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北接触网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9615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5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北接触网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襄阳北接触网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襄阳北接触网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襄阳北接触网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襄阳北接触网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襄阳北接触网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北接触网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目录1、接触网工程施工组织不置及总体规划22、施工方法及工艺183、质量保证系统及措施354、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445、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及措施596、文明标准工地的创建措施617、加强接触网专业施工安全风险卡控的措施628、施工安全风险评估701.接触网工程施工组织布置及总体规划1.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1 编制依据1.1.1.1国家法律、法规和铁道部规章制度。1.1.1.2武汉铁路局建设管理处关于转发铁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武建工函【2013】26号)。 1.1.1.3襄阳北编组站增建上行系统工程站后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招标文件有关设计图纸、资料及补遗、答疑书。 1.1.1.4

2、招标人提供的设计图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建设、监理单位批复的接触网专业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1.1.1.5襄阳北编组站增建上行系统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预算。1.1.1.6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1.1.1.7 武铁运201318号武汉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1.1.1.8 TB10421-2003 J291-200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1.1.9 TB10301-2009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1.1.10 TB10306-2009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

3、术规程。1.1.1.11铁道部部令第29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1.1.1.12铁建设200814号改建既有线和增建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1.1.1.13 TZ10208-2008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1.1.14武铁建201354号武汉铁路局关于印发武汉铁路局建设工程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通知。1.1.1.15踏勘工地和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1.1.1.16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1.1.1.17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核管理办法(铁建设201036号)。1.1.1.18工程建设设计、施工、验收相关国标及行业标准。1.1.1

4、.19国家、铁道部现行的设计、验收标准、安全规程、定型图、标准图等各项技术标准。1.1.1.20本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1.1.2 编制原则1.1.2.1 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安全规程、定型图、标准图等各项技术标准的原则,铁道部其他强制性标准。本接触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中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安全规程、定型图、标准图等各项技术标准。 1.1.2.2 运用平行、交叉、流水等科学手段组织施工,工期安排遵循“国内领先、合理可行、留有余地、适度提前”的原则1.1.2.3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科研先行”的原则,以“高、

5、精、尖”为要求,配置与选择施工设备、技术、工艺,关键特殊工序遵循先试验、后实施,做到安全可靠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科研先行”的原则,严格执行铁路工程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高、精、尖”为要求,配置与选择施工设备、技术、工艺,关键特殊工序遵循先试验、后实施,做到安全可靠。1.1.2.4 本着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加强工序控制,确保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建成该工程;并以先进可靠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控制投资,降低成本 1.1.2.5 遵循“重视环境、保护环境”和“三同时”的原则,做到不扰民,不污染环境1.1

6、.2.6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1.1.3 编制范围襄阳北编组站增建上行系统工程接触网工程内容,包括改西到线,改环发线,改襄渝下行线,改焦柳上行线,场间联络线,发北线,发西线,新建襄阳北场新建襄阳北场,东到线,南到线;1.1.4 采用的施工技术指南、规程和标准TZ10208-2008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2工程概述襄阳北编组站增建上行系统工程接触网工程,建设地点为湖北省襄阳市,项目所在地地处襄阳中部岗地平原,大致可分为侵蚀、溶蚀浅丘、侵蚀、溶蚀中低山等地貌,地势上总体为南部高北部低。区内地形起较大,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呈相间分布

7、,地形上表现为碎屑岩呈谷,碳酸盐岩呈山地特征。一般自然坡度15-35,常发育有地表溪沟;碳酸盐岩区分布于工作区大部,为溶蚀峰丛洼地地貌,山体高大、地形陡,河谷深切地段多形成陡崖。 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区域地质作用剧烈,碳酸岩分布广泛,不良地质特别发育,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类型众多。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和岩溶水、煤层瓦斯、人为坑洞、崩塌、危岩落石、岩堆、顺层等不良地质。项目所在地地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至16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为2至3度,7月平均温度为27至28度,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无霜期在228至249天之间,具有中国南北过渡型的气候特征。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

8、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1.2.2主要工程数量(一)正式工程项目单位数量混凝土支柱组立(H93)根600承力索及接触导线条公里 30附加导线条公里101.2.3主要技术标准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线采用铜合金线,承力索采用铜合金绞线;路基区段接触网腕臂柱采用横腹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其他接触网技术参数采用既有焦柳线电气化相关标准。1.3交通运输情况1、铁路本接触网工程属于襄阳北车站,工程施工可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的运输能力,将主要材料直接运输至车站工地。2、公路沿线局部公路交通较为便利,交通网基本满足于项目的修建,局部公路因为修建时间较为久远,故需进行整修。根据本次初测调

9、查的工程材料来源和当地料的分布情况,本工程的材料运输按既有铁路、公路运输工程施工材料。1.4 施工组织总体方案1.4.1 总体组织及思路1.4.1.1 对接触网工程施工的总体认识本标段的接触网工程属于襄阳北增建上行系统接触网工程,为提高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发挥样板引路作用,按照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依据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和接触网工程的有关要求来做好接触网工程施工,再引用贯彻的整个工程中来,为把襄阳北增建上行系统接触网工程打造成安全优质的工程打好坚实的基础。 1.4.1.2 接触网专业施工组织机构根据本试验段施工任务重、工期紧、与线路专业结合性紧密的特点,根据铁路基建

10、大中型项目四电专业第一批接触网工程评估实施细则的要求,在襄阳北站设立接触网架子队1个,架子队下设3个班组,本专业接触网工程施工根据项目部安排,成立以项目部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接触网工程领导机构,由分管专业经理统一统筹计划,确保按照建设指挥部、项目部的施工节点安排,安全优质的完成本项施工。施工组织机构示意图:项目经理(张才)安全质量总负责常务副经理(陈小东)施工管理总工程师(石学勤)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技术负责人(张江)专业技术管理安质工程师(冯超)明确安全质量标准质检工程师(高鹏)质量、物资检查物资工程师(朱建俊)设备器材检验试验作业队技术员(韩超)质量标准细则作业队质监员(刘诗争)质量自检作业队长(

11、梁承德)现场施工安全质量作业队安全员(张建勋)负责专业技术交底及施工安全作业队材料员(谭庭全)材料检查项目经理部设接触网专业经理兼接触网专业工程师1人,接触网专业安全工程师兼技术负责人1人。架子队设队长1人,副队长(领工员)1人,技术主管1人,技术员2人(负责作业队技术施工及质量自检),安全员1人,资料员1人,材料员兼(实验员)1人,工班长3人,作业人员35人。1.4.1.3 施工总体思路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坚持“总体布局、全面开工,分段突击、快速推进,均衡生产、确保重点”的原则,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保证质量为根本,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工程施工。施工安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

12、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新理念,施工安排严格执行铁道部和铁路局有关规定和要求,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施工安排上,以机械化施工作业为主,合理配备施工机械设备,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实现快速施工,同时注重劳动保护和医疗保障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在进度安排上,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安排施工进度计划,运用平行、交叉、流水等科学手段组织施工,工期安排遵循“国内领先、合理可行、留有余地、适度提前”的原则。科学安排雨季、冬季、夏季高温施工,严防强风暴雨天气,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全面规划,保证重点,充分利用有效作业时间,优先安排控制工程的施工,确保工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照各专业

13、施工规范,实施标准化作业,制定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提高工程质量。在总体布置时,遵循“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的原则,做到不扰民,不污染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方案制定上,本次接触网工程属于改建工程,需要新建工程与营业线插入作业,结合站前与站后信号专业平行、交叉、综合实施。1.4.2 施工总体目标一是以标准化管理为宗旨,强化过程控制,严格过程监管,以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建设要求。二是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为纲领,科学合理的解决安全、质量、

14、工期等相互之间的矛盾问题,努力把样板工程做好。1.4.2.1 工期目标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1.4.2.2 安全目标勘察、设计质量优良;监理程序符合规定;工程实体质量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杜绝工程施工质量事故,主体工程零缺陷。1.4.2.3 质量目标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1.4.2.4 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环境保护与主体工程做到“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消灭一切破坏文物、污染环境和破坏水土保持事故。全线水保、环保达标。1.4.2.5职业健康目标注重职工的职业健康,保证文明施工,保障劳动保护,杜绝职业病发生;加强卫生监控

15、,确保无大的疫情,无传染病流行。1.4.3 施工总体安排改环发线施工(2014年1月1日2014年3月1日)本阶段接触网工程计划2014年1月上旬开始动工,动工前有指挥部组织监理、站前单位对本锚段进行线路交桩(包含线路中桩、里程、轨面标高等),并组织现场复核及书面签字确认。交桩完毕后与1月上旬先进行接触网下部工程, 完成基坑开挖和基础浇筑施工,至2014年2月10日进行要点施工完成本锚段所有工程。正式开工之前,与相关配合单位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对施工人员进行既有线施工安全教育培训,然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测。下部工程包括完成拉线基础浇制,开挖混凝土支柱基坑及支柱组立项目。改西到线施工(2014

16、年3月1日2014年3月31日)本阶段接触网工程计划完成2013年剩余量,其中改西到线1锚段接触网架设及调整,调整软横跨7组; 2014年3月3日进行要点施工完成本锚段所有工程。2014年3月31日完成该西到线工程,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管理单位初步验收。改襄渝下行线施工(2014年4月1日2014年4月30日)本阶段接触网工程计划完成改襄渝下行线,其中基坑开挖,支柱组立及整正,支柱装配。接触网架设及调整具体根据站前工程进行。改焦柳上行线施工(2014年5月1日2014年5月31日)本阶段接触网工程计划完成改焦柳上行线施工,其中基坑开挖,支柱组立及整正,支柱装配。接触网架设及调整具体根据站前

17、工程进行。发北线施工(2014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本阶段接触网工程计划完成新建发北线,其中基坑开挖,支柱组立及整正,支柱装配。接触网架设及调整具体根据站前工程进行。发西线施工(2014年7月1日2014年7月31日)本阶段接触网工程计划完成新建发西线,其中基坑开挖,支柱组立及整正,支柱装配。接触网架设及调整具体根据站前工程进行。新建襄北场施工(2014年7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本阶段接触网工程计划完成新建襄北场,其中基坑开挖,支柱组立及整正,支柱装配。接触网架设及调整具体根据站前工程进行。东到线施工(2014年11月1日2014年11月30日)本阶段接触网工程计划完成东到线

18、,其中基坑开挖,支柱组立及整正,支柱装配。接触网架设及调整具体根据站前工程进行。南到线施工(2014年12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本阶段接触网工程计划完成东到线,其中基坑开挖,支柱组立及整正,支柱装配。接触网架设及调整具体根据站前工程进行。以上时间安排需根据线路施工具体进度进行调整。接触网下部施工完成后可以进行上部工程施工,上部施工内容如下:第一步:腕臂、肩架安装,下部工程施工完成后,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在与既有线相互咬合地段需在封锁点内,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工艺标准进行上部工程腕臂安装和肩架安装。第二步:下部施工完成后,利用天窗点架设接触网线索,在与营业线相衔接部分

19、,提前申报封锁计划,严格按照路局批复的施工天窗计划进行接触网承、导线架设,放线作业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先将新建线索临时固定在既有腕臂上采取过渡施工,做好安全措施。第三步:接触悬挂调整,承力索及接触线架设后,在封锁点内进行接触悬挂调整作业,放线完成一个锚段,调整完成一个锚段。上部工程施工要充分利用封锁点,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安排施工计划,运用平行、交叉、流水等科学手段组织施工。既有线改造上,采取先架新线,然后逐段过渡、最后拆除既有的办法。对大型过渡施工,采用结合站前线路施工;站后信号与接触网施工同一协调的办法,制定综合性施工方案报批实施。1.4.3.1 架子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根

20、据接触网工程接触网专业工程任务重、工期紧、综合性强的特点,设接触网架子队1个。架子队下设3个班组。各施工班组任务划分如下:接触网架子队班组任务划分表序号班组人数驻地任 务1一班组14架子队 负责接触网工程下部工程施工2二班组6架子队 负责组立支柱3三班组15架子队 负责上部工程施工1.4.3.2 施工机械设备安排(见附表2)1.4.3.3 工程材料存放及发放本工程所使用的工程材料可利用既有铁路,国道、省道及县、乡级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和新修施工临时便道运输至施工地点,所有工程材料根据施工材料用量计划按时供应。架子队驻地设材料库,并配置专门库管员,负责对材料的码放、收发以及管理。1.4.4接触网工程

21、主要施工特点(1)工程特点改西到线1锚段所处地质情况复杂,新建路基与营业线相互接洽,线路改造未形成,接触网施工与站前专业配合多。施工干扰多。专业交叉施工对接触网施工带来非常大的干扰。为了保证按期安全优质的完成接触网接触网工程,必须加强对接触网工程各工序的施工控制。(2)施工顺序根据接触网施工专业特点,由下至上依次进行施工测量基坑开挖基础浇制支柱组立支持结构安装承力索、接触导线架设悬挂调整设备安装冷滑试验。针对本试验段质量标准高、协调工作多、既有站场施工安全压力大等特点,为满足业主对工期的要求,保证既有站场改造后达到设计速度的目标,接触网施工以高标准、严要求为质量起点,按分部工程组建专业化施工作

22、业工班,科学组织,周密安排,加强协调,精心施工。1.4.5接触网施工流程图(见下页)施工准备施工测量基坑开挖基础浇制支柱安装支柱整正支柱装配肩架安装接触网架设附加导线架设接触网调整设备安装冷滑试验送电开通安装标志牌 1.4.6.4 接触网专业保证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一)、基坑开挖安全措施1、上线施工,不可盲目开挖,严禁私自开挖基坑。开挖基坑前要与相关产权单位签订施工安全配合协议,开挖时,设备产权单位人员配合确认地线管线情况,如有地下管线应在配合人员监护指导下施工。2、接触网支柱的基坑内缘一般距线路中心3.0m。车站、区间的地下一般都埋有通信、信号、电力或工务的各种电缆、管道等。在确定坑位时,要

23、与设备管理单位联系,根据地下设施情况采取避开或其他安全措施。开挖基坑时,应在1.5米深的范围内轻挖、细刨,开挖宜采用“十字”探测沟来挖。基坑开挖时路基下1.5米内严禁用风镐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地下电缆、管道、文物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报告施工负责人和有关单位,妥善处理,保证地下设施的安全和完整。3、作好文明施工,保护线路既有设施。坑口线路侧做好挡板,防止道渣溜失;坑口线路侧铺设足够的彩条布,以免污染道床,弃土应投出坑外0.6m以外的地方,堆积高度不得超过轨面。开挖好的坑口四周要设防护围栏或警示带,混凝土支柱基坑挖好后,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同步进行支柱组立或基础浇筑,如果支柱不能当天组

24、立或浇筑基础,应做好基坑的防护措施,防止基坑坍塌影响路基稳定、必要时回填处理。4、在路肩狭小地带,用编织袋装土,支柱整正或基础浇注完毕后,立即把余土清离现场,不得污染石渣、道床、边坡,更不能损坏边坡植草。5、为确保挖坑作业和既有线行车的安全,遇有大雨、暴雨、连绵阴雨时,不得开挖基坑。6、基坑开挖作业必须2人以上,坑内作业时,坑上必须有人防护。当发现来车或听到(看到)待避信号时,坑内人员应到安全地点待避,列车通过时,坑内不得有人。挖坑遇到排水沟(盲沟)时,应先做好疏通改道排水工作,以确保路基稳固。7、在挖坑地段,应设专人巡回检查,如发现基坑坍塌或线路状态有变动等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二)

25、、拉线基础浇制安全措施1、浇制前检查基坑有无裂纹和塌方危险,距坑边1米内不得堆放料具。向坑内传送料具时,应注意用绳索传递。2、浇制时所有的用具、料具均不得侵入铁路基本限界,施工完毕后料具必须撤出线路两侧,堆放到安全地点,横跨铁路搬运料具应设专人防护、指挥。3、混凝土浇制时,坑内不得有人,待混凝土推下后方可下人进行捣固。4、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基础浇制完成后,应在基础四周围绕彩条旗防护,防止坑内掉人或行人踩坏基础。5、做好基础模板的加固工作,防止因胀模造成的安全质量事故。(三)、支柱安装安全措施1、施工列车在运动中不得进行起吊工作,吊臂应停放在规定位置,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2、支柱安装时,将支柱顶

26、端稍向田野侧倾斜。3、支柱安装时,坑内不得有人。如吊臂移动方向及支柱摆动方向有可能侵入邻线作业时,应事先掌握邻线列车运行时刻,作业时应注意瞭望。4、根据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2012(280)号文件,做好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列车距离800米时应停止一切施工,吊车吊臂停放在安全距离。(四)、接触网上部作业安全措施1、安全带在使用前,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1)、围杆绳的护套有无损坏;(2)、围杆绳与金属配件连接处有无损坏;(3)、挂钩钩体和钩舌的咬口是否平整,有无偏斜;(4)、钩舌上的弹簧是否能够复员;(5)、钩舌上的保险环是否完好;(6)、各金属配件的表面有无裂纹、变形、调节环有无开焊;(7

27、)、腰带与半圆环的固定铆钉有无松动。2、使用安全带的注意事项:(1)、高空悬挂安全带时要高挂低用,禁止低挂高用;(2)、禁止栓装在有滑落危险的位置以及将要更换的部件;(3)、禁止挂在有刺割危险的位置;(4)、选择栓挂位置将钧环连接好后,要卡好保险环方准做弹身或后仰的动作;(5)、不解开安全带在杆上转位置时,应先检查保险环确认完好后方准转位置;(6)、腰带上不得悬挂多余物品,以免挂钩误挂在调节环或半圆环处;(7)、安全带上的金属自己件不得随意拆卸;(8)、安全带不得作为悬吊重物的绳索使用。(9)上部施工时要区分好曲内以及区外的站立位置,根据情况做好相应的安全带悬挂。3、施工工具使用时应进行外观检

28、查,发现下列情况者不得使用:(1)、滑轮组吊钩有裂纹或明显变形,滑轮边缘有裂纹或严重磨损,轴承交形、轴瓦磨损,钢丝绳断股、严重锈蚀或严重纽绞;(2)、各种紧线器外表有裂纹或变形,夹口磨损严重;(3)、手板葫芦外表有明显变形、损伤、锈蚀现象及操作打滑。4、装配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利用作业车进行装配时,材料起吊应用绳索系牢后进行;(2)、作业车平台上的材料、工具不可堆积过多;(3)、作业车平台作业人员不得超过4人;(4)、作业车的作业平台应降到安全高度后方可运行。5、支柱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处作业时应使用专门用具传递工具、零件和材料,上、下交叉作业应有防护措施;(2)、施工时的

29、工具、材料不得侵入建筑限界;(3)、来车时应及时避让到安全地点,面向来车方向;(4)、零件安装应牢固、不得在高处对主要零部件做临时固定;(5)、关键受力部位一定要拧紧、固定牢,用扭距扳手检查。6、架线作业架线作业可分为架前准备、放线和紧线和梯车作业三部分,下面就各部分的作业情况简要介绍如下:架线前的准备:(1)、在通过有平交道口时,应将架线区段的限界门安装好,防止超限车辆触电或损坏接触网事故。(2)、与接触网架线交叉、接近的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及其它障碍物,架线前应完成拆迁和改建工作。如不能架线前完成时,则必须对原有设备和架线工作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触电、混线及损坏既有设备事故的发生。

30、(3)、为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架线作业必需利用停电天窗进行,架线时人员、工具的任何部位,距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下表。如不符合规定,必须在架线前停电,并实行验电,接地封线。输电线电压(kv)1及以下35及以下110及以下220及以下水平接近距离(m)1246垂直接近距离(m)122.53(4)、位于曲线内侧的腕臂,在紧线时由于线索的张力,可能使旋转 腕臂产生滑动,将腕臂拉歪,折断绝缘子造成事故。因此对曲内腕臂要进行加固。(5)、放线与紧线,放线前应对线盘进行检查。线末端固定在引线盘 上,以防止放线时线条脱出伤人。在放线中可能突然发生使线索折断、背扣、混线等事故,因此

31、,线盘必须有可靠的制动措施。(6)、放线架作业台升降时不得上下人。架线车作业台有人时,作业台的栏杆应竖起并牢固,以限制作业活动范围,防止作业人员失足落下。(7)、作业人员在作业台上进行架线工作时,作业车的行驶应保持平稳,架线时的车速不得超过5km/h,以确保作业安全。(8)、架线时,放出的线索正下方不得有人。在铁路道口或行人较多的地方应派人防护,线索未紧到正常高度时,车马、行人不得通行。(9)、为了保证架设的线索不受损伤,减少紧线时的摩擦力,架设承力索时应用放线滑轮,架设接触线时滑轮与S钩兼用。接触线每跨不少于3根吊弦临时固定。在曲线区段,由于导线张力而使其向曲线内侧延伸,如不固定,则可能造成

32、超出限界或接近铁路限界给调整带来困难,因此先在曲线外侧支柱定位环上用铁线和滑轮作临时固定。(10)、架线完成后,必须沿架线区段巡回检查一遍,检查内容应包括:(a) 确认架线区段接触网无侵入建筑接近限界情况及其他不良状态;(b) 接触网各部位连接牢固可靠;(C)、架线临时用的S钩是否有脱落现象;(d)在插入营业线时,架设的新线与既有线索间的过渡电联接是否安装到位;(e)、线路上无遗留工具及其他妨碍行车物件(f)。架线完成后,为了防止感应电压伤人及其它意外情况发生,接触网线路两端应进行临时接地。7、梯车作业梯车作业是接触网施工在放线、悬挂调整中常用的作业方法,但是由于其作业直接占用营业线,与营业线

33、的行车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对接触网施工中的梯车作业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梯车使用前的外观检查:(1)、梯车底盘必须坚固,钢管与车轮无裂纹,四轮必须处于一平面上。(2)、梯车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与底盘及作业框架的连接必须牢固。(3)、梯车车轮必须装有绝缘装置。(4)、梯车必须端正,无扭斜现象,走行平稳,结构牢固。、梯车使用:(1)、使用梯车作业时,下面必须不少于4人的随车人员,以保证能随时将梯车撤离线路。(2)、梯车未停稳时,不得登梯,梯车上有人作业时,梯车下必须有人扶稳扶牢。在悬挂点安装定位时应用三角木固定梯车。(3)、梯车上面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推扶梯车人员应听从上面作业人员的指挥,

34、推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并不得发生急剧停车、冲撞等现象。(4)、在梯车上禁止进行有倾倒危险的作业,在小半径曲线作业时,应在曲线外侧设拉绳,以防梯车倾倒,梯车上作业人员应站在线索外侧工作。(5)、禁止在梯车的作业平台上放置零件、大型料具,不得将木板捆绑在框架栏杆上作业。梯车上作业人员,禁止向下乱丢工具材料以免伤人及损坏工具材料。(6)、作业人员在接到防护员的来车通知后,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将梯车撤除线路界限以外,并检查路上是否留有工具、材料。(7)、不得用梯车进行费工费时、接到来车通报时放不下又撤不了、且不能按时开通线路的作业项目。(8)、遇有雷雨或五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梯车作业。(9)、如遇

35、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将梯车撤除线路时,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两端防护员,再按故障防护处理。、梯车停放:(1)、不得将梯车停放在间距小于7m的线路间,列车通过时,梯车应有人扶稳,防止梯车倾倒危及行车安全。(2)、梯车在运输中,上下道时不得有摔打和翻滚梯车。(3)、梯车长时间停放时,应远离线路,并放倒。如因地形限制,不能远离线路或不能放倒时,应将梯车紧靠支柱,并用4.0铁线或绳索将梯车与支柱拴牢。防止风吹倒梯车,侵入限界造成事故。(五)、易塌方坑开挖安全措施将坑口处的地面清理干净,坑口的线路侧应加设防止道碴滑落坑内的挡板;按照坑口尺寸预制防护板,防护板安装顺序应由坑口向坑底安装,基坑每下挖200mm,将

36、上一层防护板打下去后,并在其上装一层新的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如此进行,直至坑深达到标准。示意图(六)、起重作业安全措施1、起重工作应有有经验并持有操作证的人担任,并应统一指挥,统一信号,明确分工,做好安全措施,起重工作开始前,应检查起吊搬运工具、机具及绳索质量是否良好,不符和要求者严禁使用。2、起吊过程中符合下列工作:a、在吊件和起重臂活动范围内的下方不得有人。吊臂不得长时间悬空停留,暂时停留,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并设专人监护。b、吊件严禁在人身或起重机驾驶室上空越过。c、工作人员不得随吊件升降或在悬空的吊件上调整绑扎绳。d、起吊速度应缓慢,不得骤起骤落。e、当吊

37、件重量接近额定起吊能力时,应先吊离地面100mm进行刹车试验。f、工作结束后,起重机的各部应恢复原状。3、超重作业应做到“十不吊”:a、指挥信号不明不吊。b、超负荷不吊。c、吊物紧固不牢不吊。d、吊物上有人不吊。e、安全装置不灵不吊。f、吊物被埋不吊。g、光线阴暗不清不吊。h、重量不明不吊。i、棱角物件没有防护不吊。j、吊索夹角(不宜超过90度)过大不吊。 2.施工方法及工艺2.1接触网施工步骤新建接触网工程根据站前铺轨的进度和区段,按接触网正常施工流程进行; 要与站前专业、运营单位充分做好协调配合,着重抓好支柱埋设等隐蔽工程质量。接触网支柱安装主要采用机械化方式(包括动用轨道车及汽吊);腕臂

38、安装采用测量精确化、计算微机化、预配工厂化、安装专业化的一次到位安装技术,确保施工安装质量;附加线施工方法宜采用小张力架设方式进行。承力索、接触线架设质量,特别是接触线架设后平直度直接影响到弓网受流质量,为保证导线平直度和良好的弓网受流质量,承力索和接触线采用锚段配盘,张力放线架设,同时采用超拉或额定张力自然延伸等措施使新线初伸长(蠕变)一次基本出尽,保证接触悬挂调整一次到位。接触悬挂调整采用国家级工法“四个一次到位”进行接触悬挂调整,确保安装质量。接触网工程的检测是评价工程质量的科学和公正的依据,而检测的项目、标准和可靠的检测手段是检测技术的关键,应建立完善的接触网检测体系,并配备先进的检测

39、工具和仪器。接触网检测宜分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两个阶段。2.2施工组织安排2.2.1施工队伍安排根据接触网施工特点,根据照现场施工条件,拟配置1个电气化工程架子队,内设3个作业工班按上、下部施工工序来完成本段接触网工程施工任务。2.2.2施工机械设备、试验仪器配备本段工程接触网专业施工项目包括接触网上部工程、下部工程施工等。根据施工需要选配主要的施工机械设备:电气化张力架线作业车、接触网安装作业车、电气化架线作业车、附加导线展放机、腕臂制作平台等。2.2.3工期安排本接触网接触网工程于2014年1月1日开始施工,完成改环发线施工,改西到线施工,其余工程量根据站前工程进度调整。 2.2.4接触网接

40、触网工程施工方案一、准备工作:1、站前施工单位向接触网施工单位交桩,确认改移后的线路位置及相关参数;测量、复核。2、完成该锚段的材料到场确认及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工作,包括该锚段施工所需要的坠砣、锚板、横卧板及底板预制及养护保证能够投入使用的准备。3、办好营业线施工许可证。邻近营业线施工需提前申报施工计划并获得批准;封锁既有线、停电要点的施工天窗需提前一个月通过武铁局域网施工调度系统提报,待武铁运输处发文批准后方可要点组织施工。二、第一步:做好非停电天窗外的接触网支柱基坑开挖、支柱组立、 腕臂安装、 拉线基础浇筑等工作, 为架设新线准备条件。1、邻近营业线施工计划获得批准后,组织设备管理单位到现场

41、监督我施工单位完成支柱的基坑开挖及支柱组立和腕臂安装。2、完成接触网线索的架设及调整。三、第二步: 利用停电天窗计划完成接触网支柱组立、 腕臂安装,及新线索的架设及临时过渡施工。四、第三步:根据站前单位新建线路的完成及既有线路的拆除 ,组织各个阶段施工。2.2.5接触网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2.5.1施工测量接触网测量是把图纸上的内容和线路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即把施工图纸上的支柱,基础及悬挂点等接触网建筑物的位置,落实到具体施工地点。为挖坑作业提供依据,并核定接触网设计平面图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检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无遗漏、缺陷和错误等。施工测量是接触网施工重要的工序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以后的立

42、杆、架线、调整等工作,甚至关系着接触网建成后运营的好坏,因此,测量前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原则、意图和有关规程,向站前专业或工务、电务等有关部门了解并索取线路有关资料,地下埋设情况以及铁路附近的架空线路等资料。测量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根据设计图标注的测量起点,沿前进方向按设计跨距测出下一根接触网支柱的座标用粉笔在钢轨面画出位置,并在轨枕上写清标记。然后,由专人用白色油漆在轨腰上书写标记,书写前轨腰锈蚀要擦净,字体要端正,标记要醒目。标记内容包括:顺线路方面支柱中线标记、杆号、支柱或钢柱型号、基础型号、支柱侧面限界、底板、横卧板数量等。测量中,遇有大型建筑物,如桥、立交道口时,应分段进行闭合,

43、其精度要求为1:2000,如有差错应写明原因,必要时加以复测确认,由于涵洞、公里标、曲线标等固定建筑里程,往往不够精确,测量中仅供参考,不得作为根据来修正测量结果。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离应相等,其不等差不得超过4米。最大视距不得超过100米。信号机位置应事先与信号专业部门联系派人赴现场共同确认,以便按规定调整接触网杆位,满足信号显示要求。发现设计图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或有明显不合理以及遗漏时(如曲线里程不符,锚柱拉线位于平交道口、锚段关节的转换柱跨距过大、限界门遗漏等),宜采取以下措施:按现场实际情况变更跨距,事后补办设计变更手续。如情况复杂,不易在现场变更,应提交设计部门,待设计变更后补测

44、。道岔柱的标准定位:单开道岔:站线道岔电化测量:用5m钢卷尺在道岔导曲线外侧,测出垂直于直股且两线间中心距离600mm(当设计有特殊规定时以设计值为准)处为单开道岔柱位置。正线道岔电化测量:用5m钢卷尺在道岔导曲线外侧,测出垂直于直股且两线间中心距离500mm、400mm、300mm等(以设计值为准)处为单开道岔柱位置。道岔柱非标准定位时,单开道岔一般取导曲线外侧两线路中心距离400-700毫米处,复式交分道岔取距道岔中心1.52.5米处,支柱位置应满足以下两点:线岔交叉点和定位点均需在受电弓工作范围内,且不超过最大拉出值400毫米的区域。线岔交叉点,受电弓与另一导线的始触点(受电弓中心630

45、毫米)的距离,必须控制在一个安全长度内,以保证不刮弓。根据经验,认为该安全长度约7.5米(即12号交复式道岔岔尖至始触点的距离)。注意事项:线路改造工程尚未竣工时,宜进行定测,不得已时,应取得线路专业的交桩资料,进行现场交桩,并请设计人员共同参加,以便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需线路专业提供既有线路起拨道量、标准、换岔型号、里程、高程等资料。对以下重点杆位应注意进行校核:道岔定位柱尽可能位于满足标准定位处;站台柱是否影响交通,对站台美观有无影响,与风雨棚及其基础有无干扰;锚柱拉线是否妨碍交通,或影响扳道等站方作业;地道口附近支柱是否影响交通,与其他基础有无干扰;变电所(或分区亭)供电线柱或合架柱是否得当,供电线、回流线、跨越建筑物距离是否满足要求;分相绝缘器位置宜取得运营单位确认;信号机前支柱是否影响信号显示;平交道口附近支柱,宜尽量使道口接近跨中;支柱上方有高压线时,应根据电压确定其与支柱间的最小距离;位于股道间的支柱,应考虑拉线是否侵入限界。2.2.5.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包括接触网支柱坑、拉线坑开挖等。接触网挖坑作业将以人工开挖为主,机械开挖为辅。基坑开挖时路基下1.5米内严禁用风镐施工;开挖基坑时,应在1.5米深的范围内轻挖、细刨,开挖宜采用“十字”探测沟来挖。基坑开挖方法应根据基坑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