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543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PS 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毕业论文 GPS 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目 录摘 要4第1章 绪 论51.1 GPS发展现状5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6第2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和RTK技术62.1 GPS系统的组成62.3 GPS的特点82.4 RTK系统的组成92.5 RTK技术的应用92.6 GPS RTK技术的特点11第3章 GPS RTK测量作业方式123.1 GPS RTK系统的工作原理123.2 GPS RTK的基本配置123.3 GPS RTK作业要求123.4 GPS RTK作业模式133.5 GPS RTK 仪器状态设置133

2、.6 坐标系统的转换方法143.7 GPS RTK测量的几种作业方式15 不同起算条件下的GPS RTK作业方式15 不同坐标系统下的GPS RTK作业方式163.8 GPS RTK测量作业方式的选择173.9 提高GPS RTK精度的方法与措施17第4章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174.1 概述174.2 GPS测量的布网特色与布网方法18 GPS测量的布网特色184.3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194.4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20本概况20标20制网的布设21石21测21 GPS数据处理22第5章 结论235.1 几点体会23参考文献25摘 要GPS(Global Position

3、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应用技术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 RTK技术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将介绍GPS在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并提出几点体会。关键词:GPS;GPS RTK;工程测量;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第1章 绪 论1.1 GPS发展现状全球定位系统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

4、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字头缩写词NAVSTAR/GPS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是目前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陆、海、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全新的空间无线电导航系统,它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和连续的精密三维定位能力,而且能实时地对运动载体的速度、姿态进行测定以及精确授时。GPS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已成为导航技术现代化的里程碑。早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尽管G

5、PS系统尚未全部建成,但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空中、陆地、和海上运载体的定位和导航问题,为美军及其盟军部队预测打击敌人,正确引导部队迅速穿越沙漠,占领预定目标以及效率极高地提供后勤救援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现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国内建立了大量GPS 综合应用网络,如美国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 CORS 、美国CUE ,ACCQPOIN T 公司的广域定位导航服务网络、加拿大的主动控制网系统 CACS 、德国的卫星定位与导航服务计划 SA2POS 、日本的GPS 连续应变监测系统 COSMOS 等。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

6、、数字省区和数字地球的工程化和现实化,需要采集多种实时地理空间数据,几年来,国内不同行业已经陆续建立了一些专业性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网络,其中著名的有中国地震局牵头建设的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交通部建设的沿海差分站网络系统,信息产业部建立的电离层监测网络,国家测绘局建立的连续运行参考框架网络,部队建设的连续跟踪站网络等。目前,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信息化的需要,一大批城市、省区和行业正在筹划建立类似的连续运行网络系统,特别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系统,如深圳、北京、上海、四川、昆明、香港、天津等城市。我国GPS 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测绘、军事国防、智能交通、邮电通信、地矿、煤矿

7、、石油、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环境监测、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在航空航天、测时授时、物理探矿、姿态测定等领域,我国做了大量的GPS研究工作。在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应用技术及定位误差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研制开发了GPS静态定位和动态高精度定位软件以及精密定轨软件。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速度越来越快,对GPS的需求也越来越多,GPS也会发掘出巨大的功能潜力,使GPS具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GPS RTK技术作为测绘领域内的高科技技术,已经为测绘提供了有力的测量定位手段,特别是GPS RTK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使得GPS测量技术真正开始走上了取代全站仪进行各种

8、地面测量和数据采集工作的新阶段,扩大了GPS测量的应用领域。课题的目的探讨了GPS技术和GPS RTK技术的组成、应用及特点。作为新技术GPS RTK,课题就其在工程测量应用方面的可行性将做出探究、证实。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即RTK技术,它是建立在全球定位系统 GPS 基础之上的实时动念定位技术,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各种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工程放样及海洋、地籍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课题将在工程

9、测量方面,结合实践做出一番探究。第2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和RTK技术2.1 GPS系统的组成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是美国研制的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二是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三是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受机和卫星天线组成。用户只需购买GPS接受机,就可享受免费的导航,授时和定位服务。GPS系统的空间部分有21颗工作卫星及3颗备用卫星

10、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6个相对于赤道的倾角为55度的近似圆形轨道上,每个轨道上有4颗卫星运行,它们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20200km,运行周期为12恒星时。GPS卫星星座均匀覆盖着地球,可以保证地球上所有地点在任何时刻都能看到至少4颗GPS卫星。2.2 GPS的应用GPS定位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导航、收集情报等军事目的。GPS信号可以进行海、空和陆地的导航,导弹的制导,而且用GPS卫星发来的导航定位信号能够进行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静态相对定位,米级至亚米级精度的动态定位,亚米级至厘米级精度的速度测量和毫微秒级精度的时间测量。1.GPS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对于测绘领域,GPS卫星定位技术已经用于建立

11、高精度的全国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测定全球性的地球动态参数,也可用于改造和加强原有的国家大地控制网;可用于建立陆地海洋大地测量的基准,进行海洋测绘和高精度的海岛陆地联测;用于监测地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在建立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的平面控制网时GPS已成为主要方法;GPS还可用于测定航空航天摄影的瞬间位置,实现仅有少量的地面控制或无地面控制的航测快速成图,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遥感监测的技术革命。2.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飞机场轴线定位、地铁精密导线测量、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3.在航空摄影

12、测量方面我国测绘工作者也应用GPS技术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GPS航测等航测成图的各个阶段。可以极大地减少地面控制点的数目,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4.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在地球动力学方面,GPS技术用于全球板块运动监测和区域板块运动监测;在水下地形测量中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快速、高精度地测定测深仪的位置;还有在公安、交通系统中给车辆、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定位能力;在农业领域中应用差分技术对土壤养分分布调查、监测作物产量、合理施肥、精确农业管理以及在林业管理和旅游中的应用。今后,GPS就像移动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一样,人们日常生

13、活将离不开它。2.3 GPS的特点GPS定位技术自从应用于测量工程,就以其特有的自动化、全天候、高精度的显著优势令经典大地测量刮目相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点灵活在经典大地测量中,即要求点位之间的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求点位形成良好的图形结构,这是长期困扰选点工作的难题,而GPS定位既不要求点位之间通视,又对点位图形结构没有过苛要求,使点位的选择极为灵活。2.精度高实践已经证明,在1000km的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可以达10-8;在100500km的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610-7;在小于50km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6。而另一方面,又无须建造测量高标。它们的优

14、越性是经典大地测量工作无法攀比的。3.操作简便GPS定位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作业人员只限于安置仪器、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工作状态,其他如卫星捕获、跟踪观测、数据采集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加之仪器本身质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大大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了功效。其次,GPS定位的结果,可以直接提供点的三维坐标,不仅可以精确确定点的平面位置,也为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确定地面点高程开辟了新途径。4.全天候作业GPS定位不受天气条件制约,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事作业,加之观测时间缩短、速度加快,便利了人们对测量工程的统筹安排,使工程计划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为准确、快速地提供测绘成果成为可能。随着科学

15、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GPS已从当初的性能单一发展到今天的广泛应用。GPS以其独特的、强大的功能,涉足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来向消费市场发展的势头很强,它已进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之中。GPS已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和城市控制网;正在试验应用于民用飞机的航线导航和精确进场着陆;应用于陆地车辆的智能交通指挥与管理;应用于地球资源勘察、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测量与形变监测;应用于航测与卫星遥感等。GPS技术的高精度和自动化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动力学、大地测量学、天文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它在这些基础学科的应用研究与开拓工作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卓越的成就,展示了GPS巨大的优势和

16、潜力。在21 世纪GPS将继续成为军民两用的系统,既要更好地满足军事需要,也要扩展民用市场和应用的范围。GPS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正在蓬勃发展,可以相信,它正在向军用、民用及其他各个领域不断渗透与应用,也必将朝者更宽广的范围和更深刻的层次迅速发展。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从其发展趋势看,GPS卫星定位技术也更加深入和普及测绘领域,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2.4 RTK系统的组成RTK系统主要由一个参考站 即基准站 和若干个流动站组成。1.基准站的组成 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用于接收GPS卫星信号;无线电传输设备包括电台手机通讯模块及发射

17、天线用于发射基站无线电信号;电子手簿用于设置基准站和电台的各项参数。 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用于接收GPS卫星信号;无线电接收电台其天线用于接收基站电台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电子手簿:用于设置流动站和接受电台的各项参数,通过手簿进行各项测量工作的操作。 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

18、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如果把用于公路控制测量线路控制测量、水利工程控制测量、大地测量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可完成。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或经纬仪小平板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形地貌等碎部点这些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需要在拼图时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到外业去返测。现在采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形地貌碎部点呆上

19、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这样用仅需一人操作,不要求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配合电子手簿可以测设各种地形图,如放样是测量一个应用分支,它要求通过一定方法采用一定仪器把人为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给标定出来。过去采用常规的放样方法很多,如经纬仪交会放样,全站仪的边角放样等等,一般要放样出一个设计点位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而且要23人操作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还要求点间通视情况良好,在生产应用上效率不是很高,有时放样中遇到困难的情况借助于很多方法才能放样。如果采用RTK技术放样仅需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

20、输入到电子手簿中背着GPS接收机它会提醒你走到要放样点的位置迅速又方便,由于GPS是通过坐标来直接放样的,而且精度很高也很均匀,且只需一个人操作因而效率会大大提高。1.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设站一次即可测完4km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坐标,作业速度快,劳动强度低,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劳动效率。2.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 一般为4km ,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3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技术不要求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

21、,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难通视地区,只要满足GPS 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能轻松地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业。4.GPS 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GPS RTK可胜任各种测绘内、外业。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使辅助测量工作极大减少,减少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GPS RTK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2台 或多台 GPS接收机,数据传输设备,相关处理软件。GPS接收机目前主要是用双频机,数据传输设备目前形式较多

22、,主要是无线电台的形式,在城市车载系统中也提出用目前分布较广的GSM信号作为数据传输载体,电台发射信号半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 RTK的作业范围大小。处理软件目前各厂家的产品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快速解算整周未知数。 2 解算用户站在WGS-84下的坐标。 3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转换。 4 对解算的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 5 结果的显示与绘图。3.3 GPS RTK作业要求GPS RTK测量中,要求:1.能接收5个以上的GPS卫星。2.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不能失锁。3.必须能同时接收到GPS卫星的信号和基地站播发的差分信号。星数问题限制了GPS RTK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城镇

23、高楼区、山地林荫区等凡所测星数少于5个时,GPS RTK测量就会遇到困难。将来,当GLONASS卫星全部组网,投入生产后,困难会少些。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不能失锁。不能关机容易做到,不能失锁则很难。当迁站过程中经过树下、立交桥下、隧道里时,都可能引起失锁。失锁后,必须重新初始化,即重新确定整周模糊值。确定整周模糊值的时间和可靠性,取决于四个因素:单频机或双频机,所测星数,至基站的距离,GPS RTKRTK软件质量。3.4 GPS RTK作业模式根据用户的要求,目前实时动态测量采用的作业模式,主要有:1.快速静态测量采用这种测量模式,要求GPS接受机在每一用户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

24、连同接受到的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的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适时的结束观测。采用这种作业模式时,用户站的接受机在流动过程中,可以不必保持对GPS卫星的连续跟踪,其定位精度可达12cmAROF)AROF技术,重新完成初始化的工作。目前,其定位的精度可达厘米级。3.5 GPS RTK 仪器状态设置 以Leica350型GPS接收机为例说明 数据链参数设置:参考站及流动站数据链信息 DATA LINK MESSAGES 应设置为ON状态,并将信息的输入/输出 MESSAGEINPUT/OUTPUT 设置为实时码/相位输出 RTIM

25、E CODE/PHASE OUT ,通讯口的编号应设置为3号口。数据采集参数设置:参考站和流动站均采用压缩记录格式 COMPACTED ,系统为每一个历元对卫星的观测值提供经过平滑处理后的结果,采样率一般为1-2s。数据记录参数:参考站的RECORDOBSERVISIONS一般设为NO,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后处理工作时,则应设为YES,存储坐标格式 STORE COORD AS 可以为平面直角坐标 GRID 或WGS-84大地坐标。精度指标 REQUIRED COORD QUALITY 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设置,若星历情况良好,无遮挡物,仪器能够将精度指标控制在0.02m范围之内,精度指标可设为0.

26、03m,亦可依测量精度的要求,将其点位坐标精度限制范围放大一些。流动站的RECORD OBSERVISIONS根据自己的作业要求进行设置,可以根据距离、时间进行采样记录,流动站的其他数据记录参数与参考站设置相同。3.6 坐标系统的转换方法动态GPS RTK测量是以基准站为中心,其它流动站 或称为移动站 相对基准站的相对定位。GPS使用的是WGS-84坐标系,而生产中往往使用的是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 以下简称测区坐标系 。因为坐标系的不同,必须先求其转化参数,才能得到所需坐标系的坐标。测量时,基准站的一系列数据为已知数据,基准站和各流动站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观测,观测后基准站及时把所观测的信息

27、及已知数据通过无线电波分别传送至各流动站,各流动站在收到基准站数据的同时,迅速进行基线解算、平差、坐标系统转换,最后显示所测点的测区坐标。应用这一原理,动态GPS测量 RTK 可以及时准确的测得每一待测点的坐标。动态GPS RTK测量首先要通过4个以上点的WGS-84坐标和测区坐标系坐标,计算本测区的各项转换参数。转换参数直接关系到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因此,计算转换参数时要认真仔细。然后,选择基准站的架设位置,基准站应架设在测区中央周围无遮挡物的已知点上,此时,即可启动基准站开始测量。流动站到达待测点后开机,等待接收机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即开始测量。接收机接收到所设定的历元数后,这一点的测量过

28、程即完成,显示该点的三维坐标。其它各点的测量重复进行即可,直至所有点观测完成。整个观测过程简单、易于操作是动态GPS RTK测量的又一重要特点。3.7 GPS RTK测量的几种作业方式GPS RTK系统的作业方式非常灵活。基准站采用静态作业模式,可以安置在己知点上,也可以安置在待定点上。流动站采用动态作业模式,可以处于静止状态,也可以处于运动状态;可在一固定点 不一定为己知点 上先进行静态初始化再进行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 不同起算条件下的GPS RTK作业方式在进行GPS RTK测量时,起算点的己有坐标数据情况往往不尽相同。有的己知点可能

29、同时具有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坐标 以下简称84坐标 和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 以下简称80坐标 或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 以下简称54坐标 ,可以求解两系统坐标转换参数,而大多数的已知点可能只具有80坐标或54坐标,还不能直接求解坐标转换参数。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待定点只需要84坐标即可。因此在具体作业方式上会有所不同。对于已知点同时具有84坐标和80坐标或54坐标的工程项目,可以在RTK系统中直接输入已知点的两套坐标,选用合适的坐标转换模型,通过公共点匹配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检验合格后保存采用。此时要求基准站必须安置在已知点上,而且应输入已有的84坐标,以保证84坐标的一致性;流动站

30、比较灵活,可以直接到待定点上流动观测,也可以先到个别已知点或已测点上进行检核测量,以核对坐标转换参数的正确性。对于已经布设GPS RTK控制网的工程项目,一般都可以按此种作业方式进行。对于已知点仅具有80坐标或54坐标的工程项目,必须先测定已知点的84坐标,为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所用。此时要求基准站可以安置在已知点上,也可以安置在待定点上,甚至可以安置在临时点上,但都必须先进行单点定位,测定基准站的84坐标,一般取10分钟的观测数据即可。而流动站必须先到已知点进行流动观测,获取所有已知点的84坐标,然后同样在GPS RTK系统内通过公共点匹配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有了转换参数就可以到待定点上依次观测了

31、。对于没有布设GPS RTK控制网的公路项目,一般都需要按此种作业方式进行。由于基准站的安置都具有一定的可选性,因此应满足以下几方而的要求: 1 点位周围没有明显的障碍物和电磁信号干扰物,以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 2 点位所在地地势较高,最好是制高点上,以有利于数据信号的传送。 3 点位附近充电较方便,以确保基准站连续用电的特殊需要。 4 点位相对于待测区域位置适中,有利于作业半径的覆盖。 不同坐标系统下的GPS RTK作业方式进行GPS RTK测量主要是充分利用它具有的快速定位和实时放样两大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点位放样才真正需要实时测定,而快速定位并不都是需要实时提供坐标,也就是说可以

32、通过后处理提供点位坐标。因此在作业方式上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工程项目对测量成果需求的紧迫程度,优化设计GPS RTK测量的作业方式,以达到尽可能缩短外业观测时间、真正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1.在国家坐标系统下的GPS RTK作业方式这种作业方式,绍的前两种情形。因为这种作业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时提供国家坐标系统下的点位坐标,主要工作也都是外业完成。它要求测区具有坐标转换参数或者能够实时求定转换参数。该作业方式主要用于真正需要实时提供点位坐标的工程项目如施工放样等。2.在WGS84坐标系统下的GPS RTK作业方式是指GPS RTK外业测量中无需考虑坐标转换参数而直接实时提供84坐标,通过内业后处理

33、提供国家坐标系成果。这种作业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不必为求定坐标转换参数而提前进行己知点联测,只需在测定待定点过程中顺便联测己知点。尤其是对于线路较长的公路GPS RTK测量,在无需实时提供国家坐标成果时,按此作业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3.工程举例以某公路改造时GPS RTK测量工程实例说明。路线全长约70km,为了测绘1:2000带状地形图,决定采用GPS RTK技术测定180个二级控制点。全线己有7个四等GPS RTK控制点,平均点距约10km,坐标成果属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经检核后可作为GPS RTK测量的坐标转换起算点。由于己知点相距较远,如果采用在国家坐标系统下的GPS RTK

34、作业方式,为了求定坐标转换参数,一方面流动站要首先跑遍所有己知点,另一方面基准站要顾及作业半径,需要迁站2-3次,将会严重影响外业工作效率。考虑到任务虽急,但并没有实时提供成果的必要,于是采取了在WGS84坐标系下的GPS RTK作业方式,54坐标成果由内业后处理提供。采用LeicaGPS530系统进行GPS RTK观测,选择102, 104, 106为基准站,如图3.1所示,作业半径为10km,其它己知点纳入到星状网联测中。3.8 GPS RTK测量作业方式的选择GPS RTK测量作业方式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充分发挥技术优势:1.如果测区己有GPS静态控制网资料,可选择条件

35、好的己知GPS点作为基准站,在流动站中直接输入转换参数,即可开始RTK作业,实时提供国家坐标系下坐标成果。2、如果测区没有GPS静态控制网资料需要实时提交成果的,必须现场测定所有己知点的WGS-84坐标,求得转换参数后方可进行作业;无需实时提交成果的,可直接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GPS RTK测量,顺便联测己知点,经后处理后提交国家坐标系下成果。3.9 提高GPS RTK精度的方法与措施1.已知点精度要高一些,且有足够的精度。2.已知点密度要够。3.已知点分布均匀合理。4.作业半径要符合规定要求。5.要考虑基准站的选取。基准站一般选在测区的中央且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旁边不能有大面积水面、高大

36、树木、建筑物或电磁干扰源 如电台的发射塔、高压电线等 。6.电台不宜放在离GPS接收机过近的地方,否则电台信号会干扰GPS卫星信号。同时,电台的信号线和电源线过长时不宜卷起来,这样会因为涡流而产生磁场干扰GPS信号。7.GPS信号失锁时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化 即静止观测几分钟 ,等到重新锁定卫星时再进行碎部点观测,为了确保安全可靠最好回到参考点上进行校核。第4章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4.1 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

37、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CPS技术所代替,同时定位范围己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间;定位方法己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己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广阔领域。对经典大地测量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在测量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方面的广泛应用,充分显示了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和高效益。工程控制网是工程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基础,其网型和精度要求与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密切相关。一般地,工程控制网覆盖面积小,点位密度大、精度要求高。用常规的方法多采用边角网。 ?采用GPS定位的方法建立工程控制网,具有点位选择限制少,作业时间短,成果精度高,工程费用低等优点

38、。可应用于建立工程首级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工矿施工控制网,工程勘探、施工控制网,隧道等地下工程控制网,等等应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通常采用载波相位静态差分技术,以保证达到毫米级精度。应用GPS技术建立道路勘探、施工控制网和隧道工程控制网等具有显著的优势,道路勘测、施工控制网,具有横向很窄、纵向很长的特点。采用传统的三角锁、导线方案,多数需要分段实施,以避免误差积累过大,采用GPS技术,由于点与点之间不需要通视,可以敷设很长的GPS点构成的三角锁,以保持长距离线路坐标控制的一致性。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一般采用对向施工,有时还需采用立井施工,以提高贯通速度。为了保证贯通精度,必须建立地面精

39、密控制网。隧道纵向跨度大,其上方周围多为崇山峻岭,地铁上方,高楼大厦林立。用GPS技术建立隧道、地铁工程控制网解决了这类工程的一大难题。RTK Real Time Kinematic 技术,即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RTK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基准站(坐标已知 和移动站(用户接收)。其本原理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用户,用户根据基准站的差分信息进行求差解算用户位置坐标。RTK技术可以应用于测绘地形图、地籍图,测绘房地产的界址点,平面位置的施工放样等。采用RTK技术测图时仅需一人进行。将GPS接收机放在待定的特征点上1. 2 s,同时输入该特征点的编码即

40、可。把一个小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特征点测定后传入计算机,由专业成图软件、在人工适当的干预下,形成所要的成果图。采用RIK技术进行放样,标定界标点,是坐标的直接标定,不象常规放样那样,需要后视方向、用解析法标定,因而简捷易行。区域性GPS差分系统下的碎部测量,放样,是基于区域GPS差分网进行的。区域差与RTK单基点载波相位差分的原理相似,不同的是区域差分的基准站往往多于1个,多基准站组成基准网,基准网提供各个基准站的差分信息,用户接收机根据自己的位置确定各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权,按非等权平差后形成自己的差分改正数,实现差分定位。变形监测主要是监测像大桥、水库大坝、高层大楼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沉降、位

41、移以及整体的倾斜等状况。常规的监测技术是应用水准测量的方法,监测地基的沉降;应用三角测量(或角度交会 的方法监测地基的位移和整体的倾斜,由于被监测物体通常都是几何尺寸巨,监测环境复杂,监测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应用常规技术不仅观测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且难以实现自动化监测。而GPS定位技术由于定位精度高,不需要通视、可全天候工作等特点。研究表明,利用GPS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可获得小于士2mm精度的位移矢量,高程的测量也可获得不大于士10mm的精度。因此,GPS在变形监测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大型工程:一个有代表意义的范例是: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隔河岩大坝,坝顶弧线全长653m,最大坝

42、151m,于1997年底至1998年初安装、调试并运行成功了GPS自动监测系统。经实验及运行实践结果表明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可靠、监测精度高。该系统设有两个基准点,采取了适当的提高精度的措施 系统设置、数据处理等 。取得了监测点在在水平方向的,高程方向的较为理想的成果。这一监测工程的成功范例,标志着我国大型建筑物、构筑物高精度变形监测,采用GPS自动监测系统时代的开始。此外,一种低费用,多天线的GPS变形监测系统正在研制,其宗旨是采用一个特制天线转制开关(GPS多天线转制开关)来实现多个GPS天线与一台接收机相连接,接收机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分时扫描每一台天线并实现GPS卫星的跟踪,通过数据处

43、理软件(包括多天线识别与分离模块)来完成数据处理。无疑,这种监测系统将大大降低检测的成本。以市马横线公路改造工程为例50-200)米之内道路全长共29公里,现有个四等已知点,即马棚湾、张家汉和良种场,2个四等水准点,考虑GPS对高程的测精度尚不能满足四等以上的技术要求,且需要6个已知水准点进行曲面拟合的条件,故高程控制我们采用了四等水准测量,沿线布设了两条四等水准附合线。1)独立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N8(四等)。2)可靠性指标30% 3)平均重复设站率R1.6 4)同步观测时间45min (5)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 GPS控制网,布设等级为四等,很明显主控制二级导线沿老公路布设成附

44、合导线最为经济合理。四等网布设是平面控制成败的关键,为了确保GPS成果的精度可靠性,有效地发现粗差,GPS网中的独立基线必须构成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从而形成一些几何检核条件。按照交通部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的要求,二级导线总长限制在6公里以内(不大于20条边),则沿布设GPS点间距不能超过6公里,另考虑到加密控制测量,尽力减少精度损失,增加方位角闭合差的检核条件,我们将二级导线布设为有定向的附合导线形式。由于受到二级导线平均边长,边数以及全站仪观测连接角通视条件的限制,故GPS一对点的边长及间距也不宜过长,综合上述因素,结合测区情况,我们在全线每约5公里左右设置一对相互通视的GPS

45、点。平面四等GPS控制网的布点方案,我们选了沿线两侧错布设导线网形式。1/10000地形图资料,根据现有测量资料实地踏勘,了解测区交通现状,通视条件及标志的可靠程度等,在此基础上,先进行图上的概略布点,然后再进行实地选点工作。选取GPS控制点应考虑以下因素。(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硬,且便于观测架设仪器的地块上,或设置在固定建筑物上,便于保存。(2)点位选择在视野开阔,视场内一般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密布树木及其它障碍物。(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点位较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应不少于200米(如电视台、微波站等),距离220KV以上电力线路应不少于50米(10KV以下电力线

46、可不考虑)。(4)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5)交通较为便利,并有利于加密控制测量的使用。(6)点位周围应避免在大面积的平静水边,避免GPS信号的多路径反射效应。 20厘米厚的混凝土,然后再现填实标石周围,待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4600-LS型GPS单频接收机测量。 绘制GPS测量工作图,同步,便于统一指挥,协调作业。 5km观测时间应达到45min,5km以内观测时可放在20-30分钟,根据观测当日的卫星预报图,将基线最长边放在卫星状况最好的时段来测量,环境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时间。 4600LS型接收机时,打开电源前,首先应做好测前接收机天线对中、

47、整平高工作,注意脚架踩实然后再认真填写记录簿,绘制点位略图。GPS数据处理的流程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信息数据编辑(点名、点号、天线高)基线解算网平差计算。 GPS计算:处理GPS基线、查看环闭合差报告以及平差三个环节。在基线处理之前,先将时段命令打开,对质量不好的时段进行处理,凸起的要去掉,另外在观测很短时间就消失的卫星要删除。有时由于卫星的数较少,可以把一些卫星有条件的保留下来,每一时段的卫星数不少于颗。 GPS基线命令,也可以用左侧处理基线的图标,对基线进行处理,在处理GPS基线可以一下基线的处理形式,主要是改变卫星高度截止角、电离层对流层模型改正方式质量控制是基线解算质量的三个衡量标准,

48、即比率、参考变量、均方根(rms),比率大于3,越大越好,相对定位精度因子RDOP参考变量小于5,越小越好,rms也是越小越好,一般应小于1cm。数据剔除率一般控制在10-20%,对于不合格基线或合格基线提高精度,只需对采集数据进行精化处理,其方案为(1)删除、放弃某颗质量差的卫星;(2)裁除质量差的时段(如卫星失锁等);(3)通过改变截止高度角。观测环境好,高度截止角降低一点,把高度角最高的作为基准星。处理完毕后可以看到基线长度,解算类型(固定,否则要重新处理),点击每条基线,可以查看基线解算报告,主要查看未固定基线的公用卫星、卫星残差等,卫星残差一般不超过0.01m范围,对于残差大的卫星,可从时段里将该卫星数据部分删除。 环闭合差验算均通过时,可进入网平差部分,在网平差之前,须对基线进行选择,选择基线的基本原则是: (1)只选择同步图形中的独立基线。 2)所选基线不仅其同步环检查合格,更应是非同步环检查合格,否则就应怀疑环中某一条或几条基线的处理结果不够理想,换之以对应同步图形中的其它基线或作精化处理,或舍去不用。 3)不应出现自由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