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006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项目总体布局和工程建设标准5.1 土地利用布局项目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全部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为农用地布局,含耕地布局和基础设施用地布局。项目实施后,建设规模面积为3812亩,其中耕地3697.64亩,占建设规模的97%。基础设施用地主要为农村道路和沟渠用地,面积114.36亩,占建设规模的3%,按照方便项目区农民生产生活,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道路设施,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的思路进行农村道路布局;根据项目区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和现有沟渠分布,科学合理布局农田水利设施。5.2 工程总体布局5.2.1 工程布局方案比选方案一:根据项目区的实地测量,除区内已经硬化沟

2、渠外,全部沟渠全部硬化。区内增加道路并结合原有道路全部拓宽硬化。方案二:根据测量图纸,结合当地耕种习惯及村民建议,结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沟渠进行整修硬化,做到满足项目区的灌溉与排水要求,并根据耕作要求选择新修田间道和生产路。方案比选:方案一的优点是项目区完全能够满足灌溉与排水的要求,并整体美观,缺点是投资大,并大量占用耕地。方案二的优点是既能满足灌溉与排水的要求,又能够做到投资均衡,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道路体系完全能够满足农业生产要求,故选用第二个方案作为项目区的规划方案。5.2.2 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本项目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内容:1)灌排系统工程。本项目灌排系统布局包括水源工

3、程、田间调节系统和排水泄水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灌排基础设施的同时,新修部分沟渠,以满足灌溉和抗旱排涝的需要。项目区采用灌排结合的模式,田块内部灌排主要通过新修灌排渠进行灌溉和排水,田间尾水通过灌排渠排至xxx河支流,最终汇入xxx河。2)渠系建筑物工程。渠系建筑物包括管涵、闸门和机耕桥等。沟渠过路设置管涵,在灌排渠首设置闸门。根据当地村民要求,整修原有机耕桥方便车辆通行,机械生产运输。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详见2012年xxx市xxx镇上区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5.2.3 田间道路工程布局田间道路根据项目区原有道路状况、耕作田块、沟渠布局及农村居民点分布状况进行设置,以方便农民出行及下地

4、耕作。田间道路布局时综合考虑了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有利于生产、节约成本、综合兼顾、远近结合的原则。在道路布局时充分利用区内现有田间道路,不做大的调整。项目区内的田间道规划与村道相连接,方便了农产品、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和人员出行。道路规划以田间道为主同时以生产路为辅合理配套,并与项目区灌排渠道和对外交通道路相结合。田间道路沿田边布置,与田块、渠道、排水沟等进行综合规划,方便于农机具运转、经营管理和灌溉管理;沟、路尽量少交错,减少了管涵和桥涵等工程建筑物,以求节省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在设计时,既考虑了人、畜通行的要求,同时还考虑了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组织灌排的要求。项目区以原有水泥硬化道路为主要对外

5、联系道路,新修田间道及新修生产路连接原有道路,做到项目区内路路相通,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新修田间道尽量靠山脚一侧修建,新修生产路尽量沿原有田埂方向修建,以减少占用耕地。田间道路工程布局详见2012年xxx市xxx镇上区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5.2.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为便于农用机械和作业人员跨沟渠下田作业,在田间道路与田块间设置人行盖板,尺寸60cm60cm、80cm80cm的农灌排渠、支渠每隔50米设置一座人行盖板。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布局详见2012年xxx市xxx镇上区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5.3工程建设标准本规划标准和技术方案是在满足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相

6、关规范、规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劳动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制定的,能够为项目的实施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项目整理过程中既切实可行,又经济合理,节省投资,为当地农民接受,有利于各项工程的维护和长期使用。依据量和单位(GB31003102-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喷灌工程技术标准(BG/T50085-200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技术

7、规范(GB/T50288-199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水利水电量和单位(SL2.12.3-9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8、)、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规范(试行)及肇庆市相关文件精神,确定项目区工程建设标准如下。5.3.1土地平整工程建设标准通过土地平整满足耕作、灌排水、改良土壤以及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要。田块土地平整后应使田面受水均匀,水分均匀下渗,蒸发平衡,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平整后田块布置应有利于灌溉、排水、防风及农业机械作业,灌区宜以格田作为土地平整的基本单元,格田田块内相对高差不得超过3cm。灌溉水田、水浇地田面纵坡应控制在1/10001/2000,田面横坡宜为水平。综合考虑原来田块布置、原有水利、道路及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尽量使耕作田块长边方向为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置,保障耕作田块长边方向

9、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条田长度宜在200600m之间,宽度应以末级沟渠的有效间距为标准进行确定,一般在100300m之间。依据田块的适宜长度和宽度,田块规模一般宜为820hm2。土地平整后形成的耕地耕作层灌溉水田和水浇地应保证1520cm厚。土地翻耕的首要环节是土壤翻耕作业,在不同的季节里,应采用内翻和外翻交互使用方法,以达到更新土壤及提高肥力的目的。翻耕时期要越早越好,在尽量提早的前提下,要注意土壤水分的情况,一般土壤含水量占土壤持水量的6070%时最易翻耕,粘质土壤要注意选择适当时期翻耕。翻耕深度不宜太深,翻耕深应在20cm左右。翻耕后的耕地,应无大土块,松碎,平整均匀。翻耕可以疏

10、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根系发育,而且还能提高根系吸收肥水能力。土壤翻耕一般在春秋季进行,翻耕深度为 1520cm。无深松深翻基础的地块,要进行秋翻或耙茬深松,深松深度应在25cm以上。5.3.2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标准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涝灾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大小设计灌溉与排水工程。新修农灌排灌渠:矩形断面,底宽为0.80m,渠深0.80m,全断面护砌,侧壁M7.5水泥灰砂砖衬砌,厚0.24m,底板为0.1m厚C15现浇混凝土,每5米设置一道支撑梁和一条伸缩缝,沥青木板填缝止水,内侧壁和顶采用1:2.5防水砂浆抹面厚0.02m。新修农

11、灌支渠:矩形断面,底宽为0.60m,渠深0.60m,全断面护砌,侧壁M7.5水泥灰砂砖衬砌,厚0.24m,底板为0.1m厚C15现浇混凝土,每5米设置一道支撑梁和一个伸缩缝,沥青木板填缝止水,内侧壁和顶采用1:2.5防水砂浆抹面厚0.02m。新修农灌斗、支渠:矩形断面,底宽为0.50m,沟深0.50m,全断面护砌,侧壁M7.5水泥灰砂砖衬砌,厚0.18m,底板为0.1m厚C15现浇混凝土,每5m设置一个伸缩缝,沥青木板填缝止水,内侧壁和顶采用1:2.5防水砂浆抹面厚0.02m。新修农灌斗渠:矩形断面,底宽为0.40m,沟深0.40m,全断面护砌,侧壁M7.5水泥灰砂砖衬砌,厚0.18m,底板为

12、0.1m厚C15现浇混凝土,每5m设置一个伸缩缝,沥青木板填缝止水,内侧壁和顶采用1:2.5防水砂浆抹面厚0.02m。整修原有沟:原有沟清淤,清淤深度0.30m。管涵:农灌排灌渠过田间道时埋设圆管涵,管涵为500,过田间道管涵长2.5m;农灌支渠过田间道时埋设圆管涵,管涵为300,过生产路管涵长2.5m。闸门:农灌排灌渠闸门规格,木板闸门,木板闸门宽0.52m,长0.45m,木板外全包铁皮。5.3.3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整修田间道设计规格为:路面宽2.5m,设计石粉路面厚0.10m,原有路基,不设路肩。新修生产路设计规格为:路面宽2.5m,设计石粉路面厚0.10m,泥结石路基厚0.25m,高出

13、地面0.35m。田间道路面双向横坡为2,纵坡须控制在5以内。田间道路路基填方高度不小于0.3米,生产路路基填方高度不小于0.2米,未设置路肩路基边坡取1:1。5.3.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跨农灌排灌渠人行盖板设计规格: 预制C20混凝土板,长1.3m,宽1m,厚0.10m。跨农灌支渠人行盖板设计规格: 预制C20混凝土板,长1.0m,宽1m,厚0.10m。10效益分析10.1社会效益分析10.1.1社会影响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产业,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通过土地整理理顺土地权属关系,有利于土地管理工作。对整理后土地进行合法、合理的权属调整,将减

14、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当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供和积累经验;通过土地整理使项目区内耕地集中连片,能够为高产农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并为今后实现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将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并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为其他地区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一个显著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能够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长久、深入、顺利发展。10.1.2维持社会稳定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作用项目实施后,通过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和未利用其它草地的开发,减少田坎占

15、地面积,可新增耕地面积确保了xx县耕地总量增加,对xx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项目建设后,将形成较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项目区内目前耕作不便及受洪涝影响严重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项目区内未利用地和田土坎将得到平整,水土流失将得到治理;提高了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中低产田得到改造,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耕地将达到旱涝保收的土地标准;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夯实了农业基础,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扩大耕地面积,安置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有较大作

16、用。将促进xx县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改善环境,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发展。10.1.3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发挥的作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完善了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的稳定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xx县的经济发展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10.1.4效益指标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比例新增耕地面积整理后耕地面积整理前耕地面积88.12668

17、4.73483.3918hm2新增耕地比例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3.3918/106.08871003.2010.2生态效益分析项目是以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土地平整及田间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水利灌溉排涝、机耕道路等工程措施,实现高效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实施后大大提高了区内排涝能力,起到改良土壤,美化环境的作用,使区内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并逐步改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按“田块平整规范化,农田耕作机械化,田间管理科学化”的目标进行建设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道亮丽的田间风景线,发挥着农业生产建设和美化环境的双重

18、功能。通过项目区的建设,将明显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景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新的道路。10.3经济效益分析10.3.1费用计算根据项目初步规划,项目预算投资385.01万元,年运行费主要包括年整修费、年管理费。以下计算仅为工程正常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年运行费总计为5.78万元。年整修费按总投资的1.0%计算,385.010.013.85万元;年管理费按总投资的0.5%计算,385.010.0051.93万元。10.3.2收益计算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将建立以高效、高产、优质作物为主导的农业种植结构,新增耕地面积3.3918hm2。本项目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主要效益原有耕地增产收益和新增

19、耕地的收益。a)原有耕地增产收益项目区原耕地面积为84.7348hm2,其中水田为59.4466hm2,旱地25.2882hm2。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旱地种植蔬菜、马铃薯等。项目实施前耕地产值计算如下: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表10-1 项目实施前原有耕地产值计算表作物名称播种面积单产单价总产值净产值hm2kg/亩元/kg元元水稻59.455002891750445875玉米25.298002606960303480油菜73.731206265428132714马铃薯15.1712001546120273060合计173.6423102581155129说明:农业生产成本按总产值的50%计算

20、。项目实施后,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将提高项目区农作物单位产量,计算得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现有耕地按增产10%计算,年效益计算如下:。表10-2 项目实施后原有耕地产值计算表作物名称播种面积单产单价总产值净产值hm2kg/亩元/kg元元水稻59.455502980925 588555 玉米25.298802667656 400594 油菜73.731326291971 175182 马铃薯15.1713201600732 360439 合计173.642541284 1524770 说明:农业生产成本按总产值的40%计算。新增耕地年净产值按老耕地产值90%计算,年效益可增加及5.9

21、3万元,计算如下:表10-3 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产值计算表作物名称播种面积单产单价总产值净产值hm2kg/亩元/kg元元水稻1.094502147008820玉米2.3072024974329846油菜2.259661946511679马铃薯0.9210801149238954合计6.579883059298成本按40%计算b)年净增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原耕地年净产值为115.51万元,实施后原耕地年净产值为152.48万元,同时新增耕地可每年创造5.93万元的新产值,扣除5.78万元的年运营费用,总效益为37.12万元。10.3.3单位功能投资分析1)单位面积投资:2419.4元/亩2

22、)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新增耕地面积单位投资=75670.2元/亩10.3.4静态评价指标a)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经过项目预算的编制,项目总投资为385.01万元。预计项目区每年可净增加经济效益为37.12万元。采用静态回收期计算回收期。计算公式为:T=K/(P-C)式中:T静态回收期;K项目总投资;P增加的经济效益;C生产成本根据上式计算:T=385.01/37.1210.37(年)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法计算,投资回收期约为11年。b)静态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收益率=(P)/K9.64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整理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