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76991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习报告书写格式1. 封面要求各实践环节报告封面统一由教务处设计制作,请到各学院教务员处领取。2. 内容要求1)实习报告、毕业调查报告、科研实践报告和专业综合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目的与要求、实习内容、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总结等方面;2)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和课题设计内容由指导教师根据自身课程特点确定;3)具体内容格式可参照附表,要求字迹工整,填写认真(填写时括号中的说明内容应删除)。3.评阅要求各实践环节报告均应有教师评语,批阅教师签名,批阅日期,教研室主任意见,红笔批阅。4.格式与装订各实践环节报告内容均用A4纸填写,内容手写打印均可,左侧装订。如打

2、印:一级标题字体黑体,字号四号;二级以下标题和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单倍行距。 实习(设计)项目园艺专业设施方向毕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许传强、余朝阁参与指导教师S实习类型毕业实习 教学实习 课程实习 生产实习 其他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和熟悉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生产环节,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掌握蔬菜生产关键操作技能。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调查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探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参观基地,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内,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为走上工作岗

3、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第1周:蔬菜播种与穴盘育苗第2周:蔬菜苗期管理与诊断第3周:日光温室结构观测第4周:蔬菜整地与土壤消毒第5周:蔬菜分苗与定植第6周:蔬菜田间管理第7周:蔬菜植株调整第8周:蔬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第9周:农药和种苗市场调查实 习 日 记日 期实 习 内 容3月11日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3月25日-3月29日4月1日-4月5日4月8日-4月12日4月15日-4月19日4月22日-4月25日4月26日-4月28日(根据实习的内容和特点来写,包括:时间、地点;实习内容、注意事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蔬菜播种与穴盘育苗3月11日到3月15日

4、这段时间天气都非常好。这一周,老师主要带领我们进行了蔬菜播种与育苗的实践。我们在29号棚播种了番茄、辣椒、黄瓜和茄子。用的是50孔穴的穴盘。穴盘育苗是以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材料作育苗基质,采用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育苗方法。穴盘育苗还可与现代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微机管理技术相配套,实行工厂化育苗。该技术适用于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育苗。(1) 选用适宜的基质与穴盘。配制基质的主要原料为草炭和蛭石。选用的草炭要求表层腊质少,吸水性较好,pH值5.0左右。选用的蛭石要求粒径23毫米,发泡好。草炭、蛭石按21比例混合,粉碎过筛,使用时每立方米基质中再加入15151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

5、.53千克。也可直接选购配制好的专用基质。穴盘可根据不同蔬菜的育苗特点选用,如黄瓜、西瓜可选用50孔或72孔穴盘;番茄、茄子可选用72孔穴盘(2) 基质装盘及播种。穴盘使用前应先清除穴盘中的残留基质,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将苗盘放置在密闭的房间中,用硫黄粉、锯末混合后点燃熏烟消毒。手工播种应首先把育苗基质装在穴盘内,刮除多余的基质,然后每穴打一深孔,干种子直播。单穴播种后覆土,覆土单用较细的蛭石,用喷壶喷透水后放在催芽室中催芽。几天后待种芽刚刚出土时,即将苗盘摆在育苗温室已经准备好的苗床上。(3) 苗期管理。穴盘育苗由于穴间距离小,菜苗密度大,应加强前期管理。水分管理是育苗成败的关键,整个

6、育苗期间采取控水的办法,保持育苗穴盘不湿不干,确保秧苗不萎蔫、不徒长。育苗期间根据秧苗长势进行倒盘,以使秧苗生长均匀。根据蔬菜种类和生长阶段搞好温度、湿度等管理蔬菜苗期管理与诊断3月18日到3月22日这一周。这段时期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蔬菜的苗期管理与诊断。还带领我们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实践实验基地第29号棚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操作,如番茄辣椒的播种和苗期病害诊断与防御。蔬菜苗期管理是培育壮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管理原则是让秧苗有促有控,促控结合,使苗健壮生长。一、发芽期的管理1、从播种到出苗:床土水分要充足,通气性要好,并维持较高的温度。首先是温度管理,为了迅速出苗,喜温菜类宜维持在30左右,喜凉菜

7、类宜维持在22左右。其次是床土管理,要防止土面裂缝,子叶带壳,要求保持土壤湿润,分次上土,保证子叶脱壳,当种子开始拱土时,床温应适当降低,以免徒长。2、从子叶到破心:这是幼苗逐步过渡到独立生活的关键时期,管理在于控水降温,防止徒长,同时促进根系扩展和养分积累。温度标准为:喜温菜白天20-25,夜间12-16,喜冷菜白天8-12,夜间5-6。这一段时间的低温有利于花芽分化。此外,这段时间还需要有充足的阳光。二、幼苗期的管理幼苗期是指从破心开始到可以移植时的苗龄。1、从破心到3-4片真叶期:这段时期的生长中心在根、茎、叶,要保证正常生长及花芽正常分化。管理措施是适当提高温度,一般果菜类白天20-2

8、5,夜间15-18,茎菜、叶菜和花菜类白天 18-22,夜间10-12。并要求有强光条件,且要适时分苗。2、从3-4叶至苗成龄:即从分苗到定植期。这一段时期,生长中心在根、茎、叶以及果类花器的形成。对于喜凉菜类要防止受冻以免引起先期抽薹。对果菜类要保证适温,强光及光照时间,以促进花芽分化及花器的正常形成,根、茎、叶正常生长,防止徒长。其管理技术为,分苗后,首先要提高土温,喜温类菜要求土温达16以上:喜凉类8以上。其次要保持床内空气高温,以防苗失水萎蔫。因此,分苗后要立即浇水并随时盖膜以提高土温和保湿。如因气温过高导致萎蔫时,需盖上遮阳网使局部遮光来降低床内气温,待蔬菜秧苗直立起来后再揭网见光。

9、再次,分苗后需缓苗3-5天,之后要做好通风和保温工作。果菜类白天25-30,夜间20;叶、茎和花菜类白天20-22,夜间12-15,可通过调节夜间温度结合白天通风及揭盖苫的时间早晚来控制秧苗的生长速度和健壮程度。如秧苗生长过快和细弱,应降低夜温,反主要升高夜温。第四,要注意苗床换气,即使阴冷天气也要短期通风,以防高湿致病,同时苗床内的有机肥易产生氨气而使根叶损伤。三、定植前炼苗移植前的炼苗目的是使秧苗定植到大田后能迅速适应大田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可通过通风降温进行炼苗,但炼苗切勿过度,以免引起僵苗。炼苗时间一般约为7-8天。移苗前要浇透水,苗定植的前一天要浇透水,以利带土起苗。同时可根外追

10、肥并喷一次农药防病。日光温室结构观测3月25日至3月29日这一周,老师主要带我们观测了各种日光温室的结构并进行了相关的测量。日光温室是以日光为主要能量来源的温室,一般由透光前坡、外保温帘(被)、后坡、后墙、山墙和操作间组成。基本朝向坐北朝南,东西向延伸。围护结构具有保温和蓄热的双重功能。适合于冬季寒冷,但光照充足地区反季节种植蔬菜、花卉和瓜果。我们观测了日光温室的方向。我们实验实践基地的温室大多是座北朝南,东西延长。在上午光照条件好,照光早,冬季温度不太低的地区可以采取南偏东方位;而在冬季温度低,早上揭帘晚,照光晚的地区应采取南偏西方位。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是偏东或是偏西。无论偏东或偏西都不

11、宜超过10度。我们调查了日光温室的建筑材料、透明覆盖材料及内外保温覆盖材料的种类和规格,配套设施设备(卷帘机、卷膜器等)的类型和配备方式。我们对29号棚进行了测量跨度8米,高度4米,长度60米,后坡长度2米一,后坡角度35。蔬菜整地与土壤消毒4月1日到4月5日这一周,老师带领我们在实验基地主要进行了蔬菜整地和土壤消毒的实践活动。蔬菜换茬的时期,种植两茬应陆续开始整地消毒,准备定植春茬蔬菜。在整地消毒方法上,除了一般的用药以外,因冬夏两季气候不同,也存在差异。秋茬作物定植时间从阳历的六月初直到九月末,整地从则五月底就开始,因为上茬作物生长周期比较长,土壤内有效养分含量少,再加上天气比较炎热,棚室

12、大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休棚期,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棚室内土壤。在清理完棚室以后,施上基肥,然后对棚室土壤整体深翻。秋茬作物定植前利用夏季高温对棚室进行消毒。翻地后,紧闭棚门,关闭放,提高棚温,利用夏季高温杀死棚室内病原菌、虫卵以及杂草种子。春茬作物从十一月底陆续开始,因为冬季无需经历休棚期,而且菜农为蔬菜早上市,整地消毒都会尽量从简,翻地时仅对秋茬所定植的畦内进行深翻。因为春茬作物进入盛果期时,日照时间变长,温度升高,作物生长坏境适宜,生长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比较大,所以深翻土壤是正确的。而秋茬作物生长周期短,所施用的肥料都集中在畦内的土壤中,没有完全利用,只翻畦内土壤,能够将中秋茬作物没有

13、利用的肥料有效利用起来。如果整棚深翻,就会将畦内土壤中的肥料分散在整个棚室内的土壤里,等于降低了肥料浓度,利用率降低。注意不要忘记土壤中肥料有效成分的残留,基肥施用量过大,将对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肥害。所以,只翻畦内土壤时,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出现肥害。春茬作物定植前利用冬季低温对棚室进行消毒。清理完棚室以后,拉开草苫,打开棚门和放风口,让棚室内温度降到最低。利用低温杀死棚室内的病原菌、虫卵以及杂草。蔬菜分苗与定植4月8日到4月12日这一周,老师带领我们在实践基地29号棚进行了蔬菜的分苗与定植的实践。我们给黄瓜分了苗,定植了番茄和人参果。蔬菜分苗,能防止苗挤苗,扩大幼苗营养、光照面积,促使幼苗

14、加快生长。但是,分苗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断根,使根系功能下降,抑制幼苗正常生长。要保证幼苗尽可能恢复根系吸收功能、幼苗健康成长,就必须了解分苗过程中都有哪些讲究。要注意适时分苗。一般冷床育苗。分苗从2片真叶开始,宜控制在34片真叶期。因为幼苗相对小,成苗率高,若苗龄过大,就会影响花芽分化,而且每分苗一次,延迟生长56天。分苗前35天,苗床要降温,加大通风、控制水分、锻炼秧苗。分苗时做到边挖苗,边扎小拱棚排苗盖膜,以防中午高温使秧苗萎蔫。分苗时尽可能集中劳力、时间进行排苗,以利幼苗健壮生长和管理。分苗宜采取一次分苗。要注意分苗密度。分苗密度与产量关系密切。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随着苗距的加大,前期产

15、量会相对提高,效益也会大幅度增加。一般辣椒分苗时苗距78厘米,茄子分苗时苗距89厘米。若苗床不紧张,其苗距可为810厘米;营养钵育苗其直径为810厘米,钵间用土充实,提高保湿、保温效果,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产量效益要注意分苗方法。分苗前半天应对苗床浇水,以利于挖苗和苗带土。挖苗时用铁锨或铁铲。挖苗要求离幼苗根部12厘米。挖苗后用手轻轻抠掉根部带的大部分土,然后将苗放在盆里或篮里,以利于排苗。取苗勿伤嫩茎,对子叶应小心保护。定植对蔬菜生长有重要意义。合理的定植方法对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棵、提高产量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定植前准备工作 1.1提早扣棚膜。在定植前15天扣好大棚膜,利用睛天太

16、阳晒棚,以提高大棚内土壤温度。移栽前一周铺好地膜,地膜要全覆盖。 1.2整畦施基肥。扣膜后,按照不同蔬菜品种栽培密度进行整畦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栏肥30004000kg、三元复合肥3050kg,全层施入或畦中开沟施入。 1.3炼苗。在定植前78天,要根据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进行透光、通风换气、低温炼苗,促使秧苗及早适应大棚的环境条件。 1.4施好秧苗定植肥药。定植前35天,对秧苗喷一次常规杀菌剂,施一次含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做到秧苗带肥带药定植,以提高秧苗定植后的素质。2、早春设施蔬菜定植的确定一般讲,大棚内温度持续6个小时超过20度,夜间最低气温在58度以上,土层10厘米深处土温在1012度以

17、上时,即可定植大棚早春蔬菜。3、定植技术要点春蔬菜定植时,定植天气要选择连续3天以上的晴天,以便于缓苗,尽量做到带土、带肥、带药,即“三带”定植,以有利于秧苗尽快恢复新根的生长,提高缓苗期的抗性。栽后适量浇缓苗水,闭棚升温以创造高温、高湿条件, 如盖地膜后再搭小拱棚效果更好。4、定植后管理的主要环节 4.1通风换气。为防止棚温过高或湿度过大,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交换,降低棚内温度或湿度,排除棚内废气,补充棚内氧气,促进植株蒸腾,抑制病害发生。一般在天晴的上午9时后棚温达到28度以上开始进行通风换气,使棚内温度维持在2528度,下午34时后闭棚保温。 4.2病害防治。大

18、棚蔬菜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加之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特别是早春多阴雨,使用兑水喷药防治早春大棚蔬菜病害,往往效果很差。因此,防治早春大棚蔬菜的病害应选用各种烟董剂或粉剂,如一熏灵烟剂、百菌清粉尘剂等,可避免增加棚内的湿度,提高防效。 4.3保花保果。如番茄、西葫芦等蔬菜的第一档花,要采用人工授粉结合保花药剂进行保花结果,以达到早熟、高产、高效的目的。蔬菜田间管理4月15日至4月19日这一周,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大棚蔬菜的田间管理,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践。田间管理包括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植株调节和病虫害防治。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使之增产增收,加强田间管理技术是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温度管理:

19、定植后一周内不通风,以保温为主,特别是茄子和黄瓜,应适当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利还苗。还苗后还要保持较高温度,番茄苗期生长适温白天2025,夜间1015;茄子生长适温为2030,气温低于15时会引起授粉、授精不良;甜(辣)椒生长适温为2528;黄瓜为2830,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0,5月中、下旬气温逐渐上升,可逐渐拆除裙膜,苗期揭膜通风换气时间在9时10时,下午1516时后要关门盖膜(2)肥水管理:定植还苗后,提苗肥以稀薄人粪尿或牲畜肥。番茄,第一穗果膨大期,复合肥10公斤/亩;第23穗果开始膨大期,复合肥30公斤/45穗果开始膨大期,复合肥20公斤/亩。甜(辣)椒提苗肥施后,在整个生长期间,保持田

20、间湿润,不过干、不积水,薄肥勤施。一般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复合肥10公斤/亩,盛果期增加施肥量20公斤/亩。茄子追肥与辣椒相似,黄瓜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3)搭架整枝:番茄、黄瓜要插竹扶持植株及引蔓上架,有利结果。番茄要用双杆整枝法,第一花穗以上第一个侧芽留住,以下腋芽及分枝全部摘除。茄子第一朵花、果以下第1分枝留下,其他全部摘除。甜(辣)椒开花结果很有规律,在生长、开花结果过旺,植株生长势小的情况下,把上部花果摘除,以利于下层花果正常生长。(4)保花保果:春季气温低,番茄,第一、二穗花需用激素保花保果,以提高前期产量,用防落素40PPM点花梗;茄子在开花前12天(喇叭形)点花或者用防落素15P

21、PM喷洒;辣椒也可以用防落素喷洒。保花保果处理应在气温15以下进行,高于15以上,光照充足则不要处理。浓度要严格控制,不要过高,以免产生副作用蔬菜植株调整4月22日至4月25日这一周,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黄瓜等蔬菜的植株调整的实践并讲述了蔬菜植株调整的注意事项蔬菜植株调整是为促进蔬菜食用器官发育对植株采取的处理措施。其作用在于调节植株地上部的空间分布,以利于通风透光,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同时,通过改变同化产物的运输方向和强度,控制植株徒长,使食用器官尽可能多地积累同化产物,以获得高额而优质的产品。主要用于果菜类。调节温度和光周期等因子也有调整蔬菜生长发育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往往是整株性的,效应的

22、产生和进程也较缓慢。植株调整则是利用器官的生长相关原理和同化产物分配规律,直接对植株的枝叶或花果进行人工处理蔬菜的植株调整主要措施有:整枝、摘心、打权、摘叶、束叶、疏花、疏果、压蔓、支架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1 整枝、摘心、打权是控制茄果类、瓜类蔬菜营养器官(枝、蔓)的生长,调整植株的同化器官与结实器官的比例,促使果枝的形成,提早开花结实,改善群体结构,提高单位叶面积铂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果实发育的重要措施,并可缩小营养面积,增加密度,提高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具体方法因蔬菜种类而异,恕不赘述。2. 摘叶通常是摘除植株下部光合作用效能低下的老叶,以减少同化养分的消耗,并使植株下部空气流通,以利于

23、减少或控制病虫为害。有时还要摘除部分适龄叶片,减少同化养分的制造,达到控制营养生长,从而促进结实,或改善光能的分布,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光合作用效能,提高结实率。如在栽培茄子中,常通过打叶来促进结实。3. 束叶大白菜、花椰菜等常行束叶,以保护花球洁白柔嫩,促进叶球软化,避免霜冻,还可使植株间通风透光。4 硫花、疏果堪第类蔬菜常要疏去一部分过多的花或幼果,促使同化养分集中到留下的果实中去,以获得个大和品质好的产品,同时还可减轻生殖生长对营养生长的抑制,协调生长,延长植株生命,延长结果期和增加产量。由于植物的生殖生长过程中有“联会”(性细胞减数分裂的生理过程)、“受精”两个时期可以刺激营养生长,所以摘

24、蕾、摘花、摘幼果的效果有较大差异。从刺激营养生长的角度来说,以摘除受精后的幼果为效果最佳。5. 压蔓、支架对于爬地生长的瓜类,为使植株排列整齐,受光良好,管即方使,促进果实发育,提高品质,避免风害都需要压蔓。压蔓还可促进不定根的发生,增加营养吸收能力。有时还可利用压越的轻氓,来控制营养生长,提高坐果率。如瓜蔓长势过旺,便可在葵梢重压土块,抑制蔓的延伸,有助于防止落花落果。任何蔓生的蔬菜都可利用支架栽培法。此法既能增加叶面积衍数,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还可增加植株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结实良好,也可减少病虫害。6.利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的生长发育在蔬菜生产上应用生长调节剂较为普遍。且范围较广。

25、例如:使用蔡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等但进扦捅生根;用萘乙酸甲醋(MENA)抑制马铃薯发芽;用青鲜素防止大蒜、洋葱等在贮藏期发芽;用赤霉素 (GA)促进植株发芽、生长和开花;用矮壮素(CCC),比久(B9),三碘苯甲酸钠(TIBA )和多效哇(PP333)控制植株的组长;应用2,4-滴(2,4-D),防落素(PCPA),萘乙酸,吲哚乙酸防止落花落果或落叶;应用大果灵(KT30)促进果实膨大等祖用乙烯利,赤霉素(GA)控制性别表现;用节基腺嚓吟(BA)保持蔬菜产品的新鲜,延长贮藏期;还有应用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蔬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4月26日-4月28日这一周,老师带我

26、们在各个温室内进行了蔬菜(主要是番茄和黄瓜)病虫害识别并讲述了发病原因及如何防治。这一周老师教我们识别了番茄的三大真菌病害:晚疫病、灰霉病和脐腐病。还有番茄叶霉病、霜霉病。虫害有潜叶蝇、白粉虱和蚜虫。苗期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番茄晚疫病又称为疫病,危害较为严重。主要危害番茄的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危害最为严重,幼苗期叶片在发病时会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叶柄处腐烂,病部呈现黑褐色。当环境空气湿度大时,病斑的边缘会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在病斑扩大后,叶片就会逐渐枯死,受到危害的果实上,最初会形成暗绿色的油渍状,然后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较为明显,病果质地坚硬,不变软,在潮湿的

27、环境下,果面病部腐烂,并会产生黑色腐霉。番茄晚疫病在高湿低温,特别是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最容易传播,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8-22,适宜相对湿度为95%以上,主要借助风雨进行传播,由植株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晚疫病一旦发病,其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晚疫病的发生除气候因素外,施用氮肥过多,栽培密度过大等因素,也会造成晚疫病的发生。番茄晚疫病的防治除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外,应禁止连作重茬,应实行与非茄果类蔬菜2年轮作,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温棚湿度。在发现田间有疫病发生时,要及时将病叶摘除并用药治疗,防治疫情扩大,一般可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5%甲

28、霜灵8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一般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它主要侵害果实,严重时可导致减产20-30%。发病时叶片会从叶缘开始向里产生淡褐色“V”形病斑,形成水渍状,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生出灰色霉层,在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会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叶片会随病情发展逐渐枯死。发病后侵害果实时,病菌多从青果上残留的花瓣、雌蕊的花柱、花托等处侵染,并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部果皮形成灰白色水渍状,变软腐烂,病灶处无明显边缘,在发病后期,病部会长满灰色至灰褐色霉层,最后使果实脱落或失水僵化,这时我们要注意病症的区分,如果病果上

29、是黑色霉层则不是灰霉病。栽培环境中的高湿是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当温度在21-23,湿度达到90%以上时,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因此在连日阴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如果再加上栽培密度过大,植株生长旺盛,造成温棚内湿度过高,都是造成灰霉病发生的有利因素。在发病初期治疗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3-4次。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枝,带出田外集中处理。番茄脐腐果主要在果实长到乒乓球至鸡蛋大小的幼果期发病,发病初期果实顶部会呈现水浸状暗绿色或深灰色,随病情的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果实失水,顶部呈

30、扁平或凹陷状,病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果皮和果肉柔韧,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生出黑色霉层。脐腐果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缺钙。预防番茄脐腐果的发病,要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在沙性较强的土壤上,每茬都应多施腐熟鸡粪,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氮肥和钾肥。保持均衡供水,土壤湿度不能剧烈变化,否则容易引起脐腐病和裂果。进入结果期后,每7天喷一次 0.1%-0.3%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连续使用2次,可避免发生脐腐病。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温室白粉虱是目前保护地栽培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害虫,几乎可为害所有蔬菜。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成虫体长11.5毫米

31、,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俗称“小白蛾子”。在温室条件下1年可发生10余代,群居于嫩叶叶背和产卵。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季至秋季持续发展,到秋季数量达到高峰,在北方地区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对白粉虱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出无虫苗为主要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提倡温室第一茬栽培白粉虱不喜食的非茄果类较耐低温的蔬菜,减少番茄的栽培面积,这样不仅不利于白粉虱的发生,还能大大节省能源。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的白粉虱,清理杂草和残株,以及在通风口增设尼龙纱等,控制外来虫源,培育出无虫苗。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以免为

32、白粉虱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重危害,也可以使用10%蚍虫啉1000倍液进行药物防治,7天一次,连续进行2次。 番茄斑潜蝇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呈曲折婉蜒的食痕,苗期27叶受害多,严重的潜痕密布,致叶片发黄、枯焦或脱落。虫道的终端不明显变宽。烟剂熏杀成虫。即在保护地内发生数量大时使用,具体方法是每亩用10%敌敌畏烟剂500克,或氰戊菊酯烟剂(按说明用量)熏杀成虫,见效快,但一般要连续用23次。叶面喷雾杀幼虫。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和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叶面进行喷雾。考察报告:(3000字以上,要求考查期间作好记录,写出参观地点和时间,收集资料、照片,参观地的规模、地位,主要经营内容、生产经营特点等。)靖远县

33、、白银区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学习考察报告为了学习借鉴这个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快我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按照市委办公室的总体安排部署,5月1日至5月4日赴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区就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一、两县区设施蔬菜产业 靖远县和白银区地处黄河上游、白银市腹地,为白银市两大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全省无公害蔬菜示范区。其中靖远县是典型的黄灌区农业大县,全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县和绿色食品示范县之一。全县总面积 5809.4平方公里,18个乡镇、4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现有水浇地46.7万亩,分别占全县耕地和全市水浇地面积的40.6%和34.1%。白银区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5个乡镇

34、、28.11万人,农业人口6.64万人;现有水浇地7.86万亩,分别占全区耕地和全市水浇地总面积的54%和5.74%。两县区设施农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先后经历了塑料大棚、加温温室、节能型日光温室以及连栋温室等不同类型的发展期,随着90年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引进和推广,两县区设施农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近年来,靖远县和白银区坚持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为原则,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水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黄河河谷地带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周边市场的巨大潜力,遵循沿河灌区群众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采取行政推动、投入启动、科技带动、市场拉动、服务联动等综合措施,把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

35、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兴县的战略举措来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靖远县蔬菜播种面积达3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7.4 %,其中日光温室5.28万亩、塑料大棚4.4万亩、小拱棚0.69万亩、地膜15.98万亩、露地种植5.15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占水浇地面积的24.3%;全县蔬菜总产量11. 03亿公斤,产值近8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蔬菜种植纯收入4.7亿元,人均109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白银区立足城市中心区的有利条件,依托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加快发展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区蔬菜总面

36、积达到2.74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达到2.7万亩,蔬菜总产量1.7亿公斤;总收入1.27亿元,农民人均从蔬菜种植中获得纯收入1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目前,两县区以蔬菜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以蔬菜产业为主的设施农业已成为两县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一是基地建设蓬勃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成效明显。从1991年白银区率先在全省建成4座日光温室、拉开全省反季节蔬菜生产序幕开始,两县区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两县区设施蔬菜种植呈现出由沿黄灌区向高扬程提灌区扩展、由水川区向干旱干旱山区扩展的蓬勃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37、了沿黄灌区、高扬程灌区、井泉灌区、干旱山区齐抓,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弓棚、地膜覆盖和露地生产并举的特色产业开发新格局。目前靖远县建成百亩日光温室连片基地40多个,千亩以上连片基地7个,形成了以东湾、乌兰为主的万亩辣椒、茄子基地,以北湾为主的万亩密刺黄瓜基地,以平堡为主的千亩反季节西甜瓜基地。白银区已建成水川镇、四龙镇和白银城郊3个万亩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两县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正在向区域化、集群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新技术新设备大量引进,设施档次明显提高。靖远县和白银区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除大量引进优良品种外,先后推广应用了桔秆生物反应堆、高温闷棚、反光膜、基质育苗、嫁接换根、配方施肥、垄

38、间覆草、防虫网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并引入卷帘机、温室滴灌设备、二氧化碳发生器、植物补光灯以及其他农用机械设备,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综合水平。三是设施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鲜细菜自给率不断提高。目前两县区设施农业已从过去以生产蔬菜为主,逐步向生产西甜瓜、葡萄、草莓以及食用菌、花卉、育苗等多领域发展;种植品种由原来的粗菜为主向精细品种、特色品种、稀有品种转变;上市蔬菜的品种向叶菜、果菜、茎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达到了 余种,自给率由2000年的 %提高到 %。四是土地产出率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长。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远高于露地农业。据对白银区水川镇调查,2009年每亩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纯收入 万元,

39、水果纯收入 万元,分别是露地种植同类作物纯收入的10倍和15倍。同时一年一茬的裸地蔬菜亩产量仅有2000斤左右,但在大棚中可种到三至四茬,复种指数大大提高,亩产能达到6000-8000斤以上。设施农业的发展,使蔬菜生产由单一的春提早向秋延后和冬季生产转变,实现了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转变,有效增加了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供应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五是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设施农业除农户投资建设外, 目前已引进龙头企业、工商业主等参与投资开发,形成了龙头拉动型、政府主导型、基地覆盖型和产业集聚型等多种运营模式。两县区仅2009年由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的日光温室就有 多座。二、两

40、县区的经验靖远县和白银区设施蔬菜种植快速发展,除了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等有利条件外,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以及积极有效的政策扶持;得益于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发展设施农业的投资、经营和受益主体;得益于当地干部群众开放超前的思想认识和敢创敢干的实干精神以及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一句话,得益于两县区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围绕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第一,以农户为主体,形成加快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有效加强了对全县蔬菜产业的组织领导,白银区和靖远县都

41、专门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设施农业开发领导小组,靖远县还成立了蔬菜产业专门管理机构蔬菜产业开发局,具体做好规划制定、资金扶持、项目争取、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性工作。领导小组在设施农业贷款争取和资金扶持上着力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白银区在水川镇重坪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中,由政府出面完善水、电、路、信息网络等配套工程建设,并帮助农户规划建起了新民居、猪舍、沼气池和蔬菜大棚,形成了“宅、舍、气、棚”四位一体的庄园经济格局,有力的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以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靖远县围绕打造甘肃蔬菜第一县的战略目标,

42、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建设,采取反租倒包等形式全方位开辟百里沿河绿色长廊,建成了一批规模化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是新品种引进试验、新技术示范推广、综合技术组装配套以及技术培训的核心基地,对设施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设施农业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第三,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进产品升级换代。近年来,两县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积极引进辣椒、番茄、茄子、黄瓜、西甜瓜、油桃、西红柿、甘兰、葡萄、食用菌等名、优、特、稀品种,使全县区蔬菜种植种类增加到 大类 种 多个品种,从而极大推进了设施农业

43、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栽培品种的升级换代。两县区设施蔬菜在种植结构上已形成了高中低档并举,四季均衡,淡季不淡、余缺调剂的生产模式,有效地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收入。目前两县区设施蔬菜亩均收益1.5-2万元,最高收入达4-5万元,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第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着力增强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一是加快温室结构创新。在引进山东寿光温室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设计与验证,开发出了白银二代、三代新型日光温室结构。二是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两县区依托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全面推行立体栽培、多茬生产、间作套种等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已建成集引进、培

44、育、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育苗繁育体系,为日光温室栽培品种的换代升级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连栋智能温室无菌育苗技术的应用,既减少了各家各户分散育苗的劳动投入,又保证了种植品种的改良优化。白银重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自成立以来,先后引进试验推广茄子、辣椒、西红柿、乳瓜、红提等名优品种和新技术200多项,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成果转化中心”。三是加快技术培训。两县区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村科技综合服务大院为基础,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促进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专题报告:(3500字以上,要求有系统而且比较完

45、整。内容可选择研究课题、栽培技术调查、生产经济效益分析、生产布局规划、生产经验总结等。)蔬菜工厂化育苗概述摘要: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蔬菜工厂化育苗逐步走进了农业生产中,本文重点介绍了蔬菜工厂化育苗的特点和一系列技术要点,为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此外还介绍了蔬菜工厂化育苗需要建造的育苗设施,包括催芽室、绿化室、分苗室等,并总结了与之配套的关键技术,可为春季栽培黄瓜、番茄、茄子等蔬菜秧苗的生产提供参考。另外针对蔬菜产业发展和目前蔬菜育苗现状,剖析了目前蔬菜育苗现状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蔬菜工厂化育苗对促进蔬菜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收益的对策措施。关键词:蔬菜工厂化育苗 发展对

46、策 设施 关键技术工厂化育苗,又称快速育苗,是运用一定的设备条件,人为控制催芽出苗、幼苗绿化、成苗、秧苗锻炼等育苗各阶段的环境条件,按规定流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适龄壮苗的一种育苗方法(丁桂英等,2008)。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前景非常广阔。培育春季栽培所需要的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秧苗,均可参考下述要求建造小型育苗工厂,并根据相关技术进行生产。1 工厂化育苗设施1.1 催芽室催芽室是专供种子催芽和出苗的场所,容积68m3。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性能。目前使用的催芽室多建于温室的一角,其主要设备有育苗盘架、育苗盘和加热装置。育苗盘架用来放置育苗盘,可用2.02.5cm 角铁制成,其设计大小要

47、与催芽室的容积相配套。育苗盘用来播种催芽,规格应与育苗架配套。一般长为40cm,宽为30cm,高为56cm。每个催芽室1 次可放育苗盘120 个,可供1.33hm2 茄果类蔬菜田用苗。通常情况下室温保持2830,相对湿度保持85%90%。1.2 绿化室绿化室主要用于幼苗见光绿化和锻炼并育成小苗,多设在温室中。要求绿化室具有良好的遮光条件和保温性能,保证幼苗正常生长。绿化室面积一般120150m21.3 分苗室分苗室必须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塑料大棚多建成南北向,其受风面较小,棚内温度和光照也比较均匀。棚温与棚的大小关系密切,温棚越大保温性能越好,棚内温差也小,但过大管理不方便,一般以每棚333.4m2 左右为宜。塑料大棚内最好做成电热温床,需电设备主要是控温仪及电热线。120m2 绿化室需分苗面积666.71 333.4m2。2 工厂化育苗化的主要特点2.1 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且能保证品种纯度工厂化育苗一般采用人工或精量播种机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