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庐曲谱》版本及流传浅疏.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77018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粟庐曲谱》版本及流传浅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粟庐曲谱》版本及流传浅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粟庐曲谱》版本及流传浅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粟庐曲谱》版本及流传浅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粟庐曲谱》版本及流传浅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粟庐曲谱》版本及流传浅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粟庐曲谱》版本及流传浅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粟庐曲谱版本及流传浅疏 俞宗海先生,字粟庐,别号韬盦,清末大曲家,得清代著名清唱家叶堂再传弟子韩华卿亲授,继承并发展了“叶氏唱口”,其法讲究出字重,行腔婉,结响沉而不浮,运气敛而不促,于音韵之阴阳、清浊,旋律之停顿、起伏,声音之轻重、虚实,节奏之松紧、快慢,要求尤为严格1,被称为“俞派唱法”。其子俞振飞根据俞粟庐先生生前口授唱法,整理订谱,是为粟庐曲谱。一、粟庐曲谱的源起据俞振飞先生习曲要解,为俞派唱法订谱的最初动因是拍曲需要。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黄金大戏院作基本演员的俞振飞因为包银问题与公司产生矛盾并受到公司的无理威胁,故愤而辞职,由于没有了固定收入,生活顿入窘迫,在

2、几位票友的帮助下,他和姜妙香一起被邀请为上海申新九厂的老板陆菊森注2和中华第一针织厂的老板吴中一教授昆曲和京剧,他拍曲,姜妙香教京剧2。在教曲的过程中,“鉴于坊间流传各谱工尺腔板,每多参差,习者辄苦无所适从”,在陆菊森等建议下,于家传旧谱中挑选了六十出通行剧目,请吴中名书法家庞蘅裳精缮注1,亲自重新标注工尺板眼,作为拍曲教材。这一整理工作从四十年代开始,期间断断续续,持续了七、八年之久,直到1953年粟庐曲谱正式出版,也不过完成了其中的二十九出。二、粟庐曲谱的最早抽印本粟庐曲谱最早的出现形式是单册抽印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歇戏八年的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于1946年秋首次恢复登台,由于多年

3、不上台,唱皮黄恐嗓音不济,在俞振飞的建议下改唱昆曲,并与其共同演出了昆剧游园惊梦、刺虎、思凡、断桥等。由于考虑到昆曲的观众少且为了方便观众欣赏,俞振飞将其整理的家传唱谱影印了四种线装单册,由梅兰芳先生题签,曲家徐凌云先生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作跋,随戏票附赠,是为粟庐曲谱的最早版本,徐凌云先生的跋中首次提出了“俞派唱法”3。粟庐曲谱的最早抽印本自藏带梅兰芳钤印之刺虎本及徐凌云跋附:徐凌雲跋全文如下:吾國戲曲興自金元,盛於明清,近百年來京亂代起,崑腔衰落,此乃時代之遞演使然也。民國以遠邦人士群倡保存國粹之說,曲與詩詞並為文學中之重要部門。江浙耆宿碩學

4、倡導尤力正譜校律者,如吳矍安、王君九、劉鳳叔諸家,海內並相推重,而於謳歌之道,求其能傳長洲葉堂正宗如瞿起元、鈕匪石後,惟婁東俞粟廬先生一人而已。先生一生寢饋於斯,造詣獨閎。吳君瞿安嘗論先生唱法有云:氣納於丹穴,聲翔於雲表,當其舉首展喉,如太空晴絲,隨微風而上下,及察其出字吐腔,則字必分開合,腔必分陰陽,而又渾灝流轉,運之以自然。此數語已足盡遏雲廻雪之妙。想見先生慷慨高歌時也,昔上海穆君藕初創粟社,以研習先生唱法為標榜,一時附列門牆者,頗沾沾於得俞派唱法為幸事。自十九年先生作古,而能存續餘緒,賴有公子振飛在。振飛幼習視聽,長承親炙,不僅引吭度曲,雛鳳聲清,而擫笛按譜,悉中繩墨,至於粉墨登場,尤其

5、餘事。先生在日,夙有譽兒之癖,時人美稱為曲中之大小米也。率齋主人雅嗜音律,欽仰先生之高風,並鑒於崑曲之日見陵替,因請振飛就先生之唱法,專為校制成譜,題名曰“粟廬曲譜”,由書家龐君蘅裳精繕,全帙編校將竣,行見千載下先生之音響永久不墜焉。梅君畹華八年息影,幸睹清平,今者重作爨弄,更有志於提倡崑曲。既商振飛相與搬演,復請率齋主人將其備演各折先付影印,俾使顧曲家循聲按譜,相得益彰。雖為窺豹一斑,冀以告愛好崑曲者,葉堂正宗唱法,尚在人間,而於崑曲之復興,尤有厚望焉,且將拭目以待,俟全帙之行世也。 乙酉十月海昌徐凌雲並書 三、粟庐曲谱的首次正式出版 1950年,俞振飞应马连良邀至香港演出,后因故滞留未归。

6、在香港期间,受俞振飞演出的昆剧吸引,不少人成为曲友,并跟随俞学曲,其中就有中华书局董事长吴叔同及其夫人。1953年,在吴叔同、王孟钟、项馨吾等人的资助下,俞振飞将已经点校好工尺板眼的二十九出传谱正式用粟庐曲谱的书名在香港影印出版。书中收录了昆曲琵琶记、红梨记、玉簪记、邯郸梦、牡丹亭、紫钗记、疗妒羹、西厢记、铁冠图、金雀记、千钟禄、西楼记、长生殿、渔家乐、牧羊记、慈悲愿、雷峰塔、孽海记中的二十九出剧目。上海昆剧志载1953年版线装粟庐曲谱曲友观塘藏1953年版粟庐曲谱曲家朱復先生藏俞振飞赠袁敏宣曲家之1953年版粟庐曲谱粟庐曲谱付印时分两种版本,一种是线装两册,印数五十部,一种是平装二册,印数五

7、百部。线装粟谱封皮为蓝色,由张元济先生题签注3。平装粟谱的封皮有两种样式,一种为仿古图案封面,书名为铅字印刷,无张元济题名页;一种为浅蓝色封面,印有张元济题写的书名并落款。粟庐曲谱扉页为卓君庸注4先生题写的书名,其后为俞粟庐先生照片及冯超然先生题写的“韬庵先生七十五岁玉照”一张。该书由吴叔同作序,卷首为俞振飞所著习曲要解一篇,对俞派唱法的带、撮、垫、叠、啜、滑、擞、豁、罕(带口字旁)、卖、橄榄、顿挫各腔的工尺表述及唱法进行详细介绍。粟庐曲谱为了将俞派唱法能够尽量详细地在谱中体现,将“一切唱法及各式小腔均以工尺标明”,对于唱口中容易出错的换气所在也用换气符标明,这种做法是以前曲谱中所没有的。书末

8、附俞粟庐七十五岁灌制十三面唱片时亲笔所书的曲谱度曲一隅,该曲谱是线装单行本,由穆藕初先生题名,以及昆曲保存社同人跋,板眼套红印刷,粟谱改为单色印刷。最后为曲家吴梅撰俞宗海家传,书最后贴附勘误表一长页。粟庐曲谱所附穆藕初题度曲一隅 出版后,粟在香港受到冷落,只零散地散发了百余本,1955年俞振飞返回大陆时,将剩余的书连同铅版一同带回。俞振飞先生自香港先至北京,参加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中断桥的拍摄,跟随其行李到京的也有一部分粟谱,用于赠送在京的亲朋友好,这一批赠送的粟谱以浅蓝色封皮的为主。后来俞振飞回上海定居,其带回的粟谱除赠送曲友及弟子外,据俞振飞传作者唐葆祥先生言,1956年,上海举办南北昆剧大会

9、演,在朋友建议下,俞振飞先生将剩余的粟谱拿出,置于长江剧场门口出售,每册二元;上海昆曲研习社金睿华先生曾言五十年代在上海古籍书店有粟谱出售并购买一部。这些也即是俞振飞先生在62年再版前言中所说的“测验测验”,1953版的粟谱很快便一空。自藏俞振飞赠吴祖光之53年版粟庐曲谱值得一提的是,粟庐曲谱在大陆散发过程中,只有少部分保持了曲谱的原貌,目前可知的大致是俞初回大陆时送掉的粟谱是保持完整的,如朱復先生所藏俞振飞赠曲家袁敏宣之粟谱注5,本人所藏俞振飞赠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导演吴祖光先生之粟谱(书后无勘误表),而对在上海赠送或出售的大部分粟谱均进行了特殊处理。曲友李宏藏被撕掉吴序的粟庐曲谱据推测,粟庐曲

10、谱被俞振飞先生带回国后,由于作序言的吴叔同身处香港,考虑到当时大陆的政治环境的日益紧张,于是对曲谱进行了一些处理,主要是将粟谱的吴序撕去,故其目录首行中虽尚存“吴序”二字,书中却未见吴序之存在,如曲友李宏藏撕去吴序之粟谱。由于绝大多数粟谱的吴序被撕,以至有些后来非正式翻印者认为粟谱原本就无有吴序。粟庐曲谱之吴序附吴叔同序言全文:夫歌詠之道,可以移風易俗,可以怡情陶性,古之六藝,樂居第二,良有以也。洎乎晚世,文章詩詞,轉為獵取富貴之具,文人學士,咸以尋章摘句相競勝,而樂正轉諉之於伶工,所謂技有師承者,亦衹按譜成歌,罔窮所以;即曲詞有魯魚亥豕之訛,宮譜犯四聲混淆之病,均無從加以校訂,以誤傳誤,歷時

11、愈久,乖謬愈甚,良可慨已。 溯余髫齡承學,對於詞曲之道,即竊焉好之;及長,負笈申江,轉習實學,舊業盡廢;後此奔走四方,不遑寧處,聽歌觀劇,非特無此心情,抑且無此閒暇。前歲,偶因胃疾,醫囑靜臥,披讀四部備要元曲選,見關馬所撰諸劇,詞茂而不務雕琢,情深而不傷大雅,始知近世之譏崑劇為僅士大夫之所好,不無太過;若有人焉,能重為整理校訂之,則崑劇之流行益廣,固非無望也。 內子珮,近從俞君振飛習曲,獲睹其手自校訂諸曲稿本,所譜之工尺符號,精密詳確,雖不能音韻之人,按譜而歌,亦能四聲自合,迥非坊間流行諸譜所可比擬,一旦付梓,於崑劇之發揚,必大有裨益;因力促俞君刊行之,並綴一言為之弁。武進吳叔同一九五三年七月

12、四、六十年代粟庐曲谱再版之流产1962年,由于广大昆曲曲友们对粟庐曲谱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上海文艺出版社在“热盼重印”的呼声中,与俞振飞先生商议再版事宜。俞振飞先生欣然赞同,将1953年版的粟谱铅版拿出准备重印,并于1962年写了重印前言一文作为再版序言。出版社在排出铅字校样并请吴新雷先生进行了校对后,1963年开始部署全书的排校,不料此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突变,江青于1963年下半年开始插手昆曲的现代戏表现问题,在极左思潮的冲击下,上海文艺出版社便将粟谱再版计划叫停,铅版与全书校样被存放于上海市戏曲学校的库房。文革中,上海文化广场发生火灾,殃及相邻的戏校库房,书稿与铅版皆被毁于一旦3。仅存的

13、俞振飞所写前言幸为吴新雷先生保存,并于2009年4月刊登于田笙集第五辑。集中刊登的并非俞振飞先生原文,而是经吴新雷先生校后的文章,为此,吴先生于前撰写专文,对此文之来龙去脉进行介绍,并对前言的校对内容进行了梳理。吴新雷先生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昆腔的产生时间:将俞文中的“三四百年”修改为“六百多年”,因彼时昆曲研究界提出据南词引证,昆曲非魏良辅所创,而是元代末年顾坚,将昆曲产生的时间由“三四百年”推至“六百多年”。二是出版年代:将俞文中“一九五四年”出版改为“一九五三年”,所据为粟庐曲谱中习曲要解题署为“癸巳九月”,是年为一九五三年。三是粟谱戏出数:将俞文中的“二十九出”统一改为“三十

14、出”,所据为粟庐曲谱中习曲要解有“先将已定稿之三十出付印为初集”言,并指出谱中拾画一折实为拾画叫画两折。窃以为此处改动与目录数目并不相符,况粟谱拾画删去了锦緾道和尾声,与叫画已经合为一出,是舞台上一种简略版的演出形式,况且若拾画必须分开,则游园惊梦与折柳阳关原本为两出,粟谱却拆成四出,如此计算,则更少于三十之数。重印前言原文已收入2011年再版粟庐曲谱中。五、粟庐曲谱的几次非正式再版(一)1991年台湾首次重印粟庐曲谱1991年台湾重印粟庐曲谱自1953年粟庐曲谱出版,近四十年没有再版,直至1991年,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承台湾行政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开办昆曲传习班,急需以粟庐曲谱作为教材,由台

15、湾洪惟助教授主持对粟庐曲谱进行了重印。91年台湾版粟庐曲谱之目录页91年台湾版粟庐曲谱习曲要解之起始页由于此次重印时台湾未找到完整版本的粟谱,故以台湾曲友从大陆带回的一部被撕去封面、吴序以及首尾部分文字的粟谱复印本为底本进行了重印,将上下两册合为一册,封面改为由洪惟助题签的紫黑底红签设计,并在卓君庸题名后增添了洪惟助的题名页。由于底本无吴序,故重排目录,去掉了原书目录中的“吴序”二字。习曲要解只保留了讲解俞派唱法的技术部分。该书删去了俞粟庐先生的照片页,书后亦不附度曲一隅及俞宗海家谱。朱復先生藏洪惟助先生赠俞家的91版台湾粟庐曲谱之扉页时值俞振飞先生九秩寿,此粟谱便作为贺礼赠送俞振飞先生,送俞

16、家的粟谱皆在扉页上改以红字印“庆祝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九秩荣寿在台湾重印此谱以为纪念 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敬赠”。53版粟庐曲谱中游园之皂罗袍91年台湾版粟庐曲谱中游园之皂罗袍53年版粟谱除书后附勘误表所列错误,在誊抄或印刷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未校出的错误。以粟谱游园一出的皂罗袍为例,此曲板式为一板三眼,但“断井颓垣”的“井”字工尺的“工”上却使用了一板三眼带赠板一板三眼中才会出现的赠腰板符号“|X”。在台湾此版中,编者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只是简单地将该赠腰板删除,却没有改正为正确的腰板符号“_”,致令改错为错,“井”字由三拍变为两拍。 (二)1996年台湾再次重印粟庐曲谱1996年台湾再版粟庐曲谱

17、之习曲要解起始页1996年台湾版粟庐曲谱之目录页1996年台湾版粟庐曲谱之度曲一隅题名页台湾初次重印的粟谱受到两岸广大曲友的热烈欢迎。1996年,洪惟助先生再次主持粟谱重印,此次重印换彰化师大林逢源教授收藏之台湾曲家徐炎之的粟庐曲谱为底本,仍为一厚册,封面保持前版风格,仍为洪惟助题名,于习曲要解起始页保留了徐炎之先生的藏书印。该书“再版后记”中称徐之底本为完足本,事实上徐之底本亦缺吴序,故此版新订目录,删去吴序。付印中,穆藕初题“度曲一隅”页丢失了“藕初”之印,书后附勘误表为林逢源手订。可惜之处,徐之底本有多处拍曲时的涂抹,林逢源教授对徐之涂画与原书所印进行了分辨,并重订勘误表,校订出底本中的

18、污点及涂画的同时,修改了一些53版粟谱未勘误出的错误,如上节提到游园皂罗袍曲“断井颓垣”的“井”字工尺上的赠腰板符号“|X”,在此版得到改正,但可惜的是,此次勘定未达尽善,有些地方的污点未能勘出,如,寻梦嘉庆子曲中“话到其间”之“话”字工尺,赠板“五”下多了一小点,“来生出现”的“现”字工尺,第一个“仩”下亦多一小点;有些徐之涂画未能识别,以至将原书工尺改变,如;寻梦川拨棹曲中,“再到这亭园”之“这”字工尺多了一“”豁腔符号。由于底本造成的干扰,使得此版粟谱的正确率相对较低。(三)2007年南京大学昆曲社重印粟庐曲谱曲友李宏藏2007年南京大学昆曲社重印之粟庐曲谱2007年,南京大学昆曲社重新

19、以53版粟庐曲谱原本影印,使用的是曲友李宏所藏粟庐曲谱为底本,恢复了原谱封面,由于底本缺吴序,故此版粟谱亦无吴序,除此之外,该版粟谱与53版粟谱保持了完全一致(包括勘误表在内)。在内容上,由于底本无任何涂改,因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谱面貌,原谱中已勘误出的错误也由曲友李宏进行了改正。六、粟庐曲谱在大陆的首次正式再版201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与俞振飞先生遗孀李蔷华先生取得共识,正式再版粟庐曲谱,这是自1953年五十多年来首次在大陆正式再版。201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再版粟庐曲谱之普通本与珍藏本二种此版粟庐曲谱以上海昆剧团蔡正仁藏1953年线装粟谱为底本,仍以线装形式出版,一套四册,分为珍藏本和普通本

20、两种,印数分别为250套和750套。此次粟谱不仅在卷首恢复了吴叔同序,而且为让读者尽可能多地了解俞派唱法以及五十多年来粟谱的种种历程,其内容在原书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俞粟庐先生的度曲刍言,以上昆岳美缇藏俞粟庐先生的手稿为底本影印,并将俞振飞先生1962年撰重印前言附后。此外,此版粟谱仿照无锡图书馆馆藏线装单行本度曲一隅的双色套印及板眼格式,由曲友李宏将粟谱所有工尺进行套红,并将原谱勘误表中的错误一一订正,故此版粟谱无勘误表,但粟谱中未入勘误表之错误仍保持原样。此外,为尽可能多地保存俞粟庐先生散失的文献,随书附赠以王家熙先生所藏的俞粟庐75岁时灌制的十三面唱片录音为底本制作的激光唱片粟庐遗韵俞粟庐

21、昆曲唱腔集。俞振飞先生遗孀李蔷华亲手所钤“俞振飞印” 普通本仿照53版线装粟谱使用蓝色封面,珍藏本则选用高级绫面材料为封面。为了体现珍藏版珍贵性,其扉页由李蔷华先生亲手钤“俞振飞印”,并附赠印有俞粟庐先生书画扇面的书签两枚。李蔷华女士亲手所钤“江南俞五”印 此外,2011年1月29日下午上海古籍书店举办了粟庐曲谱新书首发暨签售活动,活动现场,李蔷华女士使用当年俞老用过的私章“江南俞五”为参与首发活动的读者钤印。 此次再版受到广大曲友的热烈关注和欢迎,据闻发售不久便几售罄。事难尽美,个人认为此版粟谱仍有两处遗憾,其一是此版未能将曲家徐凌云1946年所写跋收入;其二为俞粟庐先生的唱片未经专业技术处

22、理,在噪声和转速处理不太理想。据朱復先生言,朱家溍先生当年曾对其讲,听宝石针唱片需要将唱机转速调最慢方可听到原味,此次录音在转速上偏快,噪声处理亦不理想。 七、粟庐曲谱外编的发行与意义2002年顾铁华先生编粟庐曲谱外编 除了粟庐曲谱的版本及流传外,作为粟谱的有益补充,粟庐曲谱外编的发行也是颇值一提的。2002年,时值俞振飞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昆曲大师,俞振飞的弟子顾铁华先生组织并出资编印了粟庐曲谱外编。 1953年俞振飞先生出版粟庐曲谱时,最先选择了六十出剧目,但出版时仅完成了其中二十九出工尺板眼的点校,于是打算将剩余三十一出在将来作为续编出版。但是,俞振飞先生的这一想法在其有生之年

23、未得到实现,不仅初版的铅版、校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毁于大火,其未完稿的续编之数十出俞氏传谱原本也在文革中惨遭洗劫而佚失,这未面世之续编从此人间蒸发,成为俞振飞先生生前的一大憾事。 顾铁华先生为完成俞振飞先生的夙愿,经朱復先生推荐联系,挽请南京曲家王正来先生负责粟庐曲谱外编的全部辑校校缮工作,其选择三十出曲目,不仅包括了小生小旦,而且囊括了老生、武生、净、丑在内的各个行当,也进一步阐述了俞派唱法“并非仅是昆剧演出中生、旦演唱的一个流派,而是对昆曲(包括清曲和剧曲、亦包括生、旦、净、丑各个行当)歌唱艺术普遍认同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科学的总结”,也即俞派唱法就是现代的昆腔水磨调。王正来先生自费加印的拾画“

24、锦缠道”书签 粟庐曲谱外编的工尺谱标注方法基本按照俞振飞先生当年的标注特色,唯有在豁腔和气口上有些微不同,将谱内所有豁腔全部统一成“”,不再使用原谱在某些地方使用的右下方小工尺,并且在所有句、韵处皆书换气符号。此外,粟庐曲谱的拾画一折中未载锦缠道曲,外编中于书末收录了俞振飞先生在北京曲家许濳庵先生收藏的精抄曲谱中寻得的、其工尺与俞氏传谱相同的锦缠道曲,王正来先生还自费加印了锦缠道书签300枚,可供持有粟庐曲谱的曲友夹于书中备用,以此作为对粟谱存憾处的补足。粟庐曲谱外编由朱家溍先生题名,卷首为顾铁华先生序及其水磨调和俞派唱法一文,书末附俞振飞先生弟子薛正康先生跋。粟庐曲谱外编没有正式出版,仅由顾

25、铁华先生出资印制用以赠送俞门弟子及粟庐曲谱的读者。粟廬曲譜不仅是“俞氏唱法”的总结,也突破了历代记谱仅具主要腔格的“备忘录”形式,是“总结继承远溯叶怀庭以上历代曲家普遍认同且存在与度曲实践中的要素和特点,将他们首次规范化地形之于谱、行之于文”4。粟盧曲谱出版虽仅五十余年,却得到曲友的广泛认同,成为学曲唱曲者必备之书,今具小文,为粟盧曲谱各版本流传作一浅疏,权做为一名俞派唱法追随者对前辈曲家的景仰以及为昆曲传承做出薪火相传的贡献者之高山仰止。1上海市松江县志,第三十一卷人物2俞振飞评传,唐葆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P773发布俞振飞先生的一篇佚文:重印前言,吴新雷,田笙集,第五辑,P604

26、昆腔水磨调和俞派唱法,顾铁华,学昀,艺术百家,2000年第一期,P59注1:庞国钧,字蘅裳,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擅长诗赋,工书法,尤精行楷,苏州鹤园主人。注2:陆菊森,字率斋,即徐凌云序中之率斋主人,上海纯庐(又名蕊园,俗称周家花园)主人之一。注3: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著名出版家和文献学家,他爱好昆曲,1926年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主持出版了曲家王季烈等主编的集成曲谱。1930年前后,主持出版了吴梅的曲学著作奢摩他室曲丛。抗战时期,他与郑振铎、王季烈等人合作,整理后排印出版了脉望馆孤本元明杂剧。1953年受俞振飞之请为粟庐曲谱题写书名,然彼时因患中风,字体稍有歪斜,笔

27、力亦大不如前。注4:卓君庸,福建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中国实业银行经理、北京大学国文系讲师、书法专门教员,有卓君庸章草墨本急就章偏旁歌章草考等行世。注5:朱復先生藏粟庐曲谱上下册并非原装一套,上册为袁敏宣先生旧藏,为俞振飞先生所赠,文革抄家时,袁家之书皆被抄没丢弃于路边。一日袁先生于拾荒人车中见此上册粟庐曲谱,便向其讨回,然下册不复在。此书后为朱復先生日常拍曲用书,袁先生去世后,其家人将书赠予朱復先生。后朱復先生请俞振飞先生为此书题字,曰“此谱是一九五三年旅港时所印。兹因港埠爱好崑曲者较少,初版只印五百部,本拟于一九五五年再续印五百部,适因当时梅畹华先生正要拍摄崑曲断桥纪录片,促余赴京参加

28、,因此把曲谱全部锌版带回上海,准备继续印行,分送爱好雅曲友人。因将全部锌版寄存戏曲学校内,岂知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广场一场大火,戏校大部分之房屋都遭焚毁,曲谱锌版,尽成灰烬,深感痛惜。现在正在计划重印,并拟每折加印简谱,使不明工尺谱者,可以按谱寻声,便于学习。预计一九八一年可以竣事。 一九八零年九月 朱复同志属题 俞振飞时年七十又九”。目录后有朱復先生请萧劳先生代题此书来历,文曰“此册袁敏宣师丙午后所遗物也尝持之为余度曲甲寅师殁遂以为纪念焉。 离山堂”。其下册为北京昆曲研习社张允和先生所赠。注6: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集)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吴祖光总摄影:吴蔚云摄影:王德成、张沼滨美工:韩尚义副导演:岑范剧目包括:断桥(昆曲)、宇宙锋(京剧)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