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地球观测与遥感应用研讨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国际地球观测与遥感应用研讨会.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届国际地球观测与遥感应用研讨会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arth Observ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EORSA2012)中国上海,2012年6月8日-11日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在全球社会和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地球观测和遥感技术已成为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最前沿,获得学术界、政府、产业界和其它部门持续提升的关注。中国是一个空间技术和地球观测快速发展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光学、微波和高光谱遥感影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过去三十年来,由于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
2、,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近年来遥感和相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评价、监测和分析生态系统、环境和资源。同时,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变化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全球变化及其与人类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给科学界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能够处理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复杂系统分析的地球观测和遥感技术已经被深入有效地用于理解全球变化问题和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组织国际地球观测与遥感应用研讨会(EORSA)的目标在以下三个方面:1)为中国和国际上对地球观测技术和遥感应用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构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2)推进遥感和其它地理空间技术在中国和亚洲的应用;3)为具有相近兴趣的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探讨潜在国
3、际合作活动的机会。第一届EORSA会议于2008年6月30日到7月1日在北京召开,由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IEEE GRSS)主办。活动非常成功,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的10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吸引了国内外地球观测和地理空间技术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第一届研讨会为注册用户提供了一份EI收录的会议论文集。此外,2009年9月出版了以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遥感为主题的IEEE JSTARS专刊。作为会议的成果之一,正在具有相近研究兴趣的学者之间形成坚实的国际合作。第二届研讨会(EORSA 2012)将于2012年6月8日-11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园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美国印地安那州立
4、大学、同济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组织。会议主题:全球变化中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主要议题: 全球和区域环境遥感;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城市和乡村遥感; 海岸带遥感; 空气质量、水质和生态系统遥感; 地表特征探测、解译和描述的建新数据和传感器、算法和技术以及建模方法。重要时间表: 摘要征集截止日期:2012年3月15日 录用通知日期:2012年3月30日 提前注册截止日期:2012年4月15日 全文投入截止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会前专题研讨会:2012年6月8日 正式会议:2012年6月9日-6月11日特邀报告: 徐冠华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和技术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应
5、用; Manfred Ehlers教授,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使用非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自动变化监测的合作算法; Marguerite Madden教授,美国乔治亚大学,长期地球观测是全球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社区的一种特权和责任; 陈镜明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植被结构遥感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估算中的应用; Paolo Gamba教授,意大利帕维亚大学,人类住区:一个观测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全球性挑战 George Xian博士,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土地覆盖数据集(NLCD)在美国的发展 丁晓力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利用GPS技术进行变形监测;孙国清孙教授,马里兰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利用
6、多源数据为生物量制图; 梁顺林教授,马里兰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转化卫星观测为高层次的地表生物地球物理产品。会议联合组织单位: 北京大学 美国印地安那州立大学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会议主办机构: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ociety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议主席:名誉主席:徐冠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技术部主席:童庆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主席:金亚秋教授,中国科学
7、院院士,复旦大学地方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席:李培军教授,北京大学杜培军教授,南京大学童小华教授,同济大学成员:张显峰副教授,北京大学杜世宏副教授,北京大学法文哲研究员,北京大学李梅副教授,北京大学黄舟博士,北京大学陈义教授,同济大学程效军教授,同济大学陈鹏,同济大学谢欢博士,同济大学刘永学副教授,南京大学赵书河副教授,南京大学黄秋昊副教授,南京大学程亮副教授,南京大学苏红军博士后,南京大学国际指导委员会:陈镜明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University of Toronto,南京大学宫鹏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清华大学龚健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郭华东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8、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Juha Hyypp, Finnish Geodetic Institute, FinlandEllsworth LeDrew,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李德仁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小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林珲教授,香港中文大学Marguerite Madden, University of Georgia, USA程序委员会主席:Qihao Weng (翁齐浩),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美国副主席:Paolo Gamba, University of
9、Pavia, 意大利George Xian,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美国Dale A. Quattrochi, NASA, 美国Thomas Esch, German Remote Sensing Data Center, 德国曾琪明,北京大学,中国委员:Claudia Almeid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 INPE, Brazil Paul Aplin,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K Yifang Ban,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0、(KTH), Sweden Thomas Blaschke, Salzburg University, Austria Toby Carlson, Penn State University, USA 陈晓玲,武汉大学陈秀万,北京大学Xiaoli Di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杜培军,南京大学Qian Du,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ty,USAGeoffrey J. Hay,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nada Martin Herold, ESA GOFC Gold Project Offic
11、e, Germany Alfredo Huet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ustralia Carsten Juergens, University of Bochum, Germany Iphigenia Keramitsoglou, National Observatory of Athens, Greece Jonathan Li,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李满春,南京大学李培军,北京大学Rongxing Li, Ohio State University, USA 李增元,中国林业科学院Zhilin Li
12、,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unlin Liang,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刘纪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Derya Maktav, Technical University Istanbul, Turkey Bunkei Matsushita, University of Tsukuba, Japan Assefa M. Melesse,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USA Soe W. Myin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USA Ru
13、iliang Pu,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A 秦其明,北京大学 Jean Serra, ESIEE, France Jie Shan, Purdue University, USA Wenzhong Shi,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Uwe Stilla,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Germany 童小华,同济大学Prasad S. Thenkabail,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Guangxin Wang, Southern Ill
14、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 Yeqiao Wang,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USA 徐冰,清华大学晏磊,北京大学Zengwei Yang,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张继贤,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Keqi Zhang,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USA 张良培,武汉大学Yun Zhang,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Canada 周成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Guoqing Zhou, Old Dom
15、inion University, USA摘要投稿:向会议投稿应摘要长度应在400600个英文单词之间,以WORD格式存储。摘要中应包括标题、关键词(最多五个)、全名、单位和联系方式(email,电话,传真,固定通讯地址)。请在摘要中同时说明选择口头报告或墙报展示。会后出版物:1. 基于程序委员会对摘要的审稿结果,每一位正式注册的参会人员都有机会撰写一篇论文发表至IEEE Xplore出版的会议论文集。论文将随后送交Elsevier以被EI收录。2. 会后将选择部分论文发表于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Earth Observation and Rem
16、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JSTARS)的专刊。论文必须按照期刊的政策和程序进行专家评审。最终基于同行专家审稿结果和专刊客座编辑的评定选择18-20篇论文。专刊最终出版取决于期刊主编。3. 此外,会议还将选择部分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专刊。论文必须按照期刊的政策和程序进行专家评审。最终基于同行专家审稿结果和专刊客座编辑的评价选择18-20篇论文。专刊最终出版取决于期刊主编。4. 目前,大会程序委员会已与 Taylor and Francis出版社讨论,规划出版通过对地观测进行全球城市监测和评估一书。会议
17、程序: 每位演讲者有20分钟时间用于报告和问答。 会议欢迎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 会议设有学生论文竞赛。比赛的优胜者将获得获奖证书和适量奖品,并允许报销部分登记费。 会议与邀请著名国际期刊主编或副主编,围绕在国际匿名评审期刊发表论文中的问题召开一个主题分会。 会议期间将组织针对GEO全球城市观测和信息2012-2015工作任务的专题分会场,欢迎所有对城市遥感有兴趣的学者参与。会前研讨(培训):会前邀请对会议主题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进行专题授课。注册费:中国参会者注册费:完全注册2500元/人,学生注册1200元/人国际参会者注册费:完全注册450美元/人,学生注册220美元/人随行
18、人员注册费:100美元/人,或600元/人注意:学生必须提供学生证的复印件;随行人员注册费不包括参加任何EORSA的学术分会;提前注册应在2012年4月15日前完成,每篇接受论文至少应有一名作者注册。会议参加人员的注册费涵盖以下活动:参加EORSA2012学术活动,参加午餐;进入展览区;EORSA 2012会议包;茶歇。随行人员注册费涵盖以下活动:参加午餐;进入展览区;茶歇。会前专题研讨(培训):每个研讨(培训)班50美元(或300元人民币)。会议注册费不包括会后出版的费用。社会活动: 会议将提供与国际同行和专家交流独特的、具有吸引力的环境与文化活动。 若有要求,可以提供到中国其他地区旅游的机会(费用另付)。联系方式:如需要关于会议的更多信息,请将您的查询发送至:nybxncbgs 联系人:邹晓梅,第二届国际对地观测与遥感应用研讨会会务秘书 卓典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广渠门内白桥大街22北京工商联大厦712B电话:01057117277-67164410传真:01067164117手机:+86-18600077071电子邮件:nybxncbgs 第二届国际对地观测与遥感应用研讨会会务处 2012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