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17楼施工测量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小区17楼施工测量方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小区1-7#楼;工程地址:*市*区*乡*;建设单位:*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工程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建筑工程集团*项目部;本工程为住宅楼工程,共包括七栋单体建筑,建筑总面积约为40000m2。每个单体建筑地下二层和地上六层,建筑面积约6600m2,其中地下二层为地下车库,层高为 米,地下一层层高为 米,地上层高为3.2米,建筑最高点标高20.5米。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体系,地下部分剪力墙为主,地上部分框架为主,剪力墙主要布置在楼电梯间及储藏间等处。第二章、 编制依据2.1、施工合同2.2、施工图纸2.3、相关规范、规程工程测量规范
2、(GB 5002693)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 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 第三章、 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1人员组织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设测量工长1名,负责测设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以及测量技术资料的编制;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2测量放线工3名负责具体现场操作,在本工程测量放线操作的人员须具有测量放线工作经验,具有测量放线岗位证书;3设备配置 仪器名称数量用 途全站仪1测设平面控制经纬仪2投测轴线水准仪2标高的测量与传递无线对讲机3通讯联络50m钢尺2
3、轴线量测第四章、 施工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DSZ3水准仪检测项目是:圆水准器轴LL竖轴VV;十字丝的中丝竖轴VV;水准管轴LL视准轴CC,保证i20。电子经纬仪的检测项目是:水准管轴LL竖轴VV,应保证气泡偏离零点半格;十字丝的竖丝横轴HH;视准轴CC横轴HH
4、;横轴HH竖轴VV。全站仪的检测项目是:仪器加常数的检验、仪器乘常数的检验、仪器光轴的检验。3、复印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由项目技术经理进行技术交底。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5、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并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6、制定测设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7、准备好测量所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50m钢卷尺一把、5m钢卷尺3把、8磅锤2把、羊角锤1把、红油漆1桶(带稀料)、毛笔5支、红蓝铅笔一把、15mm水
5、泥钉1盒、50mm水泥钉1盒、铁锹1把、木桩若干。第五章、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一、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 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3 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 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保护方法: 首先以控制桩为中心砌长宽均为0.5 米、高0.3 米的砖墩,砖墩为周围砌砖,中间填充砂浆,砖墩外侧用砂浆抹平,如示意图: 二、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因该工程为一综合性群体整体性建筑,由七幢多层建筑组成,通过地下车库形成一
6、整体。考虑到该工程分期、分段施工特点,我项目部首先对*测绘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该工程定位桩进行复测。测绘院一共提供了28个点,利用新北光BTS-22电子全站仪进行距离、角度复测,符合规范及点位限差要求后,采用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交点,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将其引测到基础开挖线以外安全的地方并加以保护,作为场区首级控制。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具体施测方法如下:确定在1#楼1轴和F轴、2#楼1轴和A轴、3#楼1轴和F轴4#楼1轴和F轴、5#楼2轴和A轴、6#24轴和A轴、7#楼24轴和A轴布设轴线控制点,这样可以使各轴线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便
7、于检查和复核。具体施测方法如下:架设仪器于定位桩5-4,前视7-3,做出A轴上的轴线控制点,再转90定出5楼2轴的轴线控制点。致仪器于控制点6-3后视控5-4转90做临时点6楼24轴的控制桩,以此类推分别做出其他各栋号楼的控制桩。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及相对应尺寸关系见附图一。三、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应依据基础平面图上有关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根据*测绘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该工程定位测量成果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
8、合表-1的规定。轴线控制网的指标表-1等 级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二 级121/15000第六章、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一、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甲方提供了两个),BM1标高 42.045m,BM3标高42.758m。采用S3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及观测的方便,在现场内布设四个施工水准点。水准点布设在通视良好的位置,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通常是建筑物0.00),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并根据
9、需要定期进行复测。2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3 施工场区内设四个引测的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初步定出四个水准点分别是a1、a2、f1、f2,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位置见附图。二、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1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路线长度(km)仪器型号水准尺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三等6 50DS3双面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12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2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较差(m
10、)前后视累积差(m)最低地面高度(m)基辅或红黑读数差基辅或红黑所测较差三等DS1100m360.31.0mm1.5mmDS375m2.0mm3.0mm3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 -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2)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第七章、 工程0.00以下施工测量一、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1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
11、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2 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3mm+2ppm的新北光BTS-22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二、 轴线投测方法1 0.00以下的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2 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桩孔控制轴线并测放出桩孔中心线及孔位,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3 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
12、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或流水段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控制轴线标识示例: 细部线放样示例: 4 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 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 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
13、:建筑物结构特征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100-120m1/20000516mm4 5 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体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体侧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体、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1米线。(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6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
14、况。7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L 30 m 允许偏差5 mm三、 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2 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护坡的立面位置,首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施工用基准标高点,并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同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
15、,便于施工中使用。3 为保证竖向控制,施工中加设标高临时控制点即水平桩(又称腰桩),腰桩的距离一般从角点开始每隔35m测设一个,比基坑底设计标高高出0.30.5m,并相互校核,较水准仪在差控制在3mm既为满足要求。4 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柝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5 基坑标高传递示意如下图所示:第八章、 工程0.00以上施工测量一、 平面控制测量对于本工程中多层建筑物0.00以上的轴线传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而采用线坠垂吊法。在建筑物首层内测设轴线控制点。1.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
16、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设在首层相应轴线的位置。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2. 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3、内控点传递:本工程采用吊线坠进行竖向轴线传递。使用5kg的线坠和1mm的细钢丝,把线坠挂在金属架上。金属架上的挂线要便于量尺。投测时,一人在底层控制点处扶稳线坠,上下同时用盒尺读数,上层人员在砼面上进行标记,然后依次投测所需其它控制点。4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高 度(m)允许误差(mm)每 层3 H30m
17、5 30mH60m105.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 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测量放线允许偏差如下:项 目允许偏差(mm)外廓主轴线长度L(m)L30530L601060L9015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6.当每一层楼层平面线放完以后要将大角线及门窗口控制线放齐,以备检查大角、门窗口及作为后面工序的施
18、工依据。7.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样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二、 支立模板时的测量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的砼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墙体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三、 高程的传递首层标高基准点需要进行联测。由于地下部分在结构上承受荷载后,会有沉降的因素,为保证地上部分的标高及楼层的净高要求,首层标高的+1.000m线由现场引测的水准点在楼体上分别抄测标高控制点,作为地上部分高程传递的依据,避免两楼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对标高的影响。在第一层的墙体和平台浇筑好后,从
19、墙体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米线)向上用钢尺沿墙身量距。1.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2. 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高 度 (m)允许误差(mm)每 层3H30m530mH60m10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4.基准标高线标识示例: 第九章、 质量保证措施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
20、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能否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一、 项目测量管理运行程序施工准备施工图自审1. 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报项目经理部,委托经理部在组织图纸会审时提交设计单位;2. 项目应将设计单位对图纸会审中有关测量方面的解答意见以复印件交测量分公司。必要时,测量分公司应参加图纸会审,将存在的问题直接向设计单位确切地提出。测绘原始资料校核编制施工测量控制方案配备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配备好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根据工程任务大小、难易程度配备好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技术交底测 施测量控制点引进坐标点及高程控制点控制网测设现场地貌测绘单位工程测设定
21、位桩基验收测量测放土方开挖线开挖过程标高控制楼层轴线及标高投测(含细部放线)控制线测设测量资料及时整理编制报项目经理部,由项目转业主监理验收多层建筑物垂直度及标高控制建筑物沉降观测1. 道路、上下水系统、围墙、煤气管道、电缆等;2. 总图工程土方方格网测设及土方量(挖填土)计算。总图工程测设测绘竣工图其它需要完成的测量工作测量资料汇总归档是工程竣工技术资料重要组成部分二、 质量过程控制(一) 总则a 测量工作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b 测量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要做到步步校核。c 所有归档的资料和需交付顾客的测绘产品必须经过作业人员的自检、测量工长检验和项目技
22、术负责人检验。(二) 过程控制1 生产准备阶段的控制(1) 根据测绘生产任务,由主任工程师组织编制测量方案。(2) 由工程主持人或测放部责任工程师对作业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测绘成果进行校测、核算,并记录校核结果。(3) 工程主持人或测放部部长依据测量方案向设备管理部提出仪器需用计划。(4) 设备管理部按计划做好测量仪器及测量辅助工具的校准工作。所有仪器、设备都有有效的鉴定证书,仪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保养,并做好记录。(5) 测绘管理部要依据测量方案要求,选择能够胜任工作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6) 工程主持人要在作业前向作业人员作好技术交底,使每位作业人员都明确职责和技术要求。
23、2 生产阶段的控制(1) 工程主持人或测放部长要按进度和方案要求,安排工作,并作好测绘日志。(2) 作业过程中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送检。(3) 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作业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4) 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a 自检:作业人员要按作业要求进行操作,每道过程完成立即进行自检,自检时必须换人,以不同的方法检查,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写自检记录(签字)。检查合格后方可交给专检部门验线。b 互检:由工程主持人或测量责任工程师组织进行质量检查活动, 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c 交接检:由工程主持
24、人或测量责任工程师组织。上道过程合格后交给下道过程,交接双方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三) 特殊过程控制 凡被列为特殊过程的,在实施中均做为质量管理点,加强管理,按技术方案要求,进行连续监控并记录。1 增加自检频率。2 实行跟踪检查制度。由专业责任工程师跟踪检查,作好记录。3 实行超标准控制。(四) 质量检验程序如下:测量方案编制、审核技术交底实施测量放线合格自 检不合格 合格 互 检不合格 合格 交接检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监理公司验线 合格进入下一道工序第十章、 安全管理 (一)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
25、全意识。 (二)安全生产管理标准1 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工地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系好帽带,不得穿拖鞋、短裤进入施工现场测量作业。2 在公路上进行导线及各种测量作业时,严禁打闹。加强作业组纪律,设专人负责交通安全,严防仪器、钢尺等被车碾压、碰撞。3 严禁酒后作业。4 高空作业传递设备禁止投掷,特别是仪器必须有100%的安全系数方可上下传递。5 作业中,仪器有专人负责。无论何时何地,人不得离开仪器。仪器携带者坐车时不得将仪器放在车厢上,应抱在身上或放在座位上。6 每周组织作业人员召开安全会进行学习,加强安全意识。7 作业前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第十一章、 安全
26、文明施工1、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首先进行安全交底,并接受项目部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培训,正确佩带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 2、施工现场不得穿裙子、拖鞋、短裤等宽松衣物;在危险区域作业时应配戴好安全带,并挂在安全可靠处; 3、新到的测工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4、测量人员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测量工长,测量工长做好记录, 并报告现场管理部门及时处理; 5、办公场所作好防火、防盗等保卫工作,避免仪器设备丢失,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6、施工作业之前要求测量工长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讲话,每周向本工程测量人员进行书面安全交底,保证作业过程中的安全。7、交叉作业时,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不得伤害他人,避免被他人伤害。8、进入施工现场要要求配合项目部做好各项文明施工等工作。第十二章、 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本工程的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依据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进行,提供的测量资料包括: 1、工程定位测量记录(C3-1); 2、基槽验线记录(C3-2); 3、楼层平面放线记录(C3-3); 4、楼层标高抄测记录(C3-4); 5、建筑物垂直度、标高观测记录(C3-5); 6、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B2-2)A2 监; 第十三章、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