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距离和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专题:距离和角.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立体几何专题:距离和角求“二面角”与“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这两方面的题目又是很多学生感到头痛的。事实上,这两类问题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下面给出这两类问题的一个“统一”求解公式,让你一招通解两类问题,定理:如下图,若锐二面角的大小为,点A为平面内一点,若点A到二面角棱CD的距离为,点A到平面的距离AH=d,则有。说明:中含有3个参数,已知其中任意2个可求第3个值。其中是指二面角的大小,d表示点A到平面的距离,m表示点A到二面角棱CD的距离。值得指出的是:可用来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用于求解相关的二面角大小问题。其优点在于应用它并不强求作出经过点A
2、的二面角的平面角ABH,而只需已知点A到二面角棱的距离,与二面角大小,即可求解点A到平面的距离,或已知两种“距离”即可求二面角的大小。这样便省去了许多作图过程与几何逻辑论证,简缩了解题过程。还要注意,当已知点A到平面的距离d与点A到二面角棱CD的距离m求解二面角的大小时,若所求二面角为锐二面角,则有;若所求二面角为钝二面角,则下面举例说明该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例1. (2004年全国卷I理科20题)如下图,已知四棱锥P-ABCD,PBAD,侧面PAD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1)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2)求面APB与面C
3、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分析:如上图,作PO平面ABCD,垂足为O,即PO为点P到平面ABCD距离。第(1)问要求解距离PO,只需求出点P到二面角P-AD-O的棱AD的距离,及二面角P-AD-O的大小即可。第(2)问要求解二面角A-PB-C的大小,只需求出点C到二面角A-PB-C棱PB的距离及点C到半平面APB的距离即可。解:(1)如上图,取AD的中点E,连结PE。由题意,PEAD,即。又二面角P-AD-O与二面角P-AD-B互补,所以二面角P-AD-O的大小为60,即。于是由公式知: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2)设所求二面角A-PB-C的大小为,点C到平面PAB的距离为d。连接BE,则BE
4、AD(三垂线定理),AD平面PEB,因为ADBC,所以BC平面PEB,BCPB,即点C到二面角棱PB的距离为2,即m=2。又因为PE=BE=,PEB=120,所以在PEB中,由余弦定理可求得PB=3。取PB的中点F,连结AF,因为PA=AB=2,则AFPB,所以,即。又易求得,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根据等体积法,有,即,所以,代入公式。又由于面PBC面PEB,所以所求二面角A-PB-C为钝二面角,所以点评:对于这个高考试题,许多考生反映第(2)问求解困难,失分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不能正确地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二是在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存在计算障碍。利用公式求解,省去了许多繁难的作图过
5、程与逻辑论证,其优势显而易见。例2. 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C垂直于ABCD所在的平面,且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分析:欲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直接求解较困难。为此我们令平面GEF作为某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当然二面角的另一个半平面即为平面BEF,为此我们只需找到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点B到二面角棱EF的距离即可。解:如下图,过B作BPEF,交EF的延长线于P,连结AC交EF于H,连结GH,易证GHC就是二面角G-EF-C的平面角。又,这就是点B到二面角C-EF-G棱EF的距离因为GC=2,所以,GH=,在RtGCH中,于是由得所求点B到平面
6、GEF的距离:。例3. 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的侧面A1ACC1与底面ABC垂直,ABC=90,BC=2,且AA1A1C,AA1=A1C。求顶点C与侧面A1ABB1的距离。分析:如下图所示,解答好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底面ABC的垂线A1D,找到了底面的垂线A1D,就可根据三垂线定理,作出侧面A1ABB1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A1DE,求出二面角A1-AB-C的平面角大小,就可依据公式找到点D到平面A1ABB1的距离d,进而根据D为AC中点,也就不难求出点C到侧面A1ABB1的距离。解:如上图,在侧面A1ACC1内,作A1DAC,垂足为D,因为AA1=A1C,所以D为AC的中点。又
7、因为AA1A1C,A1D=AD=。因为侧面A1ACC1底面ABC,其交线为AC,所以A1D面ABC。过D作DEAB,垂足为E,连接A1E,则由A1D面ABC,得A1EAB(三垂线定理),所以A1ED为侧面A1ABB1与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已知,ABBC,得EDBC,又D是AC的中点,BC=2,所以DE=1,故A1ED=60。于是由公式知,点D到侧面A1ABB1的距离。又点D为AC的中点,故而点C到侧面A1ABB1的距离为点D到侧面A1ABB1距离的2倍,于是知点C到侧面A1ABB1的距离为。点评:本例先通过求侧面A1ABB1与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进而利用公式求出点D到侧面A1ABB1的距离,再利用中点D的性质巧妙地求得C到侧面A1ABB1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