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病危害(精简版)(1).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9253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病危害(精简版)(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病危害(精简版)(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病危害(精简版)(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病危害(精简版)(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病危害(精简版)(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病危害(精简版)(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病危害(精简版)(1).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新技术产业所致 职业病危害,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熊敏如,求真求确 必邃必专,修学储能 先博后渊,高新技术产业所致 职业病危害,第 一 节,概 述,通常所称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由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所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主要包括九大产业:,生物工程产业 光电子信息产业 软件产业 智能机械产业 生物医学产业 超导体产业 太阳能产业 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一、职业卫生共同特点,封闭、恒温、无菌或超净、低噪声,计算机控制或智能机器人操纵,超导材料、超颗粒材料、纳米材料、数百中微量化学物集中使用,单调、紧张、乏味和重复性劳动,特殊要求的作业场所或工作环境,高度自动化,新化学物质和

2、材料的生产与应用,职业卫生新课题,2、新材料、多种微量化学物联合作用对健康影响,3、精神紧张作业对健康的影响,1、封闭恒温等特殊作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VDT作业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照度低、屏面眩光闪烁、空气负离子少、电磁辐射、不适的工效学关系、精神紧张等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可引起VDT综合征,包括:,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健康损害,视疲劳精神疲劳颈、肩、腕等功能障碍痛经、月经不调、流产、早产,2与工作环境相关的有害因素,长期在封闭的环境中,空调、电脑、复印机以及人的活动等可产生各种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污染物。,3新材料带来的潜

3、在危害因素如超细颗粒(纳米材料正在被认为可能造成潜在的健康问题),4有害化学物质,如微电子行业的有机溶剂,5生物源性有害因素 如转基因产品、植物花粉、孢子体等,第二节,有机溶剂所致职业病危害,高新技术产业中存在许多新的化学物质,尽管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浓度较低,但长期接触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可能产生有害影响,甚或引起职业病。如,微电子工业使用的化学物质多达数百种,可能产生各种危害,其中有机溶剂所致职业病危害较为突出;感光液中的溶纤剂可致精子减少、精子畸形率增加;RU486避孕药作业男工女性化(乳房增大等)、女工子宫内大出血、内膜过度增生发生率增高。,一、苯致白血病,19721987年我国1 2城市大样

4、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致病条件 致癌相对危险度(RR),苯与白血病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苯浓度30mg/m3,造血系统恶性肿瘤,2.2(1.24.2),3.2(1.010.1),苯浓度75mg/m3,AML和MDS,7.1(2.113.7),非何杰金淋巴瘤(NHL),4.2(1.115.9),连续接苯10年,苯被确认为,人类致癌物,法定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被列为,慢性苯中毒致白血病15例分析,工种:制鞋工14例,喷漆工1例。直接接触含苯有机溶剂(天乃水、粉胶等)的工种占80%。3例因所在车间其它工序使用苯而间接接触。作业环境 11例为家庭

5、作坊式,作业场所拥挤,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作业未分开。接触浓度 空气中苯浓度范围6.4290mgm3,甲苯浓度范围16-510 mgm3,平均659 mg m3,其中7例10mg/m3。15例每日工作时间均超过10h。,慢性苯中毒致白血病15例分析,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乏力、心悸、发热、耳鸣、牙龈出血、鼻衄,经量增多,皮肤瘀斑,个别出现视力模糊,胸闷和腹胀等。临床类型 急性白血病11例。慢性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型3例,急性粒-单核细胞型1例,急性淋巴细胞型1例,急性单核细胞型2例。红白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型4例(Ph1染色体均为阴性,1例检出berabl融合基因融

6、合位点为b3a2,扩增产物片段为385bp)。潜隐期 5个月至12年,平均428个月,2年以内8例(5l 3)。,苯致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临床类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少数为慢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潜伏期,平均13.7(127)年,疗效及预后,较非苯性白血病进展慢,临床症状较轻,治疗效果好,血象、骨髓象恢复快、预后较好,苯致白血病病例,1、苯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刘扬 隋劲松 伦晓勤(中华劳职2002,20(4):276),患者女,33岁,某油漆厂工人,因头晕、乏力9年 就医。1987年8月至1988年8月在氨基树脂车间从事制漆工作,接触苯、二甲苯、丁醇、甲醛等生产原料,工作时人工将生产原料

7、投入桶中,搅拌加温至200,出锅冷却过漆,人工分装。每天工作8 h,车间约400m2,有1个排 风扇,无个人防护。同工种40人,4人白细胞减少、贫血。测定工作环境空气中苯浓度为135mgm3、二甲苯为82mgm3。,1988年8月至1995年5月在技术科实验室任化验员,检测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氨基漆等,各种试验样品均敞开排列,工作时无个人防护,实验室约10 m2,有1个排风扇。1993年起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多梦,WBC 3.4 x 109L,Hbll2gL。继之出现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反复发热,血常规:WBC(3.53.8)x 109L,Hb 95101 gL,血小板(9611

8、2)109L。服利血生、硫酸亚铁等,效果不明显。,1995年上述症状恶化,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完全缓解。2001年病情复发。骨髓象:颗粒增多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再次给子化疗后病情稳定。考虑病因可能是职业因素,就诊于某职业病医院,根据GB 3230-1997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经职业病诊断小组讨论,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苯性白血病),主要依据是,患者有明确的职业性苯接触史 既往无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化学物接触史,无家族性白血病病史 临床表现符合苯致白血病的一般规律,临床类型潜伏期发展规律治疗效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年,接触苯,较非苯性白血病好,WB

9、C降低,白血病,(接苯浓度高达135mg/m3PC-TWA 6mg/m3相对较短),2、室内苯污染与白血病案例分析思考,北京市民朱某2002年8月初买了一辆新车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9月底就发现身上有大量出血点。10月经正规医院诊断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治疗5个月后宣告治疗无效病逝。由于苯中毒可导致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朱是买车后才出现病症,经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下属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进行车内空气检测,确认车内苯超标后,其夫认为罪魁祸首就是这辆新车,于是将该车的汽车销售公司告上法庭,以求讨回公道。,分析思考:该案例是否为苯所致?,3、影响苯白血病发病的因素与预防措施,3.1接触苯的浓度越高患

10、白血病的RR越大,例如,10ppm25 ppm,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RR(95可信区间),3.2(1.010.1),7.1(2.113.7),减少接触机会,降低接触浓度预防苯致白血病的根本措施之一,3.2.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往往出现在sAML之前,sAML与sMDS患者中5号染色体与7号染色体缺失的几率为8590;而同样的染色体畸变在原发性AML与原发性MDS患者中的几率仅4244sAML与sMDS可视为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可见:,及早发现和治疗MDS有利于预防苯致白血病的发生,3.3.苯致白血病多由再生障碍性贫血发展而来,具有610 年或以上

11、的潜伏期,其预后较原发性白血病好,因此,,应及早诊断和治疗苯中毒;对重度苯中毒患者实施严密的医学监护,主要参考文献,1、苯中毒的研究进展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21(6):457 2、苯致白血病的分子机制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13(3):21 3、Cancer risks in a historical UK cohort of benzene exposed workers.Occup Environ Med 2005,62(4):2316 4、Lymphohaematopoeitic cancer mortality among workers with benzene ex

12、posure.Occup Environ Med 2003,60(9):6769,苹果公司正己烷中毒事件 苹果公司近日发布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度承认其在华供应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这份“迟到”的报告,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联建公司于1999年12月建厂,注册资本1.23亿美元,主要生产新型平板显示器及相关电子零组件、五金配件等相关产品,现有员工1.6万余人,平均年龄20岁左右。据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联建公司模组五课在作业场所开始使用价钱更便宜的“正己烷”替代酒精等清洗剂进行擦拭显示屏作业

13、。模组五课车间是密闭洁净车间,车间内直接接触使用正己烷的职工有800余人。由于公司没有对正己烷使用的职业危害影响进行申报评估、检测,也没有改造相应的通风设施,导致作业现场空气中的正己烷含量严重超标,部分员工出现头晕、手脚麻木等正己烷中毒症状。苏州第五人民医院职业病科主任医师刘杰介绍说,正己烷中毒会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导致四肢麻木,感觉异常,严重的会导致四肢运动神经受损伤,肌肉萎缩。“但正己烷导致的中毒是可逆的,脱离原来的环境后,症状只会减轻,不会加重。”他接诊的万秋英属于中度中毒,到医院时根本不能行走,也是联建公司发病最重的一位。“她是最后一个出院的,恢复良好,目前没有明显的后遗症。”,二、正己

14、烷中毒,【理化特性】,常温下为液体,易挥发,蒸气比重为空气的2.97倍。是各种混合溶剂,如粘胶剂、白电油(123号溶剂汽油)的主要成分。,【接触机会】,工业上主要用于工业粘胶配制、除污、干洗、油脂萃取、制鞋、印刷、油漆、制药、家具、电器制造及微电子工业等。,【中毒概况】,1957年意大利报告的“制鞋匠中毒性周围N病”极可能是首例慢性正已烷中毒,此后类似病例逐渐增多,且确认为正已烷所致。上世纪70年代前职业性正已烷中毒多见于发达国家,随后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自90年代后有少量文献报告;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片面地认为正已烷价廉,毒性较苯、甲苯低,环境污染较氟利昂小,因而以正已烷取代甲苯、氟利昴

15、等,忽略了其实际危害较大,导致正已烷中毒发生率大大增高。,【中毒机制】,正己烷为神经毒。主要经呼吸道,亦可经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因其具有脂溶性主要分布于神经及肝、肾等组织内。在肝内代谢生成-已酮、-乙醇、2,5-二已酮等代谢产物,随尿排出体外。,正已烷可致多器官损害,主要靶器官为NS。可引起帕金森病和多发性周围N病。其发病机制:,2,5二己酮,正己烷,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2己醇,2己酮,神经微丝蛋白赖氨酸,:,2,5二甲基吡咯加合物,神经微丝积聚,轴突功能障碍,神经纤维变性,【临床表现】,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以头胀、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乏力以及眼、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为主要表现,

16、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或肝损害。,多发性周围N病(感觉-运动障碍型),其特点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四肢肌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瘫痪四肢远端痛、触觉,呈手、袜套分布 N肌电图异常改变尿2,5二己酮增高,【治疗】,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应立即脱离接触,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肥皂水清洗皮肤污染物,并作对症处理。如中西医综合疗法,辅以针灸、理疗和四肢运动功能锻练等。,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应尽早脱离接触,并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充分休息,给予维生素B1、B6、B12和能量合剂等。,【预防】,1、一级预防,工艺改革“知情权”与“危害告知”(1),选择低毒替代高毒品时,要全面评价化学品的实际危害。甲苯LD50(5.5

17、g/kg),远大于正已烷(15-30g/kg);但其实际危害分级甲苯为级(轻度),而正已烷为级(重度),某电子厂使用美国壳牌正已烷,标签上标有“该化学品可致不可逆性肢体残疾”,厂方却把标签全部撕掉,工人在“无知”情况下,未注意防护而发生震惊全国的76人正已烷中毒事件。若实施“危害告知”,予工人对职业危害防护“知情权”,即可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混合溶剂含有多种成分,应注意有无正已烷及其比例。例:有4名打工妹,在保定县皮具公司做“粘胶工”3-5个月后,发现手、脚麻木,四肢瘫痪,二便不能自理,疑为正已烷中毒,但查阅所用“粘胶剂”说明书,不含正已烷。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粘胶剂公司技术要求产品中不得人为

18、添加苯系物、卤代烃等有机溶剂,而以120号溶剂汽油取而代之,熟料120号汽油中正已烷为28%-32%,至此方明确打工妹之病为正已烷中毒。假如在使用120号溶剂取代苯系物作溶剂时能考虑到含有正已烷的话,4打工妹可免中毒之灾。,知情权与危害告知(2),2、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极早治疗,预防病情恶化,例如:,1996年4月,X科技公司清洗车间女工张某(20岁)出现手指发麻,有触电感。5月,同车间又有2人出现相同症状,厂方仍未重视。,7月,同车间40余人手足发麻、食欲不振、行走困难,厂方迫于工人要求,其中18人被送往某私立医院诊治,未见效。工人联名上诉有关主管部门,引起政府重视,经联合调查组调查确认为

19、正已烷中毒。假如在相继多人出现类似表现时及早采取措施,即可将中毒加以控制。,主要参考文献,1.潘洁,唐焕文.正己烷慢性神经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职业医学2009,(5):5860 2.孙素梅,曹春燕,张霞,等.正己烷中毒28例临床分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1):4748,第三节,新材料带来的潜在 职业病危害因素,1.新材料 主要是指超导材料和超细颗粒。是高新技术产业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1.1新型纤维,新型纤维材料具有抗拉强度大、重量轻等良好性能,如碳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铝等制成的陶瓷纤维,兼有高熔点、耐用,是良好高温绝缘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其硬度类似石棉纤维,

20、是否具有类似石棉的健康损害作用?,石棉(asbestosis),硅酸盐类矿物。纤维结构,具有抗拉强度大,耐火,耐酸碱,绝缘性能。长期吸入高浓度石棉纤维粉尘可致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石棉肺);石棉(青石棉、温石棉和铁石棉)纤维可致肺癌和间皮瘤等。石棉粉尘(微米级)所致石棉肺、肺癌和间皮瘤均属我国法定职业病。,直径为纳米量级(1100nm)的颗粒。,1.2 超细颗粒,随着物质粒径的减小,其理化特性可产生强烈的体积效应(小尺寸效应),其生物学效应与微米级颗粒相比也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在纳米尺度(nanometer,nm,即109m)内操纵单个原子、单个分子、原子团或分子,使物质成分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新

21、型物质材料,即,纳米材料,在纳米这一微观范围内对电子、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改造的技术称为,纳米技术,2、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是,迄今为止,人类对纳米材料的认识刚起步,关心的只是发展纳米材料的制备工程研究、开发具有神奇功能的新产品。,关于纳米材料对机体潜在危害的研究则很少,国际上目前尚无对纳米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机构,也未找到能证明纳米材料绝对安全的科学依据。,纳米材料能否对机体产生潜在危害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2.1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或等于10m的颗粒物。通常按粒径分布又可将其分为三类:,粗颗

22、粒(coarse particle)细颗粒或微粒(fine particle)超微颗粒(ultrafine particle)纳米颗粒(nanometer particle)1100nm,空气动力学直径(AD),2.5mAD10m,2.5m,0.1m(100nm),物质被粉碎成纳米级颗粒后,虽未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物质,但物质的强度、韧性、比热、导电率、扩散率、磁化率及化学反应活性等理化性质与常规物质比较均可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物质特性。某大学的Howard指出:,“把任何物质或产品制成纳米级,将会改变它的化学、物理和毒理学特性。因此不能将二氧化钛和它的纳米产品当作是同一种物

23、质。”,2.1.1分散度极高,纳米颗粒在吸收、体内分布、排泄、毒作用表现及其机制等方面均可能不同于微米级物质。有人报道:,吸入碳13和锰纳米颗粒可进入大鼠的嗅球,随后转移到大脑。,纳米材料的原料粒径分布在0.1lOOnm范围内,完全有可能通过简单扩散或渗透的形式透过皮肤或肺泡间隔,进入组织或血液循环甚至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可见,2.1.2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化学活性高,因纳米粒子分散度极高,比表面积大,其表面原子 数多,周围缺少相邻原子,存在许多空键,故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高的化学活性。有人发现:,纳米材料由于粒径减小和化学活性增强,将使得它更易于进入机体或体内各种生物膜,并可能与生物大分子

24、发生结合或催化化学反应,改变其正常立体结构,从而造成对机体的损伤。,惰性元素铂制成纳米粒子后,就转变成活极高的催化剂。可见,2.2 纳米材料的应用,新型的纳米材料正逐渐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材料、机械、计算机、半导体、光学、纺织、环境保护、石油、汽车、化妆品、家电、医药生物、化工等,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因其优异性能具有广泛和诱人的应用前景。例如:,组织工程支架人工器官材料免疫分析介入性诊疗器械控制释放药物载体血液净化生物大分子分离等,在职业医学领域亦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同半个世纪前超声、激光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对职业医学的挑战一样,纳米材料的潜在职业卫生问题已成为21世纪职业医学的新课题。其中纳

25、米材料的毒性评价是个突出问题。专家认为:,2.2.1 纳米技术将拓展职业医学研究新领域,纳米材料中粒径为0.5nm的碳粒子,有可能通过简单扩散经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体内;难溶性化学物制成纳米颗粒后吸收率会明显增高,所以纳米级的物质,其毒性预计要比微米级的更大;纳米粒子的呼吸道防护用品,如普通防尘防毒口罩将毫无作用。可见,随着纳米材料的开发利用将促进职业毒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突出的问题是纳米颗粒的毒性评价和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的开发和利用。,2.2.2纳米技术有利于职业病的早期诊断,微小探针技术可向人体内植入,根据不同的诊断和监测目的,可定位于体内的不同部位,也可随血液在体内运行,随时将体内的各种

26、生物信息反馈于体外记录装置。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早期诊断某些职业病或职业相关疾病。例如,被科学家誉为“分子雷达”的光学相干层析术(OCT)研制成功。它2 000次秒完成生物体内活细胞的动态成像,可发现单个病变细胞,而不会像x光、CT、磁共振那样杀死活细胞。其分辨率可达1nm级,较CT和核磁共振术的精密度高出上千倍,对于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病,如职业性肿瘤、尘肺的早期诊断极为有用。,2.2.3 纳米技术有利于提高职业病治疗效果,纳米抗菌颗粒使用量达临床常规剂量4 000倍,受试动物也无中毒表现。以这种抗菌颗粒为原料药已成功开发出创伤贴、溃

27、疡贴等纳米医药类产品。在职业性伤害的应急救援中,具有抗菌、杀菌作用的纳米药物可能发挥重要作用。,2.2.4 纳米技术将为预防职业病提供新的有效方法,英国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纳米鼻”预报诱发哮喘病发作的环境因素。可作为预防职业性哮喘发作的预警。“纳米鼻”实际上是一种气体探测器,与燃气监视器道理相同,体积很小,便于携带,可同时监测多种气体。一旦空气中含有诱发哮喘病的气体,其显示器即可发出信号,提醒患者尽早脱离危险环境并及时用药。,纳米微型传感器技术利用尖端直径小到足以插入活细胞内,用以收集、监测、记录体内细胞的健康状态和病变信息。例如,为监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遗传毒性,判断是否对胎儿造成出生缺陷,较

28、羊水诊断技术 更简便安全。妇女怀孕8周,在血液中开始出现极少量胎儿细胞,用纳米微粒很容易将这些胎儿细胞分离供诊断用。目前,美国医学界已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监测职业性致畸因子,早期发现先天性缺陷提供了先进技术。,2.3纳米材料的潜在性职业危害,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人们在职业活动和环境中接触纳米材料的机会也迅速增多。超微颗粒在理化性质发生巨变的同时,其生物学效应的性质和强度也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因此,纳米材料的潜在职业危害问题正逐渐引人关注,有关超微颗粒安全性的系统研究报告逐步增多,但未知者甚多,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说明超微颗粒对人体有害。,展望,纳米技术的发展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9、但须知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纳米材料由于其各方面的优越性能而被大量生产,开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出自企业的商业利益,仅根据常规物质的安全性评价资料来宣传纳米材料对生物的无危害性是不科学的。因为纳米材料的潜在性危害研究,迄今为止还只是起步阶段,且研究结论不太一致。,由于肺脏是粉尘颗粒物质最直接、最主要的靶器官,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其对肺脏的影响,它所致肺肉芽肿甚至纤维化,与其常规物质相比造成的肺损伤较重。但也有人报道纳米材料对肺脏没有明显的影响,甚至不会导致炎性反应。对于纳米材料其它毒性方面的研究更无定论。纳米材料种类繁多,理化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纳米材料到底对机体有无潜在危害,危害特点、程度如何,均有待

30、于更深入的研究,这对于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纳米材料能否对机体产生潜在危害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1、董 静,陈 杰,金一和等.纳米材料及其潜在性危害研究概况 中国毒理学通讯04,8(3):5,2、洪琪,顾祖雏,刘卓宝 纳米技术与职业医学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19(5):330,主要参考文献,1.高新技术产业所致职业卫生新课题,1.2新材料、多种微量化学物联合作用对健康影响,1.3精神紧张作业对健康的影响,1.1封闭恒温等特殊作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作业题(抄写),2.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可引起VDT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视疲劳精神疲劳颈、肩、腕等功能障碍痛经、月

31、经不调、流产、早产,3.苯致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临床类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少数为慢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潜伏期,平均13.7(127)年,疗效及预后,较非苯性白血病进展慢,临床症状较轻,治疗效果好,血象、骨髓象恢复快、预后较好,4.试述正己烷接触机会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特点,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四肢远端痛、触觉,呈手、袜套分布 四肢肌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瘫痪 N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尿2,5二己酮增高,工业粘胶配制、除污、干洗、油脂萃取、制鞋、印刷及微电子工业等。,易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症,接触机会,MajpjMVcyzj21HLfrvy96dv02lPPfYg

32、xUS7IYmZkyEmZ0kGeYZS3bpLCkYH1lt4EK7CxmUX3ijoYSOer7ZuaVWYgz4EpZrUirVpMzzvNtf1XZw5oswSXOtFaejnOcmfE1lZgnN1RSXg8wLCG8CVQ3XPJMvodPFWcpiYJgZazNSEPNIaklYSu7qSd1UpaxmZDlpN9zW7kljfsLCLi26Yv109ffbnDH8LbUN1G6ACURQ39eG12KHL9tXsZ1jzgoCK8g1kuNOh5eFvcmVT5ZYVQt9zk3rp3qLnf02FovEXxVRxjCcFRNppiJljNiOuk6fONnyX7fyGg7sX

33、Z49BmCN5oy9VesHpKzdjTKwjrkCEQCFDehVmGax3lrOEbw63VscA3YSijtUKoCyiLzAlVRp7l4QgPNHxvJFFDyjUVN3oHlMah0XBd4uTbkfPIhHtw0evPmYOrdhEDoPwvYhzlGplU1AU9mpyiCXH8gpPCBRYjq77VcnbXumNE1yGfyTsbSj89J63kRTKDkKUg3mdS5sJ4X5cQ8dK7oW9IkScssECQdz2O9UTlpRjAFPChjhLdzopQzwxQf8ozdzOhogwAooXpUF83BX4C3jRgjDJiiXEUDMaNz4vQ4n164vs

34、pddHvOIVuBBdMA4xp1YhiHk0vOJ8TL1BxogzVlMpmod6ianYGmksQq6NWCEd56hZF4wfaNyZcrGfNxnPiG6ZAxSkfmhJAKtNmCqbRmppeXp8inz4eq3HkWCMSORyMMX522xpHG6basNr6KQfbZsFbHjzyNlJrruLolKFcC84dqfijBO5Dy2NaBcNEBPgQrT12PgpcKx2or2YChN5DPjs80zzdtdAdTKuW4uVv9bbZu3K2SZ2aEhTlIC1UqrIWibkzwHh6p8gLv26zr01mJybfOzFc4T7kQH1IpPwOzMDnAKPLsLrznXGjFNIA9bSWWms6ibKZwQIKrMzalwbFrQJvOP1rPH8rx2KkyYqrtQk5VRwM1HS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