万元。四、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1、依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财20043号)。2、州发改

3、委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全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2008年7月24日)。3、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案与参数;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5、国家建设部、教育部颁布的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7、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8、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二)编制原则通过项目实施,彻底缓解教学用房严重不足的现状,确保教学辅助用房规范、坚固、美观、适用、够用。为太平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保障。第二章 项目社会经济状况一、鹤峰县县域社会经济概况1、地理位置鹤峰县位于鄂西南边陲,地处东径109

4、45-11038,北纬2938-3014。东与五峰接壤,西与宣恩毗邻,南与湖南桑植、石门接界,北与巴东、建始、恩施相连。距省城武汉市603公里,距州府恩施城178公里。2、自然条件县境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7公里,国土面积2892平方公里,耕地仅占7.6,水域1.5,山地88.9,道路、房宅等占地2。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岳连绵,沟壑纵横,多山间小盆地。平均海拔1147米,最高海拔2095.6米,最低海拔194.6米,高低差1901米。省道鸦来线由东至西贯穿县城,341省道由南至北经县城与巴鹤线相连,全县基本实现通乡油路,95以上的行政村通车。3、资源状况鹤峰是资源大县,人均富硒茶产量居

5、全省第一;人均水能资源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人均用材林、经济林占有量居全州第一;可露天开采的磷矿储量11.78亿吨,是全国四大磷矿湘鄂磷矿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薇菜年出口量占全省的70%以上;“稀世山珍”葛仙米全国独有;野生箬叶出口量全省第一。鹤峰还是世界最大硒资源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4、社会经济概况全县辖7乡2镇1个开发区(八峰),198个行政村,总人口22.02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0.9%。1983年被定为苏区县,1986年、1994年两轮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996年被定为湖北省12个特困县之一,2002年被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首批星火西进科技示范县

6、,是农业部8个定点扶贫县之一。近几年来,鹤峰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主三化”方向,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机遇,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19亿元(2000年价),实现财政收入1.12亿元,人均GDP为7358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202元。鹤峰县属国家贫困县县之一,又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家首批星火西进科技示范县,但是由于地域偏僻,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该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

7、的政策出台后,鹤峰县被列入了西部大开发的范围,给鹤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太平乡乡域社会经济概况1、太平乡位于鹤峰县西北面,素有鹤峰“西大门”之称,距县城仅17公里,是鹤峰县建材工业园区和省级重点建设的边贸口子镇之一。该乡西、北、东分别与与宣恩县、中营乡、容美镇接壤,南与湖南桑植县毗邻,是两省三县的交汇处,距世界遗产风景区张家界仅150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295.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19254亩,境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红色精品旅游线的精品景点贺英殉难处、盛联钧烈士陵园、李家湾中央分局会议旧址、营房坪七烈士之墓等。是高山、二高山、低山三者兼有的地区,以二高山

8、居多。全乡辖17个村,8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86户,总人口16555人。其中:农业人口15358人,劳动力8477人,常住外出务工人员在4000人左右,2007年乡域生产总值1.6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005元,人均粮食500公斤。2、太平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历史。解放战争时期,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关向应曾在此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其足迹遍布该乡所有的山山水水,贺英殉难处距校仅2.5公里,中央分局旧址距校约3公里至今立牌保护,盛联钧烈士陵园距校仅500米,是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同时也激励着该乡16000余名土、苗儿女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不懈劳作、兴建家园,尤其是在当今新

9、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教育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发挥着重大作用,该乡现已成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3、太平乡自建乡已来,历届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自力更生,艰巨创业,奋发图强,全乡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支柱产业建设势头强劲,全乡以烟叶、中药材、魔芋为主的支柱产业逐渐强盛,随着工业园区的落户,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现全乡人民群情高昂、忘我工作、勤劳致富,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阳光照耀下,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一个崭新的、富有希望的太平正在崛起。全乡农民群众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是鹤峰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之一

10、。三、鹤峰县教育发展概况“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五”期间的几项主要指标均提前或超额完成。一个具有山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从职前教育到职后教育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地方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县103所中小学中,有农村寄宿制学校56所,其中,普通高中二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所,小学37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制学校9所(民办1所),约占全县农村中小学总数的54.4;在全县33023名中小学生中,有寄读学生18492人,占全县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63%。目前全县小学入学率达100

11、%,初中毛入学率达96.3%; 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国家“普九”验收标准。经过调整,全县校点布局已趋于合理,中小学教育的布局与规模能基本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县现有在职教职工1946人。“十五”期间通过各类学历培训和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6% 、94.3%和64%,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和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上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十五”期间,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由558元增长1705元,初中由688元增长到2192元;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中支出的公用经费,小学由0元增长到242

12、元,初中由100增长到514元;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发展费按率足额征收,并全额拨付教育使用。“十五”期间,我县抓住“国家二期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工程”和“国家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国家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机遇,在全县实施各种教育工程项目近100个,总投资2090万元;新建及改扩建校舍28900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30366平方米。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为我县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鹤峰县太平乡民族初级中学基本情况太平民族初级中学位于鹤峰县“西大门“太平乡集镇中心地带,325省道横贯其中,距县城仅17公里,是鹤峰县新型的工业园区,教

13、育发展态势良好,校园布局合理,教师结构优化,学生生源稳定,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服务范围为该乡17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及辖区范围内所有企业员工之适龄少年。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677人,教职工43人,学生全部实行寄宿制管理,校园占地面积156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638平方米。是一所布局合理,颇具发展前途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该校始建于60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一直艰难前行,未曾新建科技楼,是目前县域农村中学中唯一没有科技楼的学校,原有礼堂几经风雨浸蚀,朽烂跨蹋,已拆出三年之久,地基空闲,随着工业园区的落户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学校辅助用房奇缺,现代教育设备、设施无法正常运转,目前尚无

14、教学实验用房和教研、行政办公用房,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学生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无法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乡域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给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从根本上发挥教育功效,用知识改变命运,靠教育造就未来,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因而科技楼的兴建已成为全校师生梦寐以求的愿望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第三章 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党和国家的要求“十五”期间,党和国家十分关心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2004年国家投入巨资在全国十多个省区实施了“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极大的改善了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

15、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信息技术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优质教育资源的享受成为了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是全体学生的机遇与权力,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与趋势,未来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靠现代教育手段来实现,学校、社会、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而,新建科技楼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2.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鹤峰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山区县,办学校条件差,学校校舍大部分是在“普九”攻坚期间由群众捐工捐料、

16、自行建设的,有的甚至是六十年代中期凑合上马,草率竣工的,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达标,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齐全,办学条件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多功能教室、行政办公室、实验用房等严重不足,学生根本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也给社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新形势、新要求、新信息、新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实施,加之农村中学教师住房的奇缺,许多教师徒步而来、匆匆而去,使得教育质量与人们心目中的要求差距甚远,因此,办好寄宿制学校,新建科技楼,是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代表着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17、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3.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重要保证。4、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工业园区的落户,一大批颇具实力的企业应运而生(如:新华水泥有限(鹤峰)公司、德繁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力的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给教育发展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校学生将急剧增长,学生素质亟待提高,就业渠道将进一步拓宽,科技楼的新建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太平民族初级中学地处太平集镇中心地带,这里人口相对集中,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在普及九年义务的过程

18、中,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已成为鹤峰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之一,学校危房拆出后,科技楼有充足的规划用地,学校完全具备“三通一平”的建筑条件,供水供电设施优良,建筑材料完全可就近取材,方便施工,建筑成本相对较低。随着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要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教育,使教育真正为地方经济服务,就必须对教育资源实行优化配置,新建科技楼是全乡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学校提档升级的必然要求。2、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力量源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设施的改善是当今教育的当务之急,只

19、有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获取均等的教育权利,教育才会具备其真正的社会功用,劳动者素质才会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在教学用房相对满足的前提下,科技楼的新建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趋势与产物,因而,这一民心工程的启动,必将得到社会各界的拥护和全乡人民的支持。3、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为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十五期间,我县通过实施“国家二期义教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和“国家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县中小学,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加之现在有务实重教的领导的关心和厚爱,有全乡人民

20、的支持和参与,有全校师生的期望和渴盼,为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投资预算预算总投资160万元。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科技楼一栋,框架四层,其中多功能教室12间,科技辅助用房8间,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节能一、编制依据与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内容和相关要求,采用的标准如下:1、污水排放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地区水质水资源标准;4、医疗废物处理条例;5、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二、环境保护由于该项目基本上都在校园内实施,对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进行严格处理,在施工中采用封闭式施工,合

21、理安排作息时间,严禁夜间施工等防护措施,可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三、环境影响与分析从该项目污染源的分析可知,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噪声和施工中的不利影响,通过上述环境保护措施对其各种污染源的治理,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四、安全节能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增加节能设计,在施工中加强管理,强化安全措施,杜绝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六章 项目设计与招投标一、项目设计该项目委托具有房屋建筑设计和勘察资质的湖北华疆城市建筑设计院,按照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实地勘察和设计,并经恩施州建筑规划设计审查机构进行审定后,按照建筑有关程序组织实施。二、招投标方案根据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将严格按招投标程序,实行公开招投标,并将招投标过程和结果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第七章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科技楼建成后,可解决670名在校学生无实验用房现状,为该校提供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等科技辅助用房,达到教学辅助用房安全、牢固、够用。有利于加快和促进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对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巩固“普九”成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