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9654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组织行为学 题 目: 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姓 名: 施冰滢 学 号: 510071955 成 绩: 任课老师评语:论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应当引起高校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组织行为学理论入手,重点阐述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将组织行为学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实践相结合。不仅从个体、群体、组织这三个层面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而且根据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四项前提假设,提出了高校

2、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高校学生管理 应用前言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理论在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应用。该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时,主要研究企业组织内的人的行为。随着组织行为学研究课题数量与范围在国内外的不断扩大,其研究领域及其应用也在逐渐扩大和深入。由于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外学者将组织行为学理论应用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近十年来,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研究中也频繁出现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等领域更是频频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际需求,值得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

3、。本文从个体、群体、组织这三个层面以及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四项前提假设入手,阐述组织行为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是为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的有效保障,也是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不仅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当今的高校不再是过去的“象牙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内外环境改变的新挑战。严

4、峻的就业形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加等众多因素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试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如何利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二、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作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得行为的能力,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学科。【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其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因此,将组织行为学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5、中,其研究对象是高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其研究范围是在高校这一确定的组织中,其研究目的在于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高校学生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高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对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也有不同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这三个层面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在个体和群体层面的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微观理论,而对组织整体层面的研究则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宏观理论部分。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学科,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前提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三、 应用组织行为学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 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不同层面来看1、 个体组

6、织是人的集合,所以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要素,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是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心理和行为的。此外,还关注诸如价值观、知觉、态度、个性等因素,以及他们对组织中的个体行为、作风与绩效的影响。每位高校学生的个体特质各有不同,在管理工作中应当提高认识,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切勿一刀切。同时,面临众多学生,在管理工作中还应积极发掘个体的共性特征,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高校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学生,其个性特征虽已基本定型,但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应当引起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教学管理中,应当运用学习理论,实施强

7、化策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此外,还应在动机与激励理论的指导下,将目标激励与个体相结合、内外激励相结合、正负激励相结合,激发大学生的个人潜能,提高其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行为管理中,应当运用价值观与态度理论,理清其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规范个人行为。2、 群体对群体的研究主要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索群体活动的内在规律。组织行为学中对群体的研究主要包括群体行为的特征、团队理论与实践、沟通、领导、决策等。对群体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正确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善于进行群体决策,为实现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

8、服务。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根据不同的划分可以分为班级群体、寝室群体、社团群体、友谊型群体等。根据以上划分,每位高校学生都属于一定的群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群体行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群体行为特征中,既有对群体成员具有促进作用的社会助长,也有对群体成员具有阻碍作用的社会堕化作用、去个性化等。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与目标,利用群体行为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促进群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沟通是影响其在校学习、工作和生活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群体中的沟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了解沟通与人际沟通的特点、功能,并运用有效沟通原则帮助大学生群体排除沟通障

9、碍。3、 组织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和归结点是整体的组织层次上的行为。对个体和群体的研究亦是在组织整体的框架下进行的,研究的目的具有明确的组织整体行为指向性。在组织层次上,力求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是如何影响组织效率和组织氛围,力求认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把握组织变革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样可以运用组织及其行为理论,将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组织学习等内容贯彻其中以待提高管理效能。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校园文化作为高校这一组织的组织文化具有其引领和导向作用,如何发挥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起到团结凝聚、激励振奋、约束教育等作用是值得高校教育

10、工作者探索的重要内容。当然,还应当及时注意到组织文化的负面作用,如对发展与变革的影响、对组织成员创新与个性的影响等。此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应积极推进组织学习,利用群体与组织的力量带动个人的学生、求索行为。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创建和推广“学习型组织”浪潮也值得借鉴。在高校中更应当看到学习型组织对学生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并努力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型组织。(二) 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四项前提假设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而成立的,而这些假设前提在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中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命题。1、 行为的可预测性人们通过对自己行为和别人行为进行观察,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变化

11、无常的,而是有一定的可以观察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也使得人的行为具有可预测性。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行为也具有这种可预测性。一般来说,大一新生的行为更具有可塑造性,如果在此阶段能够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在校学习生活习惯,将对其今后的大学生活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此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其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如在担心受到处分、害怕告知家长等心态的影响下可能会选择逃避等行为。2、 行为的因果性人类的行为是有原因的,前后的行为之间往往还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当注重学生行为的因果性,切勿盲目处理问题。这一点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矛盾、学生心理问题等尤为重要。

12、如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工作中,应当将学生的前后行为联系起来,尽可能多的了解其背景资料和性格特征,并充分掌握事实细节,切勿只听取片面之词,武断定论。否则,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引起新的冲突。此外,在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同样也要考虑到行为的因果性。这是因为心理问题往往表现为某些特殊的行为上,如厌学、嗜睡、寡言少语、情绪低落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应当从行为的因果性出发,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探究行为的真实原因,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再做出判断。3、 行为的多样性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组织行为的研究必须设想许多影响行为的因素,并从复杂的因果过程中解析组织成员的行为。

13、大学生的行为同样具有多样性,而且对其行为的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管理工作中,应当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探索,做到灵活多样、触类旁通。正是因为行为的多样性,需要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勤于积累、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4、 行为的可概括性虽然每个人的行为各有不同,但其行为是可以一般化概括的。这就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寻求和运用行为共性的理论基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这一点尤为重要。面对人数众多的大学生,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如果都需要进行点对点的工作,那么既是不现实的也是极其缺乏工作效率的。因此,根据行为的可概括性,应当充分发掘大学生这一群体行为的共性以便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多的管理工作。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还面临着诸多新挑战,需要高校管理者不畏艰辛、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组织行为学原理的有益尝试不仅拓展了工作思路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曾令华王, 崎峰编著. 高校学生辅导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版 . 2009:P126-1272 陈兴淋编著.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7:P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