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县*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二0一一年三月目录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一)开发的必要性2(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4三、项目区基本条件4(一)项目区水文气象4(二)项目区地质及农田水利现状5四、建设范围、规划及主要治理措施6(一)项目范围6(二)项目建设规模6(三)项目建设主要治理措施7五、投资估算及来源8(一)投资估算8(二)资金来源9六、效益预测9(一)经济效益9(二)社会效益10(三)生态效益11 七、结论12*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区基本情况*县位于*地区中部,界于N45004810,E87008904。全县南
2、北长350公里,东西宽25至150公里,总面积36543.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大县。*乡位于县境中北部*县城西3公里处,下设18个行政村,其中12个农业村,6个牧业村。据2008年底统计,全乡总人口13140人,共2716户(包括非农业户),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45;耕地总面积7.5万亩,牲畜最高饲养量22.6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18185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08元。 *乡相邻省道318线。乌伦古河是乡境主要灌溉水源,境内有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两大河流,水资源丰富。该乡土地肥活,水草丰美,东北西与蒙古国接壤,是一个以哈萨克为主、多民族聚居的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
3、民族边境乡。由于自治条件和历史原因,*乡长期以来地下水排泄方式及灌排渠系不配套,造成土地盐碱化严重,目前有中高标准农田建设3.8万亩(含弃耕地),迫切需要改造。*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现有牧民160户,878人,全村劳动力为293人,哈族(主体民族)占99%。其中贫困人口46胡195人,总耕地面积18000亩,项目区距乡政府驻地以北16公里,项目区东面以阔克阿尕什乡为界,南面以乌伦古河为界,系*乌伦古河灌区。该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阔,地理条件优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该项目区土质肥活,水源充足,农作物连年丰收。目前,由于该片区位于乌河下游,引水渠渗漏严重,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运
4、行时间较长,设施已老化,致使耕地次生盐碱化日益严重,而且有部分耕地已弃耕。*县委政府结合实际,根据项目区的条件理出了针对该项目区实施的节水实施方案,计划于2014年实施该项工程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开发的必要性1、该项目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建立新型城镇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构想,也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牧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传统的灌溉方式使本来就高的地下水位更高,而又无处排水,致使土地下潮,再
5、加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耕作粗放,管理不善,致使耕地盐碱化严重,造成农作物低产,草场严重退化,草的质量数量均很低,草场载畜量不断下降,已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影响了乡、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阻碍了农牧民增收的步伐。2、该项目是农牧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乡农牧用地主要分布在乌伦古河河谷和乌河间平原,为供水冲积倾斜平原,其基底下伏不透水第三纪地层,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之地下水位的上升,造成土地盐渍化,渠系设施年久失修。灌区内绝大多数村民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5.2亩,种植方式落后,粗耕简播,高投低产,造成收入低下,发展落后。灌排渠系配套后,经过12年的运行,将彻底
6、改变项目区土地碱渍化状况,提高种植产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3、该项目是发展畜牧业、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大大提高牧区防灾、抗灾能力,改变以往传统畜牧业“夏肥、秋壮、冬瘦、春乏(死)”的恶性循环,改变正如牧民所说“大灾大损失,小灾小损失,无灾也损失,年年有损失”致使牧民生活水平仍很低的现状。因此,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总产,同时建成一个稳固高产高效的饲草料基地,对大大提高防灾保畜能力,做大、做强畜牧业,从传统型逐步向效益型和现代型畜牧业转变,恢复植被,彻底改变牧区落后面貌,使牧民尽快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意义。4、高标准
7、农田建设项目可让农牧民增加收入、安心定居,是巩固边疆、促进社会安定的要求。项目区以哈萨克牧民为主,有了充足的饲草料做保证,有了种植业收入的提高,有了牧民定居的保障,从而改变以往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和收入,也必将促进全乡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该村最大的优势是地处布伦托海平原区,土地平整、土层较厚、耕性良好、靠近318省道交通便利。2、该村距乡政府和县城较近,便于发展二、三产业,进而搞活流通,拓宽增收渠道。项目实施后将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丰厚效益。3、目前土地生产率很低,高投入低收入,生产潜力还未挖掘出来,只要适当投入,改良土壤条件,进行节水灌溉,经济
8、和社会效益将十分可观。4、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广大农牧民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积极性很高,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得到项目支持后,项目实施将会得到当地农牧民的极大支持。三、项目区基本条件(一)项目区水文气象本项目区属于大陆性温带寒冷区气候,特点为春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年气温平均为3.4,农作物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在11以上,最大可达22.3。全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2.7。年平均降水为112.7mm。作物生长季节49月,各月蒸发量为182.2mm339.9mm。本项目区日照时数为2889.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全年总光辐射量平均达131千卡cm。积温是评价一个地区热量条
9、件的重要指标,10的积温*为2890.3。本项目区属平原地带,无霜期平均为149天,终霜和初霜出现最早和最晚年份可相差一个月,年际变化可达3040天。本项目区年平均大风天数为3355天,多发生于45月,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34m/s。寒潮各月平均为0.41.1次,最多13次,多发生于冬季。项目区是种植玉米、打瓜、油葵、苜蓿等作物的良好区域。(二)项目区地质及农田水利现状1、地形、地貌及土壤*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地形特征:项目区地处布伦托海平原,地形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势比较平坦。内局部沙丘固定,地形无大的变化,全区呈四边形,本项目区规划改造的10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质地为沙壤
10、至中壤。据实地调查采样分析,土层较厚,厚度在0.40.9米之间,耕地优良,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大于4的占24.5,23的占23.7,12的占28.5,小于1的占19.3。含氮0.040.196,碱解36108ppm,速效磷34ppm,速效钾152541ppm,土壤呈中性,PH值大于等于7。2、水资源及排水出路本灌区地表水源丰富,属中线干渠灌区用水,中线干渠年径流量1.8亿m3,*年用水量0.24亿m3,水质较好,宜于饮用和灌溉,地下水资源丰富。项目区临近阿克达拉水库,属*灌区,年来水量2.0亿m3。该项目区进水水量3 m3秒,计划灌溉面积1万亩,可以满足项目区的供水要求。四、建设范围、规划及主
11、要治理措施(一)项目范围项目区距*县驻地以北10公里,项目区东面以北屯镇为界,南接318省道,西邻*县城,北邻乌伦古湖,系*中线干渠灌区。(二)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实施高效节水10000亩,建设期为一年。(三)项目建设主要治理措施项目区建设遵循灌排配套,条田、林网、道路规范的标准实施改造,保持原有渠系的走势,局部改造并完善农水配套体系,使项目区耕地形成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项目实施后,可改造高标准农田10000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并把改造后的土地重新交给广大牧民,推动农业、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推动全乡及该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水利措施管网埋设50
12、.22公里,渠系防渗长16公里,水工建筑物16座,输变电线路10公里。2、农业措施(1)实行深翻、秋翻带肥下地等多项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施肥,多施发酵好的农家肥,适量使用化肥。(2)完善田间道路修建,修建标准按照田间道路要求,宽8米,高0.5米,长13公里。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风林,分别在斗、农田级渠系上配植防风林,主林带宽6米,次林带宽3米,共营造防风林700亩。4、科技推广和培训(1)根据县内外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2)引进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先示范后推广,如打瓜、玉米的地膜栽培技术。大力推广青黄贮技术,提高科技饲养水平。(3)做好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每年充分利用科技之
13、夏、科技之冬等活动每年培训农牧民450人(次)。五、投资估算及来源(一)投资估算1、水利措施(1)管网全长50.22公里,需资金582.9万元.(2)渠系防渗长16公里,需资金185.3万元。(3)水工建筑物16座,需资金64.8万元。(4)输变电线路10公里,需资金160万元。以上合计投资993万元。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新技术推广,完善田间道路25公里,需资金137.5万元。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700亩,需资金58.5万元。4、技术推广及培训(1)引进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示范推广3500亩,需资金51万元。(2)进行农牧民科技培训450人(次),需资金12万元。以上两项合计需
14、资金63万元。5、项目管理费(1)项目管理费需资金26万元。(2)项目管护费需资金12万元。以上两项合计需资金38万元。6、投工投劳项目区受益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在农田渠系防渗、林网配置、管网埋设方面预计投工投劳0.86万个工日。(二)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为12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6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44万元,自筹资金86万元。六、效益预测(一)经济效益项目区建成后,除少量种植优质紫花苜蓿、油料外,全部用于种植打瓜和优质玉米。建成的优质作物基地,将为加快*乡农业大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项目区内具体效益分析如下:种植小麦3500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产80公斤,总产
15、量可增加280吨,按市场价2.4元计算,可增加产值67.2万元,新增利润40.3万元。种植油料2000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产40公斤,总产量可增加80吨,按市场价4元计算,可增加产值32万元,新增利润19.2万元。种植苜蓿2000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产100公斤,总产量可增加80吨,按市场价元1.3计算,可增加产值26万元,新增利润15.6万元。综合以上效益分析,*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25.2万元,新增利润75.1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二)社会效益*村项目区的合理改造,将使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农牧民人均增收显著,地方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对于做大农业产业化,巩固和完善农村承包经营体制,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都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三)生态效益*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防护林的建设使灌区林业覆盖率达10以上,加上牧草和种植业面积,全灌区的绿色覆盖率可达20,对防风治沙改善气温环境也有很大帮助。有效地控制了灌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逐步减少土地盐碱化危害,项目区内形成绿树成荫,水土平衡的绿洲生态环境。七、结论综上所述,乡镇府领导给予大力支持,符合*乡“十二五规划”,项目区内牧民积极性高,建成后将产生极大地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