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1421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 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5 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5 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5 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5 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 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说明1 设计总说明1.1工程概况1.1.1工程名称: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1.1.2建设单位:安徽利海城市发展有限公司1.1.3 建筑地点:位于芜湖陶辛镇一环路北,中心路以西,沿河路以东,该地块地势平坦,西临双桥沟,北侧为居民村池塘,毗邻低层砖房,东侧南侧毗邻低层砖房,环境优美,适宜办公、商业、服务业建设。1.2 设计依据1.1.1 设计任务书1.1.2 相关设计规范1.1.3建设单位设计意向 1.3工程规模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总征地面积5942(实测5725)m2。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建筑高度:48.45m。总建筑面积:21010 m2(其中地下室4200m2)。

2、总投资约4920.60万元人民币。1.4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内容为: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的详细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强电、弱电、暖通等专业的方案设计说明和方案设计图纸。1.5设计标准根据周边建筑设计特征,利海集团办公综合楼外墙饰面,主色调采用白色氟炭漆分块钩缝。户内均按毛坯房设计,装饰二次设计;卫生洁具、给排水管线、强弱电管线、消防、暖通及室外装饰一次到位。立面造型新颖大方、舒展得体,具有时代特色。1.6设计等级1.6.1建筑等级根据建设部(1999)09号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规定,本工程建筑等级为一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1.6.2防火等级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

3、定,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其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包括裙房和地下室)。1.6.3抗震等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国家抗震裂度划分区域表显示,基地所处位置为6度抗震设防,本工程按6度抗震设计。框架及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1.6.4建筑防水要求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二道防水设防。卫生间基层刷防水涂料一道。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用地面积5942(实测5725)m2总建筑面积2101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810地下建筑面积4200占地面积2079建筑密度35%容积率2.92绿地率19.6%停车地上37辆)地下99(辆)建、构筑物经济指标一览表总建筑面积21

4、010其中主楼14940商业1870地下建筑面积4200注:客房共144间2 总平面设计说明2.1 设计依据1.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1.2.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83-991.2.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1.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0289-981.2.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1.2.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1.2.7国家及安徽省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2.2工程概述位于芜湖陶辛镇一环路北,中心路以西,沿河路以东,该地块地势平坦,西临双桥沟,北侧为居民

5、村池塘,毗邻低层砖房,东侧南侧毗邻低层砖房,环境优美,适宜办公、商业、服务业建设。2.3总体构思 结合地形和设计条件,在狭小的用地里,我们将最好的朝向和地块最有价值的商业面用足。在设计中,通透的裙房与街角交相辉映;酒店塔楼,所有客房都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建筑的布局达到以下目的:l 通过与道路交叉口相呼应的街角广场来强化烘托商业活动;l 塑造高雅的城市地标,其尺度既与周边建筑环境相统一,又与城市的尺度相和谐;l 创造高档酒店独有的标志性,其建筑标志性和功能性相统一起来。2.4用地布局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西面为沿河设置2层沿河商业街,主楼位于地块的东北角,形成一个半围合中心庭院。地块基地呈不规则

6、多边方形,东西向约66米,南北向96米。主体朝向为南略偏东,总体规划以创造优美环境、充分挖掘用地潜质为设计要点,顺应周围环境肌理,布置地下一层,裙房为二层、主体十三层高层综合建筑,集餐饮、客房及娱乐等为一体。 2.5竖向设计该地块现状整体地势平坦,地块整体基本按照平坡式处理。2.6交通组织出入口分别位于沿河路和中心路上,地下车库入口设于地块的西北侧,满足交通安全要求,通过入口的美化点缀,增强了入口的引导作用,有效地组成入口的景观效应。 建筑的交通组织以办公、酒店流线互不干扰为原则,将酒店的入口放置在建筑的南侧,后勤入口放置在建筑的北侧,通过大堂联系起来,商业办公及会议中心入口分别设于该建筑的西

7、侧和北侧。地面停车位供社会车辆使用,采用了绿化停车的模式,在保证停车数量的基础上,美化环境,尽量减少停车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内部车辆,沿地下停车库车行入口至地下车库停放。内外道路形成环状道路,符合消防要求,消防车道的宽度大于4米;建筑单体平面布置均满足人员疏散要求;道路结合硬质铺地,保证消防车能顺畅进入院内到达每个角落。2.7景观绿化设计本地块设计东北角为街角广场,为了将建筑与城市环境更好地融合,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手法:首先是将建筑、场地、公共绿地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纳入到建筑的场地规划设计之中。在形态上,采用了较为自然的形态,加入植物、坡地等提升自然品味的要素,与建

8、筑严谨、理性的风格形成对比。再有,在具体的手法上,进一步强化环境与建筑的一体化关系。一方面结合地形特点,一方面也是为了呼应建筑的处理手法,让环境更好地衬托建筑主体。2.8环境保护措施地块以生态、人文为设计理念,灵活的建筑布局,最大限度地加大绿地,由于地块狭小,整个地块的绿化率较小。地块排水设计中做好废、污水的处理排放,室内采用污废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废污水处理后排入中心路污水管网。设计中尽力作好噪声的处理,办公、客房采用双层中空玻璃以利隔声。3 建筑设计说明3.1 设计依据3.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3.1.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3.1.3汽

9、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3.1.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8-20063.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3.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3.1.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3.1.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043.1.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893.1.10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62-903.1.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3.2 建筑平面布置建筑平面紧扣分区明确、功能合理、充分考虑地形及朝向。设计尊重基地环境,挖掘地块价

10、值,充分优化环境设计,结合对周边环境的分析,借景与内,创造出怡人的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理念,表现了建筑自身亲和力。3.2.1.裙房部分设计目标是使人能一目了然的解读内部的功能和流线系统,并使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和步行活动相呼应,同时酒店的客人仍可以方便到达娱乐中心和餐饮中心,享受其中。3.2.2酒店塔楼七至十三层设置了144间酒店客房。考虑到城区内已建的酒店数目,我们必须设法创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与标志,以赢得市场。以充分利用天然景观,客房通过其开敞落地窗,纳百川风光,对周围美景巧加因借,达到景与人的交融,凸显丘陵特色。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天然豪华享受,并升华城市中的稀缺景观资源

11、。3.3 建筑立面设计整体外观以简洁、明快、现代特征为基调,使立面富于韵律和整体感,赋予现代徽派建筑一种全新的感觉,从而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风格。整体形象简洁而又不失细节。建筑主色调为浅色,浅色调给人以舒适、自然、和谐的感受,加强“亲和力”的营造;则散发着强烈的现代徽派气息,给人以朴素、庄重、雅致之感,符合高档酒店的功能要求。 3.4 建筑剖面设计该地块竖向标高根据中心路与沿河路设计标高确定,一、二层层高4.20米,三十三层层高3.6米,地下室层高5.1米。房屋总高详见方案图纸。3.5 无障碍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本工程底层及建筑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内配残疾人厕所。3.6

12、室内装修设计室内装修污染控制类别为I类,装修材料必须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要求。3.7 建筑材料表3.7.1建筑材料及装饰表1、墙体外墙0.000以上采用240厚煤矸石保内墙240厚煤矸石保 120厚煤矸石保2、外墙面外墙氟碳漆饰面3、楼地面楼地面水泥砂浆楼地面4、屋面上人平屋面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C4200钢筋网片)刚性防水层4厚SBS防水卷材一道60厚无机保温砂浆保温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1:1:8水泥石灰炉渣找坡层冷底子油一遍隔汽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5、内墙面内墙白色高级内墙涂料喷绘,防霉内墙涂料喷涂,15厚1:0.3:6水泥石灰膏砂

13、浆抹灰厨卫内墙内墙面砖饰面6、平顶防霉内墙涂料喷涂,15厚1:0.3:6水泥石灰膏砂浆抹灰7、门窗商铺门铝合金中空玻璃门办公室内门钢木门窗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4 消防设计说明4.1 设计依据4.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4.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4.1.3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DGJ08-88-20004.1.4民用建筑水灭火设计规程 DBJ08-94-2001 J10089-20014.1.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50084-20014.1.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4.1.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

14、B50116-984.1.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修订版)4.2 工程概况4.2.1规划总建筑面积21010平方米。4.2.2建筑使用性质:办公、宾馆及商业4.2.3建筑物的分类与防火等级:一类高层建筑,其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4.3 总图防火设计4.3.1建筑周边情况总平面道路结构和单体建筑周边的路网均符合消防要求,消防车道的宽度大于4米;建筑单体平面布置均满足疏散要求;四周道路设置与消防相应的硬质铺地,保证消防车能顺畅到达各角落。4.3.2消防间距与周围建筑的距离均大于13米最小防火间距,满足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要求。4.3.3消防车道沿建筑外围设环状消防通

15、道,道路宽度大于4米。4.3.4疏散场地主要的出入口前预留集散的空地,满足紧急疏散时的要求。5 节能设计说明5.1设计依据1、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4 1467-201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934、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 7107-20025、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GB/T152256、国家、本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标准和规程5.2建筑节能设计5.2.1屋面部分屋面采取保温隔热处理。保温材料为无机保温砂浆,保证整个屋面的传热系数小于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1467-2011)中规定的

16、K0.7w/m2.k的要求。5.2.2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根据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1467-2011),应对其按外墙处理,K1.0w/m2.k,采用无机保温砂浆保温。5.2.3地面依据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1467-2011)的要求,地下室外墙及地面土壤以内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应1.2(m2.K)/W.地面热阻限值1.2(m2.K)/W.本工程采用150mm水泥膨胀蛭石。5.2.4外窗依据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1467-2011)的要求,外窗的传热系数根据窗墙面积比而不同。根据估算,本建筑外窗传热系数

17、K应小于3.0w/m2.k,遮阳系数数sc应在0.44-0.55之间。所以本工程外窗选用双层中空透明玻璃6+9A+6。外窗框料采用铝合金断热型外窗型材。5.2.5外墙外墙采用保温材料采用无机保温砂浆,主墙体采用200厚煤矸石保温砖, 保证整个外墙的传热系数小于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1467-2011)中规定的K1.0w/m2.k的要求,动态计算分析结果满足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1467-2011)要求。5.2.6外遮阳设施本建筑窗墙比较小,而且大多数窗与窗之间的距离较小,故不考虑外遮阳措施。5.2.7内遮阳设施 为了改善室内舒适度,遮挡眩光,在东、西、南三侧采用

18、浅色玻璃纤维织物内卷帘式遮阳,操作形式上为手动。5.2.8给排水节能设计1.室内排水管道选用柔性PVC-U排水管,水嘴采用陶瓷阀芯。2.卫生器具配件与水池(箱)液位控制阀采用质优、可靠性强的产品。坐便器采用6升二档式冲洗水箱,小便器和公共卫生间洗手盆采用感应式水嘴。3.加强物业管理措施,对重要设备监控。5.2.9电气节能设计1、变配电设备均选用高效率、低能耗产品。2、本工程照明灯具以荧光灯及气体放电灯为主,COS0.9,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应急灯采用节能型光源,既提高了功率因数,又降低了能耗。6 环保设计说明6.1编制依据6.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6

1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法6.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条例6.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条例6.2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因素6.2.1废水排放因素本项目排放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来自厨房、卫生间。6.2.2固体废弃物因素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6.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防治措施6.3.1污水处理室内生活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方式,高层排水立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底层排水单独排放。地下室积水设集水坑收集,由潜污泵提升排放。室内生活排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接入污水管道,最后接入市政污水管。屋面雨水经雨水管道系统排至室外雨水窨井,汇集基地地面雨水一起纳入城市雨水系统。6.3.2固

20、体废气物处理袋装、定点收集,每天定时外运。6.3.3噪声处理 1.给排水部分(1)选用振动小,噪声低的水泵设备。(2)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衬塑镀锌钢管。消防管采用镀锌钢管,沟槽机械连接或丝接。室外给水管采用给水铸铁管。7 人防设计说明本工程人防工程采用异地建设。8结构设计说明8.1工程概况8.1.1该建筑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的综合楼。建筑高度为48.45米。总建筑面积:21010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4200平方米)。8.1.2本工程方案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8.2设计依据8.2.1本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现行国家规范及标准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

21、2年版房屋建筑部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8.2.2建筑专业方案设计及水、电及通风专业要求。8.3 设计标准8.3.1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8.3.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8.3.3 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乙级8.3.4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22、丙类8.4结构体系8.4.1 该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楼板采用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8.4.2 本工程基础部分待地质勘察资料提供后确定。8.5 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PKPM系列软件2010年版。8.6 荷载取值8.6.1楼(屋)面活荷载取值办公室 会议室 客房楼面:2.0 KN/m2;楼梯:3.5KN/m2(消防疏散楼梯),2.0KN/m2(普通楼梯)卫生间:2.5KN/m2;走廊:3.5KN/m2(考虑消防疏散)、2.0KN/m2(普通) 屋面:0.5 KN/m2(非上人)、2.0 K

23、N/m2(上人)、种植屋面3.5 KN/m2其余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修订版)选值。楼(屋)面恒荷载按照实际情况取值。8.6.2基本风压:0.35KN/m2 (50年一遇) , 0.45KN/m2 (100年一遇),地面粗糙类为B类。8.6.3基本雪压:0.50KN/m2 (重现期50年)。8.7 材料8.7.1 砼:基础垫层100厚,砼强度等级为C15。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部分C40,框架及剪力墙部分C40,其余部分C25。8.7.2 钢筋:采用HRB335及HRB400钢筋。8.7.3 墙体:0.000以下墙体采用实心免烧砖,水泥砂浆砌筑;0.000

24、以上采用煤矸石保温砖,混合砂浆砌筑。8.8 防火设计梁:保护层厚为25mm;楼板:厚度100mm;框架柱:截面400400; 填充墙:240mm厚;以上梁、板、柱及墙的消防设计均满足建筑耐火等级。9给排水设计说明9.1 设计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设单位及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9.2 设计范围:本专业负责本项目建筑给排水、消防给水的设计任务。9.3 给水设计9.3.1水源由中心路和沿河路

25、的市政给水管网上别接入一路DN150给水管,经水表计量后引入,在基地内连成环状。9.3.2 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595m3/d。,最大时用水量:71.5m3/h。9.3.3 给水系统地下车库及各单体一、二层生活给水采用市政水直接供给。三层及以上采用水箱-水泵联合供水,供水式为:市政水地下蓄水箱生活加压泵屋顶水箱各户用水点泵房、水池置于车库内。系统通过减压阀进行竖向分区,保证各区最低用水点压力0.35Mpa。9.4 排水设计 9.4.1 排水设计原则: 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厨卫分流,排水管设专用通气管,每隔两层设结合通气管与污水立管相连。屋面雨水、阳台雨水、空调冷凝水有组织收集排放。管材与接口

26、:室内给水主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DN50为丝扣连接,DN50为卡箍连接。支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为丝扣连接,DN100为卡箍连接。室内污废水管、通气管采用硬聚氯乙烯(UPVC)排水管材, 管件,粘接。雨水及空调冷凝水管采用UPVC雨水塑料管,粘接。室外污废水与雨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R-R承口橡胶圈连接。9.4.2 设计污水量按设计生活给水量的85%计,最高日排水量:565m3/d,最大时排水量:68m3/h9.4.3室内污水在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和生活废水合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9.4.4雨水量设计暴雨重现期为2年,屋面雨水

27、径流系数0.90,设计雨水量为60.71L/s。屋面雨水有组织排放,经室外管网收集后接入市政雨水管。9.5 消防设计9.5.1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环状供水, 建筑周围设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9.5.2消防水量标准室内消火栓用水量40l/s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9.5.3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整区共用一套消火栓给水系统,13层塔楼顶设18 m3消防稳压水箱,火灾时,通过消火栓箱内按扭启动设于地下车库消防泵房内的消火栓泵,从地下消防水池吸水加压灭火。9.5.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地下停车库:属中危险级II级(商务办公属中危险级I级)。 喷水强度8L

28、/m2.min 作用面积:160m2 ,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0.1MPa自动喷洒水泵设在地下车库消防泵房内,从消防水池吸水供喷淋系统用水。9.5.5手提灭火器系统各楼均设适量手提式干粉灭 10电气设计说明10.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其它相关专业提供的技术资料10.2 强电部分10.2.1 负荷等级:本工程由地下一层车库和地上十三层办公、客房组成。地下车库可停车99辆。根据有关规范本工程内所有的用电负荷均为三级负荷。10.2.2 负荷计

29、算: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和地下车库,其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弱电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用电为二类负荷,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变频生活泵、客梯、走道照明等用电为二级负荷,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用电为三级负荷,按三级负荷供电。负荷概况:名称面积 m2指标 w/m2功率 kw主楼酒店14950701047办公270070189会议7207050.4商业263070185地下建筑42001563总功率小计1534.410.2.3 变配电系统变配电所:地下一层设变配电所。要求两路10KV独立的市电电源供电,以电缆埋地方式进入建筑物。主接线形

30、式:高压侧采取单母线分段,中间采用设联络开关,手动与自动结合操作方式。低压侧单母线分段,中间设联络开关。.继保方式:10KV开关柜采用微机综合继电保护。计量方式:高供高量。功率因数补偿方式:在低压侧设无触点电容补偿柜。10.2.4低压配电系统照明、动力配电支线采用无卤低烟铜芯线穿管敷设。至重要设备的低压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至一般设备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与树干混合方式配电或链式配电。 每层设备电气竖井内设楼层配电箱及安装垂直桥架或母线槽。消防设备及重要设备的供电均采用双电源供电,且末端自动切换。设置ATS双切设备作为消防设备的应急电源,保证供电可靠性。10.2.4.1照明系统照明标准:各

31、部位按以下列照度标准设计办公区 300LX电梯厅 100LX办公室走廊 50LX消防控制室 300LX变配电室 200LX水泵房风机房 200LX车库 75LX办公室、会议室、客房等均采用高光效嵌入式荧光灯(二次装修布灯)。走廊、电梯前室、楼梯间采用节能灯。地下车库等场所采用防潮荧光灯。水泵房及其它潮湿场所采用防潮型工厂灯具。变电所、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等重要机房设置应急照明。疏散走道及疏散楼梯设置应急疏散指示灯。根据区位特性,以及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划,本工程10KV电源由当地电力局规划引入,设1座630kVA箱式变电站提供低压电源。变压器总装机容量600kVA,变压器总负载率约75.8。10.

32、2.5 防雷与接地高层建筑按三类防雷设计,要求设防直击雷、侧击雷、感应雷及防雷电波浸入措施。在屋顶设避雷带,利用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利用结构基础主筋做接地装置,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均作总等电位联结,各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10.2.6保安及接地措施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作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10.3 弱电部分10.3.1设计范围消防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有线广播系统通讯及综合保安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缆电视系统建筑自动化系统自动抄表系统通讯及综合布线系统 安保及接地10.3.2消防

33、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本工程有一类高层建筑和类汽车库,应按一级保护对象设防。按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进行消防系统设计,一层设消防控制中心,内设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10.3.3有线广播有线广播机柜设在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兼弱电控制室,本系统包括消防广播及背景音乐广播系统。背景音乐广播和消防广播合用扬声器,火灾强切转入火灾事故广播。10.3.4综合保安系统本系统包括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车库管理系统。系统设备机房与消防控制室合用。电视监控系统对各电梯厅、电梯轿箱、车库、扶梯、大小会议室、大堂等处监视。车库管理系统地下车库设出入口自动管理系统,在地下一层出入口设收费管理站,对车辆进行管理和收费。 门禁

34、系统专业人员的通道入口和机密文件等重要房间门口均设智能型门禁,并与监控中心报警系统联动。10.3.5电缆电视系统前端设备接线箱设在消防控制室,办公室、客房等处设电视终端,设备及线路满足860MHZ、双向邻频传输的要求,用户电平满足当地管理部门要求。10.3.6建筑自控系统BAS主机设在消防控制室,对以下系统进行管理电气设备:BAS对电梯系统及变配电所配电设备进行监视。送排风系统:BAS对送排风系统等设备进行启停和应用、故障等状态的监视。给排水系统:BAS对生活泵、污水泵等设备进行运行、故障状态监视。照明设备:BAS对广告照明、泛光照明、航空障碍灯及公共照明系统进行监控。10.3.7自动抄表系统

35、自动抄表设备设在通讯机房。对各办公层的水表、电表进行自动抄表。10.3.8通讯及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电话及计算机网络)本系统包括电话通讯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通讯系统:本工程共安装4500门交换机,通信机房设在一层。楼内电话干线采用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水平支线采用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UTP)。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干线采用多模光纤,水平支线采用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UTP)。10.3.9安保及接地措施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利用大楼基础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作接地极,弱电机房要求防静电接地处理,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每户设一只电视出线座。干线采用铜缆。电视信号考虑数字电视实施的要求

36、,数据线与射频线同路径敷设。在电视接口旁均预留有计算机网络接口。10.4 电气消防10.4.1 电源:本工程两路10KV独立的市电电源供电。10.4.2 照明:除一般照明外,在各重要场所设有应急事故照明;在各主要出入口、走廊、前室等处设有应急疏散照明。所有应急用照明灯具均自带隔镍电池作备用电源,应急电池备用时间不小于30min。10.5 电气节能10.5.1 变压器总负载率控制7080之间,以确保变压器经济运行。10.5.2 照明光源,根据国家节能要求除特殊装修要求外,均选用高效、低耗的节能型日光灯和高效金属卤化物灯为主。10.5.3 楼梯的照明灯具采用人体感应开关控制。以上弱电部分应由专业公

37、司另行设计。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1.1设计依据11.1.1国家及省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11.1.2建筑专业提供的图纸资料及文本资料:建筑总平面图。建筑设计总说明等其他资料。11.2设计范围11.2.1办公楼空调及厨房

38、、卫生间通风的设计。11.2.2设备用房、电梯机房的通风设计。11.2.3地下汽车库、商业、办公楼、客房的防排烟设计。11.3设计计算参数11.3.1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序号部位夏 季冬 季新风量(m/h.p)温度(C)相对湿度(%)温度(C)相对湿度(%)1大厅276518452办公、客房266020503011.3.2设备用房通风标准:序号部位换气次数(h-1)1电梯机房152卫生间103设备用房64汽车库611.4空调设计11.4.1空调设计计算参数:(详见13.3.1,13.3.2条)11.4.2公建部分的空调设计11.4.2.1空调系统公建的使用性质为普通办公用房、客房,及各层相对独立

39、的用房等。根据业主要求及房间使用时间的不统一,故不设大型集中空调系统,而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即小型商用空调系统)。空调主机安置在商业建筑各自的屋顶,室内空调冷凝水就近排至每层公共卫生间内。11.4.2.2空调冷(热)源商用空调主机选用风冷热泵机组,采用R410A商用制冷剂为冷(热)媒载体。空调估算负荷为:配套商业部分夏季冷负荷:3550kw,冬季热负荷:2500kw。办公部分夏季冷负荷:2300kw,冬季热负荷:1700kw。11.4.2.3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空调系统的冷、热媒管材为铜管,冷凝水管为PP-R塑料管,保温材料均为柔性难燃型橡塑管壳,由空调厂家自带。11.5

40、通风设计11.5.1地下车库通风设计地下车库通风均采用机械排风系统,以排出汽车尾、废气。汽车尾、废气均经由置于绿地的排风竖井风口排放,其排风风口均高出室外地面2.5m,距附近建筑水平距离10m,满足当地环保部门的间距要求。车库车道入口或独立进风竖井自然补风。车库内部采用诱导通风系统,由其自带的废气浓度探测装置控制排风系统的自动启闭。地下车库、地下设备用房均设置机械通风系统,车道入口自然补风。11.5.2地上设备用房通风设计电梯机房设置排风扇进行机械排风,设置防雨百叶窗自然补风。同时由电气专业预留分体空调电量及空调插座。厨房设带止回装置的防火排风竖井,厨房油烟经由油烟净化机处理后排至竖井后引至屋

41、顶高空排放。11.5.3卫生间通风设计卫生间设机械排风,由电气专业预留卫生间通风器电源插座。暗卫生间内设带止回装置的防火排风竖井,每层预留卫生间通风器排风口,排风口尺寸为100mm,风管与竖井的连接处设防火阀。11.5.4通风系统的防火措施风管穿越设备用房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处均设70C防火阀。竖风井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均设70C防火阀。浴室、厕所等的垂直排风管道,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70C防火阀。厨房排油烟管道与垂直排风管连接处设置150C防火阀。通风系统的管道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法兰密封垫均为橡胶垫,柔性接头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11.6防排烟设计11.

42、6.1防烟、排烟简述地下汽车库、高层公建中长度20m的内走廊应设排烟设施。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应设防烟设施。11.6.2排烟设施的形式和设备选择地下汽车库均设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由其机械排风系统兼顾,排烟量为6次/小时换气次数,车库车道入口或独立进风竖井自然补风。火灾时由上部排风口进行排烟,当风道内烟气温度超过280C时,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自动熔断关闭,并输出电信号关闭排烟风机。排烟系统均不跨越防火分区。11.6.3防烟、排烟系统控制程序:地下汽车库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输出信号控制消防风机开启,同时关闭平时通风用的多叶排风口,打开风管上的排烟防火阀,由上部排烟风

43、口进行排烟。当风道内烟气温度超过280C时,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自动熔断关闭,并输出电信号关闭排烟风机。由车道入口或独立进风竖井自然补风。11.7消声减振及环保11.7.1空调及通风系统均选用先进的节能型低噪声设备,并设置消声器以控制噪声对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使之符合国家及当地噪声控制标准。11.7.2地下车库平时排风由诱导通风系统自带的废气浓度探测装置控制排风系统的自动启闭,以节约电耗及运行成本。11.7.3各空调及通风设备的安装均采取减振、隔振措施。11.7.4厨房排气罩自带油烟过滤器,屋顶离心排风机前设有油烟净化器。12景观设计说明12.1 设计依据12.1.1 规划建筑总平面图12

44、.1.2 当地规划部门绿化工程设计有关要求12.1.3 国家有关的规范和法规12.1.4建设部公布住宅景观设计导则12.2 设计理念生态自然的景观环境应该是该办公、商业区景观的基本特质,而人的行为活动存在于这个自然基质中,就产生人与自然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就是一种中性环境景观的自由状态下产生的活动,更是一种健康状态的交流活动,人们日常行为活动在景观环境中的痕迹也就成为人文氛围精神。由此,我们提出的景观设计概念为:创造一个健康与和谐的现代办公、商业服务区。内部小庭院景观绿地由动静、私密与开放空间组成,形成良好的景观秩序;在庭院内设置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与地形相结合,成良好的空间围合感和层次感。12.3 设计原则景观设计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景观的整体性,结合建筑总体布局的特点,为人们创造舒适、生态、人文的高品质景观环境。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景观特征和文化内涵,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力求为居民创造出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的办公、商业服务环境。在设计中,绿化景观上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