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671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doc(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 建 铁 路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郑州至徐州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细则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8月目录1 总则12 工程概况32.1 线路概况32.2 主要技术标准32.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42.4 标段分布53 沿线自然、地质特征63.1地形地貌63.2工程地质63.3水文地质特征73.4气象特征74 组织管理84.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84.2 单位职责94.3 工作程序125 评估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155.1 准备阶段155.2 测量阶段195.3 评估阶段226 沉降变形观测286.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286.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286.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

2、置要求296.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316.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326.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347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357.1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说明357.2水准路线说明507.3监测元件埋设说明507.4监测频度及要求558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598.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59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668.3观测技术要求699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39.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739.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789.3观测技术要求7810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7910.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7910.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8110.3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8310.

3、4区段工程综合评估8310.5 特殊情况说明8411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8511.1数据传输流程8511.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8811.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90附件97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结果验收表及评估申请表97附件二: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100附件三:附表101附表1 观测断面信息表101附表2 监测点信息表102附表3 沉降观测监测网使用台账103附表4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104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105附表6 桥梁沉降观测记录表106附表7 梁体徐变观测记录表107附表8 梁体徐变观测汇总表108附表9 沉降设计值表109附表10 断链表1101 总则1.0.1 为

4、统一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铁路(以下简称郑徐客专)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1.0.2 本细则适用于郑徐客专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执行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1.0.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1.0.4 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

5、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1.0.5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1.0.6 工作依据如下:(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铁建设2012107号);(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2241号);(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

6、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2241号); (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试行) (TB10621-2009);(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10)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11) 郑徐客专工程设计图纸、文件;(12) 铁路总公司及郑徐客专相关规定。1.0.7本细则内容与设计要求如有不一致的地方,以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要求为准。2 工程概况2.1 线路概况2.1.1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简称“郑徐客专”,下同)位于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境内,西起河南省郑州市,沿途经过安徽省,东至江苏省徐州市。线路西连郑州枢纽,与郑西客专及京广客专衔接,东

7、街徐州枢纽,与京沪高铁衔接。正线长度361.937Km,其中河南省252.826Km、安徽省73.436Km、江苏省35.675Km。全线共设郑州东、开封北、兰考南、民权北、商丘、砀山南、永城北、萧县北、徐州东9个车站。除在商丘站按并站方案外、其余车站均为新建。其中,两端分别引入京广客专郑州东站及京沪高铁徐州东站。2.1.2郑西客专公司建设管理范围1、郑州至商丘DK10+076.865DK171+888.285(含短链500m),正线长度为161.312Km;2、商丘至徐州DK197+892.855DK361+326.43(含短链486m), 正线长度为162.948Km;3、郑州铁路局代建范

8、围内的郑徐客专正线铺轨(ZXDK1+460DK0+000DK10+076.865和DK171+888.285DK197+892.855)及跨连霍高速公路正线特大桥全桥预制箱梁的制、运、架;郑西客专公司建设管理范围内正线全长324.26Km。2.2 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速度目标值:按350公里/小时建设;(4)最小曲率半径:7000米,进入枢纽地区可适当降低;(5)最大坡度:20;(6)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7)牵引种类:电力;(8)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9)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2.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2.3.1路基工程郑徐客

9、专位于黄淮冲击平原区,沿线地势平坦,路基土石方工程填多挖少,基本上以填方为主;路基设计工点共13个工点,路基总长17.04km,工点类型为软土及松软土路基。2.3.2桥梁工程正线特大、大中桥(梁式桥)共计17座334.527km,小桥26座,涵洞39座。预制架设箱梁9383孔,现浇梁(钢构)、连续梁等特殊结构80处。2.3.3站场全线共设郑州东、开封北、兰考南、民权北、商丘、砀山南、永城北、萧县北、徐州东9个车站,除在商丘站按并站方案外、其余车站均为新建。2.3.4枢纽2处,郑州枢纽、徐州枢纽。2.3.5轨道工程 郑徐客专正线DK0+000(郑州东站站中心)至DK1+830采用有砟轨道,DK1

10、+830至DK360+182.09及相邻正线的到发线采用无砟轨道,其余线路均采用有砟轨道。正线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正线铺轨622.82铺轨公里。站线铺轨有砟5.15铺轨公里、无砟19.2铺轨公里。铺道岔高速道岔28组、普速道岔39组,铺无砟道床642.04km,铺有砟道床0.563万 m3。2.4 标段分布1、一标段(ZXZQ01):郑州至中牟(DK10+076.865DK26+196.57),正线长16.12km;2、二标段(ZXZQ02):中牟至开封(DK26+196.57+196.57DK53+891.27),正线长27.695km;3、三标段(ZXZQ03):开封至兰考(DK

11、53+891.27DK107+071.17),正线长52.679km;4、四标段(ZXZQ04):兰考至民权(DK107+071.17DK144+745.41),正线长37.675km;5、五标段(ZXZQ05):民权至谢集(DK144+745.41DK171+888.285),正线长27.143km;6、六标段(ZXZQ06):虞城特大桥至砀山南站(DK197+892.855DK253+791.25),正线长55.898km;7、七标段(ZXZQ07):砀山南至萧县特大桥(DK253+791.25DK302+270.94),正线长47.994km;8、八标段(ZXZQ08):萧县特大桥至京福

12、高速特大桥(DK302+270.94DK339+052.575),正线长36.782km;9、九标段(ZXZQ09):京福高速特大桥至徐州东(DK339+052.575DK361+326.43),正线长22.274km。3 沿线自然、地质特征3.1地形地貌 沿线属于黄淮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坡降为1/20001/6000,地面绝对标高普遍在40100m之间(郑州约100m,中牟约80m,开封约71m,商丘约50m,砀山约43m,徐州约35m)。3.2工程地质ZXZQ01标 ZXZQ05标:里程范围为DK10+076.865DK171+888.285,线路长161,31

13、2km。本段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1+p1)形成的地层,地层总厚度3040m,以砂类土(粉砂、细砂或中砂)为主,呈稍密中密状,夹12层软塑可塑的粉质黏土,粘性土单层厚度多小于20m。其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1+p1)的砂土、粉土、粉质黏土地层,多呈互层状分布,砂层呈密实状,粘性土层呈硬塑半干硬,地层力学特性较好,压缩性较低,对铁路工程荷载引起的压缩沉降变形影响较小。本段范围内,路基工程的地基土工后沉降变形主要受浅层软塑可塑的粉质黏土层控制,由于该层埋深与层厚均不大,且上下两侧分布有砂性土地层可以形成良好的排水面,路堤填筑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固结沉降变形;ZXZQ06

14、标 ZXZQ09标:里程范围为DK197+892.855DK361+326.430,线路长114.954km。上部为全新统(Q4a1+p1)地层,为黄河泛滥的冲击边缘地带,岩性以灰黄色的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在垂向上以粉土、粉质黏土、黏土互层为主,厚度为44.054.0m,成软塑可塑的粉质黏土为主,仅局部夹少量粉土层及砂性土层。其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a1+p1)地层,局部下伏为基岩。本段全新统(Q4a1+p1)地层以软塑可塑的粉质黏土、粘土层为主,分布厚度大,地层软弱、力学性质较差、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砂性土分布少,排水条件差,施工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土体固结沉降完成过程长,工后沉降控制

15、困难。3.3水文地质特征沿线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孔隙水,徐州地区还有基岩裂隙水、碳酸岩岩溶水分布。3.4气象特征本段线路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沿线多年平均气温13.9,一般最冷是一月份,平均气温-0.3,极端最低气温为-23.3;七、八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7.8,极端最高气温为43.7。黄、淮平原夏季因受东南季风影响、雨水较为集中,一般情况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沿线历年最大全年降水量为1360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10.3mm,汛期多为西南风,最大风速15米/秒;沿线百年一遇设计频率最大24小时暴雨值为275290mm,自东至西递减。最大冻结深度为0.32m,最大

16、积雪厚度为0.29m,年平均无霜日210天。4 组织管理4.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4.1.1郑西公司成立线下工程沉降测量与评估领导小组,郑西公司、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评估方等各方成立工作小组;郑西公司测量评估领导小组郑西公司沉降观测工作小组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设计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监理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评估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图4.1.1 郑徐客专沉降观测工作组织构成图4.1.2 人员要求1、 郑西公司测量评估领导小组:由郑西公司领导任组长,公司及各项目部人员组成;2、郑西公司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由郑徐客运专线指挥部工程部主任任组长,公司及各项目部技术人员组成;3 、设计单位:由项目

17、部总工任组长,路基、桥梁、测量设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4 、施工单位:局级项目部负责管理,由项目部总工任组长,各处级项目部总工任副组长;项目部成立测量队,设专职测量队长;5、 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副总监任组长,监理项目部要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分别负责平行观测和施工观测的监督;6 、评估单位:由评估单位领导任组长,技术专家任总评估师,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如下:沉降观测评估小组路基专业评估小组测量专业评估小组桥梁专业评估小组软件数据库维护小组图4.1.2 沉降观测评估小组4.2 单位职责4.2.1 郑徐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密

18、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4.2.2 各方职责如下:1、 建设单位(1) 郑西公司负责全线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统一指挥;(2) 各指挥部负责各自管段内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的组织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3) 必要时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2、 施工单位(1)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及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建设单位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2)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3)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

19、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4)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5)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及录入工作;(6)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7)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3 、监理单位(1)监理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部监理,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2)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件1);(3)根据客运专

20、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50号),监理单位应全过程对变形进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的重点;其中:u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总测数的20%;u 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u 重点地段包括:路基及过渡段;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区段(如膨胀岩土、湿陷黄土、熔岩发育发育区段等);设计专业要求的其他特殊地段等。(4)对重要环节进行旁站监理,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6)参与和配合建设单

21、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7)对施工单位的观测数据及时签字确认。4、 设计单位(1)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指导;(2)提交线路沿线地质条件、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理论设计值(及梁体设计徐变值)报告等设计资料;(3)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4)根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设计预测的结果提交指挥部及评估单位;(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6)参与施工单位编写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的指导工作;(7)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测

22、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5、 评估单位(1)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并负责对施工单位数据库录入工作进行培训与指导;(2)在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后,对申请的段落进行审核;满足评估条件的进行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6 、咨询单位(1)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2)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咨询和指导。4.3 工作程序1、 施工单位(1)根据本实施细则,按单位(单项)工程编制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2)经监理按附件1核查同意后,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选派专业队伍和人员进行设备布设和观测;(3)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

23、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4)根据施工进度按照本细则的相关要求编制评估计划;(5)及时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检核,确保测量成果准确可靠;(6)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天内提交评估申请表(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由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2 、监理单位(1)按附件1要求,核查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2)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其中:u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

24、测数的20%;u 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u 做好旁站记录,并对每次的观测记录进行签认;u 观测过程中,如有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3)对施工单位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审核;(4)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督促施工单位在7天内提交观测报告,并进行审核签认沉降评估申请表,报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组织进行评估;(5)对应施工单位评估段落,编写监理工作报告及平行观测报告。3 、设计单位(1)单位(单项)工程开工前14天,应提交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梁体徐变)值理论计算报告(路基、桥梁专业)等设计资料;开

25、工前7天,按照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对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2)观测过程中,现场配合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关记录进行签认。根据变形观测结果,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修正后的结果提交指挥部;(3)收到沉降变形观测报告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具体意见,在评估之前报指挥部。4 、咨询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过程进行全程咨询及指导。5 、评估单位(1) 对满足评估基本条件的工程进行评估;(2) 每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后7天内,向指挥部提交正式评估报告,明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值和要求,是否可以进行轨道施工,提出

26、相关意见和建议。6 、建设单位(1)各指挥部u 督促各单位按各自职责和分工做好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协调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相关问题,如有重要问题要及时向总指报告;u 收到施工单位评估申请后,及时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并报总指备案;u 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开展情况及数据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单位沉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2)郑西公司u 督促各单位按各自职责和分工做好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5 评估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5.0.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5.0.2 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

27、则要求。5.1 准备阶段5.1.1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5.1.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5.1.2对应流程图上工作内容如下: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给建设单位主要包括以下资料:(1)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电子文档);(2)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3)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值;(4)桥梁徐变设计值。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技术要求:(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2)观测设备埋设要求;(3)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4)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各施工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员、设备情况;(2)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3)

28、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4)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5)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监理、评估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 监理单位主要核查:(1)观测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观测要求;(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是否满足设计及细则要求;(3)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设计及细则要求;(4)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评估单位主要核查:(1)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细则要求;(2)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细则要求;(3)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变形观测网图5.1.2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1)观测网平面布置示

29、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如图5.1.2所示;(2)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1、附表2;(3)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详见附表3。施工单位埋设观测设备:(1)按细则要求埋设观测设备;(2)观测点标志要醒目,并由测量小组专门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3)应有专项保护措施,明确保护责任。监理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1)核查观测网布置是否满足要求;(2)核查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要求。5.2 测量阶段5.2.1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图5.2.1 测量阶段流程图5.2.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施工单

30、位观测(1)原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度;(2)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必须在当天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马上组织在当日或次日进行重测; (3)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4)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5)按细则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6)随观测进度同步整理资料,按照细则要求的文件格式和时间要求按时提供观测文

31、件。监理单位平行观测(1)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2)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3)平行观测要求获取全线所有监测点的数据,按照施工单位期次的10%或20%进行抽检,并与施工单位的观测资料进行比,以保证各方单位数据的真实性;(4)监理单位“换手复测”要求:采用相同的水准路线,可利用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但必须独立观测,以校核施工单位观测成果,严禁直接利用施工单位的置镜观测来读取数据;(5)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表格要随观测进度及时整理;(6)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

32、大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 是否存在问题:(1)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如路基预压时间不足;(2)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3)观测变形明显大于设计值;(4)区域沉降等引起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发生较大变化;(5)各方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等。 建设单位组织各方解决问题:(1)对一般技术问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研究解决;(2)对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研究解决。施工单位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报告(1)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2)监理单位同步提供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与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区

33、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设计沉降值提交建设单位:(1)当观测数据与设计计算值相差较大时,由评估单位将观测点数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核对后根据观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重新进行修正后的沉降计算;(2)设计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分析报告。5.3 评估阶段5.3.1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图5.3.1 评估阶段流程图5.3.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建设单位编制评估计划: (1)建设单位核查各单位区段报告是否提交齐全;(2)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铺轨施工组织情况按工期编制评估计划;评估单位进行变形评估工作:(1)核查各单位报告内容是否齐全;(2)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

34、,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值变化的地段的测点高程进行调整;(3)根据不同的结构物、地质情况、地基处理措施的观测资料确定不同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4)评估单个测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综合评估区段能否满足铺轨条件;(6)对评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评估单位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1)评估单位汇总各方资料后,综合分析,完成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2)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具体内容详见下节。(3)一般地段在主体完工后6个月进行一次评估,特殊地段进行两次评估,并且第二次评估在铺板前进行。 评估单位完成数据库文件提交给建设单位按EXCEL文件格式格式提供单个测点和评估区段的数据库文件。

35、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1)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参加;(2)建设单位邀请国内外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域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3)评估单位负责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专家评审后其余段落按审查意见原则相同处理。 沉降变形是否符合设计值:专家组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1)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度是否符合要求;(2)评估方法是否合理;(3)软件编制是否正确;(4)报告内容是否完善真实;(5)观测时间不足情况的评估是否合理;(6)区域沉降和桥梁徐变结论是否合理。 沉降观测至交验(1)铺轨后重新设置被破坏的观测点;(2)重新按照要求进行观测。5.4.1 施工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

36、测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 、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工程类型、工程地质情况等。2 、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 (1)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见附表1、附表2);(3)使用仪器的标称精度、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4)测量精度标准与测量组织机构、测量实施情况等;(5)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标示设置情况;(6)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见附表4);(7)测点的沉降记录表;(见附表5附表8);(8)测点的时间荷载沉降曲线与时间荷载沉降速率曲线;(9)特殊情况说明:对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点,说明如何加强技术管理,及时分析发生

37、异常的原因,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5.4.2 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1 、监理单位沉降观测组织机构,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配置情况;2、 审查施工单位监测网布设情况、测设精度、观测断面布设、观测频率等是否满足要求;3、 审查施工单位使用仪器的精度标准、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等是否满足要求;4 、要说明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施工单位对丢失或损坏的观测桩的恢复情况,沉降观测点标示设置以及对观测数据出现的异常点的处理情况等;5 、要说明对原始测量资料监理检查、签署情况;6、 要说明对平行观测的监理检查情况;7 、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及成果的总体

38、评价。5.4.3 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1、 要说明平行观测断面设置情况,核查基准点、观测仪器检校核对以及观测频率情况;2、原始测量记录,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3、测点的沉降记录表,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4、要说明平行观测成果与施工单位观测成果的对比分析情况,对于观测值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情况;5 、对于施工单位观测数据进行总体评价。5.4.4 设计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分析报告1 、说明评估范围内地质及工程设计概况,沉降观测设计概况等;2 、说明不同结构物采用的沉降计算方法,根据观测结果修正计算值采用的方法;3 、完成计算沉降表,提供观测断面初始计算沉降值和修正后的计算

39、沉降值。5.4.5 评估单位编写线下工程区段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报告1、 评估区段概况,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概况、测点概况、测量实施概况等;2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及测量网的平面布置图与工程结构的纵断面;3 、协同业主单位、设计单位一起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观测高程的调整情况;4 、测点的荷载沉降时间变化曲线;5、 测点的荷载沉降速率的变化曲线;6 、合理的评估方法的确定;7 、区段纵断面工程类型与基础沉降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图表;8、 对存在问题的测点及区段的专题报告;9、 关于区域沉降和桥梁变形的专题报告;10、评估区段是否达到下序工作开展条件。6 沉降变形观测6.0.1 郑徐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

40、测工作以桥梁、路基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工点具体要求确定。6.0.2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6.0.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6.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6.1.1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表6.1.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

41、形点点位中误差(mm)二等0.50.33.0三等1.00.56.06.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6.2.1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6.2.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表6.2.1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

42、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323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46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注:F附和线路或环线长度,单位是km 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单位是km6.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6.3.1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

43、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2、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工作基点如图所示。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图6.3.1 工作基点标石埋设示意图3、 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

44、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等各专业的设计布点要求进行。6.3.2 测量点的检测。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6.3.3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

45、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6.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6.4.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6.4.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6.4.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2、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3、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4、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5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6.4.4 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或水中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