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介绍详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76389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专业介绍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大学专业介绍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大学专业介绍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大学专业介绍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大学专业介绍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专业介绍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专业介绍详细.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大学本科(理、工、农、医类)专业介绍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工学一、林业工程类11森林工程2木材科学与工程3林产化工二、材料类11冶金工程2金属材料工程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材料科学与工程6复合材料与工程7焊接技术与工程8宝石及材料工艺学9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10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11稀土工程12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13电子封装技术三、地矿类61. 采矿工程2. 石油工程3. 矿物加工工程4. 勘查技术与工程5. 资源勘查工程6. 地质工程7. 矿物资源工程8. 煤及煤层气工程9.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四、水利类91水利水电工程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3港口航道与海

2、岸工程五、化工与制药类91化学工程与工艺2制药工程3化工与制药4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5资源科学与工程六、公安技术类111刑事科学技术2消防工程3安全防范工程4交通管理工程七、土建类121建筑学2城市规划3土木工程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5给水排水工程6城市地下空间工程7景观建筑设计8水务工程9建筑设施智能技术10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12. 景观学13. 风景园林14.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八、生物工程类161生物工程九、交通运输类171交通运输2交通工程3油气储运工程4航海技术5轮机工程6物流工程7海事管理8交通设备信息工程9交通建设与装备十、农业工程类19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

3、化2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3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4农业水利工程十一、轻工纺织食品类201食品科学与工程2轻化工程3包装工程4印刷工程5纺织工程6服装设计与工程7食品质量与安全8葡萄与葡萄酒工程9轻工生物技术10非织造材料与工程11粮食工程12乳品工程十二、武器类231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2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3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4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5地面武器机动工程6信息对抗技术十三、能源动力类251热能与动力工程2核工程与核技术3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4能源工程及自动化5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6风能与动力工程7核技术8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9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10核反应堆工程十四、工程力学类271工程力

4、学2工程结构分析十五、测绘类281测绘工程2遥感科学与技术3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十六、环境与安全类291环境工程2安全工程3水质科学与技术4环境科学与工程5环境监察6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十七、海洋工程类311船舶与海洋工程十八、电气信息类3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自动化3电子信息工程4通信工程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电子科学与技术7生物医学工程8信息工程9软件工程10. 网络工程11.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12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13光电信息工程14广播电视工程15电气信息工程16计算机软件17电力工程与管理18数字媒体艺术19医学信息工程20智能科学与技术21数字媒体技术22真空电子技术23电磁场与

5、无线技术24电波传播与天线十九、机械类37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工业设计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机械工程及自动化6车辆工程7机械电子工程8汽车服务工程二十、仪器仪表类401测控技术与仪器2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二十一、航空航天类401飞行器设计与工程2飞行器动力工程3飞行器制造工程4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5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理学一、地质学类421地质学2地球化学二、天文学类421. 天文学三、生物科学类431生物科学2生物技术3生物信息学4生物信息技术5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6动植物检疫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医学信息学9动物生物技术10生物安全四、电子信息科学类451电子信息科

6、学与技术2微电子学3光信息科学与技术4信息安全5光电子技术科学五、物理学类461物理学2应用物理学3核物理六、环境科学类471环境科学2生态学3资源环境科学4地球环境科学七、数学类481数学与应用数学2信息与计算科学八、力学类491理论与应用力学九、化学类491化学2应用化学3化学生物学十、地球物理学类491地球物理学2空间科学与技术十一、心理学类501心理学2应用心理学十二、大气科学类511大气科学2应用气象学十三、统计学类511统计学十四、材料科学类511材料物理2材料化学十五、地理科学类521地理科学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地理信息系统4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十六、海洋科学类531海洋科学

7、2海洋技术3海洋管理4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农学一、水产类551水产养殖学2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3水族科学与技术二、植物生产类551农学2园艺3植物保护4茶学5烟草6植物科学与技术7种子科学与工程8应用生物科学9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三、草业科学类581草业科学四、动物医学类581动物医学2动物药学五、环境生态类581园林2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3农业资源与环境六、森林资源类591林学2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3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七、动物生产类601动物科学2蚕学3蜂学医学一、中医学类611中医学2针灸推拿学3蒙医学4藏医学5中西医临床医学二、护理学类621护理学三、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621麻醉学2医学

8、影像学3医学检验4放射医学5眼视光学6康复治疗学7医学技术8医学实验学四、法医学类641法医学五、药学类641药学2中药学3药物制剂4中草药栽培与鉴定5藏药学6中药资源与开发7临床药学8海洋药学9药事管理10蒙药学六、预防医学类671预防医学2卫生检验3营养学七、口腔医学类681口腔医学2口腔修复工艺学八、基础医学类681基础医学工学林业工程类1森林工程森林工程 (道路桥梁方向)业务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交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科学与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道路、桥梁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研究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

9、: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学、道路建筑材料、土质土力学、水文水力学、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公路工程造价、CAD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高速公路、工程监理、工程结构检验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交通设计院、交通建筑工程公司、施工企业、科研机构、市政等政府有关部门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等工作。2木材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科技人才。熟悉木材物理化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造型艺术等方面理论知识。具有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加工和设备选型的基

10、本技能及经营、管理能力。主干课程: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木材学、工程力学、胶合材料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木工机械、造型设计原理、制材学、木材干燥学、木制品生产工艺学、人造板生产工艺学、家具设计等。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木材工业、家具制造业、室内装修工程等领域从事木材加工、家具设计制造、室内装修、装修工程的研究开发工作。3林产化工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森林植物资源化学加工、精细化学品加工和生物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工程设计方法,具有从事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新产品研究开发以及生产过程技术改造等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

11、学、物理化学、植物资源学、天然产物化学、化工原理、天然树脂工艺学、树木提取物工艺学、木材热解工艺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生物化工工艺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和工厂设计概论等。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在林产工业、化学工业、日用化工、食品、制药、商贸等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从事林产品化学加工、精细化学加工及生物化学加工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生产、技术管理和新产品研发等工作。材料类1冶金工程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的专业知识,及信息科学和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

12、普通物理、物理实验、近代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电工学、微机操作、微机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及程序设计、CAD基础、冶金过程计算机模拟与应用、冶金常用计算机技术、热工仪表及自动化、金属学及热处理、物理化学、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化工原理、耐火材料与燃料燃烧、冶金实验研究方法、现代冶金学等。毕业生适应范围:科学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的相关学术领域;国家政府机关公务员;相关外资企业的专业岗位;各类冶金企业的工程技术、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经济管理和国际贸易岗位;同时在机械、运输、军工、船舶、建筑、电力、化工、环保等行业所属的相近专业性质的

13、岗位工作。2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本专业具有理工结合的特点,主要培养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陶瓷材料等新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质量控制、材料表面工程等领域从事技术与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备从事新材料研究基础的高级研究人才。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材料热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电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计算机在材料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等。学生毕业后可以面向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计算机、通讯、环境、医疗、仪器仪表、冶金、电力等行业,

14、从事材料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材料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工程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复合材料原理、热工过程及设备、混凝土工艺学、无机材料工艺学等。毕业生主要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

15、)本方向培养学生掌握道路与机场工程领域相关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性能测试与评价、材料制备与加工等方面的知识,成为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方向高级创新型复合人才。要求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了解材料科学发展前沿,掌握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相关知识,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良好的科技信息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从事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及管理的基本素质。毕业后可在公路、铁路、民航、市政建设、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材料检测、新材料研究开发、生产与经营、质量控制与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技术、材料力学、物理化学、公路工程、沥青材

16、料学、水泥混凝土学、道路养护材料、新型路面结构与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及电子材料)本专业方向是材料科学与绿色能源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相融合的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培养能源与电子材料及器件方向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备发展绿色能源材料及电池、电子材料及器件工艺、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研发和工程化能力。毕业后可在绿色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界的的企业单位、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教学、生产经营、技术经济管理工作。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晶体生长、近代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化学原理、固体电化学、化学电源、太阳能电池、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材料化学原理及工艺、电

17、子材料工艺原理、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等。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受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等系统训练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方面的专门人才。系统地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严格基本技能训练。运用化学和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关系,开发新材料及其应用。具有科研、开发、设计及工艺操作相结合的特点。 主干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含物构)、仪器分析、化工原理、普通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

18、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自动化、机械制图、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加工成型原理、高分子流变学、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等。 就业方向 适宜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适宜到与石油化工、化工、轻工、工程塑料、特种复合材料、耐高温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粘合剂与涂料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企业、公司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5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组成、组织结构、制备成型工艺及服役性能之间规律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的学科,是我国21世纪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培养目标本

19、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的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分析检测、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加工成型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失效分析、现代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制备方法、工程材料学、轨道交通材料及其工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复合材料、热力学与传热学导论、材料表面技术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进入轨道交通领域从事高速列车、普通轨道客货运车辆、轨道桥梁和轨道工务配件制造的大型企业,也可进入现代钢铁、材料及装备制造业企业,从事材料研发设计、工艺制造设计及控制、产品检测与

20、质量控制、设备管理与维护和服役行为评价等工作;可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电子电器、汽车、船舶、塑料、橡胶、涂料、医用高分子、建材等行业或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或合资独资企业从事有关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以及成型加工、产品设计、质量检测、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超导材料、先进陶瓷材料、能源材料及表面工程等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就业前景良好。6复合材料与工程培养在复合材料科学及工程领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从事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的现代研

21、究方法、复合材料原理及工艺、无机材料、复合材料力学、光学信息功能材料、涂层原理及性能、特种陶瓷工艺学、电子技术与控制、计算机系列课程等。毕业后可到研究所、企业从事科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及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7焊接技术与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电工和电子学、机械、力学和自动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热加工工艺、自动化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焊接电弧及弧焊方法

22、、焊接结构力学和材料熔接基础及焊接性;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工程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参量检测与控制、焊接电弧及弧焊方法、焊接结构、弧焊电源、材料熔焊基础及焊接性、材料加工前沿讲座等。 8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具备从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

23、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珠宝及材料工艺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生产管理、商贸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可掌握珠宝玉石的性质、合成、鉴定、加工、设计、镶嵌、贸易、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熟悉国家关于珠宝玉石、材料工艺科学、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珠宝及材料工艺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本专业产业的发展状况;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

24、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专业基础课: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含晶体光学)、材料学概论、物理化学、材料工艺学、宝石加工学、宝石包裹体、中国玉器概论、素描与色彩和宝石矿床学。专业主干课:宝石鉴定原理和方法、有色宝石学、钻石学、宝石改善、晶体生长与合成宝石、珠宝评估、首饰设计、观赏石、珠宝商贸、现代测试技术和宝石学专业英语。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的学生适合于到珠宝公司、宝石加工厂、执法机关、银行、拍卖公司、典当行、报社、杂志社等单位和部门从事与珠宝和材料工艺有关的商贸、鉴定、加工制作、质量监督和检验、生产管理、科技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专业学校

25、、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珠宝首饰和材料工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9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系统掌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在粉体材料加工制备、粉末冶金、陶瓷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粉末材料的设计、制备技术与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应用等领域,以采用粉末原料,通过先进的制备技术生产各种高性能金属和合金、复合材料、特种电工电子材

26、料、航天航空材料,并进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要特色。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粉体工程、粉末冶金原理、成形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等,强调外语、计算机及人文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部门从事粉体材料加工制备、粉末冶金、硬质合金与超硬材料、陶瓷材料、新型电工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研、生产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教学及相关管理方面的工作。10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本专业以材料学、化学、化工为基础支柱构筑专业平台,体现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背景。再生

27、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废弃高分子材料资源再生”为专业特色的应用型学科,在培养中以就业市场为向导,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纤维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导论、复合材料、环境工程概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再生资源工艺和设备、废弃物资源化工程原理、现代测试技术、固体废弃物监测与分析、再生资源规模经营和一体化进程、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及综合利用、废弃物复合成材技术、再生资源产业的实践与探索等。主要就业领域: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厚、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固体废物资

28、源处理(特别是废旧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从事废弃物资源化开发研究以及应用的基本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学校等单位从事再生资源方面的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11稀土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稀土冶金与稀土材料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稀土冶金和稀土材料学科新进展,充分利用学科知识,从事稀土冶金工艺、稀土材料开发、稀土工程设计等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无机化学B、有机化学C、分析化学B、物理化学B、金属学、传输原理、稀土元素

29、化学、稀土冶金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工程设计原理、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稀土冶金实验技术等。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稀土冶金企业、新材料研究与生产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12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培养目标:培养从事高分子材料制品成型加工、成型设备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及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学、机械制造原理、高分子合金设计与制备、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模具工程、高分子材料及助剂、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模具CAD/CAE/CAM、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实验、高分子材料成型装备控制技术、高分

30、子结构与性能、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等。就业方向: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能源、计算机制造、通讯器材、生物医用设备、建材、家电、军工、石油、化工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和高校,从事高分子材料研发、高分子材料制品设计和成型加工、成型装备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管理、开发或教学等工作。13电子封装技术电子封装为电子线路和信息处理建立互连和操作环境,由电子元器件再加工和连接组合以构成系统、整机及合适工作环境的设计制造过程。电子封装涉及的技术内涵:基于电子材料的微小结构设计、微组装工艺及其专用制造设备;满足电气传输特性、冲击振动、高频电磁兼容特性和高功率热流密度传热特性的微小结构设计。

31、电子封装技术是现代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制造的一项关键技术。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培养从事电子封装的结构设计、制造、分析及自动化领域中科学研究、应用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机电一体化复合型高级人才。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在通信、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微电子与光电子、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的 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测试、研发、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以下两个:1)微小结构设计:完成将单裸芯片或多裸芯片集成电路通过基板技术封装为模块化物理结构的设计,解决封装电路与裸芯片电路的信息传输特性匹配、冲击振动、电

32、磁兼容 性、热传输特性、温度应力及可靠性等机电参数耦合的设计问题,保证产品性能、可靠性、加工效率和质量。2)制造工艺:实现芯片、基板及相应结构之间的互连、封装单元之间的电气连接与机械固定,掌握相关自动化生产线及其专用设备的研发。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有: 1)电子方向的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射频电路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微电子技术概论、微电子测试技术。2)结构设计方向的课程: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传热与微流体理论、机械设计及模具设计、电子封装结构设计、嵌入式技术及机电控制、光电检测。3)制造管理方向的课程:电子封装设备、电子封装材料与

33、工艺、电子封装测试与可靠性、微机电及其封装技术、自动化设备概论、质量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4)计算机技术方向的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计算机及通信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制造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电子封装技术是电子制造的重要造成部分。随着现代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封装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技术。地矿类1.采矿工程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全面的专门知识,能独立进行技术开发、数值计算、现场工程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从事采矿

34、工程及相关工程领域前沿技术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究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主干课程:固体矿床开采、岩石力学、爆破及井巷工程、矿井通风、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矿山安全检测技术、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工程力学等。就业方向:可在矿业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设计院、研究所、公司、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2.石油工程培养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督与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油气藏地质学、石油工程测井、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

35、力学、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天然气工程、海洋石油工程、油藏数值模拟、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等。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陆地与海洋油气田企业、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与规划机构以及油田技术服务与工程施工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3.矿物加工工程本专业培养既懂矿产地质,又懂矿产开发与加工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首先学习矿产地质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而学习矿产勘查和矿山采矿设计的相关课程,在专业课方面主要学习矿物加工技术的方法、设备的构造、操作方法、流程配置以及选矿厂设计。使学生具备找矿、采矿和选矿的综合知识。主要课程设置有: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勘探学、地球化学、选矿学、矿石

36、可选性研究、固液分离、非金属矿深加工、球团工艺与理论、矿山开采与设计、选矿厂设计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地质学理论、找矿勘探方法、矿山开采设计、矿物加工和选矿厂设计方面的试验、研究、设计综合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分配在各大型钢铁公司、矿业公司、矿山设计、地矿等部门工作,也可以在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4.勘查技术与工程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基础理论及较系统的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成为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勘查技术与工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原

37、理、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物探、勘查技术与工程概论,勘探工程、岩体力学、土力学等。就业方向:可从事各类建筑场地的勘察与评价,或在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与防治,地质环境的调查与综合评价等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5.资源勘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本专业培养具备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勘查工程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动力地质学原理、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与晶体光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矿相学、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资源勘探学、测量学、遥感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资源经济评价、地球物理学

38、、计算机制图等专业课程。从而使学生掌握基础地质及成矿的基本理论、勘查技能和工作方法;具有综合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与资源勘查有关的基本实验技能、测试方法和分析枝术;具有对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现代勘查方法的信息采集、处理、成果解释和应用的初步能力;掌握勘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具有从事矿山地质及开采设计工作的初步能力;具备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资源评价与管理能力。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高校、国土资源、矿产勘查及开发、资源信息、环境保护、国际资源贸易与管理、矿业公司等部门从事科研、勘查、开发、贸易、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6.地质

39、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和岩土工程设计能力,既能从事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又能进行各类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相应防灾工程设计,以及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本专业所学课程包括工程测量学、基础地质学、矿物岩土学、构造地质学、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探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交通工程(铁路和公路)、水电工程、机场、港口码头、国土资源、环境和市政工程等单位设计研究院、工程局和管理局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7.矿物资源工程本专业涵盖两个培养方向:矿物资源开发工程

40、和安全工程矿物资源开发工程方向培养从事矿物资源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在矿物资源开发、工程设计、企业生产与经营、技术与行政管理、安全技术及监督、科学研究与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可在矿物资源开发、岩土工程、爆破工程、隧道桥梁工程等多个方向发展,并受到文献检索、规划设计、科学试验与研究、工程实践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主要专业课程:测量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岩体力学、爆破工程、岩土工程、矿物资源开发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资源信息管理等。学生毕业后适合在规划设计、生产经营、投资、管理、教育与科研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在铁路、公路、化工、建材等行业从事技

41、术与管理工作。安全工程方向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安全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通风与安全工程、爆破安全技术、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安全检测技术、防火防爆工程、职业安全与卫生学、安全心理学、交通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经济学等。8.煤及煤层气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煤层气勘探、开采和利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在煤及煤层

42、气资源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初步能力,能在煤矿瓦斯抽采,煤层气地面排采、煤层气综合利用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掌握煤层气勘探、开采和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国内外煤及煤层气开采技术,熟悉我国矿产资源的概况、开采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及技术前沿、动态和应用前景。能在规划、设计、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教育及科研等部门从事本专业以及相关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系统工程、地学基础、矿山测量学、煤田地质学、煤层气资源勘查、钻井工程、煤层气试井与测试技术、完井工程、煤矿通风与安全、煤矿瓦斯抽采、煤

43、层气地面排采、煤层气储配工艺、煤层气综合利用等。9.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数理及地质基础扎实、计算机应用能力强,能够从事地下水资源勘查、规划、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及水环境保护、场地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英语、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基础课程外,主要学习水力学、工程水文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原理、专门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接受水文水资源工程认识实习,地质、地貌及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等实践

44、环节的训练。毕业生可到国土资源、水利水电、煤炭、农林、城市建设、环境监测与保护等部门就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管理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水利类1水利水电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水力学、地质、水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水文、工程测量、水利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等。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水利、

45、水电、土木工程等领域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论证、水文水资源勘测、规划设计和管理、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水旱灾害预测与防治、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与水资源管理方面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地质地貌学、工程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力学、水文地质学、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资源工程学等。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水利、农林、环保、城建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区域水资

46、源评价、规划开发和管理,水文水资源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运行与管理、科研和水政管理等工作。3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专业培养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近海工程、交通、水利、海岸开发等部门从事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水力学、工程水文学、土力学、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港口工程学、航道工程学、海岸工程学等。毕业生主要去向:与该专业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等单位及海军部门。化工与制药类1化学工程与工艺本专业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它工业生产的化学过程、物理过程;研究其构成系统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