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5611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产地加工,药用植物的采收药用植物的产地加工药用植物生药储藏药材质量控制与检测,药用植物采收是一项科学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作,因为药用植物只有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根据不同药用部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采收,才能使收获的中药材质量有所保证。中药材质量由许多因素构成,除了生长年限、采收期之外,还与其生态环境、田间管理措施、采收、加工方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有关。,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采收,合理采收期(年限与季节)确立的标准一是药用部位已经长成,外部和内部均已达到成熟阶段;即已经形成一定的产量和入药相关性状要求。(如人参)二是药用成分含量已经达到药用要求;即药性及内含有效化学成分

2、积累达到相关要求。三是栽培产投比合理,生产者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药材的采收时期,“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当季是药,过季是草”。,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生长年限:多年生根茎类药用植物:如黄连、人参(56年以上);防风、柴胡(23年以上)。一年生根茎类药用植物:如板蓝根。采收时期:多数根茎类药材其采收时期为轻霜枯萎后直至次年发芽前;有些药用植物宜在抽薹开花前采收,如当归、川穹、白芷;有些药用植物需在生长旺盛时期采收,如麦冬、附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1、根茎类药材,根茎类药材的栽培年限各有不同,但采收期大多数在植株停止生长之后或者在枯萎期采收,也可以在春季萌芽前采收

3、。如人参、党参、黄芪、玉竹、知母等;但有些植物生长期较短,夏季就枯萎了,如元胡、浙贝母、平贝母、半夏、太子参等;天麻则在初冬时采收,质坚体重,质优;柴胡、关白附等部分品种花蕾期或初花期活性成分含量较高;,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1、根茎类药材,人参:56年生人参根重及皂苷积累速度最快,其后逐渐减缓,生产上多以67年收获为宜。我国多以6年收获为主;少数加工边条参在810年采收(吉林集安地区)、加工石柱参在15年以上采收(辽宁宽甸地区)。采收时间一般为9月中下旬。,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1、根茎类药材,黄连:56年生黄连根重及有效成分积累速度最快,其后逐渐减缓,生产上多以67年收获为宜(味连)、

4、少数以45年采收(雅连)。黄连采收时间911月。,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1、根茎类药材,甘草:14年为甘草根重及有效成分(甘草酸)积累速度最快时期,其后逐渐减缓,生产上多以4年以后收获为宜。甘草采收时间以地上枯萎至第二年萌芽前均可进行,有研究表明春季收获质量优于秋季采收。,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1、根茎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2、叶类及全草类药材,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植物开花前或者果实未完全成熟时采收,色泽、质地均佳,如艾叶、紫苏叶等;少数的品种需经霜后来收,如桑叶等;有的品种一年当中可采收几次,如枇杷叶、菘蓝叶(大青叶)等。,北细辛:自幼苗到采收需要56年,生产上多以6

5、年以后收获为宜,采收过早产量低、品质差。北细辛采收时间以9月下旬地上枯萎前采收最佳,此时有效成分(挥发油、甲基丁香酚)含量最高。,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2、叶类及全草类药材,紫苏一般在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花蕾、开花期等采收。,2、叶类及全草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枸杞:一般宜在果实近成熟或成熟时采收。其表观表现为果实膨大后果皮红色、发亮、果蒂松;有春果、夏果和秋果之分。,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3、果实类药材,五味子:定植后45年为大量结果期。采收期以充分成熟的9月中下旬采收为宜。,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3、果实类药材,4、花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有使用花的一部分,如番红

6、花(柱头)。在整朵花中有的是用花蕾,如金银花、辛夷、款冬花、槐花等;有的是用开放的初花,如菊花、旋复花等,,一般宜在含苞待时采收,如红花。,4、花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金银花:主要采收期为5-6月,以花蕾由绿变白、上白下绿、上部膨胀,尚未开放为佳。,4、花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5、皮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皮类药材主要来源于木本植物干皮、枝皮和根皮,少数根皮来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剥皮的乔木树龄一般在10年以上,即被取皮树木自身发育成熟(已经开花结实),活性成分含量较高,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等级也高。皮类药材的采收应在春末夏初时节进行,此时树皮内液汁较多,形成层细

7、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质部也容易剥离,皮中活性成分含量也较高,剥离后伤口也易愈合。如杜仲、黄檗、厚朴等。,厚朴:树龄15年以上,采收时期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5、皮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肉桂及药材:肉桂在造林后56年后方可进行剥皮采收;采收期分为春季(春剥)和秋季(秋剥),春剥容易、秋剥质优。,5、皮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杜仲及药材,5、皮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茎木类药材大部分全年都可采收,如苏木(心材)、沉香等;木质藤本植物宜在全株枯萎后采收或者是秋冬至早春前,如忍冬藤、络石藤、槲寄生等,质地好,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草质藤本植物宜在开花前或果熟期之后采收,如首乌藤

8、(夜交藤)。,6、茎木及树脂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沉香及药材:白木香种植后78后方可采收,采收后进行机械损伤;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冬季期采收。,6、茎木及树脂类药材,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二、讲求科学的采收方法,如叶类药材,若不是落叶树种,采集量不应超过树冠的1/3;树皮类药材应推广科学的剥皮方法,而不要砍树剥皮;茎木类药材可通过抚育或更新树种来取得;根和根茎类药材要做到挖大留小,划片采收,分区保护;,木本药材要通过人工栽培来增加产量,每年结合绿化造林,大量种植珍贵木本药材,每年的栽种量应大于砍伐量。并应选择优良母树,定期采种、留种。对于附生或寄生类植物资源,还要注意保护其附生或寄

9、生的生态环境,以使其能不断繁衍。,二、讲求科学的采收方法,药用植物采收后,除少数鲜用之外,大多数需要在产地及时进行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纯净药材、防止霉烂变质;提高药效及活性成分;保持药效、便于利用;利于贮运、保证供应。,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产地加工,一、产地加工的目的和意义,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清选的方法包括挑选、筛选、风选、水选;清洗的方法包括:喷淋法、刷洗法、淘洗法;但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清选(洗)过程也可直接对药材进行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处理。,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1、清选、清洗,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藤本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

10、趁鲜切成块、片似利干燥。但是对于某些具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容易氧化的药材,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或长期贮存,否则会降低药材质量。,2、切片,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土茯苓,大黄,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加热时间的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的性质而定。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有的便于刮皮抽心;有的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保持药效;有的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3、蒸、煮、烫,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巴戟天,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山药,牛蒡,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4、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

11、燥前后用硫黄熏制。,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发,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等。,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杜仲及药材,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玄参,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6、干燥,除少数药材,石斛、紫花地丁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等。,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三、各类药材加工原则,(一)根与根茎类药材加工原则(二)叶、全草类药材加工原则(三)花类药材加工原则(四)果实、种子类药材加工原则,

12、(一)根与根茎类药材加工原则,采后应去净地上茎叶、泥土和须毛,而后根据药材的性质迅速晒干、烘干或阴干。有些药材还应刮去或撞去外皮后晒干如桔梗、黄芩等;有的应切片后晒干,如威灵仙、商陆等;有的在晒前须经蒸煮,如天麻、黄精等;半夏、附子等晒前还应水漂或加入其他药(如甘草或明矾)以去毒性;有的应去芦如人参、黄芪等;有的还应分头、身、尾,如当归、甘草;有的药材还应扎把,如防风、茜草等。,(二)叶、全草类药材加工原则,一般含挥发油较多,故采后宜阴干,有的在干燥前须扎成小把,有的用线绳把叶片串起来阴干。,(三)花类药材加工原则,除保证活性成分不致损失外,还应保持花色鲜艳、花朵完整。一般在采收后须直接晒干或

13、烘干,并应尽量缩短烘晒的时间。,(四)果实、种子类药材加工原则,果实采后须直接晒干。有的须经烘烤或略煮去核如山茱萸;有的为了加速干燥须用沸水微烫,捞出晒干如五味子等。种子一般在采收时多带果壳和茎秆,晒干后应除净,取出种子;有的药材的种子还应去皮、去瓢、去心,如杏仁等;也有的要求留外壳,临用时再敲破取用种子。,(五)皮类药材加工原则,一般在采收后除去内部木心,晒干。有的应切成一定大小的片块,经过热焖、发汗等过程而后晒干,如杜仲、黄檗等;有的还应刮去外表粗皮,如丹皮、厚朴等;对一些含有挥发油的芳香皮类,宜采用阴干,勿曝晒干燥。,一、贮藏保管中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第三节 植物生药的贮藏,药材经虫蛀后

14、,有的形成蛀洞,有的被毁成蛀粉,破坏性甚强,应注意防治。害虫的来源,主要是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干燥时未能将虫卵消灭而带入贮藏的地方;或者是贮藏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附存;或在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进入繁殖。,(一)虫蛀,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而考虑不同的贮藏条件,分类保管,可防止或减少虫害。一般含脂肪油(如苦杏仁、桃仁、柏子仁等)、淀粉(如:白芷、山药、意苡仁等)或蛋白质(如金钱白花蛇、薪蛇等)多的药材较易虫蛀。因为这些成分都是金虫生长的养料。含辛辣成分的药材,一般不易虫蛀,如荜芨、胡椒、花椒等。,(一)虫蛀,(二)生霉,大气中存在有多量的霉菌孢子,如散落在药材表面,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15、下,即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失去药效。,(三)变色,各种药材都有其固有的颜色,如贮藏不当,颜色改变,药材也有可能变质。变色的原因,有的因药材本身含有的成分,受到氧化、聚合等作用,产生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变原来色泽加深,如含鞣质类药材等;有些药材因贮藏日久或虫蛀生霉以及经常日晒,也会变色。,药材“走油”,并非单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如柏子仁等。有些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也称为“走油”,如天门冬等。一般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或糖类等成分的药材,如苦杏仁、桃仁、当归、肉桂、麦门冬、枸杞子等,也会产主“走油”现象。药材产生走油的原因,与贮藏时温度过高、贮藏年久或长期受日光照晒,与空气接触,引起变质等有关。防止走油办法,是将容易走油的药材干燥后放置阴凉处保存。如能贮于密闭容器中则效果更好。,(四)走油,有些药材在埋藏过程中所含有效成分会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如绵马贯众等,这类药材不能久贮。,(五)其它,(二)药材处理,(三)贮藏要求,(四)药材应进行分类保管,(五)贮藏容器的选择,(六)虫害的防治,(一)仓库的管理,二、贮藏保管的注意事项,一、中药材质量内涵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三、中药材质量鉴定与检测方法四、指纹图谱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践,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控制(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