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漳州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1244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漳州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漳州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漳州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漳州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漳州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漳州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漳州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环评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项目名称: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 委托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 编制单位: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五年六月目 录1 工程总体情况12调查范围、因子、目标、重点23验收执行标准64工程概况7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14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217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监测258环境影响调查319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3510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3711公众参与调查3912调查结论与建议44附图和附件:附图1 项目所在位置图 附图2 电缆路径图 附图3 漳州110kV碧湖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图附件一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委托书

2、附件二 监测单位计量认证证书附件三 仪器检定证书附件四 监测报告(闽环辐射2015监175号)附件五 关于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等11个电网项目核准的批复附件六 关于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附件七 漳州市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环评批复附件八 典型公众参与调查表1 工程总体情况工程名称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法人代表林建勤联系人王育彪通讯地址漳州市芗城区胜利东路联系电话15960633053传真邮政编码363000建设地点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工程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D4420电力供应环境影响报告表名称漳州110k

3、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初步设计单位漳州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漳州市环境保护局文号闽环表2011 082号时间2011年8月19日工程核准部门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号闽发改网能源2011109号时间2011年12月7日初步审批部门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文号闽电基建2012 415号时间2012年5月8日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漳州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单位漳州新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设施监测单位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投资总概算(万元)6490环保投资(万元)32.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5%实际总投资(万元)6

4、490环保投资(万元)41.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64%环评主体工程规模 本期110kV主变250MVA,110kV出线2回,10kV出线24回,10kV并联电容器组2(4.8+3.6)Mvar,接地兼站用变2700/100kVA;线路工程:东区下洲I、II回T接碧湖变双回电缆线路,采用埋地敷设,总长约22.95km。工程开工日期2013年5月30日实际主体工程规模 本期110kV主变250MVA,110kV出线2回,10kV出线24回,10kV并联电容器组2(4.8+3.6)Mvar,接地兼站用变2700/100kVA;线路工程:东区下洲I、II回T接碧湖变双回电缆线路,采用埋地敷设,总

5、长约22.95km。投入试运行日期2015年4月10日项目建设过程简述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于2011年8月编制完成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漳州市环境保护局于2011年8月19日审批通过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于 2013 年5 月30日开工建设, 2015年04月10日工程竣工投入试运行。2调查范围、因子、目标、重点2.1调查范围 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于2011年8月编制完成;漳州市龙文区环境保护局和漳州市环境保护局分别于2011年8月12日和2011年8月19日审批通过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2015年1月1日实施

6、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HJ 705-2014),本次验收调查范围与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有部分调整,具体见表2-1。表2-1本项目环保调查范围一览表项目名称调查因子环评调查范围验收调查范围变电站工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环评未提及变电站围墙外30m 范围内无线电干扰环评未提及距站址围墙外2000m内的面域,重点评价围墙外100m区域噪声环评未提及变电站围墙外200m范围内,重点调查围墙外100m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环评未提及变电站周围100m范围内公众意见环评未提及变电站周边附近直接受本工程影响的单位和居民。电缆线路工频电

7、场、工频磁场环评未提及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无线电干扰环评未提及电缆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重点调查电缆管廊两侧各30m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环评未提及电缆线路走廊两侧各100m范围内公众意见环评未提及电缆线路附近直接受本工程影响的单位和居民。2.2调查因子(1)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2)生态环境:调查工程施工中植被遭受破坏和进行恢复的情况,以及工程占地类型实际情况,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弃土弃渣场的恢复与防护情况。(3)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4)水环境:废水处理设施,废水最终排放去向。(5) 固体废物:调查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情况。

8、2.3环境敏感目标本次验收在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对项目周围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复核与识别,进而确定了本次验收的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实地踏勘及相关部门和资料调研,本项目线路经过区域地形平缓,交通条件便利,线路所涉区域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生态脆弱区等环境敏感区;项目涉及的居民类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及相对位置见表 2-2。2.4调查重点(1)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和方案设计变更情况及其环境影响变化情况。(2)调查输变电工程在验收监测期间的运行工况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要求。(3)调查落实

9、环评报告表和环保部门批复提出的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及其效果、污染防治措施情况及其效果和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调查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4)调查工程建设、试运行对环境的影响(重点是电磁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5)调查工程建设、试运行期间的环境管理情况。 (6)收集公众对工程建设、运行的反映、意见和建议。2.4.1电磁环境影响重点调查距变电站站界四周30米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以及线路送电走廊两侧5m范围内的敏感目标受工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的影响程度。2.4.2生态影响重点调查:变电站四周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情况、站外排水工程、边坡防护及其效

10、果,站内绿化情况;输电线路工程的电缆沟、竖井等施工临时占地、施工简易道路、牵张场地、弃土(渣)处置点等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并对已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估。2.4.3噪声影响重点调查变电站工程噪声对调查范围内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2.4.4水环境影响重点调查对象是变电站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现状以及输电线路在施工过程中对受纳水体的影响。表2-2 验收时与环评不相同的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原环评中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验收中核实的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及距离性质建筑特征现状照片备注环境保护目标1龙文花园龙文花园距变电站北侧120m居住小区砖混六七层斜顶房经现场核实,与环评描述一致。碧湖安置房距变电站西

11、侧38m安置房砖混,高层建筑环评未提及,本次现场踏勘后识别为验收环保目标D、Z注:D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Z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类标准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3验收执行标准电磁环境标准本工程验收监测内容为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监测,具体验收标准采用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审批批复中要求的执行标准,有现行标准的,用新颁布的标准进行校核。(1)本工程电磁环境验收监测标准具体见表3-1。表3-1 本工程电磁环境验收标准验收因子环评时评价标准验收标准名称验收标准值比较结果工频电场强度500kV超高压送变电

12、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HJ 705-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4kV/m(50Hz)标准更新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50Hz)无线电干扰场强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距变电站围墙外20m:46dB(V/m)(0.5MHz、晴天);距输电线边相导线投影20m处:46dB(V/m)(0.5MHz、晴天)。一致声环境标准(2)本工程验收监测内容为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监测,具体验收标准采用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

13、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审批批复中要求的执行标准,有现行标准的,用新颁布的标准进行校核。本工程声环境验收监测标准具体见表3-2。表3-2 本工程声环境验收标准验收因子环评时评价标准验收执行标准比较结果等效连续A声级变电站变电站沿交通干线一侧的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其余执行2类标准变电站沿交通干线一侧的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其余执行2类标准一致电缆线路输电线路沿线位于交通干线两侧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中的4类标准,其余执行2类标准输电线路沿线位于交通干线两侧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

14、096)中的4类标准,其余执行2类标准一致4工程概况4.1工程地理位置龙文区,位于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的腹地,东经117、北纬24,地处福建省漳州平原中部,辖区范围东联漳州台商投资区资区,西接芗城区,北邻长泰县,南临九龙江西溪北岸,水陆交通便捷,324国道、319国道穿境而过,鹰厦铁路纵贯全区,陆路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仅43公里,水路沿九龙江可通航出海。该区属九龙江冲积平原,区内三面临江,水网稠密;年平均气温21.4摄氏度,无霜期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450mm,年平均日照时数4430小时。 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位于漳州市龙文区,110kV碧湖变电站位于漳州龙文区建元东路与碧湖生态园

15、区望湖路交叉处的东南角,工程线路由110kV东下、线#59塔双T引出,沿龙江路东侧人行道往南敷设至水仙大道,沿水仙大道北侧人行道往西至五号路路口,沿五号路东侧人行道往南至建元路路口,沿建元路北侧人行道往西直行敷设,左转穿过建元路,至110kV碧湖变西侧,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电缆线路路径图(见附图2)。4.2工程内容及规模4.2.1 110kV碧湖变电站 碧湖变电站位于漳州市龙文区建元东路与碧湖生态园区望湖路交叉处的东南角,采用户内式布置,主控楼位于变电站中心,110kVGIS室和变压器位于主控楼一层,消防水池位于站区东侧,东北角为事故油池,变电站入口设在西侧。变电站北侧隔建元东路为龙文花

16、园,西侧隔望湖路为碧湖安置房,东面现状为临时堆土场,南面现状为空地。变电站内部构筑物与周围环境见照片4-1照片4-14,变电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 图片4-1变电站现状 图片4-2 变电站西侧环境现状 图片4-3 变电站北侧现状 图片4-4 变电站南侧现状 110kVGIS室所在位置 图片4-5变电站东侧现状 图片4-6 110kVGIS室所在位置二号主变所在位置一号主变所在位置图片4-7 站区一号主变位置 图片4-8 站区二号主变位置预留的三号主变位置 图片4-9 站区预留的三号主变位置 图片4-10 站区消防器材图片4-11 二层主控室 图片4-12 地下室进出线电缆 图片4-13 站

17、区接地装置 图片4-14 站区事故油池 4.2.2电缆线路工程本工程新建的双回110kV电缆线路,采用电缆排管加工井埋设的方式敷设电缆,电缆线路始于220kV东区下洲I II双回T接碧湖变电缆线路工程,工程拆除东区下洲I II#59塔直线塔,在原塔位新立1基110GDL电缆终端杆,电缆从终端杆双T引出,止于110kV碧湖变,线路长约22.95km。竣工环保验收时的线路路径图(见附图3)4.2.3工程规模 本工程主要包括:新建110kV碧湖变电站,2台三相双绕组自冷式有载变压器,容量为50MVA及主控综合楼、配电装置;220kV东区110kV下洲、双回T接碧湖变电缆线路工程。工程组成及规模具体见

18、表4-1。表4-1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组成及规模项目名称工程组成项目本期工程终期工程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110kV碧湖变电站主变容量250MVA350MVA110kV出线2回3回10kV出线24回36回10kV并联电容器组2(4.83.6)Mvar3(4.83.6)Mvar接地兼站用变2700/100kVA2700/100kVA700kVA输电线路线路组成线路长度东区下洲、回T接碧湖变双回电缆线路总长约为22.95km4.3工程变更情况 4.3.1变电站工程内容变更情况漳州110kV碧湖变电站运行阶段的工程内容、规模与环评时比较见表4-2表4-2 110kV碧湖变电站试运行阶段

19、与环评阶段工程内容与规模对比一览表项目名称试运行阶段环评阶段比较结果主变容量250MVA250MVA一致110kV出线2回2回一致10kV出线24回24回一致10kV并联电容器组2(4.83.6)Mvar2(4.83.6)Mvar一致平面布置形式主变和配电装置布置均布置在户内主变和配电装置布置均布置在户内一致人员1人值班1人值班一致4.3.2电缆工程内容变更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220kV东区下洲I II双回T接碧湖变电缆线路工程试运行阶段的工程内容、规模与环评阶段比较见表4-3。表4-3 220kV东区下洲I II双回T接碧湖变电缆线路工程试运行阶段与环评阶段工程内容与规模对比一览表项目名称试

20、运行阶段环评阶段比较结果线路长度线路总长22.95km,双回电缆敷设线路总长22.95km,双回电缆敷设一致电缆型号YJLW03-64/110-1500mm2YJLW03-64/110-1500mm2一致4.4工程占地工程永久占地为变电站占地面积为4412m2,输电电缆线路电缆位于地下,不占用土地。根据现场勘察及业主提供资料,验收时新建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的东区下洲I II回#59直线塔拆除,在原塔位新立1基电缆终端塔,不存在新增用地。总占地面积为4412m2。工程占地情况具体见表4-4。表4-4 工程占地情况一览表编号项目区环评时工程占地情况验收时工程占地情况变更情况占地面积(m2)占地

21、类型占地面积(m2)占地类型1变电站4412农用地4412农用地一致2电缆线路电缆位于地下,不占用土地电缆位于地下,不占用土地一致4.5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根据工程的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及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通过对线路沿线的现场勘查和调查了解,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得以全面落实。本工程总投资6490万元,环评时环保投资概算为32.8万元,占总投资0.5%,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时环保投资41.8万元,占总投资0.64%,工程环保投资明细见下表4-5。表4-5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实际环保投资明细一览表序号项目实际投资费用(万元)环评时投资概算(万元)变更情况说明1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施工临时占地植被恢

22、复等104.5根据实际现场情况,生态恢复投资增加5.5万元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合理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设备消声、减震等,如安装消声器、减震吊架柔性接管等9.59.5一致3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设置简易沉淀池、化粪池、集水池等5.84.8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增加水污染防治措施投资1万元4施工扬尘防治措施洒水抑制扬尘,设备冲洗及加盖帆布等2.50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增加施工扬尘防治措施投资2.5万元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建筑渣土清运、设置垃圾桶22一致6电磁污染防治费站区内电磁防护工程增加工程费用等6.56.5一致7绿化站区绿化及电缆覆土、绿化等5.55.5一致8合计41.832.8增加9万元4.6与项目有

23、关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现场调查咨询,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管理规范,环境主管部门未接到有关该工程环境保护及环境问题的投诉。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变电站建设及电缆线路的建设过程,工程占地使得部分土地的功能发生了改变,造成人行道防滑砖、植被破坏以及水土流失;运行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变电站产生的电磁环境和噪声。根据现场调查,变电站施工区域设置挡土墙、排水沟等防护措施,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站区周围已恢复植被;电缆沟上方人行道路面防滑砖和绿化植被已恢复;施工单位加强了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合理安排了作业时间,避免了噪声扰民;已合理堆放弃土,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场地已及时清理和平整;施

24、工期修筑有初级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并对施工期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后统一清运处理;输电线路严格按照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进行设计;经监测,工程运行期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国家相应标准限值要求。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5.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回顾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由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在漳州市龙文区环境保护局和漳州市环境保护局分别于2011年8月12日和2011年8月19日通过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查与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5.1.1工程概况漳州110kV碧湖变电站,2台三相双绕组自冷式有载

25、变电压器,容量为50MVA及主控综合楼、配电装置;220kV东区110kV下洲I II双回T接碧湖变电缆线路工程,工程拆除东区下洲I II#59塔直线塔,在原塔位新立1基110GDL电缆终端杆,电缆从终端杆双T引出,止于110kV碧湖变,电缆线路总长约22.95km。项目电缆线路途经龙江路、水仙大街、建元东路等,路径总体呈由北往南走向。工程建设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相符性。5.1.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经现场调查与监测,本工程拟建变电站和电缆线路所在地和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0.06313.02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0.0140.065T )均满足500 kV 超高压送变

26、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推荐值4 kV/m 和100T的标准限值要求,无线电干扰强度满足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值110 kV 电压等级46 dB(V/m)限制要求,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因此,项目所在的区域电磁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5.1.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1.3.1 电磁环境影响变电站:(1)变电站站址区的电磁场强度均较小,电场强度在0.42810-30.45410-3kV/m,磁场强度在1.40710-51.42310-5mT之间,均远低于导则推荐的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

27、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电场强度限值4000V/m 和磁场强度0.1mT的评价标准。(2)变电站站址区无线电干扰值范围为30.1230.52dB(V/m) (0.5MHz),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值46dB(V/m)(0.5MHz)。监测结果表明站址区域电磁环境状况良好。电缆线路:110kV东区下洲I、II回线路T接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1.171kV/m,磁感应强度为0.29510-2mT,测点的工频电磁场强度现场监测值低于评价标准限值(电场4kV/m,磁感应强度0.1mT);无线电干扰测值为32.96dB(V/m) (0.5MHz),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值46dB(V/m)(0.5

28、MHz)。监测结果表明拟建电缆线路周围电磁环境状况良好。5.1.3.2 声环境影响(1)变电站建成运行后,站址围墙外1米处的昼间噪声预测值范围为55.258.0dB(A),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噪声预测值范围为42.945.3dB(A),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2类标准(夜间50dB(A)),可见本工程建成后对现状的噪声值贡献不大,位于北厂界外120m的龙文花园,距离站区较远,其声环境亦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2008) 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2)110 kV

29、电缆线路采用埋地敷设,产生的电晕噪声在正常情况下很小,不会使周围噪声环境产生明显变化,区域声环境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要求。5.1.4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5.1.4.1电磁污染防治措施:(1)拟建的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力工程设计的标准、规范要求,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在各单项设计中,变电站配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变电站电测量仪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30、变电站过电压保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变电站接地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2)设备选择及监测维护设备的选择和订货应符合国家现行电力电器产品标准的规定,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运行检修方便,同时要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应将环境保护要求写进合同条款。5.1.4.2废水防治措施施工期:(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严禁在排水沟或施工场地清洗设备及车辆。 施工生产废水中基础开挖废水可经沉淀后排放,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可纳入当地处理系统。 油品应妥善保管,废油应予以回收,禁止将废

31、油料、油渣和含油棉纱等擦拭物抛弃入附近水体。 土石方工程作业在施工计划中应避开降雨季节,应及时采取碾压、开挖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减少因雨水冲刷造成的泥沙流失入水体。 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遮盖物,遇突发雨天、台风天气时遮盖挖填土的作业面。(2)运营期.变压器下设集油坑,事故产生的绝缘油或油污水将被收集其中,再经暗管流入总事故贮油池,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回收不外排。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5.1.4.3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1)选择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2)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保证良好作业工况。(3)合理安排组织施工过程,限制高噪声作业安排在午间和夜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

32、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运营期:(1) 主变选型采用自冷式油侵变压器,可减少对周围边环境的噪声影响。(2)为了降低通风系统噪声,风机选型采用低噪声轴流风机。(3)变电站主变室风机以及主控楼空调外挂风机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采取减震、消声等相应降噪措施。(4)加强战区绿化,充分利用空闲场地种植物,达到减噪、降噪的目的。 5.1.4.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1)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围墙和防尘网幕,施工场场区进出口段地面要先硬化。(2)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在现场搅拌混凝土。(3)砂石应随运或随挖随填,并及时压实以增加土质的紧密度,防止因刮风或车辆行驶经过而引发扬尘。(4)应配备

33、洒水车,及时对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及弃土运出道路洒水,保持土质湿润,以有效抑制扬尘;砂石等易引发扬尘的物料应堆放在简易仓库。露天堆放时,应采取覆盖措施;运送砂石、泥土、水泥、弃土的车辆严格限载,车厢保持严密和清洁,防止因风起尘和沿途泄漏。(5)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主要由其所所用的燃料及设备性能决定,如果采用清洁型燃料,在车辆及机械设备排气口加装废气过滤器,同时保持车辆及有关设备化油器、空气滤清器等部位的清洁,将大大减少废气排放量。运行期:工程运行无大气污染物排放。5.1.4.5固体废物处置施工期:(1)运输过程应文明作业,不应有抛、洒、滴、漏现象。(2)施工期的施工废物料及施工人员的生活

34、垃圾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堆放后及时清运,产生的多余的土方应及时委托市政渣土公司外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地方。(3)严禁建筑渣土自行乱堆侵占道路用地,影响景观。(4)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可提高环境卫生与人体健康又可降低蚊蝇孽生和恶臭污染环境。5.1.4.6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1)变电站施工区域应考虑设置挡土墙、排水沟、护坡等防护措施,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在施工结束后应搞好复土绿化植被恢复等工作。(2)电缆线路施工时,要求做到文明施工。(3)各区设置临时排水沟、沉砂池等措施,可降低施工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施工期间,采取塑料薄膜对土方开挖、回填面等进

35、行临时覆盖。(4)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及临时占地,进行适当翻松、平衡;(5)施工后期对电缆沟区路面硬化、临时占地进行绿化美化,绿化不仅要考虑景观与环境美化,而且也要考虑其水土保持功能。考虑电缆线路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运行维护的要求,施工后期对电缆沟地面人行道进行硬化处理。(6)施工后期结合占地类型进行植被恢复,结合路边绿化植被特点,进行种植绿化。(7)牵张场尽量选择沿道路的人行道上,尽力少占用耕地等农用地的地方。 运行期基本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5.1.5 综合评价结论新建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拟选电缆线路走向具有较好的外部条件,符合地方规划要求,所在地区域现状

36、环境质量良好;工程建成运行后,可解决碧湖片区电力的需求,保证其用电可靠性和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多数公众赞成本项目的建设。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对周围电磁环境、声环境等的影响较小,符合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及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可行5.2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回顾漳州市环境保护局对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如下:一、根据环评报告表评价结论和龙文区环保局的审查意见,在福建省漳州电业局按照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同意漳州110kV碧湖输变电工程建设,工程内容和规模:1、新建110k

37、V碧湖变电站,站址位于龙文区建元东路与碧湖生态园区望湖路交叉处的东南角,总用地面积4412m2,本期主变250MVA,110kV出线2回,10kV出线24回,10kV并联电容器组2(4.8+3.6)Mvar;2、220kV东区下洲I II回双T接碧湖变电缆线路工程,工程拆除110kV东区下洲I II回59#塔直线塔,在原塔位新立1基110GDL电缆终端杆,线路双T引出,采用电缆敷设,终止于拟建的110kV碧湖变,新建输电线路总长2.95km,其中110kV东区下洲I II回59#塔直线塔至建元路与五号路交叉路口线段长度约2.05km,采用双回路8管敷设,从建元路与五号路交叉路口至碧湖变线段长度

38、约0.9km,采用三回路12管敷设,本期工程利用下层双回。二、项目建设应落实本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减轻本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重视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以保证输变电工程安全、正常运行。2、制定处理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发生突发性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防范。3、变电站应合理布局有关设备,将变电站内电器设备接地,并在战区地下设接地网,以降低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影响。4、变电站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并配套建设事故储油池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5、输电线路选择走向应避开居民居住区、电信线路等敏感目标,减

39、少干扰和影响。确保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限值要求。6、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高噪声设备夜间施工,确保施工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工程建设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油渣、油垢、废油及废旧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应送往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三、输变电线路沿线位于交通干线两侧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类标准,其余执行2类标准。变电站噪声沿交通干线一侧的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其余执行2类标准。四、本工程工频电场按4kV/m磁感应强度按0.1mT控制,无线电干扰应

40、符合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限值46dB(V/m) (0.5MHz的标准。五、建设单位应向当地政府报告,控制变电站及输变电线路周围敏感设施的建设。六、应按照环评规模进行建设,今后扩大规模应及时向环保部门申请,并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七、应切实落实环保“三同时”措施,项目投入试运行3个月内应环保部门办理环保验收手续。龙文区环保局应加强该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工程在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中均提出了相关的环保措施和建议,本次调查通过对工程周边居民走访及现场踏勘,核实了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营期的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列表分析,工程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详见表6-1

41、、6-2。表6-1 环评文件中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一览表项目环评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已采取的措施落实情况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1)拟建的110碧湖输变电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力工程设计的标准、规范要求,符合环境保护要求;(2)变电站配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3)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4)变电站电测量仪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5)变电站过电压保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 (6)变电

42、站接地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 (7)设备的选择和订货应符合国家现行电力电器产品标准的规定,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运行检修方便,同时要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应将环境保护要求写进合同条款。(1)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本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有关电力工程设计的标准,规范要求,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变电站配电装置的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3)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4)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变电站电测量仪表装置的设计,符合

43、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5)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变电站过电压保护的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6)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变电站接地的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7)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设备的选择和订货,符合国家现行电力电器产品标准的规定。落实固废(1)运输过程应文明作业,不应有抛、洒、滴、漏现象。(2)施工期的施工废物料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堆放后及时清运,产生的多余的土方应及时委托市政渣土公司外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地方。 (3)严禁建筑渣土自行乱堆侵占道路用地,影响景观。(4)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后由

44、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可提高环境卫生与人体健康又可降低蚊蝇孽生和恶臭污染环境。 (1)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没有抛、洒、滴、漏现象。(2) 根据调查,施工废物料集中收集至处置点堆放后,并及时清运。(3)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建筑渣土乱未堆侵占道路用地。(4)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及时定期清运。落实噪声施工期:(1) 施工选择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保证良好作业公况;(2) 合理安排组织施工过程,限制高噪声的作业安排在午间和夜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营期: (3)主变选型采用自冷式油侵变压器,可减少对周围边环境的噪声影响; (4)为了降低通风系统噪声,风机选型采用低噪声轴流风机;变电站主变室风机以及主控楼空调外挂风机会对周围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