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752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计划]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1.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家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报送*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的报告市环保局:根据你局关于印发的通知( 渝环发20106号)精神,我局结合实际,拟定了*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现报送你局。 附件:*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主题词:环保 十二五 监测规划 报告 *土家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10年12月20日印*县环境监测站“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方案第一章 概 况1.1、地理位置*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东经107度59分至108度34分,北纬29度39分至30度32分之间,是三峡库区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

2、接湖北省利川市,南邻彭水县,西南靠丰都县,西北连忠县,北与万州区接壤。全县幅员面积3012.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万公顷,森林面积11.53万公顷。*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七曜山、方斗山两大山脉平行排列斜贯全境,形成两道天然屏障,横亘南北,形成“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状下降。最高海拔1934.1米,最低海拔119米。境内以中山、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充沛。1.2、物产资源*地阜物华,资源丰富。1.2.1、土地资源全县陆地占总面积的98.11%,水域占1.89%。2008年末,常用耕地2.9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全部人口)0.83亩

3、;林地面积18.12万公顷,园地面积4971.6公顷。 1.2.2、植物资源*县气候温和且兼有山原、丘陵,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全县已查明的野生植物221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水杉、红豆杉、珙桐等40种;有马尾松、水杉、柏木、红豆杉、珙桐、白桦等树种715种,红色薄皮马尾松属国内知名优良品种;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128株;毛竹、冷竹、班竹等竹类24种;家种、野生中药材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有野生动物470种,其中鱼类124种,属国家保护动物有小鸨、白鹗、水獭、中华鲟、岩原鲤等52种。树种197个,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三尖杉、红豆杉、银杏、桢楠、珙桐等; 1

4、.2.3、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金属矿有铅锌、铁、铜、砂金、镉、锗、银;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石英砂岩、白云石岩、硫铁矿、磷、含钾页岩、萤石、重晶石、盐卤水、陶瓷粘土、高岭土、泥(页)岩、煤(烟煤、无烟煤)、天然气,尤以石灰岩、石英砂岩、铅锌、煤、天然气储量较大,分别为200亿吨、1.37亿吨、167.60万吨、1.61亿吨、155亿立方米,颇具工业开发价值。 1.2.4、水资源除长江过境水流量外,多年平均径流量22.8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51万千瓦,可开发量8.70万千瓦,已开发2.57万千瓦。 1.2.5、绿特资源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主要有黄连、天麻、山茱萸、何首乌、

5、佛手、青蒿、银花、厚朴、杜仲、黄柏等200多个品种,名贵中药材黄连远销东南亚,是闻名遐迩的“黄连之乡”。绿色食品莼菜出口日本等国,是全国莼菜种植大县;*兔毛全国闻名,是国内最大长毛兔养殖基地。辣椒产业红红火火,是全国辣椒百强县、中国辣椒之乡。 1.2.6、旅游资源有中国历史名镇西沱镇云梯街,佛教胜地千年古刹银杏堂,避暑胜地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城东回龙山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陵园,秦良玉屯兵抗清遗址万寿寨,城内秦良玉大都督府遗址,千古之谜的岩棺墓葬群,太白岩石壁置南宾县的碑刻,高原明珠黄水月亮湖、中国一号水杉母树,黄水镇仿土家民居一条街,绿草如茵的千野草场,山水交融的藤子沟水库。绿树成荫的玉带河公园

6、、滨河长廊、旗山公园等景点。1.2.7、历史文化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明末,石砫土司秦良玉亲率“白杆兵”两次援辽,屡建战功,受封太子太保忠贞侯,赐“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对越反击战一等功获得者(师党委追认)王顺蛟,“爱民模范”陈太江(成都军区授予),实践“三个代表”好干部黎昌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等都生长在这里。以*土家山寨为原形的电影太阳出来喜洋洋已在重庆、*首映,*“啰儿调”被国务院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1.3、经济状况2009年,*县生产总值55.18亿元,财政总收入6.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1.340.338.4。第一产业下降,

7、第二产业稳定提高。全部工业总产值43.0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4.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17亿元,其中,项目完成投资64.81亿元,房地产企业投资3.27亿元,农村农户投资2.09亿元。全县农村经济总量21.94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1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41亿元,林业产值0.63亿元,牧业产值7.73亿元,渔业产值0.2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14亿元。粮食种植面积53405公顷,粮食产量25.47万吨。蔬菜21.54万吨,黄连1681吨,烤烟4796吨,茶叶198吨。2009年,生猪出栏33.55万头,牛出栏4.33万头,羊出栏0.77万只,家禽出栏132.7

8、3万只;生猪存栏27.72万头,牛存栏9.6万头、羊存栏1.67万只,家禽存栏109.91万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92亿元。实现客运量631万人,全社会货运量887万吨;客货运周转量53517万吨公里,其中客运周转量4072万吨公里,货运周转量49445万吨公里。含村道路在内的公路里程2953公里,等级公路里程2142公里。邮电业务总收入1.69亿元,固定电话用户5.07万户,互联网上网用户1.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20.0万户,农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36.5部。1.4、 环境质量状况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010年,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为优的天数为72天,良的天数为238天

9、,轻污染的天数为55天,分别占全年的19.7%、65.2%和15.1%;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类型为粉尘型污染。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城市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类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分别控制在了国家规定的排放限值之内。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2.06%,下降幅度位居考核圈第六位,渝东南翼第二,比全市平均多下降10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减排4吨,二氧化硫减排38吨。第二章 环境监测能力现状2.1 机构及人员现状*县环境监测站属县环境保护局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目前事业编制20个,在编在岗人员12人,设

10、正站长一名,副站长2名,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县环境监测站是受*县环境保护局直接领导,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业务指导,依法从事各类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撑的公益性事业单位。2.2 监测工作现状*县环境监测站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2)承担环境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收集、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开展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编制环境监测报告;3)负责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4)开展环境监测领域科学研究,承担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5)承担环境保护部门委托的其他环境

11、监测技术支持工作。2.3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2.3.1、财政投入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环境监测能力。由于财力有限,在设备和业务用房等方面离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2.3.2、专业人员相对不足。按照国家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标准,我县环境监测站专业人员还远远不够;现有人员的素质相对滞后于环境监测发展的水平,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监测人员能力还不能适应“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要求。2.3.3、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新的污染源增多,环评监管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源治理任务艰巨。2.3.4、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亟待加强。县环境监测站的应急监测能力差

12、,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不能快速响应,势必造成损失。2.4 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随着环境保护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的明显提高,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已进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在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提升环境管理能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为环境监测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明确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逐步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单纯的减排治污,到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再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标志着环境保护的定位发生着根本性的

13、改变。伴随着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环境监测必将由单纯的技术业务工作转变为面向政府重大决策、面向环境管理不断创新、面向社会公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直接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沿性工作。二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提出,“要不断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国家环保部在推进历史性转变进程中,把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各级环保部门“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周生贤部长在2008年全国厅局长会议上强调,在环境管理上应坚持“十个必须”,就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核定排污费征收、排污申报

14、、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审核、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环境处罚、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和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污染源减排、环境状况公报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环境质量信息发布中必须依据环境监测提供的数据和报告。2009年2月,周生贤部长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指出环境监测工作要在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中发挥先锋作用,努力推进“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一盘棋、监测队伍一条龙、监测技术天地一体化”(“三个一”)。新时期,随着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主战场和大舞台,环境监测必将跨入更大的历史舞台,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扩大内需作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国家扩大内需、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

15、作为中央新增投资支持重点为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必须抓紧做好环境监测项目的储备,尽快改变目前监测条件简陋、能力不足、设备老化、应急手段落后的局面。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紧紧抓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为基本出发点,以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为主线,以区域性环境功能区划为导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严格环境执法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局面,为探索环保新道路

16、提供有力保障,为推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基本原则全面分析论证环境监测和应急体制、机制、队伍、能力、水平、手段、设备、信息化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全面提升、 满足需要,同步推进、突出队伍,优先机制、理顺体制,按照需求、区别对待”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规划。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应可查、可核。规划提出的各项措施要明确、具体、可行,能够确保各项指标的实现,并且可核、可查。三、奋斗目标总体目标:全面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需要,适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各类污染源各种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时预警敏感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满足为维护环境安全和群众环境权益对环境监测和环境应急监测的需

17、要。近期目标: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大力推进环境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求,增加监测人员人员编制,配备设备,达到国家级二级三类站标准要求。通过标准化建设,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监测装备精良,监测力度显著加大,监测行为和程序完善规范,为快速反应和应急事件处置提供精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远期目标: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与机制创新,提高环境监测自动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基本形成较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技术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努力把我站建设成为业务能力强、仪器设备先进的环境监测站。第四章 主要任务一、

18、环境保护的远景目标到2015年,实施一批重大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项目,全县生活污染得到控制,扭转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基本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和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县城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村环境质量实现良性发展,促进环境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2015年,境内地表水达到水质功能划分要求,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二类区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分别达到城区噪声功能划分标准和要求,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完备。农村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开始恢复。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确保辖区内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

19、体奋斗目标为:1、环境质量指标 水环境:龙河磨刀溪断面水质指标达到II类标准。次级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大气环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二类区标准二氧化硫年均值小于0.06mg/N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小于0.10mg/Nm3二氧化氮年均值小于0.04mg/Nm3声环境:达到城区噪声功能区划分标准和要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小于70分贝2、县城环境保持目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dB(A)以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3、农村环境

20、保护目标努力使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有所改善,种植和养殖废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体系,使重点区域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减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率80%。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左右,禁止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地膜回收率达到75%以上,可降解地膜使用率达到40%以上。4、生态环境指标森林覆盖率大于4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10m2。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0。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率达到30%5、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指标完成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完成环

21、境信息网络工程建设。整合网络和数据资源,集环境管理办公自动化、GIS、多媒体环境信息应用和环境管理业务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形成基础信息网络平台。完成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建设。完成环境站监测能力建设,达到国家西部三级站建设标准。6、污染防治指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大于95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5、9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100二、环境监测任务 一是按照“技术立站,科学监测”的要求,完善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环境信息支撑为核心的环境监测网;完善以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

22、、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为主,生态环境质量、农村环境质量为辅的环境监测体系;增强环境监测数据的时空代表性;加强综合分析评价研究和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综合分析水平,为全面、准确地说清我县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奠定基础。 二是全面开展辖区内的空气、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噪声、酸沉降、雾尘、土壤、生态/生物、农村环境质量、污染源等各种要素质量状况的经常性监测、分析、收集、储存和整理监测数据资料等任务,定期向有关部门呈报本辖区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动态的技术报告,加大对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性测定力度,建立健全污染源档案,加强污染源管理,为环境监测执法提供充分的数

23、据。三是把农村环境监测作为新时期环境监测的重要方面,统筹城乡环境监测工作,把农村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新领域,切实做好环境监测“下乡”,加快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为农村环保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已经列入中央农村环保资金“以奖促治”的村镇要全面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对于矛盾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镇,要针对突出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环境监测,逐步摸清农村环境家底。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环境管理需求,努力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监督执法提供有效证据,为环境科研提供翔实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信息。全面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污染减排工作服务;要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

24、;强化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监督性监测工作,为日常环境执法监督提供依据。五是加强环境监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促进环境监测的现代化。以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例行监测、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加自动化监测、应急监测及生态监测技术装备的投入,切实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水平,促进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建设。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素质。加强对监测人员的能力考核和技术培训,完善监测人员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培养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基本形成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体系。争取扩充监测人员编制、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完善环境监测人才评价体系

25、,建立有利于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和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七是加强应急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环境污染事故预警能力。加大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仪器和安全防护设备,提高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装备水平。针对本地区的环境特点和污染源现状,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加强应急监测新技术的培训。开展应急监测演练,培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反应迅速的应急监测队伍,切实提高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第五章 重点建设项目一、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一是按照环境监测三级站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落实监测用房、实验室装备问题,加强仪器装备和技术储备,购置多套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提高环境应急

26、监测响应能力。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条件,应予以重点保证。其中,实验室用房应不低于1500m2,行政办公用房人均不低于15 m2, 监测业务用房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实验室建设要求,做好水、电、通风、防腐蚀、紧急救援、恒温等设施。行政办公用房要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配备传真机、复印机、互联网登陆设备等(详见表1、表2)。二是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工作制度、环境监测工作程序、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环境监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统一监测程序,规范监测行为。三是以质量控制考核和质量监督为主线,强化

27、质量管理工作。从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拓展到空气、污染源等多领域的质控考核和质量监督,从实验室质量控制发展到初步开展全程序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目标,深入开展环境监测基础性、应用性和前瞻性技术的研究,拓展监测领域,提高监测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力争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五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监测站人员编制应不少于20人,其中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中级不低于50%计划实施时间:20112013年。估算投资:430万元表1 环境监测站开展的监测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分析

28、方法名称及依据的标准代号备注一、水和废水(含降水)1采样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HJ 495-2009)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 14581-1993)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方法总则(GB/T 13580.1-1992)大气降水

29、样品的采集(GB/T 13580.2-1992)2流速、流量流速仪法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1993)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HJ 495-2009)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3水温温度计法,GB13195-914pH玻璃电极法,GB6920-865色度稀释倍数法,GB11903-896溶解氧碘量法,GB7489-87电化学探头法,HJ 506-20097高锰酸盐指数高锰酸盐法,GB11892-898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9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GB11914-8910氨氮

30、纳氏试剂光度法,HJ535-2009蒸馏-中和滴定法,HJ537-2009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536-200911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GB7485-8712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13总铬高锰酸盐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6-87)火焰原子吸收法(总铬的测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监测站开展的监测项目(续表)序号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名称及依据的标准代号备注14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15硫酸盐铬酸钡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离子色谱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16硫化物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1

31、6489-199617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18电导率电极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19氯化物硝酸盐滴定法,GB11896-89离子色谱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0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GB7484-87离子色谱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1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HJ484-200922挥发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503-20092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基分光光度法,GB7494-8724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GB/T16488-199625汞原子荧光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26硒原子荧光法,水和废水监测

32、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27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5-8728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1-8929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5-8730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5-8731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5-8732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5-8733悬浮物重量法,GB11901-8934硝酸盐氮紫外分光光度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离子色谱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35动植物油红外分光光度法 GB/T16488-1996二、空气和废气1空气采样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废气采样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33、HJ/T 194-200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环境监测站开展的监测项目(续表)序号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名称及依据的标准代号备注2废气采样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附录C)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污染源监测采样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3烟气参数的测定(温度、压力、含湿量、流速和流量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6157-199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4、397-2007)烟气参数的测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4二氧化硫甲醛吸收副玫瑰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5氮氧化物盐酸萘已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6可吸入颗粒物重量法,GB6921-867总悬浮颗粒物重量法,GB/T15432-958降尘重量法,GB/T15265-949粉尘重量法,GB/T16157-9610黑度林格曼黑度光学法,HJ/T 398-200711恶臭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93三、噪声1社会生活环境噪声仪器法,GB22337-20082声环境噪声仪器法,GB3096-20083交通噪声仪器法,GB3096-20084厂界环境噪声仪器

35、法,GB12348-20085建筑施工噪声仪器法,GB12524-90四、生物1叶绿素a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2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表2 环境监测站仪器和装备配置计划(我站按三级站配置)序号应用类别设备名称数量标准(台/套)已有缺1水深水采样器1102水样自动采样器2023流速流量仪1104低温保存箱(样品保存柜)3215万分之一分析天平2206pH计(实验室用)2207pH计(现场用)4228电导仪1109浊度仪(浊度计)11010塞氏盘10111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21112COD消解器(COD回流装置)23013恒温培养箱(或BOD生化测定仪)2

36、2014红外测油仪(油份浓度仪)1201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20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1117离子色谱仪11018气相色谱仪(含吹扫捕集,最好配FID和ECD两个检测器)11019抽滤装置10120恒温恒湿箱12021烘箱21122超声波清洗仪12023液液萃取仪(全自动液液振荡萃取仪)12024自动移液器(全自动宣编程移液器)10125离心机10126照度计10127电热板11028电炉11029酸化-吹气-吸收装置10130马弗炉10131吸附柱10132蒸馏装置11033纯水器和超纯水器12034冰箱11035通风橱30336恒温水浴装置21137干湿球温度计33038除湿机8100

37、39空调81740降水采样器21141水质自动监测系统1个点0142气恒温自动连续大气采样器11043交(直流)两用大气采样器10144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14045烟气综合分析仪12046智能烟尘(油烟)测试仪11047烟色镜10148烟气采样器(含加热装置的烟枪)20249流量压力综合校定仪20250测距仪10151气象参数测定仪20252铝箔袋40453气压表21154干燥器20355非甲烷烃测定仪101大气自动监测系统自定1056噪声噪声统计分析仪22057标准声级校准器22058声级计22059振动测定仪自定1060生物叶绿素测定仪10161高压蒸气灭菌锅11062生物生物

38、安全柜11063显微镜11064土壤(固废、底泥、沉积物)土壤采样器自定01土壤样品无机前处理设备自定0165应急(气)快速检测管101 66手泵10167便携式交直流两用恒温恒压大气采样器20268易燃易爆气体监测仪1 0169便携式油烟快速检测仪10 170综合气象观测仪10171甲醛测定仪10172便携式气相色谱仪50573复合式气体检测仪10174应急(水)现场样品采集、保存装置(车载式冷藏箱)22075检测管11076pH计(现场用)11077离心机51478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22079便携式色质联用分析仪20280便携式流速仪11081便携式气相色谱仪10182便携式浊度仪11083多普勒测流仪11084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11085便携式分光光度计11086水上救生设备60687全球定位系统(GPS)11088便携式发电机21189激光测距望远镜20290应急(辅助)硬盘式摄像机10191个人防护装备33092移动通讯设备61593全球定位系统(GPS)22094防毒面具(含滤毒装置)11095自给正压式呼吸器31296办公设备台式电脑1台/1人52597笔记本电脑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