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595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地点:九号楼周围地段起止日期:2010.12.13.2010.12.24班级:0214091班组别:第二组姓名:_目录:(一) 前言3(二) 导线测量4-8(三) 高程测量9-11(四) 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12-16(五) 道路纵、横断面测量17-20(六)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21-22(七) 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23-24(八) 设计高程测设24-25(九) 结束语26前言一、实习目的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手段。通过地形图测绘和建筑物、构筑物的

2、测设,可增强测定和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二、任务和要求1、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要求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水准仪、经纬仪的技术操作。2、能独立组织与实施导线测量、普通水准测量,观测值和成果均符合精度要求。3、能熟练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大比例地形图。4、能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并能够绘制道路纵横断面图。5、能场地平整的测量工作,并计算工程土方量。6、能运用极坐标法计算放样元素,并运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点位放样。7、高程测设。三、实习内容实施(一)准备工作1、实习前明确任务并分配实习任务。2、领取实习仪器、工具,并对仪器进行检验

3、。(二)开始实习任务一 导线测量使用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塔尺实习目的:布设闭合导线,利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和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要点:a)闭合导线的折角,观测闭合图形的内角。b)瞄准目标时,应尽量瞄准测钎的底部。c)量边要量水平距离。测量流程:测A角测B角测C角测D角量边AB量边BC量边CD量边DA实习方法和步骤:()在测区范围内布设导线点,并绘制导线点之标记图。()用测回法观测导线的转折角。()用钢尺丈量导线边长。()假定导线起始边坐标方位角。()计算导线点坐标。导线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的精度要求见下表导线测量读数和取值的要求 内容读数和取值规定角度测量()水平角

4、和竖直角读到(地形测量时角度测量读到);()方位角读到水准测量()水准点和导线点读到mm;()断面测量中视读数到cm;()视距高程计算到dm距离丈量(1)导线量距读到mm;(2)地形碎部测量距读到cm;(3)横断面测量量距读到dm计算坐标坐标计算取至小数点后面位内 容具体项目精 度 要 求导线测量导线点布设(1)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碎部测量;(2)相邻点之间应互相通视,便于测角和丈量距离;(3)导线应测着平坦、土质竖实的地面设置,便于量距;(4)导线的夹角应在30120之间,边长最大不超过120m,最小不小于60m,边长悬殊不宜过大,平均边长一般为测图视距的1.5倍;(5

5、)导线点位置能安置仪器,并能保存导线点距离丈量(1)导线边长采用往返丈量;(2)容 1/2000;(3)满足上式时,取往返丈量时的平均值作为该导线的边长角度测量(1)角度测量采用全测回法,上、下半测回较差=左-右40,取平均值使用;导线闭合差(1)角度团合差的计算及限值:f40 (2)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计算及限值: K1/2000 (图根导线)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天气:阴天 仪器型号:_组号: 2观测者:_记录者:_ 参加者:_测点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 水平角示意图及边长半测回值 一测回值 1左462 08 30 84 26 24 84 26 33边长名:_14_

6、 第一次=_85.046_m。第二次=_85.056_m。平 均=_85.051_m。2146 34 54 右4242 07 06 84 26 422326 33 482左165 34 54 78 14 1878 13 57边长名:_12_第一次=142.017_m。第二次=_142.033_m。平 均=_142.025_m。3143 49 12右1245 34 48 78 13 363323 48 243左2252 18 06104 20 48104 21 00边长名:_23_ 第一次=_81.034_m。第二次=_81.020_m。平 均=_81.027_m。4356 38 54右272

7、17 42104 21 124176 38 544左3344 05 06 92 56 54 92 57 09边长名:34_ 第一次=_117.595_m。第二次=_117.561_m。平 均=_117.578_m。177 02 00右3164 03 48 92 57 241257 01 12校核内角和闭合差f=距离测量记录表格前尺员:后尺员:读数:记录:测段i=1i=2i=3i=4i=5li平均值K14往28.29123.32533.420返28.27323.34033.44312往31.79831.56933.39520.50826.737142.017142.025返31.79833.55

8、832.39220.46426.739142.03323往32.41015.13133.49381.03481.027返32.40815.12633.48681.02034往30.39523.07838.20525.917117.595117.578返30.39323.08538.19125.892117.561往返往返往返往返导线坐标计算表点号观测角/ 改正数/改正后的角值/ 坐标方位角/ 边长/m增量计算值(米)改正后的增量值(米)坐 标(米)/m/m/m/mx/my/m1234567891011121 84 26 33 +20 84 26 53 1042.0001089.000 145

9、45 03 142.025-117.39779.931-117.43479.9572 78 13 57+20924.5661168.957 43 59 20 81.02758.29756.27558.26156.3013104 21 00+21104 21 21982.8271227.258328 20 41117.578100.085-61.706100.049-61.580492 57 09+20 92 57 291082.8761165.678241 18 1085.051-40.840-74.604-40.876-74.6781042.0001089.000总和359 58 39 81

10、 360 00 00425.6810.145-0.1040.0000.000辅助 计 算导线略图 任务二 高程测量使用仪器:水准仪、塔尺实习目的:学习根据两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两点的高差。要点:水准仪要安置在离前、后视点距离大致相等处,用中丝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至毫米。流程:根据已知点高程,按等外水准精度要求施测,求各导线点点高程。(1)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观测导线点间高差。(2)水准路线可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3)每一测站用变动仪器高法观测、读数、数据记录。(4)计算和校核。(5)高程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的精度要。(6)高程测量内业计算及成果。高程测量读数和取值的要求高程测量普通水准测量普

11、通水准测量高程往返测较差:fh容=12 mm变动仪器高法(双面尺法)水准测量表格日期:2010.12.14仪器编号观测天气:阴天地点:九号教学楼记录测站测点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m)平均高差(m)高程(m)备注12112-11.148-0.757-0.759142.8001.244TP11.905-0.761142.0412.0052TP10.970-1.303-1.304142.0411.0802112-22.273-1.305140.7372.38532112-21.371-0.298-0.300140.7371.2292112-31.669-0.302140.4371.53142112-

12、32.2681.0991.102140.4372.163TP21.1691.105141.5391.0585TP21.6860.4080.407141.5391.5822112-41.2780.406141.9461.17662112-41.9240.8240.826141.9462.0252112-11.1000.828142.7721.197计算检核略图水准测量内业计算表格测段编号点名距离(km)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的高差(m)高程(m)备注1-21142.025 2-2.063+0.009-0.2054142.8002140.7462-381.027 1-0.300+0

13、.005-0.2953140.4513-44117.578 2+1.509+0.009+1.518141.9691142.8004-185.051 1+0.826+0.005+0.8306-0.028+0.0280辅助计算任务三 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使用仪器:经纬仪、塔尺、皮尺、钢尺、画板、量角器、直尺实习目的:使用经纬仪测绘法测定碎步点的方向和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缩绘成地形图。要点:后视方向要找一个距离相对远的点。流程:在A点架仪后视B点测点1、2、3绘出房屋。1、测图比例尺和等高距。(1)比例尺: 1:1000。(2)高程注记反映地貌

14、情况2、地形图图幅的大小。采用30cm30cm。3、测图方法。首先在绘图纸上画坐标格网,按测图比例尺把导线点展绘在图纸上,然后采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视距测量原理 1)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公式(外对光望远镜) 平距公式:D=100 l 高差公式: hAB=ib 高程:HB=HA+hAB2)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公式 水平距离:D=k lcos 2 a 高程:HB=HA+Dtg a+iv 实用公式也可写成:水平距离:D=k lsin 2 L 高程:HB=HA+D/tg L+iv 经纬仪测绘法进行地形测绘工作如下:(1)观测者:在测站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将望远镜瞄准另一已知点B作为起始方向

15、(此时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00000),然后松开照准部,用望远镜瞄准立尺员在地形点所立的视距尺,并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数顺序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视距、竖盘读数。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读数读至,视距丝读数至mm。(2)记录者:根据观测者所测出的数据,记录者复读一遍并将数据记在碎部测量记录表(见附表六)中,立即计算出观测者所测的视距丝是否正确,如果上丝+下丝2中丝5mm,可以通知观测者观测下一个碎部点,用计算器计算出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计算公式:D=Klcos2a,Hp=HA+DtgaiL,水平距离计算至dm,测点的高程计算至dm或cm。(3)绘图者:测图用的量角器圆周边缘刻有角度

16、分画,分画值为30(或20),直径上刻有长度分画,分画值为mm,所以既可量角,又可量距。绘图者先将图板架在仪器的旁边,其方向应与实际地形方向大概一致。按照教材有关章节要求进行碎部点的展绘,并标出其高程。(4)立尺者:测绘地物的跑尺方法:测绘地物时,除了正确选择地物轮廓点外,还要根据实地地物的分布情况,采用不同的跑尺方法,尽量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并使测图方便。否则,对劳动强度、测图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实地地形点间最大距离为(23)M(M为比例尺分母,以cm为单位),图上地形点间隔2cm3cm,若地形复杂,可适当增加。地物较多时,应分类立尺,以避免绘图者连线出现差错。例如,可先沿道路立尺

17、,测完视距范围内的道路后,再按房屋立尺,不能单纯为了立尺方便,当一类地物尚未测完,就转到另一类地物上去立尺,特别不应留单点(即某一地物只测一点)。最后进行地形图的检查和整饰。检查:自检是保证测图质量的重要环节,当一幅地形图测完后,每个实习小组必须对地形图进行严格自检。首先进行图面检查,查看图面上接边是否正确、连线是否矛盾、符号是否正确、名称注记有无遗漏、等高线与高程点有无矛盾,发现问题应记下,便于野外检查时核对。野外检查时应对照地形图全面核对,查看图上地物形状与位置是否与实地一致,地物是否遗漏,注记是否正确齐全,等高线的形状、走向是否正确,若发现问题,应设站检查或补测。整饰:整饰则是对图上所测

18、绘的地物、地貌、控制点、坐标格网、图廓及其内外的注记,按地形图图式所规定的符合和规格进行描绘,提供一张完美的铅笔原图,要求图面整洁,线条清晰,质量合格。整饰顺序:首先绘出图廓及坐标格网交叉点(格网顶点绘长1cm的交叉线,图廓线上则绘5mm的短线);再绘控制点、地形点符号及高程注记,独立地物和居民地,各种道路、线路,水系,植被,等高线及各种地貌符号,最后绘外图廓并填写图廓外注记。碎步测量读数和取值的要求 地形测量坐标格网(1)坐标网格上下左右间距10cm与理论值相差不超过0.2 mm;(2)小方网格对角线与理论值14.14cm相差不超过0.3mm;(3)长对角线过小方格顶点偏离值不超过0.2mm

19、;(4)格线的粗度0.1mm;(5)展绘导线点相邻距离与实地距离差值不超过0.3mm;视距测量(1)地形点间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3cm;(2)视距支点最多2个;(3)各种比例尺的地形点间距以及最大视距长度是:测图比例 尺地面上地形点间的距离最大视距(m)高程注记重要地物次要地物和地形点1:50015601000.01或0.101:1000301001500.101:2000601802000.10经纬仪法测量碎部点外业记录表日期:_年_月_日 天气:_ 仪器型号:_组号:_观测者:_ 记录者:_ 立尺者:_测站点:_ 后视点:_ 仪器高:_m 测站高程:_m测站点:_ 后视点:_ 仪器高:

20、_m 测站高程:_m测站点:_ 后视点:_ 仪器高:_m 测站高程:_m测站点:_ 后视点:_ 仪器高:_m 测站高程:_m测站点点号视距读数(m)中丝读数v(m)竖盘读数L( )水平读数( )水平距离(m)碎部点高程(m)上丝读数(m)下丝读数(m)上下丝之差(m)测站点111.3681.5520.1841.46190314 45 0018.400142.852 21.2561.4450.1891.35190324 27 4818.900142.963345678测站点2910111213测站点31415161718测站点4192021任务四 道路纵、横断面测量使用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塔尺

21、、钢尺实习目的: 横断面测量 在每个中桩点测定垂直于中线的地面线,地物点至中桩的距离和高差,并绘制成横断面图。横断面图反映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上的起伏情况。纵断面测量 沿着地面上已经定出的路线,测出所有中线桩处地面的高程,并根据各桩的里程和测得的高程,绘制线路的纵断面图。要点:纵、横断面测量要注意前进的方向及前进方向的左右。流程:首先选择一条道路的中线,每变坡点和每10m测量一个中桩高程,进行选择纵断面测量,然后选择5个横断面,进行断面测量。任务:每组完成约200m长的直线纵断面测量及5个横断面测量任务。(1)纵断面测量:按照线路中线里程和中桩高程,绘制出沿线路中线地面起伏变化的图,称纵断面图。

22、a将水准仪安置于I,读取水准点BMl上的尺读数,作为后视读数。然后依次读取各中线桩的尺读数,由于这些尺读数是独立的,不传递高程,故称为中视读数。最后读取转点Z1的读数,作为前视读数。再将仪器搬至 II ,后视转点Z1,重复上述方法,直至闭合于BM2。中视读数读至cm,转点读数读至mm。记录、计算见表。中桩高程计算采用仪器视线高法,先计算出仪器视线高,即后视点高程十后视读数中桩高程中视读数b纵断面图绘制 1)坡度与坡长 从左至右向上斜者为上坡,向下斜者为下坡,水平线表示平坡2)设计高程 按中线设计纵坡计算的路基高程。3)地面高程:按中平测量成果提那些的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线路纵断面图中,其横向表

23、示里程,比例尺为11000;纵向表示高程,比例尺为11 0,它比横向比例尺大10倍,以突出地面的起伏变化。(2)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是指沿垂直线路中线方向的地面断面线。横断面测量的任务,是测出各中线桩处的横向地面起伏情况,并按一定比例尺给出横断面图。 a将经纬仪安置在中线上,利用视距方法直接测出横断面上各地形变化点相对于测站的距离和高差。 b.横断面图绘制 横断面图一般绘在毫米方格纸上,为便于路基断面设计和面积计算,其水平距离和高程采用相同比例尺,一般为1:300。线路中桩纵断面测量外业记录表日期:_年_月_日 天气:_ 仪器型号:_组号:_观测者:_记录者:_ 立尺者:_测点及桩号水准尺读数(

24、m)视高线(m)高 程(m)后视中视前视 线路中桩横断面测量外业记录表日期:_年_月_日 天气:_ 仪器型号:_组号:_观测者:_记录者:_ 立尺者:_左 侧(单位:m)桩号右 侧(单位:m) 任务五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使用仪器:水准仪、塔尺、皮尺、标杆实习目的:能熟练采用简便的图解法计算土方量。1、测设方格网 方格网的大小视地面起伏情况而定,平坦地区一般施工多用2020m的方格,地面起伏较大时可用1010m方格。当采用机械施工时,可用4040m或100100m的方格,方格上用木桩标定。2、测量各方格网点的地面高程在测区布设好方格网后,绘一草图,然后测量各方格顶点的高程,方法是将水准仪安置在方

25、格网中央,将水准尺竖在各方格顶点上,按面积水准法(仪高法)进行。3、土方计算(1) 计算个方格角点标高;(2) 计算场地设计标高;(3) 计算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4) 计算角点的施工高度;(5) 确定零线;(6) 计算并汇总挖方土方量及填方土方量。场地平整草图与观测记录仪器高: m-0.6511(0.901)-0.5941(0.958)-0.5291(1.023)-0.4211(1.131)-0.1151(1.437)-0.5521(1.000)+0.0439(1.596)+0.0829(1.635)+0.5319(2.084)+0.5439(2.096)+0.6369(2.189)+0.6

26、389(2.236)+1.4539(3.007)+1.4409(2.993)+1.4409(2.993)+1.4129(2.965) 1 2 3 4 5-1.1961(0.356) -1.2581(0.294) -1.1711(0.381) -1.0731(0.479) -0.9671(0.585) A -0.6421(0.910) B -0.0721(1.480)C +0.5339(2.086) D +1.4119(2.964) E土方量计算点号挖深m填高m所占面积m2挖方量m3填土量m3A1-1.19616.257.4756A2-1.258112.515.7263A3-1.171112.5

27、14.6388A4-1.073112.513.4138A5-0.96716.256.0444B1-0.642112.58.0263B2-0.65112516.2775B3-0.59412514.8525B4-0.52912513.2775B5-0.421112.55.2638C1-0.072112.50.9013C2-0.1151252.8775C3-0.55212513.8025C4+0.0439251.0975C5+0.082912.51.0363D1+0.533912.56.6738D2+0.53192513.2975D3+0.54392513.5975D4+0.63692515.922

28、5D5+0.683912.58.5488E1+1.41196.258.8244E2+1.453912.518.1738E3+1.480912.518.5113E4+1.440912.518.0113E5+1.41296.258.8306:132.5253:132.5778任务六 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以导线的某一条边为已知边,把其相邻导线点作为待放点,用极坐标法计算放样元素。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并与导线点比较差值。1计算测设要素 如图,设A(XA,YA)、B(XB,YB)为两已知控制点,P(XP,YP)为待测设的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测设要素按下式计算: (2) (3) (4) 2测设(1

29、)将经纬仪安置在B点,对中整平,盘左位置精确瞄准A点,转动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置为0附近,精确读取A目标的水平度盘读数0; (2)顺时针转动照准部使读数为+0,在视线方向长度约SBP处定出P点,用测钎作以标记;(3)倒镜标出+0180方向,在视线方向定出P点,用测钎作以标记;(4)取P、P中点即为所求点P1,BP1即为所要测设的方向。 (5)沿测设的方向BP1展开钢尺,后尺手将钢尺零刻划对准A点,前尺手将钢尺沿既定方向拉紧,将测钎对准待需测设的长度SBP所对应的刻划处插入地面,打入木桩作以标志。(6)精确丈量测站与木桩顶面之间距离,在距离为SBP处的木桩顶面作十字标记,此即为所测设的P点。任务七 设计高程测设所用仪器:水准仪、塔尺如图所示,在A点距P1、P2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水准仪,在A点木桩上竖立水准尺,读得后视读数a,根据A点的高程HA,求得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根据P1、P2点的高程,计算前视点的应有读数为:在P1、P2点旁边各打一木桩,用逐步打入土中方法,使立于其上的水准尺读数逐渐增大至b为止。桩顶即为轴线点的设计高程。AP1aHAHPb1Hi大地水准面P2b2h控制点AP1P2高程 高程测设数据结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