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5DOC.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1566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91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地产】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5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商业地产】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5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商业地产】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5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商业地产】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5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商业地产】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5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地产】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5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地产】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5DOC.doc(1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第一篇 工程概述4第一章 编制说明41. 编制依据42. 编制原则63. 编制内容6第二章 工程概况71. 工程规模72. 地理位置与施工环境7第三章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141. 工程特点142. 工程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14第二篇 施工部署16第一章 施工总体部署161. 施工总目标162. 施工组织机构173. 施工区段划分184. 总体施工顺序19第二章 施工准备工作201. 施工准备202. 临建设施布置213. 施工临时道路与交通导流224. 施工用水、用电225. 施工消防256.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5第三章 施工总体计划261. 施工

2、进度计划编制说明262. 施工阶段划分及阶段工期目标273.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274.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275. 确保工期措施276. 冬、雨季施工措施29第四章 施工资源配置计划341. 劳动力配置与进场计划342.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343.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及进场计划354. 主要检测设备配备及进场计划355. 项目用款计划36第五章 施工配合及协调措施381. 与业主的配合及协调措施382. 与监理工程师的配合及协调措施383. 与设计单位的配合及协调措施384. 与当地政府部门、居民的配合及协调措施395. 与相邻合同段的配合及协调措施396. 与市政园林、管线归属单位的配合及协调

3、措施41第六章 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421. 材料管理422. 机械管理433. 资金管理434. 技术措施44第三篇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45第一章 工程测量及试验检测451. 测量控制方案452. 试验检测控制方案48第二章 高架桥梁工程施工方案501. 桩基工程502. 高架桥梁下部结构523. 高架桥梁上部结构544. 桥面与附属工程62第三章 专项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641. 钢筋工程642. 模板工程673. 混凝土工程704. 预应力工程76第四篇 各项保证体系与措施82第一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821. 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组织机构8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863. 质量管理措

4、施964. 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015. 工程交付、回访与保修105第二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管理措施1061.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1062.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1083. 不同施工阶段的具体安全措施1114. 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1115. 施工中用电的安全措施1126.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验收113第三章 文明施工、环保体系及管理措施1141. 文明施工体系及管理措施1142. 环境保护体系及管理措施116第四章 消防、保卫、职业健康体系及管理措施1221. 消防、保卫体系及管理措施1222. 职业健康体系及管理措施129第一篇 工程概述第一章 编制说明1. 编制依据1.1 某国际机场线08合同段施

5、工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1.2业主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要求。1.3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答疑。1.4我单位人员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情况和资料。1.5我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我单位已往所从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经验。1.6 本工程所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图集。1.6.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1.6.2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1.6.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6.4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1.6.5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

6、2001)1.6.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6.7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1.6.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1)1.6.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1.6.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DBJ01-2195)1.6.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6.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6.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6.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1.6.15基桩钻芯法检测技术规程(DBJ13-23-199

7、9)1.6.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6.1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6.1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6.19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1)1.6.2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6.2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6.2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1.6.23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CECS71:94)1.6.24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82-91) 1.

8、6.25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JGJ/T3057-1999)1.6.26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6.2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1.6.28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1.6.2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6.3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1.6.3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1.6.32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1.6.3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6.3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9、1.6.3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6.3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84-2001)1.6.3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6.38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1.6.39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J10203-2002)1.6.4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1.6.4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10-2001)1.6.42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范(TBJ106-91)1.6.43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202-96)1.6.44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

10、6)1.6.45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2-87)1.6.46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3-87)1.6.4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6.4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1.6.49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1.6.5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6.5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6.5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6.53其他由甲方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工程规范和技术说明等1.7公司实施贯标工作质量保证手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手册、环境管

11、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及有关管理制度。1.8 相关的劳动、材料、机械定额。2. 编制原则2.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考虑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业主招标文件的符合性,体现我单位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2.2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机械化、专业化施工,严格质量控制,使工程一次性成活、成优。贯彻我单位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2.3确保安全:实行严密的管理和施工措施,针对工程中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部位和施工过程,实行重点监控,确保万无一失。2.4确保工期:鉴于本项工程的特殊性,我们一定从各种资源配置着手,按照总体工期要求,优化施工网络,实行目标控制。根据

12、拟定的工期,经网络优化,充分考虑施工干扰、冬雨季季节影响、各种突发事件影响等等不利因素,配齐各种资源,确保总体工期目标实现。2.5文明施工、爱护环境: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尽量少占线外用地;充分考虑沿线居民众多的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小工地噪声,做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3. 编制内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和标书要求对照详见附表一第二章 工程概况1. 工程规模1.1工程设计规模某国际机场线08合同段起点为K17+184.00,终点为K21+124.20,与T3站相接全线结构形式为高架桥;桥梁结构形式采用50联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梁总长3940米,桥梁面积3.91万平方米。1.2工程

13、设计标准本工程设计行车速度110km/h,区间行车线数为标准段双线,线间距1.6米(标准段),桥梁段线路设计最小平曲线半径400m,桥梁段路线最小竖曲线半径为5000m,桥梁段路线最大纵坡为4.6%。2. 地理位置与施工环境2.1地理位置本工程的地理位置见附图二施工总平面图2.2施工环境2.2.1周围建筑情况根据现场调查,目前场地较为空旷,高架桥梁沿线与六条规划及现况道路相交,根据规划资料,相交道路为城市次干道和支路。2.2.2交通运输情况本标段工程施工现场一直与现有道路并行或平行或交叉,施工设备和材料,均可利用现况道路作为进场道路。在K19+987.98-K20+158.69处与现有机场进出

14、路况发生交叉,施工是将制定详细的交通改道方案,确保不影响交通。2.2.3管线影响本标段在K17+740K18+410段与现况220千伏高压电缆位置冲突,无法满足高架桥梁净空要求。设计建议高压线原位入地,改移长度793米,影响高压塔4座,需与其所属单位取得联系,协商确定。2.3 主要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该合同段(K17+184.00K17+514.73)高架桥,上部结构均为预应力砼连续箱形梁,下部结构部分采用巨型柱、A、B、C、D型片墩、E型钢管砼圆柱式墩。基础采用泥浆护壁的机械成孔灌注桩;承台采用开挖基坑,基坑支护,现浇混凝土施工;墩柱采用大型定型组合模板拼装,现浇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

15、用搭满堂红支架现浇施工。2.4 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量见附表三。2.5工程地质、水文及气候特征2.5.1工程地质本标段位于潮白河冲积扇的中部,地形起伏不大,拟建线路从温榆河开始,沿李天路北侧(距离李天路约20m)向东延伸至南岗路,在穿越南岗路后进入在建T3航站楼施工现场,沿线主要为农田、林地及少量平房等。线路在穿越南岗路两侧地形较高,最大绝对标高达30.21m,其余地段起伏不大,地面标高为22.5630.21m。本段线路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黄褐色褐黄色,稍密,稍湿湿,含少量砖渣、植物根等,局部为粉质粘土填土;杂填土1层:杂色,稍密,稍湿湿,含砖块、砂土、石块,主要为有建筑垃圾局部地

16、段含生活垃圾。该层一般厚度0.43.0m,GZ35孔最大厚度为16.7m,层底标高为17.3033.0m新近沉积层:粉土层:褐黄色,中密,湿很湿,Es为4.110.9MPa,属中高压缩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有机质;粉质粘性土1层:褐黄色,硬塑, Es为7.59.3MPa,属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质粘性土3层:褐黄色,中密, 湿-饱和,N=1215,属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粉质粘性土4层:褐黄色,中密,饱和,N=1128,属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该层在里程K15+723K17+690温榆河河漫滩地段普遍分布,在里程K17+690以北及温榆河一级阶地以上缺

17、失。厚度为011.5m,层底标高为11.1833.00m。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粉土层:褐黄色,中密密实,湿很湿,Es为5.612.2MPa,属中高压缩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土1层:褐黄色,软塑,Es为5.217.2MPa,属中高压缩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土2层:褐黄色,硬塑局部软塑,Es为2.95.6MPa,属高压缩中高压缩性土,含氧化铁、局部夹粉土透镜体;粉细砂3层:褐黄色,中密密实,饱和,N=1534MPa,属中低压缩性土,含氧化铁、云母;中粗砂4层:褐黄色黄灰色,硬塑为主局部软塑,Es为3.37.6MPa,属高压缩性中高压缩性土,含氧化铁、局部夹粉土透镜体;,属低压缩

18、性土,含氧化铁、云母;该层主要分布在K16+900以北,厚度为07.10m,层底标高为11.1829.00m。粉质粘土层:灰黄色灰色,密实,饱和,N=3339MPa,属高压缩性中高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有机质;粘土1层:灰色灰黄色,软塑为主局部硬塑,ES为2.57.6MPa,属于高压缩性中高压缩性土,含氧化铁、有机质;粉细砂2层:灰色灰黄色,密实,很湿, ES为5.715.9MPa,属于高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粉细砂3层:灰色灰黄色,密实,饱和, N=3138,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细砂4层:灰色,密实,饱和, N=2950,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

19、铁;该层在线路沿线普遍分布,层厚为1.9016.8m,层底标高为8.0718.05m。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粉细砂2层:灰色,密实,饱和,N1849,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个别砾石;该层在线路沿线基本连续分布,仅在K20+840K20+990局部有缺失,层厚011.0m,层底标高4.6014.39m。粉质粘土层;灰色,硬塑局部软塑,ES为3.89.5MPa,属于高压缩性中高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粘土1层;灰色,软塑为主局部硬塑,ES为4.19.4MPa,属于高压缩性中高压缩性土,含氧化铁,有机质;粘土2层;灰色,密实,很湿,ES为6.015.6MPa,属于高压缩性低高压

20、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细中砂3层:灰色,密实,饱和, N=41,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个别砾石。该层分布较连续,在K19+700K20+010处局部缺失,层厚为10.80m层底标高为-2.611.81m。中粗砂1层;灰色,密实,饱和,N=4561,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个别砾石;粉细砂2层;灰色,密实,饱和,N=3858,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个别砾石。该层分布较连续,局部缺失,层厚为09.00m,层底标高为-5.735.10m.粉质粘土层;灰色褐黄色,硬塑局部软塑,ES为4.513.5MPa,属于中高压缩性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粘土1层;灰色褐黄色,硬塑

21、局部软塑,ES为4.711.0MPa,属于中高压缩性中压缩性土,含氧化铁;粘土2层;灰色褐黄色,密实,很湿,ES为7.416.4MPa,属于中高压缩性中低高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该层分布较连续,局部缺失,层厚为07.70m,层底标高为-5.735.10m.中粗砂1层;灰色,密实,饱和,N=5587,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个别砾石;粉细砂2层;灰色,密实,饱和,N=4276,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土3层;灰色,密实,很湿,局部以透镜体形式出现,属于中高压缩性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土4层;灰色,密实,很湿,硬塑为主,局部以透镜体形式出现,属于中高压缩性中低压缩性

22、土,含云母、氧化铁。该层连续分布,层厚0.9011.80m,层底标高为-11.90-4.20m。粉质粘土层;灰色,硬塑局部软塑,ES为4.711.6MPa,属于中高压缩性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质粘土1层;灰色,硬塑局部软塑,ES为4.711.6MPa,属于中高压缩性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土2层;灰色,密实,很湿,ES为6.717.1MPa属于中高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该层局部缺失,层厚09.50m,层底标高为-18.83-8.29m。中粗砂1层;灰色,密实,饱和,N=4278,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细砂2层;灰色,密实,饱和,N=4278,属于低压缩

23、性土,含云母、氧化铁;部分钻孔穿透此层,层底标高低于-9.3m。粉质粘土层;灰色,硬塑,ES为5.512.8MPa,属于中高压缩性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粘土1层;灰色,硬塑,ES为5.416.7MPa,属于中高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粘土2层;灰色,密实,很湿,ES为5.015.5MPa,属于中高压缩性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细中砂3层;灰色,密实,饱和,属于低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钻孔未穿透此层。2.5.2 地表水系及地下水概况根据沿线地下水的埋藏形式、含水层及相对隔水层特点,将沿线分为两个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即K15+723K18+300温榆河河漫滩区和K18+3

24、00T2航站楼的温榆河一级阶地的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各单元的地下水详细情况如下:温榆河河漫滩水文地质单元第一层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在本单元内未发现上层滞水存在。第二层地下水:该层地下水为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粉细砂3层、中粗砂4层和粉细砂2层,含水层透水特性较好,沿线普遍分布,水位标高为19.6422.85m(水位埋深为2.556.700m),观测时间为2005年2月20日至2005年3月19日。该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径向侧流补给和越流补给,从剖面上看,温榆河对该层地下水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第三层地下水:该层地下水属承压水,含水层为细中砂3层、中粗砂1 层、粉细砂2、

25、细中砂3层、中粗砂1、粉细砂2层,该层地下水连续分布,水头标高为1.536.89m(水头埋深为18.1021.16m),含水层为强透水层。该层地下水的观测时间为2005年2月20日2005年2月24日,该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径向侧流补给和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第四层水在:该层地下水属承压水,主要含水层为中粗砂1层、粉细砂2层及以下砂土层,为强透水层,水头标高为-5.25-0.07m(水头埋深为28.7031.00m)。观测时间为2005年2月20日2005年2月24日,该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径向侧流补给和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温榆河一级阶地水文地

26、质单元第一层地下水:该层水属于上层滞水,含水层为人工填土层、粉土层、和局部粉土2层透镜体,该段上层滞水具有多层含水,水位不连续,含水层水量小、透水性较差的特点。水位标高为28.2629.75m(水位埋深为3.463.80m),观测时间为2005年2月20日2005年3月19日。该层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绿地灌溉或局部管路渗水补给,以蒸发和向下渗透补给潜水方式排泄。第二层地下水:该层地下水为层间潜水或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粉细砂3层、中粗砂4层、粉细砂2层。含水层透水性较好,沿线普遍分布,水位标高为13.5720.29m(水位埋深为11.2020.83m),观测时间为2005年2月20日200

27、5年3月19日。该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径向侧流补给和越流补给。区域含水层分布特点分析,本层在温榆河河漫滩段埋藏形式以潜水为主,在K18+300以北到T2航站楼的阶地区则为层间潜水承压水。第三层地下水:该层地下水属承压水,含水层为细中砂3层、中粗砂1层、粉细砂2层、细中砂3层、中粗砂1层、粉细砂2,该层地下水连续分布,水头标高为2.807.25m(水头埋深为23.9329.43m),该含水层为强透水层。该层地下水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第四层地下水属承压水,在本单元内没有测到,水头高度不会超过(三)层承压水。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查规

28、范(GB50021-2001)第12.2.1条“水、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评价”及12.2.2条“水对钢结构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历年最高水位:1959年水位标高:自然地面;19711973年水位标高:自然地面;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潜水):20.0023.50m(K15+723K18+300段为23.5020.0m,K18+300T2航站楼为20.0m)。2.5.3 气候特征北京地区地处中纬度温暖带,具有典型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清爽,是一年中最好的

29、季节,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短促,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11.70,极端最高气温42.60,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40,近二十年最大冻土深度为0.80米。第三章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1. 工程特点某国际机场线08合同段是T3支线K17+184.00K21+124.20区间线路的土建工程,线路起点为K17+184.00,终点为K21+124.20,与T3站相接全线结构形式为高架桥;桥梁结构形式采用50联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梁总长3940米,桥梁面积3.91万平方米;改工程为2008年的奥运配套工程之一。周围环境:本合同段沿线主要为浓田、林地及少量平房等。

30、高架桥梁沿线与六条规划及现况道路相交,相交道路为城市次干道和支路;需要拆迁和迁移的房屋面积约17706m2,伐树及移植树木约1940棵;还有部分高压线塔需改移等。本工程具有工期紧、任务量大、要求高、施工场地狭小等特点,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对策:1.1针对该项目为北京市的奥运项目的特点,拟配备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项目组织机构,对本工程进行施工管理。拟配备的组织机构详见第二篇施工部署中的第一章施工总体部署。1.2针对项目特点配备的资源见第二篇施工部署中的第二章施工资源配置计划,为确保按照计划完成提供坚实的保障;1.3针对项目工期紧、任务量大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和专项施

31、工方案,详见第二篇施工部署中的第三章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和第三篇主要的施工方案中专项施工方案来保证如期完工。2. 工程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2.1工程重点:本标段全部为高架桥梁,长为3.940km,加强工程测量控制尤为重要。因此,在每一分项的施工中都要将测量控制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加强检测手段。2.1.1着重控制的有以下几方面:2.1.1.1桩基的清孔。2.1.1.2桥梁起拱。2.1.1.3上部结构砼徐变。2.1.2针对桩基完工后沉降问题,我们主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两种:2.1.2.1采用高质量泥浆护壁,减少泥浆沉淀厚度。2.1.2.2加强清孔检查,桩基钻孔到位后,进行一次清孔,检查孔底沉渣厚度不超过1

32、0厘米,下放钢筋笼。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再次检查孔底沉渣,如果超过10厘米,则进行二次清孔,直至保证孔底沉渣厚度符合为止。2.1.3针对桥梁产生上拱的问题,采取如下应对措施2.1.3.1在满足工期要求和设计规定的前提下,尽量推迟张拉。使得张拉时的混凝土在强度和弹性模量上均达到或将近达到终值,在混凝土成熟过程中,与时间相关徐变上拱的影响会减小。2.1.3.2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骨料,以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2.1.3.3制梁时预设反拱,使其抵消或部分抵消徐变上拱,以便梁体顶面得到直线型的最终状态。2.2工程难点:本标段上部结构施工量较大,而且跨越雨季、冬季,在不同气候条

33、件下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的防开裂、及减少砼徐变是本工程面对的最大的难点。2.2.1我们采用的对策如下:2.2.1.1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控制,优化配合比设计。2.2.1.2大体积混凝土避免使用高水化热水泥,采取双掺技术(掺加高效减水剂,掺加优质粉煤灰),同时采用高性能的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2.2.1.3对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厂家的产品进行全过程把关、检测,并加强对运至现场商品混凝土的试验及检测。2.2.1.4针对季节变化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2.2.1.5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及时进行养护,并随时观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拆模时间。养生采用保湿养生,土工膜加塑料布覆盖。2.2.1.6加长养护时间,减少混凝

34、土后期的徐变裂缝。2.2.1.7适当延长桥面铺装与箱梁终拉的时间间隔,使箱梁的徐变达到最终值,尽量减少对上部铺装层的影响。2.3针对本工程的难点、重点,在第三篇主要施工方案中,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对策,确保本工程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施工任务。第二篇 施工部署第一章 施工总体部署1. 施工总目标1.1 质量目标:1.1.1施工总体质量目标:符合相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确保合格,争创优质工程, 1.1.2主要分项、分部工程优良率100%。1.1.3混凝土强度合格率100%。1.1.4钻孔桩质量:100%达到II类桩标准,90%以上达到I类桩标准。1.1.5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一次合

35、格率100%。1.1.6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色泽一致,棱角分明。1.2 工期目标: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的工期目标为:1.2.1计划开工日期:2005年9月1日1.2.2计划竣工日期:2006年11月30日1.2.3计划工期:455天。1.3 安全目标:1.3.1杜绝死亡事故、重伤和职业病的发生。1.3.2杜绝火灾、爆炸和重大机械事故的发生。1.3.3轻伤事故发生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之内。1.3.4创建文明安全工地。1.4 环境保护目标:1.4.1施工噪声达标:桩基工程施工噪声85分贝(白昼),夜间禁止施工。结构工程施工噪声70分贝(白昼),55分贝(夜间)。1.4.2施工现场扬尘:减少粉

36、尘排放,施工便道硬化率100%,水泥等易飞扬材料入库率100%。1.4.3施工污水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及北京市关于文明施工的环保相关规定。1.4.4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可回收废物及时回收。1.4.5杜绝材料运输时的灰、土遗洒。1.4.6水电消耗:节约水、电使用5%。2. 施工组织机构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我公司对本工程的重要性认识深刻,如我公司中标,我们将立即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现场项目经理部。选派具有国家一级项目经理资质、管理能力强、并主持过城市轻轨施工,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同时抽调我单位具有城市轻轨施工经验的熟练队

37、伍、承担施工;项目经理部选派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施工。拟设立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1名、项目总工1名。下设六个职能管理部门:综合部、机料部、工程部、技术部、质安部、合约商务部;现场设三个施工工区,每个工区分别配备各自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组织机构图详见附图四。2.2岗位及部门管理职责2.2.1项目经理:为项目实施期间的公司代表。主持本标段工程全面管理工作,全面履行项目合同,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控制全面负责;负责项目经理部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包括人员调配、财务管理和对外协调等,主管合约商务部和综合部。2.2.2项目副经理:主抓施工生产、安全、文明施工、生产进度、资源配置、工程

38、材料、机电设备等物资保障供应和队伍管理,负责组织指挥施工生产、各生产单位的接口协调和内部考核,主管工程部和机料部。2.2.3总工程师:主抓工程技术与质量,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审定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并负责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检站和业主的协调工作,分管技术部和质安部。2.2.4技术部(下设测量队和试验室):组织设计文件会审,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合同技术规范,根据合同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负责工程测量、现场检测、试验工作,配合设计和监理的工作。组织重点技术问题攻关,负责技术交底,检查指导作业队的技术工作。归口管理变更洽商,建立技术及质量管理日志,做好项目技术档案管理工作。2

39、.2.5工程部:协助项目副经理对各工区的管理,编制、修正周、旬、月进度计划,监督执行情况;负责项目的质量体系贯标工作。直接管理部门为各施工工区。2.2.6质安部:项目的质量、安全、环保、消防、保卫牵头管理部门。制定安全、质量等管理细则和保证措施。负责现场质量检查、隐蔽工程的检查评定,协助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验收,作好质检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与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等措施的实施、监督。负责向施工作业队进行安全交底,处理安全事故,经常进行安全巡视和检查,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给主管领导。2.2.7机料部:负责材料和设备定货采购、租赁,为项目施工提供保障。编制材料、设备供应

40、计划。整理保管材料质量证件,建立管理台帐,做好各项材料消耗和库存统计工作。制定物资设备管理标准和实施办法,对工程使用的材料、机电设备的质量和管理负全责。制定定(限)额发料标准和机械台班内部租赁收费标准,办理材料、机械成本核算和费用结算。2.2.8合约商务部:进行工程量清单核算。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成本控制目标。负责向业主提供按合同文件规定的、必须递交的证明文件,办理与业主之间工程款的收取、支付。办理验工计价和内部承包核算。负责合同管理、现场工程量确认,与业主代表办理追加金额,提出索赔申请,处理索赔事宜。2.2.9综合部:是项目部的综合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对外联络、文秘、人事

41、劳资、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及现金财务管理等工作。2.2.10施工工区:负责各自区段的具体施工管理,负责施工队伍的管理,区段内施工机械的调配。2.2.11专业施工队:主要负责个施工区段内专业要求较高的项目的施工。3. 施工区段划分本标段按工程量的分布划分成如下几个施工段落。从标段开始到结尾依次为第一第三施工区。见下表:区段名称主要结构里程起迄桩号长度备注第一施工区高架桥K17+184K18+455.271271.27米共17联第二施工区高架桥K18+455.27K19+897.981442.71米共18联第三施工区高架桥K19+897.98K21+124.201226.22米共15联第三施工区考虑

42、到与现况机场进出路段的交叉,路线改移对工期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及该段内有一个三跨(50+70+50)变截面连续箱梁,在现浇该变截面连续箱梁上部结构每单元的施工周期其他跨径的施工期有一定的延长,因此在施工段划分时将第二施工区的长度加长,适当缩短第三施工区的长度。本段桩基施工队伍,拟选定1个,上部结构梁板施工选择三个专业施工队,分别负责一、二、三施工区的上部梁板施工;各工区各选一个下部结构施工队,负责承台、墩柱的施工。各专业施工队伍及施工机械,由项目工程部根据工程需求,统一调配,由各施工区负责日常管理,区段的负责人对本区段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负责。4. 总体施工顺序本标段施工安排采用的是平行施工

43、作业的方式,即各区段同时施工,机械和人员配置相对独立,各施工区段之间不存在流水作业。各施工区段内的每个分项工程采用小流水作业。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内容和工期要求,安排一个专业队伍,六台旋挖钻机,在三个工区内同时开始施工。各施工工区桩基施工首先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序施工,桩基全部完成时间为2006年1月31日前。下部结构:三个工区同时开工,按照桩基完成顺序,施工方向从每一工区的一侧向另一侧推进。承台施工的完成时间在雨季之前,出地面后的墩柱、盖梁分项工程受雨季影响较小,可以在雨季来临后照常施工,只需在雨季作一些防范措施即可。上部结构梁板施工即现浇连续箱梁按照各工区下部结构完成顺序从各工区一侧向另一侧向前推

44、进。第二章 施工准备工作1. 施工准备1.1施工现场准备1.1.1进一步复查和了解施工现场复查和了解现场的地形、地物、水源、电源、材料运输路线、通信联络以及建设规划、农田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等有关情况。1.1.2与交通管理部门联系,办理交通导改的有关事宜,并将导改方案上报管理部门征得其同意。1.1.3进行现场规划按照施工总平面图搭设工棚、仓库、加工厂和临时驻地建设;安装供水管线、架设供电和通信线路;修筑进出现场的临时道路和设置施工围挡等。1.2材料准备对施工中需要的商品砼、木材、钢材等主要外购材料,在保证材料品质的前提下,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广泛调查厂商、价格、运输道路、费用等,做好技术经济比较

45、,择优选用,同时根据使用计划组织进场,力争节省投资。对于甲控材料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及时办理审批手续。 1.3劳动力施工中所需的大量劳动力,按计划适时组织进(退)场。民工队伍来源主要为长期与我方合作的队伍。技术水平较强,他们中有相对稳定的技术工人,具有一定的独立施工能力。1.4机具设备根据现有装备的数量、质量情况和周密的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进场。其中需要维修、租赁和购置的,应按计划落实,并要适当留有备份,以保证施工的需要。1.5技术准备1.5.1熟悉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全面熟悉施工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参加业主工程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作好记录。1.5.1.1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依据,施工单位和全体施工人员必须按图施工,未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无权修改设计图纸,更不能没有设计图纸就擅自施工。1.5.1.2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图纸和资料进行学习和自审,做到心中有数,如有疑问或发现差错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中提出,请上级给予解答。1.5.1.3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中,着重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a、设计依据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b、设计中所提出的工程材料、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施工单位能否实现和解决。c、设计能否满足工程质量及安全要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