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物理》必修①②介绍(1).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9102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物理》必修①②介绍(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物理》必修①②介绍(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物理》必修①②介绍(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物理》必修①②介绍(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物理》必修①②介绍(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物理》必修①②介绍(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物理》必修①②介绍(1).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标教材物理必修介绍,普通高中,2.必修、必修教材介绍,1.整体介绍,3.关于实验,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教育的定位各国教育的经验结论(发展方向)1.个性发展、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交流与合作 2.共同基础选择机会,多样化的课程,学生享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性,现行教材,“两省一市”方案(1997年)修订后扩大,我国当前高中课程的主流结构(1999年)特点:分类型、有选择(I类、II类物理课),现行教材的进步意义,首次给学生提供了选择。增加了“课题研究”,并且规定为必学内容。提出了物理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现行教材的局限性,企图“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学生选择的空间仍然狭小。没

2、有涉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对高中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

3、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对高中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二、课程结构,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 体育与健康

4、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2-13个科目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关于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关于模块,普通高中课程

5、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几个相关科目内容结构示意图,语文1,语文5,语文4,语文3,语文2,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4,数学5,数学2,数学3,数学1,数 学,必修,选修,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 学,必修,选修,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

6、,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 物,必修,选修,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完整架构,模块化、分系列 每个模块 40 课时(含本模块的复习考试)半学期(10周)学完,完整架构理念,为何改?,改什么?,如何改?,改 理 念,新课程新在哪儿?,新课程的理念 学生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新在哪儿 1.新理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大纲只关注学习的结果,所呈现的只有结果性目标。而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习结果,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其内容标准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方面要求来呈现。,教学大纲强调教师的教,而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内容标准在陈述具体要求时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例:“经历匀变速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的一个例子,新课程新在哪儿 2.学习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 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高中物理的系列与模块,物理1和物理

8、2(共同必修模块),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选修1系列,电磁现象与规律 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热现象与规律 热与生活 能源与社会发展,选修2系列,电路与电工电磁波与信息技术力与机械热与热机 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选修3系列,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中物理课程结构,物理 1,物理 2,系列1,物理 1-1,物理 1-2,物理 2-1,物理

9、2-2,物理 2-3,物理 3-1,物理 3-2,物理 3-3,物理 3-4,物理 3-5,必修,系列2,系列3,选修,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电路与电工电磁波与信息技术,光与光学仪器原子核与核技术,力与机械热与热机,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三个系列的区别:以电磁波为例,选修1:

10、电磁波,列举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了解电磁波的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发表见解。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现代生活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对科学、技术及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观点。,选修2:电磁波,了解电磁波及其发射、传播和接收原理。知道光的电磁本性和电磁波谱。举例说明电磁波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收集资料,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模式、常用术语和移动电话的常用功能。初步了解电视、广播和电视机的工作模式,知道电视机的主要结构。了解电视、广播技术的新进展。,选修3:电磁波,初步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意义。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11、通过电磁波体会电磁场的物质性。了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通过实例认识电磁波谱,知道光是电磁波。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和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对达到知识目标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做出了要求。对知识要求的阐述比较宽泛,强调的是科学方法。3以“例”和“活动建议”的形式对标准做进一步描述。注:“例”和“活动建议”不是必须执行的。4.学生实验的项目分布在各条标准中。对具体器材、操作的要求少了,对实验思想、方法的要求高了。,整体介绍,指导思想主要特色栏目说明配套资源,编写方式上的主要特色,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探究精神贯穿始终四、渗

12、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教师最喜欢听的话,学生:我终于明白了。,(P13)“时间和位移”:第一次出现矢量。只要求知道矢量有方向。(P13)“时间和位移”:让学生以位移为例“思考与讨论”,领悟矢量相加的方法,正文不出现结论,习题也不作要求。,新教科书关于矢量的教学线索,矢量的教学不“一次到位”,不是矢量的定义,矢量要满足一定的运算法则。如果一次讲到位就少了一次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努力。,新教科书关于矢量的教学线索,(P13)“时间和位移”:第一次出现矢量。只要求知道矢量有方向。(P13)“时间和位移”:让学生以位移为例“思考与讨论”,领悟矢量相加的方法,正文不出现结论

13、,习题也不作要求。(P62)“力的合成”:实验探究二力合成的方法,得出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新教科书关于矢量的教学线索,(P13)“时间和位移”:第一次出现矢量。只要求知道矢量有方向。(P13)“时间和位移”:让学生以位移为例“思考与讨论”,领悟矢量相加的方法,正文不出现结论,习题也不作要求。(P62)“力的合成”:实验探究二力合成的方法,得出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65)“力的分解”:概括矢量相加法则;总结出矢量的科学定义。,矢量的教学不“一次到位”,矢量的教学不“一次到位”,新教科书关于矢量的教学线索,(P13)“时间和位移”:第一次出现矢量。只要求知道矢量有方向。(P13)“

14、时间和位移”:让学生以位移为例“思考与讨论”,领悟矢量相加的方法,正文不出现结论,习题也不作要求。(P62)“力的合成”:实验探究二力合成的方法,得出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65)“力的分解”:概括矢量相加法则;总结出矢量的科学定义。(P75)“牛顿第二定律”:例题中灵活处理矢量问题(正交分解),1.分别作出质点在A、B两点的速度矢量(长度一样)。,2.将vA的起点移到B,并保持vA的长度和方向不变。,3.以vA的箭头端为起点,vB的箭头端为终点作矢量v。,4.v/t 是质点由A到B的平均加速度,v 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5.当t 很小很小时,AB非常接近,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接近直角,

15、v 的方向跟vA(或vB)的方向垂直。即指向圆心。,新教科书关于矢量的教学线索,(P13)“时间和位移”:第一次出现矢量。只要求知道矢量有方向。(P13)“时间和位移”:让学生以位移为例“思考与讨论”,领悟矢量相加的方法,正文不出现结论,习题也不作要求。(P62)“力的合成”:实验探究二力合成的方法,得出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65)“力的分解”:概括矢量相加法则;总结出矢量的科学定义。(P50)“向心加速度”:矢量概念的进一步应用(根据求速度变化量的方法,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二、改变学习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原教材

16、,过去教材的写法:在力F1 和F2的方向上各作线段OA和OB,使它们的长度分别表示力F1和F2。以OA和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对角线OC表示出来。,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现教材,推导位移公式,推导位移公式,科学思想方法,把一个变化的事物分解成很多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去处理,再把各小部分的结果的合起来,就得到整个问题的解,这是近代数学、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以不变代变,以直代曲”,化复杂为简单。类似这样的思想方法,靠灌输,恐怕效果不是很好。,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一加速电压为 80

17、0 kV 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为 1 mA 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电荷 e1.601019 C.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_。假定分布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 l 和 4 l 的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 n1 和 n2,则 n1/n2_。,高考统计:满分率 0.093(主要错在后一问),98高考题,假定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 l 和 4 l 的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 n1 和 n2,则 n1/n2_.,l,4l,思维方法:质子在全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

18、(速度变);在极短长度内可看为做匀速运动(速度不变)。,知识:匀加速运动 v2 2a l,相等长度下,n 和v 成反比,本题难就难在学生缺乏“变与不变”的思想,三、探究精神贯穿始终,教材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既指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个教学内容,还体现一种精神。科学探究不搞形式主义:教学不追求探究的“完整性”科学探究没有一定的模式科学探究“要素”不等于过程“环节”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做实验,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能尝试解释这个规律吗?尝试解释就是做出假设和猜想。,(必修1,P53)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科学探究,四、渗

19、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经历审美体验,热爱科学质疑与求知、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态度严谨、实事求是人类对自然的永恒的探索,栏目的设置体现了三维课程目标 栏目的设置体现了选择性,栏目设置,思考与讨论演示实验说一说做一做STS科学漫步科学足迹,“思考与讨论”是让学生想和说的,与上下文的联系比较紧密。,栏目设置(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演示实验说一说做一做STS科学漫步科学足迹,栏目设置(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演示实验说一说做一做STS科学漫步科学足迹,“做一做”“说一说”两个栏目都是扩展性学习内容,前者偏重于动手操作,后者偏重于思考。“做一做”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

20、的动手操作能力。“说一说”不说也没有妨碍,说了之后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更好的体现。,栏目设置(STS),思考与讨论演示实验说一说做一做STS科学漫步科学足迹,STS栏目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栏目也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关于STS,STS栏目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的意义在于揭示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非单纯的科学知识在技术上的应用。,STS:从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学与社会,栏目设置(科学漫步、科学足迹),思考与讨论演示实验说一说做一做STS科学漫步科学足迹,“科学漫步”“科学足迹”栏目是扩展性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阅读。其后往往附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不必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