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608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二: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1、概述-1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1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1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13、 测量技术设计依据-14、 使用仪器-15、 布网方案-15.1、GPS布网要求-15.2、GPS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2 5.3、水准网布网与网形设计-26、 选点与标石埋-36.1、选点-36.2、标石埋设-37、 作业要求-47.1、基本技术要求-47.2、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47.3、观测准备-57.4、观测作业要求-57.5、外业观测记录-68、 数据处理方案-6 8.1、基线解算及其质量检验-6 8.2、补测与重测-7 8.3、GP

2、S网平差-78.4、GPS测量数据处理需要经过的基本步骤-89、提交成果- -9 9.1、技术总结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9 9.2、测量任务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9 10、进度安排-9 11、经费预算-91、概述本次平面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区域,为了进行控制测量,绘制地形图,需要在文理学部内建立E级控制网。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位于汉大学文理学部,坐落于珞珈山下,东经11418,北纬3025,距武汉火车站30分钟车程,测区周围交通便利。武昌区湖多植广,空气新鲜,此段时间多为阴晴天气。校区内整体地形较有起伏,相对高程稍大

3、。学校中心地区有多座小山,高差在10-20米。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有高有矮。建筑物分布较疏散,只有宿舍楼区域建筑相对密集。同时测区处处都有小山坡,东南角也分布有较大块的植被覆盖,这给后续的碎步测图带来很大的挑战,高大的树木影响GPS控制网的布设。人流量较大,车流量也大,很多点都布设在主干路上,特别需要注意来往的人流车流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测区有googleearth卫星遥感图一幅。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1003-95测

4、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6)CJJ-8-99城市测量规范(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06-05-244、使用仪器本次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是华测T151739,该GPS仪接受的信号是L1-C/A码。其平面精度:5mm+3ppm,高程精度:10mm+3ppm。水准仪器是拓普康DL-200。5、 布网方案5.1、GPS布网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a(mm)为固定误差;b(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

5、3倍。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5.2、GPS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综合因素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3)各级GPS网最简单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10条的规定。()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最大不宜超过该网点平均点间距的2倍。(5)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6)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

6、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7)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8)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5.3、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导线网连接、星形连接等几种基本方式。本次主要采用边连接式,每次用至少三台接收机,组成GPS网,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GPS网的图形布设如下图,布设点1、2、

7、,采用边点混合连接式。5.3 水准网的布网与网形设计水准网布网由于控制点已经定下来,因此只需要选择测量过程中的路程就可以了,尽量选择平坦开阔的路段,方便测量。6、选点与标石埋设6.1、选点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

8、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5)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6)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7)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8)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此外,有时还需考虑测区内的通讯设施、电力供应等情况,以便于各点之间的联络和设备用电或充电。综上所述,结合测区的实际情况,控制点宜布设在较高的永久性建筑物、山顶及其它符合要求的地方,或已成型的较宽的城市主干道、路口或其它较开阔而又稳固的建(构)筑物上。6.2、标石埋设(1

9、) E级GPS点的标石及标志规格参见附录D,标石的中心标志用铜材料制作,标志中心应刻有清晰、精细的十字丝;(2)地面E级GPS点标石可用混凝土预先制作,然后运往各点埋设,埋设时坑底填以沙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楼顶E级GPS点标石应现场浇灌,浇灌前应将楼面磨出新层、打毛,钉上34颗钢钉,再套模浇灌;(3)埋石结束后应填写GPS点之记;(4)待标石埋设稳定,没有下沉,或现场浇灌的标石凝固后23天方可观测。本测区由于已有许多建立好的控制点,所以不用再去做标石埋设工作。7、作业要求7.1、基本技术要求为保证GPS测量精度,采用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

10、表3的规定。注:1、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2、 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7.2、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1)保证GPS作业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观测成果达到预定的精度,提高作业工效,在进行GPS外业观测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强度因子等内容。(2)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3)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参加作业的GPS接收机台数、网形及卫星预报表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以及接收

11、机号等项内容。7.3、观测准备(1)每天出发工作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及其附件是否携带齐全。(2)作业前应检查接收机内存是否充足。(3)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然后再安置天线;天线可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铅垂线方向上,对中误差应小于3mm。天线应整平,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所泡应居中;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5。7.4、观测作业要求(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应连接无误,接收

12、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3)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手簿备注栏中。天线高是指观测时天线平均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指相位中心至天线底面的高度,这是常数hc,由厂家给出;下段是从天线底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由观测员在现场采用倾斜测量方法直接量取。具体方法是:从三脚架三个空档(互成120)测量天线底盘下表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距离,互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为L,天线底盘半径为R,再利用厂家提供的hc,计算求出。(4)接收机开始记录

13、数据后,作业人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每隔15min)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9)观

14、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下载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10)水准观察时要及时对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不对立即返工7.5、外业观测记录(1)录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测站名、测站号;观测月、日/年积日、天气状况、时段号;观测时间应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填写至时、分;接收机设备应包括接收机类型及号码,天线号码;近似位置应包括测站的近似经、纬度和近似高程,经、纬度应取至1,高程应取至0.1m;天线高应包括测前、测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均取至0.001m;观测状况应包括电池电压、接收卫星号及其信噪比(SNR)、故障情况等。

15、(2)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转抄;外业观测记录各时段结束后,应及时将每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硬、软盘;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下载到存贮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与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8、数据处理方案8.1、基线解算及其质量检验(1) 基线解算以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双差固定解的可靠性由以下两项指标来判别,即固定解的单位权中误差(Rms)和整周模糊度检验倍率(Ratio),其检验值见表4。根据表4判别时,Rms必须首先符合要求,而Ratio值越大表示固定值越可靠。(2)同步多边形闭合差检验

16、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宜超过表5的规定。对于采用不同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按独立环闭合差要求检核。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环,可不重复检核。3)重复基线边检验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式中:为E级GPS控制网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4)独立环闭合差检验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取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为E级GPS控制网规定的精度(按实

17、际平均边长计算)8.2、补测与重测(1)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的独立基线相连接,则在该点上应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独立基线。(2)可以舍弃在重复基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中超限的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超过表2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者有关的同步图形。(3)由于点位不符合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项技术规定时,可按技术设计要求另增选新点进行重测。8.3、GPS网平差(1)起算数据与坐标系统首先要了解测区中央子午线经度,起算数据的带号,采用的坐标系等。如岳麓山校区的起算数据为3度带的1954北京坐标,则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

18、,故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取中央子午线经度L0114的3带高斯投影。即有:参考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长半径a=6378245m,扁率=1/298.3;中央子午线经度L0114000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三维无约束平差当GPS基线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提供各GPS控制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边长以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并生成GPS高程拟合的数据文件。在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

19、向量的改正数(Vx、Vy、Vz)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Vx3 Vy3 Vz3式中:V为E级GPS控制网规定的基线的精度。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方法或人工方法剔除粗差基线,直至符合上式要求。(3)二维约束平差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以起算数据中提供的已知点作为强制约束的固定值,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结果就输出各GPS控制点在前述的坐标系统中的二维平面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以及坐标、基线边长、方位的精度信息,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约束平差中,应将已知坐标点组合成不同的约束条件,以发现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与GPS网不兼容(即约束平差结果

20、严重扭曲GPS无约束平差结果的精度)。8.4、GPS测量数据处理需要经过如下图所示的基本步骤:9、提交成果GPS控制网的外业工作和数据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编写技术总结报告,并上交资料。9.1、技术总结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包括测区的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以及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情况、项目名称、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等;(2)施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技术依据,作业人员情况,接收机类型、数量及检验情况,观测方法,重测、补测情况,作业环境,重合点情况,工作量与工日情况;(3)野外数据检核情况与分析,起算数据与坐标系统说明,数据后处理内容、方法与软件情况,平差结果精度分析

21、;(4)方案实施与规范执行情况;(5)各种附表与附图;(6)提交成果中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9.2、GPS测量任务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1) E级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2)GPS控制点的点之记;(3)GPS控制网展点图及通视图;(4)GPS野外观测原始数据及平差计算资料;(5)GPS野外测量作业调度表;(6)GPS外业观测记录手簿;(7)GPS-E级控制点成果表;(8) E级GPS控制网技术总结报告。(9) 水准网平差报告。10、进度安排9月10号上午进行踩点,选点,下午开始进行测量,晚上在学校机房对测量得到的基线进行处理,验证是否需要返工。9月11-13号进行内业处理工作。9月14号至9月15号进行水准测量,9月16号进行高程数据处理,9月17号提交平面控制网的结果。11、经费预算本测区共布设10个控制点,根据测绘产品价格标准,E级gps控制点按三类地形计算,每点7983.47元,总预算为7983.4710=79834.7(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