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4573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1、概 述1.1基本情况1.1.1地理位置XX县位于XX山区南部,黄山西南侧。处于东经1173830至118006,北纬294700至301130之间。东部和东南部与休宁县,西南与祁门县,西北与石台县,北部与黄山区毗邻。南北长为47.8公里,东西宽为44公里,全县总面积857.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 96.7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5.19%,耕地7.51万亩。黄山余脉从东北向西南贯入县境中部,自兴岭经殷溪岭,芳茅岭、羊栈岭、三府尖、章岭、石钵云尖、方家岭和黄金尖,出县境至祁门县境内的湘源及大洪岭。群峰连绵,诸峰均在700米以上,千米以上山峰有52座之多与黄山区交界

2、的兴岭米盘尖最高,海拔1432米。1.1.2地质土壤根据1985年编制的XX县土壤,全县土壤分六大土类,均连片集中分布,红壤、黄壤和黄棕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是本县地带性和垂直带的三大土类,它们依海拔高度垂直分布。1.1.3植被状况县域内植被以杉木、松木、阔叶林及灌丛为主,辅以毛竹、茶、桑等经济作物林,山顶部有部分针阔叶混交林及灌木林,森林覆盖率达82.4%。1.1.4水文气象XX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夏长而春秋短,四季分明。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5.8,南部钱塘江流域为16.4 ,北部长江流域15.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11.5小时

3、,平均日照全年幅射量为108.4kka/cm2。无霜期214天,年平均风速为17.1m/s。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52.9mm。 XX县地处黄山和大洪岭两个降雨中心之间,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39.4mm,降水的地平分布比较均匀,但年际分配变化较大,据50年降水资料记载,年降水量最大为2953.3mm(1954年),最小只有1030.8mm(1978年),最大变幅1922.5 mm。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年内时空分布极不均衡。3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75%,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20%,有时1日的最大降水量甚至超过所在月降水量常年的平均值,而干旱的秋季9月份和冬

4、季12月份降水却很少,不足全年降水量的1%。1.1.5河流水系XX县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岭,形成南北两个流域:北部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旋溪、漳溪和竹溪流入太平湖,属长江流域,控制面积为414.7km2;南部新安江水系,有漳水、考川、霭山河、丰溪、龙川、虞山溪和甲溪流入横江,属钱塘江流域,流域面积为443.1km2。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因此河床比降较大。境内河流129条,其中长度10km以上河流12条,总长度525.5km,河网密度0.89km/ km2。外来过境河流甚少,只占总面积4.3%。1.2社会经济状况XX县现辖4乡镇,66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5

5、92个自然村,34071户,其中乡村户数25147户,人口9.59万人,人口密度为93人/km2,其中农业人口7.98万人。乡村从业人数296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2,县政府驻地碧阳镇。2010年,全县全年生产总值1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651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结比例为18.1:45.7:36.2。实现财政收入1.69亿元。XX县县域支柱产业主要为农业、旅游业。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完成497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99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农作物主要蚕茧、油料、茶叶、木材,此外还有果品、香菇和蔬菜。农田大多采用“一油一稻”制种植。粮食总产量2.79

6、万吨,粮食单产373.5公斤。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增长较快,全年旅游接待量达到580.8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7.34万人次。全年旅游直接收入实现20300万元,我县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试点县,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跻身首批“中国旅游强县”行列。工业生产总值52106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是丝、绒鞋、磁钢、轴承、捻线丝、罐头等。建筑业发展稳定。1.3农业生产状况XX县耕地面积10.94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其中谷物为主要种植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蚕茧、茶叶、木材,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和芝麻种植。此外还有果品、香菇和蔬菜等。1.4自然灾害情况XX县由于距海只有

7、300km,在季风环流作用下,夏季大量水汽源源不断输入,使得年降雨量大,而且夏雨集中,强度大,秋季却干旱少雨,年内雨量分配极不均匀,3-8月占全年降水76%,但9月不仅蒸发量大,而降雨量只占年平均雨量5.4%,同时由于地处青弋江和新安江的源头,山高坡陡,洪水汇流时间短,一般蓄水工程规模又不大,调节洪水的能力差。因此,夏洪秋旱极为频繁,一年当中有时还会发生先洪后旱现象,建国后近六十年来,较大洪涝灾害有1954年、1969年、1991年、1996年,较大旱灾有1958年、1978年及2005年。洪旱灾害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1.5工程现状我县建国以来,

8、我县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各类水利工程1470处,大力发展了灌溉、防洪、水力发电、人畜饮水、水土保持等项水利建设事业。蓄水工程是XX县最主要的水源工程设施,我县现有中型水库(东方红水库)一座,是规模最大的以灌溉为主,结合养鱼、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工程。除此之外,全县有小(二)型水库22座,总库容650.6万m;山塘452口,总塘容642万m;引水碣坝651处。 XX县防洪工程除水库工程外,主要还建有一些防洪护岸,分布全县各河流沿岸的防洪护岸是我县集镇、学校、企事业单位及村庄的主要防洪工程设施。城区防洪工程主要是沿漳河的一些低标准的防洪护岸。现状已建成区段河道防洪护岸长1.2 km,1

9、998-2000年,先后对城区向阳桥砌石堨坝及酒厂堨进行了改造,建成两座水力自控翻板坝。我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方式主流是引山泉水,局部地区是从小溪小河提水和打井取水,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先后于2002年实施了农村人口人蓄饮水解困项目,2005年-2011年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别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国家投入资金 万元,建设项目点92处,解决3.84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5.1水源工程我县灌溉水源工程共有两种,一种是引水工程,指沿河修筑引水碣坝,抬高水位,利用引水渠引河水灌溉。县内小型碣坝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我县农田灌溉重要水源工程施,另一种是中小型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以XX城盆地

10、区数量最多。1.5.2灌溉工程、我县灌溉工程主要以灌溉渠道为主。全县有灌溉渠道500余处,其中型灌区一处即XX县东方红灌区,灌区主要依靠东方红水库发电尾水进行灌溉。共有北、东两条干渠,共四十八条支渠,以及众多斗渠,灌溉渠道总长137km,其中已衬砌1.5km。灌区总有效灌溉面积3.84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35%,旱涝保收面积2.5万亩。我县属山区小县,耕地面积少,水利工程大多是小型,但正是这些小型水利工程,在农田灌溉甚至是抗旱救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本次实施方案编制中,水库,重要山塘、拦水碣坝、灌溉渠道等水利工程的维护、配套、改造是重点工程。1.5.3运行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XX县小型农业

11、水利通过60余年建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供水、灌溉、防洪、排涝体系,但支撑和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小型农业水利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基础仍需夯实。小型农业水利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比,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相比,与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之处。目前面临问题主要有:1)对水务统一管理认识不足,管理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在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务统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实践过程中,少数地方政府对水务统一管理的认识不足,还未真正理顺关系,致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缓慢,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成效不大。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真正认识到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体制是资

12、源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水行政管理职能的重大改革,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水利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利益相争,而应该站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改革的紧迫性,客观性和必然性。从指导思想、工作领域、工作方式、队伍建设到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行为、服务手段、管理办法和管理观念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在投资、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几个方面实行观念创,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2)工程体系不完善,效益难以发挥由于XX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当时条件,工程建设简易,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工程建成之日就不能发挥应有最大效益。3)小型农田水利的支撑作用不强,新时期的投入机制仍需探索农村税费改革后

13、,水利投入明显减少,严重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发展。一是取消“两工”,这笔投入难以补偿;二是村内兴办公益性工程“一事一议”的人均集资不得超过15元,投工不超过10个,投入标准明显偏低;三是跨乡镇的水利工程难以投资兴办;四是在政策规定“两工”取消的情况下,少数地方干部忽视和淡化了水患意识。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较慢,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要调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新机制。4)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不能较好适应水利发展的要求由于水利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全县水

14、行政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未理顺,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认为损坏水利工程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对涉水事务管理的政策、制度、规划的等措施制定仍需进一步加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人才缺乏,结构层次不合理,机制、体制不适,工程信息化管理落后,防监测技术装备差,对险情的发现及分析处理环节较多,防汛指挥中心了解水情、雨情、工情、险情不够及时,对宏观上掌握汛情动态不利,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小型农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缺少创新,“重建轻管”现象普遍,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管理亟待加强。全县所有水利工程,大多数存在责、权、利分离,建、管用脱节的弊端,导致工程出现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用,无人修等多种情

15、况,发挥补了应有效益,与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由于历史原因,XX县没实现计量水费制度,体现不出灌溉用水的商品属性。鉴于上述原因,导致水管单位不能正常运转,水管单位人员工资待遇低,工程管理、维护经费难以落实,水利工程不能进入良性循环。5)新时期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农产品趋于多元化,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收益,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排的标准。农村城镇化的战略实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迫切要求提高小城镇的防洪保安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迫切需要解决好农村居民饮水

16、安全,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改善农村水环境,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的矛盾,迫切要求加大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力度。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必须充分考虑,认真对待。1.6水资源状况1.6.1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应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部分,鉴于目前本县地下水资源(地表以下50m)没有开发利用,且县域内基本无过境河水流,因此,水资源总量只是指县域内的地表水资源总量。根据黄山市水文局2005年对我县46年间的降水资料分析,按50(平)、75(平偏枯)、95(枯)选各种保证率的典型代表年,分析统计各月径流系数,将分月径流系数乘以各种保证率降水量,即为分月各种保证率径流深,将其乘以集水面积,即为各保证率各供水区产

17、水量。经对XX县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XX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85879万m3。1.6.2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按公式W总=KWm式中:W总水资源可利用量(m3)K 用水消耗系数Wm 水利工程最大供水能力(m3)用水消耗系数,根据东南诸河各流域经验资料,取用K=3.0。水利工程最大可供水能力,根据各分区水利工程的水利工程供水分析计算而得,见XX县农业水利区划报告。全县各分区各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见下表XX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万m3分区水平年来水保证率()当地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外来水其它水资源可利用总量XX城盆地区基准年1351

18、213512平水年50%174861748668976897偏枯年75%116881168893489348枯水年95%593059301139711397西北区基准年3168631686平水年50%410064100618841884偏枯年75%274082740818631863枯水年95%139071390725412541东南区基准年2220422204平水年50%287352873514251425偏枯年75%192061920619171917枯水年95%9745974519531953全县基准年6740267402平水年50%87288872881020610206偏枯年75%5

19、8303583031312813128枯水年95%295822958215891158911.6.3可供水总量预测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预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及万元生产总值耗水指标的动态变化,分别预测到规划目标年2015年和2020年,当保证率为p=50(平)、p=75(平偏枯)、p=95(枯)时,全县各区的可供水总量。水资源总量、可供水能力、可利用量及可供水量预测见下表 全县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m3水平年现状年2015年2020年保证率50%75%95%50%75%95%XX城盆地区地表水3470276737304267287638374376地下水其它

20、小计3470276737304267287638374376西北区地表水664707720910733732999地下水其它小计6642767720910733732999东南区地表水6735811010110075011001200地下水其它小计6736901010110075011001200全县地表水4807405554606277435956696575地下水其它合计48074055546062274359566965751.6.4水质评价XX县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总体水质达到国家类标准,但部分河段水质污染严重,如漳河城区段,生活污水不断增多,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另外大量工程

21、项目建设破坏了地表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必须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 、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 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张,带动乡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基本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而且这些被占用的耕地大都处于郊区,且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一部分农田改为非粮食生产用地。由于农用耕地逐年减少,特别是粮食生产用地的减少,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我县地处山区,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分布广泛。从农田灌溉上来看,必须大力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

22、,另一方面随着国土整治政策的实施,必将采取复垦、土地整理等措施补充农业用地,对农业灌溉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适宜发展的需要。预测2015年全县耕地面积9.5万亩,粮食总产量2.825万吨。从粮食、油料作物的生产能力分析,农业缺水仍是制约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供需矛盾大,主要表现在季节性需求矛盾较大。根据我区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对水利的要求是进行供水调节和平衡,要提高灌溉保证率,增加新的水源工程。必须进行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扩大和改善小型灌区的灌溉条件,提高水利的支撑作用的保障能力,巩固和提高我区粮食主

23、产区粮食生产水平,使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0.94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38亩,其中万亩以上灌区灌溉面积3.84万亩,小型灌区灌溉面积3.54万亩。依据黄山市XX县(2009-2015)年土地资源规划表,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措施,根据我县耕地总量、地域分布、结构及发展状况,发展小型灌区,主要是调整灌区规划布局,改善灌溉条件,巩固建设成果,挖掘灌溉潜力,兴建灌溉水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到2015年规划新增灌溉面积 万亩,规划2020年新增灌溉面积0.521万亩。XX县现有中型水库1 座,小(二)型水库22座,万方以上的当家塘及众多的小型引水碣坝、

24、提水、水井等工程,组成了农业生产的灌溉体系,由于农业生产中以水稻为主,需水量大,况且区域内地形不一,降水量不均,土质不同,水利设施蓄水量的可调配性差,小型灌区配套全的不多,塘、引水坝灌溉体系配套全的更少,水的利用系数低,而许多当家塘都有增容的可能,许多地方都有兴建新蓄水源的可行条件,许多小型灌区在进行节水措施后,完全可以提高灌溉保证率或适当扩大灌溉面积,可提高旱年保收能力。2.1.1 农田水利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我县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农田水利工作历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搞上去,现阶段仍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25、力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2.1.2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区已经建设了一个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包括1个中型型水库灌区、1470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由于洪水毁坏、工程老化、供排水渠道淤积、水源变化,再加上其他建设占用,每年要减少灌溉面积几千余亩。因此,广泛发动农民群众集中时间和精力,齐心协力兴修农田水利,同时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护、检修,对渠道进行清淤,对部分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恢复和提高其功能,是保证工程处于完好状态、第二年农业生产能正常进行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2.1.3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经济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出发,需要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继续坚

26、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没有过硬的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不可能稳定持续地发展,农民生活不可能稳步地提高。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组织和带领群众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1.4 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中央提出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对水利灌排条件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许多地方原有设施的标准和功能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主动调整思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改造原有工程。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但要有一定规模,还要有较高的质量,要不断创新发展,跟上

27、现代农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形势。2.2 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2.2.1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重点县资金安全重点县项目将在县财政设立专户进行资金管理,县财政局对项目资金负责,县水利局直接负责项目整个流程,县水利局抽调精干技术人员与项目县乡镇建立项目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作为法人单位直接负责项目的实施,使重点县项目实施设计技术力量能够得到保证。这些组织结构能够保证重点县项目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得以实施。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项目的实施将为重点县建设的基础,结合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的提高扩增耕地的灌溉保证。另外,随着我县及乡镇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加大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能保证重点县项目实施的配套资金落

28、实。2.2.2 积极争取增加投入,确保重点县建设顺利开展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属投资拉动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工程建设不过是纸上谈兵。我国已经整体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阶段,国家财力增强,有能力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以劳动力不足的不利影响。因此增加投资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2.2.3 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形式充分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大力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依靠农民自主管理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要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维护管理是关键。应逐步明确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将受益农户组织起来,

29、民主议事,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担负起工程日常维护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较好地解决面上工程维修管护问题。2.2.4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激励机制,调动农民投劳积极性项目所在地乡镇水利站负责日常管理的技术服务,保证项目效益能够正常发挥。3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3.1 规划情况我县组织技术人员于2009年6月编制了黄山市XX县(2009-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市水利局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县水利局根据评审意见修编了规划。2009年8月县政府XX政办【2009】45号文件批复了规划。3.1.1 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2007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5年,远期为202

30、0年。3.1.2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XX县区域内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灌溉排水(包括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泵站建设与技术改造、抗旱水源、机井建设与配套、农田排水、中小河流治理等)、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包括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土地整治、村镇防洪与排水等),水源工程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3.1.3 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3.1.3.1 灌溉工程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及改善灌溉面积数量、灌溉保证率提高数、灌溉水利用率达到数和新增节水能力。灌溉保证率近期取75,远期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取85。2)、高效节水灌溉:灌溉水利用率喷灌取0.85,微

31、灌0.9。3.1.3.2排水工程1)农田排水:设计排涝标准取10年一遇。2)中小型河流治理:防洪标准按5年一遇到20年一遇。3)泵站建设与技术改造:抽排标准取5年一遇。3.1.3.3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3.1.3.4其它1)土地整理:土地整治的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改造中低产田面积的数量。2)村镇防洪标准20年一遇与排水标准按10年一遇。3.2工程建设规划3.2.1工程建设标准本规划所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主要有: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

32、3. 1-16453. 6-1996) 3.2.2总体布局根据XX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以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主产区农业丰收和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现有水源条件,充分挖掘节水和供水潜力,全力开展洪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确保防旱抗灾、供水安全为重点,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规划布局是:对中型灌区东方红水库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对灌区受益范围外的20座小(二)型水库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对东方红水库灌区主要支渠及排洪渠进行配套和改造;对各区内山间盆地及溪河岸的农田灌溉碣坝、山塘进行改造、维修及田间工程配套;根据区域位置、水资源情况及农田灌溉需要,新建一部

33、分水源工程。3.2.3工程建设内容3.2.3.1灌溉工程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东方红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北干渠加固改造长度20km,桩号0+00024+000。干渠为梯形断面,底宽2.0m,设计流量3.41m3/s。设计纵坡1/5000,边坡1:1,水深1.71m,安全超高0.5m。采取铺设土工膜及三面混凝土面板防渗。东干渠加固改造长2km,设计流量4m3/s。底宽2m,设计纵坡1/2000。采取铺设土工膜及三面混凝土面板防渗。支渠配套工程规划对北干渠支渠24条,东干渠支渠配套1条进行续建配套。支渠配套主要是对支渠设置控制型建筑物,支渠采取三面现浇混凝土防渗面板,对险

34、工险段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加固。并根据需要设置渠系建筑物。配套支渠长总长39.8km。干渠主要建筑物加固改造工程北干渠渠道上的建筑物由于工程年久失修和自然老损,损坏现象严重。一号倒虹吸是干渠的重要建筑物之一,因堵塞严重,过水能力锐减,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必须对此进行改建,拆除原倒虹吸,改建渡槽输水。初拟排架式渡槽,5跨总长260m,过水断为U型,上口宽2.2m,槽深2.4m。小(二)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20座小(二)型水库灌区的灌溉系统进行续建配套,主要是干渠取水口改造、渠道防渗加固,支渠配套、防渗等。取水口设置控制性放水建筑物,渠道的险工险段改线、浆砌石护砌加固,渠道三面现浇砼防渗,设置渠

35、系配套建筑物等。山塘灌区续建配套山塘也是本县重要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山塘灌区续建配套主要是对塘坝进行加固除险、防渗,对取水口进行加固改造,设置控制建筑物,灌溉渠道进行加固、防渗等。碣坝灌区续建配套引水碣是本县主要的灌溉工程,现有引水碣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设标准低,年年遭水毁,坝体漏水严重。碣坝灌区续建配套主要是对堨坝坝体进行加固除险、维修、防渗,取水口设置控制性建筑物;所属的灌溉渠道险工险段进行加固护砌、采取砼防渗等。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本县域内主要以果茶园、蔬菜园、高效经济作物园的灌溉为主,建设节水灌溉示范片。其中深冲茶园采用管道微喷灌技术,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00亩;余家山

3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内容为微喷灌技术及渠道防渗;倩村节水示范片主要是输水渠道防渗及蔬菜基地微喷灌、滴灌;柏山节水灌溉示范片主要是渠道防渗及蔬菜基地滴灌;马道葡萄园微喷灌30亩;柏山葡萄园微喷灌20亩;乌株林特种名贵苗木基地喷滴灌50亩。朱村、屏山、楠玛、兰湖、宏潭、竹溪节水灌溉示范片工程主要是采用输水管道输水到园区;碧山蚕桑基地节水灌溉。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排水治理主要是规划期内对规划的河流,根据河流特性及洪水可能对两岸村庄、农田道路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因地制宜地进行排水治理,治理的形式主要是利用山区砂石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与古徽州地域文化相适应的要求,修建生态、仿古防洪护岸。护岸高2-

37、4m,采用内侧(背水侧)防渗,外侧(迎水侧)仿古结构形式。即内侧浆砌,外侧半浆砌,看不到砂浆为宜。建设护岸总长47.18km。4)干渠排洪渠工程干渠排洪渠工程建设,主要是对东方红灌区东、北干渠原规划的排洪渠进行续建配套,东、北干渠上原规划的排洪渠基本未进行建设。干渠上的排洪渠续建配套,主要是对自然冲刷成的泄洪渠开挖,边墙采用浆砌块石护砌,渠底采用现浇砼防冲结构。同时配套建设一些陡坡、跌水、消力池、农桥、涵洞等渠系建筑物。规划排洪渠12条,其中北干渠泄洪渠10条。东干渠泄洪渠2条,总长度64km。5)农田排水渠工程除东方红灌区干渠排洪渠外,农田排水沟渠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区。主要是对该区盆地内的中低

38、产田进行改造,开挖衬砌排水沟,配套建设建筑物。排渠边墙采用浆砌块石,底板采现浇砼防冲结构。规划建设排水沟条,总长19.08km。3.2.3.2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建设1)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根据批准的XX县水土保持近期实施方案提供,规划区内布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10条。具体措施有:坡地改造403hm2,植物措施4397 hm2,其中封禁治理2880 hm2,人工造水保林1445hm2,经果林38hm2;蓄水池52口,排灌沟渠20.5km,沉砂池52个,沼气池121个,地间道路13.8 km。2)小水电以电代燃料工程新建小水电站2座,主要是新建取水枢纽2处,拦河坝两座总长100m,引水

39、隧洞两处,总长660m,发电机组4台。改造水电站一处(金家岭电站),引水渠改造3600m,更换压力管道60m,发电机组2台。3.2.3.3其它工程建设1)土地整治工程土地整治工程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对抛荒、废弃、水毁的土地,通过防护、恢复耕作层、发展灌溉水源、配套田间灌排系统以及农业生物等技术措施,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恢复耕种。规划土地整理面积34767亩,通过整理补充耕地面积1065亩,此外通过对荒草地、废弃地、滩涂地的开发、复垦补充耕田719亩。2)村镇防洪与排水村镇防洪与排水工程,主要对各区内沿河两岸连片的农田、18个村所属的河流,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其

40、他非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及防护。主要治理工程措施有,修建防洪堤防、开挖衬砌排洪沟、设置排水管网、建设村庄水口等。通过治理,可保护村庄20处,人口4.06万人,农田2.73万亩。3.2.3.4水源工程建设新建水源工程主要根据国土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安排在2016年2020年实施。1)水库工程在丰溪河上游的莳村新建小(一)型水库1座,库容150万m3,坝型为碾压土石坝,坝长200m,坝高20m。在霁水上将碧西水库扩容成小(一)水库,库容200 万m3 ,最大坝长300m,为砌石重力坝,坝高30m。2)山塘工程山塘为重要的灌溉水源工程,工程规划布局在盆地区及东南区,新建山塘91口,

41、主要分布在东南区的渔亭镇汪村、考川,西递镇的詹家,盆地区宏村镇的屏山村,山塘塘坝均为碾压土石坝,坝高在5-10 m之间,坝长40-80m。边坡1:2.5左右,山塘的新建可灌溉农田2026亩。3)碣坝工程碣坝在我县各区广泛分布,为满足各区沿河两岸农田灌溉要求,在各区河流上,新建引水碣坝106座,根据河宽及地形不同,确定不同的坝长及坝高。一般坝长在30100m,坝高在2.54m。堨坝的典型设计见附件。这些碣坝的建成可新增灌溉面积1047亩。 3.2.4 工程管理规划为切实抓好XX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政府成立XX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领导组,XX县成立相应组织,负责项目的组

42、织领导和监督工作,作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和实施效果。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补助、地方财政投入、乡村集体个人筹资等方面。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严格加强资金的管理,项目资金汇集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采取先干工程后付款方式。按工程进度及阶段工程验收报告分期拨款,不按进度完工或通不过阶段验收停拨工程款。县水利局负责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选择工程建设方案,严格按工程设计施工,做好施工记录,同时按规定进行工程质量监督,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工程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确定管理单位和责任人,办理产权交接手续,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在条件许

43、可的情况下可实行有偿供水,切实落实工程维护养护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出让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积极引入竞争机制。3.2.5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2.5.1投资估算XX县20092020年农田水利规划估算费用投资总计34834.959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投资19753.322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15081.637万元。重点工程农业示范园、生态园建设估算费用总投资2360万元;小型自流灌区建设估算费用总投资7273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投资4751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2522万元;扬水灌区建设估算费用总投资229.7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总投

44、资137.6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92.1万元;农田排水沟渠建设估算费用投资8298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投资3480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4818万元;村镇防洪工程建设估算费用投资2004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投资1359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645万元;中小河流治理估算费用投资1923.6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投资1234.6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689万元;小水电以电代燃工程建设估算费用投资950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投资300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650万元;土地治理工程建设估算费用投资7307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投资4152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3155万元;小型水源工程

45、建设估算费用投资2889.459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投资1465.822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1423.637万元;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估算费用投资1600.2万元,其中:近期估算费用投资863.3万元,远期估算费用投资736.9万元。3.2.5.2 资金筹措在国家补助资金的引导下,明确事权,按照“分级负担,分级负责”的原则,县财政按中央补助资金配套,引导项目受益乡镇及村级经济组织农民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筹措,同时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用回收的资金,共同投资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3.3 综合效益分析本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农业产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防洪保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改善农村环境。3.3.1 增加农业产值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将很大提高,抗灾能力增强,农作物增产有了保证,供水成本将大大降低。考虑农田复种指数,可使项目区内7.54万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本次按亩均增效350元计,新增农业产值2639万元。3.3.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规划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约电费、劳务工共1450万元。3.3.3 促进农村发展改善了农村面貌,促进农村家庭旅游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村多种经营事业,推动全县旅游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