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金海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809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7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视金海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视金海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视金海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视金海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视金海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视金海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视金海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1.1建设项目地点11.12建设背景11.2建设项目工程内容11.2.1建设规模11.2.2建设内容21.2.3平面布局41.2.4给排水51.2.5供电61.2.6通信网络系统61.2.7供气系统71.2.8通风、防排烟系统简述71.2.9绿化系统71.2.10交通设计71.2.11消防71.2.12附属设施81.2.13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81.3项目选址合理性91.3.1政策符合性91.3.2规划符合性9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12.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112.1.1施工扬尘112.1.2车辆扬尘112.1.3污染防治措施122.

2、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22.2.1噪声预测模式132.2.2施工期噪声适用标准132.2.3施工期噪声预测132.2.3污染防治措施142.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52.3.1对地表水的影响152.3.2对地下水的影响152.3.3污染防治对策152.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162.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62.6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172.7完善项目建设过程的环境管理17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19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93.1.1环境现状监测193.1.2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193.1.3污染系数与大气环境影响193.1.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93.2声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223

3、.2.1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23.2.1.1监测位置223.2.1.2监测方法及时段223.2.1.3 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223.2.2声环境影响预测233.2.2.1营运期噪声影响预测233.2.2.2公路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233.2.2.3 噪声控制措施233.3水环境影响评价253.3.1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53.3.2污水进入儋州白马井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分析253.3.3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263.3.4水环境影响分析263.3.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273.4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273.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影响评价283.5.1生态环境现状283.5.2对生态的影响因素2

4、83.5.3生态影响评价293.5.4生态适宜性评价303.6景观影响分析313.7环境风险分析323.7.1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323.8 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333.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333.8.1.1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333.8.1.2 噪声的污染防治措施333.8.1.3 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333.8.1.4 装修期间的污染防治措施343.8.1.5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343.8.1.6 施工期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343.8.1.7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353.8.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353.8.2.1节水与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353.8.2.

5、2噪声防治措施373.8.2.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373.8.2.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383.8.2.5环境风险防治措施383.8.2.6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一览表383.9 清洁生产分析403.9.1 建筑及装饰材料的选用403.92 节能措施413.10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423.10.1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423.10.2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423.10.3 固体废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423.11环境管理与监测433.11.1环境管理意义及职能433.11.1.1环境管理的目的意义433.11.1.2环境管理和监督机构433.11.1.3环保机构设置及职责433.11.1.4

6、小区商铺准入条件443.11.2环境监控计划443.11.2.1施工阶段环境监控计划443.11.2.2建成期的环境监控计划453.11.2.3小区绿化与卫生管理453.11.3环保工程监理一览表463.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473.12.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目的473.12.1.1 经济效益473.12.1.2 社会效益483.12.1.3 环境效益483.12.2 环境损益分析483.12.21环境损失分析483.12.2.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494 公众参与504.1公众参与方式504.2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524.2.1公示524.2.2公从参与调查544.3 公众参与总结555结论与建议

7、565.1结论565.1.1选址合理性565.1.2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565.1.3 排污分析565.1.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75.1.5 环境影响分析575.1.6 污染防治措施595.1.7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615.1.8总量控制建议值615.1.9环保投资615.1.10综合评价结论615.2建议616联系方式62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1建设项目地点中视金海湾项目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滨海新区中部中心大道西侧,地理位置:北纬1904119.0-1904132.4;东经10901347.3-10901256.9四至情况为:南临规划中的中四横路、西面北部湾海岸临近建

8、设中的滨海路、东边为赛基村、北边规划中六横路。用地南北方向长约550m,东西宽约250m,地块由南北两块组成,规划中五横路从南北片区中间通过,基本呈“吕”字形。1.12建设背景 随着国务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批复,解决长期以来海南建设发展主要方向问题。海南旅游环境和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购房置业者,今后几年的儋州房地产市场前景较为看好,掀起新一轮房地产投资热潮,给儋州市滨海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带来了机遇。根据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城市发展总目标:把儋州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西部中心城市。城市发展战略为以能源和临港工业为依托的工业先导战略、以

9、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中心城市培育战略、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为支撑的双轮驱动战略。 根据儋州市政府规划,儋州滨海新区规划用地3301公顷,已完成规划用地2910公顷,将建设成为以洋浦开发区工业经济为依托,集工业、高科技产业、商务、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型滨海城市。1.2建设项目工程内容1.2.1建设规模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38838.67,总建筑面积为:271565.82,总容积率为:1.871,总建筑基底面积为:17603.38,总建筑密度为:12.68%,绿化率为:50%,地面停车位:1250辆,地下室停车位:390辆,总住宅户数:3222户。表1.2-1 中视金海湾项目总用地平衡指标表项

10、目单位数量所占比重(%)居住区规划总用地m2138838.671001)住宅、会所商业用地m217603.3812.62)公建、道路用地m286908.01237.43)公共绿地m269415.35501.2.2建设内容1、建筑类型项目地块分为南区和北区2个地块,项目住宅建筑设计为17幢高层,其中北区8幢26层商住楼,建筑高度为82.5m;南区9幢26层商住楼,建筑高度为82.5m。沿街2幢3层会所和2层商业用房,建筑高度分别为12m和8m。2、平面设计(1)住宅主要标准层平面布置为两单元,每单元剪刀梯三户五户形式,户型根据小区内外景观布置功能用房力求住户能享受到最大的一线海景观面。 (2)住

11、宅平面设计具有如下特征: 主要以70100平方米的两居房型为主,在靠近南侧中央景观的位置布置125平米左右的三房房型。3、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5.8亿元。资金筹措:企业自筹资金4.3亿元、银行按揭贷款1.5亿元。建设周期:合理安排项目实施顺序,全部项目计划在30个月内完成,拟建项目工程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2-1,建设指标与批准指标的相符性见表1.2-2。表1.2-1 项目申报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项 目 名 称数 量单 位备 注总用地面积138838.67总建筑面积271565.82计容积总建筑面积259785.32计入容积率总建筑基底面积17603.38总容积率1.871总建筑密度12.68%

12、总绿化率50%总户数3222户总地面停车位1250辆地下室停车位390辆北区总用地面积28272.147总建筑面积65592.71计入容积率其中3#、4#、5#住宅总建筑面积(26层)53953.20计入容积率6#住宅总建筑面积(26层)11639.51计入容积率总建筑基底面积2676.18其中3#、4#、5#住宅总建筑基底面积2159.046#住宅总建筑基底面积517.14容积率2.32建筑密9.47%绿化率50%总户数888户地面停车位450辆北区总用地面积27585.38总建筑面积56715.43计入容积率其中会所建筑面积(3层)3812.50计入容积率1#、7#、8#住宅总建筑面积(2

13、6层)34918.53计入容积率2#住宅总建筑面积(26层)17984.40计入容积率总建筑基底面积4132.42其中会所建筑面积(3层)1861.321#、7#、8#住宅总建筑面积(26层)1551.422#住宅总建筑面积(26层)719.68容积率2.056建筑密14.98%绿化率50%总户数696户地面停车位350辆南 区总用地面积82973.166总建筑面积149257.68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137477.18计入容积率其 中商业建筑面积(2层)7712.10计入容积率9#、10#、16#、17#住宅总建筑面积(26层)46558.04计入容积率11#、12#、13#住宅总建筑面积(2

14、6层)53953.20计入容积率14#、15#住宅总建筑面积(26层)29253.84计入容积率地下室建筑面积(未计容积率)11780.50未计入容积率总建筑基底面积10794.78其 中商业建筑基底面积5411.389#、10#、16#、17#住宅总建筑基底面积2068.5611#、12#、13#住宅总建筑基底面积2159.0414#、15#住宅总建筑基底面积1155.80容积率1.657建筑密13.01%绿化率50%总户数1638户地面停车位450辆地下室停车位390辆表1.2-2 建设指标与批准指标的相符性序号建设指标批准指标相符性1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38838.67建设用地面积141

15、800.5m2符合2总容积率为:1.871建筑容积率:商业用地1.3 居民用地3.0符合3总建筑密度为:12.68%建筑密度:25%符合4绿化率为:50%,绿地率:40%符合5南北两片区内环形道路和停车位及绿地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5-8m符合6南北两片区内环形道路和停车位及绿地建筑后退基地边界距离:6m符合7建筑高度为82.5m原建筑限高:40m;本项目修建性规划设计方案于2011年7月4日通过儋州市规委会审核通过,会议纪要文号第17号。符合,建筑限高变更8主要出入口在西侧位置主要出入口宜沿W、S位置符合1.2.3平面布局1、平面布局项目2个地块形态较完整,地形东高西低,坡度较缓,利于建

16、设;用地南面规划中四横路与东侧中心大道相通、西侧紧邻滨海路,规划中五横路从南北2地块穿过,与东侧规划西二直路相通,交通便利。小区设置两个主、次出入口,小区内部沿外围设置车行环路,机动车辆均可从外环路邻近的车库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沿外环路设临时访客停车泊位,基本实现完全的人车分流。步行系统沿小区道路结合,步行小径宽2.0米,形成错落有致的线性空间。本小区的道路规划亦满足建筑消防的要求,消防车道以道路或广场的形式形成环绕和回转。 总体规划平面的布局注重最大限度的视觉通透,楼与楼之间布置园林景观组团,确保景观视线贯通,在地面层开放架空层使得小区周边绿化环境与建筑群溶汇于风景如画的园林空间之中,舒

17、展了城市空间,使景观视线得到延续。与本项目备用配套机电、生活设施将集中布置在地下停车库内,南区共用的垃圾房设在地下车库,可以降低“三废”对住宅和环境保护的影响,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中水处理站设置在项目东面的东南角位置,采用地埋式,小区卫生间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厌氧降解处理后直接排入中心大道污水管道,由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详见总平面布置图1。1.2.4给排水1、给水(1)水源生活用水取自市政供水管网,由日产5万吨的白马井水厂提供用水,水源取自春江水库。(2)水量本项目总用水量约为3482.6m3/d,其中项目新鲜用水量为3205m3/d,中水回用277.6m3/d,小区不设置洗车场。项目用水

18、详见水平衡见图2。(3)水量平衡:中水回用277.6m3/d回用于绿化、道路冲洗,用水量详见平衡图2。生活用水 2819.3 2255.4化粪池处理后作为农家肥使用消耗104050会所员工及顾客 461.5 用水量 建成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3.08消耗15.43482.6自建2000m3/d污水处理站12.32商场1846.24.1277.6m3/d中水回用绿化、冲洗等,其余1568.6m3/d污水排入中心大道污水管网。游泳池4.1 绿化316.2未预见水量316.2消耗 277.6 绿化用水图2 建设项目新鲜用水平衡图(m3/d)2、排水白马井污水处理厂及市政污水管网建设由儋州市政府组织、儋

19、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目前滨海新区市政污水管网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内全部建成;同时污水处理厂由儋州市农委水务局组织实施完成现场勘察、设计方案工作,将规划区域分割五个分区,每个分区内设置1个4500m3/d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站,其中3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站主要收集滨海新区北片区和部分南片区生活污水,即本项目生活污水属于其收集范围,预计明年年底内建成投产;远期在白马井镇区与新城旅游度假组图之间,靠近海岸线一带,建设规模为7万t/d污水处理厂。本项目建成后采用雨污分流制。沿着小区道路环形铺设污水管网,小区污水管的建设与项目所在区域污水管网相互链接,卫生间产生的污水经化粪池厌氧降解后与其他生活污

20、水汇集,顺着小区污水管道由西向东自流入位于项目东侧的污水处理回用站处理。消防用水为备用水源,游泳池换水全部回用,室内粪便污水经各自楼底设置的化粪池处理后底泥作为农家肥使用,降解的污水与厨房生活污水汇集,以分散方式排入小区室外生活污水排水管道,项目排水量为2233.9m3/d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本项目营运时白马井污水处理厂和市政污水管网工程将如期完成投入使用。3、雨水收集系各个屋面雨水由雨水管道收集,大楼外围地面积水设雨水口收集后直接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1.2.5供电滨海城区及南部旅游度假组团建220KV变电站1座, 由洋浦发电厂接双回路220KV电力线供电。从东面中心大道市政高压引入两路10

21、KV电力电缆供应项目小区用电。电源由3#楼地下室配电房采用YJV22型电缆埋地引至各栋楼。1.2.6通信网络系统1、电话网络按每户拟设置2-4个电话信息插座;其它功能用房等处按需要设置。2、 计算机网络按每户拟设置2-3个计算机网络信息插座 ,其它功能用房等处按需要设置。3、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插座的设置:按每户拟设置2-3个电视插座。4、访客对讲系统按每户拟设置1套可视对讲系统设备,其它功能用房等处按需要设置。1.2.7供气系统(1)气源建设白马井天然气门站从环岛天然气输气管道引天然气供应。(2)燃气管网从小区东面中心大道引入一根DN100燃气管供应全区用气。1.2.8通风、防排烟系统简述1

22、、 住宅每套住宅的厨房设置排烟竖井,厨房烟气由脱排油烟机排入竖井,从屋顶排放。2、 地下层:地下层人员活动区、可燃物存放区、汽车库及库房等均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并对应设置机械补风系统。其中,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风和机械排烟合用系统,按排烟风量不少于6次/小时计算,每个防烟分区选用一台双速排烟风机,置于排风机房内,平时低速运转;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转换为高速运转,排烟时补风采用车道自然补风或机械补风,补风量不少于排烟量的50%。排烟兼排风管采用镀锌钢管。1.2.9绿化系统本项目绿化面积为69415.35m2,绿化率为50%。1.2.10交通设计各小区二个方位均有行车道路出入口,小区周围方格状道路与市

23、政道路相通,使得住宅对外交通更加便利,让住户用车尽快进入车库,避免了人车混流。合理便捷的道路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消防应急通道,保证消防车辆均能到达区内每一栋住宅楼。1.2.11消防1、各小区共设车行、人行共用出入口,满足小区出入口及消防间距要求。 2、消防水源采用市政给水管网干管上引入两根DN200进水管在地块内形成环状管网供水,在部分高层建筑地下室设消防水池,储存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洒消防用水量,并保证其水量不作它用。3、室外消火栓系统与室外生活给水管网共用,室外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120m,全区共设室外消防栓28处。4、在地下停车场、商场及办公楼等公共活动所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2.12

24、附属设施小区内设置有居委会、便民店、治安联防站、健身措施、公厕、垃圾收集点等附属设施,以方便小区内居民的生活。1.2.13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小区道路设计合理,住户用车也能快速的在各楼盘之外进入地下停车库,让住户用车从市政道路尽快进入车库,避免了人车混流;小区中心地带留有绿地广场,小区空间与城市空间有机整合;小区各楼朝向错落别致,确保各楼住户私密性,同时采光、通风不受影响。各建筑物之间均采用绿化带隔离,住宅声环境敏感建筑大多围绕各小区布置,由于小区设置绿化隔离带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小;工程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雨水直接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小区废水经初步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污管网,符合环保要求。对汽车进出产

25、生的噪声,主要采取设置绿化带,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各小区在各住宅楼附近合理位置设置造型美观的垃圾箱、桶,并由物业管理人员每天定时清理,在南区地下室设置垃圾收集点,对周围环境不造成影响;在北区南面的东南角设置垃圾收集点,该处远离小区休闲活动区域,由小区道路隔离地带,距离居住楼有15m以上,在东北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人们嗅觉和视觉影响最小,同时距离小区东边出入口较近,方便垃圾车辆的运输。 住宿区等建筑采取减噪隔声措施,种植减噪树木等方式降低影响,因此道路噪声对小区的影响很小。小区不设公共食堂,住宅楼采用的气源为天然气,排气筒引至楼顶排放。燃油发电机设置在地下室,经地下室排气管道引出地面高空

26、外排,由于儋州市电力供应充足,发电机使用概率很小,只作为应急备用。从上述分析可见,总平面布置合基本合理,利于环境保护。1.3项目选址合理性1.3.1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的建设不属于国家发改委2011年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限制类及淘汰类,属于允许类,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本项目住宅建筑面积为248260.72m2,户数有3222套,平均每户居住面积可达77.05m2,尚未除去会所和商业用房面积,项目每户建筑面积有70m2至130m2,满足社会各界人士需求,户型有二房二厅一卫至四房二厅二卫等多种户型,90平方以下住宅数所占比例为90%,达到70%以上,故

27、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上述房地产政策的。1.3.2规划符合性 1、中视金海湾项目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滨海新区中部。根据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和儋州市白马井镇总体规划调整方案(2005-2020)的要求,滨海新区是洋浦工业区中心组团部分,属于滨海新城首期启动组团,该新增组团功能以旅游度假、办公、高等教育等高端服务功能为主,并以打造环境优良、高标准建设的功能组团为目标。主要定位为: 发展大力旅游服务、产业服务。项目用地符合儋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用地规划要求。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滨海城区居住用地范围,项目选址合理。2、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38838.67,总建筑面积为:271565.8

28、2,总容积率为:1.871,总建筑基底面积为:17603.38,总建筑密度为:12.68%,绿化率为:50%。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儋国用【2011】第1126号、第1127号),儋州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关于要求确定“中视金海湾”项目用地指标的函(儋土环资函【2011】11号);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编号:儋规址字第2007-1021号),关于儋州光华置业有限公司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复函(儋建函【2012】13号)等用地要求。3、项目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声环境质量良好,项目建成后交通车辆大幅度增加,项目边界声环境

29、将出现超标现象,需通过自身的优化布局及保护措施能有效减缓外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因此可判定本项目的选址基本是合理的。本项目建设内容与各类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相符性汇总于下表。表 1.31 建设项目所处环境功能区及规划相符性分析功能区类别区划及要求相符性项目性质房地产开发业,不属于工业污染性项目相符地表水环境水质保持现状功能要求相符环境空气一类区,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空气质量达一类标准相符声环境2类区基本相符用地性质规划性质商住用地,基本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相符基本农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否未违反禁止/限制性规定风景名胜区否未违反禁止/限制性规定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2.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在本

30、项目的施工期影响扬尘的主要因素包括:防护措施、风速、土壤湿度、挖土方式或土堆的堆放方式等。类比调查结果表明,在不采取防护措施和土壤较为干燥时,开挖的最大扬尘量约为装卸量的1,在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和土壤较湿时,开挖的扬尘量可减至最小。2.1.1施工扬尘施工期的风力扬尘主要来自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当粒径为250m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根据评价区气象资料,主导风向为ENE、NE风,因此施工扬尘主要影响施工点南面区域。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01天,以剩余时间的60%为易产生扬尘的时间计,全年产生施工扬尘的气象机率有43.3%,特别可能出现在春、冬

31、二季,雨水偏少的情况下,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1.2车辆扬尘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表2.1-1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实施每天洒水45 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表2.1-1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距离(米)52050100TSP小时平均浓度(mg/m3)不洒水10.142

32、.891.150.86洒 水2.011.400.670.60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同时适当洒水是减少汽车扬尘较为有效的手段。2.1.3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为项目东侧距离较近的赛基村,对项目施工期扬尘造成的影响从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途径等因素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减少或降低扬尘的影响。针对对施工场地扬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采取对策有:(1)施工场地采取围栏措施,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应当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配合定期洒水抑尘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2)应对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防尘网或防尘布。施工期间,工地

33、内建筑上层具有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渣土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或地下楼层时,须从电梯孔道、建筑内部管道或密闭输送管道输送,或者进行人工搬运。针对施工道路扬尘采取对策有:(1)小区内施工道路设置,应尽量远离东侧敏感目标。(2) 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3)施工期进场的道路要经常洒水清扫,保持路面清洁,进出车辆应采取清扫轮胎等措施,减少道路扬尘。开挖现场也应及时洒水,爆破开挖等施工方法采用湿法工艺,降低作业面的粉尘污染。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生产过程,如粉状物料的加工减少震动,以减少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4)所有

34、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应尽量减少怠速运行时间,减少汽车在怠速时污染物产生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大气污染。(5) 施工期间,应对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防尘网或防尘布。(6)施工工地内车行道路,应采取铺设钢板、铺设混凝土、铺设沥青混凝土、铺设用礁渣、细石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等措施之一,防止机动车扬尘。(7)施工队伍生活要求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2.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2.2.1噪声预测模式符合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的规定要求。2.2.2施工期噪声适用标准国家标准GB

35、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对施工场地不同施工阶段场界噪声的限值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见表2.2-1。表2.2-1 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场界噪声限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源强噪声限值dB(A)昼间夜间土石方阶段堆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85907555基础阶段冲击钻机、空压机等8010085禁止施工结构阶段振捣棒、搅拌机、电锯等701067055装修阶段砂轮机、切割机等9811265552.2.3施工期噪声预测根据单个声源对预测点的噪声影响计算模式。计算结果,施工场地各阶段噪声影响范围如下:(1)土石方阶段:昼间,距主要噪声设备10m处的平均等效声级均可符合GB12523昼间噪声限值75dB(A)的

36、要求。夜间,距其30m处推土机运行噪声将超过上述标准3dB(A),其它设备满足标准要求;距其60m处,各主要噪声设备均可满足上述标准夜间噪声限值55dB(A)的要求。(2)基础施工阶段:昼间,距主要噪声设备10m处的平均等效声级均可符合GB12523昼间噪声限值85dB(A)的要求。夜间禁止施工。(3)结构施工阶段:昼间,振捣棒及电锯产生的噪声对距离10m处场界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将分别超标6dB(A)、16dB(A),其它设备噪声可满足标准要求;电锯对30m处场界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将超标6.5dB(A),其它设备可满足标准要求;距60m处场界噪声均可满足标准要求(电锯略超标0.4dB)。夜间,

37、10m、30m处场界噪声仅搅拌机噪声可满足要求,其它设备噪声均超标,超标范围分别为1331dB(A)、3.521.5dB(A);60m处场界振捣棒、电锯噪声分别超标5.4dB(A)、15.4dB(A);120m处除电锯噪声超标9.4dB(A)外,其它设备噪声可满足要求;240m处场界噪声仅电锯噪声超标3.4dB(A)。(4)装修阶段:昼间,10m、30m处场界噪声均超标,超标范围分别为5.517dB(A)、5.57.5dB(A);60m处场界噪声仅砂轮机超标1.4dB(A),其它设备均符合标准要求,夜间,10m、30m、60m、120m处场界噪声超标范围分别为15.527dB(A)、5.517

38、.5dB(A)、9.411.4dB(A)、3.45.4dB(A);240m处场界夜间噪声均可满足要求。考虑到上述设备主要在室内使用,其对场界噪声的影响将有所减轻,以室内隔声量为10dB(A)计,昼间30m处、夜间60m处场界噪声均可符合标准要求。根据上述分析,施工期对场界噪声影响最大的是结构施工阶段,昼间超标影响距离在30m左右,夜间超标影响距离可达120m。为此施工单位要制定出一系列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严格遵守各项有关规定。2.2.3污染防治措施为保护项目东侧赛基村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针对对施工场地噪声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采取对策有:(1)施工单位应在进场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采用的设备型号、噪

39、声级以及操作规程,明确噪声防治措施和设施,将施工场地进行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并采用先进的施工方式。(2)尽量选用高效低噪声设备进场施工,定期保养、维护,保持机械润滑,避免由于性能差而增大机械噪声,减少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程度。严格实施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3)合理布局,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人群,特别是应远离距离较近的赛基村,确保噪声排放达标,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路径,进出施工场地尽量远离项目东侧居民区,必要时对其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如电锯设隔声间。(4)建临时的声障,能进入工棚的操作尽量进入工棚中完成,其他必须在露天完成的作业建隔声屏和隔声墙将施工区隔开,使场外声环境达到

40、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5)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夜间22:00-清晨6:00严禁高噪声设备施工,考试期间严禁施工。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产生可控制的噪声,工人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在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应遵守作业规定,禁止高空抛物,严禁野蛮抛扔钢筋等,减少碰撞噪声。在施工区进出口设置限速标志,建筑材料运输车辆车速降至20km/h,严禁车辆进出工地时高音鸣笛。除采取以上减噪措施以外,还应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主动协调好与附近居民点的关系,要对受施工干扰的单位和居民应提前予以通知,取得大家的谅解,对单位和居民的环境投诉要及时解决。2.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41、2.3.1对地表水的影响(1)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废水量约为5m3/d,应设置沉淀池,静置2h以上,回用于施工,严禁直接外排。(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是由施工人员临时食堂、厕所等排放的污水。施工人员按每天100人计算,用水标准采用250L/人.d,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生活污水产生量20m3/d, 根据类比调查,污水水质为: COD 300mg/L, BOD5 180mg/L, SS 220mg/L, NH3-N 35mg/L。该部分污水主要特征是浑浊、透明度低、含有悬浮性固体和溶解性无机物及有机物,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菌、病原体。由于施工期使用卫生间,排入粪便污水有机成份在化粪池厌氧酵解

42、,所排粪便水回用于农田积肥;同时施工期产生的一般生活污水采用沉淀池的方式处理后回用于场区内植被绿化,不外排。2.3.2对地下水的影响施工期使用卫生间,排入粪便污水有机成份在化粪池厌氧酵解,所排粪便水回用于农田积肥;同时施工期产生的一般生活污水采用沉淀池的方式处理后回用于场区内植被绿化,由于白马井属于干旱地区,蒸发量较大,对地下水影响较小。2.3.3污染防治对策施工期使用公厕,所排粪便污水回用于农田积肥;施工期产生的一般生活污水应用沉淀池的方式处理后回用于场区内植被绿化,不外排。施工期使用化粪池定期清理。(1)对施工期生产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对搅拌废水采用以下的处理工艺:废水 沉淀池 回用(2)含

43、油废水可采用油水分离器方法进行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废水 沉淀池 油水分离器 回用(3)在施工人员居住工棚设有公厕,所排粪便污水回用于农田积肥;施工期产生的一般生活污水应用沉淀池的方式处理后回用于场区内植被绿化,不外排。2.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工程量,施工期本项目土方开挖量48576.51m3,填方量1454.51m3,余土外运量47122m3,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至指定的土地平整和虾池回填处理,不需要外运。施工产生的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6kg/人.天计算,施工人员产生的的生活垃圾每天为60kg。应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要有专门的垃圾池,每天将生活垃圾收集,夏秋季节定期进行垃圾池的杀虫、灭蝇,减少蚊蝇孳生和疾病传播。(2)选择密闭性较好的车辆运输固体废物,并且在装车过程中尽量夯实,减少沿途散落污染环境。(3)不能将废弃建筑垃圾及弃方随意抛洒,严禁倾倒进城市污水管网。(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包装袋、包装箱、碎木块等,要进行分类堆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