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5013603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544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365013603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5365013603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5365013603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5365013603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5365013603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365013603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65013603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 :地形图 测量 报告 技术 地形图测量检查报告 地形图测量收费标准 最新地形测量收费标准 篇一: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 1:500地形图 技术设计书 2011年12月22 日 目 录 1. 任务概述3 2. 测区概况及已有成果资料情况3 3. 作业依据4 4. 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5 5. 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5 6. 基础控制测量6 7. 图根控制测量7 8. 地形图测绘8 9. 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19 10. 拟投入设备、人员及费用21 11. 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22 ?1 任务概述 为满足农业管理干部

2、学院济南校区的规划建设的需求,本 测量队承担了校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 根据项目要求,项目的具体任务如下: (1)在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范围内全野外采集1:500 比例尺地形图要素; (2)绘制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 测区概况及已有成果资料情况 2.1 测区概况 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位花园路北农干院路东,属于平 原地形,用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宽约500米,东西长约不足800米。

3、整个校园地形比较简单,地势呈南高北低,高程1米至3米,且校内树木茂盛,通视条件良好。 2.2 已有成果资料 (1) 测区内有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测量的自有导线点若干: (2)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google卫星地图复印件一份 (3)2008年济南校区平面CAD图一份 ?3 作业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 (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 (4)测绘成果

4、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9)GB 12898-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10)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校区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4 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4.1 平面坐标系统 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自有平面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基本等高距 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 0.5m,高

5、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 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5 各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1)在地面或山地埋设一般普通标石(标石由学校提供),四等点应做40cm40cm,厚10cm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篇二: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XX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 术 设 计 书 批准单位:审批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 批 人 : 申报单位:总工程师: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目 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

6、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 术 设 计 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 ,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

7、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

8、程基准。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14)。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图为0.5m, 1: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

9、点埋石、密度 1在地面埋设一般普通标石(标石由甲方提供),四等点应做40cm40cm,厚10cm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格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2四等点编号前冠以,如01、02。一级点以测区为单位全区统一编号,在点号前冠,如001、002。 3埋石点的密度,四等点在测区内大致均匀布设30个点,。一级点的布设(包括四等点)平均每1幅图(按1:500分幅)不少于一点;1:2000区域一幅上不少于5点。在城镇和较大的建筑区内应增加埋石点的密度,在居民地附近至少保证有一对点,对点之间应通视。 4选点要求 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GPS

10、观测点位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 六、基础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GPS测量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施测,起算点的连测不应少于3个点。一级点也可以用测距导线施测。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一级点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GPS作业时采用静态模式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注: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相邻点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GPS各等级观测作业的基本要求 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

11、应小于6。 观测时应量取仪器高两次,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最后结果。 每个点观测均要求用手簿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点名、点号、观测者、天气、日期、时间、天线高、时段、接收机编号,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原始记录应字迹清楚、整齐,不得涂改。 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数据处理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第9条要求。篇三:.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 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 术 总 结 ?. 年07月 2013 .1:500地形测绘 技 术 总 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 写 人: 年月 日 审核意见: 审 核 人: 年 月日 目录 1

12、 概述 . 1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 1 1.2 工作量 . 1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 1 1.3.1 任务的安排 . 1 1.3.2 任务完成情况 . 2 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 2 1.4.1 测区概况 . 2 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 3 2.1 技术依据 . 3 2.2 技术执行情况 . 3 2.2.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 3 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 3 2.2.3 时间系统 . 4 2.2.4 主要精度指标 .(来自:WwW.xIelW.cOm 写 论文 网: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报告). 4

13、 2.3 图根控制测量 . 4 2.4 1:500地形图的测绘. 5 2.4.1 基本要求 . 5 2.4.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 5 2.4.3 地形图的编辑 . 7 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 8 2.6 经验教训及建议 . 9 2.6.1 经验教训 . 9 2.6.2 建议 . 9 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 9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 10 .1:500地形测绘 技 术 总 结 1 概述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住房

14、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以下简称“我?.”)承担.1:500地形测绘项目。经过我单位的努力,现已完成了全部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1.2 工作量 1、布设了GNSS一级控制网点4点; 2、施测了GNSS-RTK图根点119点; 3、完成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图3.52。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3.1 任务的安排 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1) 表1-1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2) 表1-23、应用软件情况(见表1-3) 表1-3 1.3.2 任务完成情况 按合同要求,本项目于2013年6月10日进场,30天内完成了所有内外业及检查工作,并向业主提交了合格的测绘成果。 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1.4.1 测区概况 本测区地理位置为东经?30441073146,北纬?0920311138,直线距离从北到南约4公里,从东到西约1.6公里。 测区交通通讯便利,但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茂密,通视困难。 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1 、已知点成果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