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7358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第一节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一、传统伦理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地位 在小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里。在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里,社会生活的秩序的构建和人际关系的调节主要靠伦理道德,而不是依靠法律。,二、传统伦理道德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1、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2、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强调教化作用。3、政治学,史学、教育均以道德提升为己任。,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1、传统道德规范 男女授受不亲,仁者爱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从”即妇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要求妇女讲

2、贞节、修言辞、学温顺、治丝麻。,2、传统美德,传统道德规范不等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中的精华,这些精华是现代仍应弘扬的,如仁、义、礼、智、信。而传统道德规范当中包含着许多现在应该抛弃的东西,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二、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1、仁爱孝悌:仁爱就是对人有同情心,关心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孝悌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是孝心献给父母,兄弟朋友亲如手足。孝女缇(ti)萦,2、谦和好礼:谦和就是谦让,谦虚、和气、和为贵。好礼就是注重礼仪、礼节,讲礼貌。尧舜禅让,九拜:(1)稽首(2)顿首(3)空首(4)振动(5)吉拜(6)凶拜(7)齐拜(8)褒拜(9)肃拜,3、诚

3、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妄,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滴水之 恩,当涌泉相报”。,4、精忠报国:精忠在古代就是忠于皇帝,忠于皇帝也是爱国的表现,因为在古代中国是家天下,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忠君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意识。爱自己的家、爱家乡、爱国家、忠于朝延就是爱国。,中华民族曾出现过杨家将、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这些人都是“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志士仁人。,5、克已奉公: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克己奉公并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其本质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

4、利。,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克已奉公的精神境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克已奉公的典型。,6、修已慎独:修已就是自我修身,加强修养的自觉性。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独”。所谓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已,有高度的自觉性,战胜自已。,慎独不仅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也同样反映出一个人的战胜自我的能力。只有能够战胜自已的人,才能无敌于天下。“欲赦其身,止欲去恶”,7、见利思义:关于“义”,在中国古代有不同的理解,从大处说,“义”是指一切正义的事业;从小处说,是指所有公正、合理而应该做的事情,有时也指义气。,所谓利,就是利益、好处、经济效益。先义后利,见利思

5、义提倡“舍身取义”,反对“见利忘义”,8、勤俭谦正:即勤劳节俭、谦明正直。对于普通平民来说,主要是勤劳节俭,不要奢侈浪费。对于为官者来说,更强调廉洁、正直。,如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端,为官清正廉明,执法严峻、不避权贵、不循私情。包拯信奉“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信条。明朝于谦信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百姓说长短”的信条。,9、笃实宽厚:笃实:忠诚老实。宽厚:待人宽宏大量。笃实宽厚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的道德品质。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事实,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反对言行不一,说了不算的欺骗行为。曾子,10、勇毅力行: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宋代欧阳修说:

6、“遇事无难 易,而勇于敢为。”“力行”就是身体力行,为了有价值的目的大胆实战,最终成圣成仁。,三、传统美德与典范道德人格,传统美德形成了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造就了各种道德人格。这些道德人格包括圣人、贤人、仁人,还包括君子、善人。古代开明的君主,古代名相、古代名将、古代思想家的身上都体现出了典范的道德人格,如周公姬旦礼贤下士,他自称:我一沐三握发(洗澡时多次握发),一饭三吐哺(吃饭时多次把饭放下),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四、中国传统处事之道,中国传统处世之道包含的人生智慧可提炼出十二个范畴:“宽、恕、诚、信、中、和、忍、让、防、藏、圆、报。”,宽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积极:宽厚的性格、宽容

7、别人的过失,赢得众多朋友。消极:压抑自已的个性的发展,苦了自已。,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能以自我的情感、意志去推想他人的情感和愿望,从而慎重地对待自已的行为,不对他人造成伤害。消极:宽恕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坏人,有时甚至打左脸,给右脸。,诚待人忠诚、老实、忠诚国家、忠诚皇帝,对朋友也忠诚。积极:造就了一批“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即忠君报国的民族英雄。消极:对皇帝的忠诚有时是愚忠,皇权被视为至高无上,对小人的忠诚往往上当。,信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讲义气、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无戏言。积极:强调信誉至上,见利思义,能赢得交往者的信任。消极:说出去的话,泼出去得水,无法收回,即使说错

8、了,也不能改悔。,中不前不后取其中,即儒家的中庸之道。积极:形成了“温柔敦厚”的民族性格,反对偏激的行为。消极:导致民族性格中缺乏竞争与开拓意识。“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和是古代文化精神的凝聚,追求人人相合,天人合一,社会大同。人应该在万物相和中求得发展。积极:把天地之和、人人相合、人心合一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旨归,有较多的积极意义。家和万事兴,人心齐泰山移,和气生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消极:“和”的观念使中国人对家庭、群体、社会关系等有很强的依附性,缺乏独自闯天下的精神。,忍忍让,为人处世“和为贵”“忍为好”,倡导以忍让求和气。积极:化解矛盾,避免争执。

9、消极:缺乏斗争精神。让同忍。,防防备他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他人存有戒心。积极:避免:“祸从口出”,言行不慎给他人留把柄,所以言行谨慎。消极:不能快言快语,说话办事绕弯子,对他人存有戒备之心,不能坦诚相见,随心所欲。,藏藏而不露,讲话含蓄,办事不露锋芒。积极:不做出格的事,不做过分的事,感情不外露,讲究含蓄之美。消极: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正确的做法:如同作画,当藏则藏,当露则露,扬长避短。,圆圆滑:为人处世“内方外圆,如同铜钱”。办事圆滑,力求八面玲珑,各方都满意,谁都不得罪。积极:在亲朋故友的网络中能够求得各方满意和欢心。消极:有时不坚持原则,墙上草随风倒,无主见。看人下菜碟

10、,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虚伪。,报知恩必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对仇人要报仇。积极:对别人的恩惠铭记在心,有机会要报恩;对他人的恶行要寻机报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消极:个人恩怨心太重,往往凭感情办事,有时置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而不顾。,四、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效用和负面影响:,传统伦理道德,自有其正面的积极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如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人”都是肯定凡夫俗子也可以通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与此同时,传统伦理道德对包括君王在内的统治者也可以形成道德制约和严格要求。,传统伦理道德还能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

11、保持高风亮节。传统伦理道德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它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了。以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设立“贞节牌坊”,残害了无数妇女。,总之,我们要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其中优秀的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的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在道德伦丧,人欲横流的社会,需要重建道德伦理纲常。,第三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发展,一、中国伦理思想发展三个阶段1、先秦,第一个阶段,是中国伦理精神孕育展开阶段。2、汉唐,第二个阶段,从汉到唐,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阶段。汉代是儒家。魏晋时期,玄学伦理占居主导地位

12、。隋唐时期,佛学伦理道德占据主导地位。,、宋元明清 第三个阶段,宋元明清,是中国伦理思想的辩证综合阶段。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以承续儒家道统为帜志,但又充分吸收了佛教与道教思想的营养,建立起以儒家为主,充分吸收其他各家的积极因素的思想体系,二、中国伦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原理,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人伦关系原理,道德主体品格要求,人性的认同。概括地说,就是人伦、人道、人性。“礼”的人伦法则,“仁”的人道原理,“善”的人性修养,构成中国伦理体系的基本结构要素。,讨论题和思考题:,、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类型的?”、谈谈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哪些内容构成?,4、结合实例,谈谈新形势下传统伦理道德面临的新问题。5、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效用和负面影响。6、对传统处世之道的理解,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