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后感.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760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后感 纵观整节课,我基本上发挥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讲完了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比赛结果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赛课活动,我已经提高了自己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解认识水平,并且能够自觉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我更加相信自己能很快融入新课程,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教学设计首先是挑选课题,原来计划选文本信息加工,并且已经认真地展开备课,由于我非常看重第一节市级公开课,所以我准备了很多的内容,试讲一次后来发现内容太多,大概要90分钟才能讲完。现在看来,文本信息加工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 45分种肯定是讲不好,也讲不透。后来缩小范围,改成文字及其处

2、理技术,删改备课内容,第二次试讲,45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讲完,至此基本确定教学课题和重点难点。可是今天,当我回头再仔细阅读教学参考书和教科书上对应的内容,发现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不是很到位,汉字发展史部分讲了有点过火,关于汉字起源的结绳说和图画说,其实只需一带而过,而仓颉造字的传说也只需提及一下即可,此处可以省下2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然后就是汉字从殷商甲骨文到宋代印刷字体的演进历程,只要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索热情,增加民族自豪感。而不需要讲的太过详细,几乎到书法发展史的程度,此处亦可节省5分钟左右。书法艺术除了鉴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局部)外,还要特别欣赏我校尊师公园内的百尊师碑,学生身边的书法艺

3、术,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方块英文Art For The People(艺术为人民),可以和学生一起解读一下,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创举,从侧面可以印证文明之间的互通性。以上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需要适度延伸一下,此处可以增加2分钟左右。体验东巴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上机实践),放在此处是一个设计缺陷,可以放到最后,与实践思考题合二为一。历史上使用的文字处理技术,可以让学生变成一道客观题,让学生先讨论后回答,增加师生互动,强化知识联系关于汉字编码,本应该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我却把体验汉字处理技术发展历史当成了重点,花的时间过多,直接导致真正的

4、重点没有讲全讲透,概念含混不清,题例欠缺,师生双边活动不够,这就是我这一节课最大的败笔,这可能跟我对新课程新教材理解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总结,尽快提高自己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二、教学过程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以一张美观的圣诞贺卡和8个东巴象形文字的图片导入,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然后是讲述关于汉字起源的三种传说,结绳说、图画说和仓颉造字说,汉字的发展演进历史,这部分内容本身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加上准备的又比较充分,所以讲起来得心应手。也正因如此,这部分内容拓展太多,差不多用了15分钟左右,这样做,直接

5、的导致了后面文字编码部分的授课时间严重缩水。汉字的创造包含民族的智慧这部分内容,有承前(汉字的发明和发展历史)启后(书法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的作用,汉字的四种基本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我均作了简要概括。经过近十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比我第一次参加教学大奖赛时,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能够顺利开展备课,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应变能力,也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是,和其他一些高水平的课堂相比,我觉得我的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课堂结构设计不够细致,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语言组织有随意化和即兴发挥的倾向;师生互动和生生协作不够,没有考虑分层

6、教学,实施分组教学也没有脱离自然小组的范围;缺少切题的教学场景创设,没有个性化的教学道具设计制作,什么备课资料最后变成图片文字都放到一个PP文件里面,表现形式单一。凡此种种,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借鉴,努力改进。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基础,实际上要求更高,不是对具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更高层次上的信息素养要求。我校的学生基础相差太大,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从小学电脑,而有些学生进入高中才开始真正接触电脑,班级人数又比较多,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的难度确实很大。我想,要使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得以高效实施,就不得不考虑本地区学生的具体学情,找到一种适合契合这种学情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与信息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任重而道远! 教学点评:对于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在进行备课时要进行全盘考虑,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应该对本章或是本模块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既定的教学目标能够循序渐进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在进行问题创设时,也要适当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分组讨论,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表达中得到启示,还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大家在一个比较活跃、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