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PPT食用色素.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412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9.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PPT食用色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PPT食用色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PPT食用色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PPT食用色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PPT食用色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PPT食用色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PPT食用色素.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调色类食品添加剂,食品着色剂,食品护色剂,食品漂白剂,苏丹红一号”色素,含有苏丹红成分的食品,苏丹红一号Sudan(),苏丹一号染色剂含有“偶氮苯”,当“偶氮苯”被降解后,就会产生“苯胺”,这是一种中等毒性的致癌物。过量的“苯胺”被吸入人体,可能会造成组织缺氧,呼吸不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脏器受损,甚至导致不孕症。,2.1 食品着色剂,定义:又称色素,是通过使食品着色后改善其感观性状,增进食欲的一类物质。,作用:(1)使制品色泽统一;(2)刺激消费者购买食欲;(3)改善加工食品的色泽;(4)增加营养、疗效作用;(5)通过颜色区分、识别食品;,光的三原色RGB红、绿、蓝,假如两种

2、色光(单色光或复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例如,红色光和 青色光为互为补色光;品红与绿、黄与蓝、亦即三原色中任种原色对其余两种的混合色光都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颜料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质(动植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缺点:难溶,着色不均,稳定性差等。优点:多数安全,但必须进行毒性实验合成色素:从煤焦油中制取或以芳香烃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特点:性质稳定,着色力强,成本低廉 近年发现多数有害,茜草,别名血

3、见愁、土丹参、红内消等。茜草科植物,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有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浆果球形,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 月,果期8-10月。茜草在我国分布广泛,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春、秋季采挖。茜草色素(Madder root colour)可谓是一种驰名中外的古老的天然植物绿色色素。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即将其应用于丝绸织品、药品等方面。茜草色素远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汉武帝时代即开始作为丝绸织品的色素。史书有“染绛茜草也”的记载,并为我国灿烂的丝绸之路文化的兴起、发展和兴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

4、着消费者对更天然、更安全化妆品的追崇,绿色化妆品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功效好、副作用小,无过敏现象,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茜草色素,可以尝试应用于绿色化妆品的天然色素。,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1红曲米(1)醇溶性(2)对pH变化稳定,耐光,耐热(3)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着色力强2焦糖 用铵盐作为催化剂时,生成4-甲基咪唑,引起动物惊厥 限量、限制使用范围(碳酸饮料、黄酒、葡萄酒)3甜菜红:植物类色素,不限量4虫胶红(紫胶红)紫胶虫分泌,属蒽酮衍生物,不得超过0.5mg/kg5-胡萝卜素:属营养素6番茄红素:属类胡萝卜素,抗氧化,但不稳定,一、食用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

5、是指存在于自然资源中的有色物质。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和无机色素;按照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四毗咯衍生物、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类色素、酮类衍生物、醌类衍生物等;按溶解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天然色素: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红花黄、紫胶红越橘红、辣椒红,辣椒橙、焦糖色、焦糖色生产焦糖色、红米红,菊花黄浸膏,黑豆红、高梁红、玉米黄、萝卜红;可可壳色、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伦红、桅子黄、桅子兰,沙棘黄、玫瑰茄红、橡子壳棕,NP红、多惠柯棕,桑椹红、天然芥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花生农红、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兰、植物炭黑,密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

6、茶绿色素、柑橘黄,姻脂树橙、胭脂虫红等,优点:天然色素多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一般来说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素,具有营养功能,还有的具有药理功能。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的色调比较自然。动植物来源稳定使用天然材料可进一步深加工环境污染小,二、食用天然色素的特性及提取方法,天然色素缺点:1.较难溶解,不易上色均匀。2.染着性较差,某些与食品原料反应而褪色。3.坚牢度较差,局限性(温度,光照,PH,氧化等)。4.难调色。不同色素相溶性差,难调。5.成分复杂,易产生沉淀,混浊等现象。6.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金属离子作用下发生分解。变色,生成不溶盐类。,提取方法,

7、红曲红色素用途:适应于酸性食品、饮料、汽酒、冰淇淋、糖果、干酒和红酒等方面的着色,特别是葡萄酒最理想的着色剂。来源:以大米为原料蒸熟、接种、培养、提取、浓缩成为液体产品或加工成固体产品,其水溶性好、耐光、耐热、耐酸、呈宝石红。,红花黄色素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本品可用于茶,饮料,高级点心,面条,糖果,饼干,罐头和酒类等食品着色。来 源:菊科植物红花的花瓣。,姜黄色素,为姜科植物姜黄(中药)的根茎,冬季或早春采挖,洗净,除去细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焦糖色素,由饴糖或蔗糖在高温下进行不完全分解并脱水而形成的物质。使用氨水、硫酸铵、碳酸氢铵及尿素做催化剂者为氨法酱色。(非氨法酱色是允许食品添加的)

8、。,甜菜红色素,紫胶红色素,又名虫胶红,是从昆虫分泌物紫梗中提出的天然食用色素。为红色粉末,与其他天然食用色素相比,它的纯度高,着色力较强,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好。,橘子黄色素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本品可用于面条,糖果,饼干,饮料,酒类等食品着色 来 源:茜草科植物、橘子。,甘蓝红色素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用于酸性食品如葡萄酒、饮料、果酱、果冻等食品的着色。来 源:从红甘蓝的叶中提取、精制而成。主要由花青素、黄酮等组成。,1.叶绿素铜钠盐,用途:天然食用色素,本品可用于青豌豆着色、薄荷酒着色等 来源:蚕沙、竹叶、芭蕉叶、芦苇及菠菜叶中提取。,2.姜黄色素,用途:可用于果味水、果味粉、汽水、酒、糖果

9、、糕点、红绿丝、罐头、浓缩果汁、青梅等的着色。来源:植物姜黄的根茎干燥后制成粉末。,3.红花黄色素,用途:可用于茶,饮料,高级点心,面条,糖果,饼干,罐头和酒类等食品着色。来源:菊科植物红花的花瓣。,4.紫胶红色素,用途:可用于果味水、汽水、配制酒、糖果、罐头等的着色。来源:昆虫分泌物紫梗中提出的天然食用色素。,5.红曲色素,用途:饮料、汽水、冰淇淋、糖果、干酒和红酒等方面的着色,特别是葡萄酒最理想的着色剂。来源:以大米为原料蒸熟、用红曲霉接种、培养、提取、浓缩成为液体产品或加工成固体产品。,6.酱色(焦糖色),用途:可用于罐头、饮料、冰淇淋、糖果、酱油、醋等的着色。来源:以蔗糖、葡萄糖或麦芽

10、糖浆高温加热使之焦糊化,使用氨水、硫酸铵、碳酸氢铵及尿素做催化剂者为氨法酱色。(非氨法酱色是允许食品添加的)。,7.-胡萝卜素,用途:可用于冰淇淋、人工奶油、蜜饯、果酱、果冻等的着色。来源:以胡萝卜、辣椒、南瓜中富含。,8.辣椒红素,用途:可用于罐头、糕点上色。来源:用溶剂萃取辣椒属植物的果实。,二、食用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并且可以任意调色,因此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曾一度广泛应用。但合成色素多属于煤焦油染料,不仅毫无营养,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已从100余种缩小到10余种。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7

11、种: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赤藓红、靛蓝、亮蓝。,1.苋菜红,2.胭脂红,3.柠檬黄,4.日落黄,5.靛蓝,6.亮蓝,果冻配料表:水、蔗糖、果肉、卡拉胶、乳酸钙、柠檬酸、香料、甜酸素、山梨酸、柠檬黄、胭脂红。,QQ糖配料:白砂糖,麦芽糖,明胶,柠檬酸,胭脂红,柠檬黄,荔枝香精。,滥用柠檬黄等加工情人梅。,天然色素的精制提纯方法:1、溶剂精制法2、两相溶剂萃取精制法3、酶精制法4、膜分离精制法5、离子交换提纯精制法6、吸附与解析精制法,二、食用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并且可以任意调色,因此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曾一度广泛应用。但合成色素

12、多属于煤焦油染料,不仅毫无营养,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已从100余种缩小到10余种。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7种: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赤藓红、靛蓝、亮蓝。,苋菜红,胭脂红(丽春红4R),柠檬黄,日落黄,赤鲜红,靛蓝,亮蓝,果冻配料表:水、蔗糖、果肉、卡拉胶、乳酸钙、柠檬酸、香料、甜酸素、山梨酸、柠檬黄、胭脂红。,QQ糖配料:白砂糖,麦芽糖,明胶,柠檬酸,胭脂红,柠檬黄,荔枝香精。,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时还需要使用护色剂来改善或保护食品的色泽。,第一节 护色剂,食品护色剂是指本身不具有颜色,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的色泽得到改善(如加强或保护)

13、的食品添加剂,也叫发色剂或呈色剂。发色剂主要用于肉制品。常见的发色剂主要有硝酸钠(钾)和亚硝酸钠(钾)。,食品中除了使用发色剂外,还常常配合使用一些能够促进发色的还原性物质,用以获得最佳的发色效果,这些物质成为发色助剂。常见的发色助剂有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等。,一、食品护色剂护色机理和作用,(一)护色的机理1.肉类中肌红蛋白的各种状态与颜色的关系动物肉的颜色是由于存在着两种色素即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它们都是球蛋白,由蛋白质和血红素构成。血红素是高等动物血液、肌肉中的红色色素。,一般来说,动物肉中的肌红蛋白占7080%,血红蛋白占2030%,肌红蛋白是

14、表现肉颜色的主要成分。肌红蛋白在新鲜肉中存在着三种状态,即肌红蛋白、氧肌红蛋白和高铁肌红蛋白,它们能相互转化,并且其色泽也随之变化。,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鲜红色,肌红蛋白(myoglobin)紫 红色,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褐色,新鲜肉中还原型的肌红蛋白稍呈暗的紫红色。还原型的肌红蛋白很不稳定易被氧化。开始,还原型肌红蛋白分子中Fe2+上的结合水,被分子状态的氧置换形成氧合肌红蛋白,此时配位铁未被氧化,仍为二价,呈鲜红色。若继续氧化,肌红蛋白中的铁离子由二价被氧化为三价,变成高铁肌红蛋白,色泽变褐。若继续氧化,则变成氧化卟啉,呈绿色或黄色。,2.亚硝酸盐的

15、发色机理,硝酸盐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变成亚硝酸。宰杀后成熟的肉中一般含有乳酸,pH在5.65.8的范围,不需加酸就可以生成亚硝酸。,一、简介(民间,称:亚硝)分子式:NaNO2;分子量:85;CNS:09.002商品制剂为白色的粉未,外观和滋味似食盐(比之食盐淡)。LD50为220mg/kg(小白鼠经口)ADI值为00.06mg/kg,,2.亚硝酸钠,毒性较强,属于“剧药”,人中毒量为0.3g0.5g,致死量为3(5)g以上。因外观和滋味似食盐(且比之食盐淡),在食品企业,易误食引起中毒,且中毒状态均比较严重。用于肉制品及罐头的护色。使用限量为150ppm

16、;残余量:罐头50ppm,肉制品30ppm。,二、亚硝酸钠的护色机制和其它作用,三者比较:Mb、Hb更容易与CO、NO、HCN生成非氧合产物,产物的色泽鲜艳且比之氧合物稳定(不可逆的),无毒。这一点,是肉类物质护色的依据,也是亚硝酸钠及煤气中毒、致死的生化诠释。,肌红蛋白Mb(Fe+2)7090%暗红色血红蛋白Hb(Fe+2)1030%暗红色,+O2+NO+CO,氧合肌红蛋白MbO2(Fe+2)氧合血红蛋白HbO2(Fe+2)鲜红色,肌红蛋白MbNO(Fe+2)血红蛋白HbNO(Fe+2)鲜红色,肌红蛋白MbCO(Fe+2)血红蛋白HbCO(Fe+2)鲜红色,O2300倍,氧化卟啉(呈绿色或黄

17、色),生命状态,(一)肉色物质及其变化,高铁肌红蛋白Mb(Fe+3)灰白色(烹调加热)灰褐(存放非加热),护色机制,亚硝酸很不稳定,即使在常温下也可分解产生亚硝基(-NO):3HNO2 HNO3+2NO+H2O此时生成的亚硝基会很快地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具有鲜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MbNO),其反应为:Mb+NO MbNO,3.发色助剂的作用由于亚硝酸形成亚硝基的过程中产生硝酸,同时亚硝基也能被氧化成为硝酸,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肉中即使含有烟酰胺等还原性物质,也不能防止部分肌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因此常用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等还原性物质来防止肌红蛋白的氧化,同时它们还可以把氧化型的褐

18、色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红色的还原型肌红蛋白。烟酰胺可与肌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烟酰胺肌红蛋白,可以防止肌红蛋白在从亚硝酸到生成亚硝基期间的氧化变色。,(二)食品发色剂的作用,1.使肉的颜色美观2.抑菌作用3.增强风味的作用,二、常用的护色剂,1.亚硝酸钠性状:白色至浅黄色粒状或粉末。有吸湿性。加热至320以上分解。在空气中慢慢氧化为硝酸钠。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三氧化二氮气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碱性,pH约9。相对密度2.17。熔点271。,毒性:ADI:0-0.06mg/kg。应用:肉罐头类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50mg/kg,西式火腿类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70mg/kg,其他肉制品残留量以亚

19、硝酸钠及30mg/kg。,2.亚硝酸钾性状:白色至微黄色晶体或柱状体。在空气中易吸潮缓慢转化为硝酸钾。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相对密度1.9,熔点441,35分解。毒性:参见亚硝酸钠应用:亚硝酸钾使用与亚硝酸钠相同,并且可代替亚硝酸钠作为混合盐的组成成分用于肉制品的腌制。,3.硝酸钠性状:无色透明或白色结晶,可稍带浅颜色,无臭,味咸,微苦,易潮解。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当溶解于水时其溶液温度降低,溶液呈中性。毒性:大鼠口服LD50为3232mg/kg,ADI:0-5mg/kg应用:最大使用量为0.5g/kg,残留量以亚硫酸计30mg/kg。,4.硝酸钾性状:无色透明棱状结晶,白色颗粒或白色结晶性

20、粉末。无臭,有咸味,口感清凉。空气中易吸潮。相对密度2.1,熔点333,在约400时分解。水溶液呈中性。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毒性:大鼠口服LD50为3232mg/kg,ADI:0-5mg/kg应用:硝酸钾使用与硝酸钠相同,并且可代替硝酸钠作为混合盐的组成成分用于肉制品的腌制。,三、护色助剂本身不能发色,但与发色剂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发色效果,同时降低发色剂的用量提高其安全性的一类物质。,1.L-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可以有效防止鲜肉或肉制品褪色,可抑制肉制品中亚硝胺的生成。2.烟酰胺烟酰胺与抗坏血酸合用发色效果最好。,四、护色剂的安全性问题毒性强,可致死(绀紫症)由于硝酸盐与亚硝

21、酸盐的外观、口味均与食盐相似(且比之食盐淡),摄取多量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NO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严重时可窒息而死。,中毒潜伏期为0.51h,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心悸、全身皮肤发紫,严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重要的是广泛存在的胺类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化合物。反应如下:,致癌,影响亚硝胺生成的因素,亚硝胺类有强烈的致癌性,至今试验100多种亚硝胺类化合物,其中80多种有致癌作用,几乎所有的器官如肝、肺、肾、膀胱、食管、胃、脑及神经系统皆可以引发癌症。国内外仍在继续使用(有的国家禁

22、止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它对肉类制品增强风味的作用及对肉毒棱菌的抑制作用。就硝酸盐的上述特性,迄今尚未发现理想的替代物。万幸的是,在肉类腌制的悠久历史中,适当地应用硝酸盐类,并未发现任何损害健康的证据。,五、发色剂的使用注意事项,1.一般与发色助剂共同使用产生硝酸的三个不利作用:(1)与亚硝基反应;(2)抑制亚硝基肌红蛋白的形成;(3)将部分肌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L-抗坏血酸等还原性物质可防止肌红蛋白氧化,同时可将褐色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肌红蛋白。2.考虑到安全问题,应限制发色剂的使用量。3.发色剂与原料要充分混匀。4.由于与食盐外观、口味相似,防止误食。,第三节 漂白剂(Bleachin

23、g Agents),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便于食品的着色或防止食品的褐变,要先进行着色过程的相反操作,即使用漂白剂进行脱色。1.漂白剂概述2.还原型漂白剂3.氧化型漂白剂4.禁用的漂白剂,1.漂白剂概述,一、定义漂白剂是指能破坏或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色素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添加剂。二、目的脱色后的物品,非常容易地根据需要着色。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提高其商品性能,三、类别及作用机制按其作用方式分为两类:还原性漂白剂氧化性漂白剂,氧化型漂白剂,种类包括过氧化丙酮、过氧化氢、二氧化氯、高锰酸钾、亚氯酸钠、漂白粉、次氯酸钠、过氧化苯甲酰(还属于面粉处理剂)等。此外,氧化型漂白剂,往往还作为灭菌、消

24、毒剂使用。,作用机制 氧化性漂白剂:利用色素受氧化作用而分解褪色达到漂白目的。氧化性漂白剂作用比较强,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而且,有的品种残留量较大。,过氧化苯甲酰,别名过氧化二苯(甲)酰 C14H10O4性状: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略带苯甲醛气,可溶于苯、乙醚、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难溶于乙醇,不溶于水。有强氧化性,本身被还原为苯甲酸。,主要用于面粉的漂白。毒性:ADI为0-40mg/kg应用:小麦面粉中最大使用量为0.06g/kg注意:由于过氧化苯甲酰干燥品经碰撞会自发爆炸,通常稀释后使用。,亚氯酸钠 化学式NaClO2,相对分子量90.44,性状:白色粉末,无臭或略带臭味,有

25、二水合物和三水合物两种。无水亚氯酸微有潮解性,常温下稳定。加热时迅速分解。易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溶液中游离出亚氯酸进而分解为二氧化氯。,毒性:大鼠经口LD50为0.166g/kg,亚氯酸钠在阳光下缓慢分解为二氧化氯。应用:亚氯酸钠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有稳定的漂白性能,通常经柠檬酸调节pH为3-5,然后进行漂白。注意:漂白时使用木制容器或聚氯乙烯容器,避免腐蚀。,稳固态二氧化氯分子式ClO2,相对分子质量67.45,性状:红黄绿色气体,有不愉快臭味,对光不稳定,可受日光分解,微溶于水。冷却压缩后成红色液体。毒性:参见亚氯酸钠应用:通常用于油脂、蜂蜡、小麦粉的漂白,同时作为氧化剂,杀菌杀虫

26、剂,水质净化剂。用于面粉漂白时,一般用量为10-20mg/kg,缺点是氧化面粉中的维生素E。,还愿型漂白剂还愿型漂白剂作用比较缓和,色素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形成无色物质而消除颜色,但是其一旦再被氧化,可能重新显色。,二氧化硫又名无水亚硫酸,分子式SO2,相对分子质量64.07。,性状:常温下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有窒息性。易溶于水和乙醇。SO2是一种有害气体,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如1L空气中含数毫克可因声门痉挛窒息而死。我国规定二氧化硫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20mg/m3。毒性:兔口服LD50为600-700mg/kg,亚硫酸钠Na2SO3 有无水物和七水合物。性状:无色结晶体

27、或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空气中徐徐氧化成硫酸盐。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为8.39.3。毒性:ADI为0-0.7mg/kg使用:亚硫酸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同二氧化硫。,亚硫酸氢钠,别名酸式亚硫酸钠,分子式NaHSO3。性状:白色块状结晶或粉末,有强烈二氧化硫气味,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硫酸钠,受热分解,遇无机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有效二氧化硫含量为61.59。毒性:ADI为0-0.7mg/kg。使用:亚硫酸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同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的其它作用,除漂白作用以外,还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防褐变作用酶促褐变常发生于水果、薯类食品中,亚硫酸是一种

28、强还原剂,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0.0001的SO2就能降低20的酶活性,0.001的SO2就能完全抑制酶活性,可以防止酶促褐变;,另外,亚硫酸盐可以消耗食品组织中的氧,起脱氧作用;再者亚硫酸能与葡萄糖进行加成反应,阻止食品中的葡萄糖与氢基酸进行羰氨反应,从而具有防褐变作用。,2防腐作用亚硫酸可以起到酸性防腐剂的作用,未解离的亚硫酸被认为可抑制酵母、真菌、细菌。据报道,未解离的亚硫酸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比离解的强1000倍,对啤酒酵母强100500倍,对真菌强100倍。SO2在酸性时,抗微生物的作用最强。3疏松剂作用可作为发酵粉中的酸性成分。,题外话:吊白块(非食品添加剂!),次硫酸氢钠甲醛或甲醛合次硫酸氢钠高温下具有极强的还原性。120或遇酸分解产生甲醛、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体。毒性与甲醛有关,人口服甲醛1020mL,可致人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