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学设计 【摘要】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勤劳、聪慧的人们靠着自己的双手不断改进着生产技术,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滚动的历史车轮又带动着技术不断进步。受这一历史规律的启发,于是笔者设计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课按照两条主线开展:一条情感线,再现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条为技术线,介绍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处理文字技术的进步过程和发展历史,特别是文字处理技术发展至今,人们利用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本节课:8个课堂活动,4段教材资料,2个课堂实践,通过两条主线串联,形成了一个有机、完整,富有情感和逻辑的整
2、体。【关键词】 文字 处理技术 两条主线 情感渗透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笔者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本篇教学设计对应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一部分“文本信息加工”的第一节内容,安排课时数为一课时。本节内容主要分两部分:(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2)汉字的编码。第一部分“体验文字处理技术”,领悟文字处理技术发展的深刻意义。教材中给出三段资料和两个实践活动,这些材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无穷魅力及领略纳西族人民创造的东巴文字的风采。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最后一段文字指出“为了有效地利用文字表达信息,人类历史上发明过很多处理文字的技术,如手写、刻字、雕版印刷、活
3、字印刷、机械式打字机和现在的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同时也提出了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文字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对教材资料的思考: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让笔者感受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历史车轮向前发展,滚动的历史车轮又带动着技术不断进步。受到启示,本篇教学设计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将这部分内容设计为沿两条主线开展:1、在文化层面上文字本身的发展历史,2、在技术层面上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历史。这样设计的优势是可以将课堂上各项教学活动有机地融合在这两条主线的周围,使课堂更具有逻辑性和整体性,不会显得杂乱无章。两条主线串联,形成了一个有机、完整、富有情感和
4、逻辑性的课堂。)第二部分“汉字的编码”, 体验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与处理过程。教材明确提出三种主要的汉字编码以及一个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truetype造字程序”造字的实践活动。三种主要汉字编码是: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输入码(外码)、用于存储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教师对教材资料的思考:这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设计为:首先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的流程,输入处理(存储)输出,这个流程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按这个流程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探讨汉字的三个步骤的编码。这样设计的优势是,将“汉字的编码”这个教学难点按照学生的
5、认知规律分解下来,逐步突破,由浅入深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汉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了解纳西族人民的东巴文文字;3、掌握汉字的三种编码方式,了解计算机处理汉字的基本过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资料的阅读,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实际意义;2、使用电子东巴软件体验东巴文字;3、体验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与处理过程;4、会使用TrueType造字程序,结合字的点阵结构体验造字;三、情感与价值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无穷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体验汉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激发使用和维护民族软件的自豪感。教学重点:1、汉字的起源及汉字处理技术的发展
6、简史;2、电子东巴软件和truetype造字程序的使用;3、汉字三个步骤的编码;教学难点:1、电子东巴软件的安装与使用;2、汉字三个步骤的编码; 3、造字程序的使用及“人造字”的输入;教学地点:机房(配备教学广播系统,如深圳远志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V7.5SR2)学生机D盘发送电子东巴软件、教学活动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 利用课件展示课题及两个导入性问题1、展示课题文字及其处理技术2、问题1: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信息技术革命?(5次)3、问题2: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
7、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设计意图:提出两个简单问题,让同学们集体思考并回答,进行本节课的知识回忆和课堂导入。文字的创造是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为“文字及其处理技术”的课堂教学打下铺垫。这样导入的优势:1、知识回忆、复习的过程,2、铺垫的过程,3、一个循序渐进有机导入的过程,4、传达信息,本节课将和“文字”这一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有关。)【课堂活动1】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两个主要学习内容:1、体验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的发展历史2、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特别关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技术(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本课的一开始就明白本节课需要学习什么,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研究的
8、目标。初步向学生进行汉字文明的情感渗透。)【课堂活动2】对“资料一”进行讨论资料一: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汉字的创造饱含着民族的智慧,我国的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1、象形:用一个图画来表示有形可见的事物;(如“日”、“月” )2、指事: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本”、“末” )3、会意:用几个象形字拼成一个字;(如“信”、“武” ) 4、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 (如:“鸽”、“河” )(设计意图: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几种?分别有哪几种?教师将这两个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请
9、学生进行回忆、交流并回答。该设计能够将情感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1、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2、与语文学科之间实现课程整合。)【课堂活动3】教师组织学生对“资料二”进行讨论资料二:在课件中,利用图片展示资料二,同时展示出本节课的两条主线:1、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的发展历史,2、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设计意图:关于两条“主线”,在本文摘要和教材分析的第三段中有详细表述,这里不再赘述。)【课堂活动4】东巴文字的介绍1、向同学们介绍我国纳西族人民创造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2、利用课件展示东巴文字,并请同学回答其对应的汉字;(设计意图:1、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2、增强大家的多民族意识和民族团
10、结意识,3、调动课堂的热烈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课堂实践一】东巴文字的输入1、安装“电子东巴”软件;2、在文件名为“课堂实践一”word文档内按要求输入东巴文字;(设计意图:1、安装软件,通常学生电脑内的软件都是由教师课前安装好的,这样的设计给予了同学们安装应用软件的机会,简单体会和掌握一般软件的安装步骤和过程。)【课堂活动5】对“资料三”进行讨论资料三:五笔字型:汉字输入第一法 1980年前后,计算机在世界上流行开来,并被引进中国。中外人士却有一个巨大的困惑:英文只用26个字母就可以输入一切词汇和文本,可是数以万计、字形结构复杂的汉字该如何输入电脑呢?当时有人认为计算机时代,汉字“
11、走进了死胡同”,该“寿终正寝”了。国内报刊杂志上也出现了这样的文章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是拼音文字的助产士。王永民用了5年时间,于1983年8月成功发明了五笔字型,突破了汉字数字化的瓶颈。 英华大字典主编郑易里兴奋地表示:“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84年春,新华社发表文章称赞五笔字型是中国文化史上“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设计意图:在这里展示资料三,不仅能够让同学们了解汉字数字化发展历史上的困惑及其意义,而且这段内容在课堂上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课堂教学工作沿着“文字处理技术”这条主线开展,继续探讨计算机处理汉字技术之汉字的编
12、码。)【课堂活动6】汉字的编码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重点应该是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解决“为什么要编码”的问题;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0和1,任何信息在计算机中处理,只能用0和1组合出一个代码,进行处理,所以计算机在处理声音、图片、文字等等信息时,都需要用0和1进行编码。(设计意图:1、这里有一个理解难点,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楚,“识别”这个词不是指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识别,而是计算机能够处理由0、1组成的数字代码。)二、解决“怎么样编码”的问题;1、课件展示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的流程输入处理(存储)输出(设计意图:在全面开展“怎么样进行汉字的编码”课堂教学工作前,增加一个“了解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的流程”环
13、节。因为汉字的编码也是在此基础上分三步编码的。学生在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理解汉字的编码应该会更加容易。)2、汉字的编码: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内码)输出码(外码)(1)输入码(外码):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在计算机中,输入汉字的方法很多: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手写输入、扫描输入等;键盘输入是用字母、数字等这些有限多的键进行组合,即编码输入。当前用于汉字输入的编码方案较多:主要有音码、形码、混合码,还有区位码、电报码等。(设计意图: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引导同学们就用键盘输入汉字这一主要方法,分析这部分的知识点。)(2)机内码(内码):用于存储汉字的编码;汉字的机内码是供计算机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
14、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又称为汉字内部码或汉字内码。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一种两个字节的机内码,如:国标码(GB)、BIG5码。国标码(GB):“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GB2312-80标准),中文内码之一,简称国标码。代表中文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广泛使用。BIG5码:大五码,又称为五大码,是使用繁体中文社群中最常用的电脑汉字字符集标准,普及于台湾、香港与澳门等繁体中文通行区。(3)输出码(字型码):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将汉字分解成若干个“点”,组成点阵字型;“0”表示没有笔形,“1”表示有笔形;1616点阵的一个汉字需要用256个位进行表示;如图所示:由“0”和“1”构成的256位的一个信息码
15、就构成“春”字的字模;所有汉字的字模的集合就构成了字库;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B, 1616点阵的一个汉字需要32组8个二进制位,即需要32个字节来存放;以简易型1616点阵推算需要32B存放为例推算:普及型、提高型、精密型点阵占用的字节数;(红色标出的这句话我不太懂有没有错,因为是专业的,所以你自己再看一下)(设计意图:汉字的编码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难点。这里设计为在探讨输出码这个环节,由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组织同学们推理分析的方法将点阵字型、字模的概念、常见字模类型的存放字节数等内容分析透彻。)【课堂实践二】请同学们利用truetype造字程序制造出“囧”字或其他文字,并在word文档中输出。【
16、课堂活动7】展示资料四资料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几个第一:第一个汉字操作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的CCDOS;第一个五笔字型输入法:1983年王永民发明“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它突破了汉字数字化表示的瓶颈第一个国人开发的计算机中文字处理系统:1988年5月,金山公司开始开发中文字处理系统WPS1.0,1989年9月发布成功。第一个简体中文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1994年发布的windows3.2【课堂活动8】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从文化层面了解了文字本身的发展历史,而且认识了文字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给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也掌握了文字处理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内容,汉字的编码。最后提出教者的殷切希望: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的未来属于今天的青年学子们。(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开展的两项内容,提出希望,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的未来属于今天的青年学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